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地理 城市专题 专题复习(共25张)
2020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九单元城市与城市化单元总结课件

城市区位因素分析方法 (1)从自然地理区位因素分析 地形: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出地形是否平坦开阔。 气候:判断该地区受何种气候影响,降水、气温的分布状况如何。 河流:运输功能,河流交汇点、过河点、河口、河运的起点或终点,交通便利;供水功能,临近河流,水源充 足或丰富。 自然资源:判读图中某地是否有某种自然资源或临近某种自然资源。 (2)从经济地理区位因素分析 交通运输:由地图判读图中某地是否临近铁路、公路或高速公路、港口或码头,以及是否为多种交通方式 的交会处,得出交通便利程度。 农业基础:本地农业基础是否雄厚(能否为城市发展提供大量剩余农产品)。 政治与政策:是否为行政中心[如首都、省(市)政府所在地];是否受国家政策影响等。 旅游:该城市旅游资源是否丰富,旅游业是否发达。 科技:根据该城市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多少,判断科技是否发达。 宗教:是否为宗教圣地(拉萨、麦加、麦地那、耶路撒冷等,此外一般城市都不需考虑)。
答案 解析
• 等高线的弯曲与疏密蕴含着许多关于地形的 信息。读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地形示意图,回 答2~3题。
2.图中所示地区山脊的基本走向为( A )。
A.东北—西南走向 B.东西走向
C.西北—东南走向
D.南北走向
3.图示山体主峰的西北坡地形特征是( B )。
A.上、下部均陡峭 B.上部较陡,下部较缓
• 读我国东部某城市示意图,
回1答.该1地早~期3形题成城。市的有利条件有( D )。 ①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水运便利 ②地势平坦
③土壤肥沃,便于农耕 ④有高速公路经过,交通便利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020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人口、城市复习 课件(共59张PPT)

上海市人口迁移示意图。
关注事件发生的特定时代背景
“棒棒”是指以竹棒和绳索为劳动工具,在城市爬坡上坎、 流动揽活,专门为市民日常生活、商 业活动提供零星搬运劳 务服务的打工农民。“棒棒”群体的工作形式不同于其他的 打工族,更不同于城市工矿企业的工人。他们主要活动于街头、 菜市场、汽车站、码头、家电商场等,承担了城市人不愿意 干的以苦、脏、累、险为特征的工作(图11)。
第一层次:复习基本知识
理清基本概念、总结概括过程和规律
• 概念:人口分布、人口增长、人口迁移、环境承载力、 人口合理容量、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功能区、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城市群、城市带、城市规模、 城市等级、城市服务范围、城市服务功能、城市问题
• 过程:人口增长过程、城市化过程 • 规律:人口分布规律、人口迁移规律、城市空间结构
(3)根据材料二总结20世纪80 关注特定时代背景 年代以前和20世纪80年代以后上
海市人口迁移方向的变化,并分
析原因。
(3)由人口净迁出区变为人口 净迁入区。 原因是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 管理制度,根据国家政策有计划、 有组织地进行人口迁移;20世纪 80年代以后,国家放宽进城政策, 上海市经济发展速度快,提供大 量就业机会,吸引人口迁入。
(第二次试测)解释城市区位选择
• 3.图中适宜建设县级城市的地点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018北京卷)运用城市空间结构规律,解释各功能区 的分布
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 面积的比值表示。读下图,回答1~2题。
1.该城市( ) A.Ⅰ区高档写字楼密度大 B.Ⅱ区适宜建垃圾填埋场 C.Ⅲ区商业网点最为密集 D.Ⅳ区城市热岛效应最强
【人教版】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8.2-城市化ppt复习课件(含答案)

考点二ꢀ城市化必备知识预案自诊一、城市化的进程ꢀ集聚和城市ꢀ不断扩大、ꢀ1.概念: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变为城镇的过程。
ꢀ2.动力必备知识预案自诊ꢀ,它3.标志: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是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必备知识预案自诊5.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时间变化: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形曲线。
ꢀ(2)地区差异:发达国家大都进入城市化的Cꢀ阶段,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处于Aꢀ或Bꢀ(ꢀꢀ填字母ꢀꢀ)阶段。
ꢀ必备知识预案自诊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降低人类活动对ꢀ的压力。
ꢀ2.不合理城市化的表现3.过快的城市化会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环境污染问题,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城市化进程及其时空差异1.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关键能力学案突破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2.城市化进程的空间差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导致城市化差异的直接原因。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其城市化进程也不同,具体分析如下:关键能力学案突破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关键能力学案突破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3.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关键能力学案突破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易错辨析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从城市化进程来看,郊区城市化发生在城市发展的中期阶段,而逆城市化则出现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从距离上看,郊区城市化是居民和企业迁往郊区,逆城市化是居民及工商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或小城镇;从城市自身发展上看,郊区城市化使城市面积扩大,人口增多,逆城市化使整个大城市人口减少。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典题示例(2017江苏卷,21~22)(双选)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制造业企业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变化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1)该城市0~6 km的中心城区企业数量(ꢀꢀ)A.1985—2004年增多B.1985—2004年减少C.2004—2013年增多D.2004—2013年减少(2)2004年之后,该城市已进入(ꢀꢀ)A.工业化初期阶段B.工业化中期阶段C.郊区化阶段D.逆城市化阶段关键能力学案突破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思路分析关键能力学案突破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命题立意ꢀ本题以企业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变化图为依托,考查城市内产业要素流动和城市化阶段之间的关系,需要综合图示曲线和图例信息进行计算,读图能力要求较高;利用所获信息判断城市化阶段,体现综合思维素养的具体运用。
[2020高考地理]课标Ⅱ卷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八城市与城市化课件
![[2020高考地理]课标Ⅱ卷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八城市与城市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27716702f60ddccda38a07f.png)
B组 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考点一 城市地域结构与城市等级体系
读W市主城区2004年与2016年工业和居住用地情况图(下图),回答下面两题.
