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需求侧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合集下载

我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发展及实施建议

我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发展及实施建议

关键词 : 电力需求侧 管理 ; 能源服 务公 司; 激励 政策 ; 电价
K e r s o rd ma d sd n g me t n r ys r ie c mp ne ;e c u a ig p lce ; lcrct a i y wo d :p we e n ie ma a e n;e eg e vc o a is n o rgn o iis ee tii trf y
Absr c :Th a e nto uc st e c n e ta d tc ia a s o o rde n i e ma a e n n naye h o eg x e e e o o r tat e p p ri rd e h o c p n e hnc lme n fp we ma d sd n g me ta d a lz st e frin e p r nc fp we i
李 磊 L e i i L
( 齐齐 哈尔 电业局 龙沙供 电局 , 齐哈 尔 1 10 ) 齐 6 0 5
( ii r oe ueuLnsa o e Spl B r uQq a, ihr 605C i ) Qqh w r r ogh wr up ue ihrQq a 10 ,hn aP B a P y a i i 1 a 摘要 : 文介 绍 了电力需求 侧管 理的概 念 、 术手段 , 本 技 分析 了国外 电力 需求侧 管理 可借 鉴 的经验 , 阐述 了我 国实施 电力 需求侧 管理 取得 的成 绩, 并给 出 了实施 意见和 建议 。
d ma d ie e n sd ma a e n a d nrdu e te e u t we a e c iv d f r n g me t n i to c s h rs ls h v a he e at Chn s mp e nain f o r d ma d ie e ia' i lme tt o p we e n sd ma a e n a d h o n g me t n te i lme tto u g sin a d ie sa ep o oe mpe nain s g e to n d a r r p sd.

电力需求侧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

电力需求侧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

电力需求侧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
许之敏
【期刊名称】《电力需求侧管理》
【年(卷),期】2005(7)4
【摘要】近几年,在供需矛盾突出的大背景下,电力需求侧管理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各地区、各部门采取有效措施,较好地发挥了需求侧管理在提高用电效率、优化用电特性方面的作用,不仅在缓解电力供需矛盾上作出了积极贡献,而且日益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措施。

与开展这项工作较早的国家相比,我国电力需求侧管理具有很大的潜力,应当进一步完善各种措施,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推动这项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

【总页数】2页(P3-4)
【作者】许之敏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局,北京,10082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07.61
【相关文献】
1.基于电力需求侧的峰谷电价实施问题及对策建议 [J], 尉博旭;丁杨
2.佛山市电力需求侧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J], 何德卫;罗宇
3.上海电力需求侧管理现状和设想 [J], 张开利;王惠英
4.对县供电企业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现状的思考 [J], 颜克华
5.电力需求侧管理试点第三方审核问题及对策研究 [J], 李福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电力系统需求侧管理的探索和应用

电力系统需求侧管理的探索和应用

电力系统需求侧管理的探索和应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力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而面对这一挑战,仅靠扩大发电设施和提高供给能力已经不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电力系统的需求侧管理,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需求侧管理,简单来说,是指通过改变用户的用电行为和优化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使用电需求更加合理和节约。

这一理念旨在使电力系统的运行更加高效和稳定,同时降低系统对新能源的依赖,实现可持续发展。

需求侧管理的探索和应用已经成为电力行业的一个热点话题。

下面我们将从实践案例和理论研究两方面来探讨电力系统需求侧管理的探索和应用。

一、实践案例1. 居民用电需求侧管理在现代化社会中,居民生活中的用电需求日益增多,而居民用电需求的管理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一些新技术的应用,比如智能家居系统和用电监测装置,可以实现对居民用电需求的管理和控制。

通过在高峰时段对家电进行智能控制和能耗监测,可以有效降低电力系统的负荷压力,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在一些地区已经开展了居民用电需求侧管理的试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工业用电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大量的工业用电需求对系统的运行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通过对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用电需求进行管理和优化,可以降低系统的负荷峰值,减少用电成本,提高系统的供电可靠性。

一些工业企业在生产中开始使用智能用电装置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实现对用电需求的精细化管理和优化。

这些做法不仅有利于企业节能减排,也对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理论研究灵活需求侧管理是指管理者通过对用户的用电需求进行灵活控制,以满足系统运行所需的用电需求。

