人教版高中历史高考必修一知识结构图
人教版2019年高考历史必修一知识结构图5

讲学稿()世界史知识结构与框架(必修一部分)年级:高三学科: 历史主备人:时间:年月日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导课:一、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①地理:希腊地理环境的特点及对雅典民主政治形成产生重大影响;(1)形成的历史条件③经济:商品经济发达,有利于平等互助、自由、民主观念形成②政治前提:城邦政体孕育古代希腊民主的摇篮;城邦的特点:小国寡民、独立自主背景:贵族与平民矛盾尖锐,工商业奴隶主崛起。
颁布“解负令”,债务奴隶重获自由鼓励发展农工商业措施颁布财产等级制度,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古①梭伦改革恢复公民大会希 (公元前六世纪初) 改革国家权力机构新设“四百人会议”腊设立陪审法庭的评价: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民(2)雅典民主政治演变过程主②克里斯提尼改革(公元前六世纪末)——雅典民主的确立制 A除十将军外,以抽签方式产生各级官职度③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 B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公民大会、五(“黄金时代”)百人会议、陪审法庭。
C公职津贴。
意义: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3)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主权在民、轮番而治、公民平等、法律至上早期习惯法:贵族担当法官,随心所欲解释法律,平民利益受损①习惯法到成文法标志:《十二铜表法》公元前五世纪中期成文法诞生特点:内容广泛,条文清晰评价:贵族对法律随意解释受到限制,平民利益得到保护古代时间: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1)罗马法的发展演变公民法使用范围:罗马公民的缺陷:有明显的狭隘性法②公民法到万民法形成时间:由共和国到帝国过程中(三世纪)律适用范围: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万民法作用:使法律有了更大的适用范围成为巩固罗马统治的重要工具③民法大全时间:六世纪;意义:罗马法律体系最终完成①地位:欧洲历史上第一部叫系统的法律体系②积极意义:a对罗马:稳定社会秩序,保护统治阶级利益(2)罗马法的评价 b调节社会矛盾,稳固帝国统治③影响后世:a对近代欧美国家文法和同法制度产生影响b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思想武器④局限:a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并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君权至上 c男女不平等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①二次内战,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过程②新贵族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1)前提:资产阶级革命③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④“光荣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影响: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政治前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图解(思维导图+微试题):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人教新课标)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思维导图】
【微试题】
1.1919年5月9日,北洋陆军第三师师长吴佩孚在衡阳越级通电大总统徐世昌:“彼莘莘学子,激于爱国热忱而奔走呼号,前赴后继,以草击钟,以卵击石……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可有原!”该材料说明( )
A.北洋军阀支持五四运动
B.学生爱国热情影响广泛
C.学生运动导致军阀分化
D.北洋军阀内部派系林立
答案:B
2.“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在另一种条件下继承了辛亥革命没有做完的事业”。
材料中的“事业”是指( ) A.发展资本主义 B.反帝反封建
C.建立民主政治 D.实现国民平等
答案:B。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图解(思维导图+微试题):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人教新课标)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思维导图】
【微试题】
1.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
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 )
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 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 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
答案:B
2.雍正八年因西北用兵,特设军机处,经制规划,多为其(张廷玉)手定……军机处地处隆宗门内,严禁外人进入,且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只有几间值班用的平房。
此设置( )
①强化了君主专制②提高了行政效率
③减少了行政运行成本④保障了决策机密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图解(思维导图+微试题):第17课 解放战争

性质:人民民主专政(或无产阶级专政,新民主主义国家)。
原因:国民党坚持独裁、内战反动方针,不得人心;解放战争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土地改革极大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中国共产党代表中 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材料二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中国历史 上第一个由劳苦大众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是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政权的探索和 尝试……当年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雏形,这里是共和国的摇篮。
——中共赣州市委、赣州市政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历史画册》
