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人格特点

大学生的人格特点
大学生的人格特点

大学生的人格特点

(一)人格与人的身心发展

人格由气质、性格等诸多因素构成,诸因素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人的人格。人格是人的心理行为的基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如何面对外界的刺激作反应以及反应的方向、速度、程度、效果,进一步说,人格会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活动效率、潜能开发以及社会适应状况。因此,重视人格的整合与塑造,既是身心健康的需要,又是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

心身医学的研究已表明,许多生理疾病都有相应的人格特征模式,这种人格特征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生成、促进、催化的作用。例如,哮喘患者多有过分依赖、幼稚、暗示性很高的人格特征;偏头痛患者多有刻板、好胜、嫉妒心强、刻意追求完善的人格特征;而具有矛盾、强迫性、吝啬、听话、抑郁特征的人容易得结肠炎、胃溃疡等疾病。如此等等,这里不一一赘述。

大学生优化人格整合、塑造健全人格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避免身心疾病,更重要的是发挥人格最佳作用,达到自我实现。所谓最佳作用,即:人是可变的,人是最佳的,人能够实现任何一种个体潜能,能够塑造自己的生活,促进周围环境的发展。发挥最佳作用是实现自我,不断超越自我的必由之路。

1997年11月份,中国博士研究生葛海雷从哈佛大学一图书馆四楼跳楼身亡,有关专家指出:对于留学生中的“文化休克”现象,只有人格健康,方能从容应变。这一

事件与几年前在美国发生的“卢刚事件”一样充分表明,人格健康对于受到高等专业教育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近年来,人们已逐渐形成一种共识,影响大学生成才的除了智力因素外,更主要的是非智力因素,或者说“情商”。“情商”这个新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博士丹尼尔葛尔曼在1995年提出来的,他概括了“情商”的五个方面:认识自身的情绪;妥善管理情绪;自我激励;认识他人的情绪;人际关系的管理。毫无疑问,情商包含了丰富的人格因素,如独立性、自信心、勤奋、踏实、坚韧、耐心、恒心、创造性以及乐观、合作精神等。一些天资聪慧、富有才华者,终其一生碌碌无为、一事无成,很大程度上与人格素质的欠缺有关。

另外,人格与一个人的思想品德不仅互相影响、互相制约,而且相互包容。一些良好的人格特征同样也是良好的思想品质,比如对现实的态度(对他人、集体和对工作的态度)既是大学生思想品质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人格素质的具体体现。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过程,也是培养思想品质的过程,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21世纪要求跨世纪一代大学生更具有竞争意识、责任意识、机遇意识、创新意识和效率意识,具有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素质,而这些往往与自信、外向、乐观、进取、顽强、灵活、守信等人格特征联系在一起。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格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在人格方面的自我教育能力,乃是新世纪的呼唤。只要当代大学生具有了独立人格的行为、整合人格意向、自我实现的愿望,那么,祖国的未来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二)当代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特点

大学生正处于身心急剧发展和自我意识由分化、矛盾逐渐走向统一的特殊时期,因此大学阶段仍然是大学生人格不断发展的重要时期。

人格是社会文化的产物。改革开放的社会背景和校园文化氛围使大学生有了更大的适应性、灵活性和更大的发展可能,也为人格塑造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在改革开放伊始,大学生强烈的主体意识显现为:“寻找自我、渴望成才”,这是80年代大学生人格发展的显著特点。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大学生逐步形成自立、平等、开放、竞争等人格特征。我国有关学者的研究表明,具有创造力的当代大学生其人格特征是:勇于创新和开拓、有努力取得成就的坚韧性、富有热情、自信心强等。然而,急剧变革、观念多元的社会文化亦使人格的形成变得困难,变得更加不确定,从而使大学生的人格发展出现更多的迷茫和冲突。

根据国内外心理学家对人格素质结构的研究,结合我国当今社会发展的现状和大学生的实际表现,我们认为当代大学生在人格发展中呈现出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能正确认知自我。首先是能自我认可,基本上能接受一切属于自我的东西,从而形成对自己积极的看法;其次是自我客体化,对自己的所有与所缺都比较清楚和明确,理解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的差别。大多数人都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愿望,并为之而努力。

2.智能结构健全而合理。具有良好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注意力和想象力,没有认知障碍,各种认知能力能有机结合并发挥其应有作用。

3.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不断地进行社会化活动。当代大学生对外部世界有着浓厚的兴趣,有着广泛的活动范围和许多爱好,人际交往范围扩大,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同时,能容忍别人与自己在价值观与信念上存在的差别,能根据事物的实际情况看待事物,而不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来看待事物。

4.富有事业心,具有一定创造性和竞争意识。能把事业看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事业上有较强的进取心和责任感;具有竞争意识,具有开放性的思想观念,少有保守思想;喜欢创造,勇于创新,甘愿冒险,独立性强,富有幽默感,态度务实。

5.情感饱满适度。情绪上稳定性与波动性、外显性与内隐性并存,情感丰富多彩,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在学习、生活中占主导。

这些特点表明,我国大学生人格发展状况基本良好,大学生在人格教育方面具有良好的自觉性。

(三)大学生的气质特点

据一项关于我国大学生气质类型的调查表明:

(1)大学生中复合质占65.93%,单一型气质占34.07%,总的趋势是多血质类型人数最多,共占56.32%,其次为粘液质占24.18%,第三为胆汁质占13.73%,抑郁质最少,占5.77%。

(2)文理科大学生比较:理科学生中粘液质多,文科学生中胆汁质、多血质、抑郁质比较多。

(3)男女生比较:男生中属于胆汁质、多血质者多,女生中属于粘液质者多于男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来初步识别一个大学生的气质:

(1)胆汁质:日常活动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情绪高时,学习、工作热情高涨,肯出大力,反之,什么事都不感兴趣。积极参加各项课外活动,喜欢每一项新的活动,甚至喜欢倡导一些别出心裁的事,尤其喜欢运动量大和场面热烈的活动;完成作业匆匆忙忙,比谁都快,考试交卷争第一;活动效率高,想干的事未完成,饭可不吃,觉可不睡;学习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很快,但不求甚解;说话喜欢与同学争辩,总想抢先发表自己的意见,喜欢在公开场合表现自己,坚信自己的见解;姿态举动强而有力,眼光锐利而富有生气,表情丰富敏捷;喜欢看情节起伏、激动人心的小说和电影,不爱看表现日常生活题材的作品。

