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微乳化释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难溶性西药制剂中自微乳化释药的应用研究

难溶性西药制剂中自微乳化释药的应用研究
i nd e pe n de n t ma r ke r of i n— h os pi t a l mo r t a l i t y i n p a t i e n t s wi t h
u n d i a g n o s e d d i a b e t e s [ J ] . J Cl i n E n d o c r i n o l Me t a b , 2 0 0 2 , 8 7 ( 3 ) : 9 7 8 —
9 8 2.
[ 4 】 Y e n d a mu r i S , F u l d a GJ , T i n k o f GH. Ad mi s s i o n h y p e r g l y c e mi a a s a p r o g n o s t i c i n d i c a t o r i n t r a u ma [ J ] _ J T r a u ma , 2 0 0 3 , 5 5 ( 1 ) : 3 3 — 3 8 . [ 5 】 Va n d e n B e r g h e G, Wo u t e r s RWe e k e r s F , e t a 1 . I n t e n s i v e I n s u l i n T h e r a p y i n C r i t i c a l l y I l l P a t i e n t s [ J ] . N E n g l J Me d , 2 0 0 1 , 3 4 5 : 1 3 5 9 —
t i o n , a n d 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e v e n t s [ J ] . D i d a b e t e s C a r e , 2 0 0 3 , 2 6 ( 5 ) : 1 6 5 0 —

自乳化释药系统研究进展

自乳化释药系统研究进展
SEDDS的主要特点是能够将不溶于水的药物以纳米尺度分散 在油水两相中,形成稳定的乳化体系,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 利用度。
自乳化释药系统的重要性
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
自乳化释药系统可以将脂溶性药物以纳米尺度分散在油水两相中,形成稳定的乳化体系, 从而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
减轻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
粒径均一、包封率高。
03
修饰与功能化
根据需要,对脂质体进行修饰和功能化,以提高其在体内外的稳定性
、靶向性和生物相容性。
自乳化剂的选择与处理
类型与性质
选择具有适宜乳化能力的自乳化剂,并考虑其HLB值、粘度、 电导率等性质。
配伍性
考虑自乳化剂与药物以及其他辅料的配伍性,避免产生化学反 应或物理相互作用。
内分泌系统疾病治疗
要点一
靶向内分泌腺体
要点二
调控激素水平
自乳化释药系统可以靶向内分泌腺体 ,如甲状腺、肾上腺等,提高内分泌 系统疾病的治疗效果。
自乳化释药系统可以精确调控激素的 释放量和使用时间,避免内分泌失衡 引起的疾病。
要点三
降低副作用
自乳化释药系统可以减少传统给药方 式带来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 量。
安全性和有效性。
纯度
确保药物纯度高,无杂质或污染 物。
结晶状态
某些药物可能以结晶形式存在,需 要将其转化为无定形态或使其溶解 度增加以提高吸收。
载药脂质体的制备
01
材料选择
选择适当的脂质体材料,如卵磷脂、胆固醇等,以实现良好的药物包
封和稳定性。
02
制备方法
采用合适的方法制备载药脂质体,如薄膜蒸发法、超声波法等,确保
03
自乳化释药系统的性能评价

自乳化释药系统研究进展

自乳化释药系统研究进展

自乳化释药系统研究进展张宁宁;范玉玲;季宇彬【期刊名称】《上海医药》【年(卷),期】2008(029)001【摘要】自乳化释药系统(self—emulsifying drug delivery systems,SEDDS)是由油相、表面活性剂(suffactant,SA)、助表面活性剂(cosurfactant,CoSA)组成的固体或液体制剂,其基本特征是可在胃肠道内或环境温度适宜(通常指37℃)及温和搅拌的情况下,自发乳化成粒径为5μm左右的乳剂。

当含亲水性表面活性剂(HLB〉12)较高(〉40%)或同时使用助表面活性剂时,在轻微搅动下,可制得精细的乳剂(粒径〈100nm),则被称为自微乳化释药系统(self—micro—emulsifying drug delivery systems,SMEDDS)。

