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的辨证及针灸治疗方法
痛风的针灸治疗

痛风的针灸治疗痛风的针灸治疗:对于痛风的治疗有很多的方法。
但就是由于人们对痛风认识的不够,导致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痛风的急性发作(也称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没有预兆,剧痛常在夜间突然发生,且疼痛部位集中,程度剧烈。
同时受累的关节表现为发红、发热与肿胀,局部皮肤发亮,触痛明显。
中医辨证为湿热内蕴,脉络瘀阻。
治疗原则就是清热利湿,通经活络。
治疗方法首选受累关节刺血。
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以采血针将患部鲜红或暗红的瘀络刺破,瘀血顺势而出,其颜色由暗红转为鲜红后即可加压止血。
所选瘀络不必拘泥于一条,可以同时选择多条。
- 痛风 -【概述】痛风就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以男性为主,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及由此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与关节畸型,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炎肾炎与尿酸肾结石形成等一系列病症,其中原发性痛风最首的就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起病急骤,好发于下肢关节,数小时内可达到高峰,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出现明显热痛,且以半夜起病多见,持续数天至数周完全缓解,但可反复发作。
为针灸治疗的主要对象。
本病在我国以往为少见病,近年由于营养条件的改善,平均寿命延长,发病例有增多趋势。
西医虽有特效药物,但由于缺乏病因治疗,目前尚无根治之法。
针灸治疗本病,首见于1981年[1]。
但之后一直未见报道,直至1991年才有大量临床文章见诸刊物。
据不完全统计就达近20篇之多。
在治疗方法上,除体针外,尚有梅花针或三棱针刺血、火针法、拔罐、皮内针及耳针等,亦有配合推拿或内服、外敷中药进行治疗的。
治疗对象则以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为主,亦有治疗痛风石沉积者。
总有效率在90%以上。
且不少病人经一年以上随访未见复发,表明有较好的远期疗效,故针灸治疗本病有一定推广价值。
【治疗】体针(一)取穴主穴:分2组。
1、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2、曲池。
配穴:分2组。
1、内踝侧:太溪、太白、大敦;外踝侧:昆仑、丘墟、足临泣、束骨。
中医药治疗痛风的针灸疗法研究

中医药治疗痛风的针灸疗法研究痛风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临床上以急性关节炎和尿酸沉积为主要特征。
传统中医药学中认为,痛风是由于肝肾不足,气血不通所致。
因此,中医药治疗痛风的重点是调理肝肾功能,以及改善气血循环。
在中医药治疗痛风中,针灸疗法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针灸疗法是中医药学中的一种传统疗法,通过在特定穴位刺激,调节气血运行,恢复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
针灸疗法可分为手法针灸和电针灸两大类,其中手法针灸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
在治疗痛风的针灸疗法中,主要应用了以下几个穴位:1. 足三里穴(ST36):位于膝盖下方,小腿前侧,比胫骨外侧缘高三寸,是治疗痛风的主要穴位之一。
刺激足三里穴可以调理肝肾功能,促进尿酸的排泄,缓解痛风的症状。
2. 冲阳穴(GB30):位于臀部的腹股沟下方,大腿外侧,当大腿骨头与髂骨之间的凹陷处。
刺激冲阳穴可以舒筋活血,缓解关节炎痛,减轻痛风症状。
3. 大椎穴(GV14):位于颈椎的第七椎突下方,是治疗痛风的重要穴位之一。
刺激大椎穴可以调理肝肾功能,平衡阴阳,缓解疼痛。
除以上几个主要穴位外,针灸疗法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其他适宜的穴位进行治疗。
针灸疗法的具体操作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消毒操作,确保操作区域的卫生。
然后,针具的选择,选择合适的针具进行治疗。
接着,定位穴位,准确找到患者相应的穴位。