(2)多血质:内心的体验一般会在面部表情和眼神中明显地表现出来;积极参加学校一切活动,但表现散漫,有始无终;学习疲倦时,只要稍休息一下,便会立刻焕发精神重新投入学习;理解问题总比别人快,但学习常会见异思迁,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希望做难度大,内容复杂的作业,但不耐心细致,总希望尽快完成作业;容易激动,但情绪表现不强烈;容易产生骄傲情绪,觉得自己比别人要机智和灵敏;变化迅速,遇到稍不如意的事就情绪低落,稍得安慰或又遇到使他高兴的事,马上就会兴高采烈;善于交际,待人亲切,容易交上朋友,但友谊常不巩固,缺少知心好友。

(3)粘液质:不易活动,安静沉稳,很少发脾气,情感很少外露,面部表情单一;课堂上守纪律,静坐听讲不打扰别人,生活有规律,很少违反作息制度;理解问题比较慢,

希望老师能多重复几遍;学习认真严谨,始终如一,做有条不紊、不太难的作业;喜欢复习过去学过的知识;对新知识接受能力差,但弄懂之后就很难忘记;沉默寡言,较少主动搭话;交际适度,通常有几个要好朋友;善于自制,善于忍耐;兴趣爱好稳定专一、有毅力。

(4)抑郁质:喜欢安静独处,性情孤僻,但是在友爱的集体中,又可能是一个很容易相处的人;办事犹豫不决,优柔寡断,做事情总比别人花费时间多,细心谨慎,稳妥可靠;不爱表现自己,对出头露面的工作尽量摆脱;在陌生人面前害羞,当众讲话常表现出心慌失措;感情比较脆弱,因为一点小事就会引起情绪波动,容易神经过敏,患得患失;当学习或工作失利时,会感到很大的痛苦;爱看感情细腻、富有描写心理活动的小说和电影。

3.气质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应正确对待自己的气质特点。气质无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都有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它们虽然参与各项活动,但是一般不决定智商高低,成就大小。每一种气质类型的人都可以成才。例如,有人研究,俄国著名文学家普希金、赫尔岑、克雷洛夫、果戈里分别属于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他们在文学领域都取得了杰出成就。

气质特征会对学习活动产生影响。胆汁质学生思维敏捷,学习热情高,刚强但粗心、急躁;多血质学生机智灵敏,适应性好,兴趣广泛,但烦躁、不踏实;粘液质者刻苦认真,但迟缓、不灵活;抑郁质者思维深刻,谨慎细心,但迟缓、精力不足。了解自己的气质,可以有的放矢地调整,使学习更上一层楼。

(完整word版)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高迪 摘要: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如何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历来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健全人格是一个人建功立业必备的品质,是一个人立身之本,是一个人自我价值的助推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大批人格健全的大学生的参与和努力。加强大学生人格教育,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课程。 关键词:大学生人格健全人格 一、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意义 人格是灵魂的骨架,健全的人格能给我们一个正直、清澈的灵魂,带给我们美好的生活体验和幸福的心灵,引导我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它是一个人的内涵、素养和精神气质。大学生人格是大学生的内涵、素养和精神气质。大学生健全的人格,是指其持有正确的人生态度;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能够积极地开放自我,正确地认识自己,坦率地接受自己;对待他人具有开阔心胸,能善解人意,宽容他人,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对不同的人际交往对象表现出合适的态度;面对人生能不断自我发展、自我塑造与自我完善.并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在团队中能够充分发挥团结、合作和自我创造能力。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意义体现在两方面。(1)大学生健全的人格是个人发展的需要,大学阶段是人格完善定性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如果在这一阶段不断完善自己人格,将自己心理水平和道德素质提高,与人相处融洽,具有良好的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能力和创造力,更好地适应社会,那么大学生将以一种愉快的心态享受生活。(2)大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一个国家拥有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才能更好发展、进步,才能在世界竞争中掌握竞争主动权。因此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除了学习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外,还必须培养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知识经济的挑战。目前大学生由于学习、就业、社会、家庭造成的压力,在人格上出现失衡现象,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容易暴躁,自我意识强烈,自私、自大,信心不足,依赖性强,交往能力差,孤独,自卑。因此,学校要提供条件和时间、空间,努力完善大学生的人格,坚信种下行为,收获习惯;种下习惯,收获性格;种下性格,收获命运。因此,高校应充分重视大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 二、大学生常见的人格发展不足分析 大学时代既是学习掌握知识的黄金时代,也是人格发展的重要阶段。但在大学生人格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人格发展不足主要有以下七方面: 1、无聊。无聊心理的主要特点是空虚、幻想、被动,感觉不到自我的存在的意义与人生的价值,其核心在于没有确立合适的人生目标。空虚是因为没有目标或目标太低,人一旦失去目标的牵引,生活就没有动力;缺乏对生命意义的深刻认识,就会出现茫茫然混日子的现象,对生命意义的否定发展到极端是对生命的否定;幻想是由于目标定位不准确或者目标太

青春期青少年的人格特点

青春期青少年的人格特點: 1.不連續:從兒童期依賴成人、性別區分不明顯,到青少年的獨立自主、負責 任及第二性徵的出現等,變化非常激烈。 2.模糊不清:社會對「理想成人」及性別角色的定義模糊、他們很難遵循。 3.標準不一:週遭成人體驗的青少年時期的經驗不同、見解不一,讓他們無法 遵循。 4.認知矛盾:有時社會要求其行為舉止像成人,有時又待其如兒童。 5.邊緣人:由於青少年尚未有謀生能力,社會及經濟上都未獨立,處在兒童和 成人期間,高不成低不就。 6.被忽視:他們總是不被注意,而輕視他們的參與能力。 青少年人格特徵及情緒反應: 1.渴望孤獨:這時期的青少年由於開始學習獨立自主,心態上也傾向不想依賴父 母、師長等成人,喜歡獨自做事。 2.厭煩不安:由於生理心理都生巨大的變化,有著成人的外表,認知能力卻不如 成人,容易感到徬徨、焦躁,因此容易厭煩不安。 3.反抗權威:青少年因為急於獨立自主,認為自己已經是大人,對於權威式的管 教已經無法認同及接受了。 4.缺乏自信心:因為他們不被成人世界所注意,對自己認識也還不完全;以前兒 童時期是自我中心的,此期已能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待事物,能夠 發現自己的缺點,但還尚未找到平衡點,因此容易缺乏自信心。 5.情緒明顯:由於荷爾蒙分泌的影響,情緒起伏變化很大,容易快樂也容易憤怒 且反應強烈。 6.協調欠佳:他們處在成人及兒童之間,加上社會對他們標準不一,容易讓他們 感覺徬徨,協調力不夠。 7.厭惡工作:青少年雖然心想獨立,但是還是仍然有依賴的心理,對於麻煩的事 物容易產生抗拒的心理。 8.對社會的敵對態度:由於社會忽視青少年,認為社會(成人世界)想要控制他們, 所以對於社會(成人世界)感到厭惡。 9.對異性態度不自然:由於漸漸感到男女彼此有差異,跟兒童時期已經不同,因 此對於異姓開始感到陌生,男女性別角色的認知加深彼此

