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西方财政的基本理论

第三章  西方财政的基本理论
第三章  西方财政的基本理论

第三章西方财政的基本理论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各个时期财政学理论主要学派的观点等内容。

本章重点和难点:各个时期财政学理论的主要主张。

第一节宏观财政理论综述

第二节公共选择理论

第一节宏观财政理论综述

(一)古典宏观财政理论

(二)凯恩斯学派的宏观财政理论

(三)理性预期学派的宏观财政理论

(四)供给学派的宏观财政理论

(一)古典宏观财政理论

1.重商主义财政理论

2.古典主义财政理论

3.新古典主义财政理论

1.重商主义财政理论

重商主义财政理论主张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这一观点主要体现在政府的对外贸易政策上。重商主义主张限制金银币出口,实行高额关税,贸易壁垒,限制竞争,利用财政政策来干预经济的。

2.古典主义财政理论

以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主张“自由竞争、自由放任”、反对一切干预的自由主义思想。认为政府在市场经济中仅充当“守夜人、夜警察”的角色,“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古典经济学派在宏观财政政策上主张财政收支平衡,反对赤字。

1.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财政学说

亚当.斯密1776年《国富论》,产生了财政学。亚当.斯密——“财政学之父”

反对国家干预经济、反对提高税收、反对举借公债。

2.大卫.李嘉图对斯密财政学说的补充

李嘉图认为,任何赋税都来源于利润、地租或其他形式收入,主张实行负担最轻的税收。他所提出的税收理论被后人称为赋税转嫁论,给后来财政理论中的税种设置、收入分配理论研究提供了研究模式。此外,他反对财政补贴。

配第、穆勒、萨伊等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都反对国家干预。认为“廉价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国家的财政支出不具生产性,应尽量减少,提倡减税、反对发行公债、反对实行财政补贴。

3.新古典主义财政理论

二十世纪初期,以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马歇尔和庇古为代表的传统庸俗经济学又被称为

(第一代)“新古典经济学派”(Neoclassical Economics)。他们认为供给可以自动创造需求,资本主义经济有自然趋于充分就业均衡的倾向,因此宏观经济不需要政府干预。

(二)凯恩斯学派的宏观财政理论

凯恩斯反对古典经济理论充分就业假定,认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使得消费的增加总跟不上收入的增加,消费需求不足。对资本资产未来预期的收益递减和流动性偏好使得投资需求不足。因此,市场无法达到宏观经济稳定,需要依靠政府干预经济。

凯恩斯主义针对有效需求不足状况提出的财政政策内容:

1.改变税收体系和税率,主张实行累进税率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通过经济的“内在稳定器”(the built-in stabilizers)以及政府实施的“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discretionary fiscal policy)来调整有效需求,稳定经济。

2.通过举办公共工程、扩军备战、投资于非生产部门来改变政府购买水平。

3.通过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来改变转移性支出水平。

4.举借公债,弥补财政赤字,通过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来调节经济运行。

(三)理性预期学派的宏观财政理论

理性预期学派反对政府利用宏观财政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干预,认为政府稳定经济的政策是无效的,宏观经济可以自动趋于稳定。

(四)供给学派的宏观财政理论

供给学派认为市场经济是可以自动达到均衡的,如果达不到均衡,原因也在于国家执行的财政或货币政策,在劳动和资本两方面对总供给产生了破坏作用。

供给学派主张通过减税刺激供给来达到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拉弗曲线(Laffer Curve)

拉弗曲线说明税率与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有重要意义:(1)说明高税率不一定会促进经济增长,取得高税收收入。高税收也不一定需要高税率。因为高税率会削弱经济主体的活力,导致经济的停滞或下降,高税率还往往带来过多的减免和优惠。

(2)取得同样多的税收收入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税率。政府应选择没有落在禁税区的低档税率。

(3)税率和税收收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最优结合在实践中少见,但在理论上证明是可能的。图中的A点,是税制设计的理想目标模式,也就是最佳税率。

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P50

其一,在财政收入方面,主张减税(大规模、持久的的减税)。降低税率后产生的供给效应不仅可以刺激人们劳动的积极性,增加劳动供给,从而降低失业率,而且可以提高储蓄和投资的积极性,增加资本存量,提高国民收入水平,消除通货膨胀。

其二,在财政支出方面,主张削减政府支出,尤其是社会福利支出。因为福利支出从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两方面产生了不利于供给的效应,助长穷人依赖政府的思想,减少了劳动供给。

宏观财政理论的新进展

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与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互相渗透;宏观经济学以微观经济学为基础研究问题。

第二节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经济学产生的背景

见教科书P53-55

公共选择(public choice)的含义

公共选择可以定义为对非市场决策的经济学研究,或者是对政府决策过程的经济分析。

政府失灵的原因

为什么会出现政府干预失效?

