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选择汇总

国际法选择汇总
国际法选择汇总

单选题

1. 被誉为国际法创始人的是荷兰著名法学家(B)。

A.克林顿

B.格老秀斯

C.普芬道夫

D.瓦特尔

2. 以下原则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B)

A.国际人权原则

B.不干涉内政原则

C.华盛顿原则

D.仲裁原则

3. 国际法编纂的意义在于(A)。

A.使国际法法典化

B.使国际法汇总成册

C.国际立法

D.编辑成册便于查阅

4.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者是(A)

A.中、印、缅三国

B.中国

C.印度和缅甸

D.中缅两国

5. 关于国际法效力的根据说法比较正确的是(D)。

A.人类理性说

B.国家之间的势力均衡说

C.大国统治阶级的意志说

D.国家间的协议说

1.国际法上,引起国家继承的原因是(D)。

A.政变引起的政权更迭

B.宪法程序外的政权更迭

C.领土主权被限制

D.国际法主体发生变化

2.关于不动产的国家继承,应适用(A)

A.与所涉领土实际生存原则

B.公平原则

C.随领土转移原则

D.协商原则

3.关于国家行使自卫权,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B)。

A.仅指单独自卫

B.可以单独自卫,也可以集体自卫

C.必须以受到外国干涉为前提

D.自卫不向安理会报告

4.国际法上的承认在承认国与被承认国之间引起一系列法律后果,因此(A)

A.承认仅仅是单方面的行为

B.承认意味着建交

C.承认不具有溯及力

D.承认是可以撤消的

5.甲、已两国在没有协议的情况下,下列条约哪个一般不继承(C)。

A.甲、已两国间的大陆架划界条约

B.甲、已两国间的界河使用协定

C.甲、已两国间的和平友好共同防御条约

D.甲、已两国间的界湖水分配协定

1.南极洲是地球的六大洲之一,其总面积为(B)。

A.1300多万平方公里

B.1400万多平方公里

C.1450万多平方公里

D.1500万多平方公里

2.北冰洋面积约有(D)

A.1300万多平方公里

B.1400万多平方公里

C.1450万多平方公里

D.1500万多平方公里

3.国家占有他国的部分领土,经过长期和平地行使管辖权而取得对该领土的主权称为(C)。 A.先占 B.割让 C.时效 D.添附

4.以一个固定点到另一个固定点所划直线为边界的方法是(A)

A.几何划界法

B.天文划界法

C.自然划界法

D.混合划界法

5.1955年首次南极会议的参加国美、英、法、日等(C)。

A.10国

B.11国

C.12国

D.15国

1.1702年荷兰著名的法学家(B)在他的《海洋领有论》中提出把海洋划分为领海和公海。

A.格老秀斯

B.宾刻舒克

C.赛尔登

D.施瓦曾伯格

2.国际法上的无害通过制度适用于(B)。

A.内水

B.领海

C.毗连区

D.专属经济区

3.中华人民共和国毗连区的宽度是(C)。

A.24海里

B.30海里

C.从领海基线至其外部界线距离24海里

D.6海里

4.过境通行制度适用于(C)。

A.内海

B.历史性海湾

C.国际航行的海峡

D.群岛水域

5.在群岛国的群岛海道上适用(A)。

A.通过制度

B.无害通过制度

C.自由航行制度

D.条约规定的制度

6.对于宽大陆架的沿海国确定大陆架的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可划到(A)。

A.240海里

B.350海里

C.240海里

D.360海里

7.沿海国在大陆架上有(B)。

A.建造人工岛屿的自由

B.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

C.开发资源自由

D.建立法律之自由8.(D)不能行使紧追权。

A.军舰

B.军用飞机

C.政府船舶

D.民用商船

9.沿海国对违反其法律规章的外国船舶可在公海上行使(B)。

A.登临权

B.紧追权

C.执法权

D.攻击权

10.各国军舰在公海上可命令从事海盗行为的嫌疑船停船而对其进行(A)。

A.登临检查

B.武力攻击

C.紧追

D.诉讼

1.人类第一次飞离地面的工具是(B)。

A.飞机

B.热气球

C.人造卫星

D.航天飞机

2.重于空气的飞机载人飞行成功是(A)。

A.1903年

B.1783年

C.1918年

D.1957年

3.根据《外层空间条约》和《月球协定》等文件的规定,各国可以(C)。

A.将月球据为己有

B.在月球进行战争

C.自由探索和利用外空和天体

D.先占天体

4.地面国家为了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有权保留(A)。

A.国内运输权

B.飞行专属权

C.机场的建造权

D.航行资料专有权

5.根据1971年《赔偿责任公约》的规定,发射国对其发射的空间实体在(B )造成的损害应负有赔偿的绝对责任。

A.在地球表面以外的地方

B.地球表面

C.月球表面

D.公海

1.所谓“最惠国待遇”是指外国人(D)的待遇。

A.高于本国国民

B.等于本国国民

C.高于第三国国民

D.等于第三国国民

2.“归化”是指(C)取得国籍。

A.因出生

B.因婚姻

C.因申请

D.因收养

3.国籍法是(B)。

A.国家间解决国籍问题引起争执的法律

B.国内法

C.国家确定外国人地位的法律

D.具有国际公法性质的法律

4.因出生而取得国籍的方式有(A)

A.出生地原则

B.血统原则和居住地原则相结合

C.居住地原则

D.继有国籍原则

5.下述哪种情况下的犯罪是可引渡的(C)。

A.依请求引渡国法律被认为是犯罪

B.依被请求引渡国法律被认为是犯罪

C.依请求引渡国和被请求引渡国的法律都认为是犯罪

D.依第三国法律被认为是犯罪

1.联合国大会1948年通过的全面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文件是(B)。

A.《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

B.《世界人权宣言》

C.《禁止和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

D.《禁止和惩治种族隔离罪公约》

1.在国际法上,常驻使团形成一项普遍的制度是在(C)。

A.十五世纪末

B.十六世纪末

C.十七世纪末

D.十八世纪末

2.目前,最重要的确立外交关系规则、原则和制度的法律文件是(C)

A.《哈瓦那外交官公约》

B.《特别使团公约》

C.《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

D.《联合国特权与豁免公约》

3.我国向外国派驻的第一个领事馆是(D)领事馆。

A.苏联

B.美国

C.英国

D.新加坡

4.在使馆人员的派遣时,需要事先征得接受国同意的是(C)

A.商务参赞

B.文化参赞

C.武官

D.一等秘书

5.我国的外务部改称外交部是在(C)。

A.1861

B.1901

C.1911

D.1949

1.条约的缔结程序之一是(A)。

A.认证条约约文

B.条约的保留

C.条约的修正

D.条约的终止实施

2.在外交实践中,当事国双方通过外交照会,就双方具体问题达成协议的形式被称为(A)

A.换文

B.复照

C.公约

D.宣言

3.《条约法公约》规定条约保留的方式为(B)。

A.口头

B.书面

C.口头和书面任何一种

D.保留国认为合适的其他方式

4.在以下有关条约保留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C)

A.提出保留的根据在于国家主权

B.保留的目的在于免除公约的某些条款对它的适用效力或修改某些条款

C.保留一般不可以随时撤回

D.保留是一种单方法律行为

5.我国决定批准我国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的机关是(C)。

A.国家主席

B.国务院

C.人大常委会

D.外交部

1.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有(C)。

A.189个

B.180个

C.51个

D.60个

2.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国一致”原则是在(D)中确定的。

A.1941年“大西洋宪章”

B.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

C.1944年华盛顿“橡树园会议”

D.1945年“雅尔塔会议”

3.在国际组织中只有部分权利并承担部分义务的成员是(D)。

A.完全成员

B.部分成员

C.联系成员

D.观察员

4.联合国维持世界和平与安全首要的机关是(D)。

A.联合国大会

B.国际法院

C.托管理事会

D.安理会

5.下列哪个组织是与联合国建立关系的第一个专门机构(A)。

A.国际劳工组织

B.世界气象组织

C.万国邮政联盟

D.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1.将争端提交由一个若干人组成的委员会,并由其查明事实、提出报告和建议促使当事国达成协议的解决整顿的方法称为(D)。

A.斡旋

B.调停

C.调查

D.调解

2.下列哪个法院在审理案件时仅以国家为唯一的诉讼当事人(B)。

A.国际常设法院

B.联合国国际法院

C.欧洲联盟法院

D.美洲人权法院

3.国际常设法院于(C)年成立。

A.1899

B.1900

C.1922

D.1928

4.联合国国际法院除对国家外交的诉讼案件有管辖权外,还有权对联合国大会提出的法律问题发表(B)。

A.判决裁决

B.咨询意见

C.仲裁意见

D.上诉意见

5.国际法院适用的法律中,只能作为确定法律原则的补充资料的是(C)。

A.国际公约

B.国际习惯

C.司法判例

D.当事国的国内法

6.国际法院的诉讼管辖分为:(B)。

A.咨询管辖

B.自愿管辖

C.指定管辖

D.任意管辖

1.国际上规定废弃将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的第一个公约是(B)。

A.1907年海牙和平公约

B.1928年《巴黎非战公约》

C.1971年《蒙特利尔公约》

D.1968年《日内瓦公约》

2.在国际法上第一次规定对犯有国际罪行的国家领导人应追究刑事责任的是(B)。

A.1899年的《海牙和会》

B.1919年《凡尔赛和约》

C.1928年《巴黎非战公约》

D.1943年《莫斯科宣言》

3.(A)属于合法交战者。

A.武装部队

B.平民

C.占领区的敌侨

D.本国国民

1、被誉为国际法创始人的是荷兰著名法学家(B)