气质与性格

气质与性格 一、气质与性格的一般概念 1.什么是气质: (1)气质的定义: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出稳定的动力特点。气质是受遗传影响最大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与性格也属于个性的心理特征,但二者受后天环境的影响较大。气质的稳定性表现在各种活动中,具有跨时间、跨情境的特点。 (2)气质在人类生活中的意义:(02论述)论述人类气质及其在生活中的意义。 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出稳定的动力特点气质受遗传影响最大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与性格也属于个性的心理特征,但二者受后天环境的影响较大。气质的稳定性表现在各种活动中,具有跨时间、跨情境的特点。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气质特征,气质影响着人的实践活动。 A、气质不决定人的智力水平和社会价值。人的气质没有直接的好坏之分。每种气质类型都有积极和消极的两面。任何一种气质既可以是良好性格和突出的才能的催化剂,同时也可能成为限制一个人发展的绊脚石。 B、气质特征是职业选择的依据之一。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重视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用人单位利用心理学进行人才选拔。而个人选择职业也根据自己的特点结合职业的要求。只有通过了解自己的气质特征,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气质优势,克服其不利一面因素。 C、气质特征是教育工作的依据之一。对于教师来说,了解学生的气质特点,对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引导学生健康地成长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不同气质中的消极特点的同时也要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气质的优点,使其在学校生活中得到更好发展。 2.什么是性格

(1)性格的定义: 性格是表现在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较为稳定而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2)性格的结构特性:完整性、复杂性、稳定性、可塑性。 (3)性格的类型: 根据优势心理机能划分为性格类型:英国心理学家培因等根据智力、情感和意志三种心理机能在性格中何者占优势,分为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 根据文化生活的形式区别性格类型:德国心理学家斯普兰格提出,分为经济型、理论型、审美型、权利型、社会型和宗教型。 按照个体独立性程度划分性格类型:顺从型和独立型。 (4)性格与气质的关系:简述气质与性格的区别。 性格与气质是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性格与气质的区别 首先,性格与气质的性质是不同的。由于性格更多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具有较为明显的社会化特性。在不同的社会文化条件下,人们的性格有较大的差异。而气质是人们心理活动和行为稳定的动力特点,受遗传影响较大,人们生来的气质差异就比较明显。其次,性格与气质的生理基础有所区别。气质的生理基础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特点,气质的特点也源于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特点。由于高级神经系统不受生活条件的影响,故而气质具有很大的稳定性。而性格的生理基础是两个方面的“合金”,一方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对性格具有影响作用,另一方面是通过经验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对性格发挥着主导作用。性格的基本机制是在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基础之上后天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2.性格与气质的联系 性格与气质之间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一方面,基于后天经验的性格可以掩蔽和改

