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通假字汇编

苏教版高中语文通假字汇编
苏教版高中语文通假字汇编

苏教版高中语文常见通假字汇编

必修一

以为轮(“ ”同“煣”,用火烘木,使其弯曲。)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同“又”;“暴”同“曝”,晒干。)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资质,天赋。)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传授。)

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没有。)

自余为僇人(“僇”同“戮”,刑辱的意思。)

梦亦同趣(“趣”同“趋”,往、赴。)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同“凭”,乘。)

山川相缪(“缪”同“缭”,连结,盘绕。)

举匏尊以相属(“尊”同“樽”,酒杯。)

必修二

暴秦之欲无厌(“厌”同“餍”,满足。)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当”同“倘”,如果。)

必修三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缙”同“搢”,插。)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陵”同“凌”,欺侮。)

层见错出(“见”同“现”,出现。)

臣死有余僇(“僇”同“戮”,罪。)

独五人之皦皦,何也(“皦皦”同“皎皎”,明亮的样子。)

敛赀财以送其行(“赀”同“资”,钱财。)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矣”,语气词。)

共其乏困(“共”同“供”,供给。)

秦伯说,与郑人盟(“说”同“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知”同“智”,明智。)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质”同“锧”,承斧的砧板。)

可予不(“不”同“否”,不给。)

拜送书于庭(“庭”同“廷”,朝堂。)

召有司案图(“案”同“按”,查明。)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详”同“佯”,假装。)

设九宾于廷(“宾”同“傧”,傧相。)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缪”同“穆”。)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同“熟”,仔细。)

请奏盆缻秦王(“缻”同“缶”,瓦器。)

距关,毋内诸侯(“距”同“拒”,拒守;“内”同“纳”,接纳。)

张良出,要项伯(“要”同“邀”,邀请。)

秋豪不敢有所近(“豪”同“毫”,野兽身上的细毛。)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同“背”,违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同“早”,早一点。)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同“隙”,嫌隙。)

因击沛公于坐(“坐”同“座”,座位。)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同“骖”,“骖乘”是指坐在车右侍卫的人。)

拔剑切而啗之(“啗”同“啖”,吃。)

沛公不胜桮杓(“桮杓”同“杯勺”,杯子和勺子,代指饮酒。) 泾流之大(“泾”同“径”,直。)

不辩牛马(“辩”同“辨”,分辨。)

其不仁兹甚(“兹”同“滋”,更加。)

必修四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同“勿”,不要。)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同“斑”,头发花白。)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同“敛”,收敛,积蓄。)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同“途”,道路。)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同“非”,不,不是)

隰则有泮(“泮”同“畔”,边界。)

肇锡余以嘉名(“锡”同“赐”,赐予。)

扈江离与辟芷兮(“辟”同“僻”,幽僻之处。)

来吾道夫先路(“道”同“导”,引导。)

必修五

夙遭闵凶(“闵”同“悯”,忧伤。)

却告了相思回避(“却”同“恰”,才,刚刚。)

渔父见而问之曰(“父”同“甫”,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其次诎体受辱(“诎”同“屈”,弯曲。)

其次关木索(“关”同“贯”,套上。)

见狱吏则头枪地(“枪”同“抢”,撞击。)

及罪至罔加(“罔”同“网”,法网。)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同“磨”,磨损,磨灭。)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失”同“佚”,散失。)

则仆偿前辱之责(“责”同“债”,债务,指下狱受腐刑。)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同“抵”。大底:大都。)

其翼若垂天之云(“垂”同“陲”,边际。)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邪”同“耶”,疑问语气词。)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反”同“返”,返回。)

小知不及大知(“知”同“智”,智慧。)

此小大之辩也(“辩”同“辨”,分辨,分别。)

知效一官(“知”同“智”,才智。)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犹”同“繇”,喜。)

而御六气之辩(“辩”同“变”,变化。)

悟言一室之内(“悟”同“晤”,见面。)

