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组织解剖学课件

人体组织解剖学复习题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复习题 1.H-E染色、人体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概念。 2.试述人体形态、结构与功能是对立统一的整体。 3.试述人体局部与整体的对立统一关系。 4.列表说明解剖学的分科。 5.结合自身活体演练人体解剖学姿势、方位、轴和面等术语。 6.解释内皮和间皮、全质分泌、顶质分泌、局质分泌、分子筛、肌节、三联体、终池、突触、躯体性运动神经末梢、内脏运动神经末梢、运动终板、神经纤维、轴浆流动、单核巨噬细胞系、连接复合体、闭锁堤、骨单位 7.简述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与分类。 8.简述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与分类。 9.疏松结缔组织的结构。 10.简述巨噬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11.长骨横断面的结构。 12.简述骨发生的基本过程。 13.血液的成分,血细胞的类型与功能,血小板的功能。 14.简述骨骼肌肌纤维的光镜结构和超微结构。 15.简述心肌、平滑肌的结构特点。 16.简述神经元的结构、种类和分类依据。 17.简述化学性突触的结构和冲动传递方式。 18.从骨的理化特性来解释儿童的骨容易弯曲变形,而老年人要预防骨折的道理。 19.骨膜的结构特点是什么?有何生理意义? 20.关节的结构包括哪几部分?四大关节的组成和运动。 21.从进化的角度谈谈人类的胸廓与动物有何区别?脊柱、足弓、骨盆的组成和生理意义。 22.现代人的颅与猿有何区别? 23.新生儿的颅有何特征? 24.肋间内肌和肋间外肌的起、止点与功能各是什么?大块肌肉的起止与运动。深筋膜、浅筋膜的概念。 25.解释小循环、大循环、微循环、心传导系统、乳糜池 26.试述人体血管分布的主要规律。

27.试比较大、中、小动脉与大、中、小静脉在组织结构上有哪些异同? 毛细血管、血窦、毛细淋巴管的结构。 28.描述心脏的位置、形态、功能。 29.描述心脏的结构及其瓣膜的功能。 30.简述冠状循环的血流途径。 31.试述向头部供血的主要动脉血管及其分布。 32.试述腹主动脉各脏支的名称及营养区域。 33.试述上、下肢的主要动脉血管的分支分布。 34.门静脉的属支及收纳范围。 35.简述胎儿的血液循环特点和生后的变化。 36.简述淋巴的形成、回流途径以及最后注入体循环的部位。 37.解释免疫、免疫细胞、免疫组织、中枢淋巴器官、周围淋巴器官、免疫应答、血-胸腺屏障。 38.试述淋巴细胞的主要类群及各自的功能。 39.试比较胸腺、淋巴结和脾的结构及功能的异同。 40.什么是淋巴细胞再循环,其途径和意义如何? 41.试说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组成及其机能。 42.解释内脏器官、咽峡、小肠绒毛、APUD系、肝门管区。 43.消化管道的分部。 44.描述胃的位置、形态和分部。 45.简述胃壁的一般组织结构特点。 46.试述小肠壁的一般组织结构特点。 47.小肠绒毛的组织结构是如何与功能相适应的? 48.描述肝的位置、形态和分叶。 49.简述肝小叶的组织结构。 50.胆汁的产生及排放途径如何? 51.肝内的血液循环途径如何? 52.小肠吸收的物质通过哪些具体途径运输到心脏? 53.呼吸系统的组成。 54.解释鼻旁窦、气-血屏障、肺泡隔、纵隔。 55.描述肺的位置、形态与分叶。 56.气管、小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的结构特点。 57.简述肺泡的组织结构。 58.肺的血管有几种来源,各自的作用和循环途径如何? 59.小肠代谢过程中产生的CO2通过何途径排出体外?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名词解释(修改)