大学生人格特点与恋爱心理分析

第勰卷第6期2007年12月 审国医学俭疆学 ChineseMedicalEthics V蠢。20No,6 Dec.2007大学生人格特点与恋爱心理分析 鲍作臣1,贾洪武2 (1蛤尔滨医科大攀大庆校区,黑笼江大庆163319;2武汉大学心溅咨询中心,湖jE武汉430072) [摘要)学生时代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按照人在一生中所处的特定时期经历的生理成熟和社会要求,将人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每一个发展阶段都由一对矛盾构成,它们是一个连续体中的两极,前一个阶段没辫决姆赡褥题会穆翻以后懿一个甚至死令除羧。导致在后面戆玲段里虫琨心理发展妁危秘,发生心联障碍或孝蟹为弱题。依恋型人格,孤独溅人格和回避溅人格特征的大学生最容易产生恋爱心理障碍。只有针对憾的解决问题,才能取得他们的信任。 【关键词】走学囊;发展玲段;人格特点与意爱心理 (中豳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565(2007)06—0122~02 大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重要孵期。著名心理学家埃毽克森的发袋淫论,按照入在一生审掰笼酶特定时期经历豹生理成熟和社会要求,将人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 第一阶段:信任对不信任(0—1岁)。这一阶段婴儿的主要任务燕发展对秘雾戆信任感,信任的含义楚感到缝人蹩可靠的、可以依赖的。照顾婴』b的入如果不熊满足婴』乙的需要或对婴儿经常采取不一致的态度,婴儿就会认为世界是危险的,他人不值得依赖。 第二阶段:鑫主纷凌薄羞俊癸疑≤1~3岁)。蘧着生遴酶成熟,J乙童有了控制自己行为的愿望和能力,希望自主行动,学会照顾自己。当儿童认为自融在他人眼巾不是一个好孩子时就会产生羞怯感,墨他们认为自己受制予入时,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第三阶段:自动自发对退缩愧疚(3~6岁)。这一时期的儿童精力旺盛,常常试着做一些超出自己能力的事,他们的目标或行为誊;爨父母酶要求发生跨突,令JL童感翻凌疚。 第阏阶段:勤奁进取对岛贬自卑(6~11岁)。这一时期正值小学教育阶段,是自我发展的最关键时期。儿童在求学的过程巾,必须学会适应学校的生活,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在学习翻各顼活动巾达蓟一定麓标准。JL塞只有蘩奁学习,努力进取,才能学会他应当掌握的知识和社会技能,体验到成功感。如果儿童在学习和交往中屡遭失败,就会产生自卑感。JL童在攀校当中所经历的成功鞠失效酶体验,对其人格成长巽有重要影响。如浆J乙童体验列酶成功多予失败,绝赣会养成勤奋进取的性格,会勇敢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如果儿童体验到的是失败多于成功,甚至都是失败没有成功,他就会形戏自卑懿牲揍,对薪的学习{壬务产生鼹撰感,霹熊会西避现实,对今后人格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第嘏阶段: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20岁)。青少年逐渐蘧临职煦选择、交友、承担社会赍任等问题。融于他们不能肯定鑫己楚仟么样懿人,于是产生了“我是谁”盼疑麓。褒鼹自我的探索过程中,如果能将自己在各方面将要承担的角色同一起来,就会顺利地度过青春期,否则就会感到迷惘、痛潜。 第六阶段:友爱亲密对孤独筑离(20—40岁)。这个阶段的主要经务是与他人建立亲密的感情关系,体验友谊和爱情。如果无法建立这种亲密的感情关系,就会感到孤独。 第七阶段:精力充沛对颓废迟滞(40~65岁)。这个阶段酶主要僚务是热心承糖挂会责经,关,玉家庭,葵弯磊{弋。不愿或=ji三力承担这转责任的入会变得颓废迟滞或以自我为中心。 第八阶段:完美元缺对悲观绝望(65岁黻怎)。在这个除段,回首往事,觉得一生充实、有意义会产生完善感,对往事感到悔恨会产生悲观的情绪。 每一个发矮跨段都巍一对矛盾构成,它键是一个连续终审的两极,前一个阶段没寄解决好的阏题会带蓟以后的一个甚至几个阶段。导致在后面的阶段里出现心理发媵的危机,发生心理障碍戏者行为问题。 大学生酶年龄雕努大多数处于第六个陵段,奄就是友爱亲密对孤独疏离,我们在工作中也发现大学生因为寝室,同学关系,和恋爱关系前来咨询的人非常多。关于人际关系和情感原毽来咨询的学生中大约有20%是因为没有恋爱对象,感觉在同学孛鸯驻大的压力,这样酶久黻舅生屠多。舅有大终40%的人是因为在恋爱中,亲密关系和性行为之间的矛盾冲突造成的困惑。其余的人多数是因为失恋等原因前来寻求咨询戆。 经过对这题来咨询大学生的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共性的特点,就是第一阶段:信任对不信任,第二阶段:自主行动对羞怯怀疑,第三阶段:自动自发对退缩愧疚。发展任务没有处毽静懿学生,会在恋爱的避覆孛表褒潞来具终的交往特点翻模式。具体的我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人格类型。 1依恋型人格 依恋型人格是源于』L童对被遗弃盼恐惧,主要缀因是因为母亲对J乙童的依恋需求反应不稳定。有时候能满足孩子,有时候不能满足孩子,孩子就不能建立稳定的安全感,这时候他就会形成一个观念“只糍不断的哭闹才能得到食物和呵护。”所羧一方甏戆极力怒芬|起母亲的注意,另一方霆又为塞己受到的冷落而感到愤怒。于是在情感上痛苦稀愉快,满足与愤怒等情绪交织在一起。形成爱恨交织的情感模型,时刻生活在对失去的恐惧之中。在大学时代恋爱阶段,就会表现为矛盾酶心瑾,感觉恋爱憋对象在自己嚣要酶时候总是不在,一胆开始恋爱就希望时刻都在一起,一起上课,吃饭,休息,甚至同居。因为害怕恋人离汗自己,就裘现出强烈的占有欲。以奎予在对方《能离开鑫懑,或者提躐结束恋爱关系时,敦低南蠢的自尊讨好对方,一褥的检讨鑫融,表示悔过,郎使错误并不在自己这一方。当这嫂方法都不能奏效的时候,会伤心的哭泣哀求,甚至自残以鬻自杀。 掰羧在遴鞠有藏恋型人格鳇学生诲诲恋爱润题酶霹侯,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

中学生人格发展特点

37、健康的情绪,即是良好的情绪状态。情绪健康有三个标志:1.情绪的目的性明确,表达方式恰当。2.情绪反应及时、适度。3.在日常生活中,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 38、调节和控制情绪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敏锐觉察情绪。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了解自己的情绪:第一,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第二,了解自身成长经历及早期经验。第三,反思自己的情绪状态。2.平和接纳情绪。3.正确调节情绪。有效调控情绪的方法包括:宣泄、转移、调整认知功能、积极的自我暗示。4.有效表达情绪。有效表达情绪包括:(1)选择恰当的情绪。(2)进行完整客观的情绪表达。5.保持和创造快乐情绪。人格 39、通常把人格系统分为五方面:第一,知-情-意系统。第二,心理状态系统。第三,人格动力系统。第四,心理特征系统。第五,自我调控系统。人格具有的特点有:整体性、独特性和共同性、稳定性和可变性、社会性和生物性。 40、人格的影响因素有哪些:(1)遗传与生理对人格的影响。(2)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对人格的影响。(3)家庭对人格形成的影响。(4)自我因素。综上所述,人格的形成过程是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这种交互作用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表现出来:其一,遗传与环境两种因素交互作用对人格形成产生着影响;其二,社会环境、教育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相互联系对人格的形成产生着影响;其三,客观环境、人、行为三者之间相互作用对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其四,各种对人格的形成产生着作用的因素,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并在人的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 (一)人格的含义与特点 1.人格的概念。人格,又称个性,源于拉丁语persona,原意是指喜剧演员在舞台上扮演角色所戴的面具,通常人们认为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这个统合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2.人格的特点。人格具有整体性、独特性、稳定性、社会性等特征。 学校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施加影响的教育场所,也是形成学生世界观的重要场所,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社会环境。教师对学生的人格常具有指导定向作用。教师的品格和行为对学生有着示范作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人格的发展。师生关系、教师的管教方式,教师的期望和态度等,对学生人格的形成都有重要的影响。 其一,遗传和环境两种因素交互作用对人格的形成产生着影响;其二,社会环境、教育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相互联系对人格的形成产生着影响;其三,客观环境、人、行为三者之间相互作用对人格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其四,各种对人格的形成产生着作用的因素,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并在人的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 由于人格系统的复杂性,许多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试图对人格加以说明。人格理论就是关于人格结构与技能的假设说明。人格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人格的起源、作用和结果,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预测人们的行为。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组成。本我(遵循快乐原则)是原始的无意识的本能,是人格结构的基础。自我是人格中现实的一面,是在本我的冲动与现实条件的冲突中发展而来的。自我受“现实原则”支配,一方面它要满足本我的原始冲动;另一方面他还要复合良心、道德等超我的评价,以社会能够接受的方式满足个体需要。超我(受道德原则支配)是后天习得的社会道德态度,是个人价值观的源泉,包括良知和自我理想。42、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发展一般经过五个阶段:(1)口唇期(出生—一岁左右)婴儿本我从吃奶和允吸等口腔刺激获得满足和快乐。口腔活动是应付焦虑、获得满足的唯一方式。若不获得满足,则可能会形成将来的“口腔人格”:表现出咬笔头、吃手指抽烟酗酒贪吃等行为。(2)肛门期(2—3岁之间)幼儿通过大小便排泄获得满足,得