(1)政府决策失误

(2)寻租行为

(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政府工作机构的低效率)

(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官僚们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将公共机构权力的极大化作为追求的目标,从而必然带来政府预算规模的极大化。相关理论详见尼斯卡宁《官僚主义与代议政府》

总结

公共选择理论是一门介于经济学和政治学之间的新兴交叉学科,它是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政治决策机制如何运作的理论。

在政治市场上活动的主体是选民、利益集团(需求者)和政治家、官员(供给者)。

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公共物品理论、投票理论、利益集团理论、寻租理论、政府失灵理论等。

该理论以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行为的局限作为研究重点之一,分析政府行为的效率。公共选择理论最主要的一个结论是“政府失灵论”。

本章复习思考题

1.古典财政理论、当代财政理论主要有哪些理论派别?各流派代表人物有哪些?

2.凯恩斯主义针对有效需求不足状况提出哪些财政政策?

3.请分析拉弗曲线。

4.简述供给学派的主要观点。

5.为什么会出现政府干预失效?

从经济结构变迁看西方财政理论的发展

摘要:从重商学派的财政理论到古典经济学派的中性财政理论,再到凯恩斯的功能财政理论,这三次西方财政理论的大发展,尽管它们的主张不同,但都是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都是为了服从和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西方财政理论流派间的内在联系,不仅表现为理论内容的相互承接,更体现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和财政理论发展的互动关系。对立中蕴含着统一,正是其发展的显著特点。关键词:重商学派功能财政理论经济结构一、重商学派向古典经济学派财政理论的转变最早从事西方财政理论研究的当推重商学派。重商学派财政理论的核心集中在国家聚财理论方面,将聚敛和贮藏财富于政府中的货币差额理论和通过贸易顺差聚敛他国金银财富的贸易差额理论,作为国家的聚财手段。西方国家早期经济发展的历史事实表明,首先推行重商主义政策的少数国家,如荷兰、葡萄牙和西班牙等确实通过贸易掠取他国财富,增强了本国经济实力。但是,随着西方其他国家相继推行重商主义理论政策,重商主义所倡导的贸易差额理论和为取得贸易顺差而执行关税壁垒政策的示范效应,使各国贸易壁垒纷纷建立起来,在客观上阻碍了国际商品流通,切断了通过贸易顺差掠夺他国金银的国际通道。同时通过分配手段过分搜刮国内财富的手段,不仅要受到本国经济能力的限制,而且由于集权暴敛伤害了本国经济发展,使财源枯萎,减弱了政府在国内的聚财能力。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旨在使国家富足的重商主义财政理论,在客观上却把国家推向了贫困的窘境。盛行一时的重商主义财政理论由此走向了破产。18世纪后期,英国的工业革命和由产业发展带来的经济繁荣,从实践上推翻了“唯商是富”的国家富足理论,使产业发展重新受到重视,过去那种仅仅重视商业的畸形经济结构转向生产流通并重的经济结构,这种经济结构的变迁孕育了自由经济理论的财政思想。以反对国家集权垄断,倡导经济自由发展而著称的古典经济学派适应当时的特定经济结构,提出了反映早期资本主义产业发展需要的国家财政理论和与之相关的财政政策。古典经济学派的财政理论以倡导国家不干预经济自由发展为宗旨,以固定财政收支的自身平衡为目标,主张将政府限制在政治领域范围内,除必要的公益事业外,政府不得干涉经济的自由发展,认为政府支出是一种纯消费性支出,只要保证了政府非经济职能需要即可。政府支出必须实行节俭原则,政府只有将更多财富留在经济领域,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古典经济学派的这种支出理论原则被称为财政支出的最小原则。古典经济学派的财政理论由于适应了当时的特定经济结构,体现了早期资本主义经济自由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客观上促进了早期自由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随着自由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小规模的经济竞争逐渐发,展为大规模的经济竞争。经济竞争规模不断升级的结果,一方面促进了规模效益的提高,增强了社会商品的总供给能力。另一方面,大规模的经济竞争加剧了企业倒闭和工人失业程度,使整个社会的总需求能力相对减少。在“总供给>总需求”的经济结构中,私人投资者出于追求最大利润的要求,纷纷压缩投资规模并裁减工人,不仅无助干缓解整个社会的供求矛盾,而且会导致经济萎缩。这种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使仅靠市场作用无法解决经济中的供求矛盾,无法达到“充分就业”和经济持续增长的目标,由此宣告了古典经济学派中性财政理论的终结。 [!--empirenews.page--] 二、凯恩斯功能财政理论体系的创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供求矛盾的日益尖锐化,在社会“总供给>总需求”的特定经济结构下,凯恩斯以缓解社会供求矛盾,解决充分就业问题为突破口,以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增长为目的,重新发展了国家财政理论,论证了国家活动范围和应该担当的职责。认为国家存在的根本意义在于有效地维护社会秩序,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而为了实现国家的宏观调控目标,必须建立适应特定经济结构和旨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这样,凯恩斯改变了过去固守于财政自身收支平衡的“就财政论财政,不干预经济”的传统中性财政理论思维方式,把财政发展为用来调控经济运行的宏观经济杠杆,创立了宏观功能财政理论体系。从功能财政理论体系的组成内容来看,包括财政支出理论、财政收入理论、财政赤字预算理论、公债理论、货币理论以及投资乘数理论和边际消费理论等。