本文就SEDDS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总页数】4页(P31-34)【作者】张宁宁;范玉玲;季宇彬【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哈尔滨,150076;哈尔滨商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哈尔滨,150076;哈尔滨商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哈尔滨,15007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相关文献】1.自乳化释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J], 欧阳净;黄华2.磷脂复合物-自乳化释药系统研究进展 [J], 张立;佐奕;尹蓉莉;朱双燕;陈柳钦;孔艳3.固体自乳化释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J], 叶珍珍;张建;廖华卫;崔升淼4.自乳化释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J], 王科燕;张永军5.拉洛他赛自乳化释药系统的制备及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J], 姜珊;周伶俐;唐星;张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固体自乳化释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固体自乳化释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固体自乳化释药系统的研究进展叶珍珍;张建;廖华卫;崔升淼【摘要】同体自乳化释药系统可以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及应用前景.本文综述固体白乳化释药系统的特点、辅料、制备方法及在新剂型中的应用.%The characterization, excipients,preparation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 in new formulations of solid self-emulsifying drug delivery systems( S-SEDDS) are expatiated according to the recent research of S-SEDDS.The dissolution and the bioavailability of water - insoluble drugs can be improved by the utilization of SSEDDS, therefore a promising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S-SEDDS can be expected in the field of medicine.【期刊名称】《广东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27)001【总页数】4页(P108-110,封3)【关键词】固体自乳化释药系统;辅料;制备;应用【作者】叶珍珍;张建;廖华卫;崔升淼【作者单位】广东药学院中药学院,广东,广州,510006;广东药学院中药学院,广东,广州,510006;广东药学院中药学院,广东,广州,510006;广东药学院中药学院,广东,广州,5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44.9自乳化释药系统(self-emulsifying drug delivery systems,SEDDS)是由药物、油相、乳化剂和助乳化剂组成,其基本特征是可在胃肠道内或轻微搅拌(37℃)下自发形成水包油型乳剂(粒径≤5 μm)。

自乳化药物传递体系的研究进展

自乳化药物传递体系的研究进展
对于脂溶性药物,趼:r)璐制剂比其传统的口服制
剂有着更多的优越性。SEDDS在遇到胃肠道的水性环 境可迅速乳化,形成o/w的含药乳粒(粒径小于5 /_an)。细小的油滴可从胃中迅速排空,使药物在整个胃 肠道广泛分布,从而减小了大块药物与胃肠道壁长时间 接触后产生的刺激性。与普通油溶液相比,SEDDS形 成的乳剂颗粒细小,有较大的油水界面,对那些因溶出 度小而影响吸收的药物而言,SEDDS可提高药物吸收 的速率和程度,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此外,SEDI]s 具有吸收迅速,服用方便,制备简单,适合大规模生产等 优点,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和应用价值。
SEDDS一般采用高HLB的非离子乳化剂。非离 子乳化剂比离子乳化剂毒性低。它们只引起胃肠道壁 渗透性的可逆性转变。SEDDS要在胃肠道内自乳化 并维持乳剂状态,处方内必须要有3()%~6()%的乳化 剂,但大量的乳化剂可能会刺激胃肠道。所以应充分考 虑乳化剂的安全性。高HI。B乳化剂的强亲水性是立 即形成0/W乳滴和自乳化液在水溶性环境中扩散所 必要的,它能使自乳化过程更快。乳化剂是双亲性的, 它们本身也能溶解相对大量的疏水性药物,可以防止 药物在胃肠道内沉积和延长药物分子的溶解状态,这 对有效吸收非常重要。当乳化剂含量高到一定程度的 时候,将会导致自微乳化体系的形成一]。不同种类的 液体或同体乙氧基聚氧乙烯甘油酯、聚氧乙烯油酸酯、 Tween80是最常用的乳化剂。天然乳化剂的自乳化 能力有限,但它们口服安全性高’川。为了达到好的乳 化效果、通常采用3()%以上的乳化剂。
此混合物系统被广泛运用于农药和杀虫剂工业中 已有多年,在70年代未,有人提出将SEDDS作疏水 性药物的载体,到80年代,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已 逐渐增多。作为一种新型制剂,SEDDS已越来越引起 人们的兴趣。.