虽趣舍万殊(“趣”同“取”,取得。)

俊采星驰(“采”同“寀”,官。)

青雀黄龙之轴(“轴”同“舳”,船尾架舵的地方,代指船。)

高中语文通假字

高中语文通假字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1.无能为也已已,通“矣”。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秦伯说,于郑人盟说,通“悦”。 4.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 《荆轲刺秦王》 5.日以尽矣矣,通“已”。 6.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反,通“返”。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 8.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 《鸿门宴》 9.具告以事具,通“俱”。 10.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 11.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1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 13.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14.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必修二 《氓》 15.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16.于嗟鸠兮于,通“吁”。 17.犹可说也说,通“脱”。 18.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采薇》 19.岁亦莫止莫,同“暮”。 20.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薾”,花盛开的样子。 21.岂不日戒,猃狁孔棘棘,通“急”。 《离骚》 22.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 23.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 24.何方圜之能周兮园,通“圆”。 25.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26.芳菲菲其弥章章,通“彰”。 《孔雀东南飞》 27.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帘,通“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28.蒲苇纫如丝纫,通“韧”。 《短歌行》 29.契阔谈? ?,通“宴”。 《兰亭集序》 30.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 《赤壁赋》 31.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游褒禅山记》 32.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

高中语文文言文考试常见通假字

高中语文文言文考试常见通假字 1.案:通“按”,审察,察看,动词。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2.罢:通“疲”,疲劳,形容词。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论积贮疏》) 3.颁:通“斑”。颁白,头发花白,形容词。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4.板:通“版”,字版,名词。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活板》) 5.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6.被:①通“披”,穿着,动词。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②通“披”,披散,覆盖在肩背上,动词。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 7.辟:通“避”,躲避,动词。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崤之战》) 8.弊:通“敝”,困乏,衰败,形容词。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出师表》) 9.不:通“否”,不,副词。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10.材:通“才”,才能,名词。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11.裁:通“才”,刚刚,副词。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促织》) 12.采:通“彩”,色彩,颜色,名词。成五采,此天子气也。(《鸿门宴》) 13.雠:通“仇”,仇敌,仇人,名词。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伶官传序》) 14.绌:通“黜”,罢免官职,动词。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屈原列传》) 15.从:通“纵”,与“横”相对,名词。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 16.当:通“挡”,遮挡,动词。垣墙周庭,以当南日。(《项脊轩志》)

17.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动词。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18.而:通“尔”,你的,人称代词。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19.反:通“返”,往返,动词。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20.奉:通“俸”,俸禄,薪俸,名词。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触龙说赵太后》) 21.衡:①通“横”,跟“竖、直”相对,名词。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论积贮疏》) ②通“横”,梗塞,不顺,动词。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2.还:通“环”,绕,动词。秦王还柱而走。(《荆轲刺秦王》) 23.惠:通“慧”,聪明,形容词。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4.疾:通“嫉”,嫉妒,憎恨,动词。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 25.见:①通“现”,暴露,露出来,动词。图穷而匕首见。(《荆轲刺秦王》) ②通“现”,呈现,露出来,动词。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6.具:①通“俱”,全,都,引申为详细,副词。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②通“俱”,全,皆,副词。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27.距:通“拒”,把守,动词。距关,毋内诸侯。(《鸿门宴》) 28.离:通“罹”,遭遇,动词。“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原列传》)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1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 2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 3当夜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墙上坠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左右。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呢?邻国实力雄厚,就等于您的力量薄弱啊。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来往经过,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没有坏处。再说您也曾经施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那个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损害秦国而有利于晋国,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秦伯很高兴,与郑国订立盟约,委派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自己就率军回国。 4晋国大夫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可,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我到不了今天这个地步。依靠过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别人,是不仁;失去同盟国,是不智;用冲突来代替联合,是不武。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晋国的军队也撤离郑国。 《荆轲刺秦王》 1秦国大将王翦打败了赵国,俘虏了赵王,全部占领了赵国的领土,向北进军侵占土地,直到燕国的南部边界。 2(燕国的)太子丹很害怕,就请教荆轲说:“秦国的军队早晚就要渡过易水,那么虽然想经常侍奉您,又哪里能够呢?”荆轲说:“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现在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赏格,购取他的头。如果真的能够得到樊将军的头,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必然高兴地接见我,那我就有机会报答太子了。”太子说:“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非常困难才来投奔我的,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私仇,却伤害长者的心,希望您再考虑一下别的办法吧!” 3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就私下去见樊於期,说:“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太刻毒了。父亲、母亲和宗族,全被杀戮或没收为官奴了。现在听说购买将军的头,赏格一千斤金、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你)打算怎么办?”樊将军仰天长叹,流着眼泪说:“我每次想到这事,常常痛恨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一个计策来!”荆轲说:“现在有一句话,既可解除燕国的祸患,又可报将军的仇恨,怎么样?”樊於期走上前说:“怎么办?”荆轲说:“希望得到将军的头用来献给秦王,秦王必然高兴愿意接见我。(到那时)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刺他胸部。那么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斯侮的耻辱也除掉了,将军有没有这个心意呢?”樊於期脱下一只衣袖,左手握住右腕,走

