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论文:《诗经》中植物意象的想象方式
一木一世界 一草一情怀——从《伐檀》《氓》看诗经中的植物意象

对照女子在不同时期的生命状态及情感体验。 “ 桑之未
落, 其叶沃若 。 ” “ 沃若” , 集传》 解释 : “ 润泽貌 。 ” 这是以桑
叶的鲜 闰 泽比喻女主 ^ 公年轻貌美的样子。此时的她
识, 寄托感情和理想 , 形成了特定的植物文化意蕴 , 对后
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正处于生命力蓬勃旺盛的时期 , 对爱情婚姻的体验也是
的和随意挑出来的 , 那么它们就只能是- -l  ̄ b J L 戏, 或者连
儿戏也不如。 ” L—供料作文题的材料 , 便是这类“ 零碎
的和随意挑出来的” “ 连儿戏也不如” 的伪材料 。由此培
养出学生议论材料意识 ,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立论、 说理 ,
如果考虑到这两种“ 事情” 具体所指 , 就会发现二者
《 诗经》 中的爱l 青 诗内容是非常广泛的, 其中大部分 都是利用植物所蕴含的意象 , 来表现爱情生活的喜忧得
失和离合变化。 大 自然的绿色是生命 的象征 , 人类和大 自然息息相
《 卫风 ・ 氓》 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弃妇诗。诗 关, 特别是大自然的植物 , 人类依靠它们才得以生存和发 l l l 一 一~ l l l _一 0一 0一 逶 。 一 誊 I _ _ 。 . . . 。 。l l _ _ 。 囊 l l l 。 中借 “ 桑” 来表现女子的一生, 以桑树生长状态的变化来 展。先人们首先利用植物作为 自己生存的物质基础 , 后 来进一步利用它们 的习性特征来表达一定 的思想和意
性, 在人类历史上 , 它又被拉入不同文化 和宗教的体 系
甜蜜而美好的。然而随着桑树生命状态的改变 , 女子的 生命际遇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 “ 桑之落矣, 其黄而 陨。 ” 桑叶 由原来茂密柔润的形态渐渐变得枯黄直至凋 落, 生命力由盛转衰 , 以此来象征女主人公由年轻貌美走 向年老色衰的生命经历。与这种经历伴随而来的 , 是丈 夫对她由新鲜到厌腻、 由追求到抛弃的行为态度的转变 , 这种转变给女主人公的爱情婚姻体验带来的是无法愈合 的创伤和痛苦 , 从而使她内心的情感也像那凋败的桑叶
论《诗经》婚恋诗中的植物意象

第18卷・第3期 2015年6月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1 of Suzhou Educat1 on Instj tute Vo1.18,No,3
Jun。201 5
论《诗经》婚恋诗中的植物意象
张艳存刘常飞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中文系 河北・承德0 6 7 0 0 0)
【摘要】本文探讨了在《诗经》中把与人类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植物变成为人们表达情感的媒介和工 具。并从《诗经》反应周代社会婚姻爱情生活的婚恋诗中出现了异彩纷呈的植物意象的类型进行区分.主要包
括三类:第一类,比喻女子或男子的容貌、品质的植物意象。第二类,寓意求子的植物意象 第三类.寓意婚姻
的植物意象,表明《诗经》婚恋诗中所采rfl的植物意象与当时的生活.-q惯和社会观念密切相关 【关键词】《诗经》婚恋诗植物意象 【中图分类号]12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534(2015)03—0050—02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到 春秋时期的305首诗歌 《诗经》的内容十分广泛丰 富,对周代社会经济、礼乐文化、时政世风、战争徭 役、婚姻爱情的叙写,展开了当时政治状况、社会生 活、风俗民情的形象画卷.虽然是一部诗歌总集.但 是其内容具有周代社会百科全书的性质 《诗经》中反映婚姻爱情生活的诗作占有很大比 重,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十分丰富,是《诗经》中最 精彩动人的篇章。在《诗经》的婚恋诗中,出现了异彩 纷呈的植物意象.这些与人类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 植物成为人们表达情感的媒介和工具。《诗经》婚恋 诗中所采用的植物意象与当时的生活习惯和社会观 念密切相关。 《诗经》婚恋诗中的植物意象主要有三类:第一 类,比喻女子或男子的容貌、品质的植物意象:第二 类,寓意求子的植物意象:第三类,寓意婚姻的植物 意象。 一、比喻女子或男子的容貌、品质的植物意象。 《诗经》婚恋诗中用来比喻女子的多是具有柔弱 特点的植物意象,如植物的叶、花或者藤蔓类植物 等。如: 《卫风・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这句诗用肥 润光泽的桑叶来表现到了适嫁的年龄女子的青春活 力.而下一章当中“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则表现了女 子容颜衰老.诗中用桑叶的荣枯变化来暗示女子的 容貌由美貌到色衰 《周南・桃天》:“桃之天天,灼灼其华。之子于归. 宜室宜家。”诗歌开头用开得正盛的桃花渲染了新婚 的喜庆,同时也是对新娘美貌的比喻 清代姚际恒在 《诗经通论》中指出:“桃花色最艳,故取以喻女子,开 千古辞赋咏美人之祖。”