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论文.

宪法论文.
宪法论文.

论人权的宪法保障

摘要: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民主宪政的一项基本原则。将人权原则写入宪法,

是中国寻求实行宪政以来的第一次,是当代中国民主宪政和政治文明的最新发展。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第一次明确写入我国宪法,对我国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带来深刻变化和深远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将宪法原则变为实际行动,在现实中切实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切实遵行宪法的人权原则,就要将尊重和保障人权贯穿于立法、执法、司法和执政、行政各个环节之中。当然还应清醒地看到在人权保障的问题上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关键词:宪法,人权,保障

引言

人权、通俗来说,是指人作为“人”所享有和应当享有的权利。根据法律学的一般解释,“权利”是指人民享有和应当享有的利益。人权的范围非常广泛。哪里有人存在,哪里就有人权问题。哪里有权利问题,哪里就必然存在一个平等权利的问题,即人权问题。既然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那么,人基于其本质应该享有的权利也就必然涉及一切社会领域。人权是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广泛、全面、有机的权利体系,是人的人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诸方面权利的总称。它既是个人的权利,也是集体的权利。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一个国家宪法对人权的保障程度,体现了这个国家实行民主宪政制度的真实水平“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宪法的修正案被正式写进了宪法。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①]更为明显的是1791年的法国宪法干脆把人权宣言作为宪法的序言,也充分体现了人权在宪法中的地位和作用。宪法的核心价值,就在于规范国家权力和保障公民权利,而人类社会政治文明所反映的,也正是这种关系中进步、合理成分的历史积聚过程和状态。人权的实现是人类社会的终极目标,保障人权是宪法价值的起点和归宿,l而人权的实现,又必须以民主的实现为基础。宪法作为民主政治的产物,在确认人民主权作为国家最高权力存在的同时,将人民主权外化和个体化为公民权利,并通过保障和发展公民的广泛民主权利来不断扩大和深化人民主权。

一、宪法与人权的关系

(一) 我国宪法的发展历程

按照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原理,法律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近代宪法的产生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普遍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建立和以普选制、议会制为核心的民主制度的形成,为近代宪法的产生提供了政治条件,而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提出的民主、自由、平等、人权和法治等理论,为近代宪法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宪法和人权的关系主要有

1、虽然人的权利是天生所有的,但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它明确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宪法是应有人权向法定人权转化的必要和中心环节。美国宪法修正案1-10条有有关公民基

本权利的说明、中国现行宪法在在总纲之后专门有一章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宪法作为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最根本的问题:规范权力运作的形式和方式。它作为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可以保障国家权力的运行的正确性,避免公权力对基本人权的侵犯。

二、我国宪法人权保障机制的分析

(一) 我国宪法是一部现代的保障人权的宪法

1、从产生的背景看,我国宪法是一部以人权保障为核心的宪法。1982年宪

法针对“文化大革命”期间,无法无天,社会秩序严重混乱,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得不到保障的情形,加强了法制建设,保障人权。首先,宪法第5条对宪法和法

律的地位作了明确规定;其次,取消了1978年宪法所规定的公民的政治权利中

的“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再次,1982年宪法吸取了“文化大革命”

中公民的人格尊严得不到尊重和保障的教训,在公民的基本权利中专门增加了一

条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

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在宪法结构上,我国的1982年宪法也改变了1954

年宪法的结构,将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放在了国家机构的前面,表明在我国更加

重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在我国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这种改变具有更为重

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②]

2、我国宪法人权保障的机制

(1)宏观保障机制。宪法第2条、第3条和第5条规定了我国国家权力的

架构,从规范上、宏观上控制了国家权力的运行,为人权提供了根本保障。其中

第2条规定了国家权力的归属,“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

关是人民代表大会。第3条规定了国家权力的活动原则,即民主集中制。第5

条规定了宪法的地位。“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

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2)从微观上,公民权利的特点规定符合现代宪法的特点,第一、强调权

利的真实性与社会的经济文化的同步发展。第二、权利的广泛性,特别是社会权

比较发达。不仅规定了自由权,还规定了广泛的社会权。宪法的42条至46条规

定了包括受教育、受物质帮助等在内的社会权。第三、强调自由权的相对性。任

何权利和自由都是有限制的,包括内在的自身的限制和外在的社会性的限制,绝

对的权利和自由是不存在的。[③]宪法第5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

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从我国宪法人权保障机制来看,与现代宪法人权保障机制十分暗合,都体现了宪法的人权价值取向。宏观方面,强调国家权力的人权保障功能,而不是严格的权力分立与制衡;微观方面,自由权的相对性以及社会权的有关规定与基本权利发展趋势相符合。这是对我国宪法人权保障条款规范价值认识的基本平台。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权研究中心主任刘海年说,“宪法修改以前虽然没有‘人权’的字眼,但是在公民的基本权利这部分有充分的保护人权的内容,同时,保障人权一直受到执政党和政府的重视”。

三、人权保障作为宪法原则对宪法规范的影响

宪法原则由于它的抽象性质,在宪法中更多作为一种精神存在,需要宪法规范加以具体化,才能变得更具有操作性而为各个宪法关系主体所遵循。宪法原则使不同类型的宪法规范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且不至于迷失方向。在宪法的内在结构中,宪法原则的法律效力高于宪法规范。新中国在历部宪法中规定的是公民权利,没有人权的概念,把人权保障作为宪法原则不但完善了宪法结构,也使宪法建立起了宪法规范和人权保障宪法原则的有机联系。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宪法规范的出发点和归宿,违反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的宪法规范无效。人权保障作为一个宪法原则对宪法规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为涉及公民权利的宪法规范提供了源泉。[④] “人权”入宪之后,是否尊重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就成为法律是否合宪的标志,使法制体系有了真正的追求目的。公民权利是人权的法律形式。人权作为人的权利之源,具有公民权利不具有革新功能,它将不断催生新的公民权利,促进公民权利的进步和完善。人权入宪,使中国宪法真正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恢复了宪法的本来面貌。

