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墨时序的显微镜检验方法及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墨时序的显微镜检验技术要点
陈晓红1、2施少培1徐彻1卞新伟1钱煌贵1孙维龙1罗仪文1孙其然1王楠1
杨旭1通讯作者
1.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200063 上海
2.文件检验鉴定公安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刑警学院)110035 沈阳
摘要:朱墨时序检验的关键在于对印文与文字交叉部位表观特征的判断。
本文着重讨论显微镜检验在朱墨时序鉴定中的技术要点。
在朱墨时序检验过程中,通过变换不同的显微镜,放大倍率、观察方式和光源等技术手段,总结显微镜检验朱墨时序的技术要点和检验技术规范。
关键词:朱墨时序显微镜同轴光共聚焦技术规范
在我国印章被普遍使用,政府、企事业单位等机构之间颁布文件、签订合同、出具公证等公务往来中形成的正式文件,都有直接加盖公章确认或签名后再加盖公章确认的要求。
个人之间的民间借贷、遗产继承等活动中形成的重要文件,也有签名后加盖私章或捺印指纹的传统习惯。
因此,朱墨时序往往成为判断文件真伪的主要手段。
在当前文件鉴定实践中,朱墨时序的鉴别仍然是热点和难点问题。
目前主要采用显微检验的方法,它具有无损、直观等优点。
但由于形成各种机制文字、手写字迹的工具和印章盖印色料的种类较多,各种印文与文字交叉部位的显微特征表现不一,实践中难以准确把握,容易出现鉴定意见分歧。
因此,研究朱墨时序的鉴别方法,特别是系统研究印字交叉部位显微特征在朱墨时序鉴别中的应用就十分必要。
1、朱墨时序鉴定规则
1.1朱墨时序鉴定的主要依据
印文与文书字迹交叉部位表观特征(墨迹分布特点),主要体现在墨迹的层次结构、外观色泽及印文图文线条和文书字迹笔画的完整性、连贯性等各方面。
1.2印字交叉部位理化特性的变化规律
指交叉部位的印文材料与文字材料的色度学特性、荧光特性、溶解特性、吸附能力等。
显微检验法
2显微镜检验技术
2.1常用的显微镜
体式显微镜:光源有侧光、透射光;倍率10-200左右;
材料显微镜印文:光源有垂直光、透射光;倍率50-1500左右;
荧光显微镜:主要有体式荧光、材料显微荧光和视频光谱仪。
选择合适的显微镜是提高鉴别效率的根本保证,建议体式显微镜与高放大倍率的材料显微镜结合检验.
2.2高倍显微镜检验中应注意技术要点:
2.2.1放大倍率
物镜一般有5倍、10倍、20倍、50倍、100倍、150倍多档可选,通常物镜选择20倍、50倍较合适(如图1-图4)。
图1 放大50倍图2 放大200倍图3 放大100倍图4 放大500倍
2.2.2观察方式
一般有H、D(明场、暗场)两种观察方式。
针对不同情况的检材,选择适当的观察方式,可得到理想的检测效果(如下图所示)。
明场照片能清晰显示色料之间色泽和光泽的变化情况。
暗场照片能清晰显示色料之间显微分布状态,覆盖关系。
图5 暗场(先字后章)图6 明场(先字后章)
图7 暗场(先章后字)图8 明场(先章后字)
2.2.3共聚焦技术
共聚焦显微镜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只检测一个聚焦平面的信号。
样品聚焦平面和检测器(光电倍增管)之前均有一个针孔,针孔的设置可以有效地滤除非聚焦平面的信号,增加显微镜的信噪比。
激光扫描显微镜能够逐点和诸行对样品进行扫描,最终根据象素信息形成一个高对比度和高分辨率的图像。
通过逐层对样品扫描并把每一层的图像组合成一个整体,激光扫描显微镜能够对样品进行三维分析。
在朱墨时序检验中,利用共聚焦技术可将高放大倍率的各分层检验的图象进行组合,得到清晰显微图像(如下图所示)。
共聚焦技术可以呈现朱墨交叉部位的三维图像信息,帮助判断朱墨时序。
图9 500倍(先章后字)图10 1000倍(先章后字)
2.2.4同轴光(pol.RL)和偏振光
同轴光源能够均匀照射物体表面,凸显物体表面不平整,克服表面反光造成的干扰,主要用于检测物体平整光滑表面的碰伤、划伤、裂纹和异物。
同轴光和偏光的结合应用,可以观察色泽的变换及表面墨迹分布(如图11),也可以观察墨迹表面对印泥刮擦痕迹(如图12,图13)。
图11 色泽的变换及表面墨迹分布(先字后章)
图12 观察墨迹表面对印泥刮擦痕迹(先章后字)
图13 观察墨迹表面对印泥刮擦痕迹放大(先章后字)
3.其他技术方法
3.1减层法
减层法是破坏检材的方法,在进行显微检验之后,可在告知委托人此为破坏性检验,得到同意后,方可进行。
首先要分析印文色料和文字墨迹的特性,选择适当检验部位,使用适当工具,注意操作手法,同时做好检验记录(检验前后图片),客观分析检验结果。
