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里的植物及其文化意象

合集下载

《2024年《诗经》中的植物意象及其影响》范文

《2024年《诗经》中的植物意象及其影响》范文

《《诗经》中的植物意象及其影响》篇一《诗经》中的植物意象及其深远影响一、引言《诗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不仅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源头,更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在《诗经》的众多篇章中,植物意象的描绘与运用独具特色,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艺术内涵,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风俗习惯和人们的审美观念。

本文将探讨《诗经》中的植物意象及其深远影响。

二、诗经中的植物意象1. 自然美与植物意象《诗经》中的植物意象,多以自然景色为背景,描绘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象。

这些植物包括草木、花卉、果实等,既有具体的形象描绘,也有抽象的情感表达。

如“采采卷耳,不盈顷筐”,描绘了女子采摘卷耳的场景,展现了自然之美。

2. 爱情与植物意象在《诗经》中,植物常常被用来表达爱情。

例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描绘了桃花盛开的美丽景象,用以比喻女子的美貌。

又如“采采芣苢,薄言有之”,用芣苢(车前草)的采摘过程,隐喻男女之间的爱情。

3. 道德与植物意象《诗经》中的植物还常被用来表达道德观念。

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通过描绘芦苇的苍茫景象,传达出一种坚韧不拔的道德精神。

又如“采采芣苢,君子所依”,以芣苢为君子之象征,表达了对品德高尚的向往。

三、《诗经》中植物意象的影响1.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诗经》中的植物意象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在后来的诗歌、散文、绘画等艺术形式中,都可以看到《诗经》中植物意象的影子。

这些植物意象不仅丰富了艺术作品的内涵,也提高了作品的艺术价值。

2. 对文化传承的影响《诗经》中的植物意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这些植物意象,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审美观念和道德观念。

这些文化传承对于我们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演变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3. 对现代人的启示《诗经》中的植物意象也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它告诉我们,人与自然是息息相关的,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

同时,《诗经》中的植物意象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激励我们要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诗经》中的植物及其文化解读

《诗经》中的植物及其文化解读

《诗经》中的植物及其文化解读诗经是中国最早的文学作品,也是最宝贵的文化财富。

其中提及的植物,不仅给人以美丽的自然景观,更折射出中华传统文化和人生观念。

本文以《诗经》中植物的描写及其文化解读为主线,探讨中国植物文化及其对人类精神世界的影响。

一、诗经中植物的描写《诗经》中有不少关于植物、花草、树木等的描写,表达了古人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尊重。

其中“摇阳”、“参差”、“杨柳”、“芋头”、“枣椎”等植物的描写,抒发出古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触景生情之感。

例如《大雅无射言》“参差俱彼汉,摇阳有清光;慧明不可度,清泠乃可知”,这里诗人描写了参差疏花遍布汉中,摇阳花开,照耀出灿烂之光,明亮不可测度;而参差树苗披净清泠,可见几分的景象。

这表达了古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景色的美妙陶醉。

从此可以看出,植物在古代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形象也成为象征着喜悦的象征。

此外,《诗经》中经常见到树木的描写,如“杨柳垂金钿”、兰叶垂露染”等,这表达出古人尊重大自然、热爱植物的态度。

例如,在《大雅氓之什》中,提及“芋头绿兮结叶繁”,强调芋头青翠欲滴,叶子繁多紧密,洋溢着芳草青翠的生机。

诗中芋头象征着繁荣富余,也暗示着对大自然的尊重和祝福。

二、诗经植物文化解读通过诗经植物的描写,可以发现古人对植物的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观念。