类似的还有《郑风.有女同 车》:“有女同车,颜如舜华。”舜是指木槿,华,即 “花”。木槿花开,颜色娇艳。这里用娇艳的木槿花比 喻女子的美貌。与此相似的还有《召南.何彼栋矣》: “何彼裱矣,华如桃李 ”写了贵族女子盛极的美貌正 如桃李盛开一样端庄典雅 在《诗经》婚恋诗中,用来比喻男子的往往是具 有高大、强壮特点的植物意象,如树木、竹等等 如 《小雅・斯干》“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其中竹、松都是 用来比喻男子的意象 《诗经》中比喻女子或男子的容貌、品质的植物 意象除了上述单独出现的以外.这类植物意象还有 对举出现的.分别比喻男女双方.这种对举出现的植 物意象男女双方的特点更为突出。如: 《周南・樱木》:“南有樱木,葛蕞累之。”其中高达 强壮的楞木比喻男子,而柔弱、依附于樱木的葛蕞比 喻女子。葛蕞缠绕樱木.比喻夫妻相依相偎 《邶风・简兮》:“山有榛,隰有苓。”其中木质坚 硬、耐寒耐旱的榛树比喻男子。而苓即莲,比喻女子。 在《诗经》时代,男子在社会生活中已经居于主 导地位,而女子往往处于附属地位.男尊女卑的社会 观念已经开始形成。《诗经》婚恋诗中出现的比喻女
浅谈《诗经》中动植物意象的采用

·文学艺术·浅谈《诗经》中动植物意象的采用■魏狄辰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广东珠海 519087摘 要:扬之水的《诗经别裁》给诗经注释并不是主流的循规蹈矩,而是另辟门路地从史学、音韵、文学等多方面角度来解读的。
不仅提升了我对《诗经》的进一步的理解,而且也让我掌握到了这样一种全方面多角度的文学作品的分析方法。
而我接下来主要运用这种方法再结合《诗经别裁》去讨论《诗经》中的意象采用。
关键词:诗经;动植物;意象引言学《诗》以“多识鸟兽草木之名”,是孔子的名言。
以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为始,而有了《诗经》的博物学研究,可以算作训诂考据一派的分支罢,这一分支的力量却是不小,著作也多。
令人爱读的有陆氏《疏》,宋人罗愿的《尔雅翼》,清人多隆阿的《毛诗多识》。
1.《诗经》中的几种常用意象1.1动物意象我们很容易在《诗经》中看到有许多诗歌以动物来作为题目。
仔细归类一下,经常出现的动物大概分为走兽、昆虫、飞禽、四害这四类。
(1)走兽:其中,走兽主要以牛、羊、马、鹿等为主。
这些走兽意象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温文尔雅,温顺无害。
其主要的象征意义是隐居的贤才或者君子。
而凶猛的走兽在《诗经》中却隐隐于林。
《小雅·鹿鸣》就是将谦谦君子比作鹿。
其选择的《小雅·白驹》中就以马起兴,看似主人在挽留客人,实则是把贤才比作白驹,体现了贤才的不肯入世以及君王的求贤若渴。
(2)昆虫:《诗经》中的许多诗歌还特别喜欢用昆虫来作为意象。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国风·曹风·蜉蝣》。
这类诗歌大多都以蜉蝣之类的昆虫起兴,借以感叹生命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和面临消亡的困惑。
诗人们喜欢把这类弱小的昆虫比作自己。
《诗经别裁》中也有提到,每及于日月易逝,寿命无常,如《唐风》中的《蟋蟀》。
(3)飞禽:另外,《诗经》中的诗歌也经常用飞禽来作为意象。
大概统计一下,《诗经》中使用飞禽意象有四十三种。
《诗经别裁》中的第一篇便是讨论《关雎》,虽然扬之水主要从“兴”的文学角度去分析文章,而在意象的方面分析较少。
历史典籍《诗经》中的水生植物和湿生植物意象探析

历史典籍《诗经》中的水生植物和湿生植
物意象探析
《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文学作品,其中记载了许多关于水生植物和湿生植物的记录。
在《诗经》中,水生植物和湿生植物被描绘成了神话中的生物,充满了神秘色彩。
它们不仅在文学作品中具有象征意义,而且还折射出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和生活。
首先,在《诗经》中,水生植物被描述成具有灵性的神话生物。
比如,《小雅·节南山》中描写的“泽之润”,它是一种
多叶的水生植物,它以清澈的水和青翠的叶子象征着恩惠和祝福,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神祗的象征。
此外,在《诗经》中也提到了“昭昭”,它是一种水生植物,被认为是一种神圣的植物,具有吉祥之意。
此外,《诗经》中还描绘了湿生植物的形象,如“鹊巢”和“蒙蒙”。
“鹊巢”是一种湿生植物,被认为具有神秘的力量,可
以带来吉祥的灵感,“蒙蒙”则被认为是一种象征美好的植物,
可以给人带来祝福。
《诗经》中的水生植物和湿生植物的意象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神秘、神圣、美好的憧憬和追求。
这些植物象征着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和生活,他们的意义在于象征着祝福,吉祥,幸福,和谐。
诗经对植物造景的启示

诗经对植物造景的启示中国古典园林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并且发展成熟,自成一派,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以其卓越的艺术形式表现出一种与西方园林完全不同的理念和情调。
