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园班级常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浅析幼儿园班级常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浅析幼儿园班级常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国家开放大学

毕业论文

学生姓名:张沙

学号: 1561001202910

专业:学前教育

指导教师:孟萍

学院: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2016年10月12日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幼儿园班级常规教育的重要性……………………………

1.1班级常规教育的含义………………………………………

1.2班级常规教育的内容………………………………………

1.3班级常规教育的必要性………………………………………幼儿园班级常规教育的制定及实施…………………………………

2.1针对班级现象,制定个性化的班级常规…………………………………

2.2班级常规制定形式可以多样化、艺术画………………………………

2.3制定班级常规的注意事项………………………………………

2.4抓好班级常规的具体要素………………………………………

2.5班级日常常规建立的具体措施………………………………………

三、浅析幼儿园、班级常规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3.2教师的过度行为……………………………………

四、走出班级常规教育误区,正视常规教育目的、完善教育方式……………

4.1幼儿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常规教育观并增强。…………………………

4.2幼儿园应加强教师理论的学习和减轻教师的心理负担………………………

4.3与家长有效沟通,争取家长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参考文献…………………………………………

浅析幼儿园班级常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国家开放大学渭南分校学前教育本科张沙

【中文摘要】常规教育是幼儿园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确保幼儿健康成长而制定的幼儿园生活各环节的基本规则与要求。好的常规培养,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保证,是幼儿园各项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在幼儿园中,一个班级常规的好坏,直接影响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生活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就没有好的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分散精力维持各个环节秩序而影响活动的质量。反之,一个班级建立了细化完善的常规,形成一个自然有序的学习、生活环境。

常规的培养是从一点一滴开始的,教师自己一定要做到言行一致,才能够很好的去引导幼儿。孩子们才会和我们拉近距离,并将我们教师作为学习的好榜样,不断的进步,才能很好地促进幼儿健康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班级常规教育,幼儿园教育,生活习惯

【Abstract】General education is to cultivate children's good kindergarten, life habit and preliminary self-care ability, basic rules and requirements of the various aspects of life in the kindergarten to ensure the healthy growth of children and work. The conventional culture is good, is the guarantee to realize the goal of kindergarten education, kindergarten is the premise of the activities carried out smoothly. In the kindergarten, the classroom is good or bad, directly affect the quality of children's growth and their organization of the daily life. If no routine is set up, children have a good habit in the teaching quality, teachers should disperse energy to maintain order all aspects and influence activities. Conversely, a class has established perfect refinement Conventional, the formation of a natural and orderly learning, living environment.

The conventional culture is from every little bit began, the teachers themselves must do what they preach, to be able to guide children to good children. And we will get closer, and our teachers as a good example of learning, continuous progress,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Key words】: class routine education, kindergarten education, living habits

常规教育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是每天都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而老师就是一个班集体的家长,既对班集体的日常琐事进行管理,同时又对不同个性的幼儿进行管理,既对幼儿生活进行管理,又对教育教学进行管理,及对幼儿进行安全管理,又对家长进行家教管理等等。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老师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幼儿园老师,文化建设成为一个新的重要话题,老师文化是幼儿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营造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和形成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幼儿园老师文化的建设,不仅能改变家长的育儿观,更重要的是能唤起幼儿的求知欲,感化幼儿的心灵,激励幼儿的行动,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甚至影响幼儿的终身学习与创造。孩子犹如一张白纸,这就要求老师必须重视自身的修养,良好的自身形象。和幼儿一起营造一个充满友情,积极向上,温馨和谐的班集体氛围。

那么何谓幼儿园常规教育呢?所谓常规,就是每日生活中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怎样做,包括幼儿和教师两方面的行为规范,常规教育就是帮助幼儿学会遵守集体生活规则,逐渐的从他律向自律发展,也就是从服从别人管理发展到自我管理。因此,常规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舒服幼儿和教师的行为,而是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互动中和谐,协调,营造安宁有序,温馨的生活氛围。

