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正荣版传播学总论传播学概论笔记几乎一字不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传播学的兴起

一、传播学兴起前的传播研究:人类社会建立在人们利用符号进行互动的基础上。

一、传播学兴起的背景

传播学的诞生期:20世纪40 年代到50年代

传播学的诞生地:美国

传播学诞生的背景:

①(社会基础)资本主义自由竞争使得生产活动和范围走向国际市场,因而对信息的要求就更高。

②(社会需求)传播业成为独立产业,社会急需要关注和思考传播带给人们的一切

③(学科基础和需要)两次科技革命带来了两次思想革命,人们的认识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传播学诞生于美国背景:

(一)政治背景

①战争时期,重视利用传播媒介宣传政治主张、树立形象、争取支持

(哈罗德•拉斯韦尔《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

②和平时期:政治选举,利用媒介塑造形象,宣传政治主张,争取选票

(拉扎斯菲尔德:《人民的选择》1940 年)

(二)经济背景:

①战后美国经济空前发展,自由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生产扩大,产品增多,营销行为增加

②战后大众传播业逐渐形成,媒介竞争激烈

(三)社会背景:

科技革命中产生的新媒介在推动社会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新问题(暴力、色情、特别是对儿童的影响),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四)学科背景:

①学科基础: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政治学、语言学、文化研究、统计学、符号学的发展②新闻学是传播学的基础和前身。此时大众传播学出现,大众传播学进一步深化的结果就是传播学。

传播学发展轨迹:新闻学T大众传播学T传播学

第二节传播学的发展

国外传播学研究三阶段:

(一)早期:

20 世纪20 年代至30年代,“枪弹论” ;20 世纪40 年代至50 年代“有限效果论”

(二)中期(20 世纪60 年代至70 年代):从效果研究拓展到传播过程各方面;不同地区出现不同派别。

(三)当代(20世纪80 年代以来):这一时期的传播学研究扩展到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批判学派与经验学派的并峙

传统学派、经验学派/实证学派

地位:自20 世纪初传播学在美国萌芽,传播学开始形成,并占据主流地位

价值观:维护现存的社会制度和传播制度,为占据统治地位的传播者和传播控制者出谋划策方法论:注重定量研究,强调从经验材料中总结出模式和理论,微观研究成果丰硕批判学派:

20 世纪60 年代萌芽于欧洲,70 年代兴盛,80 年代成为主流之一。植根于历史与文化传统批判学派理论基础:法兰克福学派、西方马克思主义

主要流派:政治经济学派、文化研究学派价值观:对现存的传播制度、传播文化进行批判,寻找社会公众可能的抗争

方式方法论:注重定性研究,使用哲学的思辨方法和符号学、人类学的方法,在宏观研究领域提出了更深刻的思想二、我国传播学研究的发展我国的传播学研究从台湾开始。台湾的传播学研究主要是在美国经验学派和部分批判学派研究的影响下进行的。大陆的传播学研究起步较晚。

一、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

主要贡献:

1,美国系统研究政治传播第一人,分析研究宣传的权威;

2, 提出“5W”传播模式和传播“三功能说”;指出传播的三大作用(三大功能),即监视环境、联系社会、传承文明。

3,开创“内容分析法” ,为使传播学成为一门精确科学立下功勋。

二、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

主要贡献:

1、场论与群体动理论:场是一种整体性的存在,部分的性质由整体决定,整体特征并非部分之和。场论应用于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形成;群体动力论:研究群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特别关注群体规范对成员个体的制约和影响。

2、把关“概念的提出。传播者通过传播改变一个人的态度、认识和观念,不仅要考虑其个人因素,更要考虑其所属

的群体因素。家庭主妇是家庭消费新食品的把关人。

三、社会学家保罗•拉扎斯菲尔德

主要贡献:

1,开创了传播效果研究的传统:提出”舆论领袖“、提出”两级传播“概念;破除“枪弹论J”有线效果论“《人民的选择》

2,研究论创新:将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参与性观察和深度访谈、内容分析和个人传记、专题小组研究和焦点访谈结合起来;

3,开创了以大学为基础的研究机构的原型。两级传播理论:讯息和影响先有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给舆论领袖,再由舆论领袖扩散给社会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是间接的,并且会受到社会基层舆论领袖的影响而削弱。