植物在古代是象征和祝福的象征,也被视为水晶般的礼物,古人用植物来表达节日、礼仪、友谊或爱情等的喜悦。

此外,植物对古人的心灵世界也有积极的影响。

植物不仅是古人内心的良师,而且还是古人精神世界的馈赠。

通过植物的描写,可以看到古人对大自然的尊重、崇拜和崇敬。

而植物也成为古人情感交流的媒介,承载着古人心灵的震撼和祝福。

最后,植物的描写也为古人提供了一种精神的借鉴,启发古人以身作则、把握人生的意义。

古人通过植物的描写,抒发了一种“做彼植物,进其乐境”的理念,强调要以自然和乐观的态度审视自身,滋养灵魂,让生活充满着满足和希望。

总之,《诗经》中植物的描写和文化解读反映了古人对大自然和人生的认知,丰富了古人精神世界,也为当代人提供了一种内心的震撼和启示。

跟着《诗经》,来看这些植物(上)

跟着《诗经》,来看这些植物(上)

跟着《诗经》,来看这些植物(上)《诗经》是中国古代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记录了先秦时期的人们的生活、感情和思想。

与《诗经》联系紧密的是大自然,其中大量的诗篇都描绘了植物的形态、特点以及它们在人们心中的象征意义。

跟着《诗经》,来看这些植物,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悟。

梧桐南风其实好,百卉忽齐死。

已矣乎!曰何其?梧桐夫何如?《关雎》中的这句诗描绘了梧桐树在南风吹拂下的景象,以及百卉在风中枯萎的情景。

梧桐树,在中国古代被视为吉祥的象征,有着长寿、幸福的寓意。

在《诗经》中,梧桐树常常被用来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梧桐树是一种常绿树,树体高大挺拔,叶片长而宽,叶色深绿,整个树冠非常茂密。

它常常被用来装饰庭园、庙宇和宫殿,给人一种庄严、祥和的感觉。

梧桐树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植物,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能存活,因此古人将梧桐树视为长寿的象征。

玉蜀黍玉蜀黍,又称玉米,是一种古老的作物,在《诗经》中也有所记录。

《小雅》中的《鹊巢》一诗中写到:“兹田有豆,其实有之。

”在古代农业文明的中国,玉蜀黍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它有着丰富的营养价值,可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

玉蜀黍生长在土地里,翠绿的叶子上长满了金黄色的果实,每一个玉蜀黍都是一个生命的奇迹,孕育着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在古代,人们赞美玉蜀黍的诗篇中常常出现对丰收的期盼和对生活幸福的向往,玉蜀黍就成为了人们心中富饶、幸福的象征之一。

竹竹, 竹竿既载,豆如山麓。

我感遇而归,杂苹采香。

《周南》中的这首《采苹》描写了古人在山野间采摘水果的情景,其中提到了竹。

在中国文化中,竹一直被视为高雅的象征,是文人墨客喜爱的题材之一。

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植物,它具有崇高的气质和坚韧不拔的品格,常被用来寄托人们的高尚情操。

竹生长在山野之间,叶片细长、清香,整个植株显得非常挺拔和精神。

竹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在恶劣的环境中也能顽强生长,因此成为了不畏艰难、坚强的象征。

《2024年《诗经》中的植物意象及其影响》范文

《2024年《诗经》中的植物意象及其影响》范文

《《诗经》中的植物意象及其影响》篇一《诗经》中的植物意象及其深远影响一、引言《诗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和古代社会文化的重要资料。

在《诗经》中,植物作为一种重要的意象,不仅描绘了古代人们的生活环境和情感世界,更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文化观念和审美意识。

本文将探讨《诗经》中的植物意象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诗经中的植物意象1. 植物种类与特点《诗经》中涉及的植物种类繁多,包括草木、花卉、果实、树木等。

这些植物以其独特的形态、色彩、香气等特点,成为了诗人表达情感、描绘场景的重要手段。

例如,柳树、杨树等树木常被用来描绘春天的生机勃勃;荷花、牡丹等花卉则常被用来表达爱情的美好和纯洁。

2. 植物意象的分类根据植物在诗中的功能和作用,可以将植物意象分为象征性意象、描绘性意象和比喻性意象。

象征性意象如松柏,常被用来象征坚贞不屈的品质;描绘性意象如芳草,用来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比喻性意象如芙蓉,用来比喻美丽的女子。