人教版重点高中语文必修通假字

人教版重点高中语文必 修通假字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通假字汇总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 《荆轲刺秦王》 7、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8、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9、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1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11、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12、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1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14、故振慑同上。 15、设九宾宾,通“傧”,傧相(īn xiàng),迎宾赞礼的人。傧,旧读 ìn。 1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1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18、秦王方还柱走同上 1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20、秦武阳奉地图匣同上。 21、轲既取图奉之同上。 22、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同上。 23、卒起不意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24、卒惶急无以击轲同上。 25、卒惶急不知所为同上。 《鸿门宴》 26、距关距,通“拒”,把守。 27、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28、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29、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背叛。 30、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31、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嫌怨,隔阂。 32、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3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必修二 《诗经两首》 34、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35、于嗟鸠兮。(于,通“吁”,叹词。) 36、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37、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38、岁亦莫止。(莫,通“暮”) 39、彼尔维何。(尔,通“”,花盛开的样子。) 《离骚》 40、偭秦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 41、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 42、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 43、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 44、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孔雀东南飞(并序)》 45、终老不复取娶,迎接女子过门成亲。 46、箱帘六七十奁,梳妆匣子。 47、虽与府吏要邀,邀请。

高中文言文人教版必修一至五【通假字】总结归纳梳理

高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总汇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 《荆轲刺秦王》 7、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8、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uì, 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9、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1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11、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12、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1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14、故振慑同上。 15、设九宾宾,通“傧”,傧相(bīn xiàng) 迎宾赞礼的人。傧,旧读bìn。 1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1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18、秦王方还柱走同上 1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20、秦武阳奉地图匣同上。 21、轲既取图奉之同上。 22、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同上。 23、卒起不意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24、卒惶急无以击轲同上。 25、卒惶急不知所为同上。 《鸿门宴》 26、距关距,通“拒”,把守。 27、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28、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29、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背叛。 30、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31、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嫌怨,隔阂。 32、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3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必修二 《诗经两首》 34、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35、于嗟鸠兮。(于,通“吁”,叹词。) 36、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37、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38、岁亦莫止。(莫,通“暮”) 39、彼尔维何。(尔,通“”,花盛开的样子。)《离骚》 40、偭秦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 41、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 42、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 43、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 44、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孔雀东南飞(并序)》《玉台新咏》 45、终老不复取娶,迎接女子过门成亲。 46、箱帘六七十奁,梳妆匣子。 47、虽与府吏要邀,邀请。 48、蒲苇纫如丝韧,柔软而结实。 49、摧藏马悲哀脏,脏腑。 50、府吏见丁宁叮咛。 《兰亭集序》 51、悟言一室之内(通“晤”) 52、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趣同“趋”,取) 53、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由同“犹”) 《赤壁赋》 54、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56、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 57、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59、山川相缪,郁乎苍苍(通“缭”:连结,盘绕。)