在插针时,要确保针刺入适当的深度,并注意力道的掌握。
最后,保持针刺的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
针灸疗法在治疗痛风中的疗效得到了多项研究的证实。
例如,一项研究显示,针灸治疗可以显著降低痛风患者的尿酸水平,减轻关节炎痛。
另外一项研究发现,针灸与传统草药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在痛风患者中取得了更好的治疗效果。
尽管针灸疗法在治疗痛风中表现出良好的疗效,但仍需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治疗痛风需由具备相关经验的执业医师进行,以确保操作安全和疗效。
其次,治疗期间需注意患者的饮食习惯,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并饮食调理。
中医是如何给痛风把脉的

中医是如何给痛风把脉的痛风概述痛风是一种由尿酸代谢紊乱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红肿等症状。
中医学认为痛风与体内湿热、痰浊有关,而治疗痛风的关键在于调理体内阴阳平衡,疏散寒邪和湿热。
中医诊断痛风的方法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来判断痛风的症状和病情,其中包括了把脉的方法。
望诊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舌质、眼神等变化来判断痛风的病情。
痛风患者常常面黄肌瘦,舌苔厚腻,舌质红、有瘀点等特点。
闻诊闻诊是通过倾听患者身体发出的声音来判断痛风的病情。
痛风患者常常会有关节摩擦音等异常声音。
问诊问诊是通过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等来判断痛风的病情。
中医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痛风发作频率、疼痛的部位、程度等细节。
切诊切诊是通过把脉来判断痛风的病情。
中医将把脉分为寸、关、尺、背四个位置,观察脉搏的弦滑、数迟、紧弱等情况。
痛风患者的脉象通常是脉弦,甚至脉弦数甚。
中医对痛风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疗痛风主要从调理体内阴阳平衡、疏散寒邪和湿热等方面入手。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中药治疗中医常常采用中药治疗痛风,常用的中药包括秦艽、炮姜、生石膏、冬瓜霜等。
这些药物可以疏散寒邪、清除湿热、改善尿酸代谢等,从而缓解痛风的症状。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调理对痛风的治疗非常重要。
对于痛风患者,应避免过食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鱼虾等;同时要注重饮食的均衡,适量摄入蔬菜水果、粗粮等。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常用的治疗痛风的方法之一,通过刺激穴位来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
常用的痛风针灸穴位包括曲池、足三里、太冲等。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通过按摩患者的身体来促进气血运行和身体的新陈代谢。
中医推拿按摩可以缓解痛风的疼痛和炎症,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推、揉、拨、捏等。
注意事项中医治疗痛风是综合治疗,需要根据个体差异和具体病情进行调理。
在进行中医治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选择合适的中医师:确保选择有经验、正规的中医师进行诊断与治疗。
•治疗时间:痛风是一种慢性病,治疗一般需要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有耐心和坚持。
痛风性关节炎的针灸治疗科普

痛风性关节炎的针灸治疗科普发布时间:2022-02-09T01:47:17.261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0月20期作者:罗仁华[导读]罗仁华(兴文县人民医院;四川兴文644400)医学研究发现,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生主要是因为患者体内嘌呤代谢出现了紊乱状况,其血尿酸(UA)持续升高,导致其机体组织发生了损伤的一种异质性疾病。