舆论领袖:人们所认识和信赖的人,往往跟他们有相同的社会地位,被认为具有某些专长和对某些问题见解深刻。舆论领袖能够向人们提供建议和解释,改变他们的态度和影响他们的行为。与社会正规组织的领导人物不一样,舆论领袖是非正式的领导,给人出谋划策,其影响力常常比大众传媒更大。

四、实验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

主要贡献:

1,由微观入手,对传播的技巧进行了全面总结;

2,”控制实验法“在传播学研究中的应用。代表作:《传播与说服》

五、传播学家威尔伯•施拉姆

巨大贡献:

1,综合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研究,系统化、结构化前人成果,创立了新学科——传播学。创立传播学的标志:第一本权威性传播学著作《大众传播学》出版。

2,不断著书立说,推进传播学壮大;代表作:《大众传播学》、、《报刊的四种理论》3,大力推进传播学教育,扩大传播学在教育及学术界的影响。

《报刊的四种理论》:论述了新闻媒介的四种理论模式,即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论和苏联共产主义理论模式。

第二章传播学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第一节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施拉姆:人所具有的社会关系及其在此关系之上共享信息的活动是传播学研究的基本对象。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信息传播活动的科学。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具体研究对象:1,人类传播的发生与发展——人类传播史;2,人类传播形态——人类传播活动的不同类型;3,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结构——传播活动的本体运动规律人类传播过程的研究:1)宏观层面:研究传播活动过程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系统的互动关系;2)微观层面:细分传播活动过程——拉斯维尔5W

第二节传播学研究方法传播学研究方法的特点:1、方法论基础的多元化;2、方法的综合性。社会科学多采用定量研究方法,人文科学多采用定性研究方法。

两种研究方法的差别:定性方法操作的是概念体系,定量方法操作的是量化事实体系。

一、定性研究方法系统定性研究(质化研究)建立一套概念体系,借助理论范式,进行逻辑推演,据此解释或结构假设的命题,最后得出理论性的结论。1,人文科学的定性研究方法;人文学科传统视传播为意义的社会生产,这种意义的生产与三个基本传播过程要素密切相关:讯息、传播者及其再现的社会结构。用人文科学的术语来讲是:话语、主体性和语境。

大众传播即是社会现象,又是话语现象

语言话语分析

2. 社会科学的定性研究方法社会科学的定性研究方法是以长期的、第一手观察的形式从近距离观察社会及文化层面的现象的过程。定性研究的诸多方法中,其中有代表性的有:符号互动论、民族志、小组座谈、投影技法等。

定性方法的研究程序:1. 资料收集。 2.分析定性资料。 3.定性研究报告。

民族志方法:描述一个种族或一个团体中的人的生活方式,并解析其与文化中的人、事、时、地、物各因素之交互影响过程。研究者必须“长时间参与”或以“一对一的访谈”方式搜集数据。目的在于发现他们的信念、价值、观点和动机等,而且要从团体中的成员观点,来了解这些信念和价值如何发展和改变。

参与观察法: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在实际参与研究对象日常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观察。采用参与观察方式进行的研究,通常不是要验证某种理论或假设,其目的是对现象发生的过程提供直接的和详细的资料,以便对其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先融入,再跳出小组座谈法:由一个经过训练的主持人以一种无结构的自然的形式与一个小组的被调查者交谈。主持人负责组织讨论。通过倾听一组从调研者所要研究的目标市场中选择来的被调查者,从而获取对一些有关问题的深入了解。这种方法的价值在于常常可以从自由进行的小组讨论中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发现。

投影技法:一种无结构的非直接的询问形式,可以鼓励被调查者将他们对所关心问题的潜在动机、信仰、态度或感情投射出来。在投影技法中,并不要求被调查者描述自己的行为,而是要他们解释其他人的行为。在解释他人的行为时,被调查者就间接地将他们自己的动机、信仰、态度或感情投影到了有关的情景之中。

二、定量研究方法系统

量化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在占用大量量化事实的基础上,描述、解释和预测研究对象,通过逻辑推论和相关分析,提出理论观点。常用的调查方法有:实地调查法、抽样调查法、内容分析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

操作程序: 1.确立研究假设。 2.确立研究方法。 3. 收集各种数据。 4.整理分析数据。 5. 提出研究结论,以验证最初的假设。

(一)抽样调查法:从研究对象的全部单位中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考察和分析,并用这部分单位的数量特征去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的一种调查方法。

被研究对象的全部单位称为“总体”;从总体中抽取出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的那部分对象所构成的群体称为“样本”。

特点:

1,推断总体的目的性;

2,推断形式的整体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