材料三 1944年9月15日,中国共产党代表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第三届三次大会上提出:“希望国民党立即结束一党统治的局面,由国民政府召集各党、各派、各抗日部队、各地方政府、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开国是会议,组织各抗日党派联合政府。”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公开地提出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建立联合政府就是要结束国民党的一党专制,实行民主基础上的多党制。
——谢春涛主编《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1)依据材料一,“拿革命的主义救中国”是要建立什么样的国家,分析未能建立的原因。(6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图解(思维导图+微试题):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人教新课标)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思维导图】
【微试题】
1.(2013·江苏高考)“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
”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
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
答案:D
2.肖德甫《大国法则》中认为:“‘光荣革命’在英国的历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
它不仅将英国1640年以来的革命成果以温和和妥协的方式巩固下来,并且以此为出发点,奠定了现代英国的基础,开启了现代英国之路。
”该材料反映了“光荣革命”()
A.使英国议会制度从此开始真正确立
B.为英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C.和平渐进的变革道路被各国借鉴
D.使英国确立了责任内阁制政体
答案:B。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图解(思维导图+微试题):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人教新课标)
开创外交新局面【思维导图】
【微试题】
1.1980年中美达成协议:由美方提供设备、由中方技术人员操作,在中国新疆的奇台和库尔勒建立监测苏联核武器和导弹试验的监测站,所获情报中美共享。
这段材料可以用来佐证( )
A.中美已结成军事同盟
B.中美已妥善解决意识形态的分歧
C.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
D.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已初见成效
答案:C
2.对中俄关系,有专家指出:由于是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两国相互心理要求和预期更为适度,这种关系的稳定也具有更大的弹性空间,与20世纪50年代的中苏关系相比,是有根本不同的。
这里的“根本不同”是指(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图解(思维导图+微试题):第5课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人教新课标)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思维导图】
【微试题】
1.梁启超在《论中国与欧洲国体异同》中指出,中国周代与古代希腊的政治有相似之处。
其相似之处是( ) A.贵族政治、列国分立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C.小国寡民、等级森严 D.分封诸侯、城邦国家
答案:A
2.古希腊城邦建筑广泛使用柱廊、门窗,增加信息交流及透明度,以外部空间来包围建筑,以突出建筑的实体形象。
与这种建筑风格的形成相关的是( )
A.民主政治的完善 B.法律至上原则的确立
C.农耕经济的发达 D.基督教思想的传播
答案:A。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图解(思维导图+微试题):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人教新课标)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思维导图】
【微试题】
1.有学者认为:“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
”在该学者看来,这个时代应该是( )
A.国家安定,民生改善 B.文化繁荣,经济昌盛
C.国家统一,中央集权 D.国家强盛,疆域广阔
答案:C
2.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答案:B。
人教版高中历史高考必修一知识结构图
讲学稿()世界史知识结构与框架(必修一部分)年级:高三学科: 历史主备人:杨臣时间:2016年10月23日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导课:一、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①地理:希腊地理环境的特点及对雅典民主政治形成产生重大影响;(1)形成的历史条件③经济:商品经济发达,有利于平等互助、自由、民主观念形成②政治前提:城邦政体孕育古代希腊民主的摇篮;城邦的特点:小国寡民、独立自主背景:贵族与平民矛盾尖锐,工商业奴隶主崛起。
颁布“解负令”,债务奴隶重获自由鼓励发展农工商业措施颁布财产等级制度,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古①梭伦改革恢复公民大会希(公元前六世纪初)改革国家权力机构新设“四百人会议”腊设立陪审法庭的评价: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民(2)雅典民主政治演变过程主②克里斯提尼改革(公元前六世纪末)——雅典民主的确立制 A除十将军外,以抽签方式产生各级官职度③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 B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公民大会、五(“黄金时代”)百人会议、陪审法庭。
C公职津贴。
意义: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3)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主权在民、轮番而治、公民平等、法律至上早期习惯法:贵族担当法官,随心所欲解释法律,平民利益受损①习惯法到成文法标志:《十二铜表法》公元前五世纪中期成文法诞生特点:内容广泛,条文清晰评价:贵族对法律随意解释受到限制,平民利益得到保护古代时间: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1)罗马法的发展演变公民法使用范围:罗马公民的缺陷:有明显的狭隘性法②公民法到万民法形成时间:由共和国到帝国过程中(三世纪)律适用范围: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万民法作用:使法律有了更大的适用范围成为巩固罗马统治的重要工具③民法大全时间:六世纪;意义:罗马法律体系最终完成①地位:欧洲历史上第一部叫系统的法律体系②积极意义:a对罗马:稳定社会秩序,保护统治阶级利益(2)罗马法的评价 