三、植物意象在诗经中的运用及其意义1. 表达情感植物意象在《诗经》中常被用来表达诗人的情感。

例如,通过描绘柳树的柔美,表达对爱人的思念;通过描绘荷花的纯洁,表达对爱情的美好向往。

这些植物意象的运用,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更具有感染力。

2. 反映社会文化观念《诗经》中的植物意象还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文化观念。

例如,松柏的坚韧不拔,体现了古代人们对忠诚、勇敢等品质的崇尚;芳草的繁茂,体现了人们对生命力和繁衍的渴望。

这些文化观念通过植物意象得以传承和发扬。

四、《诗经》中植物意象对后世的影响1. 对文学创作的影响《诗经》中的植物意象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后世诗人常常借鉴《诗经》中的植物意象,用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这些植物意象在后世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发展。

2. 对文化传承的影响《诗经》中的植物意象是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后世的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经里的植物

诗经里的植物

植物在医药保健中的应用
诗经中的植物:如艾草、菊花、 枸杞等
药用价值:具有清热解毒、养 肝明目、补肾壮阳等功效
保健作用:如艾灸、菊花茶、 枸杞泡水等
传统医药:诗经中的植物在传 统医药中的应用如中医、中药 等
植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食物:诗经中的植物被用来制 作食物如蔬菜、水果等
药物:诗经中的植物被用来制 作药物如草药、中草药等
运用拟人手法 使植物具有人 的行为和动作
通过拟人化的 描写表达诗人 对植物的喜爱
和赞美
象征手法
植物象征:通过植物形象来表达某 种情感或思想
象征手法:如“比”、“兴”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象征意义:如“桃”象征爱情“柳” 象征离别
象征效果: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 有感染力
对比手法
添加 标题
植物与植物之间的对比:如《诗经·小雅·采薇》 中的“采薇采薇薇亦作止”通过对比两种植物的 生长状态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添加 标题
植物与人物之间的对比:如《诗经·周南·桃夭》 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通过对比桃花的艳丽 与人物的美丽表达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
添加 标题
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对比:如《诗经·小雅·鹿鸣》 中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苹”通过对比鹿鸣与苹草 的生长环境表达诗人对自然环境的赞美之情。

植物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诗经中的植物:如桃、李、梅、兰等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植物与文化传承:诗经中的植物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植物的象征意义:如桃象征爱情李象征离别梅象征坚韧兰象征高洁等 植物的文化价值:诗经中的植物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具有文化传承和教育价值
Prt Five 诗经中的植物与自然环

《诗经·国风》中的植物意象分析

《诗经·国风》中的植物意象分析

《诗经·国风》中的植物意象分析
《诗经国风》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文学作品之一,其中涉及了丰富的植物意象,可以说植物意象是《诗经国风》的“骨架”。

本文将从植物意象的外在表现和内在含义两个方面,来分析《诗经国风》中的植物意象。

从外在表现上来看,《诗经国风》中涉及的植物意象十分丰富,既有熟悉的民间植物,也有来自自然环境的植物,特别是花卉植物,如牡丹、芍药、芙蓉、桃花、菊花、梅花、莲花、荷花等等,这些花卉植物象征着放松心情、散发情感、传递爱慕之情等。

另外,《诗经国风》中也出现了一些野植物,如苍耳、茑萝、桑叶、芦苇等,这些野植物强调了自然环境的节奏,也唤起人们对自然的感悟,如苍耳象征着森林的荣枯,芦苇象征着无常,茑萝象征着年味以及洪洋恣肆等。

从植物意象的内在含义上来看,《诗经国风》中的植物意象更加深刻和丰富,它们既是对审美的表达也是对思想的表达。

比如,牡丹象征着美、多情,象征着庄严、尊贵;芙蓉象征着浩瀚、宽容;芍药象征着坚强、温柔;桃花象征着爱情、和谐;菊花象征着节制、敬畏;梅花象征着贞洁、清白;莲花象征着独立、孤独;荷花象征着富丽堂皇、奢华等。