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

第二章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特点;认识培养健康人格对人生的意义;掌握塑造健全人格的方法途径。 【教学重点】 大学生人格发展的特点。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一、大学生的人格特点 1、人格的定义 一提及“人格”,我们可能会想起日常生活中诸如此类的话语“这人人格太差;那位人格高尚”“他出卖了自己的人格”、、、这些包含了人格的多重含义,有道德意义上的,有文学意义上的,也有社会学意义上的,那么心理学意义上的“人格”的含义是什么呢? “人格”一词,源于古希腊语“persona”,原意是指戏剧中演员戴的面具,就像我国戏曲中的脸谱,它代表了各种人物的性格特点。综合各心理学家的观点,可以将人格界定为:“它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该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具有独特性、相对稳定性、统合性(多种成分构成有机整体,内在一致性,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功能性(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命运,甚至影响到个人成败) 举例说明。 2、当代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特点——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是美国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人格发展学说既考虑到生物因素的作用,同时更强调文化和社会因素的作用:认为现代人的一切心理上的变态都是人的本性需要和社会需要不相适应乃至失调所致;人在克服心理与社会的矛盾和危机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体的心理社会经验;从本质上讲,社会环境决定了与任何特定阶段相联系的危机能否获得积极的解决。由此,埃里克森将人生发展的八个阶段称为心理社会发展阶段。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和所形成的良好的人格品质分别是: ①婴儿前期(0-2岁):任务--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希望的品质。 ②婴儿后期(2-4岁):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感;--意志---。 ③幼儿期(4-7岁):任务--主动感,--内疚感;--目标---。 ④童年期(7-12岁):任务--勤奋感,--自卑感;--能力---。 ⑤青年期(12-18岁):任务――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诚实-。 ⑥成年早期(18-25岁):任务――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 ⑦成年中期(25-50岁):任务--繁衍感,避免停滞感;--关怀---。

第三章 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

第三章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 引言 一位老教授昔日培养的三个得意门生事业有成,一个在官场上春风得意,一个在商场上捷报频传,一个埋头做学问如今也苦尽甘来,成了学术明星。于是有人问老教授:你以为三人中哪个会更有出息?老教授说:现在还看不出来。人生的较量有三个层次,最低层次是技巧的较量,其次是智慧的较量,他们现在正处于这一层次,而最高层次的较量则是人格的较量。 这个故事生动地向我们说明,在人的素质结构中,人格起着近乎决定性作用。人格是人的心理面貌的集中反映,心理卫生学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健康而幸福的生活越来越多地取决于人类自身的人格健康状况,而且人格的健康发展也是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一种力量。人格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包含着人格素质的发展和提高,而人格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对综合素质的发展、提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寻找通向健全人格之路、塑造健全的人格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人格是人的心理行为的基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如何面对外界的刺激以及反应的方向、速度和程度。进一步说,人格会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活动效率、潜能开发以及社会适应状况。因此,重视人格的整合与塑造,既是身心健康的需要,又是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 第一节人格概述 一、人格及其构成 人格也称作个性(personality),词源来自拉丁文persona——面具。 人格是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结构是多层次、多侧面的由复杂的心理特征的独特结合构成的整体。人格(个性)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倾向性是人格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是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对象的趋向和选择。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世界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是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点,集中反映了人的心理面貌的独特性。每个人的心理特点不同,因此个性表现也是千差万别。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这些心理特征可以通过心理测验来了解和认识。 1、气质是人格的先天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提到气质,就和风度、气度联系起来。在评价某某人的言谈举止时,都会自然地用到“气质”。其实,这里所评价的气质,准确地说,应该是气度。从心理学上谈气质,更多的是指人的脾气、秉性。“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气质是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主要表现在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与指向性上。气质的生理基础是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气质在人的人格结构中居于基础地位,它能使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都涂上个人独特的色彩。气质是构成人格的重要部分,由于人的气质类型不同,其行为表现的特点就会有差异,甚至是明显的差异。 关于气质类型的学说,最有影响力的是“体液说”。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认为,人体有四种体液: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分别产生于心脏、脑、肝和胃,以每个人所占优势的体液为主导,构成的四种气质类型即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每种气

青少年心理特征分析

浅谈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长身体、学知识、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正确把握他们的心理活动特点及其规律,对于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当代青少年在心理发展上有哪些特点呢笔者浅谈如下: 一、情感丰富、强烈,但欠成熟稳定,容易冲动失衡。 进入青少年期后,情感逐步变得丰富、活跃,富有感染力,很容易动感情,这是本期重要的心理特征。一部动人的影视片,一本迷人的小说或一场精彩的演讲,常使中学生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激动不已。这是青少年情感特征和大脑兴奋性增强的反映。 青少年中学生脱离儿童期幼稚型情感,逐步从低级、单纯、较为原始的情感活动向高级、复合型、社会性情感发展。具有一定的群体感、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热爱祖国、向往美好理想的复杂情感。这是进入青春期教育和道德、理想、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心理基础。 但也应该指出,青少年期情感活动常表现出不稳定,欠成熟,容易冲动失衡的特点。遇到生活中的矛盾,感到不满和委屈时容易激动发怒,呈现出激情爆发状态,男生比女生更为明显。少数男生尤为突出,他们往往因为一些日常琐事而争吵、谩骂、斗殴、甚至一气之下酿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尽可能将青少年间发生的矛盾解决在萌芽之中。 二、兴趣广泛,爱玩好动,广交朋友,由于缺乏鉴别能力,判断力和选择力不强,容易感染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青少年期的大多数学生,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爱玩好动,故积极参加自己所喜爱的文体活动,群览博阅,从事一种或多种适合自己兴趣的课余活动。 大多数青少年都有自己的一定交友范围。一般都有几个彼此无话不说,非常投机的知心朋友,伙伴朋友之间讲究信义,常常将朋友利益高于家长、教师和社会集体利益,容量讲“哥儿们义气”、“姐妹交情”,因此,我们在交友问题上必须对青少年中学生进行正确引导。 由于缺乏社会经验,鉴别、判断、选择能力较差,对现实社会生活中正反两方面影响难

