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试卷

《民俗学》试卷
《民俗学》试卷

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

网络教育期末考试

《民俗学》试卷

学习中心:望谟职业学校奥鹏学习中心[27] 专业:汉语言文学(教育)年级:1403 姓名:罗吉海学号:201403857084

☆注意事项: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形式:闭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汤姆斯(thoms)

答:1846年,汤姆斯(Thoms)英国考古学家。

2、《金枝》

答:金枝》是英国民俗学家弗雷泽的巨著,集纳了全世界无数类似仪式和信仰的例证,从而显示出原始植物草木崇拜残余在现代农民中的存在。

3、祖先崇祀

答:祖先崇祀是鬼神崇祀的一个主要内容,在中国特别突出。祖先崇拜是对民族,宗族、家族及行业集团先祖的顶礼膜拜。

4、专用服饰

答:专用服饰因生活、工作,庆典等不同需要而穿戴的各种传统民俗服饰,民间主要表现在人生礼俗的各个环节上。

5、填箱

答:填箱,拿嫁妆前一天,女家要行填箱礼,父母将嫁女的陪嫁品一件件递给哥嫂,由他俩一一装入箱内,以示东西都是哥嫂同意带到婆家去的。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举例说明民俗与法律、政令的区别。

答:民俗的法约性不是靠明确的条文,而是靠人们的习惯心理和群体力量来维系的,具有一种威力很强的惯性动力。

2、为什么民俗具有很强的流传惯性?

答:人们对民俗的传播,以口承的、心意的和行为的人身天赋的一些功能作为手段。

三、分析题(共20分)

英国班尼(C.S.Burne)女士在《民俗学概论》(The Handbook Of Folklore)中说:“民俗学是一个概括的名词,其内容包括传袭的信仰、习惯、故事,歌谣、俚语等流行于文化较低的民族或传留于文明民族中无学问阶级里的东西。”并强调,这里所指的仅是无形的文化残留物,她说:“‘民俗’包括民众心理方面的事物,与工艺的技术无关。例如民俗学家所注意的不是犁的形状,而是用犁耕田的仪式,不是渔具的制造,而是渔夫捞鱼时所遵守的禁忌,不是桥梁屋宇的建筑术,而是建筑时所行的祭献等事。”对这两段话分别进行评论。

答:(1)民俗作为一种未经提炼的原生态文化意识团,使它与一般的文化意识区别开来,展现出独特的风采:一般的文化意识形态与社会生活总是相对而存在,保持一段距离,而民俗却与社会生活水乳交融,混同一体。(2)民俗从一个角度看,是一种文化的意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3)、民俗在民众中流行,并不是和一切民众有缘。民俗大多只与一定的民众群体相适应,一定的民众群体总是流行自己特色的民俗惯习,或行为模式。这种民众群体,大一点,便是民族,小一些,即是区域民众。民俗在流行中带有鲜明的民族性与区域性的特色。同一件事情,或同一层意思,不同民族群体的民俗反应和表现是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即使是同一民族,不同区域人群的民俗形式也会有差异的。

四、讨论题(共20分)

“非典”流行是突如其来的灾祸,在抗拒这场灾祸的过程中,人们为了避免感染病毒,自觉地形成了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尤其是饮食方式变得更加卫生、更加健康、更加文明。这方面突出的表现是分餐制。你认为分餐制能得到普及吗?从民俗学的角度加以分析。

答:我认为分餐制得不到普及;物质生活民俗是指人们在为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实践活动中,长期俘获物质为自己服务形成的各类看得见、摸得着的生产工具、衣冠服饰、饮料食品、居住交通、器用杂物、民间工艺等物品;它为一地所固有,一般就地取材经众人共同长期使用而逐渐定型,并在今后的实践中为人们所习惯应用而很少发生改变。(一)中西饮食习俗比较: 1.两种不同的饮食观念: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中国则是一种美性饮食观念。中国人对饮食追求的是一种难以言传的“意境”。中国饮食之所以有其独特的魅力,关键就在于它的味,而美味的产生,在于调和,要使食物的本味,加热以后的熟味,加上配料和辅料的味,以及调料的调和之味,交织融合协调在一起,使之互相补充,互助渗透,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中西饮食对象及方式的差异:中国人的以植物为主菜,与佛教徒的鼓吹有着干缕万丝的联系。西方人秉承着游牧民族、航海民族的文化血统,以渔猎、养殖为主。以采集、种植为辅,荤食较多,吃、穿、用都取之于动物,连西药也是从动物身上摄取提炼而成的。有人根据中西方饮食对象的明显差异这一特点,把中国人称为植物性格,西方人称为动物性格。中西方的饮食方式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异对民族性格也有影响。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与中国饮食方式的差异更为明显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动餐。此法是将所有食物一一陈列出来,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动自由,这样做,吃是一个目的,但主要还是为了社交的需要,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必将所有的话摆在桌面上,也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 3.中西饮食归属及性质的差异:饮食观念的不同,使西方饮食倾向科学、理性,中国饮食倾向于艺术、感性。在饮食不发达的时代,这两倾向都只有一个目的一—度命充饥。而到了饮食文化充分发展之后,这种不同的倾向就表现在目的上了:前者发展为在营养学上的考虑,后者则表现为对味道的讲究。中国饮食的艺术属性及西方饮食的科学属性表现在烹饪加工方面,便有技艺型和技术型之差。中西方饮食性质的差异,与它们各自的生活方式及生活节奏是吻合的。

五、论述题(共20分)

解释民俗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答:(一)对民俗生活属性的认识马林诺夫斯基在《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一书中分析道:“存在蛮野社会里的神话,以原始的活的形式而出现的神话,不只是说一说的故事,乃是要活下去的实体。”(二)民俗的双重性:与一般生活事象相比,民俗事象具有明显的文化意识和生活特征交融的双重性。将民俗事象归属于生活方式,如同将它上升为纯文化意识,同样是不符合民俗本身特质的。民俗事象以内涵的文化意识和外表的生活方式形成它的双重复合,这是一种文化型的生活,生活化的文化。民俗的双重复合的本质还表现在民俗的嬗递变异之中。民俗不仅作为一种文化意识承袭流传,而且也以程式化的生活习惯和方式陈陈相因。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传统节俗,之所以能世代相传,长久不歇,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它们的双重性,无形的心愿意识和有形的生活样式综合一体。马林诺夫斯基在《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一书中分析道:“存在蛮野社会里的神话,以原始的活的形式而出现的神话,不只是说一说的故事,乃是要活下去的实民俗的双重性,是复合体的两个侧面。外表的生活方式是民俗文化意识内涵物化的表现。总之,民俗具有社会文化意识形态王国其它臣民所不可比拟和取代的特点,既是此,又是彼,集文化意识和生活样式于一身的独特的社会存在。(三)民俗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一个中间环节的原因: 1、意识形态不能直接从经济基础上产生 2、意识形态产生的过程 3、在人类社会存在的构建中,民俗是率先沟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文化意识的桥梁。第五讲民俗的功能(一)民俗的规范作用: 1、民俗的轨范特性民俗的轨范性是一种与法律并存但不一定一致的惯制形式,甚至无法用法律的概念和语言理解它。它不是靠明确的条文,而是靠人们的习惯心理和群体力量来维系的,具有一种威力很强的惯性动力。民俗的轨范能力并不是