一、幼儿园班级常规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中明确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了解幼儿园工作的人都知道幼儿园的工作是复杂而具体的。光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就包括,专门的教育教学活动、游戏活动,还有生活常规活动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其中的生活常规活动又包括用餐就侵,入厕的很多小的细节和工作,这些活动虽然微不足道,也不被大家所重视,但却是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幼儿园一日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认真做好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让班级工作井

然有序,就显得尤其重要的。

1.1班级常规教育的含义

常规顾名思义就是指日常的规则,而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也就是指,在一班起为单位的这样一个集体环境中,老师如何帮助和指导孩子建立一定的规则,以保证幼儿在园的日常生活,教育学活动,游戏活动等的顺利开展。

1.2班级常规教育的内容

幼儿园的常规培养教育是指对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规则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的培养,教育过程是贯穿在幼儿园的一致声讨中的。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内容主要包含幼儿园班级生活常规管理的内容和幼儿园班级教育常规管理的内容,例如:

早晨按时入园,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大声向老师问好;

能够在老师的帮助下整理自己的义务,并把自己的物品放到规定的地方;

参加班级的晨间游戏活动和晨间锻炼;

餐前能按照规定的步骤洗手,大小便后知道洗手;

安静进餐,不挑食,自己吃饭,饭后要求把碗放在指定位置;

安静午睡,安静起床,尝试自己穿衣服;

能自己选择游戏活动并有目的的活动;

游戏中遵守游戏规则,遇到问题主动想办法解决;

与小伙伴一起玩,能大胆表达与交流;

学习轮流,按顺序游戏,不经过别人允许不插手别人的游戏;

注意保持安静,不大声喊叫影响他人;

爱护玩具,能按照要求有序地收放玩具材料;

学习自主解决游戏中的困难与纠纷;

能积极愉快地参加各种学习活动,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大胆,且大声地回答问题;

有良好的坐姿、举手、姿势、站姿、握笔姿势、懂得用眼卫生;

注意倾听教师和同伴的讲话,并勇敢地回答问题;

大胆探索与尝试,有目的的进行操作;

注意观察和学习同伴的经验,积极与大家讨论问题;

离园时,拿好自己的物品问老师道别。

1.3班级常规的必要性

幼儿发展的需要,俗话说三岁看到老正说明幼儿期是形成和培养良好素质的最佳时期,幼

儿园不仅对幼儿进行教育。也在为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使之为今后的一生打好基础良好的班级常规,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幼儿园班级常规教育的制定与实施

2.1针对班级现象制定个性化的班级常规

制定班级常规要依据幼儿为标准,因为每个幼儿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所以班级常规也要量身制定,从而具有相对性的特点。

班级常规是一种约束幼儿日常行为的一种准则,所以要幼儿遵守常规。幼儿能遵守常规,那班级常规必定是根据幼儿现有的平均能力和水平的基础上确定的。幼儿生活经验有限,自律性不高。所以所选规则不能低于幼儿的水平,幼儿跳一跳又能够摸得到。有些规则,老师可以试着让他们共同参与制定,比如,在玩滑滑梯前,老师可以问小朋友在玩滑滑梯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哪些才不会受伤。这样不仅可以调动更多幼儿的积极性注意力,让他们知道规则的具体内容以及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制定班级常规要尽量不能过多,一旦制定好,最好能够提供给幼儿一个具体实践的机会,比如制定好玩滑滑梯的规定了,然后让幼儿去玩,会发现很多孩子能够很好的遵守游戏规则,当游戏结束后,教师还应该及时的总结。多表扬,少批评,让幼儿们熟悉规则的具体要求,从而慢慢培养幼儿养成自觉遵守团体规定的良好习惯。

2.2,班级常规制定形式可以多样化艺术画

往往命令式的制定班级常规的方法是最生硬的,孩子们接受时可能带有不乐意的心态,违心的去实施,最后并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所以,班级常规制定的形式。可以多样化甚至艺术化点。