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分析

一、性格的意义与大学生性格特征的分析 (一)意义 性格是指一个人对待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例如,热爱集体、学习认真、关怀同学、有崇高的理想、自信心强,这些涉及到社会意义的特征经常的、一贯的从一个人对待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表现出来,而不是偶然的表现在一时或一事上,就成为这个人的性格特征。 从整个行为的表现看,人的性格不仅表现在做什么、追求什么、拒绝什么的活动动机和目的上,而且也表现在怎样做、怎样实现自己所追求的目的、怎样实现自己的愿望或理想的活动方式上。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不论处于顺境还是逆境,不论挫折与阻力有多大,这种对待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都会表现出来。因此,当我们对一个人的性格有明确的了解时,我们就能够预测这个人在一定的情境中做什么和怎样做。 其次,性格与其他个性品质的不同,它是由性格中具有核心意义部分形成的反映个性本质属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这种具有核心意义的部分是受一个人的思想、信念、态度或道德品质的调控而形成的。至于一个人的动作速度、情绪的强度或某种才能,都属于个性品质,但不是具有核心意义的部分。性格是具有社会评价意义、反映社会生活本质属性的部分。在人的性格中也包含一些次要的、从属的品质,如严肃与诙谐、拘谨与大方、急躁与耐心等。这些品质在性格特征的统一体中与核心品质结合起来表现在人的行为和态度上。 (二)性格特征的分析 1.性格的态度特征 人对现实的态度是多种多样的,但归纳起来基本上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是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性格特征。这些特征主要表现在自尊心、集体主义、热情、关怀、正直、坦率等,以及与此相反的一些性格特征,如自卑感、对人冷漠、虚伪、狡猾、缺乏同情心等。学生的生活和活动就是在集体中进行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通过在集体生活中交往建立起来的,性格特征是在集体中形成与发展的,性格差异也是在集体中表现出来的。 第二是对劳动或工作、学习方面的性格特征。这些特征表现在以什么态度对待劳动、工作与学习及其成果和产品,如学生对学习是否认真,是否喜欢劳动,有没有责任心和义务感。有的学生对自己担负的任务、作业、家务劳动、公益活动做得井井有条、整洁而有次序;有的学生消极、冷漠、懒散、马虎,完成作业草率,做事杂乱无章。 在这方面的性格特征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非常重要,这种精神使学生朝气蓬勃,具有追求与钻研问题的求知欲与敏感。缺乏这种精神的学生则表现出怠惰、消极、得过且过、精神萎靡。 第三表现在对自己、对自己个性态度上的特征,如谦虚谨慎与骄傲自满、自尊与自卑、自信与自馁、大方与羞怯、自我批评与自我放纵。学生如何对个人作出比较恰当的自我评价,这种性格特点是随着集体生活、教育、年龄而发展的。 2.性格的意志特征

大学生人格特质和社会适应性

绪论 1引言 大学过程是个体自我意识的形成、自我同一性的确立以及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之一,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好坏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成人后的工作和生活[1]。就目前国内外对个体社会适应性的相关因素的研究来看主要包括环境因素和个体内部因素两大类,其中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交环境等。从一些对环境因素的研究调查中发现,通过个体内部因素决定了环境对于个体社会适应的影响作用。目前研究的重点在于寻找环境与个体适应间的中介变量,包括认知、情绪、人格等在内的个体内部因素正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目前,人格的五因素模型已被人格研究者所接受,并且逐步成为人格研究的主要研究方向,同时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关于个体差异的研究。有的大量研究发现,人格与个体的职务绩效、人际关系等存在密切关系,但关于五因素人格与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关系却很少有深入具体地探讨研究。 1.1 人格特质 人格特质包含了人的气质、性格和能力,但是在人的一生中,这些因素并不是永久不变的,而是可以塑造和改变的,也没有好坏之分。“人格是个体内部那些决定个人对其环境独特顺应方式的身心系统的动力结构”,这句话强调出人格的个别特点,并提出人格以特质的形式迎接外部世界,用特质来组织经验,最终构成一个人完整的系统,从而引发人的思想和行为。人格特质是人最深层、最本质的特点,所以对其要以科学的态度认识。 1.1.1 人格特质的稳定性与可塑性 人格特质类型是由神经过程的特点决定的,而神经过程的特点主要是先天形成的。所以,人格类型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得遗传素质相同或相近的人的人格类型也会比较接近。人格类型是具有稳定性的,但不是说完全不发生变化的。童年期的早期人生经历丰富曲折或者生活条件恶劣,亦或是在成年时期遭遇重大的生活事件,都会导致人格产生巨大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不是突然的,而是缓慢的,逐渐的,最终有可能会恢复的。所以,有人说表面的变化有时候可能只是一种被掩盖的现象,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1.1.2 人格特质类型 人格特质会使人的行为带有某种动力的特征,但动力特征并无所谓好坏之分。每一种特质类型都有两面性。例如,抑郁质的人敏感多疑,但是却非常敏锐;多血质的人活泼敏捷,但是却不够细心耐心;粘液质的人做事条理分明,但是却总是缺乏激情;胆汁质的人脾气暴躁,但精力旺盛、热情豪爽。特质一旦形成后就很难改变,所以重要的是要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要学会发扬自己特质中的积极方面,努力克服消极方面。 1.1.3 特质类型的作用 特质类型并不能决定一个人能力和成就的高低,这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大量的事例证明。例如,俄国著名文学家中,普希金是胆汁质的,赫尔岑是多血质的,克雷洛夫是黏液质的,果戈里是抑郁质的[2]。 可见,特质类型并不能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也不能作为划分一个人智力发展水平的标准。但是,应该根据不同行业领域工作的需要,考虑适应性的问题。针对不同特质的类型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例如,多血质的人就不宜从事单调乏味的,需要持久考察耐心的工作,但是粘液质的人就比较适合这种工作,对他们来说这种稳定,不需要太多变化的工作很适合他们的要求,比较得心应手。但是对于需要经常变动工作环境,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要求反应迅速的工作,多血质的人就比较合适。如果不考虑特质类型对工作适宜性,将会加重心理负担,进而也会影响到工作效率。 1.1.4 特质类型影响人的性格形成和对环境的适应性 性格是在后天生活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包含着许多特征。不同特质类型的人在性格形成时候的