时时处处都存在着的,通常,它只存在于同一个民俗圈内的人群中。离开了风俗圈或风俗的承受者,民俗的轨范力也就自动地消失了。 2、民俗的轨范力量民俗轨范的能力不以法律式的条文体现,而是以乡规民约,俗规俗信等规矩传世的。它一般没有法律那么严谨,顶真,有一定的宽容度,但是当为众人共识和一致施行肘,威力或破坏力是很大的。诚如列宁所述,千百万人的传统力量,是一种可怕的势力。看不见,摸不着,却像一股无形的巨浪,迫使你不得不接受它或被它所掀倒、吞噬。民俗的轨范性不像政令,法律那样,具有明确的阶段性,共时性,它有着鲜明的历时性的倾向。它的约束力,可以超越时代、政治,阶级的藩篱,较之于政令、法律有更深更广的渗透度。其束缚力之强和影响面之广,都是法律,政令所没有或企及不到的。因此,民俗的制约力量,表面上具有与法律相类似的约束力,但细审之,这是一种具有独特形态、独特性能的约束力量。它风行于一定的社会,具有极大的惯性力量。传统民俗的轨范力对社会较多的人来说,更多是无清晰意识效应的惯性,一种

“集体无意识”的力量。(二)软件性能:民俗具有法一样的约束能力,但是轨范能力的展示与法律、政令是有很大差异的。借用电子计算机和社会学的术语,法律、政令是社会统治管理的硬件,相对而言,民俗则是社会统治管理的软件。(三)民俗的社会稳定功能:民俗在国家的统治管理中,相对于政令法律,是一种软件。但它的力量是不可小觑的。它的规范和调整,能使人们的思想、行为趋于一致,能确立一个公认的衡量标准,能使许多社会问题易于解决。如“歃血同盟”。民俗是一种社会的稳定力,它以特有的整合功能,使社会某些系统平和地消除振荡和干扰,并以一种公认的稳定形式和基本一致的适应方式,给人一种社会安定感和相互亲近感。按照社会心理学的眼光,习尚、风俗等民俗事象,是社会结构中最稳定的成份,它本身给人一种平定感和安全感。民俗在社会管理中的软件效应,实际上也正是民俗整合功能滋生的平定感和安全感的波动反应。这便是它的软控性。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完整版)【考研】民俗学概论(笔记)—钟敬文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民俗与民俗学 一、什么是民俗 1、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中下层民众所创造、想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2、“folklore”这个词是英国学者汤姆斯于1846年创立的 3、【历史上人们对“民俗”概念的狭义理解】 ①.文化遗留物说。(英国文化进化学派) ②.精神文化说。(英国民俗学会) ③.民间文学说。(美国学者厄特利和苏联学者) ④.传统文化说。(西方普遍流行) 4、【广义的“民俗”】民俗是人民大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民俗是中下层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它是民间文化中带有集体性、传承性、模式性的现象,主要以口耳相传,行为示范和心理影响的方式扩布和传承。这种社会生活文化既是一种历史文化传统,也是民众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5、【民俗事项分类】 (1)物质民俗:是指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 (2)社会民俗:也称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是指人民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它所涉及的是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

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3)精神民俗:是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它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与社会过程中形成的心理经验,这种经验一旦成为集体的心理习惯,并表现位特定的行为方式并世代传承,就成为精神民俗。 (4)语言民俗:是指通过口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系统。它包括两大部分:民俗语言与民间文学。 二、民俗学的性质与任务 1、【主要任务】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历史与当代的民俗事象,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和论证,探求它的本质结构、特点与社会功能,揭示其发生、发展、传承、演变、消亡的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服务。 民俗学是一门帮助人们认识历史与文化、改造现实社会生活的人文科学。 2、【民俗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民俗学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 ①民间文艺学与民俗学:民间文艺学是民俗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②历史学与民俗学:民俗是历史的一部分。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研究历史的人必须了解民俗,研究民俗的人,也需要参考历史文献。 ③文化人类学与民俗学:民俗是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之一。但文化人类学关注人类一切文化现象,侧重于从整体上对人类文化的起源、

【科教版】小升初科学试题含答案

科教版毕业年级小升初 科学模拟测试卷 (时间:xx分钟总分: xx分)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座号 ________ 一、填空题(共8小题,每空1分,满分26分) 1.放大镜是我们在科学探究中经常用到的观察工具,也叫,它的镜片特点是、中间、边缘。 2.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的有效方法。我国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主要是为了保护我国特有的珍惜动物(填动物名)。 3.被人们称为“白色污染”的是制品。除此我们面临的污染还有、等。4.太阳系中,太阳是一颗会发光发热的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最近的行星是,与地球自转周期最接近的行星是,月球是地球的。 5.当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之间,三个天体处于同一直线或接近同一直线时,便发生了现象,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农历左右。有和两种类型。 6.科学研究发现昆虫头上的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蟋蟀的“耳朵” 在。 7.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要有效的回收,必须改变垃圾混装的旧习惯,对生活垃圾进行和。 8.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和两类。物质的变化常伴随着各种现象的发生,如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产生气体,这种变化属于变化;水加热至沸腾时也会产生气体,这种变化属于变化。因此,要准确判断物质发生的变化属于哪种类型,需明确它们的本质区别:是否有产生。 二、判断.(每小题2分,共20分) 9.石头、水、空气是物质,声音、光、电也是物质。(判断对错) 10.有些物质会发生变化,而且变化速度也有快有慢,有些物质永远不会发生变化。 (判断对错) 11.往水中滴了一滴红墨水,颜色变淡了,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判断对错)