难溶性药物中自微乳化释放的应用研究

难溶性药物中自微乳化释放的应用研究

难溶性药物中自微乳化释放的应用研究【摘要】难溶性西药制剂在医药市场上的应用比较广泛,然而难溶性西药制剂对人体药物吸收有抑制作用,致使难溶性西药制剂在药效方面不能够充分的发挥。

自微乳化释药能够促进人体对口服药物的吸收,并增强了药物的稳定性,时肠胃受到的药物刺激降低。

目前自微乳化释药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成为了对药剂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对自微乳化释药的作用进行阐述,以研究其在难溶性西药制剂中的应用。

【关键词】难溶性西药制剂;自微乳化释药;应用研究;作用自微乳化释药是由油相、表面活性剂和辅助表面活剂所组成的一种脂质给药系统。

通常药物被包裹在油滴中,通过口服后,在人体正常的体温下,自微乳化释药通过在肠胃蠕动时与液体发生反应后会形成O/W型乳剂,并且让液滴粒径低于500nm。

因为自微乳化释药在与胃肠液体接触时,能提高难溶药物的溶解度,能有效提升药物的吸收能力,并对胃肠壁形成一层类似保护膜的层体来减少药物对胃肠壁的刺激。

因此它可以作为易水解药物,吸收难以及疏水性药物的载体。

由于其制作方式比较简单,有很高物理特性,服用方便,但功效非常的显著,故一直被得到广泛的使用。

一、自微乳化释药的作用因为自微乳化释药中的乳化剂能有效控制P-糖蛋白对药物的抑制反应,从而增加胃肠对药物的吸收性,能够更好的发挥药效。

由于表面不具备张力,同时具有疏水性,很容易在肠胃中与液体发生反应而形成乳滴,且对胃肠粘膜形成保护层,在降低自身和药物对肠胃刺激的同时,从而促进难溶性药物的很好吸收。

具有亲水性,大大增加了胃肠道上皮细胞的流动性,从而提高药物的渗透率。

且该药物的作用面积大,能够很好的穿透胃肠道粘膜,对口服药物的吸收的速度和程度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难溶性药物制剂中自微乳化释药系统的处方研究自微乳化释药系统中的处方设计以简单有效为最佳原则,在处方的设计研究中辅料选择以毒性低且种类少为佳。

在确保安全性以及稳定性的基础上,更加保证对药物的溶解性及吸收性。

自乳化

自乳化


乳化剂与助乳化剂的选择预实验中,将不同 的乳化剂和助乳化剂以1:1的比例混合后, 加入1倍量的油相中,混匀后加入约50倍的 水,然后搅拌自乳化,以自乳化的粒径、色 泽、乳化时间为 考察指标,筛选乳化剂和助 乳化剂。最后筛选出处形成的自微乳能力最 强,所得到的乳滴较小,乳化时间最短的两 者为自乳化的处方组成。
乳化速率 自乳化的时间虽不能正式测定,但可通过目 测法观察完全分散的时间通过目测观察,如 用37℃ 恒温的溶出介质(pH=1.2 或7.4),以 不同比例稀释SEDDS,轻微搅拌后目视观察 分散的时间,此方法简便易行。
乳化速率 也可以通过用浊度计测定不同时间粒子的散射光强度来测定。 粒子对光的散射作用是一个复杂过程,简单地讲,当没有其他 粒子的相互作用或多散射发生时,粒子的光散射符合Rayleigh 理论,即散射光强度
自乳化的组分
药物
脂溶性或水难溶性的药物 不同的药物对SEDDS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这取 决于药物/自乳化系统的物理化学相容性,这一 点可通过改变油相与表面活性剂、辅助表面活 性剂的比例进行优化。 目前,以化学药为活性成分的SEDDS 国外有不 少报道如:利多卡因、硝苯地平、卡马西平、 灰黄霉素、环孢素、卡马西平、辅酶Q10 等, 对中药脂溶性活性成分或水难溶性活性成分的 SEDDS,国内外均未见报道。
乳剂的粒径
研究表明,乳剂的粒径与生物利用度有密切关系, SEDDS 生物利用度随粒径减小而显著上升。 SEDDS在水中形成乳剂粒径的大小,与所选用的乳化剂 系统的乳化效率有关。
乳滴荷电性质
小肠细胞内部相对于黏膜流体是负性的,当不存在主动 转运溶质时,小肠保持着电位差,因此带正电荷的乳滴 要比荷负电的乳滴生物利用度高,乳滴被有效地粘附在 荷负电的胃肠道上,有效地增加了药物的吸收。