中国园林的这种与众不同的气质源于中国独特的自然条件和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文化观念,特别是对自然的认识和理解。
中国人热爱自然,自古与自然有着亲密的关系,这可以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窥见一斑。
阅读《诗经》,我们不得不惊讶于诗中丰富多样的花草树木的运用。
其中出现的植物有143种,草本85种,木本58种[1],涉及的诗篇占全部诗篇的约50%。
《诗经》里面富含着多种多样的植物和自然环境所创造出来的意境,可以为植物造景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1《诗经》植物选取的特点1.1取其形态特点诗人对植物形态的认识是从植物与人类的相似性出发的,观察往往更为深入。
如《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莪”是一种可食用植物,又名抱娘蒿,环根丛生,就像子女聚集在父母身边一样,比喻人长大后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对双亲极为孝顺。
诗人看到莪,想到自己既没成才,也没尽孝,十分自责,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感念不已。
1.2取其生态习性《诗经》中许多篇章以植物起兴,引出下文。
有时候,这些只是为了押韵和营造草木各得其所的气氛,并无特定意义。
而有时候,起兴的植物含有比的成分,对构成诗篇意境提供支持。
如《郑风•山有扶苏》:“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不见子都,乃见况且。
山有乔松,隰有游龙。
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诗中以山上的“扶苏”“乔松”等树木比喻男子的阳刚挺拔,以湿地里的“荷花”“游龙”等草花比喻女子的阴柔秀美,增强了全诗的形象性。
由此可见,植物的生长地点,也可以成为意境构成的重要因素。
后世闻名的荷花,就因其“出淤泥而不染”的生态习性而被后人称道,成为家喻户晓的园林植物。
1.3取其物候变化植物的物候变化往往如同复杂的人生境遇一般,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诗经》中“花”的意象解读

《诗经》中“花”的意象解读摘要:花是吉祥而充满生机的,花色缤纷花香沁人,自古有关花的动人诗篇不胜枚举,无论是西式的花语还是中式的花中四君子,花的内涵总是重重叠叠、意蕴无穷。
在人类文化历史中,"花"一直是一个富有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的意象。
它以其美丽、短暂和充满生命力的特性,成为诗人、画家、哲学家和普通人表达情感、思考生命和探索美的载体。
而《诗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中蕴含的意象丰富多彩,其中“花”的意象尤为引人注目。
本文旨在探讨《诗经》中“花”的意象及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艺术特色以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通过对《诗经》中“花”的意象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人民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对生命的感悟以及对爱情、婚姻等主题的咏唱。
一、引言《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意象体系,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其中,“花”作为一个重要的意象,在《诗经》中频繁出现,不仅展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寄托了他们对爱情、婚姻等主题的美好期望。
因此,对《诗经》中“花”的意象进行解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二、《诗经》中“花”的意象概述在《诗经》中,“花”的意象具有广泛的分布和丰富的内涵。
这些“花”的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界中的美丽景色,也表达了古代人民对爱情、婚姻等主题的深切感受。
通过对《诗经》中“花”的意象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其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描绘自然之美在《诗经》中,“花”常常被用来描绘自然之美。
如《桃夭》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通过对桃花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又如《采蘋》中的“于以采蘋,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通过对采蘋、采藻的场景描写,展示了水边植物的美丽与生机。
这些描写不仅展示了古代人民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赞美,也反映了他们对生命与自然的敬畏和尊重。