小学三年级(冀教版)科学试题及答案

第1课亲历科学 1.也许你认为科学是神奇的,但它并不(神秘)。当你对周围的事物产生了(好奇),并思考(为什么)的时候,(探究)科学就开始了。 2、乒乓球瘪了,放在热水里一烫就鼓起来了,这是因为气体受热后体积(膨胀)。 3、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的。 4、风是一种(自然)现象。 5、科学是神奇的,但并不(神秘)。 6、苹果树春天会(发芽),夏天会(开花),秋天会(结果),冬天会(落叶)。 8、在北方,杨树叶会在秋天(变黄),然后(落下来);而冬天的时候我们最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是(光秃秃)。 9、我们主要通过(报纸)或(电视)来达到“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的目的。 10.向两片纸中间吹气,你会发现(纸片会向中间靠拢)我的解释是这个现象与空气流动有关系。 11.用手轻轻托住乒乓球,从漏斗颈口向下吹气,吹气时要(均匀、快速、连续)吹气,再慢慢放开手,你会发现(乒乓球悬在空中转动)。 12.闪电和打雷是同时发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的缘故。 2.认识自己 1. 我们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 2. 在人的一生中,酒窝、指纹、胎记等特征是不变的;小辫、胖瘦、身高、体重、血型等特征是可以改变的。 3. 我们可以目测足长,但是如果要记录更为准确的足长信息,则可以使用工具进行测量。 4. 每个人的指纹都(不相同),而且终生不会(改变)。皮肤损伤后,新生的皮肤仍具有原来的(纹理)。因此,公安局经常利用指纹来(侦破案件)。近年来,科学家已经将(指纹识别)技术运用到其他领域。计算机中的(指纹登陆)系统和(银行储蓄)系统就利用了这一技术。 5. 我们可以借助尺子或放大镜观察用眼睛不能准确看出的物体。 6.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 7.每个人的指纹都不相同,而且终生不会改变。皮肤损伤后,新生的皮肤仍具有原来的纹理。 8. 测量人的胸围使用卷尺。称量体重使用称。 9、我们每个人都是(不相同)的,没有两个长的(完全一样)的人。10、我们找自己的特征时可以用很多方法,比如,要知道有没有双眼皮,可以用(镜子)看,要知道身高,可以利用(尺子)量,要知道心脏在哪里,可以利用听筒(听),要知道有几根肋骨,可以用手(摸)。 二、判断。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征。(√) 2、在人的一生中,身上的特征是不会改变的。(X) 3、双胞胎兄弟的身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4、人的左右手指纹是一样的。(×) 5、男的都是单眼皮,女的都是双眼皮。(×) 三、选择 1、如果测量身高、胸围却没有尺,应该选择下列哪些工具( ab) a小直尺 b绳子 c秒表 d秤 2、要看自己有没有双眼皮和酒窝,要用(b ) a放大镜 b眼镜 c镜子 d显微镜 四、连线 容貌秒表 身高镜子 体重尺子 心跳加速秤 五、问答:1、人体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人的身体由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组成。 2、科学家已将指纹识别技术应用到什么系统中?答:主要应用在指纹登陆和银行储蓄中。 第3课寻找动物和植物 1、我们在寻找周围的动物和植物时,对不了解的物体(用手摸)。 2、我们在寻找周围的动物和植物时,要(爱护)花园里的花草树木和(小动物)。 3、鸟是人类的(朋友),让我们共同来(爱护)它们。 4、各种树木的皮是不一样的,有的树皮(光滑),有的树皮(粗糙)。 5、分辨动物和植物有很多方法,比如,可以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舌头(尝),用手(摸摸)。 6.我们在观察之前,先要定一个(计划)。 7.眼、耳、鼻、舌、手是人们认识周围事物的重要感觉器官。 8.眼睛可以分辨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耳朵能听出声音的高低、强弱;鼻子能识别物体散发出的气味;舌头能尝出事物的味道;手能分辨接触物体的冷热、软硬、和大小形状。 9.一只杯子中分别盛有糖水、酒精、牛奶、矿泉水,要区分它们应该先看再闻,最后尝。

六年级科学试题及答案

六年级科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一;填空题: 1;细菌;霉;病毒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2;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 3;绝大多数的微生物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4;细菌;霉及病毒,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微生物》。 5;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 6;利用细菌可以《加工食品》;《生产药品》;《净化环境》;《生产燃料》。 7;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和细菌叫做《病菌》。 8;许多传染病是由《病菌》引起的。用《捂住鼻子打喷嚏》;《用热水冲洗筷子》;《勤用肥皂洗手》等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 9;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做《青霉素》。 10;物体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11;《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12;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功能》。 二;问答题: 1;使用显微镜时要注意什么? 答:《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2;怎样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 答:《1》真空包装;《2》放干燥剂《3》低温保存;《4》太阳暴晒。 3;你知道伤口化脓是怎么回事? 答:当人体遇到病菌入侵时,白细胞便会与病菌展开激战。在消灭这些入侵者时,白细胞也会有很大的伤亡。“脓”就是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的尸体。 4;请你设计如何自制酸奶? 答:材料:牛奶;玻璃瓶;酸奶;小勺;杯子;温度计;锅;高压锅等。 步骤:《1》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2》待牛奶冷却到35~40℃,加入两勺酸奶,仔细搅匀。《3》再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4》保温5~6小时后,酸奶就做 成了。 现象:牛奶变成了粘稠的酸奶。 结论: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5;请你设计馒头发霉的实验。 答:材料:湿馒头;干馒头;塑料袋等。 步骤:《1》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2》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5天后观察它们。 现象:湿馒头发霉了,干馒头没有发霉。 结论:温暖;潮湿的馒头容易发霉。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 一;填空题: 1;按照火山活动的历史,可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2;古代的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猜想。 3;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