从植物意象的内在含义可以看出,《诗经国风》中植物意象不仅体现出人们对美的追求,也凸显出儒家的主流价值观尊民、依法、尊师节俗。

综上所述,《诗经国风》中的植物意象表现出丰富的外在形式和内在含义,既表达了人们对美的追求,也体现出一种传统价值观。


些植物意象不仅贯穿于各种文学作品之中,也随着时间与人们的变迁而变化着,以唤起人们的思想感受。

诗经里植物的美好寓意

诗经里植物的美好寓意

诗经里植物的美好寓意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包含了大量关于植物、动物和自然现象的描写和寓意。

在诗经中,植物不仅是一种食物和燃料,更是一种文化和象征。

本文将探讨诗经中植物的美好寓意,并对其进行拓展。

诗经中关于植物的描写非常丰富,其中许多植物都有独特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例如,麦浪翻滚的田野象征着丰收和稳定,松木象征着长寿和尊贵,桃花象征着爱情和美好,竹子象征着谦虚和清高等等。

在《国风·周南·关雎》中,雎鸠象征着爱情的开始和美好。

雎鸠在河洲上反复歌唱,最终找到了它的伴侣。

雎鸠的伴侣是一只美丽的女子,他们一起游泳、歌唱和产卵,象征着爱情的美好和稳定。

在《国风·小雅·车辖》中,鹿象征着智慧和灵性。

鹿经常在古代文化中被用来比喻智慧和灵性,因为它们具有灵敏的视觉和听觉,
以及优美的身姿和动作。

在《国风·小雅·南有嘉鱼之什》中,鱼象征着财富和幸福。

描述了一位富人在池塘中捕到了一条巨大的鲤鱼,他欣喜若狂,认为这
将为他带来财富和幸福。

除了植物本身的寓意和象征意义,诗经中还涉及到了植物的生长和变化,以及它们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例如,在《国风·小雅·鹿鸣》中,描述了鹿在田野中奔跑和吃草的情景,象征着生命的自由和活力。

诗经中植物的美好寓意和象征意义非常丰富多彩,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自然、生命和爱情的价值观,也为人类现代文化提
供了宝贵的启示。

诗经中的常见植物及文化内涵

诗经中的常见植物及文化内涵

诗经中的常见植物及文化内涵《诗经》这本书,不仅是我们了解古人生活和情感的宝贵资料,它里面的植物形象,也常常能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诗意与古人心中的美好。

说到《诗经》里的植物,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它们的象征意义,古人真是把植物和他们的思想、情感结合得恰到好处。

就像我们平时说的“种花得花开”,《诗经》里的植物,基本上都跟人情世故扯上了关系,不信你看,下面我给大家说几个特别有意思的例子。

一、菽和豆的象征意义《诗经》里常常出现“菽”这种植物,别看它只是种豆子,却承载着非常深刻的意义。

“菽”本来是指豆类植物的种子,但在《诗经》中,它常常和人的情感联系在一起。

比如《卫风·淇奥》这首诗里,有一句:“菽之穗,言采其蕨。

”这里的菽并不仅仅是指豆子,它暗指着某种需要培养与照顾的感情。

所以,古人通过“菽”来表达一种朴实的心情——生活需要点点滴滴的滋养,而感情也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

想象一下,这就像你在种菜的时候,看着那一颗颗小小的种子慢慢长大,每一片叶子都充满了希望,感情也是这样一点点培养起来的。

所以啊,豆子在《诗经》里不只是食物,它更是一种深层的情感象征,象征着人在生活中的坚韧与不屈。

这么一看,豆子似乎真的有了不一样的“身世”,是不是有点意外?二、桃花与爱情说到《诗经》里的植物,那桃花绝对是不能绕过去的,桃花不仅美得让人陶醉,更是古人表达爱情的经典象征。

比如《周南·桃夭》这首诗,它的开头就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说的就是桃花盛开的样子。