读书笔记:西方财政理论的简要回顾

读书笔记:西方财政理论的简要回顾 姓名:侯杰学号:201150010042 财政基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 15世纪到17世纪中期是西方经济学的萌芽阶段,即重商主义阶段。这个阶段正是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形成并走向确立的阶段。作为理论上的反映,重商主义的政策反映了西欧各国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并且其分析工具主要是一些针对具体问题的政策主张,即主要是便业务和技术的研究,并没有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英国的托马斯·曼(1571—1641年)是重商主义著名的代表,他所写的《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被认为是重商主义的“圣经”。他所倡导的“贸易差额论”、“国防财政论”,是西欧各国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时代的产物。法国的柯尔培尔(1619-1683年)任法国财政大臣期间认为征税就像“拔鹅毛”——“即要尽可能多地拔鹅毛,又要让鹅不叫”。英国的威廉·配第1662年出版的《赋税论》被认为是西方最早的财政学专著。面对英国财政税收混乱的状况,威廉·配第提出了财政税制的改革意见。他力图阐明“王土、租税赋课、关税、户别税、富笺、恩赐金税、罚金、独占、官职、什一税、提高币制、灶税、物品消费税等”的性质和方法(《赋税论·献给英明人士·货币略论》),并且意识到攫取剩余劳动的主要手段是“贡赋制”。他还在《赋税论》和《政治算术》中提出了“公平”、“确定”、“简便”、“节省”的赋税四原则。 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70年代,是西方经济学的形成阶段,即古典经济学阶段。这个时期开始把财政学作为一门科学,并且认为财政理论是经济理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古典学派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1723-1790年)第一次把财政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肯定了财政是经济范畴,认定了财政是对社会财富的一种分配,他关于国家职能和财政作用的观点,主要体现在其代表作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和《关于司法、警察、岁入和军备》中。亚当·斯密认为,人们之间需要交换劳动和财富,在“看不见的手”的支配下,社会成员在追求和满足自己的利益的同时,也使社会利益得到最大的增进,而政府的任何干预总会破坏这种自然秩序。此外,不论是工业或农业的劳动,只要是生产的、有用的劳动,就能创造财富,而宫廷、政府官员、军队等人员的劳动都是属于非生产性的劳动,其活动和人员应限制在最低程度。商品的交换价值不仅由劳动所决定,还取决于工资、利润和地租,并以这三部分作为课税依据。财政的职能,是为国防、司法和必要的公共工程筹集税收,分配经费。因此,这一时期所认识的财政职能可归结为两方面,即收入职能和配置职能。《国富论》的问世,使西方财政理论发展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大卫·李

西方财务会计选择判断题

1.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 (GAAP) are formulated by the ( ) A.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SEC) B.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FASB) C.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Accountants (IMA) D. American Institute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AICPA) 2.Which accounting concept or principle specifically states that we should record transactions at amounts that can be verified? A. Entity concept B. Cost principle C. Reliability principle D. Going-concern concept 3.Fossil is famous for fashion wristwatches and leather goods. At the end of a recent year, Fossil’s total assets added up to﹩381 million, and owner s’ equity was ﹩264 million. How much did Fossil owe creditors? A. Cannot determine from the data given B. ﹩381 million C. ﹩264 million D. ﹩117 million 4.Assume that Fossil sold watches for ﹩50,000 to a department store on account. How would this transaction affect Fossil’s accounting equation? A. Increase both assets and owner s’ equity by ﹩50,000 B. Increase both assets and liabilities by ﹩50,000 C. Increase both liabilities and owners’ equity by ﹩50,000 D. No effect on the accounting equation because the effects cancel out 5.The financial statement that reports assets, liabilities, and owner’s equity is the: A. Income statement. B. Owner’s equity statement. C. Balance sheet. D. Statement of cash flow. 6.The left side of an account is used to record ( ) A. Debits B. Credits C. Debit or credit, depending on the type of account D. Increases 7.Accounts that normally have debit balance are: ( ) A. Assets, expenses, and revenues B. Assets, expenses, and owner’s capital. C. A ssets, liabilities, and owner’s drawings. D. Assets, owner’s drawings, and expenses. 8.The time period assumption states that: ( ) A. Revenue should be recognized in the accounting period in which it is earned. B. Expenses should be matched with revenues. C. The economic life of a business can be divided into artificial time periods. D. The fiscal year should be correspond with the calendar year. 9.In a work sheet, net income is entered in the following columns: ( ) A. Income statement (Dr) and balance sheet (Dr). B. Income statement (Cr) and balance sheet (Dr). C. Income statement (Dr) and balance sheet (Cr). D. Income statement (Cr) and balance sheet (Cr).