(二)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为涉及国家权力的宪法规范提供了基础。国家权力是人权除公民权利外的另一种法律转化形式,用于人权的保障。人权是国家权力的正当源泉,人权入宪,使宪法初步理顺了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的关系,为人民服务不仅是国家权力的道德要求,更是宪法规定的强制义务。长期以来,中国的宪法和法律中更多确立的是如何保障国家权力的运行,忽视了设立、配置国家权力的目的,国家至上的观念使公民权利被置于较为次要的位置。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要求国家权力的设立、配置和运行应当有利于人权的保障。人权为国家权力提供了界限,尊重和保障人权也同时成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履行职务的最高原则。

四、我国宪法在保障人权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宪法中权利体系不完善、有关公民基本权利保障条款的规定不彻底

宪法对人权保障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政治权利和自由,第一是宪法没有确认公民的知情权,二是公民的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难以实现,三是公民的集会、游行、示威自由受到严格限制。在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方面,我国宪法未能确认公民的迁徙自由权。在社会经济权利方面,我国宪法缺乏对贫困者的特殊保护规定。在环境权方面,环境权尚未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被引入宪法。宪法在提及“公共财产”、“国家的财产”和“集体的财产”时,均未使用“合法性”这一限制用语,而在提及“公民的财产时”,却单单连续使用“合法”这一限制用语。在一定程度上,这是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意识形态中对不同主体财产权利评价在宪法制定过程中的反映。现行宪法没有规定“公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因而也没有规定“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公民的私有财产”规范的差异说明宪法对公私财产的评价和保护是处于不同层次的,这说明宪法对公民私有财产的保护强度低于公共财产。

(二)宪法中缺少有关违宪审查制度的相关规定

有效的宪法监督制度是完善的宪政制度不可或缺的内容。对于人权保障而言,它是根本的纠错机制。虽然普通诉讼制度能够解决人权侵犯中的问题,但不能解决立法侵权的问题。而立法侵权恰是对人权的最大威胁。所以法治发达国家无不建立宪法监督制度审查议会的立法是否侵犯了宪法保障的人权。

一般而言,宪法保障有两种方式:一是宪法自身的保障,即宪法自身确认和规定的保障宪法实施的制度,如宪法中关于其自身的地位、效力、作用的规定;二是通过宪法监督保障,也即主要是通过合宪性审查、违宪性审查和宪法诉讼等方式保障宪法实施的制度我国缺乏西方违宪审查制度中的宪法诉讼机制。近代宪法的产生是人类为保障基本权利目的而制定,缺乏制度保障的宪法当然就不可能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违反宪法、侵犯宪法经常出现,违宪审查制度是现代宪政国家保障人权不可或缺的基本制度,因此,建立违宪审查制度很重要。

(三)我国现行宪法并未确定宪法诉讼制度

宪法诉讼是由宪法的地位所决定的。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确立宪法的至尊地位和至高权威,是法律至上精神的根本体现。宪法诉讼是由宪法的法律性质所决定的。作为法,宪法有自己特有的调整对象,不仅约束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效力,而且约束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的活动;宪法是公法,对违宪行为,相关人理应获得公权力救济,因此,其诉讼性和诉讼中的适用效力是当然的,否则,宪法与道德、习俗、说教无异。

四、宪法在人权保障方面的相关完善建议

(一)宪法中应充实公民权利内容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应进一步充实公民的基本权利和民主自由。这些权利包括:一是迁徙自由权。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传统户籍制度已经变得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城市化进程中国家有义务消除歧视,废除现行不合时宜的户籍制度,为中国的城

2500字论文格式模板怎样的

2500字论文格式模板怎样的 关键词: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宪法 一、依宪治国就是要充分、正确地实施宪法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现行宪法第2条 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所以,从权力来源来看,我 国的宪法是基于人民的权力而产生的,因此,宪法能否有效地实施,直 接关系到人民的权力能否真正实现。宪法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 体现,又是基于人民主权原则而产生的,所以,人民制定了宪法,人民 就有权监督宪法的实施。从权力归属来看,宪法实施的监督权最终应 归属人民。 2.对宪法实施进行监督是宪法作为根本法的要求 宪法是根本法,它规定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一切法律规范制定的前提和依据,是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是最基本的法 律规范。 3.对宪法实施进行法律监督是各国宪法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许多法治国家为了保证宪法的权威性和宪法的规定得到有效的实施, 建立起形式多种多样的宪法实施监督制度。主要的监督形式有积极 的宪法实施监督和消极的宪法实施监督。宪法的效力,从法理上讲是 法的效力在实际运用中最重要的形式。宪法的效力可以定义为宪法 的约束力和强制力。任何其他法律必须符合宪法,其他法律不得与宪 法相冲突。立法,即法的创造,是指有法制权的国家机关或经授权的 国家机关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制定、补充、修改 和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及认可法律的专门活动。宪法是 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及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宪法在法律体系 中处于最高地位,在人类生活的一切领域具有优先性与普遍的约束力,是人类生存的最高准则。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2020宪法论文格式标准

2020宪法论文格式标准 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2020宪法论文格式标准,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的选定不是一下子就能够确定的.若选择的毕业题目范围较大,则写出来的毕业内容比较空洞,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各位同学准备的宪法论文格式标准。 目录内容提要正文参考文献写作过程情况表指导教师评议表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 1、纸张型号:A4纸。A4210297毫米 论文份数:一式三份。 其他(、):一律要求打印。 2、论文的封面由学校统一提供。(或听老师的安排) 3、论文格式的字体:各类标题(包括参考文献标题)用粗宋体;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关键词、图表名、参考文献内容用楷体;正文、图表、页眉、页脚中的文字用宋体;英文用TimesNewRoman字体。 4、字体要求: (1)论文标题2号黑体加粗、居中。 (2)论文副标题小2号字,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3)填写姓名、专业、学号等项目时用3号楷体。 4)内容提要3号黑体,居中上下各空一行,内容为小4号楷