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名词解释 绪论 组织学:是研究人体细微结构,超微结构及其于机能关系的科学。 解剖学:主要是用解剖器械剖割和肉眼观察来研究人体形态结构,又称巨视解剖学广义的解剖学包括,大体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和细胞学。 组织:是由许多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的基本结构,具有多种类型。每种组织具有某些共同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特点,一般将组织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四种,称为基本组织。 器官:是由几种不同的组织联合在一起,构成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如胃、肝、肺、骨和肌等。 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结合在一起,共同执行某种特定的生理活动,即构成系统。 PAS反映:糖经过碘酸(HIO4)氧化,出现醛基,成为多醛。多醛与无色品红结合,成为紫红色沉淀物,此反应称为过碘酸反应,简称PAS反应。PAS反应阳性的部位即表示有多糖存在。 前臂的内侧称尺侧,外侧称桡侧,小腿内侧称胫侧,外侧称腓侧 近侧和远侧:多用于四肢。肢体接近躯干处,血管、神经等接近起始处为近侧,反之为远侧。 矢状轴(面),冠状轴(面),垂直轴(面)。见书P5 H-E染色:苏木精和伊红组成,苏木精是一种碱性染料,可将核染色质染成蓝紫色。伊红是一种酸性染料,可将多种细胞的胞质染成粉红色或红色 第一章基本组织 1.内皮:是分布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内皮细胞很薄,游离面光滑,有利于血和淋巴的流动及物质交换。 2.间皮:是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外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间皮细胞表面湿润而光滑,便于内脏器官的活动和减少摩擦。 3.腺上皮:是由腺细胞组成并以分泌机能为主的上皮,以腺上皮为主要成分所组成的器官称腺。 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是由形状不同,高低不齐的一层细胞组成。细胞的底部均附于基膜上,但由于细胞的高低不同,胞核的位置也不在同一平面上,所以光镜下形似复层上皮,实为单层上皮,故为假复层上皮。 4.纤毛:是细胞游离面的胞膜和胞质向细胞外伸出的细长突起,长约5-10um,直径约0.2um ,比微绒毛粗而长,光镜下清楚可见。纤毛具有向一定方向节性摆动的能力。 5.微绒毛:是胞膜和胞质向外伸出的细指壮突起,起直径约为0.1um,长度因细胞的种类或生理状态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别。微绒毛显著的扩大了细胞的表面积,和吸收功能密切相关。 6.连接复合体:根据细胞连接的结构和机能不同和分为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和缝隙连接等。凡有二种或二种以上的连接结构连在一起,即称为连接复合体。 7.哈弗氏系统(骨单位):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数量较多,呈圆筒状和骨干长轴平行排列。每个骨单位由一个位于中央的中央管和数层围绕中央管的呈同心圆排列的骨单位骨板组成。 8.肌节:(肌原纤维呈细丝状,光镜下肌原纤维呈明暗相间的横带,明带称I带,暗带称A带,明带中间有Z线,暗带中的发亮区称H带,H带中有M线。)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一个肌节,由1/2I带+A带+1/2I带组成。肌节是骨骼肌纤维收缩和舒张的基本结构单位。 9.肌浆:肌细胞细长呈纤维状,因此称为肌纤维。肌细胞胞质称为肌浆。 10.肌原纤维:电镜下,肌原纤维是由许多平行排列的肌丝组成的。肌丝可以分为粗肌丝和细肌丝两种。 11.三联体:包绕肌原纤维的肌质网,在位于横小管两侧分别汇合成与横小管平行的较粗的小管,称终池。横小管和两侧的终池称为三联体。 12.缝隙连接:广泛存在于胚胎和成体的多种细胞间,是一种较大的平板状连接。可供细胞间交换离子和某些小分子物质,以及传递化学信息和协调细胞功能等。缝隙连接还与细胞分泌、增殖和分化等功能有关。 13.外分泌腺:根据分泌腺的分泌物派出方式不同,可分为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外分泌腺具有导管,分泌物经导管排到其他器官或体表,如汗腺、胃腺和唾液腺等。 14.浆细胞:在疏松结缔组织中数量较少,而在病原菌侵入的部位,如消化管、呼吸道固有层结缔组织内和慢性炎症病灶及淋巴组织等部位浆细胞较多。浆细胞具有合成、储存和分泌抗体的功能,参与体液免疫。 15.巨嗜细胞:在体内数量多,分布广,是吞噬功能最强的细胞。在疏松结缔组织内的巨嗜细胞常沿纤维散在分布,可分为固定巨嗜细胞和游离巨嗜细胞两种。来源与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巨嗜细胞有很重要的防御功能。 16.肥大细胞:疏松结缔组织中的肥大细胞常沿小血管和小淋巴管分布。 17.闰盘:是心肌纤维之间的连接结构。在H-E染色的切片上,闰盘深染的粗线状,形如梯形,位于Z线水平。 18.有髓神经纤维(有髓纤维):是由神经元的轴突和包裹其周围的髓鞘和神经膜形成的纤维状结构。 19.环层小体:又称帕奇尼小体。主要功能是感受压觉和触觉。 20.触觉小体:多见于手指,足趾掌面的真皮乳头内。主要功能是感受触觉。 21.运动终板:运动神经纤维抵达骨骼肌纤维时失去髓鞘,并反复分支,每一分支终末与一条骨骼肌建立突触联接,此连接区呈椭圆形板状隆起称运动终板。简称终板。 22.运动单位:一个运动神经元的轴突及其分支所支配的全部骨骼肌纤维合称一个运动单位。 23.突触:是指神经原、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一种传递信息的特化连接结构。可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两大类。

中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消化系统》教学体会6页word

中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消化系统》教学体会系统解剖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医学基础课,是学好其它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程的桥梁。消化系统是解剖学教学的重要系统之一,现就这几年教学中的体会作一简要的介绍。 1 巧用病例。设疑引导。联系生活、临床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设计恰当的案例引导学生对 其进行分析,并最终解决案例所提出的实际问题,从而实现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践,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尽量联系生活事例和临床病例展开讨论,不仅帮助学生开动脑筋、认真主动思考,使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授课生动有趣。 以阑尾炎的临床案例为例:患者,男,31岁。患者5h前进食后突然发生上腹部阵发性隐痛,伴恶心、呕吐,自服消炎药物后症状无明显缓解,约2h前腹痛转移至右下腹部。查体:查体:腹软,右下腹压痛、反跳痛阳性,体温38.8℃,脉搏100次/分,血压108/78mmHg。右下腹麦氏点压痛阳性,肌紧张反跳痛存在。血常规检查:Hb125g/L,WBC14×109/L,中性粒细胞0.85,淋巴细胞0.16。临床诊断:急性阑尾炎。针对此案例,引导学生学习阑尾的解剖位置、毗邻脏器。在讨论中提出以下问题:何为麦氏点?打开腹腔后如何区分大小肠?手术中如何迅速准确地找到阑 尾?若做麦氏切口,经哪些层次才能到达腹膜腔?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了知识,也提高了自学能力。并指导学生在活体上定位加深对此知识点的理解。