西方财政思想与理论

西方财政思想与理论 学院、系经济管理学院 年级 2013级 任课教师张彻 执笔人张佳佳魏雪梅 2015年8 月24日

西方财政思想与理论 概要:西方经济学经历了从产生到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不断推进经济的发展,同时为经济的发展提供着指导。本文重点介绍了了从西欧中世纪开始,西方经济思想的发展史,分析了不同阶段主要的经济思想。 关键字:经济思想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 一·古希腊,古罗马及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古希腊在经济思想方面的重要贡献中,有色诺芬的《经济论》,柏拉图的社会分工轮和亚里士多德关于商品交换与货币学说。 《经济论》是一部语录体的著作。全书共分为两大部分。在第1部分中,色诺芬借苏格拉底之口阐述了农业对国家经济的重要性,认为农业是国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希腊自由民的最重要的职业;然后又讨论了人们应当如何用最有效的方法来管理好自己的家产。在第二部分中,色诺芬提出:主持家务是妇女的天职,家政训练应该成为女子教育中的特别项目。总的看来,色诺芬拥护自然经济,反对雅典所采取的发展商业和货币经济的方针。他根据奴隶制自然经济的要求,确定了奴隶主的经济任务,主张把奴隶主的家庭经济管理辟为一门专门学问。色诺芬的《经济论》论述了奴隶主如何管理家庭农庄,如何使具有实用价值的财富得以增加。色诺芬十分重视农业,认为农业是希腊自由民的最好职业,这对古罗马的经济思想和以后法国中重农学派都有影响。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从人性论、国家组织原理以及使用价值的生产三个方面,考察社会分工的必要性,认为分工是出于人性和经济生活所必需的一种自然现象。这种分析与中国古代管仲的“四民分业”论和孟子的农耕与百业、劳心与劳力的“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的理论,基本上是一致的。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与《伦理学》两书中指出,每种物品都有两种用途:一是供直接使用,一是供与其他物品相交换,而且说明了商品交换的历史发展和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职能,指出货币对一切商品起着一种等同关系的作用,从而成为最早分析商品价值形态和货币性质的学者。

西方财政学理论基础的演变及其借鉴意义(一)

西方财政学理论基础的演变及其借鉴意义(一) 自1892年巴斯塔布尔(Bastable,C.F.)出版《公共财政学》以来,百余年间西方财政学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在其理论基础问题上则始终存在分歧。本文认为,财政学从根本上看属于经济学,但又包含有一定的政治学内容,是经济学与政治学的交叉学科;财政活动主要的和基本的是微观经济活动,但也包含着派生的宏观经济内容。 财政学仅是经济学,还是政治学和经济学交叉学科? 最初的专着性西方财政学是从经济学角度展开论述的,巴斯塔布尔指出,“从最初意义上看,财政科学是经济研究的产物。”(注:Bastable,C.F.PublicFinance.London:Macmillan&Co.,1892,P7.)汉特(Hunter,M.H.)1921年《公共财政学大纲》第一章第三节标题就是“公共财政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注:Hunter,M.H.OutlineofPublicFinance.NewYork:Harper&BrothersPublishers,1921,P4.),尽管作者接着于下一节“公共财政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中,也指出了财政学与政治学、历史学的密切关系,(注:Hunter,M.H.OutlineofPublicFinance.NewYork:Harper&BrothersPublishers,1921,P4,PP5-7.)但并不否定他的关于财政学是经济学分支的观点。 与这种经济学观相反,西方财政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开始出现了经济学与政治学交叉学科观。道尔顿(Dalton,H.)1922年的《公共财政学原理》一书,第一句就指出,“财政学是介于经济学与政治学之间的一门学科。”(注:Dalton,H.PrinciplesofPublicFinance.London:GeorgeRoutledge&Sons,Ltd.,1922,P3.)不过,由于英美早期财政思想传统的影响,直至本世纪50年代末为止,认为财政学是经济学分支的看法在西方财政学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这种主张随着社会抉择理论从60年代开始逐步被纳入西方财政学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为社会抉择论从威克塞尔开始,就是主张政治程序进入财政分析视野的。为此,作为社会抉择学派代表人物的布坎南,在1960年《公共财政学:教科书导论》一书“前言”中就指出,财政学是涉及经济学与政治学两个方面的学科。(注:Buchanan,J.M.ThePublicFinances:AnIntroductoryTextbook.Homewood:RichardD.Irwin,Inc.,1960,pvii.)此后尽管许多财政学著作不再指出财政属于何种学科,但由于它们所包含的有关社会抉择论的内容,总或多或少涉及到政治学的分析。所以,现代西方财政学尽管从根本上看属于经济学,但又具有经济学与政治学交叉学科的性质,将其视为纯经济学科的看法,显然是缺乏说服力的。 财政学仅属于微观经济学还是微观经济学与宏观学兼有? 宏观经济学是本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主义出现之后的产物,在此之前西方财政学是谈不上以宏观经济学为基础的。财政政策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财政政策的成功运用,它逐步进入西方财政学中而成为其重要内容,就很自然了。这样,西方财政学除了原有的微观经济分析之外,同时出现了宏观经济分析的内容,威廉斯(Williams,A.)1963年的《公共财政与预算政策》一书,就鲜明地体现了这点。该书体系分为两大部分,即“A编:微观经济学”和“B编:宏观经济学”,前者分析的内容包括税收、政府支出和预算范围等问题,后者则分析了经济结构、经济稳定与增长、预算与经济政策等问题。(注:Williams,A.PublicFinanceandBudgetPolicy.NewYork:PrederickA.Praeger,Publisher,1963.)纽曼(Newman,H.E.)1968年的《公共财政学引论》指出,公共财政学所分析的政府三大任务,即穆斯格雷夫所指出的效率、公平和稳定,前二者属于微观经济学,而后者即稳定任务则属于宏观经济学。(注:Newman,H.E.AnIntroductiontoPublicFinance.NewYork:JohnWiley&Sons,Inc.,1968,P223.)温弗雷(Winfrey,J.C.)1973年的《公共财政学:公共抉择与公共经济》,也将财政的微观与宏观问题分开论述,即该书第三篇为“微观经济学与公共部门”,分析税收与公共支出;第四篇为“宏观经济学与公共部门”,分析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等的财政政策。(注:Winfrey,J.C.PublicFinance:PublicChoicesandthePublicEconomy.NewYork:Harper&Row,Publishers,1973.)此外,其后还有许多西方财政学也包括了财政政策的内容,表明传统地