体。 (5)关键词4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黑体。 (6)目录另起页,3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仿宋,并列出页码。 (7)正文文字另起页,论文标题用3号黑体,正文文字一般用小4号宋体,每段首起空两个格,单倍行距。 (8)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4号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与正文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三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四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五级标题:标题序号为①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9)注释: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0)附录: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1)参考文献:另起页,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2)页眉用小五号字体打印上海复旦大学XX学院2007级XX 专业学年论文字样,并左对齐。 5、纸型及页边距:A4纸(297mm210mm)。 6、页边距:天头(上)20mm,地角(下)15mm,订口(左)25mm,翻口(右)20mm。 7、装订要求:先将目录、内容摘要、正文、参考文献、写作过程情况表、指导教师评议表等装订好,然后套装在学校统一印制的论文封面之内(用胶水粘贴,订书钉不能露在封面外)。

政治论文格式参考

政治论文格式参考 政治反映人们的根本经济与物质利益,保障人们的经济与物质利益的实现.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政治论文格式参考,大家快来一起欣赏吧。 政治论文格式参考 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论文摘要和关键词。 2、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50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 3、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 4、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5、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 6、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 7、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8、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份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 政治论文参考 政治宪法与宪法政治考辨

【摘要】政治与宪法在逻辑上相结合可能生成两种结构范式:即宪法政治和政治 宪法。这两个范式的逻辑起点是不一样的,因而具有不同的学理意义:宪法政治是一 种特殊的政治,属于前宪法现象的范畴,而政治宪法则表现为一种特殊的宪法,属于 宪法现象的范畴;宪法政治表达了政治应该成为什么样的政治,解决了一个重要的价值 问题,而政治宪法则描述了宪法是什么样的宪法,属于一个地道的事实问题;政治宪法 范畴侧重于制度的宪法,具有静态性,宪法政治范畴关注于运行的政治,具有动态性; 政治宪法注重政治之于宪法的影响力,以权力为本位,而宪法政治立足于宪法之于政 治的正当性,以权利为本位;宪法政治强调政治的运行以宪法为体,宪法之于政治具有 明确的目的性。政治宪法则表明宪法的设计以政治为用,宪法之于政治具有明显的工 具性。因此,政治作用于宪法常常成为一定范围政治集团表达政治意愿的制度性宪法、工具性宪法的代名词,而宪法作用于政治却成为宪政的同义语。 【英文摘要】Politics and constitution could be combined into two categories in logic: politicalconstitution and consti-tutional politics.These two categories are different:the constitutional politics is a kind of phenomenon of constitu-tion, and political constitution is a kind of phenomenon of constitution;the constitutional political expresses what thepolitics ought to be, which is an important problem on the value, but the political constitution describs what the constitution is, which is an important realistic problem,They are related and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Therefore,the political constitution is usually called institutional constitution orimplementalconstitution, constitutional politics is usually called constitutional government. 【关键词】宪法政治;政治宪法;逻辑考辨 【英文关键词】the constitution political;the political constitution;differentiate and analyse by logic 笔者曾撰文指出:政治(Politics)与宪法(Constitution)具有天然的互动性,二者在 逻辑上相结合可能生成两种结构范式:宪法政治(Constitution-Politics)和政治宪法(Political-Constitution)。并提出了,百年中国立宪的逻辑怪圈就是政治立宪,文明的 政治的最高形态就是宪法政治[1]。愚以为,以学理的方法来观察政治与宪法,其实质 是以最有效的方法来研究最复杂的问题。在当今中国迈向政治文明的进程中通过现象 学和逻辑学等工具解析政治与宪法的关系是一个绕不开的课题[2]。本人拟就此对政治、宪法及相关的几个概念作一具体辨析,以求教于大家。

宪法与我_法律在我心中作文1000字

宪法与我_法律在我心中作文1000字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宪法是什么?老师说:“宪法是正义之火,和谐之基。”父母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宪法是国家的规矩。”法官说:“宪法就是法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警察叔叔说:“宪法就是交通规则”……而我认为,宪法是一位圣洁无暇的天使,时时刻刻保护着我们。 每天清晨,我到学校经过红绿灯时,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父母谆谆教诲的一句话,“红灯停,绿灯行。”这六个简单的“三字经”,深深镌刻在我的脑海里。我想﹕遵守交通规则,是为了让行人更安心、安全,让汽车更快捷、有序。这就是规则,是交通安全法,是宪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学法、守法就是从小事做起,从遵守交通规则做起,从小养成遵法守纪的良好习惯。 今年6月26日,我参观了禁毒宣传展板,参加了市公安局组织的禁毒宣传演出。看到那一滴滴包含深意、懊悔万分的泪水从吸毒者的眼角流泻而下,带着悲痛,带着愤怒,带着遗憾悄然无声地落了下来。此

时此刻,我仿佛看到有的青少年的生命之花因为吸毒就此凋谢,有的青少年的生命因为吸毒危在旦夕。他们带着无限的眷念在悬崖边挣扎。或许,他们在一次次忏悔:如果还有机会,我决不吸毒!可惜,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没彩排。唉!的确,吸一口毒,终生遗憾;吸一口毒,伤己伤情;吸一口毒,心碎、家碎、梦碎……我想:或许学校一次又一次开展禁毒讲座等活动,是为了让我们这些青少年,这些家庭的希望,这些祖国的花朵健康茁壮成长吧!这就是宪法在保护我们这一群未成年人。正因为有了宪法的保护,我们今天才会无忧无虑地成长,才会在阳光下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小时候,我会陌生于宪法,长大些,我曾懵懂于宪法,到小学生涯六年级时,我对宪法怀有崇高的敬意与无尽的感激。虽然,我还不完全懂宪法,但是在老师的引领下,我已打开了宪法这道门,学法守法将成为我学习生活的重要内容。在我眼中,宪法就是为保护人民而生,为坚定正义而起,为祖国繁荣未来而立! 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它形成了国家的真正宪法。宪法是至高无尚的!