学习食管时,引用南京扬子晚报一则新闻《一根小鱼刺,十万大代价》:湖北一农妇十多天前被鱼刺卡喉,用喝醋、吞饭团等土办法治疗,不仅没治好,还被鱼刺刺破了心脏主动脉,湖北农妇吃鱼卡喉开胸取刺至少要花10万。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位农妇鱼刺卡喉竟会刺破心脏,借此加深学生对食管周围的毗邻器官和食管的解剖结构这部分内容的理解、记忆。 课堂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如果唤情激趣、设疑导思等运用得当,能有效地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创新的灵感。例如,在消化管学习时,用下述问题导入:一幼儿误食一枚五角硬币,2天后硬币在粪便中出现,请思考该硬币经过哪些器官和狭窄处才能排出体外?学习食管解剖位置的时候,让学生探究为什么喝热汤,吃热的东西的时候会有热流袭背的感觉?学习肛管的时候,根据生活经验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得外痔的人比得内痔更疼?在学习输胆管道时,提出问题:为什么经常不吃早餐,进食不规律的人容易患胆结石、胆囊炎?为什么肝炎、胆结石会引起黄疸?像这样设置富有悬念的问题,使学生处于“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从而让学生产生积极思考。 2 以学定教。学以致用。联系护理专业教学 卫生部科教司《关于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状况分析和加强护理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的建议》中指出“加快推进护理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基础课中应减少医学基础性知识的比重,增加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内容,以突出护理的内容和特色”[1],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重视以学定教,联系护理专业教学,针对护理专业特点,与临床一线护理专家共同提炼解剖学教学项目和任务,进一步完善以临床护理应用为目标的教学,密切解剖与

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名词解释

5.微绒毛:是胞膜和胞质向外伸出的细指壮突起,起直径约为0.1um,长度因细胞的种类或生理状态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别。微绒毛显著的扩大了细胞的表面积,和吸收功能密切相关。 7.哈弗氏系统(骨单位):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数量较多,呈圆筒状和骨干长轴平行排列。每个骨单位由一个位于中央的中央管和数层围绕中央管呈同心圆排列的骨单位骨板组成。 8.肌节:(肌原纤维呈细丝状,光镜下肌原纤维呈明暗相间的横带,明带称I带,暗带称A 带,明带中间有Z线,暗带中的发亮区称H带,H带中有M线。)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一个肌节,由1/2I带+A带+1/2I带组成。肌节是骨骼肌纤维收缩和舒张的基本结构单位。 10.肌原纤维:电镜下,肌原纤维是由许多平行排列的肌丝组成的。肌丝可以分为粗肌丝和细肌丝两种。 11.三联体:包绕肌原纤维的肌质网,在位于横小管两侧分别汇合成与横小管平行的较粗的小管,称终池。横小管和两侧的终池称为三联体。 14.浆细胞:在疏松结缔组织中数量较少,而在病原菌侵入的部位,如消化管、呼吸道固有层结缔组织内和慢性炎症病灶及淋巴组织等部位浆细胞较多。浆细胞具有合成、储存和分泌抗体的功能,参与体液免疫。 15.巨嗜细胞:在体内数量多,分布广,是吞噬功能最强的细胞。在疏松结缔组织内的巨嗜细胞常沿纤维散在分布,可分为固定巨嗜细胞和游离巨嗜细胞两种。来源与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巨嗜细胞有很重要的防御功能。 17.闰盘:是心肌纤维之间的连接结构。在H-E染色的切片上,闰盘深染的粗线状,形如梯形,位于Z线水平。 18.有髓神经纤维(有髓纤维):是由神经元的轴突和包裹其周围的髓鞘和神经膜形成的纤维状结构。 23.突触:是指神经原、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一种传递信息的特化连接结构。可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两大类。 24.尼氏小体:光镜下呈噬碱性的颗粒或小块。其主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质,包括复制细胞器和与产生神经递质有关的蛋白质和酶。 25.神经纤维节(郎飞氏节):光镜下,有髓纤维是由神经元的轴突和包裹其周围的髓鞘和神经膜构成的。髓鞘和神经膜都有节段性,段与段之间的缩窄部位称郎飞节。 4.骨连接:是骨与骨间的连接装置,根据他的构造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纤维连接和滑膜关节连接两种形式。 5.关节:(滑膜关节连接,滑膜关节)两骨之间借膜性囊互相连接。其间具有腔隙,活动性教大,这种连接叫关节。 15.膈:位于胸腔和腹腔之间,呈穹隆状。膈的周围是肌质部,中央为腱质部。起自胸廓下口周缘,各部肌纤维向中央移行于中心腱。 1.体循环:含氧和营养物质较多的动脉血,自左心室泵出,经主动脉及其分支流到全身毛细血管(肺泡毛细血管除外),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使动脉血变成静脉血,静脉血再汇入各级静脉,经上,下腔静脉及冠状窦流回右心房。血沿上述路径的循环,称大循环或体循环。 2.肺循环:全身返回心的、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自右心室泵出,经肺动脉及其分支流到肺泡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使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再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血沿上述路径的循环叫小循环或肺循环。 5.微循环:是指由微静脉到微动脉之间的血循环,是血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包括微动脉、中间微动脉、真毛细血管直捷通路、动静脉吻合和微静脉等。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期末考试必过版