六年级科学试题及答案

2015年秋季教学质量阶段性检测题及答案 六年级科学 等级: 科学部分 一、我来当裁判。(对的在题后括号里打“√”,错的打“×”) 1.植物在成长的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物质。(√) 2.粉笔折断后不能恢复成原来的样子,因此这属于不可逆变化。(×) 3.昼夜交替变化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转造成的。(√) 4.火车的运动方式包括移动、滚动等。(√) 5.坐在车上的乘客相对于座位是运动的。(×) 6.物体的惯性有时候是有利的,我们可以合理利用。(√) 7.地球是静止的,飞奔的汽车是运动的。(×) 8.鸵鸟属于鸟类,但它不能飞行,只能在地面上行走或奔跑。(√) 9.牛奶和柠檬汁混在一起,即发生了形态的变化,又产生了新物质。(√) 二、自选超市。(将唯一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题中横线上) 1.细菌的繁殖方法是 B 。 A.复制 B.分裂 C.繁殖 2.在牛奶中加入食醋后,牛奶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C 。 A.有气泡冒出 B.看不出明显变化 C.出现粘稠状物质,并发生沉淀 3.美丽的烟花,当它在空中爆炸时,发生了剧烈的 A 。 A.不可逆变化 B.可逆变化 C.形态变化 4.车辆的惯性是造成许多交通事故的原因。下列交通规则与惯性无关的是 B 。 A.保持车距 B.靠右行驶 C.系安全带 5. C 的运动方式是摆动。 A.易拉罐 B.风车 C.秋千 6.将一根铁钉的一半浸入水中,一半露在空气中,最容易生锈的部分是 C 。 A.在空气中的一半 B.在水中的一半 C.空气和水交界处 7. 一个人坐在行驶的车厢内,认为自己是静止不动的,这时所选的参照物是 A 。 A.车厢本身 B.行进的路面 C.路边的房子 三、科学积累。

《民俗学概论》课后题总结

民俗理论: 1民俗的基本特征 2民俗学与民间文学的关系 3民俗的社会功能 4举例说明什么是民俗的类型性或模式性 5民俗的集体性 6简述民俗的传播方式 7简述历史上对民俗概念狭义理解的四种学说。 8简述民俗学的学科体系。 9简述民俗的生活性与历史性的关系 10简述学习民俗学的多种实用价值。 11民俗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 12解释民俗的“民”是什么,并对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评述。 13谈谈民俗的稳定性和变异性之间的关系 14物质民俗研究的对象、范围和方法。 15民俗学与社会学的关系 16拟议中的中国民俗学学科体系应包括那几个方面的内容? 17结合你所居住的区域或你所属的民族所存在的节日习俗谈谈民俗的社会功能18何为民俗?人们对民俗的一般理解有哪些?你心中的民俗概念是什么? 19中国古代民俗有哪些显著特点? 20当代中国民俗学学科有何特点?你怎样看待民俗学的学科前景? 21谈谈民俗志在民俗学中的作用? 22简述民俗的独立学科性质 物质生产: 1举例说明交通运输行业习俗的差异与行业特点之间的关系 2什么叫农业民俗,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3简述物质生产民俗的特征。 4简述工匠民俗的三个特点 5坐商的主要特点 物质生活: 1饮食习俗的主要类型与内容 2服饰民俗中的求吉心理 3简述风水观念的基本内容及其文化与心理涵义。 4简述中国民居建筑的民俗特点。 5简述服饰发展的四个阶段 6简述服饰构成的要素。 7商的交易的主要民俗形态 8民族服饰所体现的社会观念有哪几个方面? 9服饰构成要素的变化与服饰承载观念变化的关系 10试举例说明民居建筑试如何反映民族传统观念的。

社会组织: 1什么是宗族?宗族组织民俗的特征? 2为什么说庙会可谓是社区文化的大展示 3家族祭祀的功能 4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宗族是基本的社会单位吗?为什么?5简述宗族组织的民俗要素? 6我国家产继承的基本类型 岁时节日: 1节日习俗与灵魂崇拜的关系 2岁时民俗是怎样形成的?它有什么特点? 3节日风俗的发展与演变主要受哪些因素所影响 4简述传统节日民俗的特点5民间组织对传统节日的作用。人生礼仪: 1何谓人生礼仪,通过仪礼如何对其进行分析解释 2成年礼中考验所具有的意义 3 简述“土葬”与“墓葬”的异同。 4简述我国古代丧服等级制度。 5简述中国古代“六礼”。 6人类婚姻经历的主要阶段 7什么是成年仪礼?它有哪些类型? 8中国古代成人礼的主要内容及其衰微的原因 9简述“通过仪礼”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学术价值。 民俗信仰: 1民间信仰的基本特征 2信仰民俗的主要表现形式 3巫术的本质特征和类型 4说说巫的种类及其职能。 5简述民间常见的几种巫术形式 6简析民俗信仰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口头文学: 1民间口头文学的性质及分类 2民歌的类别 3 幻想故事所表现出来的古老观念主要有哪些? 4什么是神话?神话有哪几类内容?试举例说明。 5传说的种类 6民间故事讲述家在故事的传承和发展上的作用。 7神话对起源的解释与民间传说相比有什么不同? 8简述民间诗歌的功能。

三年级科学试卷及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三年级期末科学试卷 一、填空题(共10分) 1、声音能在()()、()中传播。 2、每个磁铁都有两极。()磁极相互排斥,()磁极相互吸引。 3、光是沿()传播的。 4、一株完整的开花植物一般都有()、()、()、()、()()()六个部分。 5、液态的水温度降到()时就开始凝固成冰。 6、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7、水变成()的过程叫蒸发,雨过天晴,地面上的积水由于()现象变干的。 8、人们常用金属做水壶、锅等炊具,是因为它的()好。 9、蜗牛是用()爬行的,金鱼是用()呼吸的。 10、25摄氏度可以写作()。 二、选择题(共10分) 1、钢琴发出的声音由()产生的。 2、A、琴弦的振动B、空气的振动 3、、雷雨天的闪电可以击坏物体,潮湿的空气是() 4、A、绝缘体B、导体 5、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叫() 6、A、司南B、指南鱼C、指南针D、软盘

7、在太阳下晒衣服,要是还有一点风,衣服干得更() 8、A.快 B.慢 9、下列物质中________能溶解在水中。( ) 10、A土壤B面粉C盐 11、“举伞步行艰”所指的风级是。() 12、A、5级B、6级C、7级D、8级 8、堤坝上种防护林的作用是() A、保持水土 B、吸烟滞尘 C、减少噪音 9、夏天,在冰棍周围常常可以看到“白气”,这是() A 冰棍周围的水蒸气 B冰棍里水气变成水蒸汽 C 冰棍周围的水蒸气冷却形成的雾状小水滴 10. 植物自己制造“食物”的器官是________。 11. A.根 B .茎 C .叶 D .根、茎、叶 三、判断题(共5分) 1、沙土、粘土、壤土中壤土的渗水性最强。() 2、蚯蚓被称作是“改良土壤的能手”。() 3、3、“蜻蜓低飞要下雨”是没有道理的。() 4、4、液体和固体在水里的沉浮情况不一样。() 5、植物能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传粉,常见的是借助昆虫和风力。()