发表论文的论文格式要求

发表论文的论文格式要求 1、页面尺寸严格控制为a4(297×210mm) ,且用word编排。 2、论文打印次序为: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单位、摘要、关键词、论文正文、参考文献,具体要求如下:①论文题目用二号黑体字居中打印,上下必须空一行; ②作者姓名用四号宋体,且居中排版; ③单位用六号宋体,居中排版; ④“摘要”和“单位地址”之间必须空一行,用小五号黑体打印; ⑤“关键词”用小五号黑体,“关键词”内容结束后必须空一行; ⑥论文正文用五号宋体打印; ⑦“参考文献”四字用五号黑体居中打印,参考文献内容用小五号宋体字打印; 3、数字序号严格采用阿拉伯数字,顺序依次为:1;1.1; 4、公式采用规范符号,上下标清楚;公式编号用小括号()表示,位于行末。 5、插图采用计算机画图,并贴在论文相应的位置,图号、图名用六号宋体打印,如论文中有照片,同样贴在论文的相应位置。 6、论文最后要附上作者的介绍,顺序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位(或受教育情况)、职称。论文快速发表绿色通道—期刊之家网 发表流程:收稿---稿件初审---商定期刊---杂志社审稿---办理定金---

修改定稿---确认---付余款---杂志社发采稿通知---发表见刊---接收期刊样册---知网收录 论文刊发时间:从收到论文版面费起3-4个月(特殊情况除外),针对需要快速发表的作者提供绿色通道服务。 本站声明:期刊之家网与多家医学期刊结成了学术联盟,如果您有发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SCI 收录期刊的需求,以及对于需要论文发票的作者可以与我们联系 1、学术期刊论文发表时间安排等相关咨询联系杨老师QQ:2926870355/2012730281 2、不违反宪法和法律,不损害公共利益。 3、是作者本人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不侵犯任何著作权和版权,不损害第三方的其他权利;来稿我方可提供“中国知网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检测,提供修改建议,达到文字复制比符合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 4、本站初审周期为2-5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2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 5、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 6、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7、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 8、切勿一稿多投,稿件一律不退,请自留电子稿。

【宪法论文】浅论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完善

【宪法论文】浅论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完善 摘要:宪法颁行后,怎样将宪法付之于实践是个重要的问题,宪法监督是其中重要一环。宪法作为根本大法,它维护和捍卫公民基本尊严和权利,授予国家权力并严格界定各种权力行使的范围界限。立足国情,围绕如何监督公共权力行使来完善我国的宪法监督,以此保障宪法实现,维护宪法权威,笔者将对此进行阐述。 关键词:宪法监督;权力;权利 一、宪法监督概述宪法作为根本大法,在一国的法律体系中 居于最高的法律地位和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它维护和捍卫公民基本尊严和权利,授予国家权力并严格界定各种权力行使的范围界限。为了保证宪法的贯彻实施,必须对宪法实施实行有效的监督。宪法监督制度是保证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以及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严格依宪行事的一切制度和措施的总和。其实质是对国家机器运转的审查,保证国家公共权力在宪法轨道上运行,从而切实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1]。 我国宪法62条和第67条分别规定了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拥有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明确我国的宪法监督机关属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从合宪审查的方式上看,我国宪法监督采取事前审和事后审相结合的方法。事前审表现为对有关地方性法规的备案和批准程序,对违背宪法规定的地方性法规不予批准。事后审表现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违背宪法规定的立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撤销国务院制定的违背宪法规定的行政法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撤销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但从我国目前宪法监督来看,无论是事前监督,还是事后监督,只是就法律法规是否与其上位规范相抵触的问题进行审查,而对人大立法权,执政党权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行为如何监督;对规范性文件侵犯公民宪法基本权利如何救济却都没有任何规定。这距完善的宪法监督距离甚远。 二、将公共权力置于宪法监督之下的必要性首先,对公共权力的宪法监督是权力制约的要求孟德斯鸠指出:"一切拥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一条万古不易的经验。"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克顿指出:"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根据人民主权理论,公共权力属于人民,来源于人民的委托,二者是"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区别。而权力外化出来,便可能脱离人民的控制。为了使国家权力始终掌握在人民的手中,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规范权力的行使。而对权力的限制的有效手段则来自法律控制,首先表现为宪法的控制。宪法监督以其强制性与有效性对违宪行为进行处理来规范权力行使[2]。 其次,对公共权力的宪法监督有利保障人权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是规定基本人权最广泛、最全面的法律,它是公民权利的宣誓书、保障书。孙中山先生言:"宪法者,国家之构成法,亦即人民权利之保障书也"。宪政是以人权和公民权利为本位的一种制度安排。如果对宪法权利不设置救济途径和程序,那么这些对权利的规定也就变成了一张空头支票。在众多的措施中宪法监督是保障公民权利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最后,对公共权力的宪法监督有利于维护国家法律与制度的和谐统一对公共权力进行宪法监督,防止和纠正相关权力滥用,有利于保障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巩固宪法所确认的民主制度,维护国家法制统一。 我国60年的宪政建设的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已经告诫我们,一个权力不受控制、宪政体制没有保障的社会是极有可能爆发大规模政治性动乱的社会,规范权力行使,有利于维护宪法的尊严,保障宪法的实施,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3]。 三、建立违宪审查,完善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宪法监督机制,(1)设立独立的宪法委员会,审查立法合宪性宪法是国家法律体系的基础,是制定一切法律、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

12·4宪法宣传日主题文章:弘扬宪法精神

12·4宪法宣传日主题文章:弘扬宪法精神 5 12·4宪法宣传日主题:弘扬宪法精神 宪法精神,主要分为四个方面: (一)坚持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精神 1982年通过的现行宪法是由中共十二次代表大会之后颁布。中共十二大的政治报告中,具体阐明了社会主义的特征,那就是(I)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2)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的这三个方面的本质特征在现行宪法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从政权性质来看,宪法第l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所以工人阶级领导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工农联盟是我国政权的基础。工人阶级领导和以工农联盟为基础标志着我们国家的根本性质。它与序言第10段所说的?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必须依靠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精神是一致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模式,宪法序言第6段写道,?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即无产阶级专政?。