在灵活需求侧管理理论中,管理者可以通过价格手段、合同约束和技术手段等多种手段来实现对用电需求的灵活控制。

这种理论为电力系统的需求侧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 信息技术与需求侧管理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需求侧管理提供了新的契机。

电力需求侧管理措施及应用

电力需求侧管理措施及应用

电力需求侧管理措施及应用1、实行电力需求侧管理的重要性目前,云浮市供电部门与全国同行一样,都在不断地探索电力需要侧管理的有效方法与改进措施。

通过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向电力用户灌输优化用电的消费理念,在为用户减轻用电成本的同时,也使到供电部门终端用电效率得到有效提高,资源配置得到进一步优化。

在改善和保护环境的同时,用电管理成本得到有效降低。

供电企业的生产与营销,都是以用户的用电需要为基础和方向,通过电力需求侧管理,能在为客户提供服务的同时,实现电力供求平衡。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供电企业应更多地把资料投放在服务客户管理方面,通过电力需要侧管理,使电力企业在向用户提供能源服务的同时,与用户之间关系更融洽,更多地关注用户的利益和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电力需求侧管理,实现电力企业、用户双赢。

通过电力需求侧管理,提高用电效率,节省成本,实现经济效益。

通过电力需求侧管理,在不影响用户正常生产、生活用电消费的同时,可减少用户的成本开支,让他们享受到经济实惠,电力企业可充分提高效率,减少能耗,产生更多的经济收益。

因此,电力需求侧管理每一项措施,都能给企业和客户带来经济效益。

电力企业在生产和营销过程中,在综合考虑成本利润等因素的前提下,应通过更多的市场化手段,鼓励用户节约用电,以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经济收益率提高。

第二,通过电力需求侧管理,建立企业与用户的伙伴关系。

在电力需求侧管理中,用户对自己所使用的电能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并主动地参与到电力企业的各项活动中去。

而电力企业也可以通过多种鼓励措施,引导用电客户错锋用电,节约用电,从而实现电力企业与用户利益共享、见险共担。

2、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有效措施目前电力需求侧管理的主要是压低高峰电力负荷,削峰填谷,进行电力负荷的整形实现。

通过采用行政、经济、技术等措施进行用电负荷的调整,实现电力供求的动态平衡,不用用强迫用电方单方面的适应负荷指标。

电力需要侧管理主要措施包括:2.1 行政措施电力企业通过市场调研,对市场用电进行精确预没,编制相应的周轮休计划及拉闸限电计划等,上报政府主管部门,经同意后对工业用电大户(如化肥厂、水泥厂、冶金厂等)在用电高峰期间进行停电作业,并进行设备检修、维护、保养等工作,减少用电量,腾出负荷空间,再根据政府部门提供的错峰避峰用电指标,进行生产计划安排。

电力需求侧管理综述

电力需求侧管理综述
策下电网公司是投入大收益小 ,甚至无收益。
负荷管 理系统指能够 监测、控制、管理本地 区用
户用 电负荷的双 向无线 电力 负荷管理 系统 。通过 负荷
管理 系统 可 以实现用 电负荷监控 到户 ,做 到限电不拉
路 ,是 电网错峰 、削峰的重要技术手段 ,也是 实施 可
中断电力负荷的重要技术措施 。 最大 需量 智 能控制 技术 指用 电企业 内部 采用 网 络 与计算机技术 ,实时采集分析各类 负荷 信息 ,组织 合理有 序用 电,有效控制最大需量 ,充分 利用 电价政 策 ,达 到均衡 、经济用 电,实现 降低 自身用 电成本 的
新技术 。
在 国外 ,DS M项 目的实施 都是有 政策 支持 的 , 通过折扣补偿节 电设备购置费 、按 节电效 益对 用户补 贴等措施 ,帮助用户节约 电费支 出 ,在短 期 内收 回投 资 ,以促进D M的实施 。 目前我 国还没有流畅的资金 S
渠道 。
( )电价的诱导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发挥 2 当前我国还没有 广泛推行 季节性 电价 、可中断负 荷 电价 。一 些地 区峰谷 电价实施范 围和价差小 ,很难
定的成效 。 根据 电力系统的生产特点和各类用 户的不同用 电
激励 电力用户改变其用 电方式而移峰填 谷。没有 制定
可 中断负荷 电价 ,用户也 不会主动在高 峰时段将用 电 设备停 下来躲峰。 由于缺乏价格 的诱导 ,D M项 目的 S
经济 效益难 以体现 ,用 户对 D M项 目兴趣不 大 ,给 S D M实施带来 困难 。 S ( )提高对 电力需求侧管理 的正确认识 3 电力需求侧管理不单单是解决缺 电问题 的手段 , 而是实现整个社会 能源可持续发展 的重要途径 。在我 国曾经 出现这种现象 ,当电力紧缺时 (9 7 以前和 19 年

