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当代青年价值观调查报告

人民网当代青年价值观调查报告
人民网当代青年价值观调查报告

人民网当代青年价值观

调查报告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调查报告

——人民网调查专栏“态度”第三期

2013年05月06日来源:

为全面了解当代中国青年的价值观现状,人民网强国社区调查专栏《态度》联合国内专业民意调查机构北京美兰德信息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青年人的职业观、婚恋观和亲情观。在调查实施中,除了对青年群体(15~34周岁的人群)进行调查外,也对非青年(35周岁及以上的人群)群体关于青年人的看法进行了调查,线上线下调查同步进行,时间为2013年4月12日至4月23日。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关于“青年”年龄范围的定义在世界各地因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等情况的不同而有差异,本次调查使用我国国家统计局对“青年”的定义,即:15至34周岁的人群,为青年。调查结果如下:

一、职业观

当代青年择业不惧压力,看重工作发展前景;工作中有较强的上进心,虽然压力偏大,但对工作基本满意;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有基本了解,在实际工作中明确职业理想,并为此作出努力。

(一)青年择业最看重的三个条件:发展前景、稳定性和薪酬福利

调查结果显示,青年择业最看重的三个条件是发展前景(%)、稳定性(%)以及薪酬福利(%),而工作压力小(%)对青年择业的影响较小。

此外,男青年与女青年在择业观上存在显着差别。男青年认为择业时首要考虑的因素是工作的发展前景,而女青年则认为工作的稳定性才是影响择业的最重要因素。

(二)工作状态

1. 当代青年具有较强的上进心,但工作态度需要端正

数据显示,78%的被访青年认为当代青年在工作中有上进心是主流现象,六成以上被访青年认为多数青年能够在工作中做到“脚踏实地,踏实肯干”。

然而,非青年(注:指35周岁及以上的人群)认为“工作态度不认真,混日子”是当代青年在工作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2. 当代青年工作压力偏大

调查发现,青年人的工作压力得分为分(注:百分制,下同),属于中等偏高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年感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在对比不同性别的青年对于工作压力的感受时,男青年比女青年感受到更大的压力。

3. 青年对目前工作单位的满意度接近55分

数据显示,目前的青年群体对自己工作单位的满意度为分。当对比不同类型城市青年对工作单位的满意度得分时,直辖市的青年对自己的工作单位最为满意,其次是省会城市和地级市。

4. 大多数青年对所从事的行业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调查显示,超过三分之二的青年对自己所从事行业的宏观情况和发展前景有基本的了解和判断,约三分之一的青年表示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有十分充分的了解和判断。

5. 有明确的职业理想是当代青年的一大共性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的青年表示自己有明确的职业理想。然而,非青年受访者在被问及当代青年是否具有大理想(分)和职业规划(分)时,却给出了较低的评价。

6. 青年自评目前工作与职业理想较为吻合

本次调查表明,青年自评目前工作与职业理想的相符度为分。当对比不同年龄青年对工作与职业理想相符度的评价时,数据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年越来越确信自己目前的工作符合职业理想。

7. 维持现状、等待机会是青年追求职业理想的主要方式

当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理想时,%的受访青年表示先维持现状,等待机会再追求职业理想。

8. 超过三分之二的青年愿意在目前就职的单位继续工作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青年暂时没有跳槽意愿,乐于在目前的单位继续工作。不到三分之一的青年表示,近期有离开目前工作单位的打算。

(三)创业观

1. 自主创业已成为青年就业的一个重要选项

调查数据显示,%的青年表示考虑过创业,%的青年表示正在进行创业,只有%的青年表示已经创业成功。只有约四分之一的青年表示自己完全没有考虑过创业。

2. 对待“就业”和“创业”的态度

针对“就业”和“创业”这两种择业态度,超过一半的青年认为先选择“就业”作为基础,以此慢慢进行“创业”。

二、婚恋观

本次调查发现,当代青年择偶最看重的因素是人品性情、人生观价值观和身体健康,最认同通过自己寻找,自由发展的方式来选择伴侣,对恋爱和婚姻的认真程度均在50分以上,主流的婚恋观延续了传统观念,闪婚、裸婚等当下比较热点的婚恋现象属于非主流观念。