中国的实际是,在工人阶级领导下,还存在着比工农联盟更为广泛的联盟。宪法序言规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将继续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是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学说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在建国初的《共同纲领》和1954年制定的第一部宪法中,都称我国为人民民主或人民民主专政。60年代初起,在一些文件中逐渐用?无产阶级专政?的提法。特别是?文革?时期,什么?无产阶级专政万岁?啦,?念念不忘无产阶级专政?啦,成了流行的口号。1975年四届人大通过的宪法明确规定了中国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并采用了?全面专政?这样的极?左?词句。后来,1978年颁布的宪法也仍沿用?无产阶级专政?。直到1982年起草现行宪法时才恢复人民民主专政的用语。彭真同志在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所作《宪法修改草案的说明》中讲到了人民民主专政。他说:?现在的规定,确切地反映了我们的国情和阶级状况,也可以防止对无产阶级专政的歪曲和滥用?。人民民主专政的规定是科学的正确的。再从经济结构来看。宪法第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关于国家宪法日征文5篇范文

关于国家宪法日征文5篇 #国家宪法日征文竞赛1# 法,他是我们生活安全的保障;是悬崖边一声亲人的呼唤;是在茫茫大海中的指示灯。法,我们每个人都应了解。 在生活中,许多事情我们需要用法律来保护自己,但前提是我们必须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少年。遵纪守法听起来离我们很遥远。但仔细想一想,他就在我们身边。你是不是遵守学校纪律,你是不是热爱学习主动思考,你是否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工整,你是不是诚实勇敢,从不撒谎。你有没有在公交车上主动为别人让座,有没有在家里主动为父母洗碗。如果有,你就是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少年,如果没有,就从现在起,从自己做起,加入这个队伍中去。当然不只是这些还要学法,守法用法。 学法。通过学习法制知识,才能迈开人生的第一步。我们青少年只有学习了法制知识,才能分辨是非不做违法的事。我们要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明白法律的重要性。守法,法律是神圣的,只要我们守法就可以在法治的保护下自由飞翔。用法,法律法规无处不在。它向我们身边的骑士,时刻保护我们。我们应该运用学过的`法律只是来保护自己。 有了法律,我们的秩序更加井然;有了法律,我们的生活更加自由;有了法律,我们攀登的脚步会更加坚实。同学们,让我们做一名学法守法用法的好少年。 #国家宪法日征文竞赛2# 法律这个词在我的脑海中是神圣的,它就像一个守护神,伴随在我们身边,时时刻刻保护着我们;法律,就像一张无形的大网,指引着人们走向光明的道路;法律,就像孙悟空,用它那双火眼金睛,分辨黑白,惩恶扬善。 今天早上,街道上格外拥挤,道路上满是汽车,来来回回。汽车排出的尾气让人感觉很刺鼻,但路上依然是井井有条,没有一个人闯红灯,交通十分流畅。我穿过马路,心里感到十分欣慰,宽敞的马路上,人人都遵守着“法律”。这是人尽皆知的法,深入人心的律,正是这样的法律让我走的如此流畅。交通事故时时刻刻都会发生,它就像一颗威力十足的炸弹,一时大意,这颗埋伏的炸弹就会爆炸,炸得家庭破碎,炸得人心苦悲。所以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不能

宪法论文选题

1. 论人大在民主政治中的地位 2. 论宪法实施的保障 3. 谈如何健全人大制度 4.论宪法的权威性 5.我国公民受教育权及其宪法救济 6.论宪法基本权利的直接效力 7.论宪法监督体制的完善 8.宪法法院监督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9.民族自治地方制定单行条例问题研究 10.建设法治政府路径研究 11.论公民财产权的宪法保障 12.农村土地流转法律规制的宪法学思考 13.论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14.社会保障权与宪法保护 15.论公民基本权利与权力制约——宪法学视野下的法理学思考 16.论香港特别行政区与中央政府的关系 17.宪法视角下的公民迁徙自由 18.论宪法对弱势群体的保护 19.论宪法是宪政制度的核心 20.论宪法监督制度对于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21.旧中国宪政运动的历史经验 22.我国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原因及其优越性 23.宪法关于特别行政区建立的基本精神与实践 24.论中央和地方的立法权力划分 25.论中国公民基本权利的现实性 26.论选民与代表的权利义务关系 27.论宪法对妇女权利的保障 28.论表达自由的宪政意义 29.中国宪政体制下的司法独立 30.论人大的个案监督 31.论公民宪法意识的培养 32.代表机关代表资格限制比较 33.民主集中制与三权分立机制比较研究

34.论宪法至上与依法治国 35.论宪法司法化的出现及对中国法治的影响 36.论宪法解释 37.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38.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平等权宪法保障 39.进城务工人员的选举权保障研究 40.农地征用补偿与公共利益 41.基层政权建设的宪法保障 42.中国农民政治权利的宪法保障分析 43.村民自治中的宪法问题分析 44.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45.论公民集会游行示威权的法律规制 46.结社自由的宪政意义 47.试论我国人大代表选举制度的完善 48.论公民隐私权的宪法保护 49.论我国公民的监督权 50.论网络言论自由权 51.言论自由的宪法界限 52.论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 53.论人民代表言论免责权 54.论人民代表的人身特别受保护权 55.流动人口权益保障现状的社会调查——以广州为例 56.论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 57.“一国两制”实施中的若干宪法问题浅析 58.论紧急状态下公民基本权利的限制与保障 59.公民基本权利与科技发展 60.国家权力体制与科技发展