b调节社会矛盾,稳固帝国统治③影响后世:a对近代欧美国家文法和同法制度产生影响b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思想武器④局限:a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并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君权至上 c男女不平等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①二次内战,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过程②新贵族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1)前提:资产阶级革命③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④“光荣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影响: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政治前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图解(思维导图+微试题):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人教新课标)
两极世界的形成【思维导图】
【微试题】
1.(2014·北京高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逐渐走向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全面对抗。
苏联在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协调和促进社会主义阵营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
此举主要针对的是( )
A.杜鲁门主义B.马歇尔计划
C.北约组织 D.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答案:B
2.“1947~1948年间,西方国家决定在德国的占领区合并成一个经济统一体,并在这个统一体和它们在柏林的占领区发行一种新马克”。
西方国家的这种做法( )
A.揭开了美苏“冷战”序幕B.加速了德国的分裂
C.促进了欧共体的发展D.维护了德国的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疑三探”讲学稿
讲学稿( ) 世界史知识结构与框架(必修一部分)
年级:高三 学科: 历史 主备人:杨臣 时间: 2016年10月23日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导课:
设疑自探:
一、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①地理:希腊地理环境的特点及对雅典民主政治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1)形成的历史条件 ③经济:商品经济发达,有利于平等互助、自由、民主观念形成
②政治前提:城邦政体孕育古代希腊民主的摇篮;
城邦的特点: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背景:贵族与平民矛盾尖锐,工商业奴隶主崛起。
颁布“解负令”,债务奴隶重获自由
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措施 颁布财产等级制度,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
古 ①梭伦改革 恢复公民大会
希 (公元前六世纪初) 改革国家权力机构 新设“四百人会议”
腊 设立陪审法庭
的 评价: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
民 (2)雅典民主政治演变过程
主 ②克里斯提尼改革(公元前六世纪末)——雅典民主的确立
制 A除十将军外,以抽签方式产生各级官职
度 ③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 B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公民大会、五
(“黄金时代”) 百人会议、陪审法庭。
C公职津贴。
意义: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3)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主权在民、轮番而治、公民平等、法律至上
早期习惯法:贵族担当法官,随心所欲解释法律,
平民利益受损
①习惯法到成文法 标志:《十二铜表法》公元前五世纪中期
成文法诞生 特点:内容广泛,条文清晰
评价:贵族对法律随意解释受到限制,
平民利益得到保护
古
代 时间:罗马共和国时期
罗马 (1)罗马法的发展演变 公民法 使用范围:罗马公民
的 缺陷:有明显的狭隘性
法 ②公民法到万民法 形成时间:由共和国到帝国过程中(三世纪)
律 适用范围: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
万民法 作用:使法律有了更大的适用范围
成为巩固罗马统治的重要工具
③民法大全 时间:六世纪; 意义:罗马法律体系最终完成
①地位:欧洲历史上第一部叫系统的法律体系
②积极意义:a对罗马:稳定社会秩序,保护统治阶级利益
(2)罗马法的评价 b调节社会矛盾,稳固帝国统治
③影响后世:a对近代欧美国家文法和同法制度产生影响
b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思想武器
④局限:a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并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君权至上 c男女不平等
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①二次内战,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
过程 ②新贵族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
(1)前提:资产阶级革命 ③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
④“光荣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影响: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政治前提。
①《权利法案》:内容:限制国王的权利,保证议会
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利;
限制王权法案 ②作用:a君主权利守法律制约
b议会掌握立法权,其权利不断扩大,日
益超过国王的权利 ,国王逐渐统而不治。
③结果: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
近 一、英国君主立 ①形成过程:国王真正统而不治,内阁控制了行政权
代 制形成与 (2)确立过程 责任内阁制的 ②组成:首相(内阁首脑):有权利提名内阁成员即各
发展 形成 1721年 部大臣;各部大臣(内阁成员):必须在大政
方针上保持一致,与首相共进退。
西 背景: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扩大政治权利
方 (3)1832年议会改革
民 结果和作用: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利,进一步促进
主 了工业资本主义发展
政
治 (1)背景:独立战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邦联”制使美国陷入窘境。
的 ①主要内容:联邦制、三权分立的原则