1. 青年择偶三要素:人品性情、人生观价值观、身体健康

提起择偶时最看重的因素,青年人选择最多的是人品性情(%)、人生观价值观(%)和身体健康(%),而对家庭背景、财产收入的选择比例均不高。但是,%的非青年认为现在的青年人择偶时比较功利,这与青年人自评的结果有明显差异。谈到导致“剩男剩女”现象的原因,52%的青年人认为是“没有经济基础”,这从侧面反映出经济基础仍然是确定恋爱关系的一个必要因素。

对比不同性别青年关注的择偶条件,虽然对最看重的三个因素保持一致,但是男性青年择偶时对身高相貌的关注比例明显高于女性,而女性对伴侣财产收入的关注比例明显高于男性。

2. 主流择偶方式为“自己寻找,自由发展”

青年人认同的择偶方式更多是通过自己寻找,自由发展,这一比例高达%,其次是亲友介绍,认同此种方式的比例超过一半。

对比不同城市青年认同的择偶方式,省会城市青年选择“亲友介

绍”、“通过即时通讯工具查找”、“参加相亲类电视节目”和“注册相亲网站”的比例均明显高于直辖市和地级市。

3. 青年人对恋爱和婚姻的认真度自评得分分别为分和分

调查数据显示,青年群体中,分别有%和%的被访者认为当代青年对待恋爱和婚姻“非常认真”、“比较认真”和“一般”,青年人自评对恋爱和婚姻的认真度分别为分和分,均为及格水平。而在非青年群体看来,当代青年对恋爱和婚姻的认真度低于青年群体自评的分数水平,分别为分和分。

具体看不同类别青年对恋爱的自评认真度得分,女性认为当代青年对恋爱的认真度略高于男性的自评认真度;在90后看来,当代

青年对恋爱的认真度略高于80后的自评认真度;相比于地级市和直辖市,省会城市的青年认为当代青年对恋爱的认真度略低。

具体看不同类别青年对婚姻的自评认真度得分,男性和女性,80后和90后之间的差异不显着;相比于地级市和直辖市,省会城市的青年认为当代青年对婚姻的认真度略低。

4. 当代青年主流婚恋观延续了传统观念

调查显示,多数青年对裸婚、闪婚、丁克等当前一些婚恋观念持“不接受”态度。超九成青年不接受“只恋爱不结婚”,八成以上青年不接受“闪婚”和“丁克”,近八成青年不接受“独身主义”,超六成青年不接受“试婚”和“裸婚”。针对目前社会上出现的为逃避房产税而“假离婚”的现象,%的青年表示不接受。可见,目前社会上出现的一些热点婚恋现象仍属非主流观念。

具体看不同类别青年对“闪婚”的接受情况,男性的接受比例高于女性;80后的接受比例高于90后;省会城市和直辖市青年的接受比例高于地级市。

具体看不同类别青年对“裸婚”的接受情况,男性的接受比例高于女性;随着年龄增长,青年对裸婚的接受比例随之提高;省会城市和直辖市青年对裸婚的接受比例高于地级市。

具体看不同类别青年对“丁克”的接受情况,90后的接受比例高于80后;随着年龄增长,青年对“丁克”的接受比例随之提高;省会城市青年的接受比例高于直辖市和地级市。

具体看不同类别青年对“试婚”的接受情况,男性的接受比例大大高于女性;未婚青年的接受比例高于已婚青年;省会城市和直辖市青年对试婚的接受比例明显高于地级市。

具体看不同类别青年对“只恋爱不结婚”的接受情况,男性的接受比例略高于女性;硕士及以上学历的青年,接受比例高于其他年龄段青年;省会城市和直辖市青年的接受比例高于地级市。

具体看不同类别青年对“独身主义”的接受情况,女性的接受比例高于男性;90后的接受比例高于80后;省会城市和直辖市青年的接受比例高于地级市。

三、亲情观

本次调查发现,六成以上青年与父母关系和睦,青年对孝敬父母自评得分接近70分;在具体的孝敬行为方面,九成以上青年能做到与父母进行交心的沟通,且与父母共度节假日,青年“每年多次”回家探望父母的比例最高,八成以上青年每周至少与父母通过通讯工具联络一次,约七成青年表示父母进入老年后会与父母同住,由自己和家人照顾父母养老,九成以上青年表示父母进入老年会给父母赡养费。

(一)与父母的关系

1. 六成以上青年与父母关系和睦

调查显示,当代青年与父母感情的和睦程度总体得分为分;表示与父母感情“和睦”的比例为%,其中“非常和睦”的占%,“比较和睦”的占%;三成以上的青年人表示与父母感情“一般”或“不和睦”。