现代密码学-第3章分组密码习题与解答-20091206

第3章 分组密码 习题及参考答案 1. 设DES 算法中,明文M 和密钥K 分别为: M =0011 1000 1100 0100 1011 1000 0100 0011 1101 0101 0010 0011 1001 1110 0101 1110 K =1010 1001 0011 0101 1010 1100 1001 1011 1001 1101 0011 1110 1101 0101 1100 0011 求L 1和R 2。 解: 初始变换IP : 1001 1010 1101 0101 1101 0010 0011 1000 0101 0110 0010 0101 1100 0101 1110 1000 则,0L =1001 1010 1101 0101 1101 0010 0011 1000 0R =0101 0110 0010 0101 1100 0101 1110 1000 K 去校验位得: 0C =1101 0111 1100 0000 0010 0111 0111 0D =1010 1000 0111 0110 0011 0101 0010 循环左移一位:1C =1010 1111 1000 0000 0100 1110 1111 1D =0101 0000 1110 1100 0110 1010 0101 经过置换选择得到:1K =0000 1111 0110 1000 1101 1000 1001 1010 1000 0111 0011 0001 同样可以得到:2K =0101 0101 0110 0001 1101 1101 1011 0101 0101 0000 0110 1110 1L =0R =0101 0110 0010 0101 1100 0101 1110 1000

最新三年级科学试题及答案

1、我看到了什么 一、判断 1、每一种大树的表皮都是相同的。(错) 2、大树不会开花结果。(错) 3、要想了解大树,我们先从观察入手。(对) 4、树干上除了有一些寄生在上面的植物外,还有一些小动物也活跃在大树上。(对) 二、选择 1、树木的(B)是输送水分和养料的通道,所以保护它十分重要。A、叶B、表皮C、根D、枝叶 2、大树的( C )能使大树牢牢矗立在土地上。A、叶 B 、皮C、根 D 、枝 3、每一种大树的叶子( A )A、各不相同B、都相同 C 、形状相同 4 树瘤是( C )原因造成的A、生病B、天生的C、树皮或树枝受到了伤害 2、校园的树木 一、判断: 1、所有的植物秋天都落叶。(错) 2、画树的拓片是用圆珠笔把树皮画出来。(错) 3、远远看去一棵大树的形状是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对) 4、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对) 二、选择题: 1、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 b )组成。A 树皮B 种子C 树冠 2、从远处看树木,看到的是树的形态是( a )。A 整体B 部分C 粗细 3、一棵树都有生长、发育和( c )。A 开花B 结果C 生殖 4、树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和(c )。A 氧气B 二氧化碳C 空气 3 大树和小草 科学概念: 1.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2.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3.大树和小草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一.判断1.小草和大树的生长都需要阳光和水分(对) 2.小草不会开花,也不会结果(错) 3.小草的寿命一般都比较短(对) 二.选择1.下面不属于大树和小草共同点的是(D)A.都长在土壤里 B.都需要阳光,水分C.都有根,茎,叶 D.寿命都很长 2.下面哪种植物不是陆生植物(B)A.蒲公英 B.水花生 C.狗尾草 D.车前草 4、观察水生植物 科学概念: 1.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2.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他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一.判断1.金鱼藻生活在水中,所以它的生长不需要空气(错)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第2版复习笔记及详解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第2版复习笔记及详解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第2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内容简介 本书是钟敬文《民俗学概论》(第2版)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在参考了国内外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基础上,复习笔记部分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知识精华。 2.精选考研真题,详析解答思路。本书精选了部分名校的相关考研真题并予以详细解析,有利于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 目录 上编 第1章概述 1.1 复习笔记

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2章物质生产民俗 2.1 复习笔记 2.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3章物质生活民俗 3.1 复习笔记 3.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4章社会组织民俗 4.1 复习笔记 4.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5章岁时节日民俗 5.1 复习笔记 5.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6章人生礼仪 6.1 复习笔记 6.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7章民俗信仰 7.1 复习笔记 7.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8章民间科学技术 8.1 复习笔记 8.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9章民间口头文学(上) 9.1 复习笔记 9.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0章民间口头文学(下) 10.1 复习笔记 10.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1章民间语言 11.1 复习笔记 1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2章民间艺术 12.1 复习笔记 12.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3章民间游戏娱乐 13.1 复习笔记 13.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下编 第14章中国民俗学史略 14.1 复习笔记 14.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5章外国民俗学概况 15.1 复习笔记 15.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科学试卷和答案

五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检测试题 一.我会填:(每格2分,共30分) 1.地球自转与地球公转的方向都就是,即时针。 2.我国古代把一昼夜分为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个小时。 3.我国采用的统一时间叫。 4.把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____的力,我们把这个力称为_。 5.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长,摆得,摆长短,摆得。 6.就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 7.热总就是从的一端向的一端传递。 8.随着时间的变化,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的与也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9.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 二.我会辨:(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2分,共20分) 1.货船从长江进入大海,船身会上浮一些。() 2.乒乓球凹进去了,放在热水里泡一泡会重新鼓起来,就是由于塑料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量越少,受到的浮力越小。( ) 4.同一时间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就是一样的。( ) 5.坐在向前行驶的汽车里,会瞧到两边的树木、房屋在向后移动。( ) 6.地球仪做成倾斜的样子就是为了好瞧。( ) 7.北极星就就是我们地轴北极的上空,所以在我们瞧来就是一直不动的,永远在北方。 8.羽绒服能产生热量,所以冬天大家都穿着它。( ) 9.传热性能好的材料,保温性能也一定好。( ) 10.如果在一瓶矿泉水的盖子上戳一个洞,让水慢慢地滴下来,水滴下来的速度就是不变的,直至瓶中的水滴完,所以古代有滴漏可以计时。( ) 三.我会选:(每题2分,共20分) 1.下面最先迎来黎明的城市就是( )。 A.重庆 B.杭州 C.乌鲁木齐 2.()的出现,大大地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A.日晷 B.水钟 C.摆钟 3.在金属的大家庭里,有两种金属就是热缩冷胀的,它们就是( )。 A.银与水银 B.铁与铝 C.锑与铋 4.有经验的电工拉电线时,应该就是( )。 A.冬天的时候拉得松一些,夏天的时候拉得紧一些 B.冬天的时候拉得紧一些,夏天的时候拉得松一些 C.夏天与冬天拉得一样紧 5.测得某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为50克,浸没在水中时的重量为35克,那么这个物体放在水中会( )。 A.下沉 B.上浮 C.停在水中的任何深度的地方 6.在世界时区图中,每相邻的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 )。 A.24小时 B.12小时 C.1小时 7.“地心说”理论认为( )就是宇宙的中心。 A.太阳 B.地球 C.月球 8.潜水艇就是通过改变自身的( )来达到上浮与下沉。 A.轻重 B.大小 C.体积 9.下列物体中传热能力最强的就是( )。 A.塑料 B.木条 C.铝片 10.古代人们制作的利用太阳来计量时间的工具就是( )。 A.日晷 B.浑天仪 C.滴漏 四. 我会认。(7分)如图,箭头表示太阳光,请在图中用阴影画出就是晚上的地区。图中A、B代表北京与纽约,北京就是中午12点,纽约就是晚上12点,请在( )中填上北京或纽约。