大家想象一下,桃花开得那么艳丽,就像恋爱中的人一样,充满了生命力与希望。

古人把桃花比作爱情中的热烈和激情,也不难理解。

《诗经》里的桃花,除了代表爱情外,还有“吉祥”的意思。

在古代,桃花常被用来象征驱邪避祟,寓意着好运与祝福。

也难怪在很多古代小说或者诗词中,桃花总是和美好、浪漫的情感挂钩。

所以,桃花在古人心中,绝不是简单的花,它是喜庆、是幸福、是那种让人心跳加速的爱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间唱的祈子曲,其中,都有一种人和自然的对唱,有一种轻灵粗
旷的人和自然紧密相和的音韵,和将自己从生的杂乱中淘洗出来的
清新感觉,在这样素净的诗里流淌。
6-麦
•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 因谁极?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 所思,不如我所之。 ---《鄘风·载驰》
在妇女无名的时代,一个弱女子,能够 有“我行其野,芃芃其麦”一样的为家救国 的心,在茂盛的麦浪里,孤身一人,扶辕驾 车,去救危难中的亡国,许穆夫人决绝果敢 的胸襟,才会感动齐人,来帮她驱除外辱, 建立家园。许穆夫人的名字,才能够在史册 的台阶上,走到今天,让读到这些篇章的我, 生出一种我华夏族人里有如此女子的自豪, 和为人当如此的敬慕之情来。
四月里浮云一般的被嗡吟之声逗弄的含笑不语 的粉色桃花,花自飘零果初生时满山上绿色浸染的 桃林,枝头盈满蜜汁将熟未落等着人摘的桃子。 〈诗经〉里的桃,艳丽端庄,是男子有室,女子有 家的引导物,其中可以看出丰饶健康的两个生命, 是怎样欢欢喜喜的开始踏上一个崭新世界的台阶的。 长久安宁的家庭气息里,桃的清香、包容、和日积 月累的蜜露的喂养,这或许是古人取桃为诗,祝福 家庭之福长久的另一重愿望吧。
7木瓜---遇和爱的弹奏物

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卫风·木瓜》
《木瓜》是一首极温暖的诗,和它 相连的意象,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里, 从人世草莽箭弩的事件当中,产生过许多 精美绝伦的诗。知遇和爱是一个人幸福树 上开着的钻石花,也是写作当中永恒主题 的主体舞步。
姜夔〈扬州慢〉里“过春风十里,尽荠麦 青青。”的诗句。乱国飘零,废池冷月, “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的”的〈黍离〉 之悲里。一切尽去的光阴中,还有一点来声 的,正是这“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的荞 麦里飘出的一点生意,苍凉景色里的死暗和 “荠麦青青”的一种生的气息,才更让人觉 得自己身处时间里,不知去向何处的苍凉。
9杨柳依依,雨雪菲菲-柳
• 《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 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 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 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 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 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 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 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 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黍有《王风》之歌,始有千年不朽。黍若有灵,便是和人同生共灭了。忍 不住长叹一声: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浩雀当鸣,以求同音, 人心悲歌,觅的是个知己,千年而有同叹的,是因为同负一个永恒孤独的背影。这 就有了“黍离之悲”,有了千古人心的沧凉滋味。
黍在自然里,是一把沉甸甸的穗子,以春来青苗而依风摇摇,以热暑时分而迎 风弯腰。小时候,记的外婆炖的金黄色的小米粥,坐在炕头上,一勺一勺的延着黑 瓷碗边瓢着来喝,全没想到,喝的,不仅是自然之实,而且也有悲苍灵歌的缭绕生 气。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 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 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经·秦风·蒹葭》
【课外活动拓展]
文献搜集诗经和楚辞等古典名 著中的植物种类,并分析其文 化意象。

采采芣苡,薄言采之。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采采芣苡,薄言掇之。采采芣苡,薄言捋之。
5
采采芣苡,薄言袺之。采采芣苡,薄言襭之。-《周南·芣苡》