A、克林顿B、格老秀斯C、普芬道夫D、瓦特尔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总理周恩来于(C)提出来的。

A、1953 B、1955C、1954D、1960

3、下列(B)不属于通洋运河。

A、苏伊士运河

B、伏尔加运河

C、巴拿马运河

D、基尔运河

4、现代国际法不承认国家有(A)

A、域外庇护权

B、领土庇护权

C、领水庇护权

D、领域庇护权

5、(D)不能行使紧追权。

A、军舰

B、军用飞机

C、政府船舶

D、民用商船

7、近代国际法的实际源头是(A)。

A、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B、战争与和平法

C、陆战法规惯例公约

D、联合国宪章

10、外交团是(A)方面的团体。

A、外交礼仪

B、外交使团

C、领事

D、自由开发制

11、现行的国际海底开发制度实行(C)。

A、单一开发制

B、协商开发制

C、平行开发制

D、自由开发制

13、关于国际法约束力的来源,较为正确的的是(D)

A、自然法学说

B、实在法学说

C、势力均衡说

D、意志协调说

14、在国际法上第一次规定对犯有国际罪行的国家领导人应追究刑事责任的是(B)

A、1899年的《海牙和会》

B、1919年的《凡尔赛和约》

C、1928年的《巴黎非战公约》’ D 、1943年的《莫斯科宣言》

16、目前确立外层空间法的最重要的公约是(D)

A、营救协定

B、赔偿责任公约

C、东京协定

D、外空条约

17、《国际民用航空公约》是(D)年在()签订

A 、1919 巴黎

B 1919芝加哥

C 、1944 巴黎 D、1944芝加哥

18、联合国安理会的“集体否决权”是指(D)一致反对

A 五大国

B 十五个常任理事

C 任何九个常任理事国

D 任何七个非常任理事国

19、国际法优先说的著名代表人物是(B)

A 德国的耶利内克

B 美国凯尔逊

C 德国的得里佩尔

D 英国的奥斯汀

20、关于不动产的因家继承,应适用(C)

A 与所涉领土实际生存原则

B 公平原则

C 随领土转移原则

D 协商原则

21、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属于(D) A 国际刑法B 民法C 任意法D 国际强行法

24、历史上第一个明确规定废弃战争的国际法律文件是(B)

A1907年的《海牙国际争端和平解决公约》 B 1928《巴黎非战公约》

C 1919年的《国际联盟盟约》

D 1945年的《联合国宪章》

25、最先把国际法著作系统的译成中文的是(C)

A 林则徐

B 严复

C 丁韪良

D 张之洞

27、作为国际法渊源之一的国际习惯是指(C)

A通例B 国际惯例C 习惯国际法D 一般法律原则

28、国际法基本原则的特征之一是各式各国公认,这意味着(A)

A一国不能创造国际法 B 一国可以创造国际法

C 第三世界国家可以创造国际法

D 大国可以创造国际法

29、国际法编纂的意义在于(C)

A 国际立法

B 使国际法汇总成册

C 使国际法法典化

D 编辑成册便于查阅

30、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具有强行法的性质,这表明(C)

A 具有强行法性质的原则均为国际不的基本原则

B 国际社会尤其是一些大国要接受这一原则

C 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均应具备强行法的各种条件和特征

D 如改变该原则,须经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

34、群岛国的群岛基线最长不得超过多少海里(D)

A 12

B 24 C48 D125

35、中国迄今共颁布过几部国籍法(D)

A、1

B、2

C、3

D、4

6、下列哪个组织的总部设在伯乐尼(C)

A、国际电信联盟

B、世界气象组织

C、万国邮政联盟

D、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37、下列哪个组织是与联全国建立关第的第一个专门机构。(A)

A、国际劳工组织

B、世界气象组织

C、万国邮政联盟

D、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38、《万合国海洋法公约》是(C)

A、联大起草的

B、联合国际法委会起草的

C、会议各国代表协商起草的

D、国际法院起草的 40、根据1971年《赔偿责任公约》的规定,发射国对其发射的空间实体在(B)造成的损害应负有赔偿的绝对责任。

A、在地球表面以外的地方

B、地球表面

C、月球

D、公海

41、条约是国际法主体以(B)为准缔结的书面协议。

A、联全国宪章

B、国际法基本原则

C、欧洲联盟法院

D、美洲人权法院

42、下列哪个法院在审理案件时仅以国家为唯一的诉令当事人(B)

A、国际常驻设法院

B、联合国国际法院

C、欧洲联盟法院

D、美洲人权法院

43、国际常设法院于哪一年成立:(C)

A、1899

B、1900

C、1922

D、1928

44、区域性机关若执行行动,须经下列哪一国家或机构批准(B)

A、联合国大会

B、联合国安理会

C、争端当事国

D、第三国

45、国际河流制度和永久中立制度产生于(D)

A、17世纪

B、18世纪

C、16世纪

D、19世纪

47、国际法上的承认在承认国与被承认国之间引起一系列法律后果,因此(D)

A、承认仅仅是单方面的行为

B、承认意味着建交

C、承认不具有溯及力

D、承认表明了建交的愿望但不等于建交

48、国际损害责任,就其性质而言属于(B)

A、过错责任

B、损害赔偿责任

C、违法责任

D、绝对责任

9、公海法律制度的基础是公海自由,这就决定(A)

A、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B、是“无生物”

C、是国家不享有部分管辖权的海域

D、国家可对其享有部分管辖权的海域

50、人权的含义是指(A)

A、人所享有或应享有的基本权利

B、“天赋人权”

C、对少数民族保护的权利

D、国际社会对人权的保护

多项选择

1.国际法的直接源渊指的是(ABC)。

A.国际条约

B.国际惯例

C.一般法律原则

D.国际法学说

2.以下确立国际法原则的辅助资料有(ACD)。

A.国际法院的司法判例

B.国际仲裁机构的裁决

C.权威公法学家的学说

D.国际组织的决议 3.国际法与国内法是两个不同的法律体系、其不同体现在(ABCD)。

A.主体不同

B.强制实施方式不同

C.渊源不同

D.调整对象不同

4.国际法的基本原则(ABC)。

A.各国必须遵守

B.各国不得以条约改变之

C.适用国际法的一切领域中

D.具有任意法的性质 5.我国在处理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上的总的原则是(ACD)。

A.严格履行国际义务

B.条约与我国法律抵触时条约优先

C.条约与宪法不一致时宪法优先

D.适用国际惯例不得违反我国公共利益

6.在近代国际法形成的重要标志是(AC).

A.威斯特伐利亚公会的召开

B.国际联盟的建立

C.《战争与和平法》的发表

D.《联合国宪章》的发表

1.国际法上的承认(BCD)。

A.等于两国建交

B.具有溯及的效果

C.是可以撤消的

D.是单方法律行为

2.下列债务,不属国家继承的范围(BD)。 A.国债B.地方债务C.地方化债务D.恶债

3.国家责任的形式包括(ABCD)。

A.限制主权

B.恢复原状

C.赔偿

D.道歉

4.在以下国家管辖中(AB)是主要的。

A.领域管辖

B.国籍管辖

C.保护性管辖

D.普便性管辖

5.引起国家继承的原因是(AB)。

A.由于国家领土割让

B.国家领土合并

C.由于先占

D.由于添附

1.对领土主权的限制方法有(ABD)。

A.共管

B.租借

C.割让

D.国际地役

2.现今世界上的永久中立国有(ACD)。

A.瑞士

B.卢森堡

C.奥地利

D.土库曼斯坦

3.我们所说的国家领土主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B)。

A.领土所有权

B.领土管辖权

C.领土处置权

D.领土统治权

4.现代领土变更的新方式是(CD)。

A.时效

B.添附

C.全民投票

D.恢复领土主权

5.根据《南极条约》的规定,各国可以在南极进行(BD).