名词解释 1.免疫:机体对异种,异体及自身物质等抗原物质所产生的反应。是一种机体的“自我识 别,排除异己”的反应. 2.细胞免疫: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转化为效应T细胞,当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机体的细胞 中时,效应T细胞对抗原的直接杀伤作用统称为细胞免疫。 3.体液免疫:即以B细胞产生抗体来达到保护目的的免疫机制。 4.特异性免疫:也叫获得性免疫,是指对特异性抗原识别而产生的免疫反应. 5.体循环:左心血循环,供血给全身组织细胞利用. 6.肺循环:右心血循环,回收废血并转换成动脉血. 7.支气管树:支气管入肺叶后,反复分支,越分越细,呈树枝状,称支气管树. 8.潘氏细胞:位于肠腺基底部,具有分泌防御素和溶菌酶,对肠道微生物有杀灭作用. 9.贮脂细胞:是肝脏的间质细胞,是纤维细胞的前身属结缔组织细胞系统 10.肾单位:肾单位是组成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 11.球旁器:又称球旁复合体,是远曲小管和入球小动脉在肾皮质中相接触处细胞发生特化 所形成的结构,主要由球旁细胞、致密斑和外系膜细胞组成。 问答题 一、血壁血管组织结构,动脉大,中,小,微的区别 大动脉:是近心的动脉,包括主动脉,肺动脉,无名动脉,颈总动脉和锁骨下动脉.其管壁特点如下:1.内膜中有较厚的内皮下层,内弹性膜与中膜的弹性相连. 2中膜的弹性膜发达,各层弹性膜由弹性纤维相连,弹性膜之间有环形平滑肌,少量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等. 3.外膜较薄,没有明显的外弹性膜. 中动脉:中动脉的管壁特点为:1.内膜是血管壁三层膜中最薄的一层,可分为三层.内皮是衬于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内皮下层位于内皮下面的一薄层疏松结缔组织,含有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少许平滑肌;内弹性膜位于内皮下层的外侧,为一层由弹性蛋白构成的数微米的有孔弹性膜,有利于血管的收缩. 2.中膜主要由10-40层环形排列的平滑肌组成,血管平滑肌可与内皮细胞形成肌内皮连接,平滑肌可通过这种连接接受血液或内皮细胞的化学信息. 3.外膜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有营养性血管和神经分布. 小动脉:管径在0.3-1mm的动脉,弹性膜薄,不明显,仅有几层环形平滑肌,外膜与中膜厚度相似,外弹性膜不明显.

最新《解剖学基础》标准(精品课件)

《解剖学基础》课程标准 一、适用对象: 本课程适用于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农村医学专业。 二、课程性质及任务: 《解剖学基础》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农村医学专业一门重要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正常人体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 本课程主要任务是揭示正常人体各系统、器官的位置,毗邻关系,形态结构和组织结构的特征及其发生发展规律和基本功能. 三、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理念: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主导的教学理念,针对教学对象基本为初中毕业、基础较差等现实,采取理论够用为度,突出实践教学,以案例教学为特色,体现“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根据后续课程的需求对课程内容进行梳理,着重讲述对后续课程有直接或间接帮助的内容,适当介绍当前本课程的最新进展。 (二)课程设计思路: 围绕中等卫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准确把握本课程在中职护理、助产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和作用,利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案例讨论等教学方式,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服务教学,如图像、动画、视频等.教师可合作或独自制作微课、短视频等学生喜爱的信息教学方式解决普通教学中的难点内容,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获取相应的生理学知识和研

究进展。依据职业岗位和素质、知识、能力结构的调查分析,确立教学目标,设计教学任务和检验标准等。 四、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达到下列要求 (一)职业素养目标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重视医学伦理,自觉尊重患者的人格,保护患者隐私. 2。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能将预防和治疗疾病促进健康,维护农村居民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3。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不怕苦累、爱岗敬业,能适应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实际需要。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目标 1。具备正确描述人体分布和人体各系统的组成,主要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特点以及毗邻关系。 2。具备全身主要的骨性和肌性标志及重要器官的体表投影,主要血管神经的行径、分支、分布。 3。具备人体器官的组织结构和胚胎发育概况的基本理论。 4。具有在活体能够识别重要体表标志,辨认主要脏器的体表投影的能力. 5。具有熟练的解剖操作技能,能够系统观察和描述各器官肉眼结构正常形态能力。 6.具有按系统归纳、总结、分析判断的能力,以及能够

解剖学课件 第二章基本组织

第二章基本组织 一、大纲要求 1.理解上皮组织的一般结构特点、分类、分布及功能 2.理解被覆上皮的结构特点、分类、分布及主要功能 3.掌握疏松结缔组织的细胞和纤维的形态特点 4.了解网状组织的组成与分布 5.了解软骨组织的分类 6.了解骨组织的一般结构 7.理解血细胞的形态 8.理解肌组织的一般结构特点、分类和分布 9.了解平滑肌和心肌的结构特点 10.理解骨肌的超微结构 11.掌握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和分类 12.掌握突触的概念和结构 13.掌握神经纤维的分类和结构特点 二、内容概要 结构特点:细胞多,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 1.上皮组织 被覆上皮 分类腺上皮 感觉上皮 (1)细胞多而密,间质少 (2)细胞排列呈膜状 结构特点(3)上皮细胞有极性,分游离面和基底面 (4)一般没有血管,靠基膜供应营养 功能:保护、分泌、吸收、排泄等 2.被覆上皮单层扁平上皮 单层立方上皮 单层上皮单层柱状上皮 分类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复层扁平上皮 复层上皮变移上皮

①细胞数量少种类多,分布稀疏 一般结构特点②细胞间质多,包括基质和纤维 ③形态多样,有纤维性的、液态的和固态的 疏松结缔组织 3.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 固有结缔组织脂肪组织 网状组织 分类软骨组织 骨组织 血液和淋巴 骨骼肌:随意肌 4.横纹肌 心肌: 不随意肌 平滑肌: 5.三种肌组织比较—————————————————————————————————————————————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细胞形态粗长圆柱形短圆柱形有分支细长梭形 细胞核椭圆形,多位于细胞边缘椭圆形,1-2个,位于细胞中央长椭圆形,1个,位于细胞中央横纹有,明显有,不明显无 闰盘无有,位于Z线水平无 肌原纤维明显不明显无 横小管有,位于A、I带交界处有,位于Z线水平无 肌浆网发达,三联体不发达,二联体发育较差——————————————————————————————————————— 细胞体:特殊结构嗜染质(尼氏体) 神经原纤维 6.神经元树突:1~多个,结构与胞体相似,能接受刺激和将冲动传给胞体 突起轴突:只有一个,轴突及其起始部无嗜染质,其功能是能将冲动传至其他细胞 双极神经元 根据突起分多极神经元 神经元假单极神经元 感觉(传入)神经元 7.神经组织根据功能分运动(传出)神经元 联络(中间)神经元 星形胶质细胞 神经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 室管膜细胞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

