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测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测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测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测试题(100分)

一、单选题:(共50分,每小题2 分)注意:将单选题答案写在每题序号之前

下列哪些是长江经济带主要优势( ) ①海陆交通便捷 ②产业种类多,规模大 ③水资源等资源丰富 ④城市密集,市场广阔 ⑤长江经济带将“一带”与“一路”紧密融合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2-3

长江沿江地带拥有世界著名的城市群,其中的核心城市是

A. 武汉

B. 上海

C. 南京

D. 重庆

长江三角洲地区与城市群发育关系不密切的自然因素是

A. 气候温和湿润

B. 河网密集,水源充沛

C. 矿产资源丰富

D. 临江面海的地理位置

港珠澳大桥连接香港、澳门和珠海,对促进港澳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影

响.读图,完成:

大桥修建海底隧道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节约建设成本 B. 降低技术难度

C. 保持区域内的通航能力

D. 促进港澳间经济文化的交流

香港是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第三大黄金市场、第五大外汇市场、第五大股票市场,香港2000年

海洋运输的货物吞吐量达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780万个标准箱,居世界第一位.这说明香港是( )

A. 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

B. 国际工业中心和金融中心

C. 以重工业为主

D. 只是航运中心 香港和澳门有许多相似的地理特征,包括( )

①地狭人稠 ②经济发达 ③以旅游博彩业为经济支柱 ④填海造陆现象普遍⑤实行“一国两制”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⑤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⑤

北京某网友赴港澳台旅游,发微博分享见闻。根据网友分享的资料,完成:

7. 下表是该网友分享的关于港、澳地区的地理知识,它反映了港、澳地区( ) A. 资金雄厚

B. 地狭人稠

C. 自然资源匮乏

D. 劳动力短缺

8. 下列是该网友在台湾旅游后的博文描述,你认为与台湾实际相符的是( )

A. 森林茂密,有大片的苹果园

B. 河流短急,水能丰富

C. 人口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

D. 居民以高山族为主

9.关于台湾岛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是我国南海中最大的岛屿

B. 以山地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

C. 东临台湾海峡,西临太平洋

D. 北回归线穿过北部,兼有热带和亚热带气候

10.台湾岛地震多发,在同一次灾害中,岛的西部往往比东部灾情严重,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东部平原广阔,西部山脉纵贯

B. 地势西高东低

C. 东部经济发达

D. 西部人口稠密、城市较多,交通设施密集

1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读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台湾岛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 与广东相望

B. 以温带和亚热带作物为主,有“东方甜岛”、“海上米仓”等美称

C. 台湾是“出口导向型经济”,其经济支柱为第二产业

D. 岛上河流短小,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

12.台湾古称“夷洲”,自古以来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下列有关台湾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口、城市和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B. “进口一加工一出口”型经济特点明显

C. 台湾主要的民族为高山族,

D. 我国大陆与台湾隔海相望的省的简称是粤

13. 我国南方电力工业的主要形式是()

A.水力发电

B.太阳能发电

C.风力发电

D.火力发电

14. 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人们往返于不同的城市之间,就像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样,形成了所谓的“同城效应”,这种生活方式形成的最主要条件是()

A.经济的快速发展

B.发达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使城市间的交通更加快捷

C.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

D.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

15.南方地区有我国“鱼米之乡”的美称,是由于盛产()

A.海洋水产和小麦 B.大米和面粉 C.稻米和淡水鱼 D.鱼和热带水果16.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糖料作物和油料作物分别是()

A.小麦、甜菜、油菜 B.水稻、甘蔗、油菜 C.高粱、甘蔗、大豆D.青稞、甜菜、花生17.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的省区主要有()

A. 上海市、江苏省、江西省

B. 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

C. 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

D. 上海市、浙江省、江西省

18.北方比南方耕地,影响因素是。()

A. 多,气候

B. 少,气候

C. 多,地形

D. 少,地形

19. 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温带大陆性气候

D.温带季风、温带海洋性气候

20.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界线大体在()