《游褒禅山记》 62、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名字下加的美称。 必修三 《琵琶行(并序)》 63、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鎞”,钗子。 64、曲终收拨当心画划。用拨子拨。 《寡人之子国也》 65、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66、直不百步耳。(直,通“只”) 67、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 68、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劝学》 69、虽有槁暴(有,通“又”,再。暴,通“曝”,晒。) 70、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才智。) 71、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72、輮以为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 《过秦论》 73、合从缔交从,通“纵”。 合从,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74、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困顿,失败。 75、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呵问 76、始皇既没没,通“殁”,死。 77、而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兴起。 78、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影子。 《师说》 79、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 80、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必修四 《念奴娇-赤壁怀古》 81、一尊还酹江月。(尊,通“樽”。) 《廉颇蔺相如列传》 82、肉袒伏斧质。(质,通“”,铁砧。) 83、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可予不(不,通“否”) 84、臣愿奉璧往使(奉,通“捧”) 85、拜送书于庭(庭,通“廷”) 86、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察,察看) 87、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88、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缪,通“穆”) 89、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邪,通“耶”,吗) 《苏武传》 90、女为人臣子(“女”通“汝”,第二人称代词,你) 91、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9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9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 94、法令亡常(“亡”通“无”) 95、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衿”同“襟”。“决”通“绝”) 96、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97、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表现) 98、请毕今日之驩。(驩,通“欢”,欢乐。) 《张衡传》 99、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员,通“圆”) 100、傍行八道(傍,通“旁”) 101、一时收禽(禽,通“擒”,捕捉。) 必修五 《归去来兮辞》 102、曷不委心任去留(通“何”,为什么) 103、乃瞻衡宇,载欣载奔(衡通“横”,与“纵” 相对) 104、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景通“影”,日光) 《腾王阁序》 105、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治)106、云销雨霁(“销”通“消”,消失)107、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逍遥游》 108、北冥有鱼“冥”通“溟” 109、而征一国“而”通“能” 110、小不知及大知“知”通“智” 111、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 112、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 113、御六气之辩“辩”通“变” 《陈情表》 114、夙遭闵凶(通“悯”,怜悯) 115、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独的样子)116、常在床蓐(通“褥”草席) 117、四十有四(通“又”) 1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至五文言文大全

必修一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雨巷》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像梦一般地, 彷徨在悠长、悠长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又寂寥的雨巷,像梦中飘过 我希望逢着一枝丁香地, 一个丁香一样地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 结着愁怨的姑娘。她默默地远了,远了, 她是有到了颓圮的篱墙, 丁香一样的颜色,走尽这雨巷。 丁香一样的芬芳,在雨的哀曲里, 丁香一样的忧愁,消了她的颜色, 在雨中哀怨,散了她的芬芳, 哀怨又彷徨;消散了,甚至她的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太息般的眼光 撑着油纸伞丁香般的惆怅。 像我一样,撑着油纸伞,独自

像我一样地彷徨在悠长、悠长 默默彳亍着又寂寥的雨巷, 冷漠、凄清,又惆怅。我希望飘过 她默默地走近,一个丁香一样地 走近,又投出结着愁怨的姑娘。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再别康桥》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选修文言文所有通假字汇编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选修文言文所有通假字汇编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了。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③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④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荆轲刺秦王》 ⑤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返回。 ⑥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⑦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 《鸿门宴》 ⑧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⑨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⑩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早。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必修二 《诗经·氓》 ①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 ②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叹词。 ③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脱身。 ④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诗经·采薇》