从临床治疗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患者都是单关节发作,之后慢慢发展至多关节,一些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自述会出现强烈、明显的疼痛感受,给他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干扰,甚至可能诱发关节活动障碍和畸形。
一、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针灸是我国传统的治疗技术,多年以来中医里面关于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试验及报道屡见不鲜,且从临床治疗的情况来看,不管是毫针刺法、刺血法、火针刺法还是电针刺法均可取得显著疗效。
(一)毫针治疗在毫针治疗中,可以清热、利湿以及通络为治疗原则,可在患者受累关节局部瘀阻较为明显的脉络(阿是穴)及足三里、阴陵泉、筑宾、内庭以及三阴交等穴位上进行针刺。
将毫针消毒之后,在阿是穴处进行围刺,对其他的穴位进行直刺,针刺的过程中要实行小幅度的捻转提插之法,刺入后要将毫针置留半个小时,然后每隔10分钟就要加强一次手法。
而除了上述这种常规的针刺操作外,有学者认为还可以利用辨证分型论治法来对痛风性关节炎进行治疗,比如:①针对湿热痹型患者,可选取大椎、曲池、合谷、行间、解溪等穴位,运用毫针泻法对穴位进行直刺,针感直达患处为最佳;②针对骨痹型患者,可选取肾俞、脾俞、足三里、太冲、太白等穴位,背俞穴行捻转补法,其他穴位行平补平泻法。
(二)梅花针治疗以梅花针搭配艾条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同样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在实际治疗中,首先要对患者皮肤肿胀或者疼痛最为明显处进行回旋艾灸,要让患者自述有热感渗透,然后再在其每个出现了红肿的关节皮肤处用梅花针进行重度叩刺,以皮肤出血为最佳。
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应用此法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肿胀关节处的内压,从而使得关节周围的炎性渗出物顺利向外排出,渗出物排除干净后,方可显著改善患者关节内的血液循环,从操作医生的角度来说,此法方便简单,易于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中医对痛风的诊断与治疗

中医对痛风的诊断与治疗一、中医典籍对痛风的论述《内经》“膏粱厚味,足生大疔”对痛风的病因,诱发因素作了初步探讨,为后世医学研究本病奠定了基础。
《金匮要略》一是将痛风定名为历节,对痛风者的脏器致病的归属、脉症进行了描述,二是强调饮食不节与痛风的关系。
三是对尿酸性肾病作了详细的观察,将其命名为黄汗,并且认为历节、黄汗为“同源异流”之病。
《丹溪心法》第一次提出痛风之称,并且提出痛风的病机为痰、风热、风湿、血虚。
同时给出了治疗方剂。
值得注意的是,中医所称的“痛风”仅仅是包括了现代医学的痛风性关节炎,及至明清又将痛风称“箭风”,如风毒肿溃称之为“箭袋”。
二、病因病机1、湿热——久居湿地,淋雨涉水,感受外湿,积渐日久,郁而发热,或睥失健运,水湿内聚,酿生湿热。
2、痰浊——饮食不节,膏粱厚味,积热既久,薰灼津液为痰,痰浊阻滞经络,3、瘀血——湿热、痰浊久滞体内,气血运行不畅,而至气滞血瘀。
4、正虚——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综上所述,痛风的主要病因病机为正虚邪实。
三、辩证施治(一)痛风性关节炎1、湿热壅盛证——四妙丸加味2、风寒湿盛型——薏苡仁汤加味3、瘀血阻络证——活血汤加味:当归、赤芍、红花、丹皮、川芎、泽泻、郁金、木通、秦艽、威灵仙、防己、木瓜、路路通、臭梧桐4、痰瘀互结证——消痰汤加味:昆布、海藻、白芥子、贝母、山慈菇、玄参、天南星、茯苓、半夏、党参、穿山甲5、膀胱湿热型——石韦汤加味:石韦、瞿麦、滑石、车前子、萹蓄、黄柏、冬葵子、海金沙、乌药。
6、脾肾阳虚证——附子汤加味:党参、白术、茯苓、黄芪、附片、肉桂、菟丝子、泽泻、车前子、巴戟天。
7、气血两虚证——圣愈汤加味:黄芪、党参、熟地、当归、山药、白术、川芎、白芍(二)尿酸性肾病1、无症状型:除高尿酸血症和蛋白尿外,无症状——调理五脏升清降浊——思仙续断丸:杜仲、续断、熟地、牛膝、羌活、防风、五加皮、木瓜、萆薢、薏苡仁2、脾肾阳虚——右归丸、独活寄生汤加减3、肝肾阴虚——六味地黄丸、四物汤加减4、寒湿痹痛——鸡鸣散加减:生姜、吴茱萸、槟榔、陈皮、苏叶、木瓜、橘梗四、其他疗法(一)饮食疗法1、节制饮食,防止肥胖2、避免进高嘌呤饮食3、严格戒酒4、宜多摄食牛奶、蛋类、羊奶等5、增加碱性食物摄入量6、多饮水7、其他8、中医辨证食疗(二)单方、验方1、山慈菇30g水煎服2、土茯苓30g水煎服3、萆薢30g水煎服4、金钱草30g水煎服5、威灵仙30g水煎服6、趁痛散:乳香6g桃仁10g当归10g地龙12g五灵脂10g牛膝10g羌活10g香附10g甘草6g痰热加黄芩、黄柏7、控涎丹:甘遂、大戟、白芥子水泛为丸。
