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作业测试题:作业2含答案

合集下载

四川2018高考地理全程复习案:考点+练习题26含解析 精品

四川2018高考地理全程复习案:考点+练习题26含解析 精品

四川2018高考地理全程复习案:考点+练习题(26)含解析高考链接(2017•新课标Ⅲ卷)42.(10分)负地形是指从地面向下发育的地形,发育程度越高,高差越大,重庆武隆地处乌江下游,其喀斯特景观以负地形(峡谷、溶洞、竖井等)高度发育著称,200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指出武隆喀斯特景观特点对旅游活动的不利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

【答案】不利影响:负地形发育,旅游线路高差大,交通困难,安全隐患多。

措施:控制人、车流量;增设电梯等设备;增加安全防护设施;设置安全警示牌;增加安全疏导人员。

考点:旅游活动和旅游活动注意事项。

【点睛】解答该题关键是对新概念“负地形”的理解,负地形是指从地面向下发育的地形,发育程度越高,高差越大,对旅游线路选择和旅游交通运输要求高,安全隐患多,所以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

【人口---考点复习】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两者关系如下表所示:【人口---考点复习】人口迁移的动因【人口---考点复习】我国的“农民工现象”的特点、成因及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批农民进城打工,形成“民工潮”现象,这一现象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具体分析如下:【人口---考点复习】人口迁移的影响1.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也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布局也随之发生变化,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进程。

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

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

泛练题选编(2016•浙江卷)下图为某河谷地址、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

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

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

高考地理复习练习题:典型地貌形成过程及成因分析(有解析)

高考地理复习练习题:典型地貌形成过程及成因分析(有解析)

“典型地貌形成过程及成因分析”练习一、选择题(2018·海南)双河洞位于我国贵州省北部,是世界最长的白云岩洞穴(白云岩是一种浅海相沉积碳酸盐岩)。

白云岩溶蚀和堆积的双向转化过程对洞穴水的酸碱度(PH值)变化反应灵敏。

某科研队多次进入双河洞内取样,收集洞穴水并检测酸碱度。

下图示意两个取样点收集到的洞穴水酸碱度变化图。

回答1~3题。

1.推断双河洞形成过程中,地质作用环节顺序正确的是A.地壳下沉一海洋侵蚀一地壳抬升一流水沉积B.地壳下沉一海洋沉积一地壳抬升一流水侵蚀C.地壳抬升一流水侵蚀一地壳下沉一海洋沉积D.地壳抬升一海洋沉积一地壳下沉一流水侵蚀2.据图推测洞内最潮湿的时间是A.4月1日B.5月1日C.8月1日D.9月1日3.与2号取样点相比,1号取样点A.空气流动性较差B.水温季节变化小C.白云岩沉积更好D.水量季节变化大(山东省济南市2019届高三5月第三次模拟考试)张掖祁连山丹霞主要由红色砾石、砂岩和泥岩组成,以交错分层、四壁陡峭、色彩斑斓而神奇。

如图为其形成初期岩层剖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4—6题。

4.张掖丹霞地貌中多七彩岩层,不同颜色岩层交替呈现的原因是A.流水在溶蚀作用过程中,使岩层成分和性质发生改变B.不同时期人类活动方式不同,导致岩层破坏程度不同C.冷热干湿的气候频繁交替出现,沉积色彩交互的地层D.地壳运动过程中,岩浆侵人形成了不同颜色的变质岩5.图示地貌地区,垂直节理发育后,地表岩石最易风化破碎的地点是A .甲B .乙C .丙D .丁6.结合材料推测张掖丹霞地貌的形成过程是A .地壳运动―岩层弯曲―外力侵蚀―外力沉积B .外力沉积―地壳运动―岩层弯曲―外力侵蚀C .地壳运动―外力侵蚀―岩层弯曲―外力沉积D .外力侵蚀―外力沉积―地壳运动―岩层弯曲(广东省2019届高三六校第三次联考)岩溶台地是指山体为石灰岩,顶部相对平缓,四周为陡崖的一种岩溶地貌。

湘西岩溶台地因与峡谷伴生而独具特色。

高考地理第二轮专题复习选择题模拟演练:题型解读专项练(二)(含解析)

高考地理第二轮专题复习选择题模拟演练:题型解读专项练(二)(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第二轮专题复习选择题模拟演练题型解读专项练(二)如图中a为纬线,Q是昏线与a的交点。