苡 •
清人方玉润《诗经原始》卷一云:“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
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
答,馀音袅袅,若远若近,若断若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
刚要离开长安的李白,从山东 漫游归来的杜甫。偶相聚,又相远 时,诗仙送给诗圣的诗:飞蓬各自 远,且尽手中杯! 道出了千古文人 的命运:为精神的魂灵献祭自己, 离了物欲的河流,飞蓬也就是必然 的生命状态了。但这两句诗里,既 有沧桑,更有豪情。
2-黍
•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 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王风.黍离》
安义中学校本课程《灵韵的生命》选修课
诗经里的植物及 其文化意象
诗经里的植物 1 -飞蓬
•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 膏沐,谁适为容。——《卫 风.伯兮》
女为悦己者容,所爱的不在时, 心里黯然,发如篷草,也没有心思 去整理。古人写情之深,从姿容里, 能寻出情何以堪的哀伤来。
飞蓬,学名狼尾蒿,西北乡下 似乎也是这么叫的,飞蓬其实取的 是种子在风里的姿势。此草,生命 力极强,长遍大江南北,是随处得 生,随处得长的样子。
中国的古人说:“草之晶在花,桃花于春,菊 花于秋,莲花于夏,梅花于冬。四时之花,臭色高 下不齐,其配于人也亦然。潘岳似桃,陶元亮似菊, 周元公似莲,林和靖似梅……”可见,桃也是寄予我 们心性的四时花,从花里,可以读到我们看不见的 胸襟里所充满的气息,懂得人之为人,在直接的物 质之欲外,还有心神的安宁和意趣的舒展。在经久 时间的淘洗之后,还能让我们记得“人面桃花”和 “四月芳菲”的不尽滋味。
植物里的木槿花,是仲夏夜 的梦之花,朝开幕谢,却并不忧伤, 似乎迎着纯净的阳光,含有欢喜, 似乎朝幕不是一舜,而是几十个日 日夜夜的循环。艳丽的花融在绿叶 里,和谐有致,是以高洁之姿,坐 在你身旁的。
木槿,植物里的大美女,也是 《诗经》里的大美女。
4--桃之夭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周南·桃夭》
车 以旷。则此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这该是读此诗的一种境
界了,这简短的诗里,不仅有音韵、节奏的自然转合,更有用几个
前 动词白描出的田园女子细致勤朴欢快的动感画面。 山野里沟埂渠洼上遍地生长的车前子,在上古农耕时代传给我
子 们的画面里,是欢快舒畅的歌韵在它的小小的淡绿叶面上跳动的音
符。不管《周南·芣苡》是农女劳作时自做的农事歌,还是婚嫁女在
一黍一摇,一生一知。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3有女同车---木槿
•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 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 ——《郑风.有女同车》
木槿,所谓“舜”者,朝开 幕谢,瞬间之荣,来去匆匆。这是 用怜惜的手,来挽着身边难得一遇 的美艳的花;用愉悦的心,和美丽 的人,同看一方风景;用意识里的 话,把美丽的人的身、形、意永远 的记在心底。和舜华之女同车,永 远都是一件快乐的事吧!
8莲子心,芙蓉色,水芸香里的-荷
•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 见狂且。山有乔松,隰有游龙。不见 子充,乃见狡童。 ---《诗经·郑风·山有扶苏》 《诗经·郑风·山有扶苏》里藏着 这样一幅朦朦胧胧的图画:一个虽有 点遗憾,但也心满意足的女子在想: 念想,是一种无用之物吧,走过绿茸 茸的灌木丛,穿过俊秀挺拔的松林间, 梦里曾经遇到的那个人物始终没有见 到,却在无意间遇到了这个象风摇荷 花水摆游龙(指荭草)般的狂且狡谐 的爱人,然而,终归还是遇到了这个 让我心生喜欢的人,我且来在这花香 碎草间,用男人的虚荣来调笑刺激一 下这个约会总是迟到的人吧!
驾彼四牡,四牡騤騤。君 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 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 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 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诗经·小雅·采薇》
10芦苇之伤-蒹葭

蒹葭
蒹葭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