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满分作文范例及解析:让情与法和谐共绽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范例及解析:让情与法和谐共绽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范例及解析:让情与法和谐共绽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月初,G1747次列车在合肥站准备开车时,旅客罗某以等丈夫为由,不听劝阻,用身体强行扒阻车门,造成该次列车延迟发车。经公安机关调查取证,认定罗某的行为扰乱了车站、列车正常秩序,违反了《铁路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同月,重庆北开往潼南的动车上,一婴儿突发昏厥,急需送医,列车员与司机沟通后决定延迟6分钟发车,为孩子打开生命通道。同样是延迟发车,这次没有乘客抱怨,网友也纷纷点赞。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试题来源】辽宁省阜蒙县第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答案解析】

让情与法和谐共绽

1月初,某罗姓旅客以等丈夫为由用身体强行扒阻车门,造成列车延迟发车,因此被认定违反铁路管理法律条例,处以罚金,此事一出,引发网友热议,多为指责之声。而同月一婴儿因病急需就医导致列车晚点却得到了网友的点赞,同样是因故使列车出发晚点,为何人们反应不同?究其原因,其实是人们对于人情与法律规则的不同认识。

人情是中国传统社会中的重要纽带,亲情、友情均是其组成部分,在中国社会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法律是一个国家规范公民行为所使用的具有强制力的手段,以其普遍约束力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当情理与法理冲突时,究竟该维护谁?还是二者可以得兼?在我看来,正确处理二者关系,情与法之花也可和谐共绽。

让情与法之花和谐共绽,前提在于社会公众对法律抱有敬畏之心,莫让情绑架了法,旅客罗某无视列车运行规定,以“亲情”为借口施压,扰乱列车正常秩序,其行为即是漠视法规的表现,单纯因为一己之私利,置全列车其它乘客于不顾,这样的情理论实在是令人难以接受,有专家表示,一列车几分钟的延迟,可能导致整个交通路网的大规模调整,甚至造成列车相撞的严重后果,既然“蝴蝶效应”人尽皆知,那么公民在以“情”为借口违反法规前,就应该想到其可能后果,只有公民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自觉遵守规定,情法之花才可能和谐共绽。

情不能绑架法,法也不应伤了情,当情理要求合乎实际时,法也应为情打出绿灯,同样是发生在列车上,一婴儿因突发昏厥急需就医,列车员与司机沟通后决定延迟发车,为孩子打开生命通道。这一举动赢得网友纷纷点赞。这一次,我们看到的不再是“延迟”带来的批评,而是法规为生命让路的温暖,法律法规本身即是保障人民幸福的藩篱,那么在必要时刻法“礼让”一下情又有何不可呢?法尊重情,让冰冷的条例透露出亲切的人情味,不是更符合法律条例的制定初衷吗?

情莫伤了法,需要每个人都能约束自身行为,为法律留一丝敬畏,法莫伤了情,需要立法更多一些人性关怀,执法更多一些人情温度,用理解与互谅架起情与法沟通的桥梁,我们会看

到情与法之花的和谐共绽。

让法多一点温度,让情多一点理性,情法互谅,情与法便会成为社会枝头的一朵双生花!

试题分析:作文要想准确立意,认真分析材料是关键。作文题目提供了“罗某强行扒阻车门造成列车延误”和“管理部门为挽救生命主动延迟发车”两则主体材料。罗某为一己私利任性而为,扰乱车站、列车正常秩序,违反了相关规定,表现出其对规则的轻视。而另一则材料所述却是为挽救生命延迟发车,体现的则是对生命的尊重。写作时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1)可以结合材料谈规则意识。为一己私利蔑视规则、任性而为是在扰乱社会秩序,会给周围人带来不便。当事人不仅应受到规则的惩处,也会遭到整个社会的谴责。(2)可以结合材料谈尊重生命。生命是神圣的,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为挽救生命打破规则,虽然耽误了一点时间,却收到大家的点赞,这不仅体现出生命至上的意识,也表现了规则和温情有时并不冲突。(3)可以辨证地谈规则与温情的关系,或者谈规则什么时候应遵守,什么时候可以打破。法规须遵守,但并非冷峻严苛,人间亦自有温情。注意:以上角度均应结合材料分析,如脱离材料泛谈规则意识、生命意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规矩的破与立等属基本符合题意。

点睛:对于材料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总结出材料的主旨,紧扣材料,从材料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在平时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各类型材料作文的特点及审题立意的方法,熟练掌握并使用“主旨领悟法”“关键把握法”“由果溯因法”“舍次求主法”“寓意揭示法”“细节切入法”“多向发散法”等审题立意、提炼观点的技巧。本题所给的材料根植现实生活,具有时代特色,导向积极,彰显正能量,有新意,比较接地气,易于引发考生的联想、思考。审题时可采用“主旨领悟法”,由此可得出正确立意。文体上看,议论文要观点鲜明,论据典型,论证有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