1:骨按形态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骨的构造:骨质,骨膜,骨髓 2:胸骨角:胸骨柄与体相连处形成微向前突的横脊,称为胸骨角。两侧平对第二肋软骨,就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真肋: 第1-7肋的前端与胸骨相连接,称真肋 假肋:第8-12肋的前端部直接与胸骨相连接,称假肋 弓肋:第8-10肋的肋软骨一次连与上位肋软骨,共同形成一软骨性边缘,称肋弓 肋角:肋体后份急转弯处形成肋角 3:脑颅骨由成对的顶骨、颞骨、与不成对的额骨、筛骨、蝶骨、枕骨组成。 4:面露骨包括:成对的鼻骨、泪骨、上颌骨、下鼻甲、灌骨,颚骨,与不成对的下颌骨、犁骨、与舌骨。5:鼻旁窦4对:额窦,开口于中鼻道:蝶窦,向前开口于蝶筛隐窝:筛窦,分前中后三群,前中裙开口中鼻道,后群筛窦开口于上鼻道。 上颌骨开口于中鼻道 6:翼点:颞窝内侧壁前部有颞,顶,额,蝶四骨相交形成H型的骨缝,称翼点。此处为颅腔侧壁的薄弱处,其内面恰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此处骨折极易损伤动脉 7关节的基本构造: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关节的辅助结构:韧带,关节盘,滑膜壁,关节唇。 8:胸廓上口:由第一胸椎,第一肋,与胸骨柄上缘围成 胸廓下口:由第十二胸椎,第十二肋第十一肋的前端与肋弓及剑突围成 胸廓下角:两侧肋弓在中线相交,形成向下开放的胸骨下角,角间夹有剑突 9:躯干骨的连接: 1椎骨的连接: 椎体间的连接:椎间盘,前纵韧带,后纵韧带 椎弓间的连接:黄韧带,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横突间韧带,关节突韧带 寰枕关节与寰枢关节 椎骨间连接: 滑膜关节:寰枕关节,寰枢关节,关节突关节,椎间盘 韧带连接: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 2肋的连接: 肋与胸椎连接:肋头关节,肋横突关节 肋与胸骨连接:软骨连接,胸肋关节,肋弓,浮肋 3颅骨连接:软骨连接,缝,颞,下颌关节 10:七大关节的结构与特点: 1颞下颌关节: 组成:下颌骨的下颌头+颞骨的下颌窝+关节结构 特点:关节囊松弛,囊外有外侧韧带加强,囊内有关节盘将腔分上下两部分、关节囊前部较薄弱,较易向前脱位 11:肌分为平滑肌,心肌与骨骼肌 12:骨骼肌的分类:长肌,短肌,扁肌,与轮匝肌 骨骼肌的辅助结构:筋膜,滑膜囊,腱鞘。 腱鞘:就是包围在肌腱外面的鞘管,存在于活动性较大的部位,如腕,踝,手指,足趾等处。可分为纤维层与滑膜层两部分。 13:斜角肌间隙:前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的间隙,呈三角形,称斜角肌间隙,有锁骨下动脉与臂丛通过,临床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复习提纲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复习提纲 (生科、生教专业本科用) 绪论 一、名词解释 组织器官系统H-E染色PAS反应 二、思考题 1、何谓解剖学标准姿势?确定解剖学标准姿势有何意义? 2、简述人体的轴和面? 3、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分区怎样?有何意义? 第一章基本组织 一、名词解释 内皮间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纤毛微绒毛缝隙连接外分泌腺浆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骺板骨单位(哈弗氏系统)肌节闰盘肌原纤维三联管有髓神经纤维环层小体触觉小体运动终板突触运动单位尼氏小体神经纤维节(郎飞氏结)本体感受器效应器 二、思考题 1、简述上皮组织的一般结构特点?试述复层扁平上皮的结构和功能? 2、疏松结缔组织与致密结缔组织在结构上有何区别? 3、疏松结缔组织的细胞成分有哪些?各细胞有何功能? 4、何谓血液?血液的有形成分包括哪些?其主要功能如何?血液中各有形成分的正常值是多少? 5、试述长骨的显微结构和功能? 6、试述透明软骨的组织结构及分布区? 7、试比较骨骼肌和心肌的组织结构及功能? 8、简要说明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元的分类如何? 9、试述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及其功能? 第二章运动系统 一、名词解释 骨连接关节椎孔椎间孔椎管胸骨角椎间盘额囟主动肌拮抗肌脊柱的生理弯曲环转运动旋转运动 1、试述骨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2、骨的化学成分与骨的物理特性有何关系? 3、试述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髋骨、股骨和胫骨的形态结构? 4、试述典型椎骨的一般结构?试比较颈椎、胸椎和腰椎的形态特征? 5、试述颅底内面观的形态结构? 6、简述关节的基本构造和辅助结构及其功能? 7、关节有哪些运动形式?何谓内收、外展、内旋、外旋和屈伸运动? 8、肌腹和肌腱的结构和功能有何不同? 9、何谓肌肉的起点和止点?如何确定肌肉的起点和止点? 10、肩关节和髋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形式?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复习重点(最新版)