A.军事演习

B.自由考察

C.占领

D.建立科学研究站

1.1958年,日内瓦第一次海洋法会议通过了(ABCD) 。

A.《领海与毗连区公约》

B.《大陆架公约》

C.《公海公约》

D.《捕鱼和养护生物资源公约》2.外国船舶在领海中实行以下行为属非无害行为(ABCD)。

A.捕鱼

B.收集情报

C.起落飞机

D.进行军事行动

3.各国在专属经济区内享有(AB)。

A.航行自由

B.飞越自由

C.建造人工岛屿的自由

D.捕鱼自由

4.各国军舰在公海可拿捕(ABC)。

A.海盗船

B.从事非法广播的船舶

C.无国籍船

D.别国的军舰

5.以下船舶可在公海上行使登临权(AC)。

A.军舰

B.渔船

C.执行政府公务的船舶

D.民用船舶

2.对于合法进入一国的外国人,按国际习惯一般享有(ABD)。

A.诉讼权

B.继承权

C.选举权

D.财产权

3.因出生而取得国籍采取的原则有(ABD)。

A.血统原则

B.出生地原则

C.居住地原则

D.血统原则与出生地原则相结合的混合原则

4.从国际法上说,庇护权(BD)。

A.是个人权利

B.是国家从它的属地优越权中引申出来的权利

C.是指个人有受庇护的权利

D.是国家给予个人庇护的权利

5.根据我国法律可禁止下列人员入境(ABCD)。

A.不能保障其在中国期间所需费用的

B.爱滋病患者

C.被认为入境后可能进行恐怖活动的

D.被我国政府驱逐出境未满不准入境年限的

1.196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两个有重大影响的国际公约是(CD)。

A.《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

B.《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

C.《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

D.《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2.确立国际人权法的主要条约有(ABC)。

A.《世界人权宣言》

B.《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C.《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

D.《惩治灭种罪公约》

1.国内的外交机关有(ABD)。

A.国家元首

B.政府

C.司法机关

D.外交部门

2.一国派遣使馆人员不需要征得接受国同意的有(AB)。

A.使馆馆长

B.各类武官

C.各种参赞

D.使馆秘书

3.下列人员出席国际会议、进行国际谈判和签订国际条约无须出示或提供全权证书(ABC)。

A.政府首脑

B.外交部长

C.国防部长

D.旅游局长

4.关于外交特权与豁免的根据有以下几种理论(ABC)。

A.治外法权说

B.代表说

C.职务需要说

D.国家平等说

5.使馆及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人员所承担的义务有(ABCD)。

A.尊重接受国的法律

B.不干涉接受国的内政

C.使馆馆舍不得用于与使馆职务不相符合的用途

D.外交代表不应在接受国内为私人利益从事商业活动

1.引起条约无效的原因包括(ABCD)。

A.诈欺

B.错误

C.贿赂

D.与强行法抵触

2.条约的主要特征是(CD)。

A.条约非经批准不能生效

B.限于国家之间缔结的协议

C.必须以国际法为准

D.必须以书面形式订立

3.条约禁止保留的情形包括(ABC)。

A.条约本身禁止保留

B.条约仅准许特定的保留,而相关保留不在其内

C.保留不符合条约的宗旨和目的

D.有缔约国反对保留

4.双边条约生效的方式有(ABCD)。

A.自签字之日起生效

B.自批准之日起生效

C.自互换批准书之日或之后若干天气开始生效

D.自一国公布之日起生效

5.条约必须遵守原则的含义是指(BCD)。

A.无条件地遵守一切条约,不得违反

B.遵守一切合法有效条约

C.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

D.依约善意履行合法有效条约

1.国际组织的主要机关有(ACB)。

A.决策机关

B.执行机关

C.行政机关

D.司法机关

2.联合国安理会维持和平部队的主要任务是(ABCD)。

A.在冲突双方间保持中立地位

B.报告被派驻地区的形势

C.监督所在地区的休战与停战

D.防止外来干涉

3.国际组织的成员在国际组织中一般享有的权利是(ABCD)。

A.代表权

B.发言权

C.表决权

D.章程赋予的其他权利

4.国际组织的决策方式一般有(ABCD)。

A.全体一致通过

B.多数表决通过

C.协商一致通过

D.特定多数通过

5.联合国大会的职权有(ABCD)。

A.选举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

B.讨论联合国宪章范围内的任何事项

C.投票选举国际法院法官

D.委任联大秘书长

1.国际法院所适用的法律有(ABCD)。

A.国际公约或条约

B.国家习惯

C.文明各国所承认的一般法律原则

D.作为确定法律原则补充资料的司法判例及权威最高之公法学家的学说

2.国际争端的特点是(ABCD)。

A.国际争端的主体主要是国家

B.国际争端往往涉及国家的重大利益或重要权力

C.国际争端的解决方法决定于该争端的性质

D.国际争端的解决方法由当事国自愿选择适用 3.以下实体可以请国际法院发表咨询意见(AB)。

A.联合国大会

B.安理会

C.中国

D.欧洲联盟

4.国际法院的法官(BCD)。

A.对涉及本国的案件必须回避

B.对涉及本国的案件不用回避

C.对曾经参加过的案件必须回避

D.均没有统一国籍

5.仲裁是解决国际争端的法律方法之一,其特点有(ABD)。

A.自愿管辖

B.仲裁员由当事国自行选任

C.仲裁程序可由当事国补充

D.仲裁适用的法律由当事国商定

1.国际罪行应包括(ABC)。

A.战争罪

B.反和平罪

C.反人类罪

D.空中劫机罪

2.战争法的基本原则是(ABC)。

A.人道主义原则

B.区别对待原则

C.遵守中立义务原则

D.最惠国待遇原则

3.作战的基本原则有(ABD)。

A.区分原则

B.相称原则

C.纽伦堡原则

D.条约无规定不得免除国际法义务原则

4.合法交战者有(ABC)。

A.武装部队

B.民兵和志愿军

C.游击队

D.雇佣兵

5.战争的定义包含三个重要内容(ACD)。

A.战争是国家之间的行为

B.武装冲突就是战争

C.战争是武装冲突的结果

D.战争是一种法律状态

1、现代国际法的主体包括(ABC)

A、国家

B、争取独立的民族

C、政府间押际组织

D、一定条件下的法人组织

2、下列债务,不属国家继承的范围(BD)

A、国债

B、地方债务

C、地方化债务

D、恶债

6、《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宪章》规定,该法庭对(ABC)有管辖权。

A、反和平罪

B、战争罪

C、反人道罪

D、种族灭绝罪

20、引渡的程序包括(ABC)

A、请示引渡的提出

B、引渡的对象移交

C、引渡请求的审查

D、引渡结果的报告

26、国际法的渊源包括以下几种(ABC)

A、国际条约

B、国际习惯

C、一般法律原则

D、有关的辅助资料

27、国际习惯形成的证据资料一般可以通过下列情况行到(ABC)

A、国家的内部行为

B、国家的外交实践

C、国际组织的实践

D、跨国公司的行为

28、关于国际法的“一般法律原则”,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BC)

A、它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B、它是国际法的渊源

C、它是各国法律体系中共有的原则

D、它是国际法渊源的补充

29、关于国际法的上特别条约,下列哪一种说法正确:(BC)

A、是造法性条约

B、是契约性条约

C、是国际法和渊源

D、不可能成为国际法的渊源

31、国家是国际法的主要主体是因为(ABC)

A、国家有国际法上完全的权利能和行为能力

B、国家是国际法的主要的高速对象

C、国家是国际法的主要创造者

D、国家是国际法的唯一的创造者

32、关于争取独立的民族的国际法的主体地位,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B)

A、它不是国家但类似国家

B、其享有的民族自决权是其取得国际法主体地位的主要依据

C、它的国际交往能力与国家基本相同

D、国家是国际法的唯一的创造者

34、关于《联合国宪章》,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BC)

A、于1945年通过并生效B、是迄今为止最有权威的一项国际条约

C、它有189个会员国D、非会员国内政原则包括

35、不干涉内政原则包括(AB)

A、一国不得以经济的方法迫使另一国服从B、民族自决权不受外国势力干涉

C、联合国制止一切违反国际法的行为D、各国自由和处理其国内的一切事务

36、各国在使国际法在其国内适用主式上一般采用的方法是(AC)

A、采纳B、变通 C、转化D、保留

37、我国在处理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上的总的原则是(ABCD)

A、严格履行国际义务

B、条约与我国法律抵触时条约优先

C、条约与宪法法不一致时宪法优先

D、适用国际惯例不得违反我国公共利益

38、下列属于传统国际法上的领土取得与变更的方式有(ABCD)

A、先占

B、时效

C、添附

D、割让

39、下列有关空中劫持的公约有(BD)

A、《国际民用航空公约》

B、《东京公约》

C、〈巴黎公约〉

D、《蒙特利尔公约》

41、1958年,86国在日内瓦第一次海洋法会议通过的公约有(BC)

A、领海法律地位的草案

B、大陆架公允

C、公海公约

D、海上人命安全

42、国际条约的缔结者可以是(AB)

A、国家

B、联合国

C、公司

D、个人

43、从国际法实践来看,国籍的概念可以适用于(ABC)

A、法人

B、自然人

C、船舶

D、国家

44、根据国民待遇原则外国人在居留国一般不具有的权利是(BD)

A、人身权利

B、政治权利

C、民事权利

D、担任公职的权利

45、进行国际谈判参加国际会议不需要出示全权证收的有(ABC)

A、国家元首

B、政府总理

C、外交部长

D、大使

46、一国派遣人员不需要征得接受国同意的有(CD)

A、使馆馆长

B、各类武官

C、各种参赞

D、使馆秘书

47、国际组织的成员在国际组织中一般享有的权利是(ABCD)

A、代表权

B、执行机关

C、行政机关

D、司法机关

48、国际组织的主要机关有(ABC)

A、决策机关

B、执行机关

C、行政机关

D、司法机关

49、国际组织的决策方式一般有(ABCD)

A、全体一致通过

B、多数表决通过

C、协商一致通过

D、特定多数通过

50、联合国大会的职权有(ABCD)

A、选举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

B、讨论联合国宪章范围内的任何

C、投票选举国际法院法官

D、委任联大秘书长

51、联合国秘书长的职权有(ABCD)

A、监督联合国工作人员的工作

B、在联合国安理会中以秘书长的资格行使职权

C、执行经社理事会委托的职务

D、对威胁和平与安全的事项提请安理会注意

52、联合国安理会维持和平部队的主要任务是(ABCD)

A、在冲突双方间保持中立地位

B、报千被派驻地区的形势

C、监督所在地区的休战与停战

D、防止外来干涉

53、下列哪个组织的总部设在日内瓦(ABD)