2.3制定班级常规的注意事项

1)规则的内容要明确且简单易行

规则是一种约束幼儿行为的准则,所以遵守规则的过程也就是幼儿行为规范化的过程,当我们在确定一个规则时,必须考虑这个规则是不是必要的不必要的规则。就意味着对幼儿行为的不合理约束所选定的规则。必须是在充分幼儿现有能力和水平的基础上确定的,幼儿生活经验有限,行为约束力也不强,所以说选规则不应超越,至少不能过多超越幼儿的现有水平。2)规则的内容不应一人包办

对于大年龄阶段的幼儿来说,有些规则可以让他们共同参与制定,以便使更多的人知道规则的重要性,必要性及操作要领。规则制定后,要提供给幼儿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明白规则的具体要求,并懂得规则执行的意义。

3)班级常规的事项不要太多

因为太多的规则会让幼儿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或无所适从,收不到实质性的效果。在执行过程中,教师要公平守信,多鼓励少处罚,培养幼儿养成自觉遵守团体规定的习惯。

2.4抓好班级常规的具体要素

1)对班级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

我觉得作为一名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将班级常规带好的一个前提条件对将班级幼儿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因为幼儿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年龄和生理上的差异性。教师如果对每个幼儿都能熟悉了解幼儿的个性和习惯,并结合幼儿的这些特点,才能制定出符合本班幼儿发展的常规管理方法。

2)常规教育要日常抓抓日常

俗话说得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幼儿良好的常规,也是要从幼儿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即从细小处开始。从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做起,这里提到的常规其实是很广泛的,它包括了生活常规,学习常规。而生活常规隐含了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园的生活习惯,集体规则意识的培养等等,教师都要根据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的内容,有内容,有计划地开展常规管理的工作。

3)常规教育要抓重点、反复的抓

幼儿的年龄比较小,自控能力比较弱,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教师首先要幼

儿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怎样做,进而提高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但是由于幼儿的可塑性比较强,他们良好的常规养成病,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这就需要我们在教育中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要将常规教育晓之以理,要讲究培养的形式,要不怕反复的练习并不断地改变形式,以此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

2.5班级日常常规建立的具体措施

1)首先,应合理安排和学会运用一日生活的时间和空间,科学的组织和恰当的指挥,作为班上的所有教师,最好在班主任的主持下集体讨论,确定生活中各项活动,特别是幼儿自理生活的缓解,对幼儿的行为要求以及保障,人员的分工配合,建立一日生活各时间段,幼儿行为及主班、配班,保育员等各个角色的职责。在开学前制定,师生行为规范表,张贴在教室墙上,便于保障人员互相提醒,也便于家长了解督促。

2)对于幼儿的行为要求,做到一致和一贯。随时贯彻师生行为规范表单,违反规范要求的行为出现要及时提醒纠正。实际上我们帮助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并不难,难的是放任后收回,养成不良行为后改正。因为合理的行为要求幼儿是乐意接受的,一旦形成习惯,便成为幼儿的

自主行为,不需教师时时提示,效果是幼儿园快,教师轻松,班级常规其实难以形成的重要原因往往是始终实践,不坚持,应该做到要求实效。贵在坚持为原则的实施。

3)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小红花,以前在评比小红花时,我总是笼统的要求,各方面表现好,上课发言积极,坐得神气,睡觉乖,吃饭香等等。由于各方面要求太高,但每星期真正能做到的只有少数几个,所以在评选小红花时都快成批斗会了,因为小朋友的眼睛是雪亮的,某个小朋友拿到了小红花,小朋友总能找到他们某方面做的不好的地方。因为对于小中班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自控能力还不够好,他们在某些方面做的很好,可总有做的不好的地方,所以对他们的要求还不能太多,现在我们一改以前的做法,从以前的要求面面俱到,到现在的每星期只定一条规则,每星期公布一条要求告诉幼儿这星期小红花要找的朋友是什么样的朋友?只要你在这个星期符合以上的一条就可得到小红花,然后我将具体要求贴在家园天地上,让家长也一起来督促孩子。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施,我发现孩子遵守规则的意识增强了,班级常规也越来越好了。当有个别小朋友不遵守规则时,旁边的小朋友都会提醒他,所以获得小红花的小朋友越来越多了。