我与宪法征文

我与宪法征文 宪法在我心中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她承载着最大民意,她根植于法律源头,她有形又无形,她和我们关系万缕千丝,却又少为人们适用,但她的至高无上,让人们敬而远之,以至于忽略了她几经风雨的修正,始终只为“人民”二字。 宪法赋予了我们最基本的义务与权利。就如同宙斯之盾,矗立于地面,就是行为之界;放诸于战场,就能阻挡越界之矛。宙斯是希腊神话中的天神,他的盾在天阻剑,触地成墙。我们国家的宙斯就是人民,包括每一名普通合法公民在内的人民。人民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集中行使权力,人民代表来自各行各业,有知识分子、农民、企业家、文体明星、洗脚妹等等,她承载的是最广大的民意,维护的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这样的全国人大有权对宪法做出修改,只有这样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对宪法做出解释。 我们的宪法,其“人民”的范畴覆盖了绝大多数的人。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宪法更有代表性,更值得尊敬。我们宪法的至高无上,不仅在于出身,还在于这副久经打造的盾牌上呈现出的时代智慧。她记载了四次与时俱进的自我完善,犹如镌刻其上历史剑痕;她记载着1840 年以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变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犹如烙印其上的民族图腾。中华民族在曲折中前进,宪法也在曲折中不断完善。正因为如此,这样的宪法更值得信任,也更有未来。

这副信仰的盾牌,释放的是自由的力量,铸就的是权力的牢笼,看不到却又无处不在。宪法赋予我们权利,正如第三十三条规定的“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同时我们也“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我们日常工作、生活点滴,都与宪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网上曝光某人在公交上不给老人让座的视频,有网友就对其进行人肉搜索,导致公民的姓名、家庭住址、工作单位等自然信息公之于众,正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虽然宪法第三十五条赋予我们言论自由的权利,但宪法第三十八条保护着“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尽管我国法律条文中没有明确提出隐私权这个定义,但是未经任何合法授权,公布他人隐私的行为,已然侵犯了宪法赋予公民的人格尊严权。这把本来指向“不给老年人让座”不良现象的利剑,在不经意间,伸得太远触到了宙斯之盾了,其本身演变成了一起更为严重的违法行为。如果我们能在心中常树一面行为边界之盾,也许很多违法的行为在酝酿之初便被自行遏止了,因为她是令人生畏、默然止恶的。 不仅之于私权,之于公权亦如此。虽然未能如其他的法律法规那般被频繁地运用于司法审判实践中,但是没有一条法律条文,一个审判案例或一项政府举措可以违背宪法的基本条款。她时刻提醒着我们无论是从法律还是政治的角度,都是以人民的权力始终制约着国家机器的运转。“情系于民,利谋于民,权用于民”应是一切公权使用者的座右铭。做为街道办事处的基层工作人员,我们要牢记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公权力如何行使,不仅需要的行使者的努力,更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宪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

增刊论文格式要求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论文格式要求 来稿应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应用价值。立题新颖,论点正确,论据充分,条理分明,重点突出,文字精炼,数据可靠,理论联系实际,对于社会实践有正确的指导意义;不违反国家宪法、法律以及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不含有损害国家利益、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内容;不披露属于保密范围的文件、成果和数据资料等。 论文内容顺序包括:①中文题名、作者姓名、作者单位、邮政编码、摘要(100-200字之间)、关键词(3~5个)、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②与中文一一对应的英文题名、作者姓名、作者单位、邮政编码、摘要及关键词;③正文以及参考文献。 来稿最后请附第一作者简介,内容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性别、籍贯、技术职称、最高学历、主要研究方向、通迅地址、联系电话及E-mail。 论文具体格式规范要求如下,请对照相关条目,补充修改论文中不符合要求的部分: 1)论文题名中尽量不用英文表述(除公知公认的名称、符号等),要求限制在20个汉字以内。 2)摘要是以提供文献主要内容梗概为目的,其中的内容应在正文中出现,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尤其是自我评价)。 中文摘要一般应在100-200字,英文摘要不宜超过250个实词。 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且拥有与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全文必要的信息;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不能写成引言。 3)关键词是学术论文的检索标识,是为反映论文主题概念、满足文献标引或检索工作的需要而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的代表论文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每篇文章需抽出能够代表本文主题的关键词3~5个。 4)参考文献代表论文的起点和层次,请严格参照以下格式将所有项目著录完全,并按其在正文中被引用的顺序排列,且在正文中以上角标形式标注,与列在论文最后的参考文献一一对应。

学习宪法征文

宪法的重要性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党执政兴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立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公民和全社会宪法意识的提高。依法治国方略只有在良好的宪法意识环境中才能得到有效地实施。广大干部群众都要认真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保证宪法在全社会的贯彻实施。因此,进一步加强宪法宣传教育,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宪法意识,努力创造崇尚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社会法制环境,意义重大。 增强公民的法制观念是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重点和目标。公民法制观念的内涵很丰富,包含了依法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观念,依法规范生产和生活即依法办事的观念,依法监督国家权力行使的观念,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观念,依法履行法定义务的观念等。公民法制观念的水平,直接影响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制约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历史进程。因此,必须通过扎实有效的法制宣传教育,实现全体公民法制观念的形成和提高。 今年我们确定“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制观念”这个主题,目的是进一步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使公民明确宪法和法律不仅是全体公民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同时也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武器,增强公民对社会主义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权,真正做到人民当家作主。 围绕这一主题,中宣部、司法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在今年“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期间,重点宣传宪法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实质,宣传宪法所体现的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精神,形成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办事,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会环境;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依法正确行使权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全体公民要行使好公民的权利,履行好公民的义务,依法维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要守法诚信、依法经营,促进物质文明建设;广大青少年要学习基本的法律知识,遵纪守法,努力学习,逐步培养法律素质,做合格的小公民。

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 欢迎来到西北师范大学!