西方财务会计 大纲

《西方财务会计》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西方财务会计 课程编码:B0431050 适用专业及层次:财务管理本科 课程总学时:36 课程总学分:2 理论学时:36 实践学时:0 先修课程:《基础会计》《财务会计》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双语教学课程。其学习目的在于使学生全面、系统地理解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方法;掌握西方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分析和处理西方会计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后能较好地适应外资企业会计工作的需要。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理解西方财务会计的概念、特征、目标、基本假设、基本原则等基本理论;掌握西方企业经济业务所引起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增减变化及其结果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能运用西方财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正确分析和解决涉外会计核算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 Chapter1 Introduction to Accounting and Business 【教学内容】the nature of a business.;the role of accounting in business;the importance of business ethics and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proper ethical conduct;Describe the profession of accounting;the development of accounting principles and relate them to practice;the accounting equation and define each element of the equation.;how business transactions can be stated in terms of the resulting change in the basic elements of the accounting equation 【教学要求】 1.Describe the nature of a business. 2. Describe the role of accounting in business. 3. Describe the importance of business ethics and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proper ethical conduct. 4. Describe the profession of accounting. 5. Summarize the development of accounting principles and relate them to practice. 6. State the accounting equation and define each element of the equation. 7.Explain how business transactions can be stated in terms of the resulting change in the basic elements of the accounting equation

《财政学》习题、答案教学提纲

《财政学》习题、答 案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三、简答题 1、简述公共需求的特征。 2、简述财政是如何产生的。 3、简述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形式。 四、论述题 1、试述政府干预经济理论产生的背景及依据。 2、试述财政的三大职能。 参考答案 三、简答题 1、(1)公共需求满足的受益外在性;(2)公共需求的整体性;(3)公共需求一般通过公共机制来满足。 2、(1)财政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2)为了维持国家机构的存在并保证实现其职能,国家必须从社会分配中占有一部分国民收入,这就产生了财政这一特殊的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 3、(1)垄断(2)不能有效解决外在性问题;(3)不能有效提供公共商品;(4)市场信息不充分;(5)收入分配不公平;(6)宏观经济波动 四、论述题 1、(1)背景:在进入20世纪30年代后,西方经济学发生的一个重大转变就是经济自由思想转入低潮,市场失灵理论以及以此为依据的政府干预理论成为主流理论。出现这种转向,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西方国家的市场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二,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第三,政府计划体制的成就。 (2)依据:市场失败理论,其核心是对市场缺陷的分析。由于在某种状态下,市场在合理配置资源方面会失败,政府政策的基本作用就是针对这种现实的失败或可能出现的失败,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这是政府进行经济干预的逻辑起点。但市场失败仅仅是政府干预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2、(1)资源配置职能。资源配置指通过对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调配,实现经济结构的合理化,使各种资源都得到最有效的使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财政配置资源职能的主要内容有:(1)预算安排;(2)制度安排,包括环境性制度,制约性制度和引导性制度。 (2)收入分配职能。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公平分配的目标,对市场经济形成的收入分配格局予以调整的职责和功能。A、通过税收对收入水平进行调节,缩小个人收入之间的差距;B、通过转移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支出、补贴等,改善低收入阶层居民、丧失劳动能力的居民及其子女的生活、保健或教育状况,提高或维持其实际收入与福利水平,维护社会的安定。 C、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国家兴建公共福利设施、开展社会服务以及举办种种福利事业,增进社会成员利益,改善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为广大群众提供生活质量保障,这也使低收入者的实际收入增加,个人收入差距缩小。 D、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人口的合理流动。实际上,打破人口流动壁垒,使劳动者可以通过“以足投票”获得最大效用,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劳动积极性,遏制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进一步扩大的有效途径。