4)大家都知道,在自由操作的活动中,让教师最烦恼的是整理物品,如何让幼儿快速整理又能快速的安静集中讲评呢?我们可以使用让幼儿听音乐的方法,在活动接近尾声的时候,播放一段熟悉的音乐,幼儿听到这段音乐后就知道,马上开始整理和集中(注:音乐的节奏感最好强劲一些)。这样,教师就不用再像以前那样喊了,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提高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当幼儿在体育活动或者是餐后活动午睡后,我们都可以使用比较柔和的音乐。幼儿听到后也会自然地休息了,音乐在幼儿常规战略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但我们要注意所使用的音乐,不要经常更换,让幼儿习惯成自然。

5)常规教育的效果与教师的语言表述关系密切。建议常规过程中对规则的解释应立足于集体生活秩序的需要,切勿从听话做好孩子等目标出发,以免误导,规则一旦建立在实施时,教师的语句要精明简练,语气要坚定,不需要多说道理。若有个别孩子不愿服从,也可用大家这样做,你也要这样做了要求他,急用集体行为来约束个别小朋友的行为。常规教育中发指令并不是生硬命令或者无理斥责,而是要以礼相待。

6)正确对待调皮的孩子,分析原因后进行教育。每个班级都有一些自控能力弱的孩子对待这些孩子,老师不能一味的批评、放任不管,也不能进行无效的表扬,敷衍孩子,而是要多些耐心和细心,在观察的基础上机智的引导他们。

7)在一日活动各环节中,经常性地对幼儿进行行为训练,也能促进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的形成。幼儿年龄小,虽然已有了初步的规则意识,但是毕竟自控能力比较差,不能较好地遵守

规则,时常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一些安全的隐患,为此教师就要勤字当头了,善于观察幼儿的举动,当发现幼儿不能按要求来完成时,可以反复的训练督促指导幼儿能遵守相应的规则为止。

8)教师在班级常规管理中要保持一贯性

(1)严格要求

严格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只对教师严格要求,二是只对幼儿严格要求。首先良好的班风是促进班级良好常规形成的重要因素,一个班级班主任应组织配班教师共同。

(2)密切合作

班级常规工作的建立,是教师之间的配合工作。四位教师配合密切和谐,直接关系到班级常规管理的成功与否。教师相互提醒,相互帮助,相互补位是常规建立成功的关键,对班级幼儿的教育上,老师们要保持一致性,特别是幼儿的常规制定,英国不同讨论制定出适合本班的班级常规。并且要求大家共同去执行,千万不能一个松一个紧

(3)保持一贯性

只有做到规则的一贯性,幼儿才便于照章行事。规则才便于成为行为的准绳。这就要求我们的班级老师在常规的管理中要保持一贯性,一旦制定出规则,我们每个老师都必须按照同样的标准去引导幼儿,像我们蒙氏班根据各班活动室面积的大小,五大区域的划分在各区工作卡带上,便规定进入各区工作的人数,这便是一种对幼儿的选择行为加以约束的规则。

三、浅析幼儿园班级常规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3.1教师的不足行为

1)处理纪律问题时忽视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具体问题的发生往往都是有一定的原因的。但很多幼儿教师在处理纪律问题时却只处理症状,而忽视问题产生的原因,幼儿纪律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幼儿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二是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性引起纪律。三是环境布置的不合理,引起纪律问题。

2)教师缺乏有效引导幼儿的方法,由于教师在教授常规和处理幼儿不合理行为时缺乏有效的方法,只得机械地运用某一种方法来解决。

3)榜样示范作用不足

榜样示范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榜样力度不足,教师往往对幼儿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但自己却是另外一种做法。

3.2教师的过度行为

1)过度的使用限制

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常常走向这样一个恶性循环,教师对幼儿的高压控制使得幼儿能力低下

和逐渐丧失,从而对教师唯命是从,这又加剧和强化了教师对幼儿的控制,这些教师把常规教育等同于管住孩子,同时教师非常善于对幼儿说不准随便下位置走动,不许打人等。幼儿在教师一向的限制下,畏手畏脚。什么事情都不敢做,毫无自主权自我判断能力和明辨是非能力,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另外,教师为了减少安全隐患,限制幼儿的行动。