六年级科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25 1.病毒可分三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2.真菌是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一类生物。 3.蘑菇是依靠地下部分的(菌丝)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机物)进行腐生生活的。生活中很多方法 4.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5.当没有外力作用时,运动着的物体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物体具有保持它(原来)状态的属性,这种属性称为(惯性)。 6.物体的运动方式主要有(移动)、(转动)、(滚动)、(摆动)等。 7.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着,这是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地球的公转形成了(四季)自转形成了(昼夜)。 8.地球绕着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称为地球的公转周期。 9.动物保护自己的本领有(保护色)、(警戒色)、(拟态)。 10.人们把动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食物链)。 二、选择题(将正确的序号写在括号里)20 1.下列关于物体惯性的说法,( C )是正确的。 A、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运动的物体有惯性 B、不受力的物体有惯性,受力的物体没有惯性 C、任何物体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有惯性 2.有关参照物的说法,( C )是正确的。 A、运动的物体不能做参照物 B、只有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才能做参照物 C、研究某一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照物 3.将粮食堆放在( A )中,不容易发生霉变。 A、较低温度的干燥环境 B、较高温度的潮湿环境 C、较低温度的潮湿环境 4.下列变化中,既有形态改变,又有新物质产生的是( B )。 A、金属热胀冷缩 B、煤炭燃烧 C、纸折叠 5.一年中,日出较早的季节是( B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6.变色龙随着外界环境变化自身颜色来保护自己的方法属于( A ) 。 A、保护色 B、警戒色 C、拟态 7.向日葵的花盘会跟随太阳位置变化而变化,这是植物的( A )。 A、向光性 B、向水性 C、向肥性 8.( B )被誉为我国的"国宝"。 A、扬子鳄 B、大熊猫 C、藏羚羊 9.春天,生活在草地上的蚱蜢的体色往往是( B )。 A、灰色 B、绿色 C、黄色 10.馒头发霉是因为(C )。 A、温度高 B、气候干燥 C、温暖潮湿 三、判断题(在后面的括号里对的划√,错的划×) 20 1.细菌和病毒一样,要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2.物质形态的自然变化,往往与温度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3.牛奶和柠檬汁混在一起,既发生了形态变化,以产生了新物质。(×) 4.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相同的需求。(×) 5.直升飞机的运动方式是移动加转动。(×) 6.运动的物体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 7.小华画了一条食物链:虎→羊→草。(×) 8.蜡烛燃烧后,不能再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种变化是不可逆变化。(√) 9.根总是向下生长,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 10.当环境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四、简答题:20 1.如何辨别有毒蘑菇? 看颜色看形状看分泌物闻气味。 2.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想出了哪些防止食物发霉的方法? 烘干、冷藏、密封 3.生活中人们防止铁生锈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涂油喷漆镀金 五、实验回顾:设计一个实验说明铁生锈的条件15 研究的问题:铁生锈与(水)条件有关 1分 我们的假设:假设铁生锈和水有关 1分 实验方法:用2个铁块一个一半放在一半放在空气里;另一个就直接放在空气里 5分实验现象:有水的地方出现铁锈,没有水的肉眼看不见铁锈。 4分 实验结论:潮湿的地方会让铁生修铁生锈与水有关 4分

小学科学试题及答案大全

小学科学最全经典试题及答案 植物部分 一、判断 1、(对)植物用根吸收水分、用导管输送水分,用气孔蒸腾水分。 2、(错)主根与侧根没有明显区别的根叫须根,比如青菜、小麦的根。 3、(对)仙人掌的茎肉质、多汁,里面储藏着水分和养料,称为肉质茎,它是一种变态茎。 4、(错)南瓜、西瓜籽、豌豆荚都有果皮和种子,所以都是果实。 5、(错)把黄瓜拦腰切断的解剖方法是纵切。 6、(错)果皮肥厚多肉的果实,称为干果;果实干瘪无肉的果实,称为肉果。 7、(错)植物的叶大多数是绿色扁平的,一般可以分为叶片、叶柄、叶脉三部分。 8、(对)叶柄在叶的基部,形状一般细长,能支持叶片并使叶片伸展到适当的位置去吸收阳光。 9、(错)仙人掌的老家在沙漠里,所以它不需要水就能生存下来。 10、(对)野葡萄的果实很好吃,人或动物吃了以后吐出的种子会发芽生长,是人或动物无意中给它传播种子。 11、(错)种子的传播方式与它们的形态、结构、特征是没有关系的。 12、(错)我们常吃的甘薯、马铃薯、胡萝卜都是贮藏根。 13、(对)植物的根具有支持和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14、(错)植物的茎按形态分,可以分为直立茎、攀援茎、缠绕茎、匍匐茎、木质茎和草质茎等。 15、(对)植物的茎除了输送水分和养料的主要作用以外,还有储藏水分、养料和繁殖的特殊作用。 16、(错)葡萄干、荔枝干的果实都是干瘪的,所以它们都是干果。 17、(错)植物的绿叶能把从气孔进来的二氧化碳气和根部运来的水,利用太阳光的能量,制造成淀粉和氧气,这个作用叫做蒸腾作用。