读图,完成1~2题。

1.若5月22日,Q点不存在,则a的纬度可能为( )A.20°N B.40°NC.60°N D.80°N2.当Q地位于北半球低纬时,可能的月份及时刻是( )A.12月、17时30分B.9月、17时B.6月、4时30分D.4月、5时解析:第1题,Q是昏线与纬线a的交点,若5月22日,Q点不存在,则a纬线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

该日太阳直射点纬度约是15°N,出现极昼现象的纬线约是75°N,a的纬度应大于75°,纬度可能为80°N,D项正确。

第2题,Q是昏线与纬线a的交点,当Q 地位于北半球低纬时,昏线与经线交点的时刻应是18时前后,C、D 两项错误。

9月份太阳直射点靠近赤道,低纬地区昏线与经线交点的时刻接近18时,不可能是17时,B项错误;可能的月份是12月,时刻是17时30分,A项正确。

答案:1.D 2.A阿克苏河流域位于天山中段西部南麓地区,塔里木盆地北缘。

下图示意阿克苏河流域冰川面积分布。

据此完成3~4题。

3.阿克苏河流域冰川的分布特征是 ( )A.该地夏季0 ℃等温线分布高度约在4 500 m附近B.该地冰川面积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C.海拔5 000 m处的冰川面积约为海拔4 000 m处的2倍D.冰川面积最大处分布在海拔4 500 m左右4.阿克苏河流域径流量( )A.主要来源于季节性积雪融水B.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均较大C.主要集中在气温较高的夏季D.随全球气候变暖将持续增加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该地的冰川最低海拔在3 000 m附近,说明夏季0 ℃等温线分布高度约在3 000 m附近,A项错误;该地冰川面积随海拔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少,B项错误;冰川面积最大处分布在海拔4 500 m左右,C项错误,D项正确。

高考二轮复习中国区域地理——海南(含答案)

高考二轮复习中国区域地理——海南(含答案)

高考复习中国区域地理——海南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海南的羊山地区是指海口市西南部,由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火山熔岩地区,“数缸订婚”是海南羊山地区的奇特婚习之一。

千百年来,羊山地区流传着一首关于嫁女的歌谣:“嫁女不嫁金,嫁女不嫁银,数数门前檐下缸,谁家缸多就成亲”。

这些缸都很大,高度到成年人的腰部,缸口50多厘米,主要排放在屋外的甬道边上(如图所示)。

该地区在夏季经常普降暴雨,但人们从不担心道路或庄稼受洪涝灾害的威胁。

完成1~2题。

1.对这种风俗理解正确的是A.当地水资源缺乏,用以存水B.历史因素,人们对水缸的钟爱C.制陶业比较发达D.彰显财富地位2.暴雨之后,当地没有积水成灾的主要原因是A.水缸起到削峰的作用B.土层较薄,岩石破碎,松软易风化C.植被覆盖率差,涵养水源功能不好D.地势起伏较大【答案】1. A 2.D【解析】1. 由材料可知,图中大水缸主要放在房檐下面,极有可能是储水之用,当地夏季虽然经常普降暴雨,但是由于地势起伏大(火山熔岩地区),缺乏存储空间,故A项正确。

2. 水缸的容量有限,不会起到削峰的作用,A项错误;该地为火山熔岩地区,地势起伏大,降雨后排水条件好,不易发生洪涝,D项正确;涵养水源功能不好,易发生积水成灾,C项错误;暴雨发生后是否发生涝灾,与土壤和岩石无关,B项错误。

南沙岛礁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驻守官兵长期存在吃菜难的问题,如今利用玻璃温室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读南沙群岛示意图,完成3~4题。

3.南沙岛礁种植蔬菜主要限制性的自然条件是A.热量条件光照条件B.热量条件土壤条件C.水分条件光照条件D.水分条件土壤条件4.“南沙温室”安装了活动遮阳棚,其主要作用是A.减少暴雨的影响B.减少热量损失C.有利于循环通风D.减少强烈的光照【答案】3.D 4.D【解析】3.从图中看南沙岛礁位于热带地区,光热充足,但因岛屿面积较小,水分条件差,为珊瑚岛,土壤贫瘠,限制性条件是水分和土壤,D正确。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旅游发展 专题练习题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旅游发展 专题练习题

旅游发展专题练习题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也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