2.寄托爱情之思在《诗经》中,“花”的意象还常常被用来寄托爱情之思。
诗经中香草意象

诗经中香草意象摘要:1.诗经概述2.香草意象在诗经中的体现3.香草意象的文化内涵4.香草意象的现代意义正文:【诗经概述】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它汇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计305 篇。
诗经中的诗歌主题丰富多样,既有描绘祖国河山的壮丽诗篇,也有歌颂先民勤劳、智慧的颂歌,还有表达对生活、爱情的感慨之诗。
诗经对我国后世的诗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诗之源泉”。
【香草意象在诗经中的体现】在诗经中,香草意象被广泛运用。
香草,指的是一类具有香气的植物,如兰、桂、菊等。
在诗经的诗歌中,香草意象往往与美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如《周南·关雎》中的“维云静静,维云淡淡。
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用兰草的香气来形容女子的贤良淑德。
再如《鄘风·蓼莪》中的“采蓼于途,言还于止。
疑女之躬,佚佚其瑟。
”以蓼草的香气来表现诗人对女子的思念之情。
【香草意象的文化内涵】香草意象在诗经中,不仅仅是一种植物,更是一种文化符号。
首先,香草代表了美好的品德。
如兰草代表高洁、尊贵,桂树代表忠诚、坚定,这些品质在当时的社会中被认为是高尚的。
其次,香草还寓意着美好的爱情。
诗经中的香草意象往往与爱情联系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向往和执着。
最后,香草还象征着美好的生活。
诗经中的香草意象,常常与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联系在一起,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香草意象的现代意义】时至今日,香草意象依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不要忘记心灵的滋养。
正如诗经中的香草,它象征着美好的品德、爱情和生活。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从香草意象中汲取智慧,追求内心的平和与美好。
总之,诗经中的香草意象不仅是一种文学手法,更是一种文化象征。
它传递了先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对忠贞爱情的执着。
《诗经》植物意象研究

古代文学《诗经》植物意象研究文/耿庆菊摘要:《诗经》305篇,涉及植物的篇目有134篇,这些植物意象,具有丰富的文学价值。
本文将这类意象分为描述性意象,比喻类意象及象征性意象三种类型。
并在此基础上讨论植物意象在开创比兴传统与抒情言志传统中的重要价值。
同时植物类意象构筑的意象传统,表现出的讽刺精神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诗经》;意象;植物《诗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创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道路,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孔子讲“不学诗,无以言”足见《诗经》的重要性。
《论语·阳货》篇:“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1]183这里就提到《诗经》中记载有大量植物,这些植物作为意象被引用进诗,成为表情达意的重要媒介。
潘富俊先生所著《诗经植物图鉴》认为《诗经》中植物共有160类,其中特定植物150类,还有10类植物泛称。
吴厚炎先生的《<诗经>草木汇考》认为“草木见于《诗经》近一百四十多种”。
[2]1笔者在此基础上进行统计,《诗经》共305篇,提及植物的篇目有134篇,其中国风74篇,小雅43篇,大雅10篇,颂7篇。
植物种类之多,包括花卉类谖草、舜华、芍药等,百谷类黍、稷、麦等,树木类松、柏、桑等,水果类木瓜、木桃、木李等。
一、植物类意象的分类陈植鄂先生在《诗歌意象论》中曾提及“在诗歌意象中,这种通过一定的组合关系,表达某种特定意念而让读者得之言外的语言形象,如‘黄叶树’、‘白头人’等等,就叫做意象。
”[3]13这就揭示在诗歌中,意象作为一种主观情感与客观意象的结合体,呈现出一种我们称之为“意境”的审美想象空间。
以表达情感作为分类标准,本文将意象分为以下三类:(一)描述性植物意象描述性植物意象就是对植物进行客观描摹,由植物直接反映作者感情的一类意象。
作者将感觉情思与现实物象有机结合并通过具体描写来建构诗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论文:《诗经》中植物意象的想象方式
【中文摘要】《诗经》是中国文学的元典之作,是中国文学历史长
河中光辉的第一页,其中出现了大量的植物描写,这些植物种类繁多、
形态各异。它们既是先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也是他们精
神生活的重要寄托和审美的体验。这些植物反映了传统农耕社会背景
下形成的一种特有的社会心理和先民们特有的原始思维方式以及那
个时代特定的风俗民情,通过它们可以间接了解先民的生命欢歌,人
生情愁以及他们的伦理道德、信仰崇拜等,从而缩短了与远古时代先
人们的距离。《诗经》中由植物引起的想象十分丰富,可以分为植物形