第三章 西方财政的基本理论

第三章西方财政的基本理论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各个时期财政学理论主要学派的观点等内容。 本章重点和难点:各个时期财政学理论的主要主张。 第一节宏观财政理论综述 第二节公共选择理论 第一节宏观财政理论综述 (一)古典宏观财政理论 (二)凯恩斯学派的宏观财政理论 (三)理性预期学派的宏观财政理论 (四)供给学派的宏观财政理论 (一)古典宏观财政理论 1.重商主义财政理论 2.古典主义财政理论 3.新古典主义财政理论 1.重商主义财政理论 重商主义财政理论主张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这一观点主要体现在政府的对外贸易政策上。重商主义主张限制金银币出口,实行高额关税,贸易壁垒,限制竞争,利用财政政策来干预经济的。 2.古典主义财政理论 以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主张“自由竞争、自由放任”、反对一切干预的自由主义思想。认为政府在市场经济中仅充当“守夜人、夜警察”的角色,“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古典经济学派在宏观财政政策上主张财政收支平衡,反对赤字。 1.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财政学说 亚当.斯密1776年《国富论》,产生了财政学。亚当.斯密——“财政学之父” 反对国家干预经济、反对提高税收、反对举借公债。 2.大卫.李嘉图对斯密财政学说的补充 李嘉图认为,任何赋税都来源于利润、地租或其他形式收入,主张实行负担最轻的税收。他所提出的税收理论被后人称为赋税转嫁论,给后来财政理论中的税种设置、收入分配理论研究提供了研究模式。此外,他反对财政补贴。 配第、穆勒、萨伊等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都反对国家干预。认为“廉价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国家的财政支出不具生产性,应尽量减少,提倡减税、反对发行公债、反对实行财政补贴。 3.新古典主义财政理论 二十世纪初期,以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马歇尔和庇古为代表的传统庸俗经济学又被称为(第一代)“新古典经济学派” (Neoclassical Economics)。他们认为供给可以自动创造需求,资本主义经济有自然趋于充分就业均衡的倾向,因此宏观经济不需要政府干预。(二)凯恩斯学派的宏观财政理论 凯恩斯反对古典经济理论充分就业假定,认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使得消费的增加

中西方财务会计的差异

中西方财务会计的差 异

专 业 英 语 论 文 系部:会计系 姓名:许啊倩 学号: 201512012313

班级: ZB会计153 班 目录 一、存货的概念及分类 (5) 二、存货数量的确定对存货数量的确定 (7) 三、存货人帐价值的确定 (7) 四、存货的计价方法 (8) 五、总结 (9) 我们认为,随着会计制度改革的日趋完善,国家财政承受能力的不断增强,应当逐步引人并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 ,这对于企业发展和社会长远发展都是极其有利的。 (9) 六、参考文献 (9) 中西方会计存货核算上的异同摘要:我国自1993年以来实施的一系列财务会计制度改革,使我国财务会

计在广泛的领域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协调一致。但由于一国的会计受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法律环境、金融环境、文化环境、政治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的财务会计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财务会计仍存在一定的差异。我国企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要遵循我国颁布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西方财务会计并不能在我国的会计实务中得到运用,但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和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财务会计也处于不断变革之中,了解中西财务会计的差异并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对发展和完善我国的会计体系,提高会计人员对未来的适应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人讲悟性,“悟”即领会,觉醒,成语中有恍然大悟、执迷不悟之说。据《孟子》一书记载: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当过一段时间管钱粮的小官,他给会计下过一个定义,曰“会计当而已矣”。何为“当”?“当”就是量入为出、谋求收支平衡,也即会计标准。至于如何“当”则无具体规范可循,从业人员具体拿捏,全靠一个“悟”字。就连佛教传入中国后也进行了本土化改造,一改理论严谨的唯识宗,而是直指心境的禅宗,“禅”是指能通过静坐默想领悟佛理。此种思维方式源于中国的封建制度,事事有规范,皇帝就没人当;行行讲规范,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因此,凡事必需神秘,人们不愿意将隐性知识显性化,故凡事只能靠“悟”。 西方人讲规范,规范即标准。此种思维方式源于西方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制度。西方社会事事有规范,如果不讲规范,就没有资本主义今天的规模与发展。 中国政府总是统管着中国财务,国家财务如此,企业财务也是如此,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中国经济体制的影响,正是在这种体制下国家政府采用了详尽