2)过多地使用灌输在常规教育的过程中

传统的灌输教育方法运用非常普遍。教师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时,也往往是采用说教命令,奖惩及变相体罚的方式进行规则灌输与教育。灌输教育完全把幼儿当成了接受和执行命令的机器,孩子的主体性地位,荡然无存,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也被完全否定。

3)过多的使用奖惩

笔者在工作中就曾看到有的教师非常喜欢使用奖惩和惩罚来管理幼儿,如帮幼儿吃饭,吃得又快,而且桌子又干净的时候,教师便会奖励,当幼儿在教师大喊大闹时,教师会训斥批评。奖惩是行为主义理论在实践生活中的运用,它的优点是便于教师控制全局见效快,所以是教师们最喜欢用的一种方法,但是过度的使用奖惩不利于幼儿规则的主动建构和良好习惯的主动养成。

四、走出班级常规教育误区,正式常规教育目的完善教育方式

常规教育是幼儿园教育教学和其他各项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是幼儿养成良好生活和学习习惯的重要途径,是实施德育的最佳形式。

4.1幼儿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常规教育观念,增强能力。

1)给幼儿参与制定常规的机会和放手让幼儿自己管理自己是体现幼儿意志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幼儿以主人的身份,参与到常规的规定。一是体现了教师对幼儿的尊重,二是制定的常规更符合幼儿的需求,三是幼儿更能明白常规的意图和价值。如果教师能够给幼儿自己管理自己的机会,那么幼儿将会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很多的知识和能力,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幼儿增加了与同伴交往合作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常规的主动建构也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2)根据纪律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采取对策,当一个纪律问题出现时,教师不要急于采取对策,首先,教师要做的是观察初步了解和分析问题产生的可能原因,其次,教师要通过与幼儿的沟通交流,了解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和幼儿感受,第三,教师要中和分析幼儿的回答与感受,并通过自己的观察,来判断纪律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具体原因,从而寻找有效的策略。

3)在理论的钻研和实践的摸索下寻找方法,一些教师由于理论知识匮乏,在指导实践

的过程中往往浮于表面或仅仅走形式,造成漏洞百出问题不断,理论的学习很重要,通过理

论的学习,教师可以打开自己,看待问题的思路,所以钻研理论是教师的必修课,教师应在

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自身实践摸索出一个根植于现实土壤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4.2幼儿园应加强教师理论的学习和减轻教师的心理负担

1)改变幼儿园对常规教育的评估标准和机制,如果幼儿园以幼儿是否能够被控制或班级是否表现的安静来衡量幼儿园班级常规的好坏,那么教师就得到这样的暗示,控制幼儿的行为,并让他们闭上嘴巴,所以教师必然会采用灌输和强制执行常规的方法来达到速效因此,改变幼儿园对常规教育的评估标准和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2)减轻教师的安全责任,减少安全隐患。

3)丰富幼儿教师的理论知识,增加对常规教育的全面认识。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状况缺乏了解,教师最要紧的就是组织他们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

4.3与家长有效沟通,争取家长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幼儿教师应把工作的设计和具体思路向家长说明,让家长明白,想要孩子充分活动,受点小伤是不可避免的,除非不让孩子活动。常规教育如果得到家长的认可,就会事半功倍。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有个好的常规,我们的教育才会循序渐进的进行,良好的常规直接影像一日活动的质量,所以常规的培养在幼儿园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困境和出路[j].人民教育,2006(11)

[2]《班级管理科学与艺术》丁榕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3]《教育学原理》叶立群,福建教育出版社

[4]鲁杰,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5]《新课程成功班级管理实用手册》张斌著,黑龙江文化音像出版社

[6]希拉.里德尔-利奇.儿童行为管理[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7]《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著,漓江出版社

[8]李志强.走进生活的道德教育——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研究[m]北

[9]叶圣陶《教育理论》

指导老师:孟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