自乳化释药系统研究进展

自乳化释药系统研究进展

自乳化释药系统研究进展作者:张宁宁范玉玲季宇彬来源:《上海医药》2008年第01期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08)01-0031-04自乳化释药系统(self-emulsifying drug delivery systems, SEDDS)是由油相、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SA)、助表面活性剂(cosurfactant,CoSA)组成的固体或液体制剂,其基本特征是可在胃肠道内或环境温度适宜(通常指37 ℃)及温和搅拌的情况下,自发乳化成粒径为5 μm左右的乳剂[1]。

当含亲水性表面活性剂(HLB>12)较高(>40%)或同时使用助表面活性剂时,在轻微搅动下,可制得精细的乳剂(粒径<100 nm),则被称为自微乳化释药系统(self-micro-emulsifying drug delivery systems , SMEDDS) [1]。

本文就SEDDS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SEDDS特点SEDDS制剂可提高难溶性药物和脂溶性药物的溶解度,促进药物的吸收速度和程度,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还可避免水不稳定性药物的水解及药物对胃肠的不良刺激[2],SEDDS服用方便,制备简单,适合大规模生产[3]。

SMEDDS适宜用作亲脂性、溶解度低、难吸收、易水解药物的载体。

由于在制备过程中可避免光照或可在体系中加入抗氧剂,因而SMEDDS也可作为需避光或易氧化药物的载体[4]。

载药SMEDDS口服后在生理体温和胃肠道蠕动作用下,遇胃肠液自发分散成O/W型、粒径小于100 nm的载药乳液,在胃肠道均匀、快速分布,增加了药物的溶解度。

2 SEDDS口服吸收机理胃肠道消化运动提供了体内自乳化所需的搅动,因此SEDDS在与胃肠液接触时可形成微小的乳滴。

有利于提高生物利用度的机理大致包括以下几点:1)提高了药物溶解度并改善了药物溶出。

2)在胃肠液稀释下分散形成精细的乳剂,具有较大的界面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 这种药物包合在 S D S中就会影响其质量; ME D 如
果 药物 疏 水性 很 强 ,不 太 可 能和 表 面 活性 剂 发 生 作
S DDS能 提 高 难 溶 性 药 物 的 口服 生 物 利 用 ME
度, 其促吸收机理主要有 以下几个方面:1 ( 提高药物 )
的溶 解 度 并 改善 药 物 的溶 出 ,ME S DDS在 胃肠 液 稀
对分子质量小的油, 能和助乳化剂一样, 插入乳化剂 的界面单分子层, 因此, 在一定范围内, 油相分子体积 越小, 对药物的溶解力越强。 23 乳化 剂 . S D S中 的乳 化 剂 通 常 为 亲 水 亲 油 平 衡 ME D (L ) H B 值较高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 究表 明, 研 乳
作 为 S DD ME S的油 相 ,要求 能 以较 少 的量 溶解 处方 量 的药物 , 并在 低温 贮藏 条件 下也 不会 有药 物析 出。S D ME DS的油相 多为脂 肪 酸 酯类 或经 过 结 构 改 造或 水解 后 的植 物 油类 。 目前 也常 采用 具有 不 同饱和
剂能够抑制药物 的外排作用 , 增加药物 的吸收;4微 ()
道 ,减少 了由于药物与 胃肠壁直接接触而 引起 的刺
激; 药物 在 油 / 两 相 之 间 分 配 , 靠 细 小 油 滴 的 巨 水 依 大表面 积提 高 了水 难溶 性药 物 的溶 出 , 高 了药物 的 提 生物利 用度 , 同时 可 以避 免水 不稳 定 药物 的水解 。
1 S ED M D S促 进药 物 吸收 的机理
用,则即使浓度较高对 S D S ME D 影响也很小或几乎
没有 [ ” 。
2 2 油 相 .
释下分散形应 增加 , 从而 降低 表 面张 力 , 使药