A、国际电信联盟

B、世界气象组织

C、万国由政联盟

D、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54、世界贸易组织具有的职能是(ABCD)

A、为成员的贸易组织具有的职能

B、协调成员间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贸易

C、审议成员的贸易政策

D、实现全球经济政策的制定的统一性

55、国际法院的法官(BCD)

A、对涉及本国的案件必须加避

B、对涉及本国的案件不用回避

C、对曾经参与过的案件必须回避

D、不具有同一国籍

56、依照国际法,边界争端通过(BCD)方式解决。

A、武力

B、谈判

C、国际促裁

D、国际司法程序

57、下列哪些行为属于国家行为:(BCD)

A、驻外记者在国外与其职务有关的行为

B、外交代表在国外与其职务有关的行为

C、实际代表国家行事的人在执行公务时的行为

D、别国或国际组织交由国家支配的机关的行为

判断题

1、所有的政府变更必然导致政府承认

答:该说法错误。政府承认一般发生在由于社会革命或叛乱等非宪法手段造成的政府更迭情况。而一国按照宪法程序所进行的政府变动,如正常你给的王位继承,通过正常选举而产生的新政府,不发生政府承认的问题。

2、属地管辖权使绝对的

答:错误。属地管辖权不是绝对的,也存在例外的情形。第一,基于外交豁免权;第二,由于主权豁免原则,国家不能对他国的国家行为和财产行为行使管辖权;第三,在领海行使属地管辖权时,应不干预外国船舶的内部事务,并允许它们无害通过;第四,属地管辖权的行使有时受到外国的属人管辖权的限制。

3、由于使馆神圣不可侵犯,所以使馆是本国领土

答:错误。使馆馆舍是指供使馆使用及供使馆馆长寓邸使用之建筑物或建筑物之各部分,以及其所附属之之土地。根据《维也纳外交关系法公约》大使馆不是本国领土,在接受国境内,属于外国领土。

4、国际法与“国际道德”或“国际礼让”是没有区别的

答:错误。国际法是法,与“国际道德”或“国际礼让”是由区别的:国际法是一种必须遵守,否则要承担违反责任的强制行为规范,而国际道德或国际礼让则是“通过舆论行成”并“依仗信仰及道义力量来维持”的行为规范。

5、司法判例是国际法的主要渊源

答:错误。司法判例并不是国际法的主要渊源,而仅仅是确定国际法规则的辅助手段。

6、附庸国和被保护国都不是国际法的主体。

答:错误。附庸国是指在对内事务上有主权,但对外关系完全或主要地由宗主国行使的国家;

被保护国是指根据条约将自己重要的国际事务交由一个强国(保护国)处理而自己处于被保护地位的国家(如朝鲜、埃及)。被保护国把重要的对外事务交给保护国处理,因此被保护国的主权是不完全的,但这种国家在一定限度内保有其国际地位,仍是国际法主体。

国际法期末试题

国际法练习题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庇护权属于( ) A.请求庇护的个人 B.请求庇护人的国籍国 C.被请求庇护的国家 D.实行"议会民主制"的国家 2.一般认为对国际法渊源作了权威性说明的国际文件是( ) A.《国际联盟盟约》 B.《联合国宪章》 C.《国际法院规约》 D.《维也纳条约法公约》 3.善意履行国际义务的原则源于( ) A.国际道义 B.善良原则 C.主权自限 D.条约必须遵守 4.航空器的国籍是( ) A.航空器所有人的国籍 B.航空器承租人的国籍 C.航空器登记国的国籍 D.机长的国籍 5.依据犯罪嫌疑人的国籍行使的刑事管辖原则称作( ) A.属地管辖 B.属人管辖 C.保护性管辖 D.普遍管辖 6.引申出国家司法豁免权的法律原则是( ) A.一国不得干涉他国事务 B.国家间应互相尊重 C.平等者之间无管辖权 D.国家司法独立 7.《联合国宪章》规定负责条约登记的机关是( ) A.秘书处 B.安理会 C.经社理事会 D.国际法院 8.国际环境保护实行的原则是( ) A.差别待遇 B.优惠待遇 C.特殊待遇 D.公平待遇 9.《外层空间条约》规定,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应( ) A.为全人类的福利和利益 B.为航天技术所有国的利益 C.为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D.为发展外空技术 10.根据《条约法公约》第51条的规定,使条约无效的情况有( ) A.条约未经批准 B.条约规定与缔约国国内法冲突 C.条约规定涉及第三国利益 D.条约是在对缔约代表实施强迫的情况下缔结的 11.采取防止陆源污染的措施者主要是( ) A.联合国 B.沿海国 C.可能被污染的受害国 D.渔业大国 12.《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对专属经济区内自然资源的权利性质是( ) A.管辖权 B.占有权 C.管制权 D.主权权利 13.《联合国宪章》关于联合国及其会员国应遵守的原则规定在其( ) A.序言 B.第1条 C.第2条 D.第7章各条 14.《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家有权确定的领海宽度是从领海基线量起不得超过( ) A.6海里 B.12海里 C.24海里 D.200海里 15.通航边界河流,若无边界条约规定,其界线一航应划在( ) A.河床中心线 B.航道中心线 C.对方河岸 D.本国河岸 16.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当我国缔结的条约与我国民事法律有不同规定时,应适用( ) A.我国法律 B.该项条约 C.我国法律或该项条约,视情况而定 D.有关民事政策

《国际法》考点整理:国际组织

《国际法》考点整理:国际组织 (一)政府间国际组织及其一般制度 1.国际组织的概念和法律地位。 作为国际法主体的国际组织一般是指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它通过政府间协议成立,具有常设的机构。通常被赋予国际法律人格。具体国际组织的法律地位体现在其组织章程中。一般地,国际组织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缔约能力;(2)派遣与接受常驻或临时的外交使团(节);(3)作出国际承认或作为国际承认的对象;(4)构成国际法中继承或被继承的主体;(5)提出国际索赔和承担国际责任;(6)召集国际会议、组织和参加国际交往,进行国际合作、解决国际争端;(7)享有某些特权和豁免;(8)其他还包括登记与保存条约,拥有自己的旗帜标志等。 2.国际组织的一般制度。 (1)成员。国际组织的成员一般可分为正式成员和非正式成员两种: ①正式成员。正式成员有时又被分为参与创建该组织的原始成员和在组织成立后的纳入成员。正式成员通常参加组织的全部活动并拥有完全的权利。国际组织的正式成员一般是国家,但在个别情况下,经特别约定,也可以是某些特定的非主权实体或其他的国际组织。在这种特殊安排下,具有某个国际组织正式成员资格的参加者并不因此而获得国际法主体的地位。

②非正式成员包括准成员和观察员。准成员也被称为联系会员,是被接受参加组织的活动,但因某些条件或原因,部分权利受到限制的成员。准成员通常在组织的主要机构中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也没有表决权。观察员是有条件地被邀请或接受出席有关会议或参加某些活动者。其主要职能是了解和咨询,不享有正式成员享有的表决权等权利。观察员有时也被称为咨询会员。有些是常设性的,但多数是每次会议时临时邀请或接受的。 (2)机构。国际组织的机构由其职能和成员国约定而设立。通常包括三个主要机构: ①权力和决策机构。通常称为大会、代表大会、全体会议等,一般由所有成员代表参加。有些组织的该种会议是由成员国元首、首脑或部长组成或参加。 ②执行机构。通常称为理事会、执行局或执行委员会,它由部分成员国的代表依该组织的章程组成,负责相关事项的执行和处理。其职能范围与工作方式依其基本组织文件而各有不同。 ③行政机构。一般多称为秘书处。主要从事成员国之间的联系、信息交换、内部管理等日常性事务性工作。秘书处一般根据有关章程,聘任各国公民组成。受聘人员作为国际公务员,不代表任何国家,仅以个人中立身份接受该组织指示,完成交办的工作,并从该组织获得报酬。 (3)表决制度。国际组织成员对组织文件草案的赞同或反对的表示方式即为表决,表决及其与被表决文件的最终形成或通过的关系所涉及的规则构成了表决制度。国际组织采用的表决制度由其章程决定。通过后文件的名称和拘束力,取决

国际法试题及答案

河北农业大学《国际法》试题 专业:姓名: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 1 分,共 20 分) 1、国际法效力的根据是() A、人类理性 B、国家之间的热力均衡 C、大国统治阶级的意志 D、国家间的协议 2、作为国际法渊源的一般法律原则是指() A、国际法的一般原则 C、一般法律意识引伸出来的原则 B、国际法基本原则 D、各个法律体系所共有的原则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者是() A、中国 B、中国和印度 C、中印、中缅 D、列宁的《和平纲领》 4、国家对于外国人在其领域侵害该国及其公民的重大利益的犯罪行为有权行为行使管辖,这种管辖是() A、保护性管辖 B、领域管辖 C、普遍管辖 D、国籍管辖 5、外国对 1949 年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承认是() A、对新国家的承认 B、对新政府的承认 C、对新国家和政府的同时承认 D、对中国的承认 6、一个人的国籍根据他的出生地确定,这是() A、出生地主义 B、血统主义 C、混合主义 D、国籍主义 7、受庇护的外国人地位() A、优于本国公民 B、与本国公民相同 C、低于普通外国人 D、与普通外国人相同 8、中国对南沙群岛的领土主权的取得方式是() A、割让 B、征服 C、先占 D、添附 9、古罗马时期,海洋被视为() A、共有物 B、无主物 C、公海 D、领海 10、我国领海基线采用的是() A、正常基线 B、直线基线 C、平行基线 D、混合基线 11、《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公海实行自由制度,各国享有的自由是() A、四项自由 B、六项自由 C、七项自由 D、五项自由 12、《国际民用航空公约》所指的国家航空器是() A、国家所有的航空器 C、国家批准的航空器 B、国家经营的航空器 D、用于国家公务的航空器 13、被称为“外层空间宪章”的文件是() A、《外层空间宣言》 B、《外层空间条约》 C、《营救协定》 D、《责任公约》 14、目前组成安理会的成员国的有() A、9 个 B、11 个 C、15 个 D、17 个