⑤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莫:通“暮”,年末。 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薾”,花盛开的样子。华,通“花” ⑦岂不日戒,狁孔棘棘:通“急”,紧急。 《离骚》 ⑧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 ⑨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 ⑩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圆凿。 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芳菲菲其弥章章:通“彰,明显。 《孔雀东南飞》 箱帘六七十帘:通“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蒲苇纫如丝纫:通“韧”,柔韧而坚固。 《短歌行》契阔谈讌讌:通“宴”,欢饮。 《兰亭集序》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 《赤壁赋》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游褒禅山记》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必修三 《蜀道难》 ①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匪:通“非”,不是。 《寡人之于国也》 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失其时无:通“毋”,不要。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头发花白。 ④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莩:通“殍”,饿死的人。《劝学》 ⑤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通“煣”,使弯曲。 ⑥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再一次。 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通“叁”,多次,表概数。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通假字+重点句子翻译汇总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通假字+重点句子翻译全汇总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它是文言文学习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既关系到对文言文的确切认读,又关系到对词句的正确理解,由于所用通假字在文中所表达的意义不是该字本身的意义。 所以在阅读时如遇到按其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都解释不通的字时,就要考虑这个字是不是某个字的通假字。 为了帮助考生更深刻的理解,本尊特意整理了课本内通假字,以及文言文中重点句子翻译。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必修1-必修5通假字汇总 ..... 必修1 《烛之武退秦师》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 《荆轲刺秦王》 7.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8.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9.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1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11.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12.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1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14.故振慑同上。 15.设九宾宾,通“傧”,傧相(īn xiàng),迎宾赞礼的人。傧,旧读ìn。 1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1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18.秦王方还柱走同上 1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20.秦武阳奉地图匣同上。 21. 轲既取图奉之同上。 22.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同上。

人教版高中语文通假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必修5文言知识梳理通假字 通假字(必修1~5)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 (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 (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 (通“智”,明智) 《荆轲刺秦王》 7、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8、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9、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1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11、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12、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1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14、故振慑同上。 15、设九宾宾,通“傧”,傧相(īn xiàng) ,迎宾赞礼的人。傧,旧读ìn。 1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1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18、秦王方还柱走同上 1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20、秦武阳奉地图匣同上。 21、轲既取图奉之同上。 22、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同上。 23、卒起不意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24、卒惶急无以击轲同上。 25、卒惶急不知所为同上。 《鸿门宴》 26、距关距,通“拒”,把守。 27、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28、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29、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背叛。 30、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31、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嫌怨,隔阂。 32、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3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必修二 《诗经两首》 34、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高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大全讲课教案