最后综合显微检验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3.2光谱法
3.2.1常见检测仪器
主要有视频光谱仪-文检仪、显微分光光度仪、拉曼光谱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扫描电镜/能谱仪、扫描电镜等。
光谱法具备非接触性,非破坏性、微量或微区检测等特点,如扫描电镜—墨迹表面结构微观观察(如图14)
图14 扫描电镜—墨迹表面结构微观观察
3.2.2光谱法检验要点
先要进行显微检验,初步分析印文色料和文字墨迹的理化特性,选择不同的适当检验部位(多处相互印证),选择不同的适当检测点(多点相互印证),做好检验记录(检验部位图片),客观分析检验结果。
根据显微检验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4.朱墨时序检验要点
4.1印字交叉部位的显微特征
印字交叉部位显微特征受印文材料和文字材料的理化特性,及文件的制作方法、形成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通过对以上显微图像的综合分析,印字交叉部位显微特征(先字后印和先印后字)主要表现在、但不局限于以下几方面。
4.1.1先字后印的显微特征
印字交叉部位文字笔画应连贯、完整;印字交叉部位表面应呈现文字色料被印文油墨覆盖的现象;印字交叉部位印文笔画可能出现分布不均匀、收缩、中断等现象;印字交叉部位印文油墨不应出现被擦划、抑压、拖带等痕迹;印字交叉部位印文油墨可能出现如油墨变淡、文字表面色泽变亮、光泽变强等突变现象。
4.1.2先印后字的显微特征
印字交叉部位印文笔画应连贯、完整;印字交叉部位表面应呈现印文油墨被文字色料覆盖的现象;印字交叉部位文字笔画可能出现收缩、渗散、中断或缺损等现象;印字交叉部位印文油墨可能出现被擦划、抑压、拖带等痕迹;印字交叉部位文字色料可能出现如色料变少、表面色泽变暗、无光泽等突变现象。
4.2印字交叉部位显微特征的分析要点
印文油墨和文字色料的连贯性、完整性分析;印文油墨和字迹色料表面分布状态的分析;印文油墨和字迹色料的表面颜色变化的分析;印文油墨和字迹色料的表面光泽变化的分析;手写字迹形成的压痕部位(中间及边缘)印文油墨的分布状态的分析;印文油墨和字迹色料的收缩、渗散、中断、堆积等现象的分析;印文或字迹笔画边缘墨迹分布、颜色、光泽等情况的分析;印文油墨表面存在无被擦划、拖带、抑压、缺损等现象的分析。
5印字先后顺序的检验规范
5.1确定检材是否具备检验条件
印文和文字必须有交叉,交叉部位最好2处以上;观察印文与文字交叉部位墨迹分布是否均匀;观察印文与交叉部位的文字,及与文件其它内容之间的布局是否异常。
5.2判断印文油墨及文字色料的种类
通过对印文油墨及字迹色料的物理、化学特性的综合分析,判断其种类(通常使用显微镜观察、VSC文检仪、显微分光光度仪、拉曼仪等无损检验的方法确定)。
5.3分析交叉部位墨迹分布特点
通过显微观察,减层法检验、剥离法;粘取法;溶解法等分析交叉部位墨迹分布特点,注意先无损后有损的循序。
5.4理化特性变化规律
光谱检验法;显微特征;显微镜直接记录;用数码相机记录。
高质量的数码相机通常能得到清晰的显微图像。
选用适当的图像处理方法有时可以得到清晰的图片。
减层法:应当拍摄检验前后图片。
理化特性,最好记录被检测部位。
反射光谱; 吸收光谱; 荧光光谱; 拉曼光谱; 红外光谱等
5.5特征的记录
模拟实验-建立显微特征图库
根据检材的情况,制作与检材印文与文字墨迹种类相同的先字后印和先印后字的实验样本,再将其分别制作成显微图像供比对。
显微特征图像库应用
根据检材的情况,从显微图像库中,查询与检材印文与文字墨迹种类相同的先字后印和先印后字的显微特征图像供比对。
5.6对比分析
根据以上“文字与印文交叉部位显微特征的检验要点”对检材上文字与印文交叉部位的显微特征进行对比分析;
将检材的显微特征图像与模拟实验制作的先字后印和先印后字的显微特征图像进行对比分析;
将检材的显微特征图像与显微图像库中的查寻到的先字后印和先印后字的显微特征图像进行对比分析。
5.7综合判断
将以上几方面比对分析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最终确定检材印文与字迹的形成关系。
课题资助:
1. 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2012BAK161305)
2.上海市科委科技公关项目(11231203300)
3.文件检验鉴定公安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刑警学院)资助课题(11KFKT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