18、(对)不管什么植物的种子,都有胚根和胚芽。 19、(错)只要保持水分充足,映山红在任何土壤中都可以生长。 20、(错)藕生长在湖底的泥里,它不是植物的茎。 21、(错)细的根叫须根,粗的根叫直根。 22、(错)植物只要开花,都能结出果实。 23、(对)叶的蒸腾作用能降低植物叶面的温度,保护叶片不受高温损伤。 24、(错)把种子放进盛满水的杯子里,就会发芽生长。 25、(错)所有的植物生长都需要有充足的阳光。 二、选择 26、下列植物中,属于草质茎的是(C)。 A、水杉 B、葡萄 C、甘薯 D、爬山虎 27、茎卷须攀附着别的物体上升的茎叫做(C)。 A、直立茎 B、缠绕茎 C、攀援茎 D、匍匐茎 28、我们用扦插的方法来种葡萄,主要是因为葡萄的茎具有(C)。 A、贮藏作用 B、输送作用 C、繁殖作用 D、光合作用 29、一生要经过发芽、出苗、现蕾、开花、结铃、吐絮这几个过程的植物是(B)。 A、水稻 B、棉花 C、苹 果 D、小麦 30、气体进出叶片的通道是(C)。 A、根毛 B、叶柄 C、气 孔 D、导管 31、用镊子解剖白菜花时,用大拇指和食指控制镊子的松紧,镊子要夹住被撕部分的(C)。 A、上部 B、中部 C、基 部 D、边缘 32、植物用茎和根进行繁殖的方式叫做(B)。 A、种子繁殖 B、营养繁殖 C、出芽繁殖 D、分裂繁殖

【民俗学概论C1.2钟敬文】

民俗学概论 钟敬文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民俗与民俗学 一、什么是民俗 1、【民俗的基本概念】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中下层民众所创造、想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2、“folklore”这个词是英国学者汤姆斯于1846年创立的 3、【历史上人们对“民俗”概念的狭义理解】 ①.文化遗留物说。(英国文化进化学派) ②.精神文化说。(英国民俗学会) ③.民间文学说。(美国学者厄特利和苏联学者) ④.传统文化说。(西方普遍流行) 4、【广义的“民俗”】民俗是人民大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民俗是中下层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它是民间文化中带有集体性、传承性、模式性的现象,主要以口耳相传,行为示范和心理影响的方式扩布和传承。 5、【民俗事项分类】 (1)物质民俗:是指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 (2)社会民俗:也称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是指人民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它所涉及的是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3)精神民俗:是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它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与社会过程中形成的心理经验,这种经验一旦成为集体的心理习惯,并表现位特定的行为方式并世代传承,就成为精神民俗。 (4)语言民俗:是指通过口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系统。它包括两大部分:民俗语言与民间文学。 二、民俗学的性质与任务 1、【主要任务】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历史与当代的民俗事象,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和论证,探求它的本质结构、特点与社会功能,揭示其发生、发展、传承、演变、消亡的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服务。民俗学是一门帮助人们认识历史与文化、改造现实社会生活的人文科学。 2、【民俗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民俗学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 ①民间文艺学与民俗学:民间文艺学是民俗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②历史学与民俗学:民俗是历史的一部分。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研究历史的人必须了解民俗,研究民俗的人,也需要参考历史文献。 ③文化人类学与民俗学:民俗是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之一。但文化人类学关注人类一切文化现象,侧重于从整体上对人类文化的起源、成长、变迁以及文化的类型、结构、机能进行研究,而民俗学只注重研究民间文化传承。 ④社会学与民俗学:社会学以社会生活为对象,民俗只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学的视角侧重于对现实社会的诸多问题进行解剖,民俗学的视角则是着重对传承性的社会现象进行研究和阐释。 ⑤民族学与民俗学:二者都以民族文化为研究主体,民俗学研究离不开各民族的民俗现象,民俗学研究也需要民族学理论和方法的辅助。但民族学家比较重视整个民族文化的起源、发展以及民族的迁徙、融合、分化等问题,民俗学家所关注的则是各种社会群体中民俗事象的本质、功能、结构特点以及历史发展规律等。

六年级科学试卷及答案(科教版)

科学试卷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动滑轮的作用(), 定滑轮的作用()。 2.()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是人类 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 ()发明了望远镜。 3.在食物上滴上碘酒的目的是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 铁生锈是一种()现象,影响铁生锈的主要因素有 ()和()。 4.月相的变换是有规律的,上半月由(),下半月 由()。 5.把薄的材料用不同的方式()或(),可以 提高材料的的抗弯曲能力。长方体和圆柱相比,承受力较强的 是()。 6.请举例说明:()属于杠杆,()属 于斜面,()属于轮轴。 7.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有()、()、 ()、()等。二.判断(每题1分,共10分) 1.将垃圾深埋以后,再也不会污染环境了。() 2.放大镜放大的倍数越高,所看到的视野就越大。() 3.光年是一种时间单位。() 4.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明显标志。() 5.消耗石化燃料,会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产生温室效应。( ) 6.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离太阳最远的行星是水星。 ( ) 7.所有垃圾都可以回收利用。 ( ) 8.微生物是对人类有害的东西。 ( ) 9.日食和月食都有全食.偏食.环食三种形式。 ( ) 10.我们不能用放大镜去直接观察太阳,否则很容易灼伤眼睛。 ( )

三、选择(每题2分,共20分) 1.在宇宙中,范围最大的是() A.太阳系B.河外星系C.银河系2.阳光透过透明的()可以分解为多种颜色的光,形成太阳光谱。 A.平面镜B.放大镜C.棱镜3.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一般是()℃ A.36℃~40℃B.35℃~42℃C.35℃~40℃4.下面物体中,导电性最差的是() A.钢笔B.陶瓷C.湿毛巾5.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小。 A.水星B.地球C.木星D.海王星 6、下面属于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是() A.钳子 B.剪刀 C.跷跷板 D.筷子 7、煤是由()转变而成的。 A.石头 B.植物 C.矿物 8.放大镜的特点是中间(),边缘() A.凸、薄 B.凸、厚 C.凹、薄 D.凹、厚 9.下面哪种物质不是晶体() A.食盐 B.味精 C.白糖 D.水 10.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在于() A.颜色是否发生了变化 B.气味是否发生了变化 C.是否产生了新的物质 D.形状是否发生了变化 四、连线题(共10分) 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奇妙的微生物世界列文.虎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在米饭上滴碘酒产生气体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形状发生变化

科学试卷(含答案)