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之令狐文艳创作

财政学 令狐文艳 第一章公共财政理论 一:公共物品,指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需要的商品和服务成为公共物品二:财政,从实际意义来讲,是指政府经济部门通过其收支活动筹集和供给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政府职能。从经济学的意义来理解,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其基本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 第二章国家分配论(财政本质) 一:财政的产生: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阶级→国家→财政 国家财政类型:1奴隶制国家财政 2封建制…. 3资本主义… 4社会主义…. 要素:1财政主体2…客体3….形式4…目的 二:财政的双重属性

1阶级性:在阶级社会里,以阶级为主。 2公共性: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公共性为主 三:财政的本质 国家为主题的分配关系 第三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一:财政支出的分类 按经济性质分类: 1 购买性支出:政府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所需或用于国家投 资的商品和服务支出。(直接影响生产和就 业情况) 2 转移性支出:政府资金无常的单方面转移包括辅助够买捐赠支出、债务利息支出。 区别:是否在交换、购买商品行为。 按支出功能分类共17类 二: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 1绝对量指标 2财政支出占GDP得比重 3财政支出的增长率 4财政支出的增长弹性系数=财长支出增长率/GDP增长率5财政支出的边际系数=财政支出的增长额/GDP的增长额类比财政收入的规模的衡量指标 1绝对量的指标 2财政收入的增长率

3财政收入的增长率 4财政收入增长弹性系数=财政收入增长率/GDP增长率 5财政收入的边际系数=财政收入的增长额/GDP的增长额三:财政支出规模的一半趋势:一般情况下是不断增长,是绝对增长。 1瓦格纳法则: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 的比重也随之相应提高。 2替代—规模效应理论(梯度渐进增长理论) 内在因素:正常情况下,经济发展,收入提高,以不变的税率所征得税收上升,故财政支出与GDP上升呈线性关系 外在因素:危机时期政府被迫提高税率,财政支出增加,危机过后之粗会持续较高水平。 3经济发展阶段论 早期: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占有重要比重 中期:政府投资还在进行,但政府将逐步换为对私人投资以弥补市场缺额 成熟期:公共支出将从基础设施支出转向不断增加的教育、保健与福利服务支出。 四:影响财政支出的因素: 1经济因素,主要指经济发展的水平,经济体制以及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当前经济政策。2政治因素,主要体现在意识证据是否稳定、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

中西方财政运行机制比较

中西方财政运行机制比较 财政学是经济学中最古老的分支之一,其中心任务是阐明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具体地讲,就是弄清楚政府参与了哪些经济活动,尽可能预测这些活动的后果或经济影响,在此基础上帮助我们评估政府经济政策尤其是财政政策的得失,进而为改进相关的政策和制度安排提供有价值的见解。在中西方各国的发展历程中,财政学产生了许多宝贵的思想和理论,财政学的研究方法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今,财政学已经成为一门较为成熟的学科,其完整的框架体系和较为成熟的理论对中西方各国政府经济活动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莫过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这种唯物史观是我们研究一切问题的指针,同样也适用于对中西方财政运行状态及运行机制的比较研究。因此,中西方各国的社会经济变迁便成为决定中西方财政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内在动因。 由张平博士所著的《中西方财政运行状态及运行机制的比较研究》一书是关于中西方财政运行机制异同的一部力作,是作者多年潜心研究的成果。这部著作将中西方财政比较的对象设置为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当前中国公共财政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公共财政,内容涉及中西方财政理论体系和现实运行状态及现实背后的深刻财政 运行机制的比较研究,并最终通过对中西方财政的多方比较探求其存在差异的深层次根源。该书已于2010年6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28万字,分为7章19节。