痛风病中医诊疗方案

痛风病(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 )多以多个趾指关节,卒然红肿疼痛,逐渐疼痛剧如虎咬,昼轻夜甚,反复发作。
可伴发热,头痛等症。
(2)多见于中年老年男子,可有痛风家族史。
常因劳累,暴饮暴食,吃高嘌呤食品,饮酒及外感风寒等诱发。
(3)初起可单关节发病,以第一跖趾关节多见。
继则足踝、跟、手指和其他小关节,出现红肿热痛,甚则关节腔可有渗液。
反复发作后,可伴有关节四周及耳廓、耳轮及趾、指骨间出现“块瘰” (痛风石)。
(4)血尿酸、尿尿酸增高。
发作期白细胞总数可增高。
(5)必要时作肾B超探测,尿常规,肾功能等检查,以了解痛风后肾病变情况。
X线摄片检查:可示软骨缘邻近关节的骨质有不整洁的穿凿样圆形缺损。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7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的分类标准(1)关节液中有特异的尿酸盐结晶体。
(2)有痛风石,用化学方法(murexide 试验)或偏振光显微镜观察证实含有尿酸盐结晶。
(3)具备下列临床、实验室和X线征象等12条中6条者:A、1次以上的急性关节炎发作B、炎症表现在1日内达到高峰C、单关节炎发作D观察到关节发红E、第一跖趾关节疼痛或肿胀F、单侧发作累及第一跖趾关节G单侧发作累及跗骨关节H、可疑的痛风石I 、高尿酸血症J、关节内非对称性肿胀(X线片)。
K不伴骨质腐蚀的骨皮质下囊肿(X线片)。
L、关节炎症发作期间关节液微生物培养阴性。
上述(1)(2)(3)项中,具备任何一项即可诊断。
(二)证候诊断1 、湿热蕴结证:局部关节红肿热痛,发病急骤,病及一个或多个关节,多兼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不安或头痛汗出,小便短黄,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数。
2、脾虚湿阻证:无症状期,或仅有稍微的关节症状,或高尿酸血症,或见身困乏怠,头昏头晕,腰膝酸痛,纳食减少,脘腹胀闷,舌质淡胖或舌尖红,苔白或黄厚腻,脉细或弦滑等。
中医针灸是什么?如何治疗痛风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饮食结构发生改变,导致痛风的发病率出现增加趋势。
痛风会为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严重影响他们正常的生活生产活动。
当患者处于痛风急性发作期时,常常会出现单一或者多个关节疼痛,且疼痛难以忍受,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此时采用中医针灸治疗,能通过穴位刺激加快患者的血液循环,改善气血瘀滞现象,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疼痛的缓解,并加快患者的新城代谢,促进患部的尿酸结晶的溶解代谢。
当患者处于痛风静止期时,患者可以日常进行针灸穴位治疗,起到调理身体预防痛风发作的作用。
那么中医针灸是什么呢?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治疗痛风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一、什么是中医针灸?中医针灸是一种统称,包含了针法与灸法。
针灸在我国古代就已经被充分使用,最初是人们的特定部位受到刺激后,会出现疼痛减轻的现象,古人对此表现出很大的重视,而后开始有意刺激身体的特殊部位,这就是针法的开端。
随着火的使用逐渐广泛,灸法也被古人应用。
二者合一就是现在的中医针灸治疗。
中医理念认为,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阴阳调和,处于平衡状态。
人们的身体开始出现阴阳失调现象后,就会比较容易有疾病的发生。
而对患者采用针灸治疗的方式,首先要做的就是调和阴阳,通过刺激穴位,促进人体内经络的疏通,并改善患者气血瘀滞的现象。
中医理念认为,通则不痛,因此疏通经络,改善气血瘀滞现象,能有效缓解患者的身体疼痛,并逐渐达成缓解疾病发展,促进疾病治愈的目的。
而且中医包含了标本兼治的理念,采用中医针灸治疗不仅仅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还能健脾运以治本,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采用中医针灸对痛风进行治疗,能在加温刺激穴位的过程中促进血尿酸的溶解,促使血尿酸顺利排出体外,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