电力市场需求侧管理

电力市场需求侧管理

电力 供应 紧张 的有效 途径 。供 电局需要 成 立 电力 需求侧 管理 架构 ,各个 职 能、生产 部 门 的负责人 担任 小组成 员 ,确 保 需求侧 管理 工 作 的顺利 开展 。根据 对下一 年 的用 电负荷 的 预测 ,提 前编制 了 《 工业企 业错 峰用 电轮休 要 制 定 峰 谷 分 时 定 价 , 拉 大 峰 谷 分 时 电 价 的 表 》、 《 电站 拉 闸限 电顺 序表 》 ;然 后, 变 差 距 ; 另 一 方 面 也 要 保 证 电力 企 业 的 效 益 , 根据 负荷变 化 的情况 又及 时修 正,在全 市 范 在 发 电侧 、供 电侧 实行 分时 电价 ,提高供 电 围内开展 工业 用户错 峰用 电 ,使错峰 用 电工 企业 的积极性 。 作有效 地开展 。全 市工业用户 实行一周 1 错 天 ( )先进技术和管理 方式的采用问题 三 峰轮 休 ,要求用 户轮 休 目 自觉 错峰 。如遇 到 要不 断研 究开 发新技 术 、新设 备 ,为需 供 电形 式越发严 峻 ,需 出台应 急机制 ,在 电 求侧 管 理提供 技术 支撑 。 当前 要广 泛采 用先 网特殊要求时 ,用户 必须连 续2 天错 峰轮休 。 进 的技 术和 管理,改变传统用 电方式 。 ( )错 峰 用 电工 作 的 有 效 实施 二 1 在 实行 峰谷 电价 前提 下 所采 用 的方 . 为 确保 错 峰 用 电 工 作 有 效 实 施 , 市 供 法 削 峰 : 过 错 峰 轮 休 ,在 一 星 期 高 峰 工 作 日 通 电局 采 取 多 种 有 效 手 段 。 发 挥 峰 谷 电 价 的 作 少 安 排 企 业 用 电 , 企 业 每 周 在 固 定 时 间 实 行 用 ,实 行 分 时 计 电量 ,运 用 经 济 杠 杆 的 作 错 峰 ; 对 可 中 断 用 电 的 用 户 可 采 取 高 峰 期 不 用 , 提 高 用 户 避 峰 填 谷 的 积 极 性 ; 建 立 错 峰 用 电 的 方 式 。 填 谷 : 励 企 业 尽 量 安 排 利 用 谷 用 电 的客户 资料库 ,收集 所有 参与错 峰用 电 鼓 电 ,有 条件 的可 多安排 夜 间用 电,特别 是大 的 用 户 资 料 , 如 客 户 名 称 、 地 址 、 容 量 、 联 容量的设备 要放在夜 间运 行 。移 峰填谷 : 利用 系办法 等信息 ,建 立错 峰客户 资料库 ,便于 先进 的节 能设备 ,利用 蓄冰 制冷 空调和 蓄热 联 系 ;实施 人盯线 、人 盯户策 略 ,每个 工作 人员对 口l 2 到 个错 蜂客 户 ,并对所 属线路 电 设备代 替常规空调 。 2 应加 快建 设和 完善 电力负 荷管理 系统 流进行 监控 ,发现 异常 则重 点检查 ,确保 错 . 进一 步拓展 电力 负荷 管理 系统 的应用 功能 , 峰客户 的 自觉 错峰 :发 挥政府 监督 作用 ,与 切 实 发挥 负荷 管理 系 统 定 点 压 限 负荷 的作 政府有 关部 门充 分沟通 与合 作 ,取 得政 府的 用 ;为企业 装配 负荷控 制装 置 ,运用 技术手 支 持 与 理 解 , 运 用 行 政 手 段 共 同 监 督 企 业 自 段 对 企 业 超 负 荷 用 电进 行 有 效 的 监 控 。 觉错 峰 。 3 做 好发 电企业 的科 学调度 和 管理 ,根 . 据 电力紧 张情况 ,及 时调 整地方 机组 的发 电 及检 修计 划 ,挖 掘机 组顶 峰发 电潜 力 ,尽量 保证多供 电。