一、著作确定研究方向的三个原因 张平博士对中西方财政比较研究的关注从攻读硕士研究生阶段 即开始了,她对此问题感兴趣并关注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当前中西方财政在相同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运行状态和运行 机制的巨大差异性,同是基于市场经济条件,中西方财政有着越来越趋同的理论基础,但由于彼此的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不同,中西方财政在运行过程和运行结果上有着迥异的差别。 二是财政学界对中西方财政的比较研究还不够系统、深入,或者说研究成果相对滞后于现实情况。目前国内外学者有关中西方财政比较的研究多是基于具体的某项财政制度或财政分配关系的中西方比 较与借鉴角度展开的。尽管在这些领域国内外学者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这些成果并没有实现将中西方财政整个的运行状态及运行机制系统的、完整的进行研究比较的目的,而且只是就财政论财政,并没有把中西方财政比较问题融入各国不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大背景中去研究。 三是张平博士对本选题的持续关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她的导师——财政学知名学者武彦民教授自她读硕士阶段就已开始的启发和 指导。在张平攻读硕士期间,武彦民教授向她提问,作为财政学专业的教师,为何在给学生授课时要同时讲授财政学和西方财政学两门课,难道这两门课不能够合并,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种现象?导师的这个问题促使了张平的硕士、博士论文均以中西方财政的比较研究为

西方财务会计英文

Proposed Implementation Guidance IG1. The implementation guidance below further explains and illustrat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oposed guidance. This implementation guidance does not address all possible variations. The actual facts and circumstances of particular financial instruments or transactions must be considered carefully in relation to the proposed guidance. Scope IG2. The proposed guidance applies to financial assets and financial liabilities that are not specifically excluded from the scope by paragraph 4. For example, the scope of the proposed guidance would include the following types of financial assets and liabilities: a. Accounts receivable and payable b. Other receivables and payables c. Originated and purchased loans d. Investments in debt securities e. Investments in equity securities (except investments in equity securities that qualify for the use of the equity method of accounting as discussed in paragraph 129) f. Core and noncore deposits g. Issued debt h. Hybrid financial instruments i. Financial derivative instruments j. Financial guarantees not covered by paragraph 4(d) and (o) k. Loan commitments and standby letters of credit (except loan commitments excluded from the scope by paragraph 4(j) and (k)). IG3. With respect to financial derivative instruments, the proposed guidance includes in its scope both those financial derivative assets and financial derivative liabilities that meet the definition of a derivative in Topic 815 and those financial derivative instruments that do not meet that definition because they do not have one or more characteristics of a derivative. IG4. Nonfinancial hybrid instruments are not subject to the scope of the proposed guidance. In addition, the proposed guidance is not applicable to hybrid instruments with insurance host contracts or lease host contracts because those types of financial instruments are excluded from the scope of the proposed guidance. In addition, the proposed guidance would require holders of hybrid instruments containing equity hosts to be measured at fair value with all changes in fair value recognized in net income. 67 IG5. In addition, hybrid financial instruments containing a liability component and an equity component will continue to be evaluated under guidance in Topic 470, 480, or another Topic to determine whether separation of an equity component is required. If so, the scope exception in paragraph 4(b) applies to that equity component and the proposed guidance would apply to the liability

浅析中西方财务会计的差异(一)

浅析中西方财务会计的差异(一) 摘要:前阶段,我国实施ERP失败时,彻底的暴露了中西方财务会计的差异。本文由此事引出中西方财务会计的差异,并加以阐述。 关键词:西方财务会计;会计差异;借鉴西方 一、中西方对财务与会计关系的基本表述 (一)中国对财务与会计关系的表述主要有三种思路: 1“大会计观”,认为会计包括财务甚至可以代替财务,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会计是管理的主体,财务是管理的对象,必须对财务实施会计管理。“财务管理实际上指的是对财务活动进行的会计管理。”在我国会计学科体系设置上也与这种观点相符。我国财务会计主要的缺点是:学科门类单一,讨论范围狭窄;注重核算多,重视管理少,只讨论方法,很少深入研究理论,即使在很少的理论研究中也主要是解释、说明制度,基本没有独立完整的学科研究内容。 2“大财务论”,认为财政决定财务,财务决定会计,会计只属于财务管理体系中的反映和控制环节。这种观点是中国政府几十年来一直坚持的观点和实际做法,任何财务政策都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财政政策,中国十年的会计政策都是围绕着财务政策制订的。 3“财务会计并行观”。认为财务是一种管理工作,会计则为这种管理提供信息服务,主张借鉴西方的经验,从机构设置上将两者分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越是发展,企业的理财活动必定日益显示它的重要性,它将同企业的经营活动并驾齐驱,共同影响企业的成败。考虑这一发展趋势,我们觉得会计同财务(财务管理者理财),在学科上应当有一个客观界限,在工作上也不能长期混淆不清。 (二)西方国家基本上认为财务与会计是两门学科,各自有其不同的理论体系。在他们看来:“会计是一种技术,它是对财务性质的帐项,用显明的方法,以金额来记录、分类及汇总,并对其结果做出解释。”在英美国家的大型企业中一般将财务与会计机构分开,在财务副经理之下设有财务长与主计长,财务长的主要工作是负责筹集资金、处理与投资者的关系、投资、股利分配、银行和保管、信用和收款以及保险等;主计长的主要工作是提供内外部报告、计划控制、经济评价、保护资产、税务管理、信息处理、内部审计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