当代大学生性格特点

(1)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及其特点 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体对自我及与周围环境的认识、体验与评价。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大学生与其同龄青年相比有许多共同之处,又有所不同: ①强烈关注自己的发展:不像普通青年直接进入社会,他们有四年左右的知识技能储备期,在这段缓冲期里会有足够的时间来思考有关自我的一些问题:我聪明吗?我风度如何?别人会怎么看我?我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什么工作较适合我?等等。 ②自我评价能力趋于客观。知识的增多,生活经验的积累,感性和理性都趋于成熟,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对自己的分析、评价逐渐变得客观、全面。据一些学者的研究发现,大学生的“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相关度比较高,即差距较小。 ③自我体验丰富而复杂。比如落榜同学去打工,他们的社会角色已经开始定位,自我情感体验稳定简单些,而大学生则是各种社会群体中“最善感”的群体,自尊、好胜、敏感,得意、失意时易有正负两极情绪。 ④矛盾性和不成熟性。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主观我与客观我的矛盾。盲目自卑或自大。 (2)大学生自我观念的矛盾及其调节 ①主观我与客观我的矛盾。大学生活相对范围较窄,交往多限于老师、同学、父母,相对简单直接,他们对自我的认识的参照点少,局限性大,很容易染上光环色彩,其实现实生活中的自己很平凡,和想象中的自己有较大差距,就会给自己带来一些苦恼。 ②理想我和现实我的矛盾。大学生富于理想,成就欲望较强,对未来充满信心,但不容乐观的残酷现实不得不思考现实中的我的诸多困境,这种差距可能会引起自我的分裂,导致一些心理疾病。 那么如何让自己生活得快乐关键是你站在什么位置上看问题。人有一种可贵的智慧,便是给每一种现象赋以意义。 ③独立与依附的冲突。希望在经济、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独立,摆脱成人的管束,但在心理上又不成熟而依赖成人,从而很苦恼。 ④交往需要与自我闭锁的冲突。大学生迫切需要友谊、渴望理解、寻求对某种团体的归属以及获得爱情,但同时又自觉不自觉地存在戒备心理,总与人保持适当的距离,特别是从二年级之后,所以总有一种孤独感在里面。 3、大学生的气质特点 “气质”既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及指向性等方面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比如有的刚生下来就爱大声哭闹而有的则安静乖巧、、、 古希腊医生希波克利特和俄国生理心理学家巴甫洛夫分别根据人体体液及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明人的气质类型。一般分为四种。 典型的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但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人不是典型的某种类型,而是混合型的。 胆汁质:精力旺盛、直率热情、情绪体验强烈、易感情用事、外倾型。

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的涵义及其培养

第29卷第4期2008年8月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 f Hengy ang N o rmal U niv ersity N o.4V o l.29 A ug.2008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的涵义及其培养 李伟强,甘 超 (巢湖学院教育系,安徽巢湖 238000) 摘 要:青少年学生的健全人格,是指青少年学生的人格结构中所有特质都得到健康、全面和协调的发展,具有结构性、标准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健全人格,须运用心理教育、心理训练、心理建构等途径,着眼于心灵改造和品格建塑的人格教育。 关键词: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人格教育 中图分类号:G4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313(2008)04—0135—03 青少年学生的人格发展一直是心理学研究者关注的重要课题,培养青少年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也是教育工作者长期追求的目标。有专家预测,21世纪属于能承受社会变化和经济改革所带来的冲击的人格健全者[1]。通常所说的健全人格或健康人格、优良人格等,一般是对良好的人格发展状态的一种表述,如有的学者认为它是“人们所向往和追求的人在品质上的完美程度和标准”[2],而很少涉及到其内容、结构等方面,从而给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的研究和教育带来了难度。因此,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全人格进行深入研究,培养青少年学生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一代新人,就必须明确健全人格的涵义,充分了解他们的人格发展的状况,从而实施有效的人格教育,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本文将就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的涵义及其培养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对该问题的未来更全面深入的探究有所裨益。 一、关于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的涵义 对于什么是青少年学生的健全人格或健康人格、优良人格,很多学者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健全人格是“能协调个体的内部关系的人格素质的心理层面”,是人“身心健康和潜能充分发挥的重要心理条件,不仅使个人生活得更快乐和幸福,而且使社会得到更多的和有价值的个人回报”,它“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充分的安全感”等一系列的指标,包含“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等一些要素[3-5]。简单来说,健全人格强调健康和全面两方面,健康是保证,全面是要求。因此,青少年学生的健全人格,就是指青少年学生的人格结构中所有特质都得到健康、全面和协调的发展,使青少年能够良好地适应社会环境,表现出人际关系和谐、情感稳定积极、心理健康等发展状态[6]。 从心理学视角,青少年学生的健全人格具有结构性、标准性和发展性的特征。首先,青少年学生的健全人格应具有结构性的特征,即应具有内隐的人格心理特质和外显的人格行为特征,其中人格心理特质调节人格行为特征,而人格行为特征又可内化为人格心理特征。其次,健全人格应具有标准性的特征,即青少年学生的人格心理特质应是健康、全面的,而他们的人格行为特征也应是合乎个体及社会发展要求的。再次,健全人格还应具有发展性的特征,即在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随着年龄、环境及知识结构的改变,他们的健全人格也应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 收稿日期:2008—04—18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资助计划项目(2003jqw58)。 作者简介:李伟强(1975—),男,安徽巢湖人,讲师,博士,从事教育心理研究。 135 DOI:10.13914/https://www.360docs.net/doc/c87112461.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c87112461.html,43-1453/z.2008.04.033