慧泉小学部2015-2016学年度上期六年级 期中水平测试 科目: 科学 时间:40分钟 满分:50分 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 省力 或方便的装置叫做机械。 2、杠杆上用力的点叫做用力点;承受重物的点叫做 阻力点 ;起支撑作用的点叫 做支点。 3、像水龙头这样, 轮 和 轴 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简单机械叫做轮轴。 4、使用的动滑轮个数越多,穿过动滑轮上的线也越多,这样的滑轮组就越 省力 。 5、变速自行车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速度 快 。 6、建房时横梁都是 立着放 (立着放/横着放)的。因为这样可以提高抗弯曲能力 。 7、一张纸,通过增加宽度、增加厚度 、 改变形状 等方法都可以增加它的抗弯曲能力。 8、圆顶形可以看成 拱形 的组合,它具有拱形承受压力大的优点,而且不产生外推力 。 9、根据桥梁结构的不同情况来分,江阴大桥是 钢(悬)索 桥。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20分) 1、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它能帮助我们工作。 ( √ ) 2、螺丝刀的刀柄粗是省力的主要原因。 ( √ ) 3、把一楼的楼梯做成两折主要是为了美观。 ( × ) 4、螺丝钉的纹路也是一种斜面。 ( √ ) 5、两张纸的抵抗弯曲能力一定比一张纸要强。 ( × ) 6、建筑材料中的五孔板中间有一个个孔,既可以节省材料又可以增强抗弯曲能力。 ( √ ) 7、拱形受压时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力。 ( √ ) 8、所有的拱桥,拱都在桥面下。 ( × ) 9、人体的头骨非常坚固,主要是利用了球形的原理。 ( √ ) 10、上小下大、上重下轻的框架结构最坚固。 ( × ) 11.轮轴的轮越大,轴越小,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越省力。 (√ ) 12.房屋的房顶是应用了斜面原理。 ( × ) 13.葱管状的叶子,有拱形结构,使它又结实又轻巧。 (√ ) 14.拱在桥面上的大桥,不产生外推力,因此建桥时不需要考虑外推力。 (× ) 15.改变薄形材料的形状不可能增大它的抗弯曲能力。 (× ) 16.棍子就是杆杠。 (× ) 17.费力的工具只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便,我们尽量不要使用。 (× ) 18.只要能抵住拱的外推力,拱的承载能力是无限的。 (× ) 19.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的外墙体是一种特殊的框架结构。 (√ ) 20.二张纸的抗弯曲能力一定比一张纸的抗弯曲能力强。 (× )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20分) 1、学校旗杆顶端的滑轮属于( A )。 A 、定滑轮 B 、动滑轮 C 、滑轮组 2、下图中,哪个是费力杠杆( D )。 3、三角形框架最大的特点是( A )。 A 、稳定 B 、面积小 C 、省材料 4、右图中箭头所示的地方应挂( C )个同样大小的钩码,才能使杠杆平衡。 A 、一个 B 、二个 C 、三个 D 、四个 5、下列哪种情况能平衡( B )。 A B C 6、下列哪种情况最省力( C )。 ………………密…………………………封… … … ……………………线…………………………班级: 姓名: 考号: ……………………………………装……………………………………订……………………………………线…………………………………… ※※※※※※※※※※※※※※※※※※※※※※※※※※※※※※※※※※※※※※※※※※※※※※※※※※※※※※※※※※※※ ※※※※※※※※※※※※※※※※※※※※※※※※※※※※※※※※※※※※※※※※※※※※※※※※※※※※※※※※※※※※

民俗学概论—论述民俗事项

民俗事项 说到闽南地区,大多数人首先想起的就是“厦漳泉”三个城市,这些地区的人主要语言也就是闽南语。而我的家乡就是闽南地区的泉州,我从小说着一口纯正的闽南语。闽南地区习俗之多难以说清,单单泉州地区的习俗年复一年就不知道有多少。在此我就谈谈我的家乡--泉州的一些民俗风情及泉州的婚礼习俗。 首先先来介绍一下泉州地区的一些民俗风情: 1.、拍胸舞是泉州民间舞蹈的一大特色。拍胸舞表演者人数不拘,但都是体魄强壮的男子汉,头上戴着圆形革箍,上身裸露,腰系彩带,随着《风打梨》、《三千两金》等伴奏曲的慢、中、快三种节奏和舞步阵式跳路表演。拍胸舞的基本动作以蹲步为主,手依次击掌、胸、胁、腿,主要动作组合有"七击"、"八拍雄姿"、"击掌回音"、"玉驴颠步"、"金鸡独立"、"善才抱牌"、·"蟾蜍出洞"、"半月斜影"、"大、小阉鸡行"等。凡节日庆典、踩街游行都少不了这一舞蹈参加。 2.南音:又称“南曲”、“南乐”、“南管”,是保存我国古代音乐比较丰富、完整的一个大乐种,号称“弦歌八百曲,珠玉五十篇”。 3.高甲戏:高甲戏又称戈甲戏、九甲戏,是福建省主要剧种之一,孕育于明末清初,形成于清代中叶。它主要流传于晋江、泉州、厦门、龙溪等闽南地区、台湾省,以及港、澳和东南亚华侨居地。 4.惠安女:这是流行于泉州市惠安崇武的古老传统的服饰。头披鲜艳的小朵花巾,捂住双颊下颌,只霹眼、鼻、嘴,上身穿斜襟衫,又短又狭,露出肚皮,下穿黑色宽腿裤,腰束锻链,手带银镯,手提竹编小篮子,这是传统的惠东女打扮。这种服饰在全国独具一格,尤引人注目。以往伴随这装扮的,是束缚惠东女子的框框架架。随着现代生活的步步深入,这些无形的束缚正悄悄地遁去,但这身打扮却益发显示出风情万种,显示出现代与古老和谐共存的独特风韵。 介绍了几个民俗风情,我们就开始介绍泉州的婚礼习俗吧!谈到闽南地区之泉州的婚礼习俗也是很有意思的,泉州婚庆步骤: 一、初识阶段——相亲:闽南婚庆步骤虽说现如今提倡自由恋爱,男女青年皆较为开放,但大多人仍选择走“相亲”之路,这时媒人就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了。一般相亲分两个阶段:第一、先四处托媒人“探听”看谁家有女(男)到婚龄了,一旦“目标”出现,托人方就先去偷看下,这一步骤称之为“初瞥”,就是“稍微看一下”的意思。也有的把“初瞥”的地点选在媒人家。第二、如果“初瞥”觉得还好的话,就叫媒人安排男女双方正式地见面,地点一般选在女方家,届时男女双方皆会“派出大队人马参加”,共同参考,俗称:“对看”。当然啦,也有的则跳过“初瞥”这一阶段而直奔“相亲”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