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结构】本专题要紧说述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可分为两大时期:夏商周阶段的早期政治制度(课本第1课);秦朝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演进和强化(课本第2、3、4课)。

中央集权制度构成有三个部分:皇帝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地点行政制度,该制度下包含二大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点的矛盾。

概括掌握中央集权制度进展的历程。

在掌握上述史实的基础上概括和明白中央集权制度进展的两大趋势(特点):相权日益分散削弱,君权日益加强;地点权力日益分散削弱,中央权力日益加强。

夏朝:“家天下”制度的形成商朝: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①背景:早期政治制度②内容:(夏商周阶段) (1)分封制③要紧封国④诸侯的权利和义务概括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西周政治制度⑤妨碍:①含义:(2)宗法制②特点:③妨碍:(1)前提:秦的统一。

(要求:掌握秦统一的过程和意义)①皇帝制:特点、地位确立 (2)确立②三公九卿制和“朝议”制度:三公名称及职权、评价(秦) ③郡县制:由来、内容、意义。

(3)比较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古代①汉朝:频繁换相、中外朝制度中②唐朝:三省六部制、政事堂设立;国(1)中央行政③宋朝: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的制度变化④元朝:中书省、宣政院政⑤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治⑥清朝:设置军机处制演进与强化①秦朝:郡县制度中央集权制度(汉至清)②汉朝:汉初,郡国并行,东汉末,州、郡、县(秦朝至清朝) (2)地点行政③唐朝:道、州、县制度变化④宋朝:路、州、县⑤元朝:行省(行省制度)、路、府、州、县⑥明清:沿用行省设置。

(3)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进展趋势)①秦:中央:御史医生;地点:监御史;②两汉:中央:御史医生;地点:设刺史(1)监察体制完善③唐:御史台④宋:提点刑狱司制度保障⑤元明:元朝设有御史台,明朝改为都察院①世官制:含义(2)选官制度变化②察举制:含义、进展、特征③科举制:含义、创立、评价。

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框架

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框架

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框架中国古代史部分:1. 先秦时期:- 原始社会:人类起源,氏族公社,部落联盟。

- 夏商周:夏朝的建立,商朝的青铜文化,西周的分封制和礼乐文化。

2.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楚庄王、秦穆公。

-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 百家争鸣: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学派的兴起与发展。

3. 秦汉时期:-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统一度量衡,修建长城。

- 汉朝:汉武帝的开疆拓土,丝绸之路的开辟。

4.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魏、蜀、吴的争霸。

- 两晋南北朝:民族融合,佛教的传入与发展。

5. 隋唐时期:- 隋朝:大运河的开凿,科举制度的确立。

- 唐朝: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文化繁荣。

6. 宋元明清时期:- 宋朝:经济的繁荣,科技的发展,理学的形成。

- 元朝:蒙古族的统治,民族融合。

- 明朝:海禁政策,郑和下西洋。

- 清朝:康乾盛世,民族融合,鸦片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部分:1. 晚清时期:- 鸦片战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列强的侵略。

- 太平天国运动:农民起义,对封建统治的冲击。

2. 辛亥革命:- 孙中山的革命思想,辛亥革命的爆发,中华民国的成立。

3. 民国时期:- 北洋政府:军阀割据,社会动荡。

- 国民政府:国民革命,抗日战争。

4. 新中国成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5. 改革开放:- 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经济体制的转型。

6. 现代化建设:- 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的进步,国际地位的提升。

世界史部分:1. 古代文明:- 古埃及、两河流域、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兴起与发展。

2. 中世纪:- 欧洲的封建制度,宗教改革,文艺复兴。

3. 近现代:- 工业革命,民族国家的兴起,殖民扩张。

- 两次世界大战,冷战,全球化。

4. 现代:- 信息技术革命,环境保护,国际合作与冲突。

以上是必修一历史知识点的框架,具体内容需要根据教材和课程要求进一步细化和深入学习。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框架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框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增强知识结构背景:明清时,中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地主阶级更加腐朽,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目的:稳定和巩固封建统治,增强皇权原因: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布政司、都指挥司、按察使司)分管地方行政、军政、监察,隶属中央部门,地方权集中央,废宰相制宰相职权扩大,妨碍皇权高度集中。

明丞相胡惟庸骄横跋扈,擅权专恣。

同时也鉴于元宰相权力太大,导致社会动荡时间:1380年明太祖废中书省、丞相制,权分六部评价:君主专制增强,防止了宰相专权,但更易导致决策失误和暴政,当君主无能或不理朝政时,更易导致权臣或太监乱政原因:宰相制度废除,皇帝政务繁多,无力应付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创内阁:过程成祖:阁臣获得参决机务的权力,内阁制度正式确立宣宗:阁臣又获得票拟权后来:内阁地位日益提升。

首辅权压众臣性质: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评价: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阁臣的升降和职权的大小,完全取决于皇帝的旨意。