第一章基本组织(Basic tissue) 第1节概述 一、细胞连接(cell juntion)是细胞相邻面的胞膜和胞质特化成点状、斑状或带状的连接区,使细胞紧密排列或相互沟通。 (一)紧密连接(tight juntion):分布于上皮细胞、心肌闰盘处。是两排镶嵌蛋白颗粒形成的紧密粘着。 (二)中间连接(intermediate juntion):常见于上皮细胞、心肌细胞等细胞间,为长短不等的带状连接。在单层柱状上皮细胞间,常位于紧密连接下方。 (三)桥粒(desmosome): 为大小不等的点状连接。多见于上皮细胞、心肌闰盘处。 细胞间有宽约20—30nm的细胞间隙,内含低密度的丝状物。 附着版:在构成桥粒的两个相邻细胞膜的胞质面附有电子密度较高的盘状结构,称为附着版。 (四)缝隙连接(gap junction)又称通讯连接。是一种较大的平板状连接。 分布:存在于胚胎和成体的多种细胞间,如:上皮细胞、肌细胞间、骨细胞间、神经细胞间。结构:处于两细胞间的区域狭窄,仅有2—3nm。在连接处有众多连接点,在每个连接点的两个细胞膜中各镶嵌着6个亚单位。 功能:1、供细胞间离子交换和某些小分子物质以及传递化学信息、协调细胞功能。 2、在可兴奋细胞(神经细胞、心肌细胞、平滑肌细胞)间经此连接传递电冲动。 3、与细胞分泌、增殖和分化等功能有关。 二、细胞游离面的特殊结构 (一)细胞衣(cell coat):是由组成细胞的糖蛋白和糖脂向外伸出的糖链组成。 结构:电镜下,为分布于细胞膜外表面的一层高电子致密层。如:小肠上皮细胞表面向外突出形成的微绒毛处的细胞衣最明显——绒毛状结构。 功能:粘着、支持、保护、物质交换和识别。 (二)微绒毛(microvillus):为细胞游离面的胞膜和胞质向外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 直径为0.1um,是电镜下结构。具有吸收功能的细胞微绒毛较发达,如:小肠的吸收细胞、肾近端小管的上皮细胞游离面,微绒毛整齐排列,形成刷状缘。 (三)纤毛(cilium)是由细胞游离面的胞膜和胞质向外伸出的能摆动细长突起。 结构:表面为细胞膜,内部的细胞质中有纵行排列的微管,由纤毛基部直达顶部。微管周围有9组二联管,中央有2条单独的微管。 功能:具有节律性摆动的功能。 (四)质膜内褶(plasma membrane infolding):是由上皮细胞基底面的胞膜向胞质内褶入所形成。内褶间胞质内含有许多纵行的线粒体。 功能:扩大细胞基底面的表面积,有利于水和电解质的迅速转运。

生理解剖学试题及答案汇总

我也是学这个哒我找到了2006年成人专升本《人体解剖学》复习资料希望能帮得上忙,或者直接去书店看看,有专卖专升本医学类的书O(∩_∩O哈!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30个空,每空1分,共30分。 1.小腿三头肌由________和________合成,该肌可上提________。 2.临床上常把________到________的消化管称为上消化道。 3.胆囊底的体表投影在________与_______交点的稍下方。 4.盲肠和结肠的形态特点是具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5.上呼吸道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6.射精管是由____________末端与____________的排泄管汇合而成。 7.心的传导系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其分支等部分。8.睾丸动脉起自_________动脉,卵巢动脉起自__________动脉。 9.眼球内容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0.三叉神经的三大分支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1.位于中脑的躯体运动神经核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12.脊髓颈段有__________节,腰段有__________节。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13.肱骨体后面中份有 A.尺神经沟 B.桡神经沟 C.大结节 D.小结节 E.鹰嘴窝 14.黄韧带连于两个相邻的 A.椎弓板之间 B.椎弓根之间 C.椎弓之间 D.棘突之间 E.椎体之间 15.属于面颅骨的是 A.额骨 B.下鼻甲 C.蝶骨 D.颞骨 E.枕骨 16.下列哪块肌参与大腿后伸 A.股四头肌 B.长收肌 C.大收肌 D.梨状肌 E.臀大肌

王功伍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提纲

王功伍人体组织学与解剖 学提纲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云南师范大学《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课程教学提纲开课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授课教师:王功伍职称:讲师 专业班级:生科05 一、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的性质、地位 性质:高等师范院校生物教育专业必修课。 地位:人体组织学和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其与机能关系的学科,包括了在器官、显微和亚显微结构等不同层次上的观察描述。是高等师范院校生物教育专业必修课之一。 2、教学目标:在已学过动物学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地、全面地学习人体及动物体各系统器官的形 态和结构,以及与机能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具有胜任中学生物课教学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 二、课程内容和及教学安排 (注:掌握内容为重点内容;教学进度安排详见教学进度表) 绪论授课学时:2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人体组织解剖学的研究范围及分科。 2、掌握人体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基本概念。 3、了解学习人体组织解剖学的目的和研究方法。 4、掌握学习和研究人体组织解剖学的基本观点。 5、掌握常用的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轴与面。 第一章基本组织 授课学时:10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细胞的侧面连结、游离面和基底面的特殊结构。 2、记住基本组织的分类。 3、掌握四大基本组织特征和功能。