A.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 B.秦岭──淮河一线

C.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一线 D.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21.南方地区地跨我国地势的()

A.第三级阶梯 B.第一、二级阶梯 C.第二、三级阶梯 D.第二级阶梯

22.全部位于南方地区的省级行政单位有()

A.四川省 B.内蒙古自治区 C.山东省 D.陕西省

23.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叙述中,属于该区域农业生产特征的是()

A.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

B.糖料作物是甜菜

C.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

D.盛产温带水果

24.长江中下游地区河湖密布,盛产水稻,被称为“鱼米之乡”。其发展农业的气候有利条件是()

A.夏季温和少雨

B.终年高温多雨

C.全年温和湿润

D.雨热同期

25.我国港澳台地区,在经济发展上的相同特点是()

A. 都是出口导向型经济

B. 第三产业发展程度都较高

C. 都以钢铁、机械等重工业为主

D. 都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为主

二、综合题:(共50分,每空1分)

26.读“港澳地区图”,完成下列要求:把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填在下面相应的空格内(9分)

①______ 经济特区,与其相对的特别行政区______

②______ 经济特区,与其相对的特别行政区______

③______ 海④______ 城市⑤______ 岛⑥______ 铁路⑦______ 江口

27.如图是台湾省略图,读图并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6分)

材料台湾省的居民主要是明清以来从广东、福建两省迁居台湾居民的后代,他们常用粤语、闽南语等方言交流,多信奉妈祖。

(1)台湾岛西隔______海峡与福建省相望,钓鱼岛位于台北市的东北方向。

(2)由图可知,台湾岛的农作物主要分布在______部平原地区,其主要原因______ 。(3)台湾省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有哪些证据?(列举任意一个证据)

(4)20世纪60年代以来,台湾大力发展“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其有利的发展条件______

A.四面临海,矿产丰富 B.海港优良,劳动力素质高

C.山区面积广,人口集中D.纬度位置低,气候湿热

(5)1993年开始,大陆成为台商投资的首选地区,是因为祖国大陆______

①没有热带地区,需要大量进口热带水果②距离台湾近,运输成本低

③人口众多,消费市场

广④与台湾文化相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8.阅读下列材料和我国局部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摘自台湾诗人余光中《乡愁》)

材料二我国局部区域图

(1)诗中“一湾浅浅的海峡”指的是______,将该海峡的名称填在图中适当的位置。

(2)写出图中的地理事物:A____海,B____海,C___洋,D_____省。

(3)台湾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请写出两个著名的景点。①,②。(4)台湾森林资源丰富,有“亚洲天然园”和“王国”的美称,最著名的树种是樟树。(5)台湾许多美称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请将下列相关项目用直线连接。

水果之乡台湾以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高温多雨,盛产甘蔗

东方甜岛气候多样,水果种类多,产量大

海上米仓台湾广泛种植兰花,主要是气候适宜

兰花之乡台湾岛西部平原土壤肥沃,水热资源充沛,稻米产量高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9分)

材料一南方地区略图

材料二南方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南方地区物产丰饶,是全国最大的水稻、生猪、柑橘、茶叶、桑蚕、甘蔗、水产和热带作物产区。

(1)在“南方地区略图”中适当位置填出:东海、南海、上海市、台湾。

(2)下列省区中,全部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是()

A.陕西省

B.河南省

C.广东省

D.江苏省

(3)与我国南方地区陆上相邻的国家有________、________、缅甸。

(4)由材料二看出,南方地区是我国重要的________(旱地/水田)农业区;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29.读南方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①(山脉)是我国1月0℃等温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

(2)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地形区名称:A ,B ,

C 。

(3)D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湖,它位于我国的省。

(4)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河流名称:E是,F是。

(5)G岛为气候。

30.阅读有关地图,回答下列问题。(4分)

(1)读图A,造成我国东部油菜开花日期由南向北依次开放,导致东部油菜开花日期由南向北依次开放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因素。

(2)读图B,图中A是____省,安徽省的简称是_____。

(3)读图C,武汉的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其气候特征是:夏季_____________,冬季温和少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