国际法试题

2011年全国自考国际法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 空中劫持是一种( C )的罪行。 A. 应判死刑 B. 应予引渡 C. 应严厉惩罚 D. 应负政治责任 2. 沿海国对大陆架所拥有的主权是( A ) A. 专属性的 B. 绝对性的 C. 相对性的 D. 共有性的 3. 国际法是( B ) A. 国际法院规约规定的 B. 在国际交往的实践中形成的 C. 由联合国大会制定的 D. 权威学者提出来的 4. 根据国际实践,一般认为承认具有( B )的效果。 A. 建交 B. 溯及 C. 保持和平关系 D. 暂时 5. 应予废弃的传统国际法确认的解决国际争端的方法是( D ) A. 斡旋与调停 B. 调查与和解 C. 反报与报复 D. 平时封锁与干涉 6. 二战后第一个关于人权的国际性文件是( B ) A. 《巴黎非战公约》 B. 《世界人权宣言》 C. 《国际人权公报》 D. 《联合国宪章》 7. 无过失责任又称为(A) A. 绝对责任 B. 相对责任 C. 行为责任 D. 无结果责任 8. 联合国非常任理事国有(C) A. 15个 B. 16个 C. 10个 D. 20个 9. 近代国际法产生的主要条件是(C) A. 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 B. 帝国主义阶段的到来 C. 独立主权国家的兴起 D. 社会主义国家的产生 10. 国际人权概念中构成其他各项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基础和前提的是(A) A. 自决权 B. 发展权 C. 平等权 D. 生存权 11. 成为联合国新会员国的条件中不包括(B) A. 爱好和平 B. 秘书长提议 C. 接受宪章所载的义务 D. 经联合国确认该国能够并愿意履行宪章的义务 12. 我国刑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危害国家安全罪、贪污罪等,适用我国刑法。这一规定体现了(B) A. 领域管辖 B. 属人管辖 C. 保护性管辖 D. 普遍管辖 13. 1969年的(),承认了一般国际法强制规范的存在。C A. 《国际法原则宣言》 B. 《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 C. 《维也纳条约法公约》 D. 《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 14. 我国总领事的任命机关是(B) A. 国家元首 B. 国务院 C. 外交部 D. 外交部长 15. 世界海洋除专属经济区、领海、内水、群岛水域之外的水域是(C)

国际法期末整理

国际法主要是以国家之间关系为对象的法律,是指国家在国际交往中形成的有法律拘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 特征:1、国际法的主体主要是国家。调整的对象主要是国家之间的法律关系。 2、国际法的制定者是国家。国家间通过协议的方式来制定。 3、国际法的强制力量是依靠国家单独或集体的行为实施的。 近代国际法产生的标志:1643-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公会,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认了国家主权和主权平等原则,这是近代国际法最根本的原则和基础,标志着近代国际法正式产生。 国际法效力的根据 1、自然法学派:国际法是自然法,或者说是自然法对国家关系的适用,国际法之所以有效力,是因为国际法以人类良知、人类理性、人类法律意识的共同性等自然法则作为依据。(神学的基础-“规范法学派”) 2、实在法学派:国际法效力的依据不是抽象的人类理性,而是现实的国家意志,这种国家意志具有完全的主权和权威。(权力政治说、政策定向说) 3、格老休斯学派:依据为自然法和国家的同意。折中学派。 4、国际法效力的依据是国家之间的协议,既不是自然法则、也不是国家意志。必须肯定国际法是法律病情应该承认它的作用。国家是姑婆激发的制定者,同时又受到国际法的约束,各国之间的协议构成国际发效力的依据。 国际法的渊源 我们认为国际法渊源是指国际法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第一次出现的地方。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是公认的国际法的渊源。 1、国际条约,是指国际法主体之间根据国际法而缔结的具有权利和义务内容的书面协议。它是国际法的主要渊源。“约定必须遵守”是国际法的重要原则,这是指条约对于缔约的国家具有约束力,而有约束力的条约也就构成了国际法的重要内容。 2、国际习惯,指各国重复类似的行为并被认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结果。某种常例或通例要形成为国际习惯,必须符合两个条件: 第一,各国重复类似行为。但是,这种类似行为必须是合法的行为,非法行为无论重复多长时间,最终都将为国际法所禁止,不能成为国际习惯。第二,被各国认为具有法律拘束力。各国从事类似行为时,在心理上自觉地认为所从事的行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各国的这种“心理因素”是形成国际习惯的关键要素,是国际习惯具有法律拘束力的直接原因。 3、一般法律原则。指为各国法律体系所共有的原则。它可以作为填补条约和习惯的空白,但不是独立的国际法渊源。 4、确立国际法原则的辅助方法 司法判例及各国权威最高之公法学家学说,作为确定法律原则之补助资料。国际司法判例主要是指国际法院的判例,同时也应包括国际仲裁庭的判例。 国际法委员会是国际法的编纂机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于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同印度政府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总理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五项原则是在建立各国间正常关系及进行交流合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得到中国、印度和缅甸政府共同倡导。

钓鱼岛文献综述

中日关系中的钓鱼岛因素

摘要:中日两国对于钓鱼岛主权的归属问题,近代以来一直在争论,是近代以来影响中日两国关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的问题。一直以来,钓鱼岛都是影响中日关系的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仅涉及到中国的国家主权,领土完整,而且也涉及历史及法律方面的各种问题。中日两国又是一衣带水的邻国,如何处理好两国涉及核心利益的议题,对维护东亚区的和平与稳定双边友好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有时在各自民族主义点燃的国家情绪下甚至都有走向战争边缘的危险,其中在钓鱼岛问题上更是如此。中日两国都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从加强中日关系发展的路径和对策入手,分析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路径。 (一)关于钓鱼岛问题现状的研究 石家铸的《钓鱼岛问题的现状与中日关系》较为系统阐述钓鱼岛问题现状,该文对钓鱼岛问题的由来尤其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错误做法进行了详细举证,指出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采取强硬政策并极力加强对钓鱼岛的实际控制,企图制造日本占有钓鱼岛的既成事实以迫使中国承认钓鱼岛是日本领土,文章同时指出近年来日本对于东海大陆架的调查尤其值得关注。漠帆的《钓鱼岛问题大事记》和《钓鱼岛问题大事记(续编)》则对从明代中国对钓鱼岛拥有主权一直到2001年钓鱼岛问题的历史资料和发展现状以大事记的方式进行了梳理,是了解钓鱼岛问题来龙去脉的重要资料。张世均的《钓鱼岛问题的由来与中国人民的“保钓”斗争》除论述了钓鱼岛问题的历史与现状外,从政府和民间两个层次论述了中国人民的“保钓”斗争。 (二)钓鱼岛问题对中日关系的影响研究 胡宏雁的《钓鱼岛问题与中日关系》阐述了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但由于战争等历史原因及美国的横加干涉,钓鱼岛这个悬而未决的领土争议问题成为横亘在中日心头的一个经久难消的“领土疙瘩”.近年来,作为牵制中国发展的一个政治筹码,日本一直在钓鱼岛问题上做文章.这个问题愈演愈烈,今年日本当局竟然厚颜无耻地上演购岛闹剧.严重冲击着中日关系的稳定发展,威胁着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钓鱼岛问题关乎中日关系、亚太局势稳定.需尊重历史,从维护中日关系、亚太局势的大局出发,审慎对待、处理钓鱼岛问题此外,徐斌的《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态度》、杨丹的《从钓鱼岛争端看日本军事发展走向》和《从相关法案看钓鱼岛》、赵平安的《钓鱼岛问题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等论文均

国际法试题(附答案)

西安财经学院学生社区提供【https://www.360docs.net/doc/c914020266.html,】 国际法试题(附答案) 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1页至4页,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5页至8页,共8页;选择题40分,非选择题60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善意履行国际义务的依据是 A.善意原则B.国际道义C.条约必须遵守D.主权平等[ ] 2.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以及所发生的事件有权行使管辖,这种管辖被称为 A.领域管辖B.国籍管辖C.保护性管辖D.普遍管辖[ ] 3.1907年,厄瓜多尔的外长提出以宪法程序为承认新政府的条件,这被称为 A.有效统治原则B.托巴主义C.威尔逊主义D.艾斯特拉达主义 4.《南极条约》规定,缔约国此前对南极地区提出的领土要求应予 A.确认B.放弃C.冻结D.重申 5.空间物体发射国应将其发射的物体报告给 A.联合国外空委员会B.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 C.联合国秘书长D.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6.在我国,外交代表开始执行职务的日期为 A.外交代表到达接受国的日期B.外交代表正式呈递国书的日期 C.外交代表经接受国同意的日期D.外交代表经派遣国正式任命日期 7.依据《国际民用航空公约》的相关规定,外国航空器在一国领空 A.享有无害通过权B.不享有无害通过权 C.享有“两项自由” D.享有“五项自由” 8.根据1969年修订的1954年《国际防止海上油污公约)的规定,禁排区是

