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狐假虎威》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狐假虎威》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狐假虎威》教案教学设计

《狐假虎威》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多音字“转、闷、呀”。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寓言故事所包含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课文。

2.了解寓言故事所包含的寓意。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读过哪些寓言故事呢?

2.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则新的寓言故事。(板书课题:狐假虎威,领读课题.)

3.“狐”指什么?(狐狸)“虎”指什么?(老虎)“假”有几个读音?(两个读音:ji ǎ、jià)在这里读什么?什么意思呢?让我们查查字典吧。

“假”读jiǎ,有三个意思:①不真实,不是本来的,跟“真”相反。②借用,利用。

③拒理推断,有待验证。“假”读jià:按照规定或经请求时离开工作学习的场所。

想一想,“狐假虎威”的“假”是什么意思?(“借用、利用”的意思)

4.这个题目什么意思?(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播放动画课文《狐假虎威》,学生形象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各自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尝试理解词语的意思。

3.学习生字词。

课件出示生字(带拼音):

假威转(zh uàn)扯嗓派违抗爪(zh uǎ)

趟神猪纳闷(mèn)受骗借

(1)这些生字是我们读书的拦路虎,要想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要先

把它们清除。

①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生字,你觉得难读的字可以看着拼音多读几遍。

②检查:你觉得哪个字难读,会读了吗?(指名读)重点提醒学生注意“转、扯、爪、猪、受”是翘舌音,“寻、骗”是前鼻韵母。

③去掉拼音读一读,同桌互相读一读,听一听。开火车读。齐读。

(2)课件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

狐假虎威扯着派来违抗爪子呀

神气活现一趟野猪纳闷受骗借着

自由练读。

(3)走迷宫识记字词游戏。

三、朗读课文,读通读顺

1.读通课文。

(1)再读课文,你觉得哪句话难读就在这句话前面画上“~~”,并把这句话多读几遍,直到读通顺了,再接着往下读。

(2)指名汇报练读的效果。

(3)采用老师范读、学生示范、个别练习等多种形式练习朗读,直到把课文难读的句子读通为止。

2.再读课文。

(1)同学们选自己能读好的一节认真练读,要求把它读流利。

(2)采用多种形式分自然段读课文。

四、课堂总结,练说故事

1.练说故事。

课件出示词语:

森林老虎狐狸野猪小鹿兔子野兽

窜扑逮蒙

(1)挑选合适词语,学生练说。

(2)指生展示。

(3)适时评价。

2.同学们,书读到这里,你知道了什么?又产生了哪些疑问?(生回答)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解决你的疑问。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巩固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根据课文内容填词。

()信()疑()摇()摆()张()望

神气()()狐()虎()眼珠()()

2.课题“狐假虎威”什么意思?

3.这节课我们再到森林里走走,看看狐狸是怎么从老虎嘴边逃生的。

二、品读课文,深入探究

(一)体会老虎的迅猛。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课件出示:

“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

2.“扑、逮”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做动作理解。)

3.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

(扑,用力向前冲,使全身突然伏在物体上;“窜”说明狐狸本来是很害怕老虎的,想很快逃走。“扑”时间短,动作快,说明老虎是很厉害的。)

4.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读出老虎动作的迅猛。

(二)感悟狐狸的狡猾。

过渡:狐狸被老虎吃了吗?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狡猾)

1.自读第2~6自然段,用圆圈划出表示狐狸狡猾的词和句子。(学生读书,圈画。)2.指名说(词:眼珠子骨碌一转、扯着嗓子;句:狐狸说的话)

(1)“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是在干什么?(想办法对付老虎、想鬼主意。)

指生表演“眼珠子骨碌一转”。

(2)怎样说才是扯着嗓子说?狐狸为什么要扯着嗓子说?(为了让老虎害怕)

(3)师领读两个词语(眼珠子骨碌一转、扯着嗓子)

3.狐狸说了几次话?(三次)

(1)第一次说了什么?

课件出示:

“你敢吃我?”

①狐狸这样问是什么意思?(你不敢吃我。)

谁来学着狐狸说一说?(指名读,师评价)

②听狐狸这么一问,老虎是什么反应?(老虎一愣)老虎怎么说?

(“为什么不敢?”)

你能不能一边说一边做动作?