电力需求侧管理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及相关建议

电力需求侧管理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及相关建议

国、 国 、 国 、 韩 美 加拿 大 等 3 O个 国家 和地 区取得 了成 功实 施 , 越 来 越 受 到 关 注 。 国 际 能 源 署 (E 并 I A)
2 0 年 报告 显 示 , 达 国家 自石 油 危 机 以来 , 过 04 发 通
峰填 谷 , 提高 负 荷 效率 的 目的 。激励 效 果 与 峰 谷 电
价 比有 较大 的关 系 , 江 苏和 上海 的实 践结 果来看 , 从 在传 统 工业用 电 占主 导 的用 电结 构 下 , 工 业 的峰 大 谷 电价 比达 到 4 5: . 1时 , 移峰 填谷 的效 果是 比较 明 显 的 。合理 的两 部 制 电 价 有 提 高客 户 设 备 利 用率 、 降低 损耗 、 高 系统负 荷 率 的作 用 , 提 并使 用户 合理 承 担 电费 。我 国现行 的两部 制 电价一 般 限于大 工业用 户 和 中小 化肥 用 户 , 地 区 的 基 本 电价 水 平 略 有 不 各 同, 基本 电费 占用 户年 电费 的 比例 在 1 左右 。 5 可 中断负 荷 电价 电价 是用 户 同意供 电公 司在 紧

电力 需求侧 管 理 的内容
技 术手 段 指针对 具 体 的管理 对象 以及 生产 工艺
和生 活 习惯 的用 电特 点 , 用 先 进 的节 电技 术及 与 采
其相 适应 的设 备来 提高 终端 用 电效率 或改 变用 电方 式 。可提 高终 端用 电效 率 的措施 主要 有 : 明替 代 ; 照 使用 高效 电机 ; 低 线 损 ; 筑 绝 热 ; 源 替 代 等 。 降 建 能 此外 还可应 用先 进 的技 术 改 变 用户 的用 电方 式 , 如
益 。 目前 D M 已成 为 国际上 先 进 的能 源 管理 活 动 S 和发 达 国家可 持续 发展 战 略 的重 要 手段 , 在法 国、 德