国际公法历年试题

国际公法试题 1.确立现代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最重要的国际条约是( )。A. <<联合国宪章》 2. 国家依法赋予出生国籍的标准之一是(DD. ((日内瓦公约》 3. 一个国家准许外国人离境的条件,首先是该外国人必须已经)。 B. 履行了当地的义务 4. 确立南极法律制度的基本条约是)。D. ((南极条约》 5.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在群岛国的群岛海道上适用)。A. 通过制度 6. 重于空气的飞机载人飞行成功是(A.1903 年 7. ((蒙特利尔公约》中关于"使用中"的界定是( )。B. 从地面人员或机组为某一特定飞行而对航空器进行飞行前的准备时起,直到降落后24 小时止 8. 以下哪类使馆人员在接受国享有完全的外交特权与豁免? ( )A. 使馆的外交人员 9. 在传统国际法理论中.一国对他国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限制商品进口的行为,引起他国的行为,是一种合法的解决国际争端的方法。B. 反报 10.国际法院对联合国大会提出的法律问题发表的意见是)。A. 咨询意见 L 国际法基本原则的特征之一是各国公认,这意味着( )。 A 一国不能创造国际法弘一国可以创造国际法 2. 联邦国家属于( )。 B. 复合制国家已被保护国 3. "归化"是指通过( )程序取得国籍。c. 申请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毗连区的宽度是( )。c.从领海基线至其外部界线距离 5. 人类历史上第一种成功飞离地面的载人工具是( )。B. 热气球 6. ((蒙特利尔公约》中关于"使用中"的界定是( )。 B. 从地面人员或机组为某一特定飞行而对航空器进行飞行前的准备时起,直到降落 后24 小时止 7。我国条约缔约权由( )行使。A.国务院 8. 没有签署条约的国家表示同意接受条约拘束的方式是( )。A. 如人 9. ((维也纳条约法公约》规定条约的保留方式是( )。B.书面 10.区域性国际组织在解决区域内国际争端时,采取执行行动之前,须经( 忖lt 准。 B. 联合国安理会 1.最早将西方国际法著作翻译成中文的中国人是( )。B. 丁题良 2. 联邦国家属于( )。B. 复合制国家 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对于因为( )原因要求避难的外国人,经中国政 府主管机关批准,准许在中国居留。c.政治 4. 一国依条约同意为另一国的利益而不在其国境上的特定地点建立军事要塞,这种对领 土主权的限制称为)。B. 国际地役 5. 最早把大陆架作为法律概念提出的是)。C. 美国总统杜鲁门 6. 对于发生在公海上的船舶碰撞或其他航行及船长或其他服务人员的刑事或纪律责任事 项,由( )专属管辖。c.船旗国或有关人员所属国 7. 派遣国在正式任命使馆( )前需征得接受国的同意。B. 武官 8. 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有)。C. 51 个 9. 联合国维持世界和平与安全首要的机关是( )。D. 安理会 10. 第一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国际法院法官是( )。D. 倪征噢1. 18 世纪末首次将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称为国际法的学者是( )。B.边沁 2. 联邦国家属于( )。B. 复合制国家 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对于因为( )原因要求避难的外国人,经中国 政府主管机关批准,准许在中国居留。C. 政治 4. 一国依条约同意为另一国的利益而不在其国境上的特定地点建立军事要塞,这种对领 土主权的限制称为( )。B.国际地役 5. 最早把大陆架作为法律概念提出的是( )。c.美国总统杜鲁门 6. 对于发生在公海上的船舶碰撞或其他航行及船长或其他服务人员的刑事或纪律责任 事项,由( )专属管辖。C. 船旗国或有关人员所属国 7. 派遣国在正式任命使馆( )前需征得接受国的同意。B.武官 8. 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有( )。C. 51个 9. 联合国维持世界和平与安全首要的机关是( )。D. 安理会 10. 第一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国际法院法官是( )。 D.倪征( 日+ 奥)( y u 三声〉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 分,共20 分,每题至少有一项答案正确,多选 或少选均不得分) 1 1.现代国际法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 ) A. 国际法主体的增加 B. 国际法调整对象和范围的扩大 c.国际法的领域和内容的新变化D. 国际法的全面系统编寨 12. 甲国和乙国合并成为丙国,则下列选项中属于丙国政府应该继承的债务的有( )。 A. 甲国政府向丁国政府所贷款项 B.甲国政府关于甲国南方省水利项目向丁国政府所贷款项 13. 外交保护的条件包括(。 A. 本国国民的合法权益困所在国的国际不当行为而受到侵害 B. 受害人自受害之日到抗议或求偿结束之日须持续具有本国国籍,而且一般不能具 有所在国的国籍 D. 受害人须已用尽当地救济且未能获得合理补偿 14. 国际人权法的保护对象包括( )。 A. 公民和政治权利 B.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 C 民族自决权D.环境权 15. 国际法上引渡的程序一-般包括)。 A. 提出引渡请求 B. 被请求国的审查 c.引攘的执行

国际法小整理

第十二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名词解释】斡旋报复国际法院的咨询管辖权调查与和解斡旋与调停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之司法解决*:争端当事国将争端提交一个事先成立的,由独立法官组成的国际法院或国际法庭,由其根据国际法对争端作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判决。 【简答&论述】 一、国际法院的管辖权 分为诉讼管辖权和咨询管辖权 1.诉讼管辖权:国际法院审理争端当事国提交的诉讼案件的权利。 1)诉讼当事方:仅限于国家 ①联合国会员国; ②非UN会员但是《国际法院规约》的当事国; ③表示愿意接受国际法院管辖,承诺认真执行法院判决并承担义务的国家。 2)受理案件范围: ①自愿管辖:当事国提交的一切案件;双方同意,提交特别协定 ②协定管辖:《联合国宪章》或其他现行条约及协定中所特定的一切事件 ③任意强制管辖:《国际法院规约》第三十六条 当事国可随时做出声明,对与接受同样义务的任何其他国家所发生的一切法律争端,承认国际法院的强制管辖权;而无须另行订立特别协议。 分析*:a.强制性:国际法院对此类案件的管辖具有强制性; b.任意性:国家自由决定并声明是否接受国际法院的管辖; 国家可随时撤回同意接受强制管辖的声明; 国家可随时通知书记处选择一定范围内接受; 国家可随时通知国际法院今后一段时间不接受管辖 2.咨询管辖权:国际法院对重大问题发表咨询意见的权利。 1)申请主体:联合国大会或安理会对于任何法律问题的申请;联合国其他机关和专门机构对工作范围内法律问题 2)法律意义:国家没有咨询请求权;原则上没有法律拘束力;对争议解决和重要问题具有参考价值;对某些联合国专门机构的规定和实务在组织内部具有法律效力。 3.国际法院适用的法律 ①国际条约;②国际习惯;③一般法律原则;④司法判例及各国最高之公法学家学说; ⑤经当事国同意,法院可适用“公允及善良”原则 4、诉讼程序:起诉;书面和口述程序;附带程序。 二、附带程序 ①临时保全措施:一方当事国为防止他方当事国采取单方面行动使法院判决效力失去意义,请求法院以命令指示采取临时保全措施 ②初步反对主张:在以请求书起诉的情况下,被告一方可以在法院指定期限内对法院的管辖权和该请求书的接收提出的书面反对意见 ③反诉:如果与原告国的诉讼标的直接相关,并且属于法院的管辖范围内,被告国可以提出

文献综述 营救协定

营救协定 一、营救制度的渊源 二、宇航员的法律地位 三、空间物体 四、发射当局 五、外空游客 一、营救制度的渊源: 国际社会一直非常注重在危急时刻对于宇航员的救助问题, 以及对于航天器的救助和返还等问题。在载人航天还未成为现实之前, 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特设委员会在1959年7月递交给联合国大会的报告中, 曾建议就宇航员问题缔结一个专门的协定。在1962年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法律小组委员会第一届会议上, 前苏联提出了一份关于营救宇航员和紧急着陆的宇宙飞船的国际协定的草案。美国同时提出了一份题为关于援助和归还航天器和宇航员的原则草案。上述两份文件的内容有很多相同之处, 但在关于返还航天器的问题上存在分歧, 美国主张无条件归还, 而前苏联则主张有条件的归还, 即只归还正式宣布发射的, 具有国际标志的未装臵收集情报装臵的航天器。联合国外层空间委员会决定先行讨论制定关于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的一般规则。在1962年12月13日通过的《各国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活动的法律原则宣言》中规定:各国应把宇航员视为人类派往外层空间的使节。在他们如因意外事故、遇难、于外国领土或公海紧