确 二、美国总统制 权力制约: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立 共和制确立 ②特点
国会(参议院+众议院):立法
与 1787年宪法的制定 三权分立
总统(国家元首 政府首脑 军队总司令):
发 立法
展 最高法院:司法
(2)确立
①1788年6月,联邦宪法正式生效
联邦政府的成立
②1789年1月,华盛顿当选总统
形成: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法国共和 宪法内容:1、立法权属于议会:众议院:成年男子直接选出,任期四年
制政体的 参议院:间接选举产生,任期九年,每三年改选其中三分之一
确立 总统:参议院众议院联合选出,人气七年,可连选连任
2、行政大权由总统掌握:a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 b有权任命部长等高级官员
c、缔结条约和实行特赦 d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
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
皇帝:权力巨大
宰相:内阁首脑,由皇帝任命
只对皇帝负责,主持内阁工作
政体形成 议会:联合议会权利较大,
1、统一的方式:王朝战争 审批法律,帝国议会权利较小
2、确立:德意志的宪法
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1871年):内容
国家结构形成:联邦制
四、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空想:抨击资本主义的弊端,提出改造社会
建立理想社会的美妙设想
空想社会主义与工人的觉悟 : 开端
觉悟:19世纪3、40年代,法英德爆发大规模工人运动 斗争失败,
但工人觉醒,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理论来源:批判继承德意志的古典文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共产党宣言问世 内容:a、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明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
b、支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解释无产阶级的历史革命
使用暴力 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c号召全世界联合,同资产
阶级斗争
时间:1871年第二次工业革命
巴黎公社 ①1871.3.18革命开始 1、经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公社委员最高权力机构
拥有立法权和行政权
建立及失败 ②1871.3.28 措施 2、废除旧军队、旧警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
(政权)
3、取消资产阶级法庭,建立自己的司法机构
4、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
5、任何一个公职人员的薪金不得超过一个熟练工人
③1871.5 巴黎公社失败 的工资
1、推翻了统治俄国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
推翻沙皇:1917.3 二月革命
2、俄国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
政权并存的局面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1.四月提纲:a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
主义革命的任务b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革命发展: 2.1917.7 :七月流血事件,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
3.1917.11.7(十月革命)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五、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两级格局形成 → 多极化出现 → 两级格局瓦解 → 多极化趋势加强
战后初期 20c 60、70s 1991年 1991年后
美苏主导 西欧 日本 中国 苏联解体 一超多强
1、序幕: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1、奠定基础:雅尔塔体系 2、表现:①政治:杜鲁门主义(1947 开始标志)
2、确立:美国的“冷战”政策 ②军事:马歇尔计划1947—复兴西欧、
两极世界的形成 和苏联的反击体系 控制西欧、遏制苏联
③经济:北约的建立(1947)
加剧冷战程度
全面冷战:①1949年德国分裂 ②朝鲜半岛分裂
“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局部热战:①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 ②1961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
核危机: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美苏竞争,优势在美)
走向联合欧洲: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195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7年欧洲共同体(从经济到政治到军事)——20c70s
“用一个声音说话”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1、美国帮助:①削减日对美战争赔偿②将已拆迁工业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设备还给日本③美对日提供恢生产急需的
资金与物资④日提供 商品、劳务得到大量
“特需”收入
2、日本国内:①民主革命②制定经济发展战略
③加强政府投资,注重教育④提出“贸易立国”
“出口第一”
不结盟运动:1961年,于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形成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1989年波兰巨变 1990年两德同一1991南斯拉夫联邦解体
1991年底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改革走进误区(直接)
斯大林模式积累的矛盾核危机(根本)
世纪之交世界格局 西方的“和平演变”(外部)
和平与动荡并存: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乡南联盟发动78天狂轰滥炸
2001.9.11 “911”事件 此后世界各国都加强了反恐斗争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①1992年,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签订《欧洲联盟条约》
②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形成
③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多个政治力量不断壮大
④经过十多年的对话、谈判、斗争,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