什么是通假字?“通”和“同”有什么区别?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 而“同”则是指二者完全一样可以互相代替 以下是按首字母顺序归纳的高中常考的文言通假字,如: A 案:同“按” ;审察,察看。动词。“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B 罢:通“疲” ;疲劳。形容词。“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 颁:通“班”&“斑”;头发花白。形容词。“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板:同“版” ;字版。名词。“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动词。“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杯:同“杯” ;酒器。名词。“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倍:①通“背” ;背叛,忘记。动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②同“背”;背叛,违背。动词。“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被:通“被” ;顶,穿着,覆盖在肩上。动词。“被明月兮珮宝璐。” “闻妻言,如被冰雪。” 俾倪:同“睥睨” ;斜着眼看。形容词。“见其客朱亥,俾倪.” 辟:①通“避” ;躲避。动词。“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②通“僻” ;行为不正。形容词。“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弊:通“敝” ;困顿,失败,疲惫,衰败。形容词。“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徧:同“遍”;遍及,普遍。动词。“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宾:同“傧” ;迎接客人的人。名词“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不:同“否” ;不。副词,句尾语气词“吗”“或师焉,或不焉。” “汝见我不?” C 材:同“才” ;才能。名词。“食之不能尽其材。” 裁:通“才” ;刚刚。副词。“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采:同“彩”;彩色,颜色。名词。“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仓:同“苍” ;黑色。名词。“要离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藏:同“脏”;脏腑。名词。“末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廛:通“缠”;集中堆积。“胡取禾三百廛兮?” 唱:通“倡” ;倡导。动词。“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 钞:同“抄” ;抄写。动词。“适中手自钞录。” 雠:同“仇” ;仇敌,仇人。“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鉏:同“锄” ;锄头。名词。“鉏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绌:通“黜” ;罢免官职。动词。“屈平既绌,”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通假字图文稿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通 假字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通假字汇总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 《荆轲刺秦王》 7、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8、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9、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1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11、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12、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1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14、故振慑同上。 15、设九宾宾,通“傧”,傧相(īn xiàng),迎宾赞礼的人。傧,旧读ìn。 1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1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18、秦王方还柱走同上 1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20、秦武阳奉地图匣同上。 21、轲既取图奉之同上。 22、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同上。 23、卒起不意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24、卒惶急无以击轲同上。 25、卒惶急不知所为同上。 《鸿门宴》 26、距关距,通“拒”,把守。 27、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28、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29、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背叛。 30、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31、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嫌怨,隔阂。 32、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3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必修二 《诗经两首》 34、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35、于嗟鸠兮。(于,通“吁”,叹词。) 36、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46.高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高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案:同“按”;审察,察看。动词。“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罢:通“疲”;疲劳。形容词。“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 颁:通“班”;“斑”;头发花白。形容词。“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板:同“版”;字版。名词。“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动词。“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显露。动词。“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暴:同“曝”;暴露,显露。动词。“忠义暴于朝廷。” 杯:同“杯”;酒器。名词。“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同“背”背叛,违背。动词。“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被:通“被”;顶。动词。“被明月兮佩宝璐。” 被:同“披”;穿着。动词“闻妻言,如被冰雪。”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俾倪:同“睥睨”;斜着眼看。形容词。“见其客朱亥,俾倪.” 辟:通“避”;躲避。动词。“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辟:通“僻”;行为不正。形容词。“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弊:通“敝”;困顿,失败。形容词。“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通“敝”;疲惫,衰败。“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弊:通“敝”;疲惫,衰败。形容词。“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同“遍”遍及,普遍。动词。“小惠末?,民弗从也。”

宾:同“傧”;迎接客人的人。名词“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不:同“否”;不。副词。“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吗。疑问语气词。“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不:同“否”;吗。疑问语气词。“汝见我不?” 不:同“否”;吗。疑问语气词。“宁可共载不?” 材:同“才”;才能。名词。“食之不能尽其材。” 裁:通“才”;刚刚。副词。“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采:同“彩”彩色,颜色。名词。“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采:同“彩”;颜色,彩色。名词。“须臾成五采。” 仓:同“苍”;黑色。名词。“要离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藏:同“脏”脏腑。名词。“末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廛:通“缠”“胡取禾三百廛兮?” 唱:通“倡”;倡导。动词。“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钞:同“抄”;抄写。动词。“适中手自钞录。” 雠:同“仇”;仇敌,仇人。“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绌:通“黜”;罢免官职。动词。“屈平既绌,” 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动词。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从:同“纵”;与“横”相对,“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从:同“纵”;与“横相对,“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 淬:通“?";金属器械烧后放入水中,“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厝:同“措”;放置。动词。“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错:同“措”;放。动词。“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当:通“挡”抵挡,抵偿。动词。“汉亦留之以相当。” 当:通“挡”抵挡。动词“曹军不能抵当。”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知识(练习3) 篇目:《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2.古今异义 (1)贰于楚也 古义:从属二主,动词今义:“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使者,出使的人今义: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个人今义:尊称别人的妻子 3.词类活用 (1) 名词作状语。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在东方、在西方) 夜缒而出(在夜里) 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在早上、在晚上) (2) 名词作动词。 晋军函陵(驻军、驻扎在函陵) (3) 形容词使动用法。 阙秦以利晋(使……受益) (4) 形容词用作名词。 越国以鄙远(鄙:远方的土地) 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 (5)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邻之厚,君之薄也(变雄厚,变削弱) (6) 动词使动用法。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亡)/ 阙秦以利晋(阙:使……损害) 烛之武退秦师(退:使…退却) 4、一词多义