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一、论文的组成部分 封面、目录、中文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外文摘要、关键词、后记、毕业论文评语。 二、目录样表 目录(二黑加粗) 摘要(四宋) (1) 关键词(四宋) (1) 一、中国宪法司法化的科学界定(四宋) (1) (一)宪法司法化有助于维护宪法权威(小四宋) (3) (二)宪法司法化有助于宪法实践(小四宋) (3) 二、中国宪法司法化是法制建设的需要(四宋) (9) 注释或参考文献(四宋) (10) Abstract (11) Key words (12) 后记(四宋) (13) 正文样本 论法治(小三宋) 张三指导教师:李四(五宋) 内容提要:社会主义。(小五宋) 关键词:法制法治职权(小五宋) 一、法制与法治的关系(四宋) (一)法制的概念(小四宋) 法制是指法制是指法制是指法制是指法制是指法制是指法制是指法制是指法制是指法制是指法制是指法制是指法制是指法制是指法制是指法制是指法制是指法制是指法制是指法制是指法制是指法制是指法制是指法制是指法制是指法制是指法制是指法制是指法制是指法制是指法制是指法制是指法制是指法制是指法制是指法制是指法制是指法(五宋) 二、法制的程序保障(四宋) (一)法制程序保障的意义(小四宋) 法制是指法制是指法制是指法制是指法制是指法制是指(五宋) 注释:(小四宋) 1、李龙:《宪法》,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页。(五宋) 参考文献:(小四宋) 1、李龙:《宪法》,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五宋) Abstract: Key words: 后记(四宋) 四、说明 1、论文封面使用由学校统一提供的封面。 2、论文一律要求用A4纸打印。

宪法概念之界定

宪法概念之界定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对宪法概念的研究是宪法学最基础的理论性问题,理解宪法的概念是理解现行宪法的前提,只有以正确地理解宪法的概念为基础,才能更好地分析和解决各种宪法问题。因此,笔者将对宪法的概念进行界定。 一、宪法既是公法也是私法 法律被分为公法和私法,作为母法的宪法,要么既是公法又是私法,要么既不是公法也不是私法,而是统领公法和私法的最高法。那么究竟该如何鉴定宪法的属性呢? 笔者认为宪法既应当是公法,也应当是私法。随着现代法治社会的发展,人们运用法律武器保障自己的意识越来越强烈,宪法需要扩展其调整范围,以此来满足人权保障的需要。同时,宪法本身就规定了公民权利,而公民权利很多都是私法领域的事,所以宪

法早已不仅仅具有公法属性,也具有私法属性。认识到宪法具有私法属性,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宪法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使得宪法能更贴近普通百姓的生活,让宪法真正发挥其作用。只有当公民在自己的基本权利受到侵害时,能够在穷尽一切救济措施的前提下,可以运用宪法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时宪法才能成为人民心中的根本法,才能真正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 二、宪法不是政治法 宪法当然不是政治法,而是一种法律规范。在教材上,作者往往将宪法定义为:宪法是统治阶级为实现其意志和利益的具有最高权威的国家根本法。这一概念的目的是体现宪法的政治性,但在宪法的实施运用中,宪法的政治性往往被过分夸大,而其作为法律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和功效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笔者认为,宪法固然具有其政治性,但是宪法最本质的身份是法律规范,这些规范是政府和掌权者必须遵守的,一旦违反,必须承担法律责任或政治责任;对于老百姓而言,宪法也应进入司法领域,像其他法律一样可以用以诉讼。

学宪法讲宪法征文1000字

学宪法讲宪法征文1000字 宪法规定了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还规定了公民享有人身自由,信仰和不信仰宗教,接受教育、劳动、休息等最重要的基本权利,同时也规定了公民有劳动、受教育、服兵役、纳税、爱护公共财产、维护国家统一、保卫祖国等基本义务。我们应当从小了解宪法规定,做遵纪守法的小公民。欢迎阅读本文,更多优质内容,欢迎关注聘才网。 学宪法讲宪法征文1000字宪法很薄,也很沉。宪法精神的内在价值是以人为本,而一个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也是以人为本。我们需要做的正是去弘扬宪法以人为本的这种精神,让宪法之光普照四方,切实地保障每一个农民工、每一个劳动者、每一个公民的权利,建设一个法制的和谐社会。 每个公民都应该学习社会主义法律知识。有人认为学法是一件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的事。其实,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当今我们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法。我们身边的学多问题都要依法解决。所以,一个合格的公民必须是一个知法,懂法,且要守法的公民。要有法制观念,要懂法律知识,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 知法,守法是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人民的希望。祖国和人民盼望我们健康成长,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

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我们青少年学生不仅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有法律知识和守法观念,懂得合法与非法,违法与犯罪等道理,自觉依法办事。这样才能抵制各种不良影响,促进自己健康成长。 为了我们更好的成长,国家制定了像《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来规范人们对青少年儿童的教育和保护。有了这些法律还不够,我们应该好好地学习它们。让这些法律法规不沦落为空话套话,而是,实实在在地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真正的作用。下面我来给大家讲一个身边的小故事吧。 15岁的小张家境优越,父母都是做服装生意的。当他因为诈骗罪被公安机关逮捕时,他的父母百思不得其解:儿子有吃有喝,从不缺钱,可是他为什么要到同学家去诈骗呢?儿子在监狱给妈妈写了一封信,描绘了这样一个场景:每天晚上,你跟爸爸两个人都在家讨论赚钱的事,吹嘘自己把衣服卖出了高价,把冒牌服装当名牌卖出去了,我听你们讲了这么多,觉得这事特别有吸引力,特别刺激。我想如果他的家人都是知法守法的公民,小张也知道一些法律知识的话,这样的惨剧就不会发生了。 离我们生活最近的法律我想就是交通法了。交通事故时时刻刻都会发生,它就像一颗威力十足的炸弹,一时大意,