1.(2019天津文综,8,4分)2016年与2004年的土地利用情况相比,该市主城区发生的变化是 ( ) A.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甲河以南的工业功能明显减弱 B.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甲河以北的居住功能明显增强 C.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新建工厂主要集中在该区中部 D.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新增住宅主要集中在乙河沿岸
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 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 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 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 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 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思路分析 解答本题首先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出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变化特点,然后根据用 地变化特点推知可能产生的问题,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对策,注意三者之间的 关联性.
答案 D 绿化隔离带的主要作用是“美化环境”“分离车道”,则“用地类型”应相同,故 可排除A项;同时景观整齐美观应是规划的共同要求,也是居民的共同爱好,故可排除B、C两 项;则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人为管理差异所致,结合选项,可能是道路两侧属于不同行政区, 而管理差异所致.故D项正确.
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 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 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 此完成下面三题.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城市PPT模板

3.落实“人地协调观”,分析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
【高考真题】
(2019·高考江苏卷)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下图为某城市
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1989年到2015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
最大的区域距市中心
()
A.10~15 km
1.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
的多数城市( D )
A.海港规模大 B.沿长江分布 C.集聚长江口 D.行政等级较高
【高考真题】
(2019·高考全国卷Ⅱ)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 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 类型,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据此回答1~3题。
环境问题
2.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社会问题)
影响
资
耕地面
源
积减少
短
水资源
缺
短缺
成因 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占用大量耕地 产业和人口大量集中,用水量增大
影响
成因
生态破坏
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质恶化
环境恶化
环境
家庭炉灶、工矿企业、交通工具等燃烧煤、石油、天然气, 大气污染
( D)
值是正值,且值越大,说明镇区人口增长量越大,镇化贡献率越高; 值是负值,且值越大,说明镇区人口减少越多,人口向城市迁移明显,城化贡献率越高。
【变式训练】
(2020·青岛质检)人口城镇化分为“城化”和“镇化”两部分,人口“城化”是指人口向各类城市的 城区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而人口“镇化”是指人口向小城镇的镇区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为 测定镇区人口集聚程度及其对人口城镇化发展的贡献,将镇区总人口占城镇总人口的比例称 为“城镇人口镇化水平”,将某一时期内某区域的镇区人口增长量占城镇总人口增长量的比例 称为“城镇人口镇化贡献率”。下图示意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2000-2005年和2010-2015 年两个时段的城镇人口镇化贡献率柱状分布。据此回答4~6题。
高考地理城市专题专题复习(共25张PPT)

2020届高考地理城市专题专题复习( 共25张P PT) 2020届高考地理城市专题专题复习( 共25张P PT)
2020届高考地理城市专题专题复习( 共25张P PT)
交通和地 价不同
活动需要 占用土地
城市各项活动发生空间竞争 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
2020届高考地理城市专题专题复习( 共25张P PT)
2020届高考地理城市专题专题复习( 共25张P PT)
例3:(2015·北京文综,3)下图为某地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示意图。
B
图中最有可能为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集贸市场的依次是( )
A.⑥①②
B.⑤③⑥
C.③②④
D.①④⑤
2020届高考地理城市专题专题复习( 共25张P PT)
2020届高考地理城市专题专题复习( 共25张P PT) 2020届高考地理城市专题专题复习( 共25张P PT)
该市其他地区聚落很少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答案:地表坡度大;地势高,气 温较低;水源相对不足;森林茂密; 土层较薄。(答出三点即可)
2020届高考地理城市专题专题复习( 共25张P PT)
通常以
来划分城市等级
2020届高考地理城市专题专题复习( 共25张P PT)
2020届高考地理城市专题专题复习( 共25张P PT)
性
居民素质等
消费者区位选择 经济状况和消费习惯不同,对居住区区位选择存
的心理趋向 在差异
工业区的布局原则
与城市整体
① 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可以有组织地布局 在城区