态引起的想象、植物功能触发的联想和特定气氛下的关联联想,这些
想象折射出了先民们各种各样的思想情感。文章主要从蔓生、水生和
丛生这三大草类形态以及乔木和灌木这两大木类形态来论述植物形
态引起的想象;从食用功能和药用功能以及文化功能来阐述植物功能
触发的联想;从作为背景的植物与作为道具的植物来论述植物在特定
气氛下的关联联想;最后由从写实到审美、自觉地情感呼应以及物我
一体的生态时空三方面论述植物意象中的审美意蕴,从植物的实用价
值提升出深层的诗情诗意。
【英文摘要】Book of Songs is the classical Canon
masterpiece of Chinese literature, is the first glorious page
in Chinese literature history, which has appeared a wide
variety of plants description, these plants have many species
and different shapes. They are both the indispensable food of
the ancient folk’s daily life, and also the important
sustenance of their spiritual life and aesthetic
experience.These plants reflect a special social psychology
and the ancient folk’s peculiar primitive thinking mode and
the customs of that specific age, which are forme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society, through
them we can indirectly understand the ancient folk’s songs of
the life, Melancholy life and their ethical, beliefs and
adoration, etc., thus shortened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folk
in ancient times and us. The imagination caused by plants in
Book of Songs is very rich, they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imagination caused by the shape of plants, the functions of
plants and the specific atmosphere associated associations,
the imagination give out the ancient folk’s various thoughts
and feelings.The thesis mainly discusses the imagination
caused by the morphology of plants form the three kinds grasses
with sprawl, aquatic and cluster and the two kinds of wood with
trees and shrubs; from the function of edible、medicinal and
cultural to elaborate the association triggered by plants; from
the plants which as background and props to discuss the
association of plants in a specific atmosphere; finally, to
discuss the aesthetic implication of the images plant from
three aspects which from realistic to aesthetic, conscious
echoes of the emotional and things and I integrated in
ecological space, from the plants of practical value to extract
the deep meanings and poetic.
【关键词】《诗经》 植物意象 想象
【英文关键词】Book of Songs the images of plants
imagination
【目录】《诗经》中植物意象的想象方式摘要
3-4ABSTRACT4-5引言7-13第一章 由植物形
态引发的想象13-24第一节 草类植物引起的想象
13-20第二节 木类植物引发的想象20-24第二章 由
植物功能触发的联想24-35第一节 植物食用功能触发的联想
24-26第二节 植物药用功能引起的联想26-29第三节
植物文化功用引发的联想29-35第三章 特定气氛下的关联联
想35-41第一节 作为背景的植物35-38第二节 作为
道具的植物38-41第四章 植物意象中的审美意蕴
41-59第一节 从写实到审美42-45第二节 自觉的情
感呼应45-53第三节 物我一体的生态时空53-59结语
59-61参考文献61-64后记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