说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欢喜,高兴)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一种文体) 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如果不是) 则名微而众寡(细小,轻微)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 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 停数日,辞去(告别) 不辞劳苦(推托) 二、文言虚词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2.省略句 (1)(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主语“烛之武”) (2)(晋惠公)许君焦、瑕(省主语“晋惠公”) (3)子犯(晋侯)击之(省动词宾语“晋侯”) (4)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介词宾语“之”) (5)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之)烦执事(省介词宾语“之”) (6)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介词“于”) 3.倒装句 (1)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介宾结构后置) (2)且贰于楚(于楚贰,介宾结构后置) (3)佚之狐言于郑伯曰(于郑伯言,介宾结构后置) (4)夫晋,何厌之有(有何厌,宾语前置) 《荆轲刺秦王》——《战国策》 一、文言实词 1 . 通假字 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陵,通“凌”,凌辱。) 今日往而不反者 (反,通“返”。)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故振慑(振,通“震”,震慑。) 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 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惶急不知所为(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绕。) 燕王拜送于庭(庭通廷) 2.古今异义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A 案:同“按”;审察,察看。动词。“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B 罢:通“疲”;疲劳。形容词。“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 “斑”;头发花白。形容词。“颁白者不负戴颁:通“班” 于道路矣。” 板:同“版”;字版。名词。“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晒。动词。“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暴:“同曝” 之然也。” ;暴露,显露。动词。“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暴:同“曝” 暴:同“曝”;暴露,显露。动词。“忠义暴于朝廷。” 杯:同“杯”;酒器。名词。“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背叛,忘记。动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倍:通“背” 德也。” 倍:同“背”背叛,违背。动词。“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被:通“披”;顶。动词。“被明月兮珮宝璐。” 被:同“披”;穿着。动词“闻妻言,如被冰雪。”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俾倪:同“睥睨”;斜着眼看。形容词。“见其客朱亥,俾倪.” 辟:通“避”;躲避。动词。“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辟:通“僻”;行为不正。形容词。“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弊:通“敝”;困顿,失败。形容词。“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通“敝”;疲惫,衰败。“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弊:通“敝”;疲惫,衰败。形容词。“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徧:同“遍”遍及,普遍。动词。“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宾:同“傧”;迎接客人的人。名词“设九宾于廷,臣乃 敢上璧。” 不:同“否”;不。副词。“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吗。疑问语气词。“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不:同“否”;吗。疑问语气词。“汝见我不?”

高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归纳总结

006 高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归纳总结 A 案:同“按”;审察,察看。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B 罢:通“疲”;疲劳。形容词。“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 颁:通“班”;“斑”;头发花白。形容词。“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板:同“版”;字版。名词。“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动词。“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显露。动词。思厥先祖父,暴霜露。忠义暴于朝廷。 桮:同“杯”;酒器。名词。“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 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同“背”背叛,违背。动词。“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被:通“被”;顶。动词。“被明月兮珮宝璐。” 被:同“披”;穿着。动词“闻妻言,如被冰雪。”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俾倪:同“睥睨”;斜着眼看。形容词。“见其客朱亥,俾倪.” 辟:通“避”;躲避。动词。“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辟:通“僻”;行为不正。形容词。“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弊:通“敝”;困顿,失败。形容词。“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通“敝”;疲惫,衰败。“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徧:同“遍”;遍及,普遍。动词。“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宾:同“傧”;迎接客人的人。名词“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不:同“否”;不。副词。“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吗。疑问语气词。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汝见我不?”“宁可共载不?” C 材:同“才”;才能。名词。“食之不能尽其材。” 裁:通“才”;刚刚。副词。“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采:同“彩”;彩色,颜色。名词。成五采,此天子气也。须臾成五采。” 仓:同“苍”;黑色。名词。“要离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藏:同“脏”;脏腑。名词。“末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廛:通“缠”“胡取禾三百廛兮?” 唱:通“倡”;倡导。动词。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 钞:同“抄”;抄写。动词。“适中手自钞录。” 雠:同“仇”;仇敌,仇人。“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鉏:同“锄”;锄头。名词。“鉏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绌:通“黜”;罢免官职。动词。“屈平既绌,” 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动词。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完整版)