电力需求侧智能负荷管理优化方案

电力需求侧智能负荷管理优化方案

电力需求侧智能负荷管理优化方案第1章概述 (2)1.1 背景介绍 (2)1.2 目标设定 (3)第2章电力需求侧智能负荷管理现状分析 (3)2.1 国内外发展现状 (3)2.2 我国电力需求侧存在的问题 (4)2.3 智能负荷管理的重要性 (4)第3章电力需求侧智能负荷管理技术体系 (4)3.1 关键技术概述 (5)3.2 系统架构设计 (5)3.3 技术发展趋势 (5)第四章电力需求侧智能负荷管理优化策略 (6)4.1 负荷预测与调度策略 (6)4.2 负荷监测与控制策略 (6)4.3 负荷优化配置策略 (6)第五章电力需求侧智能负荷管理实施路径 (7)5.1 政策法规制定与落实 (7)5.1.1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7)5.1.2 制定具体政策措施 (7)5.1.3 政策法规落实与监督 (7)5.2 技术推广与应用 (7)5.2.1 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 (8)5.2.2 推广应用成熟技术 (8)5.2.3 建立技术标准体系 (8)5.3 产业协同发展 (8)5.3.1 优化产业结构 (8)5.3.2 加强产业链协同 (8)5.3.3 培育市场需求 (8)第6章电力需求侧智能负荷管理效益分析 (8)6.1 经济效益 (8)6.2 社会效益 (9)6.3 环境效益 (9)第7章电力需求侧智能负荷管理案例研究 (9)7.1 国内典型案例分析 (10)7.1.1 背景介绍 (10)7.1.2 实施过程 (10)7.1.3 效果分析 (10)7.2 国外典型案例分析 (10)7.2.1 背景介绍 (10)7.2.2 实施过程 (10)7.2.3 效果分析 (10)7.3 案例启示 (10)第8章电力需求侧智能负荷管理风险与挑战 (11)8.1 技术风险 (11)8.1.1 技术更新换代速度较快 (11)8.1.2 系统安全风险 (11)8.2 政策风险 (11)8.2.1 政策调整 (11)8.2.2 监管 (12)8.3 市场风险 (12)8.3.1 市场竞争 (12)8.3.2 市场需求波动 (12)第9章电力需求侧智能负荷管理推进策略 (12)9.1 政策引导 (12)9.1.1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12)9.1.2 优化政策激励机制 (12)9.1.3 加强政策宣传和培训 (13)9.2 企业主体作用 (13)9.2.1 强化企业内部管理 (13)9.2.2 深化企业间合作 (13)9.2.3 创新商业模式 (13)9.3 社会参与 (14)9.3.1 加强社会宣传和普及 (14)9.3.2 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渠道 (14)9.3.3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14)第10章结论与展望 (14)10.1 研究结论 (14)10.2 研究展望 (15)第1章概述1.1 背景介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作为支撑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需求侧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的飞跃,电能在那些终端能源消费当中的分量越
来越重。电力需求侧的管理对于完善我国的能源使用与开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
义。本文浅要地分析了我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并对其对此及措施进
行了探究。
关键词:电力;需求侧管理;问题
一、引言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的飞跃,电能在那些终端能源消费当中的分量越来
越重。所以应当加强电力的需求侧管理,以此来引导大众合理用电、节约用电。
同时电力工业也应在发电装机持续增长的基础上,进行电力资源的配置优化,并
增强电力资源整体的利用效率。电力的需求侧管理对于完善我国的能源使用与开
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浅要地分析了我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并对其对此及措施进行了探究。
二、我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1、电力的需求侧管理体系仍待完善
要想电力的需求侧管理工作得到更好的实施,就必须有一个包含宣传媒体、
政府、能源公司、电力公司及用户等各方面的完善的运作机制、组织体系及管理
体系,从而使这些部门可以相互协调、各司其职,将各自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因此,我国必须着力建立一个合理、健全的需求侧管理的体系来协调、制约、管
理这些部门,从而使需求侧管理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2、电力部门对电力的需求侧管理认识不足
电力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战略支柱产业。因而电力产业怎样发
展,其发展状况怎样,将直接关系到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方式及发展状况。
所以不管在电力过剩还是在电力紧缺时期,都应从长远的角度来出发,坚持完善
需求侧管理的工作。然而我国电力需求侧的管理因为是在电力的紧张形势下才兴
起的,因此很多电力部门还仅将它当成缺电期间的短期工作来对待,单纯地依靠
行政手段来实施避峰、错峰,而没有真正认识需求侧管理的关键和重要性。
3、法律、法规的支持不力
电力需求侧管理作为一种社会行为,本需要政府来发挥主导的作用,并需要
有法律和法规的大力支持。然而目前我国只有《节约用电管理办法》和《节约能
源法》等少数法律和法规与电力的需求侧管理相关,此外还缺乏物价、税务、财
政等相关部门配套政策的支持,根本缺乏有效的可操作性。另外,开展需求侧管