4、了解各种组织结构特点和功能关系。 讲课内容: 第一节概论 1、细胞的侧面 2、细胞的游离面 3、上皮细胞的基底面 第二节上皮组织 1、上皮组织的特征 2、上皮组织类型和构造 第三节结缔组织 1、疏松结缔组织 2、致密结缔组织 3、脂肪组织 4、网状结缔组织(讲授结构特征及分布) 5、软骨组织 6、骨组织 7、血液 第四节肌肉组织 1、骨胳肌(重点学习内容) 2、平滑肌(平滑肌的结构特点) 3、心肌(心肌的结构特点) 第五节神经组织 1、神经元(重点内容) 2、神经纤维 3、神经末稍 4、神经元之间的联系与突触(重点掌握突触的结构) 5、神经胶质细胞 5、神经元的再生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的发展简史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的发展简史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包括包括组织学和解剖学两门学科,解剖学的历史比较古老,可追溯到古代中国,印度和埃及的一些书中。但作为一 门科学,解剖学的历史是开始于公元前5世纪。组织学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才从解剖学中划分出来,成为一门新的学科。 解剖学 国外 ●西方国家的解剖学,一般认为从古希腊名医Hippocrates(公元前460~377年)参照动 物的描述开始。其医学著作中对头骨作了正确的叙述,但对人体其它器官的描述存在许多不正确之处,如把神经和肌腱混起来,还推想动脉中含有空气,脑的主要功能是分泌粘液等; ●希腊的哲学家和动物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年)是动物血的创 始人,做过许多动物解剖并提供了宝贵的解剖学知识。 ●古罗马医学权威和解剖学家Galen(130~200年)总结前人的资料并用自己的观察充实 古代解剖学,虽有错误,然而其教义统治西方几乎一千五百年。 ●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不仅以不朽的绘画流传后世,而且所绘 的解剖学图谱,其精确细致即使今日也令人叹为观止。 ●J·Sylvius(1478~1555年)虽亲眼看到不符合Galen教义的事实,但不敢说Galen 有 错误,而宁愿设想人体构造在前一世纪发生了改变; ●Servetus(1500~1553年)是肺循环的发现者,由于违反教条并说出了真话,被统治阶 级判处火刑而活活烧死; ●比利时最著名的人体解剖学家Andreas Vesalius(1514~1564年)亲剖尸体,于1543 年出版了他的名著《人体的构造》,震动一时,但终因教会的压迫,最后死于流放的途中; ●与维扎里同时,一批解剖学者和医生,发现了一些人体的结构,如欧斯达丘司(Eustachius)、 习尔维(Sylvius)、瓦罗留(Varolio)、阿兰契(Aranti)、保塔罗(Botallo)等,以他们名字命名的结构至今仍保留在解剖学的教科书中。 ●英国名医William Harvey(1578~1657年)于1615年发现了血液循环的基本规律,但 因反动分子决议“禁止血液在体内循环的学说”,直到1628年才出版他的名著《心血运动论》; ●意大利组织学家M·Malpighi(1628~1694年)于1661年应用显微镜发现毛细血管, 真正完成全部血液循环的线路,创立了组织学的开端; ●18世纪末,研究个体发生的胚胎学开始起步。 ●扎果尔斯基(1746——1846年)运用进化发展的观点研究人体结构的异常与变异,提 出功能决定器官形态的见解。 ●19世纪达尔文(Darwin,1809——1882年)的《物种起源》、《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