必修1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梳理 教学目标: 1.回顾熟悉课文内容 2.梳理文言知识点并积累记忆 教学内容: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3.秦伯说(同“悦”) 4.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 1.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2.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 三、词类活用 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2.既东封郑(封,使…成为疆界;东,在东边) 3.且贰于楚也 4.越国以鄙远(鄙,意动,把…当作边邑;远,远地,形作名)5.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撤兵) 6.共其乏困(乏用—缺少的东西) 7.与郑人盟(盟—订(建)立同盟) 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四、一词多义 封 既东封郑(做疆界,动词) 肆其西封(疆界,名词) 若: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假如)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 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 以为莫己若者(及、比得上) 说: 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文体的一种)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 辞: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 停数日,辞去告辞,(辞别) 鄙: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边远的地方(“以……为鄙”)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 我皆有礼,夫犹鄙我(看不起,轻视) 微: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的)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 人微言轻(地位地下,卑贱) 敝: 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衰败)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疲惫) 许: 公曰:“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答应,听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表处所) 杂然相许(赞同) 潭中鱼可百许头(约数) 五、文言虚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 2、而 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连词)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副词,怎么能) ④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兼词,于何) ⑤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此) 4.之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夫晋,何厌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是寡人之过也/因人之力而敝之(助词,的) 因人之力而敝之(指代秦君)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这件事) 将焉取之(代土地) 5.其 以其无利于晋(指代郑文公) 君知其难也(这)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教材通假字总汇 (按音序排列)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教材通假字总汇 (按音序排列) A 001、案,通“按”召有司案图(审察,察看)(《廉颇蔺相如列传》) B 002、颁,通“斑”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花白)(《寡人之子国也》)003、倍,通“背”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违背,背叛)(《鸿门宴》) 004、弊,通“敝”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困顿,失败)(《过秦论》) 005、篦,通“鎞”钿头银篦击节碎(钗子)(《琵琶行》) 006、辩,通“辨”此小大之辩也(《逍遥游》) 007、辩,通“变”御六气之辩(《逍遥游》) 008、宾,通“傧”设九宾(傧相,迎宾赞礼的人)(《荆轲刺秦王》) C 009、卒,通“猝”卒起不意(仓促,突然)(《荆轲刺秦王》) 卒惶急无以击轲(《荆轲刺秦王》) 卒惶急不知所为(《荆轲刺秦王》)010、淬,通“焠”使工以药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油中)(《荆轲刺秦王》)011、错,通“措”偭规矩而改错(措施)(《离骚》) D 012、丁宁,通“叮咛”府吏见丁宁(《孔雀东南飞》) E 013、尔,通“薾”彼尔维何(花盛开的样子)(《诗经·小雅·采薇》) F 014、反,通“返”今日往而不反者(《荆轲刺秦王》) 延伫乎吾将反(《离骚》) 旬有五日而后反(《逍遥游》) 015、匪,通“非”匪来贸丝(不是)(《诗经·卫风·氓》)016、不,通“否”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如果不这样)(《鸿门宴》) 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可予不(《廉颇蔺相如列传》)017、父,通“甫”长乐王回深父(名字下加的美称)(《游褒禅山记》) G 018、共,通“供”共其乏困(供给)(《烛之武退秦师》) H 019、曷,通“何”曷不委心任去留(为什么)(《归去来兮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