所以,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阁权不同于相权,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原因:皇权受到议政王大臣会议很大的限制康熙帝:设南书房影响:与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并立,最终集权于皇帝特点:简(机构人员)、速(办事效率)、密职责:商议军国大事,跪受笔录,上传下达雍正帝:设军机处:人员组成:皇帝亲信的满汉官员性质:由最初的暂设的军事机构,逐步发展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影响:提升了行政效率,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也增强了中央集权利: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统一和社会安定,封建经济发展,民族融合政治上:专制独裁易导致决策失误和暴政,权臣乱政;助长因循守旧之风,官僚主义盛行,人浮于事,腐败成风;地方没有一定的自主权,不能有效的治理;人民受到沉重的政治压迫影响:弊:经济上:使之发展缓慢,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思想文化上: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不利于民主科学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总来说之,极大地妨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从此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从而埋下日后被动挨打的祸根。

高一历史必修一各个单元知识框架

高一历史必修一各个单元知识框架

高一历史必修一各个单元知识框架第一单元:古代中国史纲要1. 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方法与地理环境•历史研究方法的概念与分类•中国古代的地理环境对历史的影响2. 中国古代历史的分期与朝代•古代中国历史的分期•主要朝代的演变与特点3.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基本特点•农业经济的发展与特点•商业与手工业的兴起与发展•社会阶级的形成与演变第二单元:文明古国1.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与文化特点•三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与特点•夏商周的文化特点与重要遗产2.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思想解放•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阶级斗争•儒、墨、道等重要思想流派的兴起与影响第三单元:中国古代帝国的兴衰1. 秦帝国的统一与变革•秦始皇的统一政策与措施•秦朝国家制度的变革与影响2. 汉帝国的巩固与繁荣•汉武帝的中央集权政策及其措施•汉朝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3. 秦汉帝国的衰落与传统文明的继承•内忧外患导致秦汉帝国的衰落•传统文明的继承与融合第四单元:古代中国与世界1. 丝绸之路的开拓与交流•丝绸之路的起源与开拓•中国与西方、中亚的经济文化交流2. 十六国、南北朝的兴起与司马迁的世界观•十六国、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特点•司马迁的世界观及其在《史记》中的体现3. 唐帝国的建立与盛世•唐太宗的征服与统一•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与辉煌第五单元:中国古代文化的纵横构建1. 高度统一的封建政治制度与科举制度•封建政治制度的特点与演变•科举制度的兴起、发展与影响2. 唐宋诗词与宋元戏剧的繁荣与兴盛•唐宋诗词的风格与代表作品•宋元戏剧的特点与主要代表作品3. 科技与文化的进步与对外交流•科技与农业的进步与发展•文化的对外交流与影响以上是《高一历史必修一》课程的各个单元知识框架。

每个单元涉及到了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时期。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政治制度与社会变革、文化繁荣与交流等方面的内容,为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奠定基础。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结构图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结构图总结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朝:“家天下”制度的形成商朝: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诸侯的权利:1、在封疆内可对卿大夫再分封2、职位世袭3、设置官员4、建立武装(1)分封制 5、正派赋役早期政治制度诸侯的义务:1、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2、镇守疆土3、随从作战4、缴纳贡赋5、召见述职(夏商周时期)(宗法制和分封制关系:互为表里)西周政治制度①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2)宗法制②特点:a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持政治等级 b最大的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c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且有双重关系(嫡长子与其他之后再血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③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御史大夫建立:秦朝:皇帝制→中央官制丞相→郡(守)→县(令)→乡(里)太尉古郡国、郡县并存(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但有时与朝廷对抗)代①汉朝推恩令(是中央集权得到加强)中②唐朝:节度使制和藩镇(削弱中央集权)国(1)中央集权军事:兵权收归中央;各地调派精兵,充当中央禁军③宋朝行政: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置通判负责监督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管理④元朝: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的政①汉朝:内外朝制度(加强军权)治②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书(拟)门下(审)尚书(执)制演进与强化(2)君主专制③宋朝:分割相权:军事、行政、财政→(加强军权)度中央集权制度(汉至清)④元朝:中书省(削弱军权)(秦朝至清朝)汉:察举制(3)选官用官制度魏晋:九品中正制隋—清:科举制明: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顶峰:明清:君主专制清:议政大臣会议→南书房→军机处(1)世界形势: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为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而对外扩张背景(2)中国形势:封建社会末期,国力衰微;地广人多,资源丰富。