在数千年的茶叶开发利用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茶文化旅游资源。

茶区的自然资源为茶文化研学旅行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先天条件。

如大红袍的产地武夷山、西湖龙井的产地西湖群山和黄山毛峰的产地黄山等都是我国重要的风景名胜区。

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茶叶历史发展过程中,茶叶与民俗、宗教、历史等相互交融,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下图示意研学茶区景观。

设计两项茶文化研学旅行的项目,说明开展茶文化研学旅行对茶区当地经济和研学体验者文化方面的积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我国在进入21世纪后,已经正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

据预测,到2020年60岁及65岁以上的人口比重分别为16.23%和11.30%。

在未来30年间,老年旅游者将保持每年7.3%的增长。

然而,全国近28 000家旅行社中专门从事老年旅游服务的仅有数百家。

在旅游产品开发上,时间、内容设计未能符合老年旅游者的特点和喜好。

请根据老年旅游者的特点和喜好,设计适合的特色旅游产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海螺沟景区(下图)位于川西,融冰川、温泉、原始森林等旅游资源于一体。

开发初期,海螺沟景区在登山线路途中设有一号、二号、三号营地。

一号营地已改造为景区大门游客中心。

二号营地温泉资源丰富,建有温泉酒店,2013年因泥石流冲毁,2016年重新开放,但不再保留住宿功能。

2018年高考全国2卷 地理部分 含答案解析版

2018年高考全国2卷   地理部分  含答案解析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新课标II)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94年,我国M公司(服装企业)在浙江温州成立,发展过程如图1所示。

据此完成1~3题。

图11.1996年,M公司关闭自有生产厂,主要是为了A.提高附加值B.降低人工成本C.缩小规模D.加强合作2.M公司依次将研发中心和总部迁入上海,主要是因为上海A.基础设施好B.交通便利C.销售市场大D.信息通达3.从发展过程看,M公司一直致力于A.打造自主品牌B.扩大生产规模C.产品款式多样D.增强国际影响【答案】1.A 2.D 3.A【解析】本题组以M公司的经营发展为载体,考查M公司经营重心变化的原因、产业转移的原因以及M公司的发展特点,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根据图1.1994年M公司在浙江温州设厂,1995年有多家生产厂加盟并开设第一家专卖店,1996年该公司关闭了自有生产厂,整个过程在不断减少生产厂直至全部关闭,说明M公司将重心放到了自主设计方面,这种做法能够提高产品附加值,故A项正确。

加工服装的人工成本低于设计服装,B项错误;关闭自有生产厂,只是改变了经营重心,规模不一定会减少,C项错误;企业发展主要是为了提高利润,加强合作是过程,不是目的,D项错误。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04 地表形态的塑造(练)(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04 地表形态的塑造(练)(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专题4 地表形态的塑造1.练高考(2018·卷)图2为地的地质平面示意图,读图,回答第4题。

4.图中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答案】C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试题点评】举一反三:判定岩层的新老关系的方法:(1)如果是岩浆岩地层,则应先判定是侵入岩还是喷出岩。

如果是侵入岩,则其与其它地层的关系是侵入与被侵入的关系,则被侵入的地层应先于侵入地层存在。

如果是喷出岩,则判断时应分析其起点和终点,该喷出岩应晚于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地层。

【试题点评】思路点拨: 地质构造的判断1.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中间新,两翼老。

2.背斜:岩层向上弯曲,中间老,两翼新。

3.断层:岩层发生错误,从而显得不连续。

(2018·新课标Ⅰ卷)图2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

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

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

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

据此完成6–8题。

6.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A.T0 B.T1 C.T2 D.T37.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D.T0形成时期8.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A.持续下降B.持续抬升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抬升【答案】6.A 7.A 8.D8.阶地的形成经历两个过程,一是河流侵蚀作用,然后在上面堆积,二是地壳抬升,使已经形成的阶地向上移动。

据图可知,四个阶地的高度位置不同,故地壳抬升是间歇性抬升。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河流的地貌形成过程和成因。

(2016•某某卷)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

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

据此完成19~20题。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练习(六)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练习(六)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专题练习(六)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读图填图·回扣基础]1.全球气候变化示意图的判读(1)由图1可知,地质时期气温波动特点是波动变化、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2)由图2可知,近现代气温波动特点是气温呈波动上升,特别是1980年以后气温上升速度加快。

(3)全球变暖的自然原因是目前全球气候正处于温暖期,人为原因是温室气体的排放、城市化、森林砍伐、过度放牧等。

(4)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有: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温室气体吸收;采取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加强国际间合作。