急降落时, 各国应向他们提供一切可能的援救措施。紧急降落的宇宙航行员, 应安全迅速地交还登记国。1966年12月19日通过的《关于各国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的活动的原则条约》第五条: 各缔约国应把宇宙航行员视为人类派往外层空间的使节。在宇宙航行员发生意外、遇难、或在另一缔约国境内、公海紧急降落等情况下, 各缔约国应向他们提供一切可能的援助。宇宙航行员紧急降落后, 应迅速、安全地交还他们宇宙飞行器的登记国家。在外层空间和天体进行活动时, 任一缔约国的宇宙航行员应向其他缔约国的宇宙航行员提供一切可能的援助。各缔约国应把其在外层空间, 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 所发现的能对宇航员的生命和健康构成危险的任何现象, 立即通知给其他缔约国或联合国秘书长。第8条:凡登记把物体射入外层空间的缔约国对留臵于外层空间或天体的该物体及所载人员, 应仍保持管辖及控制权。射入外层空间的物体, 包括降落于或建造于天体的物体, 及其组成部分的所有权, 不因其出现于外层空间或天体,或返回地球, 而受影响。该物体或其组成部分, 若在其所登记的缔约国境外寻获, 应送还该缔约国; 如经请求, 在送还物体前, 该缔约国应先提出证明材料。在1967年12月19日联合国大会上, 通过了《营救宇航员、送回宇航员和归还射入外层空间的物体》的协定, 并于1968年4月24日向所有国家开放签字,1968年12月3日正式生效。 《营救协定》由序文和10条组成,序文部分强调了1967年《外空条约》在本协定制作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其中第五条和第八条中关于宇航员救助的原则的规定。该协定从人道主义出发,专门制定了

国际法试题及答案

国际法试题及答案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一、单项选择题 1.善意履行国际义务的依据是 A.善意原则 B.国际道义 C.条约必须遵守 D.主权平等[C] 2.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以及所发生的事件有权行使管辖,这种管辖被称为 A.领域管辖 B.国籍管辖 C.保护性管辖 D.普遍管辖[A] 3.1907年,厄瓜多尔的外长提出以宪法程序为承认新政府的条件,这被称为B A.有效统治原则 B.托巴主义 C.威尔逊主义 D.艾斯特拉达主义 4.《南极条约》规定,缔约国此前对南极地区提出的领土要求应予C A.确认 B.放弃 C.冻结 D.重申 5.空间物体发射国应将其发射的物体报告给C A.联合国外空委员会 B.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 C.联合国秘书长 D.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6.在我国,外交代表开始执行职务的日期为B A.外交代表到达接受国的日期 B.外交代表正式呈递国书的日期 C.外交代表经接受国同意的日期 D.外交代表经派遣国正式任命日期 7.依据《国际民用航空公约》的相关规定,外国航空器在一国领空B A.享有无害通过权 B.不享有无害通过权 C.享有“两项自由” D.享有“五项自由” 8.根据1969年修订的1954年《国际防止海上油污公约)的规定,禁排区是D A.距海岸50海里以内海域 B.距海岸100海里以内海域 C.距海岸150海里以内海域 D.所有海域 9.国际法调整的对象主要是A A.国家之间的关系 B.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 C.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 D.国家与其他国际法主体之间的关系 10.被称为“外层空间宪章”的国际条约是A A.1966年的《外层空间条约》 B.1968年的《营救协定》 C.1972年的《责任公约》 D.1979年的《月球协定》 11.下列选项中,不可归因于国家的不当行为的情况是B

国际公法试题及答案

国际公法试题答案 一、单选题(共20个题,每题1分,总共20分) 1.外国人可以享有国民待遇的权利是( C ) A.选举和被选举权 B.担任政府公职的工作权 C.民事权利 D.成为军人的权利 2.根据《外层空间条约》和《月球协定》等文件的规定,各国可以( C ) A.将月球据为己有 B.在月球进行战争 C.自由探索和利用外空和天体 D.先占天体 3.外国船舶在别国领海的唯一权利是享有无害通过权,根据《海洋法公约》规定,“无害”一词的含义是哪项( B ) A.不违反国际惯例 B.不损害沿海国的和平、安全或良好秩序 C.不损害其他国家的领海航行权 D.不违反沿海国的法律规章 4.W因为沿海国,V国因其未发表任何关于大陆架的法律或声明并且未在大陆架上进行任何活动,在W国不知道的情况下,在W国毗连区海底进行科研钻探活动。下列判断哪个是正确的?( D ) A.根据海洋科研自由的原则,V国行为合法 B.因W国从未提出大陆架的主张,V国行为合法 C.V国行为非法,应当立即停止但无须承担相应的责任考试大论坛 D.V国行为非法,应当立即停止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5.下列关于大陆架的表述,哪项是错误的?( C ) A.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 B.国家对其大陆架的资源具有主权权利及相应的管辖权,但它又不属于国家的领土,国家对其大陆架不具有领土的完整主权,大陆架上仍允许他国保持某些权利,且不影响其上覆水域及其上空的地位 C.沿海国为勘探大陆架和开发其自然资源的目的对大陆架行使主权权利,但这种权利不是专属的

D.大陆架不仅是沿海国陆地领土在其领海之外的延伸,而且是该国管辖范围之内的海底区域 6.八角岛是位于乙国近海的本属于甲国的岛屿。40年前甲国内战时,乙国乘机强占该岛,并将岛上的甲国居民全部驱逐。随后乙国在国内立法中将该岛纳入乙国版图。甲国至今一直主张对该岛的主权,不断抗议乙国的占领行为并要求乙国撤出该岛,但并未采取武力收复该岛的行动。如果这种实际状态持续下去,根据国际法的有关规则,下列判断哪一项是正确的?( D ) A.根据实际统治原则,该岛在乙国占领50年后,其主权就归属乙国 B.根据时效原则,该岛在乙国占领50年后,其主权将归属乙国 C.根据实际统治和共管原则,乙国占领该岛50年后,该岛屿主权属于甲乙国共有 D.根据领土主权原则,即使乙国占领该岛50年后,该岛屿主权仍然属于甲国 7.甲国人兰某和乙国人纳某在甲国长期从事跨国人口和毒品贩卖活动,事发后兰某逃往乙国境内,纳某逃入乙国驻甲国领事馆中。兰某以其曾经从事过反对甲国政府的政治活动为由,要求乙国提供庇护。甲乙两国之间没有关于引渡和庇护的任何条约。根据国际法的有关规则和制度,下列哪一项判断是正确的?( D ) A.由于兰某曾从事反对甲国政府的活动,因此乙国必须对兰某提供庇护 B.由于纳某是乙国人,因此乙国领事馆有权拒绝把纳某交给甲国 C.根据《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的规定,乙国领馆可以行使领事裁判权,即对纳某进行审判并做出判决后,交由甲国予以执行 D.乙国可以对兰某的涉嫌犯罪行为在乙国法院提起诉讼,但乙国没有把兰某交给甲国审判的义务 8.下列关于国籍的表达,哪一项是正确的?( A ) A.国籍实质上是一种公民资格,表明个人对特定国家的隶属关系 B.一个人取得某一国家的国籍,只有依法纳税,才能受其管辖和保护 C.国籍的主要作用是在个人和特定的国家之间建立一种一般的、临时的、表面的法律联系 D.凡是具有本国国籍的人即是本国人,否则即是外国人 9.根据国际法学理论,下列关于国际法的说法哪个是错误的?( D ) A.国际法具有强制力,依靠国家单独或集体行动来实现 B.国际法具有强制力,依据一般认为是产生于国际交往和发展需要的、国家之间的协

国际法中海洋法知识点归纳(自己整理 绝对全面)

海洋法 第一节:概论 首先,海洋的上空可以用于飞行。 第二,海洋的表面可以用于船舶的航行 第三,海洋水体本身是大量的生物资源,潜艇也在水体航行,水体还要接受向海洋倾废。第四,海底可以铺设电缆和管道 第五,底层土有是有和天然气 海洋法是关于海域的法律地位以及知道国家利用不同海域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和。 海洋划分为不同的海域: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公海和国际海底。 世纪初,荷兰学者宾刻舒克提出了“大炮射程论”,以确定领海的宽度。 年月日至月日,联合国主持的第一次海洋法会议在日内瓦召开,最后制定了四个公约:《领海与毗连区公约》、《公海公约》、《捕鱼与养护生物资源公约》、《大陆架公约》。 年月,日内瓦第二次海洋法会议,专门讨论领海宽度问题,未果。 年月日,《海洋法公约》终于生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十一部分的决议和协议》也在公约生效之日起开始临时适用 第二节:基线 一、正常基线与直线基线 基线(起算线)向陆地一面的海域是内水、向海的一面是领海。 基线是测算领海宽度、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的起算线。 正常基线(低潮线,即退潮时海水推到离岸最远的那条线)多适用于那些海岸比较平直的情况。 直线基线(沿岸向外突出的地方和沿海岛屿上选定一系列的点,将这些点之间连接起来划出的一条线)适用于海岸线曲折的地方。 为适应沿海国不同的情况,《公约》海规定沿海国可交替使用以上各条规定的任何方法的确定基线。