③老虎一愣,说明什么?(老虎开始上当了。)

④小朋友,你愿意和老师一起读狐狸和老虎的第一次对话吗?(师生分角色读)

(2)老虎还没有完全上当呢,狡猾的狐狸继续编造谎言,狐狸怎么说?

课件出示:

“老天爷派我来管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

①这里有几句话?最后一句是什么标点?(!)

②大家来猜一猜,狐狸说这些话时语气会怎样,表情又会怎样?(不再紧张,有点得意了……)

③来比比,看看你表演的狐狸能不能蒙住老虎?(指名表情朗读第4自然段)

④“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这个“蒙”字怎么读?是什么意思?(骗)这时,老虎心里在想些什么?

⑤它相信狐狸的话吗?(有点相信,又有点不相信,这就叫做“半信半疑”,出示成语)

(3)为了让老虎完全相信,狐狸摇了摇尾巴又想了个什么鬼主意,是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后找到第6自然段读一读。

课件出示句子:

“我带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

指名读:你想用什么样的语气读?

4.分角色朗读2~6自然段。(愿意读的站起来读)

(三)理解文章的寓意。

过渡:那么,狐狸带着老虎来到森林里以后是怎样一幅情景呢?

1.带着问题仔细默读第7~8自然段。想一想,为什么老虎跟着狐狸朝森林深处走去?

2.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

3.角色扮演。

(1)现在请6位小朋友,分别扮演狐、老虎、野猪、小鹿、兔子,一个小朋友读书。

(2)组织表演,一生朗读(“狐狸”在前面大摇大摆的走,“老虎”在其后东张西望。)。

(3)学生表演后,教师相机提问:

①老虎,你在东张西望些什么?(学生回答)

②野猪、小鹿和兔子看到狐狸大摇大摆地走过来,和往常很不一样,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吗?哪个词写出了不明白?(课件出示:纳闷)

③这时,它们会怎么想呢?(过去狐狸可没这么威风呀,今天怎么这么神气活现的,走路的样子都不一样了,这是怎么回事呀?)

④百兽看到了老虎有什么反应?(大大小小的野兽吓得撒腿就跑)它们为什么“撒腿就跑”?(生自由汇报,指导读出害怕的语气。)

(4)教师根据表演评议,帮助理解有关词语。

课件出示:

神气活现:自以为了不起而表现出来的得意和傲慢的样子。

摇头摆尾:摇头晃脑、轻浮得意。

半信半疑: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东张西望:东瞧瞧,西看看

4.根据表演,指导朗读,要求有感情,读通顺。

5.当老虎看到小动物们撒腿逃走了,它会怎么想呢?学生自由回答。

课件出示第9自然段:

“老虎信以为真。其实他受骗了。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6.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体会狐狸与老虎的不同心态吧。(齐读课文)

7.百兽是看到谁才跑的?百兽是怕狐狸吗?狐狸真是老天爷派来的吗?(根本就不是怕狐狸,所以说,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这就是成语“狐假虎威”。

总结:这个成语也比喻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狐狸那样,借助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自己根本没什么本事,所以我们看事情不要看表面,以免上当受骗。

(四)分角色朗读全文。

三、发散思维,拓展延伸,

同学们,你们喜欢狐狸吗?为什么?(预设一:不喜欢,因为它太狡猾,专门骗人,自己没本事,靠老虎的威风把小动物们吓跑。预设二:喜欢,因为它很聪明,老虎想吃它,它用智慧战胜了老虎,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四、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田字格生字:

食物眼爷爪神活猪

1.给生字找朋友。(组词)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重点指导。

注意区别“爪”和“瓜”。

4.学生描红,练习。

5.展示评议。

五、布置作业

1.回家后把这个故事告诉你的爸爸妈妈

2.积累文中的好词。

【板书设计】

狐假虎威

狐狸狡猾神气活现

老虎被蒙住威风

百兽纳闷撒腿就跑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会写10个生字,会认读课后1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青蛙的成长变化过程,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蝌蚪的成长变化过程。

2.理解、积累动词。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激趣,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小蝌蚪的图片】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她长什么样子呢?

2.今天,就让我们学习新课——《小蝌蚪找妈妈》,去看看小蝌蚪是怎样一步一步找到自己妈妈的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动画课文《小蝌蚪找妈妈》,学生跟读正音。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与断句。

3.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讨论解决下列问题:

(1)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

(2)小蝌蚪的妈妈是谁?长什么样子?