大学生气质类型和心理健康的研究

摘要: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表现,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表现差异性很大。研究大学生不同气质类型在体育参与中的特点,对老师来说,在教学中,可以有效的做到因材施教,对学生来说可以更清楚的认识自己,扬长避短。但有关气质类型与体育参与的研究也只限于不同气质类型在选择体育项目的差异上,没有足够的深入研究和探讨两者的本质关系与相互作用的机理。本文旨在通过调查分析,以求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并为大学体育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气质类型;差异;体育参与;分析 一、研究大学生气质类型与体育项目参与的意义 李萍在《气质类型测试的研究》中认为“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的总和,它是人们典型的、稳定的行为色彩。这些特点一般不受个人活动的目的、动机、内容等的影响。”中国心理协会在《心理咨询师基础部分》中提到“人的气质本身没有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类型都具有容易使人形成积极的性格特征,也具有容易使人形成消极的性格特征的。” 张宏如、沈烈敏等人《大学生气质特征与元认知关系研究》中认为研究大学生的气质类型对大学生的生活有着重要意义:“气质特征是职业选择的依据之一。通过大学生的体育项目参与的研究和原因分析,可以更好的认识大学生的气质特征,大学生通过了解自己的气质特征,可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气质优势,克服自己气质特征中消极的一面。” 二、发展历史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 中国心理协会在《心理咨询师基础部分》提到:“气质类型的提出是在2500以前,希波克拉底根据自己的观察将人划分为胆汁质、多血质、抑郁质和粘液质。500年后,罗马医生盖伦在希波克拉底的基础上提出了气质这一概念。在希波克拉底之后出现过多种气质类型的学说:体液说、体型说、血型说、激素说等。”孙晓青等人在《美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现状》中就提到“美国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具有相当规模,研究设施和工具也较为完善,具有以下特征:研究量表多样化,研究内容多维化、研究范式实证化。” 1、张福珍等人在《中美大学生心理健康之比较》中就提出了国外研究趋势: 1)注重研究文化的多元化取向; 2)注重烟具对象的综合化取向; 3)注重研究内容的细微化取向。 2、国内的发展现状: 我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视,对气质类型的研究已经比较广阔了,但是,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不同程度上还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层面上,研究视野相对狭隘,大多都是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对气质类型的特征和不同气质类型就业趋向的相关研究比较多,在2012年之前,人们对气质类型和体育的学术关注度几乎为零,在最近的两年,才有了一些关注,但是竟管如此对大学生气质类型与体育项目参与的研究还是空白。 三、不同气质类型的表现和特点 杨健梅、孙利红等人指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既表现在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中,也表现在人的感情和一直活动中,特别是在感情活动中,因此,从一个人的气质类型与其参加体育锻炼之间是有密切关系的。通过对大学生体育产业情况的研究我们可以分析出一个大学生的大致气质类型。”在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把人的气质分为以下四种: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1、四种气质类型主要特征 1)胆汁质:直率、热情、具有快速的反应力,行动敏捷,情绪冲动,具有克服困难、坚忍不拔的意志,但不考虑是否成功,易爆发、狂热,不可抑制,具有外倾性,但若精力耗尽便会失去信心。

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现状研究

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现状研究 发表时间:2018-09-18T10:02:33.877Z 来源:《知识-力量》1月中作者:朱宁宁[导读] 积极人格特质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范畴,本研究采用孟雁鹏编制的积极人格特质问卷随机对249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发现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的合作维度在专业类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430000) 摘要:积极人格特质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范畴,本研究采用孟雁鹏编制的积极人格特质问卷随机对249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发现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的合作维度在专业类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包容和守信维度在父亲受教育程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关键词: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 一问题提出 积极人格特质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和概念之一,积极人格特质的具体研究内容包括自我决定、乐观、热情、成熟防御机制、智慧、创造等积极人格特质。积极心理学家认为,积极人格特质主要是个体激发和强化自身的各种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使某种现实能力或潜在能力变成一种习惯性或固定性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时,积极人格特质也就形成了。国外学者从积极方面对人格的进行深入的细化和研究,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并开发了一些测量积极人格的研究工具,目前较为权威的是积极心理学家Peterson编制的量表《VIA 特征优势调查》,该调查由240个问题组成,从许多种人格优点和良好品德中选出的24种作为人格优势,又可译为性格优势。在我国,目前也有部分专家和学者着手修订和编制积极人格的量表,周嵌(2008)编制《大学生积极特质行为评定问卷》,孟万金(2009)修订Peterson 和Park编制的成人版人格力量测量量表,编制出符合中国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量表;杜夏华(2009)编制《大学生积极人格量表》;罗艳红(2009)编制《大学生积极人格的量表》。有关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的研究现状的描述是:测量积极人格特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测评工具。本研究采用的是孟雁鹏(2012)编制的积极人格特质问卷,包含六个维度,分别测量大学生的自信、行事风格、包容、合作、接纳和守信,这些维度在人际交往、学习及工作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中国知网中查阅有关大学生的积极人格特质的实践研究,近五年之内查阅到李燕以24种积极人格特质的坚韧性人格维度为主要内容并结合其他维度进行了以问卷调查为基础,以团体心理辅导为手段的实验研究,对大学生积极人格的培养策略进行探讨。积极人格特质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人格系统,其形成受多种内因和外因的影响 6 。周嵌(2008)和郑祥专(2009)对大学生的积极人格特质相关研究的结果表明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总体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从某本科院校中随机抽取被试,共发放问卷249份,有效问卷227份,有效回收率为91.16 ,回收问卷247份,回收率为99.2%,有效问卷227份,有效回收率为91.16 ,其中男生39名,女生188名;大一学生72名(31.72%),大二学生49名(21.59%),大三学生51名(22.47%),大四学生55名(24.23%);城市学生43名,乡镇或农村学生184名;年龄在18~24岁之间年龄18~24岁,平均年龄(20.40 1.43)。 (二)研究工具 1.人口统计学特征调查问卷 本研究内容包括性别、是否是独生子女、年级、专业(文史科、理工科)、学历、是否担任班干部、家庭所在地、父母受教育程度。 2.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测量量表 《大学生积极人格特征问卷》是孟雁鹏在彼得森(Peterson)教授编制的VIA-IS的基础上修订的,修订后的问卷包括24道题目和1道测谎题,确定积极人格特质包含的六个因素,分别命名为:自信、行事风格、包容、合作、接纳和守信,采用五级计分法,“完全不符合”记为1分,“基本不符合”记为2分,“有一点符合”记为3分,“比较符合”记为4分,“完全符合”记为5分,被试进行自我评定,得分越高,表明积极人格特质越明显。修订的大学生积极人格问卷各个因素Cronbach 系数均在0.7以上,各因素与总问卷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616-0.886之间,各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218-0.585之间,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三)统计分析 数据采用SPSS23.0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积极人格特质在专业类别上的差异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各个维度在专业类别上的差异得出,合作维度在文史类和理工科类之间存在显著差异,t=-2.12,得出p<0.05,理工科类的得分显著高于文史科类,其他维度在专业类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见表1。表1 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各维度得分在专业类别上的差异(M±S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