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记叙文写得生动细腻

如何把记叙文写得生动细腻
如何把记叙文写得生动细腻

作文教学设计

如何把记叙文写得生动细腻》

[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学习制造矛盾、制造困难的方法考验人物法;2.初步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制造矛盾、制造困难的方法考验人物法。

教学课时 1 课时

[ 教学步骤]

一、习作点评:对学生已写习作《给生活加点糖》点评,指出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功的地方,以此导入新课。

二、导入新课同学们,平时我们写作文是不是有这样的同感:写一件事,几句话就写完了,文章写得平铺直叙,不够生动具体。对这种情况,大家苦恼吗?今天老师就教给大家一种方法——制造困难矛盾考验人物法,保证大家以后写作文,想写多长就有多长,想写多生动就有多生动,想写多细腻就有多细腻。大家想不想学?今天我们就给作文加点糖 ------------- 如何把记叙文写得生

动细腻。

三、直击考场作文现状:

1、写成记叙文,600 字以上;

2、写出真情实感、生动、细腻、形象

3、同感:写一件事,几句话就写完了,文章写得平铺直叙,不够生动具体。

四、展示梧州市2016 年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五、品读文段,探究方法。

(1)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有一位叫愚公的老人,年近九十岁了,向着大山居住,他苦于大山的阻塞,出入要绕远路,(就决定把大山移掉)。河曲智叟嘲笑并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就凭你在世上这最后的几年,剩下的这么点力气,还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根草木,又能把这大山的土石怎么样?”北山愚公长叹了一口气说:“你思想太顽固,顽固得不开窍,连个寡妇的孤儿都比不上。”(选自《愚公移山》)(2)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选自《背影》)

思考问题1、愚公移山、父亲爬月台容易吗?为什么?2、以上两段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

(1)有一位叫愚公的老人,率领子孙移山,移呀移,最终把大山移掉了。

(2)我看见他穿过铁道,爬上月台,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结论:通过困难考验人物,描写就更具体生动。

(3)“我想,”米妮大声说,“今天我就不打扫地毯下面的地了。再者,地毯下面没人看得见,有点灰尘也没关系的。”于是她匆匆跑过去做晚饭,没有去动地毯。米妮也没有再想毯子下面的灰尘这回事了,直到她上了床,看到星星透过窗户,向她眨着眼。她这才想起了地毯下的尘土,

因为她好像听到星星们在说:“那位小姑娘;诚实而善良。” 米妮把脸转向墙,她听到一个微弱的声音,就在她的心里,说:“地毯下的尘土!地毯下的尘土!”(选自《地毯下的尘土》)(4)我突然有一股冲动:“绝不让我们班的指标作废,我要参赛!”但内心这股冲动马上被一种自卑的潮水淹没,此时我的心里响起了两种声音:一种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你有什么能耐?”一种是“心动不如行动,豁出去!”我烦躁的内心一时拿不定主意,当我心烦意乱地打开笔记本,前天抄写的一句名言赫然呈现在眼前,犹如一道阳光。这句名言是李嘉诚说的:“发光并不只是太阳的专利,你也能发光。”对!有信心有拼搏,我也能发光!于是我坚定了选择,举起了庄严的右手。(选自中考满分作文《我也能发光》)

思考问题

以上两段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

(1)米妮想来想起,最后还是打扫了地毯下的尘土。

(2)我的内心很痛苦,也很矛盾,最终我还是举起了庄严的右手。

结论:通过矛盾考验人物,心理描写就更细腻。

六、提炼方法

方法:制造矛盾的方法考验人物法

(1 )制造困难的方法:①自然困难,一般指恶劣的天气和艰难的自然环境。如《愚公移

山》里的“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②自身困难,一般指年龄过大或过小,体弱多病、身体残疾等,对完成某一项工作比常人付出更大的代价。如《愚公移山》里的“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背影》里的“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③他人困难,指来自他人的阻力,包括嘲讽、讥笑、劝告、阻拦等。如《愚公移山》里的“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④事件困难,指某一项工作本身过程艰难,需要一波三折。

(2)制造矛盾的方法:也就是做与不做、进与退、得与失的思想斗争。具体有:①写人物内心做与不做的艰难选择。如《我也能发光》,写“此时我的心里响起了两种声音”②写人物联想某人某事某话引起心灵警醒。如《地毯下的尘土》“她这才想起了地毯下的尘土,因为她好像听到星星们在说。” ③写人物突然看到某物、某景或听到某话引起心灵震动。如《我也能发光》的“当我心烦意乱地打开笔记本,前天抄写的一句名言赫然呈现在眼前,犹如一道阳光。”再如《地毯下的尘土》“看到星星透过窗户,向她眨着眼。”

七、学以致用,制造困难矛盾补充片段

我和好朋友小明走在放学的路上。冬天的风雨真让人心烦,凌冽的寒风裹着细雨没完没

了地下着,这种天气已持续了一个多月,路上一片泥泞。“啪”的一声,前面有一位老奶

奶摔倒了,……

八、作文展示

请同学读一读自己的作文片段。

九、体验效果(安排课后)

放学路上(原稿)

放学路上,也会有惊险和快乐,不信,让我慢慢为你道来。

那是我读小学三年级的一天下午,上完第六节,老师宣布周末放假,并且强调注意路上

的安全。我们冲出教室,各自走在回家的路上。

我背着书包,走在田野的小道上。很快,我来到了邻居张大伯家的责任田边,眼前的一幕把我的脚步停住:一头大水牛正津津有味地吃张大伯家的秧苗。我走上前,牵了牛绳,用

力把牛拉到一边,把它赶到远离秧苗的地方。我做了一件好事,心里感到十分高兴。

我继续往前走,在一条水沟旁,突然爬出一条大蛇,我被吓得一大跳,幸亏大蛇很快就

爬走了。我心里想:好人有好报,我刚才做了一件好事,大蛇不会咬我的。

怎么样,听了我这两个放学路上的惊心动魄的故事,有趣吧!