调查数据显示,80后青年与父母感情和睦程度略高于90后青年。

对比不同学历的青年,学历为小学及以下和硕士及以上的青年人群与父母感情和睦程度偏低,均在60分以下。

调查结果显示,与父母居住的空间距离小有利于拉近与父母的感情;与父母住在一起或住在同一城市的青年与父母感情的和睦程度较高,而与父母在不同省份或国外的青年人与父母感情的和睦程度最低。

2. 青年关于孝敬父母的自评分数接近70分

数据显示,青年人对自己孝敬父母情况自评的总体得分为分,80后青年自评得分稍高于90后青年;女青年自评得分略高于男青年。

针对非青年群体对青年群体孝敬父母情况的看法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近七成非青年群体认为当代青年孝敬长辈的情况不如上一辈人,六成以上的非青年人群认为在尽孝程度上,外地工作的独生子女比不上陪在父母身边的独生子女。

(二)孝敬行为

1. 九成以上青年能做到与父母进行交心的沟通,且节假日与父母一起度过

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一年中,%的青年都与父母进行了交心的沟通;%的青年人在节假日时与父母一起度过;七成以上青年记得父母的生日,并给父母过生日;而能做到定期带父母体检的比例最低,仅%。

调查中,非青年人群希望青年尽孝的方式中,“与父母进行交心的沟通”所占比例最高,为%;其次是节假日与父母共度,比例为%。

2. 回家探望父母的频次

调查数据显示,在对当代青年回家探望父母的频次的调查中,“每年多次”回家探望父母的比例最高,占%;其次是“每周一次”,占%。

针对与父母居住的不同情况对比发现,与父母不在一起居住但同城的青年每周一次回家探望父母的比例最高,占%;与父母不在一起居住、但在同一个省份或在国外的青年,每年多次回家探望父母的比例较高,均在40%以上。

3. 与父母通过通讯工具联系的频次

调查显示,当代青年人与父母沟通联系的频次还是比较高的,%的青年人至少每周一次与父母通过通讯工具沟通;其中%的

青年人每天与父母联络,%的青年人每周多次与父母联络,%的青年人每周一次与父母联络。

分性别来看,女性青年群体与父母沟通联系的频次相对较高,至少每周一次与父母联系的比例高达%,比男性青年群体高出%。

4.七成青年人表示父母进入老年会与父母同住

调查显示,大多数青年表示父母进入老年时,愿意与父母同住;其中表示“会同住”的比例为%,表示愿意“一段时间同住,一段时间不同住”的比例为%;仅%的青年人表示“不会同住”。

5. 九成以上青年表示父母进入老年时会给父母赡养费

调查显示,%的青年人表示父母进入老年时,会给父母赡养费,其中表示“会定期给”的比例为%,表示“会不定期给”的比例为%;而表示“不会给(含父母不需要)”的比例仅为%。

6. 七成以上青年人表示由自己和家人照顾父母来养老

调查结果显示,%的青年人希望完全由自己和家人照顾父母,表示为父母雇保姆或护工的比例为%,倾向于父母自己照顾自己和支持父母到养老机构养老的比例分别为%和%。

7. 家庭影响对孝道教育至关重要

调查数据显示,%的人认为家庭教育对孝道教育至关重要,%的人认为社会影响很重要,%的人认为学校教育很重要。

8. 双独子女春节过年多数“两边跑”

调查中对“双独家庭春节过年回谁家”进行了询问,数据显示,两边跑的比例最高,占%;其次是“把两家聚在一起过年”和“每年轮换”,比例均在22%以上。

四、对当代青年的描述

关于当代青年的描述,对比青年群体(15~34周岁)自评和非青年群体(35周岁及以上)他评,“相比上一代人,当代青年的自

主意识更强”成为两个群体共识度较高的描述,认同度均接近70分;针对“相比上一代人,当代青年的独立性更强”,青年自评和非青年他评的认同度也有共通性,均在50分以上。

两个群体评价存在较明显差异的包括,针对“当代青年是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一代”,青年人自评的认同度为分,而非青年群体的他评结果存在明显差异,认同度仅为分;类似的还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依然是当代青年的主流价值观”,青年自评的认同度为分,非青年他评的认同度仅为分。

附:调查说明

1. 调查目的

全面了解当代青年的价值观,特别是当代青年的职业观、婚恋观和亲情观现状和态度。

2. 调查组织过程

时间周期:2013年4月12日——2013年4月23日

执行机构:人民网、北京美兰德信息公司

3.样本结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