2.自然资源利用与社会发展关联图的判读(1)按自然资源的再生性质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如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如矿产资源等)。

(2)列表归纳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历史阶段农业社会阶段工业社会阶段后工业化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中高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强较强减弱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X围与规模小中大利用方式单一中等多样化利用率低中高自然资源对产业布局的影响自然条件比较好、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农业文明才得以发展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着决定性影响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下降,对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影响日趋弱化3.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图的判读(1)图中自然灾害中属于地质灾害的有地震、火山、滑坡,属于气象灾害的有风暴,属于水文灾害的有洪水、海啸。

(2)由图可知,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自然灾害带和北纬20°~50°之间的环球自然灾害带。

(3)为什么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灾害频发?提示:①我国处于两大灾害带的交会处;②多山的地貌;③强烈的地壳运动;④不稳定的季风环流等。

[考点集训·融会贯通]考点一地形与人类活动康斯坦察位于罗马尼亚东南部,是该国著名的疗养胜地。

下图示意康斯坦察周边等高线地形状况。

读图完成1~3题。

1.影响图示地区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B.河流C.海洋D.地形2.图示地区公路分布体现的选线原则不包括( )A.尽量沿等高线延伸B.尽可能多的连接聚落C.避免跨越河流D.在陡坡处呈“之”字形弯曲3.图示四个公路选址方案中,最有可能建设的是( )A.方案一B.方案二C.方案三D.方案四解析:1.D 2.A 3.A 第1题,根据聚落符号,图示区域聚落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地区,影响图示地区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D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二)
(2017·湖北宜昌模拟)下图为某山地脊线图,图中的等高距为100米,M1与M2的海拔均为500米。

读图,完成1~3题。

1.M1所在山坡的坡度为P1,M2所在山坡的坡度为P2,两者的关系是( )
A.P1>P2B.P1=P2
C.P1<P2D.不能确定
2.①地与②地的高差可能是( )
A.90米B.100米
C.200米D.300米
3.如果M1所在山坡坡底有河流甲经过,M2所在山坡坡底有河流乙经过,M1所在山坡和M2所在山坡的森林植被人为破坏严重,则两坡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A.甲增加,乙增加,径流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减少,径流总量减少
C.甲增加,乙减少,径流总量增加
D.甲减少,乙增加,径流总量减少
答案 1.A 2.C 3.B
解析第1题,依题意,M1和M2海拔均为500米,而山峰高度为652米,则两地与山峰的高差相等,但图示M1距离山峰较M2近,则M1处坡度大于M2处。

第2题,依据图中等高距为100米、山脊线与等高线的交点可判断,①地海拔为600米~652米,②地海拔为400米~500米;则两地高差范围为大于100米、小于252米,故选C项。

第3题,植被恢复后,涵养水源能力增强,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河流流量减少,故选B项。

(2017·北京丰台区模拟)图为某年某地逐月逐时气温(℃)变化图,读图,回答4、5题。

4.气温日较差最大的月份是( )
A.2月B.5月
C.8月D.11月
5.该地可能( )
A.光热充足,适宜种植棉花
B.发展绿洲农业
C.海域辽阔,珊瑚礁发育好
D.河流无结冰期
答案 4.B 5.D
解析第4题,对比不同月份,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差值,可知5月份的气温日较差最大。

故选B项。

第5题,根据图中该地逐月逐时气温变化情况,全年气温都是大于0 ℃,所以可知河流无结冰期,故选D项。

(2017·成都二诊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6~8题。

6.该地沟谷地貌发育,其主要原因是( )
A.土质疏松,流水侵蚀作用强
B.石灰岩广布,流水溶解侵蚀作用强
C.断层发育,地壳水平运动强
D.气候干旱,风化和风力侵蚀作用强
7.图中①、②、③、④四河流中,水位变化受水库调节明显的是( )
A.①河B.②河
C.③河D.④河
8.图中甲地农作物长势好于乙地,其原因可能是甲地( )
A.光照更强B.土壤的水分更好
C.坡度更缓D.植被覆盖率更髙
答案 6.A 7.C 8.B
解析第6题,根据经纬网判断该区域位于黄土高原地区,由于流水侵蚀作用强,其地表特征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所以,其沟谷发育主要是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A项正确。