论文格式要求

“司法改革与检察工作创新发展”研讨会 论文格式要求 一、关于版面的要求 (一)版面规范 文章题目(局中,宋体,小三,加粗) 副标题(局中,宋体,小四;上不空行,下空1行) 作者(局中,楷体五号;上空1行,下空2行) 一级标题(局中,宋体,13号;上下各空1行) 二级标题(空2字符,标题加小括号,宋体12号,加粗,上下不空行) 正文(宋体12号,行距固定值20) (二)作者单位 放在论文结尾括号内(楷体10号,有对齐,上空1行) (三)页面设置 左2.5,右2.0,上1.9,下1.9。 (四)摘要和关键词 二、关于注释的要求 (一)一般规定 1.采用脚注(宋体9号,行距固定值12) 2.注码放标点符号后(对句中词语加注者除外) 3.统一适用①②的数字符号,每页重新编号,引文资料作者为外国人者,其姓名前加方括号著名国籍。 4.非引用原文者,注释前加“参见”。 5.非引自原始出处的,注释前加“转引自”。 6.数个资料引自同一个出处的,注释采用:“前引①,某某书,第×页”,或者“前引①,某某文”,两个注释相邻的,可采“上引某某书(文),第×页”。 7.出版日期仅标明年份,通常不要“第×版”、“修订版”等。 8.引文出自杂志的,不要“载”、“载于”字样。 9.原则上要求所引用的资料出自公开发表物。未公开发表的,采“××××年印行”。 10.原则上不可引用网上资料。 (二)注释举例 1.著作类 ①周鲠生:《国际法》上册,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156页。 2.论文类 ②王家福、刘海年、李步云:《论法制改革》,《法学研究》1989年第2期。 3.文集、教材类 ③龚祥瑞:《比较宪法学的研究方法》,载《比较宪法研究文库》第1册,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④佟柔主编:《民法》,法律出版社1980年版,第123页。 4.译作类 ⑤〔英〕梅英:《古代法》,沈景一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69页。 5.报纸类 ⑤王启东:《法制与法治》,《法制日报》1989年3月2日。 9.外文类 从该文中注释习惯。著作或者文章名使用斜体。尽可能避免中外文混用。

【精编范文】弘扬宪法征文1000字-优秀word范文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弘扬宪法征文1000字 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一句响亮的政治口号,而且是落 到实处的实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弘扬宪法征文,欢迎阅读。 第一篇:弘扬宪法征文 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制观念,落实到人民法院工作的实际,一方面要求 人民法院通过不断提高司法能力,维护司法公正,切实在审判工作中贯彻宪法 精神,落实法治要求;另一方面,要求人民法院通过审判活动和法制宣传工作,宣传宪法精神,强化公民的法制观念。近年来,人民法院为此进行了不懈努力。一是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在保障公民权利、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的重要作用。宪法永恒不变的精神,就是 要规范国家权力的行使,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保持权力与权利的协调与平衡。多年来,人民法院在宪法精神的指导下,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严格依法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坚决依法打击各类犯罪,维护国家安全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坚持尊重和保障人权;充分发挥民事、行政审判和执行工作化解矛盾、调节经济关系的职能作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 权益,促进依法行政。在审判活动中,注意正确处理好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 执行政策与执行法律、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3个关系;坚决维护国家法制统一,抵御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公平地适用法律裁判案件,依法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不同地域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人民法院还通过开展“公正与效率”司法大检查,清理刑事超期羁押案件和民事行政超审限案件,推出司法为民的具 体措施,来促进司法公正,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更 加有力的司法保障。二是积极推进法院工作改革,完善落实司法为民、维护司法公正的工作机制。结合学习贯彻宪法修正案,最高人民法院正在认真 总结法院工作改革的成功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完善社会主义审 判制度,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与正义为目标,着手制定新的五年改革纲要。今后几年,人民法院将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要求,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 通过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已有的改革措施,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法院工作的深层 次问题,建立一套完善的确保司法为民、司法公正的工作机制。三是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业化法官队伍,为司法公正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近年来,人民法院在抓好审判工作的同时,大力加强队伍建设。坚持抓好法官队伍的思 想建设,积极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司法为民”、“司法公 正树形象”等教育活动,大力宣传表彰以“辩法析理、胜负皆服”为目标的宋 鱼水,公正司法、以身殉职的蒋庆等法官队伍的先进典型,教育广大法官牢固

思修论文(宪法类)

论中国宪法的发展 摘要:宪法是一个国家法律体系的核心,是一国法律、法学体系的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从其本质来讲,它是保障公民权利与规范国家权力的法律。基于此,宪法应具有无可置疑的权威地位。公民的宪法理念是和谐社会的必要思想条件。建设和谐社会是当代社会的主题,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宪法的支撑和保障。平等权的宪法保障程度与社会和谐程度具有密切的关系,平等权获得有力的宪法保护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和关键。 Abstract: the constitution is the core of the system of the national laws, is a country law, legal system basis. The PRC constitution is our country's basic laws, from its essence speaking, it is safeguard citizen rights and regulating state power law. Based on this, the constitution should is unquestionable authority status. Citizen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concept is the necessary ideological conditions.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is the theme of contemporary society,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without the constitution of support and assurance. Equality, the constitutional protection degree and social harmonious degree have close relations, equality, and obtain powerful constitution to protect the footstone of construction harmonious society and the key. 关键词:宪法宪法精神依法治国发展 Keywords: the constitution the spirit of constitution law development 中国清朝之前都是“德主刑辅”的德治式封建社会。因晚清政府的腐败以及西方帝国主义的入侵,西方先进的法治思想以及宪法宪政思想也随之而来,引起中国早期的有识之士思考和效法,这也间接的促使近代中国逐步摸索着走上了依法治国之路。中国的宪法及宪法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的。 一、中国宪法学的起源 学者们至今为止也未就我国宪法学起源于何时达成一致意见。一种观点认为可以把我国的宪法学的历史起点确定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1】;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宪法学首先兴起于西方国家,19世纪末,宪法与宪政的理论传入中国【2】;还有一种意见认为,中国的宪法学最早产生于20世纪初清末时期【3】。三种意见都界定了中国宪法学产生的大致时间范围,而没有确定的具体时间。 我认为中国宪法学应是晚清时期随着西方先进技术和思想传入中国时,潜移默化的是我国先进之士产生了对宪法和宪政的研究和思考。通过诸多方面的分析,我认为林则徐于1839年主编的《四洲志》是中国宪法学及宪政的起点。《四洲志》对英国议会制度做了介绍,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