物 易通 过 胃肠壁 的水化 层 ;2 ()在 胃肠 道 的轻微 蠕动 下, 自发形 成细 小 乳滴 , 具有 很大 的表 面积 , 强 了胃 增 肠 道上 皮 细胞 的渗透 性 ;3 微乳 中大 量 的表面 活性 ()
黄 芩素 、 黄 素等 。综合 文 献 结果 发 现 , 同药 物对 姜 不 S D ME DS的影 响不 同 , 这取 决 于药物 /ME DS的物 S D 理化 学相 容性 ,可 通过 改变 各辅料 的 比例进 行优 化 。 如 果药 物 能和 水分 子 竞 争表 面 活 性 剂 的氢 键 结 合 作
目前 药物 研 发 中 的新 结 构化 合 物 约有 4% 以上 0 的品种 是难 溶性 化合 物 , 这 些难 溶性 药物 制成 高效 将 制 剂 具有 重 要意 义 。 自微 乳 因其特 有 的优 点 倍 受关
2 S ED M DS的处方 组成 S D ME DS的处 方组 成包 括 药物 、 油相 、 化 剂和 乳 助乳化 剂 四部分 。处方 设计 的基本 原 则是 : 选用 低毒
注。自 微乳化释药系统 (e - i om lf n rg S lm c e usy g d f r ii u dl e yt S D S 是由药物 、 evr ss m,ME D ) i y e 油相 、 乳化剂 、 助乳化剂形成的固体或液体释药体系 。 口服后在 胃肠
道 的体液 中借 助 胃肠 道 的蠕 动 而 自发 形成 透 明且各 向 同性 的微乳 ( 径 ≤10n 。S DDS的特 点 是 粒 0 m) ME 药 物 存在 于 细 小 的油 滴 中 , 能快 速 分布 于 整 个 胃肠
基金项 目: 教育厅科技计划( 8 F4; J L0 )青岛市基础研究计划 0
项 目( 8 3  ̄ h 0 13 c )
度的长链或中链甘油三酯来设计 自乳化剂型, 其流动
性 、溶 解 性 和 自乳 化 能 力 均 较 好 。Ma omsn和 ll o c Wai oeaon等 】 究 表 明 , 物 在 自微 乳 中 的 rn i re s h 研 药 溶解 度 与其在 单纯 油相 中 的溶解度 并 不完全 相 关 , 相
乳中的脂质在胰酶和胆汁的作用下发生水解 , 形成粒 径更小的微乳乳滴和胆盐胶束, 以促进药物的跨膜 可 吸收转运,进 一步增加药物 的溶解度 ;5S D S ()ME D 处方 中的 油相 、 表面 活性 剂 可促进 淋 巴转运 通道 对药 物的吸收,因此微乳乳滴可 以经肠道淋巴管吸收, 克 服药物 的首过效应 。
或无毒的辅料, 并将辅料种类 降到最少, 保持 S D ME . D 对药物 的溶解能力。 S
2 1 药物 . S D ME DS所 包载 的药物 多为 脂溶 性 或 水难 溶 性 且在 油 溶 液 或 油 / 面 活性 剂 复 合 系 统 中 性 质稳 定 表
的药物, 例如近年来报道 的葛根素 、 川穹油 、 酮洛芬、

要: 本文 综述 了 自微乳化释 药系统的国 内外研究进展 , 对该 系统 的组成 与特 点、 促吸 收机理 和 国内外 实际应 用进行 了总
结, 出了 自 提 微乳研 究中存在 的问题 , 并对应用前景进行 了展望 。
关键 词: 自微乳 ; 口服; 生物 利用度 ; 究进展 研 中图分类号: 94 R 1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0 5 9 4 (0 1 1 0 6 0 10 — 4 X 2 1) 卜0 6 —3

6一 6
静 捌
中 动 检 0 年 2卷 1 国 物 疫2 1 第8 第1 1 期

持 :丽 l2。im 人袁 萍 y5ha。 p @ l 6 m. 。
自微 乳化释药 系统 的研 究进 展
姜 萍 曲志 娜 张 鑫鑫 ’高存 帅 刘焕 奇 ’ , , , ,
(. 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1青 山东青岛 26 0; . 6 192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山东青 岛 2 63 ) 6 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