三、检查朗读,课堂展示

1.指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相机正音。

2.交流问题预设。

(1)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预设:询问鲤鱼阿姨和乌龟)

(2)小蝌蚪的妈妈是谁?长什么样子?

(预设:小蝌蚪的妈妈是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四、识字正音,指导书写

1.采用开火车、去拼音的方式检查生字读音。

课件出示:

táng nǎo dai h uībǔāyíyíng

池塘.脑.袋.灰.色捕.食阿姨

..迎.上去

g uīdǐng pīgǔk uān wa jiāo

乌龟.头顶.披.着鼓.着宽.嘴巴哇教

2.指导书写田字格生字。

两就哪宽顶睛肚皮孩跳

3.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1)“加一加”识字:“哪、顶、肚、跳”。

(2)“减一减”识字:“皮”是“波浪”的“波”去掉偏旁,念“pí”。

(3)注意区分“两”“俩”。

4.组词练习。

两(两个)(三三两两)就(就是)(就业)哪(哪儿)(哪里)宽(宽广)(宽大)顶(头顶)(顶尖)肚(肚子)(肚皮)孩(孩子)(孩童)跳(跑跳)(跳舞)5.教师范写,学生书空,引导学生注意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6.同桌互评,反复纠正、练习。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检查生字,复习导入

小朋友,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学习的课文的名字吗?(学生齐读)《小蝌蚪找妈妈》。快看!这只小蝌蚪被生字宝宝困在迷宫里了,你能帮助它认出所有的生字,游出迷宫吗?

(小蝌蚪走迷宫游戏:池塘、脑袋、捕食、阿姨、乌龟、头顶、披着、鼓着)

小蝌蚪终于游出了迷宫。继续去找妈妈啦!

二、图文结合,探究“变化”

(一)小蝌蚪的样子。

1.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课件出示,学生填空: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3.再读这一段,注意“甩着”“快活地”“游来游去”等词语。想一想,这几个词语表现了小蝌蚪的什么心情?(高兴、快活)

(二)小蝌蚪寻求帮助。

小蝌蚪在找妈妈的途中,都有哪些动物提供帮助?这个过程中,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了?

(预设:鲤鱼阿姨和乌龟提供了帮助。鲤鱼阿姨说小蝌蚪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结果小蝌蚪找到了乌龟。后来乌龟告诉它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小蝌蚪终于找到了妈妈——青蛙!)

(三)小蝌蚪变成了青蛙。

1.朗读课文第2~6自然段,找出描写小蝌蚪的变化句子。

课件出示: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前腿。”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

“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生自由练说,提醒注意变化的顺序,有条理地说。

2.说一说

课件出示,学生填空:

小蝌蚪:先长出了(两条后腿)→再长出了(两条前腿)→然后(尾巴)不见了→最后变成了(小青蛙)

3.课件出示:

“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指导朗读。生结合图片,体会动词的意思,感受生动的表达。

4.青蛙妈妈见到小蝌蚪是什么样的心情?课件出示:

青蛙妈妈低头一看,笑着说

...:“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

指导朗读。

5.小蝌蚪长成小青蛙以后,每天跟着妈妈做什么呢?

课件出示:

“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

三、分角色课文,体悟情感

1.小组合作。分别扮演小蝌蚪、鲤鱼阿姨、乌龟、青蛙妈妈。

2.体会情感,指导朗读。

(1)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

...,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小蝌蚪急切地想找到自己的妈妈)

(2)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

.....,叫着:“妈妈,妈妈!”

(小蝌蚪以为乌龟是自己的妈妈)

(3)你可以将加点字表示的情感表演出来吗?让我们看看,哪一位小朋友演得最好、最像、最动人!

3.小组汇报,师生评议。

4.小结: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不断地长大、变化,变成了跟妈妈一样的青蛙,一样的“农田卫士”。以后我们在生活中也会像小蝌蚪一样,会遇到很多问题,记得要向小蝌蚪学习,要学会自己思考、向别人请教,主动探索更多的奥秘。

四、布置作业

1.课后进一步了解有关青蛙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做保护青蛙的小卫士。

2.通过查找资料或网络资源,了解一种动物从小到大的变化过程,以后在班上交流。【板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