② 用地规模大、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布置在 城市边缘或近郊区
③ 有严重污染、一时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 宜布局在远离城市的郊区
(新课标)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14城市区位、空间结构和等级体系(含解析)(最新整理)

(新课标)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14 城市区位、空间结构和等级体系(含解析)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新课标)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14 城市区位、空间结构和等级体系(含解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新课标)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14 城市区位、空间结构和等级体系(含解析)的全部内容。
考点14 城市区位、空间结构和等级体系(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夯基础—确保大本营](2019·河北衡水中学大联考)下图为某城市主城区城市形态和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F和K为该城市两个规模性连锁超市.超市门店指面积较大、供货品类齐全的店面,超市便利店指主营日用快销品为主的小型店面.读图,完成1~3题.1.[考向城市区位]制约该城市发展的自然条件最可能是( )A.气候 B.河流 C.地形 D.土壤答案C解析结合指向标,该城市功能区主要布局在河流西岸,东岸很少,河流东岸可能是山地,制约该城市发展的自然条件最可能是地形,故C项正确。
2.[考向城市空间形态]该城市的地域形态表现为( )A.条带式 B.集中式 C.组团式 D.放射状答案A解析该城市的功能区分布在河流西岸,沿河流走向扩展,城市地域形态表现为条带式,A项正确;集中式布局主要分布在北方平原区,B项错误;组团式主要分布在山区河流交汇处,C 项错误;放射状城市形态,城市功能区沿交通线发展,D项错误。
3.[考向影响城市功能区布局的因素]K集团超市门店选址的主导区位是( )A.河流 B.铁路线C.城市交通线 D.居民区答案C解析K集团超市门店选址的主导区位是城市交通线,商业区布局在交通通达度高的区域,C项正确。
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七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二节城市化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二节 城市化考纲呈现 考点解读 考情分析1.以区域图或模式图为背景,学生用书P109一、城市化1.概念:人口向①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驱动力 最主要的标志: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4.意义(1)带来了⑦聚落形态的变化。
(2)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
(3)为区域⑧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对城市化的理解不能仅局限于农村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还应该认识到乡村地区变为城市地区也是城市化。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阶段和特点(1)大部分发达国家:处于城市化的⑫C(填字母)阶段。
(2)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城市化的⑬A或B(填字母)阶段。
逆城市化也是一种城市化现象。
不是城市化的衰退,而是城市化扩展的一种新形式。
微探究1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差异大的原因是什么?答案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化起步早,程度高,大多进入城市化后期阶段,而发展中国家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处于城市化初期或加速阶段。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影响(1)发展⑲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自然景观保持⑳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城市病”产生的影响微探究2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城市环境问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进行改善?答案为了改善城市环境,可以从减少或分散污染源,增加绿化面积等方面入手。
学生用书P110考点一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1.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的区别与联系【方法技巧】城市化过程和特点题目的分析思路1.根据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变化来判断城市化速度。
2.根据城市面积、范围的变化来判断城市化速度。
3.根据不同区域类型(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判断城市化进程和特点。
4.根据产业结构特点及变化分析城市化特点。
5.根据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分析城市化特点。
【例1】(2015·重庆文综)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中心为行政区而非商业区
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因素
1、自然地理条件:土地的面积与形状、地形起伏与 坡度、水文和气象条件等。 2、历史文化因素:原有基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现在的 功能区现状。 3、交通运输状况: 工业区布局
4、经济发展水平(土地价格或地租以及各部门对用地的 竞争)
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
扇形模式的中心论点是城市 住宅区由市中心沿交通线向 外作扇形辐射。
扇形模式
多核心理论认为大城市不是围绕单一核心发展起来的,而是围绕几个核心形成中心商业区、 批发商业和轻工业区、重工业区、住宅区和近郊区,以及相对独立的卫星城镇等各种功能 中心,并由它们共同组成城市地域。为城市内部地域结构3个基本理论之一。