人体解剖学试题及答案汇总

套系统解剖学试卷及答案 系统解剖学试题1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30个空,每空0.5分,共15分) 1.小腿三头肌由________和________合成,该肌可上提________。 2.临床上常把________到________的消化管称为上消化道。 3.胆囊底的体表投影在________与_______交点的稍下方。 4.盲肠和结肠的形态特点是具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5.上呼吸道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6.射精管是由____________末端与____________的排泄管汇合而成。 7.心的传导系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其分支等部分。8.睾丸动脉起自_________动脉,阑尾动脉起自__________动脉。 9.眼球内容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0.三叉神经的三大分支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1.位于中脑的躯体运动神经核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12.脊髓颈段有__________节,腰段有__________节。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肱骨体后面中份有 A.尺神经沟B.桡神经沟C.大结节D.小结节E.鹰嘴窝 2.黄韧带连于两个相邻的 A.椎弓板之间B.椎弓根之间C.椎弓之间D.棘突之间E.椎体之间 3.属于面颅骨的是 A.额骨B.下鼻甲C.蝶骨D.颞骨E.枕骨 4.下列哪块肌参与大腿后伸 A.股四头肌B.长收肌C.大收肌D.梨状肌E.臀大肌 5.属于腹膜外位器官的是 A.胃B.十二指肠水平部C.肝D.脾E.胆囊 6.由双层腹膜形成的韧带是 A.子宫阔韧带B.子宫圆韧带C.子宫主韧带D.骶子宫韧带E.卵巢固有韧带7.胆总管 A.位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B.由肝左、右管汇合而成C.行于肝胃韧带内D.行于肝门静脉的后方E.无血管营养 8.阑尾 A.无系膜B.由回肠动脉直接营养C.位于右腰部 D.属于腹膜外位器官E.三条结肠带均在阑尾根部集中 9.右主支气管的特点是 A.细而短B.粗而长C.粗而短D.细而长E.较横平 10.肾 A.长轴呈垂直状B.位于腹膜后方C.位置右侧较左侧高 D.后面下部有第12肋斜过E.属于腹膜内位器官 11.输尿管 A.属于腹膜间位器官B.通过肾门C.分为腹部(段)和盆部(段) D.腹部下行于腰大肌前方E.开口于膀胱体两侧 12.输精管道不包括 A.精囊腺排泄管B.尿道C.射精管D.输精管E.附睾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题库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2005-2006学年 目录(括号内数字为所在页码) 1.上皮组织(1) 6. 神经组织(2) 2. 结缔组织(1) 7. 运动系统(3) 3. 骨组织(1) 8. 循环系统(4) 4. 血液(2) 9. 免疫系统(5) 5. 肌肉组织(2) 10. 内分泌系统(6) 11. 感觉器官(视、听器官)(7) 12. 消化系统(消化管)(10) 13. 呼吸系统(11) 15. 生殖系统(14) 14. 泌尿系统(13) 16. 神经系统(15) 上皮组织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关于单层扁平上皮的分布,下列哪个说法不正确? A. 心室内腔面 B. 心包膜外表面 C. 胃壁内表面 D. 胃壁外表面 E. 肺泡壁 2.关于复层扁平上皮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浅层为单层扁平细胞 B. 中间层细胞间为缝隙连接 C. 基底细胞层有较强的分裂增生能力 D. 含较多的毛细血管 E. 细胞与基膜的连接面平直3.膀胱内腔上皮的结构特点是: A. 基底面凸凹不平 B. 表层细胞为柱 C. 上皮组织厚度不变 D. 表层细胞角化 E. 上皮细胞层数和形状随尿液充盈而发生变化 4.关于单层柱状上皮细胞的分布,描述正确的是: A. 胃粘膜上皮 B. 小肠上皮 C. 子宫上皮 D. 胆囊内皮 E. 以上器官都是5.下列哪项不是上皮组织的功能: A. 排泄 B. 分泌 C. 吸收 D. 营养 E. 保护6.下列哪个属于浆液性腺: A. 舌下腺 B. 下颌下腺 C. 腮腺 D. 胰腺 E. 汗腺 【参考答案】 1. C 2. C 3 E 4. E 5 D 6. C 结缔组织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演化为巨噬细胞的是: A. 淋巴细胞 B. 嗜酸性粒细胞 C. 单核细胞 D. 嗜碱性粒细胞 E. 中性粒细胞 2.关于成纤维细胞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是疏松结缔组织的主要细胞 B. 细胞多突扁平,细胞核较大 C. 细胞质呈弱嗜碱性 D. 细胞质呈弱嗜酸性 3.对浆细胞错误的描述是: A. 胞质内含有少量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 B. 细胞核染色质成粗块状,呈辐射状排列 C. 细胞质嗜碱性 D. 呈圆形或卵圆形 4.对于肥大细胞错误的描述是: A. 细胞质内具丰富的嗜碱性颗粒 B. 胞质颗粒内含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和肝素 C. 颗粒内含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肝素和白三烯 D. 颗粒内还含有类胰蛋白酶、胃促胰酶和糜蛋白酶 E. 多见于小血管和小淋巴管周围,主要参与机体的过敏反应 5.以下哪一种细胞产生纤维和基质: A. 巨噬细胞 B. 浆细胞 C. 肥大细胞 D. 脂肪细胞 E. 成纤维细胞 6.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A. B细胞 B. 浆细胞 C. 巨噬细胞 D. 中性粒细胞 E. 肥大细胞 【参考答案】 1. C 2. D 3. A 4. D 5. E 6.B 骨组织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成骨细胞的结构特点不包括 A. 细胞核大,核仁明显 B. 细胞矮柱状或立方形 C. 胞质嗜酸性 D. 高尔基复合体和粗面内质网发达 E. 相邻细胞间可形成缝隙连接 2.有关破骨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错误的描述是: A. 含有一个巨大的细胞核 B. 细胞大,胞质嗜酸性 C. 胞质含许多溶酶体和吞噬泡 D. 接触骨基质的细胞表面有皱褶缘 3.长骨增长的是因为: A. 出现了初级骨化中心 B. 出现了次级骨化中心 C. 出现了骨领 D. 骨膜内成骨细胞骨化 E. 骺板软骨的不断生长和骨化 二、问答题:试述骨是如何加长和增粗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C 2. A 3. E 二、问答题: 1.⑴骨的增粗:骨外膜下的骨原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后者在骨干表面添加骨组织,使骨干变粗。而在骨干的内表面,破骨细胞吸收骨组织,使骨髓腔横向扩大。 ⑵骨的加长: 通过骺板的不断生长和演变而实现。①从骨骺端到骨干 - 1 -

人体解剖学复习提纲(1)

人体解剖学复习提纲 1.郎飞结:呈有规则的髓鞘节段之间的细窄部分 2.受体:突触后膜上存在一些特殊的蛋白质结构 3.稳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各种物质在不断变化中达到相对平衡状态,即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状态 4.吸收:指食物的成分或其消化后的产物通过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5.静息电位:细胞在没有收到外来刺激时,即处于静息状态下的细胞内、外侧所存在的电位差 6.白质:在中枢系统内,神经纤维聚集的部位,颜色苍白 7.量子释放:以囊泡为单位的递质释放方式 8.化学消化:通过消化液的各种化学作用,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分解成小分子物质 9.神经核:在中枢系统中,除皮质外的其他部位,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常集合在一起形成的原因 10.反射时:从刺激感受器起至效应器开始出现反射活动时所需的全部时间 11.神经节:在周围神经系统中,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团 12.灰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聚集在一起,在新鲜标本上色泽呈灰暗。

一.体循环的途径和意义 途径:左心室搏出的血液,经主动脉及其分支流到全身毛细血管进行物 质交换后,再经各级静脉汇入上下腔静脉及冠状窦流回右心房 意义:体循环使动脉血变成静脉血,让体细胞得到氧气,同事吧体细胞 产生的二氧化碳运回来 二.兴奋性突触的传递过程 当神经冲动传导至轴突末梢时,突触前膜去极化,突触前膜兴奋,释放 兴奋性化学递质,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膜对 Na+ K+的通透性增加从而产生兴奋性突出后电位 兴奋性递质的失活,突触后神经元活动状态的改变 三.唾液的作用 1.湿润和溶解食物,以便于咀嚼吞咽并引起味觉 2.清楚口腔中食物的残渣,冲淡和中和进入口腔的有害物质,起清 洁保护作用。 3.其中的溶菌酶和免疫球蛋白有杀灭口腔内细菌和病毒的作用 4.唾液中的黏蛋白可中和胃酸,并在胃酸作用下发生沉淀,形成保 护性屏障 5.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可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四.肺循环的途径和意义 途径:左心室搏出的血液,经主动脉及其分支流到肺泡毛细血管,在此进行气体交换后,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 意义:让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排出二氧化碳得到氧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