(3)根本原因:列强要开辟中国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①时间:1840—1842年,英国发动(1)鸦片战争②结果:《南京条约》③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发动,战争及战后,俄国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一、(3)中法战争:1883—1885年,打开了中国西南的门户列①时间:1894-1895年强概况(4)中日甲午战争②结果:《马关条约》入③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侵(5)列强加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和“瓜分狂潮”:19世纪末①时间:1900—1901年,英法德俄美日意奥(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②结果:《辛丑条约》③影响: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秩序完全确立。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框架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框架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框架
第一篇:思想的起源与人类社会的演变
一、人类社会的演变
1.古老社会
2.奴隶社会
3.封建社会
4.资本主义社会
5.社会主义社会
6.共产主义社会
二、人类思想的演变
1.原始宗教
2.古代哲学
3.现代哲学
三、书法艺术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书法的起源和发展
2.书法艺术的流派和代表人物
3.书法与审美观念的演变
四、中国古代文化成就概述
1.古代科技
2.古代文学
3.古代艺术
第二篇: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与变革
一、人类对自然的认识
1.自然哲学的出现和发展
2.现代科学的不断进步
3.科技引领生活的改变
二、生活方式与文化的差异
1.生活方式的演变
2.文化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三、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四、可持续发展与未来展望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3.未来展望与个人责任
五、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1.民族文化的概念与特点
2.文化多样性和人类进步
3.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六、生命与生命伦理问题
1.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2.生命伦理问题的探讨
3.个人对生命的态度和行为。

高一必修一历史单元知识框架总结

高一必修一历史单元知识框架总结

高一必修一历史单元知识框架总结第一单元:1.雅典城邦特点:贵族政治。

2.城邦公民指:具有公民身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男性成员;3.颁布解负令的意义:使平民的人身自由得到法律保障;4.财产等级制度对雅典民主奠基作用:扩大享有政治权力者的范围,通过权力的重新分配,越来越多的人享有政治权力,为雅典民主奠定社会基础;5.僭主政治评价:独裁方式,却进一步推动雅典民主进程;6.梭伦的思想:节制,中庸,一视同仁,公平公正,折中;7.改革侧重点:缓和社会矛盾,振兴雅典城邦;8改革结果概述:平民所欠的公私债务被废除,土地回到农民手中,废除了债务奴隶制,平民人身自由得到法律保护;6.财产等级制度的评价:打破贵族世袭垄断,有利于平民参加国家事务,但并未带来真正平,是用财产的不平等取代出身的不平等;7.雅典设立陪审员对我启示:健全社会主义民主。

加强法制建设,推动依法治国;8.为什么大多数人支持改革:在改革中,债务被废除,土地又回到自己手中,同时人身自由也有法律保障;9.概述雅典特点:政治上贵族专政,广大农民没有权力;经济上贵族侵吞农民土地和财产;10.对公民大会认识:(优)广泛民主性;(弊)只适应寡民城邦,决策上繁琐拖沓,延误时间。

¤本单元要背诵的知识:解负令的规定+财产等级制内容,国家权力机构包括公民大会和四百人会议和公民陪审法庭。

考试多会情景题出发,考一个人是几百麦斗的平民,有哪些权力和可参加的机构。

第二单元:重要常考知识点:1.商鞅变法在秦国的效果:建立县制,加强新兴地主的中央集权;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统一度量衡赋税制度,促进封建经济发展。

秦国实现富国强兵,为实现统一奠基。

2.商鞅与吴起变法不同处:吴起针砭时弊,以政治改革为主;商鞅是全面性改革,建立了较完备的制度。

4.连坐法特点作用:与什伍相结合,强化对基层民众管理。

5.商鞅灭六虱原因:它们是推行耕战政策和富国强兵的大敌;不利于新法推行,其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要点框架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要点框架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要点框架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要点框架很多刚步入高一的学生都不知道怎么学习必修一的历史,首先我们就要明确要学的知识内容有哪些。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要点框架,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要点框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一、春秋时期政治特征:宗法分封制受到破坏,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衰落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使井田制逐步瓦解)2、表现:①小宗取代大宗的现象发生②诸侯不断擅自进行分封③强大诸侯国发动兼并战争二、战国时期1、各国纷纷进行变法2、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为统一创造了条件3、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确立,以后中国的封建社会就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过程) 基本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1、皇帝制度特点:①皇权至上(皇帝将立法、司法、行政、军事权力全部揽于自己手中)②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2、三公九卿制(中央官职)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①职能:丞相是“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②相互关系:互相配合、互相牵制。

九卿:三公以下的中央政府官职3、郡县制(地方)特征:①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与西周分封制的根本区别)②县以下设乡、里、什伍(二)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和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归纳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夏代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中国出现早期政治制度。

2、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政治权利由“传贤”变成“传子”,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这是生产力和私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的进步。

3、夏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①王权具有神秘色彩;②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相对完整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4、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二、西周1、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2、基本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1)分封制目的: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内容:①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②内容:土地和人民;③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④义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税和朝觐述职;特点:①主要分封给同姓子弟②层层封授,等级森严作用:①积极: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巩固统治,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地区②消极: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2)宗法制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内容: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制度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特点:①嫡长子继承制②远近尊卑③父系血缘关系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相互依存,共同维护西周社会的稳定;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核心纽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