二、群岛基线 岛屿是四面环水并在高潮时高于睡眠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岛屿的海域应按照《公约》适用于其他陆地领土的规定加以确定。 所有的岛屿不论其面积大小都可以有自己的领海,而且岛屿拥有其领海的前提条件并不是它必须被人占领。 群岛国可以划定连接群岛最外缘各岛和各干礁最外缘各点的直线群岛基线。群岛国的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宽度从群岛基线量起。 群岛基线划定规则: 、应当包括一个主要岛屿和一个区域,陆地水域比为:到:之间; 、基线长度不应超过海里,最长不超过海里; 、不应在任何位置偏离该岛的一般轮廓。 群岛水域的法律地位 群岛基线划定的范围为群岛水域(群岛水域不是内水)。 群岛国可按照规定划定自己的内水。 群岛水域通过分为“无害通过制度”和“群岛海道通过制度”,所有国家的船舶都享有通过除群岛内水外的无害通过权。 群岛国可在其水域内指定适当的海道和其上空的空中航道,即“群岛海道”,所有船舶和飞机都有权通过这些海道和上空,这就是“群岛海道通过权”。 群岛国制度是一种不同于内水和领海的特殊制度。 三、海湾 海湾的概念 国际海洋法山的海湾与地理上的海湾有不同的概念,并不是所有的水曲都是海湾。 水曲曲口宽度为直径划一个半圆,如果这个半圆的面积等于或少于水曲面积,该水曲即构成海湾。反之则不构成海湾。 湾口不超过海里的,为领湾,是内水。超过海里,直线基线应当划在海湾内;如果超过海里,但是被直线基线包围的,该海湾仍是内水。 历史性海湾的概念 历史性海湾,是指那些湾口超过海里,但历史上一向被认为是沿海国内水的海湾。 没有强制性规定,但普遍以有关国家长期在此行使主权,并且周边国家默认这一事实为根据。我国的渤海湾也是历史性海湾

国际法课程参考文献

《国际法》课程参考文献: 一、经典著作: 1、《战争与和平法》,格老秀斯著,1625年出版 2、《奥本海国际法》(第九版),詹宁斯、瓦茨修订,1992年出版 3、《国际公法原理》,[英]布朗利,1998年第五版 4、《国际法》,周鲠生著,1976年版 5、《国际法引论》,王铁崖著,1998年版 6、《条约法概论》,李浩培著,1987年版 二、其他参考文献: 1、[美]托马斯·伯根特尔,肖恩·D·墨菲著:《国际公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7月版(外文原版教材) 2、李寿平、高凛、李斌主编:《国际公法教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版(中文教材) 3、[英]Tim Hillier著,杨泽伟编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版 4、王虎华主编:《国际公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7月版 5、邵沙平主编:《国际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月版 6、边永民编著:《国际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版(英文版) 7、周忠海主编:《国际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版 8、江伟钰、陈方林著:《国际法案件精解(案例教学与应用)》,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版 9、王铁崖主编:《国际法》,法律出版社1995年8月版 10、周洪钧主编:《国际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版 11、王献枢主编、刘海山副主编,《国际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版 12、韩成栋、潘保存主编:《国际法教程》,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9月版 13、陈致中编著:《国际法案例》,法律出版社1998年10月版 14、杨泽伟主编、邹立刚副主编:《国际法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版 15、《国际公法案例评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8月版 16、张爱宁编著:《国际法原理与案例解析》,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7月版 17、程晓霞主编:《国际法案例分析应试指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2月版

月自考国际法试题及答案

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国际法试卷 (课程代码 00247) 本试卷共5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国际法规范的强制实施主要依靠的是 A.维和部队的强制措施 B.国际组织的制裁措施C.国际司法机构的强制执行 D. 受害国的自助措施2.国家在涉及下列事项的诉讼中可以援引管辖豁免的是 P66不得援

引国家豁免的诉讼的八种情况 A. 从事商业活动的外国政府船舶 B.与政府行使权力紧密相关的雇佣合同 C.商业交易 D.财产的所有、占有和使用 3. “光华寮案”涉及中国的两航公司案 P86 A.条约继承 B.财产继承 C. 债务继承湖广铁路债券案 D.在国际组织的代表权继承 4. 外国人可享有国民待遇的权利是P99 是指一个国家在某些事项上给予外国人与本国国民相同的待遇。主要表现为民事权利。政治权利一般不能享有 A.诉权 B.选举权 C.担任公务员的劳动权 D.参军入伍的权利5.我国对外国人给予庇护的情况是我国不实行域外庇护(一国的使领馆、军舰或商船对于所在地国家的罪犯给予保护)。因政治原因遭到外国追诉或迫害的外国人给予保护,对犯有破坏和平罪、战争罪、反人道罪等国际条约规定的国际罪行者拒绝给予保护。P113 A.请求进入外国驻中国使领馆避难(属于域外庇护) B.因犯有破坏和平罪请求在中国居留 C.因政治原因请求进入中国驻外国使领馆避难(属于域外庇护)D. 因政治原因请求在中国境内避难领土庇护 6.边境条约一般都赋予边境居民享有进出国境的特殊便利是航运、

国际法模拟试题及答案

国际法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1分,共20分) 1、国际法效力的根据是() A、人类理性 B、国家之间的热力均衡 C、大国统治阶级的意志 D、国家间的协议 2、作为国际法渊源的一般法律原则是指() A、国际法的一般原则 B、国际法基本原则 C、一般法律意识引伸出来的原则 D、各个法律体系所共有的原则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者是() A、中国 B、中国和印度 C、中印、中缅 D、列宁的《和平纲领》 4、国家对于外国人在其领域侵害该国及其公民的重大利益的犯罪行为有权行为行使管辖,这种管辖是() A、保护性管辖 B、领域管辖 C、普遍管辖 D、国籍管辖 5、外国对1949年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承认是() A、对新国家的承认 B、对新政府的承认 C、对新国家和政府的同时承认 D、对中国的承认 6、一个人的国籍根据他的出生地确定,这是() A、出生地主义 B、血统主义 C、混合主义 D、国籍主义 7、受庇护的外国人地位() A、优于本国公民 B、与本国公民相同 C、低于普通外国人 D、与普通外国人相同 8、中国对南沙群岛的领土主权的取得方式是() A、割让 B、征服 C、先占 D、添附 9、古罗马时期,海洋被视为() A、共有物 B、无主物 C、公海 D、领海 10、我国领海基线采用的是() A、正常基线 B、直线基线 C、平行基线 D、混合基线 11、《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公海实行自由制度,各国享有的自由是() A、四项自由 B、六项自由 C、七项自由 D、五项自由 12、《国际民用航空公约》所指的国家航空器是() A、国家所有的航空器 B、国家经营的航空器 C、国家批准的航空器 D、用于国家公务的航空器 13、被称为“外层空间宪章”的文件是() A、《外层空间宣言》 B、《外层空间条约》 C、《营救协定》 D、《责任公约》 14、目前组成安理会的成员国的有() A、9个 B、11个 C、15个 D、17个 15、可以成为国际法院的诉讼当事方的是() A、国家 B、个人 C、联合国 D、联合国专门机构 16、在下列事项中,不属于联合国大会的重要问题是() A、接纳新会员国 B、托管制度的预算问题的决定 C、恢复会员国资格 D、会员国除名 17、联合国大会对重要问题决议的通过,应是() A、全体一致通过 B、2/3多数通过 C、过半数通过 D、3/4多数通过 18、国际不当行为的判断依据是() A、国际法 B、国内法 C、国内法和国际法 D、道义上的是非 19、我国任命总领事的机关是() A、外交部 B、国务院 C、全国人在常委会 D、国家主席

国际法课程课外辅导整理

国际法课程课外辅导整理 1.学生问: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和平解决国际争端,而联合国曾授权美国对伊动武,是不是也违反了国际法? 老师 答:国际法上有和平解决争端和禁止使用武力的原则,但是作为后者的例外,存在着联合国授权使用武力这样的规则,并不违反国际法。 问:联合国可以出台决议制裁伊拉克,为何不出台制裁美国因违反国际法的一些决议? 老师 答:因为这些决议要经过安理会投票通过。美国作为常任理事国具有否决权,所以联合国无法通过对美国制裁的有拘束力的决定 3、学生问:目前朝鲜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仍自行发展核武器,这是否违反国际法? 老师 答:1996年联合国大会全体会议通过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现已有中、法、俄、英、美等149个国家在条约上签字;世界上44个拥有核反应堆的国家中,未签署的国家有朝鲜、印度、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由于条约规定中、法、俄、英、美5个核大国及3个核门槛国家以色列、印度和巴基斯坦一致签字,该条约才会在法律上生效。因此,目前国际法只是禁止在战争中使用核武器,但没有生效的国际条约禁止发展核武器,也没有形成相应的习惯国际法。 4、学生问:非洲有些国家对一般盗窃犯罪,处以酷刑,是否违犯人权保护?

老师 答:按照一些人权条约的规定,酷刑是违反人权保护的规定的 5.学生问:对一国政府的承认,能不能因否认该国政府首脑而否认其国际法主体的地位? 老师 答:对政府的承认是一个国家政策选择的结果,更多的是政治上的考虑而非法律上的考虑,所以一个国家在实践中完全有可能因为否认该国政府首脑或承认之前的政府首脑而对新政府不予承认,但是国家的法律地位不会因此而改变 6、学生问:在中印边界问题上,中国现在有无对非法的“麦克马洪线”所划的属于中国的9万多平方公里领土进行有效管辖?该土地上有无定居的居民?如有,他们是那国人? 老师 答:中国西藏的人民一直在那里居住,中国一直在这些地区行使行政管辖 7、学生问:作为巴勒斯坦自治组织,屡次遭受以色列的军事打击,而作为阿拉法特所做得多是实施寻求国际支持,我认为还是毛主席说得对“枪杆子里出政权”这句话,主要是因为巴勒斯坦本身既无军事实力,又无经济实力,国际法制裁上是不是无力的?不知您怎样认为? 老师 答:对国际法规则的遵守和执行很大程度上与国家的实力相关,大国更容易在规则制定和利益要求中获得优势,而且国际法的遵守主要靠国家的自觉和自助,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