的心理趋向 在差异
工业区的布局原则
与城市整体
① 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可以有组织地布局 在城区
② 用地规模大、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布置在 城市边缘或近郊区
③ 有严重污染、一时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 宜布局在远离城市的郊区
与住宅区
①要有便利的交通 ②要设置卫生防护带 ③要留有发展余地
与风
与河流
布局于城市河流下游
多核心模式
√
√
(一)城市化概况:
1.简述城市化的主要标志:(6点) 城市人口增多;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城市数量增多; 城市等级提高。
2.城市化的意义:①城市与乡村发展的差距缩小; ②改善地区的产业结构,提高第二、三产业比重; ③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影响,城市化利于提高工业生产率; ④科技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使现代化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 信息交流中心,可提高区域整体发展水平; ⑤城市文化向乡村扩散和渗透,提高乡村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城市功能分区与城市分化专题
高三年级二轮专题复习课 地理
热点练习
2019年8月26日,印度尼西亚政府正式宣布迁都计划,新首都将迁往地震、洪灾、火 山爆发等较少的东加里曼丹省,这里大部分是未经开发的森林及自然保护区。现首都 雅加达是印度尼西亚最大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海陆交通的枢纽,城市面积 740平方千米,人口1027.7万,“大城市病”严重。下图示意该国迁都方向。
商业区的布局原则
原则
布局要求
集中于人口密集区,市中心会形成高密度的中心商务 人口指向
区
交通指向 布局于人流集中区,如火车站、汽车站、轮船码头等
配套服务 商业服务功能在旅游地、学校、政府机关、大型企业
功能指向 附近相对齐全 高层次商业区数量少,规模大,出售的商品种类多,
商业布局 档次高,选择度大;反之,低层次商业区数量多,规
该市其他地区聚落很少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答案:地表坡度大;地势高,气 温较低;水源相对不足;森林茂密; 土层较薄。(答出三点即可)
通常以
来划分城市等级
城市级别越高
数量少、距离远
服务种类多、级别高
就整个区域而言,不同等级城市的服
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
数量多、距离近
城市级别越低
服务种类少、级别低
√
例3:(2015·北京文综,3)下图为某地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示意图。
(2015·四川文综,5~6)下图反映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0:00时和10:00时的人口集聚 状况,该图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
C
13.按城市功能分区,甲地带应为( )
A.行政区
B.商务区
C.住宅区
D.工业区
住宅区的布局原则
因素
具体要求 居住区选址要符合城市功能分区的规划要求;城
B
图中最有可能为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集贸市场的依次是( )
A.⑥①②
B.⑤③⑥
C.③②④
D.①④⑤
交通和地 价不同
活动需要 占用土地
城市土地 面积有限
城市各项活动发生空间竞争 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
无明确的界线 可能兼有其它用地
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因素
1、自然因素:土地的面积与形状、地形起伏与坡度、 水文和气象条件等。 2、历史因素:原有基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现在的 功能区现状。
3.动力机制: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二)城市化进程的 时间差异:
的层次 模小,出售的商品种类少,档次低,选择度小。主要
满足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需要
城市地域结构
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 构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扇形模式
同心圆模式 多核心模式
同 心 圆 模 式
城市早期土地价值理论受到西欧城市经济学 中重要的“同心圆理论”的深刻影响,多以 点为中心向周围扩散。随着城市不断发展, 研究城市功能布局的伯吉斯首次提出了“同 心圆模式”,该理论认为城市中心的土地价 值最高,并按照均匀的半径向城市外围递减。
交通干线 环城公路
200
400
600
800
地租
(元
/M2)பைடு நூலகம்
城市功能分区的特征及分布
六个角度判断城市三大功能区 (1)看面积:住宅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最小。 (2)看距市中心远近:一般情况下,距离市中心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 业区。 (3)看形态:商业区一般呈点状、条状,住宅区和工业区一般呈片状。 (4)看人口变化:商业区昼夜人口差别最大,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住宅区与商 业区变化相反;工业区人口昼夜差别最小。 (5)看建筑物密度:商业区建筑物高大稠密,住宅区次之,工业区建筑物密度最小。 (6)看分布趋势:住宅区、工业区不断向郊外移动,市中心比例逐年下降;商业区虽 也有向郊区交通便捷处移动的趋势,但幅度较小,在市中心上升幅度较大。
说明东加里曼丹省被 选为新首都所在地的 有利条件。(4分)
靠近印度尼西亚地理中心; 土地资源广,人口密度低, 经济水平较低,开发成本较 低;生态环境好;自然灾害 少。(4分,答出两点即可)
例1 (2019·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吉林省珲春市(下图)是我国离海最近的内陆城市,辖区内的聚落多沿河谷分布。
城市规划的要求 市对基础设施的规划及实施又带动了相关区域房
地产的发展 居住区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地形、水质、空气、风 自然环境的适宜 向、植被等自然因素,满足人们对居住区生态环 度 境质量的需求 社会环境的完善 包括交通、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
性
居民素质等
消费者区位选择 经济状况和消费习惯不同,对居住区区位选择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