二、痛风的危害当一个人体内的尿酸值较高,且尿酸很难顺利排出体外,人们就会出现痛风症状,随着社会的进步,痛风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升高,当人们得了痛风后会对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痛风针灸治疗方法

痛风针灸治疗方法
痛风是一种由尿酸代谢紊乱引起的疾病,常表现为关节疼痛、红肿、热痛等症状。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对于痛风的治疗也有着一定的疗效。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痛风针灸治疗的方法。
首先,针灸治疗痛风的原理是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缓解疼痛,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针灸治疗痛风主要是通过选择穴位进行针刺或灸疗,以达到调理气血、活血化瘀的目的。
其次,针灸治疗痛风的常用穴位包括风池、太冲、曲池、阳陵泉等。
通过刺激
这些穴位,可以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同时,针灸治疗痛风还可以结合艾灸疗法,通过艾炷的温热作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痛风病变部位的恢复。
此外,针灸治疗痛风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针对不
同的病情,可以选择不同的针灸方法和穴位组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注意针灸操作的规范,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总的来说,针灸治疗痛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缓解痛风患者的
疼痛症状,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但需要强调的是,针灸治疗痛风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并非万能之术,患者在接受针灸治疗时,还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饮食调理等,全面治疗痛风,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针灸治疗痛风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对于缓解痛风患者的疼
痛症状具有一定的疗效。
但在接受针灸治疗时,患者需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接受专业的针灸治疗,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希望痛风患者能够早日康复,重拾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痛风的辨证及针灸治疗方法
痛风属于中医痹证的范畴。
辨证
早期仅有高尿酸血症,多无症状。
在有精神紧张、疲劳、饮食过多、酗酒等诱因存在下急骤起病。
多于夜间突感脚趾及手指等关节剧烈疼痛,显著红肿、发热及动作受限,患者同时可有高热头痛、心悸、疲乏等症状。
此种炎症表现可历时3-10天后逐渐消退,以后可反复多次发作,使关节逐渐发生畸形、僵硬。
此时进入慢性关节炎期,常累及肾脏、心血管,出现尿路结石、肾功能不全、高血压、冠心病。
1.风湿热型相当于急性关节炎期,以关节红肿疼痛,局部按之焮热,喜凉恶热,伴全身发热、尿黄便干,舌红苔黄为特征。
2.痰瘀痹阻多见于关节畸形的慢性关节炎期,表现为关节疼痛固定不移,呈梭形肿胀,活动不利。
皮下可触及硬结,或伴面部暗滞,脚部刺痛。
初始腰痛如掣如绞,唇舌暗红,脉细涩或弦紧。
治则
痛风治宜舒筋通络。
急性关节炎期风湿热型兼以清热祛湿,慢性期痰瘀痹阻者配以祛瘀化痰、益肾养心之法。
针灸
主穴:受累关节局部取穴。
1脚趾关节:阿是穴、八风、内庭、太冲;2.踝关节:阿是穴、昆仑、丘墟、解溪、太溪;
3.掌指、指间关节:阿是穴、四缝、八邪、三间;
4.腕关节:阿是穴、阳池、阳溪、合谷;
5.膝关节:内外膝眼、阳陵泉、梁丘、委中、膝阳关、曲泉、足三里。
配穴:1.风湿热型:大椎、身柱、曲池;2.痰瘀痹阻型:膈俞、血海、脾俞、内关、膀胱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