理也需要的一次性投入较大,而目前我国又缺乏专项资金的稳定来源,从而影响
了电力客户和电力公司参与实施的积极性。
4、缺乏经济激励政策
若实施电力需求侧的管理,社会是真正的最大收益者,而作为社会的利益代
表,本来政府部门应当主动引导电力的需求侧管理进行健康发展,并依靠平衡机
制和经济杠杆,制定配套的制度和政策来支持和引导电力的需求侧管理实施。而
电力公司同样也是电力的需求侧管理收益者,因为削峰填谷之后,电网的负荷率
将提高,能耗将减小,且发电设备的利用小时将提高。而电网公司则是电力的需
求侧管理主体,其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均衡地满足销售效益与供电之间的矛盾,
电网企业的均价销售利益因为实施分时电价会受到一定的损失,因而电网公司也
就没有电力的需求侧管理实施的积极性。尤其是激励机制的不足,使得用电客户
很难自觉实施电力的需求侧管理。
5、电价的结构不合理
推进电力的需求侧管理,其核心是实行峰谷的分时电价,然而当前实施的峰
谷分时的电价结构不够合理,其峰电价仅为谷电价的两、三倍,对于用电客户的
移峰填谷激励作用并不大。此外,目前两部制电价的使用面很窄,且两部制电价
中的基本电价也严重偏低,而电度电价又偏高,单靠电度电价来拉开差距,其激
励作用也不明显。总而言之,还有待研究更为合理、科学的电价政策。
6、需求侧的管理人才缺乏
需求侧管理的实施需要专业人才进行服务工作和技术推广,而当前电力公司
的专业需求侧管理人才还很缺乏,有的电力公司甚至还没有电力的需求侧管理专
业岗位,并造成了电力的需求侧管理方面的宣传缺口。
三、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对策及措施
1、建立和完善需求侧管理的评价体系
电力用户、电力公司、能源公司和政府四方的作用巨大,而要使他们以及其
他的社会力量能够相互协调并共同发挥作用,就需要建立和完善一个有效且科学
的需求侧管理的评价体系,以此来对电力的需求侧管理实施情况来进行综合地评
价,一旦发现其中的问题就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推动电力的需求侧管理能
更好地实施。
2、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作用
电力的需求侧管理不仅是行业和部门的任务,而且更是整个社会的职责,它
不仅需要政府来发挥其主导的作用,并在政策和法律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而且需要电力公司通过其职能范围及其与用户存在着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来了解
用户的节电和用电状况,以便与用户进行沟通,从而共同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强
用户参与实施需求侧管理,所以电力公司也应当承担需求侧管理的重要使命,充
分发挥出在需求侧管理当中的作用。
3、制订并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
通过制订并完善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来明确相关行政手段的有效合法
性,以确保行政措施的实施到位,并依靠政府政策的支持,来建立实施电力的需
求侧管理常态机制。而且从世界范围内来看,电力的需求侧管理实施较好的国家
均有严格的相关法律和法规,比如美国就先后出台了《公共事业管理政策法》及
《国家能源政策法》等法律法规,且制定了大量的、强制性的能效标准,并对用
电客户与电力公司均提出了许多具体、明确的法律要求,从而为电力的需求侧管
理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证。
4、建立多方激励的机制
政府应当采取政策引导和经济、价格等方面的措施来调动用电客户和供电企
业参与电力的需求侧管理实施的积极性。并可以在电价中制定电力的需求侧管理
专项基金,给电力的需求侧管理中的项目提供支持,由监管电力的委员会来管理
和使用。同时明确补偿供电企业为了实施电力的需求侧管理而付出的投资费用以
及相关损失,以打消供电企业的疑虑,从而增强供电企业推行其电力的需求侧管
理实施的积极性。
5、电价制度改革
应加强电价政策的灵活性,赋予电价以必要的弹性,并积极推行可中断电价、
分时电价的试点工作,从而进一步扩大季节性电价和峰谷分时电价的应用范围,
并拉大季节、峰谷电价的差距,以此来提高电网的负荷率。
6、培养专业人才
我国当前因为对于需求侧管理的关键重要性还认识不足,通常还都是把需求
侧管理当成电力市场营销学中的一部分,并且还是其中很小的部分,从而造成学
习者也对需求侧管理不够重视,最终导致了需求侧管理的专业人才极度缺乏。然
而相对于需求侧管理的日趋上升的地位,就非常有必要将其当作一门完全独立的
学科来看待,通过科研费用的增加,来逐渐提高理论水平,同时将其和实践进行
结合,最终培养出一批精技术、懂理论的专业高素质人才,而这也正是确保需求
侧管理实施的重要基础保证之一。
参考文献:
[1] 郑峰崖. 当前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思考[J].广东电力,
2007(06).
[2] 王飞.潘立冬. 电力需求侧管理实施中的若干问题[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2006(03).
[3] 葛社伦.龙生平.张立荣.张雁.杨超. 我国电力需求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
策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2009(07).
[4] 何莉. 浅谈电力需求侧管理的问题及建议[J].科技风,2010(04).
[5] 周卫星. 当前电力需求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湘电培训与教学,
2008(01).
[6] 乔欢欢.梁万华. 浅析我国电力需求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中国电力
教育,2009(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