【简评】这篇文章没有采用制造困难矛盾考验人物的方法,没有生动细腻的描写,显得平铺直叙,泛泛而谈。

放学路上(修改稿)

放学路上,也会有惊险和快乐,不信,让我慢慢为你道来。

那是我读小学三年级的一天下午,上完第六节,老师宣布周末放假,并且强调注意路上

的安全。我们像箭一般冲出教室,各自走在回家的路上。

我背着书包,嘴里哼着歌儿,欢快地走在田野的小道上,田野里到处弥漫着丰收的气息,收割好的田野上布满了稻草捆儿,像是千军万马在排练节目,煞是壮观。此时夕阳西下,缤

纷的晚霞点缀着蔚蓝的天空,仿佛给天空披上一件美丽的衣裳,想到家里美味的晚饭,想到

爸妈亲切的呼唤,我的心别提有多高兴。很快,我来到了邻居张大伯家的责任田边,眼前的

一幕把我的脚步停住:一头大水牛正津津有味地吃张大伯家的秧苗。只见大水牛长得又高又大,头上长着一对弯弯的大角,一双又明又亮的大眼睛,灰黑色的瞳仁能照出人的影子来,一条粗长的尾巴不停地甩动着。

我看了,心里又急又怒,不由得大喝一声:“畜生,快走开,吃了人家的秧苗,看我如

何收拾你。”大水牛仿佛什么都没听到,依然我行我素,悠闲自得地吃着秧苗,粗长的尾巴依然不停地甩动着。我勃然大怒,捡起地上的一块大石头,用力地往牛的身上砸去,只听到

“咚”的一声,大石头砸在厚厚的牛皮上,又反弹回来。大水牛回过头来,用鄙视的眼光看了我一眼,仿佛说:“小屁孩,谢谢你帮我挠痒痒。”接着继续吃着秧苗。看着大水牛的那副牛样,我怒火中烧,心里想:“我就不信,驯不服你这个牛魔王。”我向田野四周看了一

下,很快找到了对付大水牛的“新武器” ——菜园里有许多又长又粗的竹篱笆,对了,用竹篱笆敲打它的牛背,看它如何接招。我拿着一根 4 米多长的竹篱笆,用力地往牛的身上打去,“咚、咚、咚”,那声音就像敲鼓一样,大水牛挪动了一下身子,好像被打痛了。我见了,心里一阵欢喜,嘴里大叫:“死水牛,我叫你吃秧苗,罪有应得!??…”话没说完,大

水牛突然后腿往后一踢,妈呀!差点踢到我的肚子,我的一条小命差点就栽在牛腿之下,我不禁反抽了一口凉气,额头上布满了冷汗。

我像憋了气的皮球,瘫坐在田埂上,心里想:“怎么办呢,不赶走大水牛,整块秧苗就没有了,张大伯家就会颗粒无收;继续赶大水牛,弄不好,小命不保。算了吧,秧苗又不是自家的,干嘛跟大水牛过不去。”我站起来,无奈地对大水牛说:“死水牛,算你狠,我回家去,不跟你斗了。”我刚想迈开步子,耳边仿佛响起老师的教导:“做什么事情,都要不畏困难,面对困难,要讲究方法和策略。”一阵晚风吹来,胸前的红领巾随风飘动,仿佛对我说:“你还是少先队员吗?有一点困难就放弃了,和革命先烈相比,这点困难算得了什么?” 我眼前仿佛浮现了邱少云、黄继光、董存瑞等革命英雄的形象,我打了一个激灵,对了,抛下大水牛不管,我也太自私了。我不禁停下了回家的脚步。

怎么办?一道光亮仿佛从天而降,我一拍脑门:有了,昨天我看了《三国演义》电视剧,诸葛亮大摆“水牛阵”,用火烧牛的尾巴,水牛就疯一般冲向敌阵。我也要学一学诸葛亮。于是我在田里拿来一捆稻草,把它插在竹篱笆上,刚好我书包里有一包火柴,擦燃火柴,点燃稻草,用竹篱笆往牛尾巴放去,大水牛被烧得“嗷嗷”直叫,拔腿就跑。我高兴得跳了起来,我终于成功了。

怎么样,听了我这个放学路上的惊心动魄的故事,你也为我鼓掌吧!

【简评】这篇文章由于采用了制造困难矛盾考验人物的方法,为赶水牛制造了三个困难:用石头砸、用棍子打、用火烧,情节曲折,饶有情趣,在各种困难面前产生了许多矛盾,写了做与不做、进与退、得与失的思想斗争,描写生动细腻,内容具体。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