第7题,根据等高线判断,该地区主干河流大致由西北流向东南,所以,图中水库对径流调节作用明显的是位于其下游的③河,C项正确。

第8题,该地区位于黄土高原,甲位于山地的北坡,是阴坡,气温偏低,蒸发较弱,土壤中的水分条件较好,而乙位于山地的阳坡,热量较充足,温度偏高,蒸发较强,土壤中的水分条件差,所以B项正确。

(2017·湖北沙市模拟)下图为某景区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回答9~11题。

9.若图中急流段相对高差为30 m,则图中甲地与乙地高差约为
( )
A.200 m B.250 m
C.230 m D.300 m
10.某登山旅行者于北京时间14时到达甲处,此时下列现象一定会发生的是( )
A.发现太阳位于乙地上空
B.急流段的漂流者向正西漂流
C.看不到海边丙处游人
D.发现山顶处悬崖峭壁林立
11.某地质爱好者在丁地发现河床垂直剖面上有鹅卵石与细沙共存现象,原因是该河段( ) A.河流落差大,流速急,搬运能力强
B.流量大,河流侵蚀能力强
C.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流速变化大
D.降水少、地势起伏小,沉积作用显著
答案9.B 10.C 11.D
解析第9题,图示等高距50米,甲地海拔是300~350米,若图中急流段相对高差为30 m,则乙地高度是50~70米,甲乙两地的高差230~300米。

故选B项。

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位于90°E、北京时间14点时,则甲乙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点,但从图文材料无法得出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等信息,因此无法判断太阳方位,故A项错误;急流段的漂流者向西北漂流,B项错误;甲在山顶,丙在凸坡脚下,甲看不到海边丙处游人,C项正确;陡崖在甲的下方,站在甲不可能发现山顶处悬崖峭壁林立,D项错误。

故选C项。

第11题,丁处是曲流,发现河床垂直剖面上有鹅卵石与细沙共存现象,说明河流在此处流速慢,可能是地势起伏小,泥沙大量堆积,沉积作用显著。

故选D项。

(2017·广东韶关模拟)水色指的是海水的颜色,色级标准是蓝色、黄色、褐色三种溶液按一定比例配制21种颜色,由高到低按深蓝色到褐色排序,数值越小,水色越高。

就直观的美感而
言,这两者的数值决定了看到的海水是否清澈,是否蔚蓝。

读图,回答12、13题。

12.图中影响等水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季风B.降水
C.洋流D.径流
13.等水色线在年内会发生变动,P点(4号等水色线上的最东点)距大陆最近的时段是( ) A.2月B.5月
C.7月D.10月
答案12.D 13.A
解析第12题,读图可知,图中等水色线自长江口向海洋逐渐降低,说明离河口越远受河流径流影响越小,影响等水色线变化的因素为河流径流,故选D项。

第13题,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影响等水色线变化的因素为地表径流,径流量越小,等水色线数值越小,长江径流量最小为冬季,故选A项。

(2017·四川雅安模拟)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于8月上旬利用暑假到野外进行考查。

下图为考查区域地形图。

读图,完成14~16题。

14.最适宜开发漂流的河段是( )
A.a B.b
C.c D.d
15.下列现象与该小组考查结果吻合的是( )
A.三九严寒,白雪茫茫B.茶园座座,茶叶飘香
C.稻浪滚滚,一片金黄D.阴雨连绵,水位暴涨
16.在一次暴雨过程中,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居民点中最不易受到洪水威胁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答案14.C 15.B 16.B
解析第14题,漂流河段应选择有一定落差,让游客体验到刺激,又比较安全的河段。

读图,最适宜开发漂流的河段是c,落差较大,终点地势平缓、开阔,便于游客安全上岸,C项正确。

a 段终点空间狭小,靠近等高线,坡度较陡,A项错误。

b段、d段没有穿过等高线,落差太小,体验不到刺激性,B、D两项错误。

第15题,该小组是8月上旬暑假去考查,不是三九严寒,白雪茫茫,A项错误。

根据等高线和经纬度可判断该地位于江南丘陵,可能看到茶园座座,茶叶飘香,B项正确。

图示是丘陵地形,稻浪滚滚,一片金黄是平原地区的景观,C项错误。

江南丘陵地区阴雨连绵天气是6月份,D项错误。

第16题,读图分析,居民点不宜位于山谷中,不宜靠近河流凹岸,不宜位于河道附近地势低洼处。

居民点②,距河道较远,且地势较高,地形开阔,最不易受到洪水威胁。

B项正确。

A、C、D三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