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算法总结

操作系统算法总结
操作系统算法总结

《操作系统原理》算法总结

一、进程(作业)调度算法

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FCFS):每次调度是从就绪队列中,选择一个最先进入就绪队列的进程,把

处理器分配给该进程,使之得到执行。该进程一旦占有了处理器,它就一直运行下去,直到该进程完成或因发生事件而阻塞,才退出处理器。特点:利于长进程,而不利于短进程。

短进程(作业)优先调度算法(SPF):它是从就绪队列中选择一个估计运行时间最短的进程,将处理

器分配给该进程,使之占有处理器并执行,直到该进程完成或因发生事件而阻塞,然后退出处理器,再重新调度。

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系统将所有的就绪进程按进入就绪队列的先后次序排列。每次调度时把CPU

分配给队首进程,让其执行一个时间片,当时间片用完,由计时器发出时钟中断,调度程序则暂停该进程的执行,使其退出处理器,并将它送到就绪队列的末尾,等待下一轮调度执行。

优先权调度算法:它是从就绪队列中选择一个优先权最高的进程,让其获得处理器并执行。

高响应比优先调度算法:它是从就绪队列中选择一个响应比最高的进程,让其获得处理器执行,直

到该进程完成或因等待事件而退出处理器为止。特点:既照顾了短进程,又考虑了进程到达的先后次序,也不会使长进程长期得不到服务,因此是一个比较全面考虑的算法,但每次进行调度时,都需要对各个进程计算响应比。所以系统开销很大,比较复杂。

多级队列调度算法

基本概念:

作业周转时间(Ti)=完成时间(Tei)-提交时间(Tsi)

作业平均周转时间(T)=周转时间/作业个数

作业带权周转时间(Wi)=周转时间/运行时间

响应比=(等待时间+运行时间)/运行时间

二、存储器连续分配方式中分区分配算法

首次适应分配算法(FF):对空闲分区表记录的要求是按地址递增的顺序排列的,每次分配时,

总是从第1条记录开始顺序查找空闲分区表,找到第一个能满足作业长度要求的空闲区,分割这个空闲区,一部分分配给作业,另一部分仍为空闲区。保留了高址部分的大空闲区。

循环首次适应算法:每次分配均从上次分配的位置之后开始查找。使内存中的空闲区分布得

更均匀

最佳适应分配算法(BF):是按作业要求从所有的空闲分区中挑选一个能满足作业要求的最小空

闲区,这样可保证不去分割一个更大的区域,使装入大作业时比较容易得到满足。为实现这种算法,把空闲区按长度递增次序登记在空闲区表中,分配时,顺序查找。

基本概念:

分页:

地址转换:页号=[逻辑地址/页长] 页内地址=逻辑地址 mod 页长

物理地址=块号*块长+块内地址+用户区基址

分段:

逻辑地址=段号+段内地址

物理地址=段始址+段内地址

三、页面置换算法

最佳置换算法(OPT):选择以后永不使用或在最长时间内不再被访问的内存页面予以淘汰。

不现实的算法

先进先出置换算法(FIFO):选择最先进入内存的页面予以淘汰。

存在Belady现象,抖动现象。

最近最久未使用算法(LRU):选择在最近一段时间内最久没有使用过的页,把它淘汰。

Clock置换算法(LRU算法的近似实现):给每一帧关联一个附加位,称为使用位。

基本概念:

四、磁盘调度

先来先服务(FCFS):是按请求访问者的先后次序启动磁盘驱动器,而不考虑它们要访问的物

理位置

最短寻道时间优先(SSTF):让离当前磁道最近的请求访问者启动磁盘驱动器,即是让查找时

间最短的那个作业先执行,而不考虑请求访问者到来的先后次序,这样就克服了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中磁臂移动过大的问题,但容易造成进程饥饿现象

扫描算法(SCAN)或电梯调度算法:总是从磁臂当前位置开始,沿磁臂的移动方向去选择离

当前磁臂最近的那个柱面的访问者。如果沿磁臂的方向无请求访问时,就改变磁臂的移动方向。

在这种调度方法下磁臂的移动类似于电梯的调度,所以它也称为电梯调度算法。

?循环扫描算法(CSCAN):循环扫描调度算法是在扫描算法的基础上改进的。磁臂改为单项移动,

由外向里。当前位置开始沿磁臂的移动方向去选择离当前磁臂最近的哪个柱面的访问者。如果沿磁臂的方向无请求访问时,再回到最外,访问柱面号最小的作业请求。

五、信号量问题(解题思路)

?①分清哪些是互斥问题(互斥访问临界资源的),哪些是同步问题(具有前后执行顺序要求的)。

?②对互斥问题要设置互斥信号量,不管有互斥关系的进程有几个或几类,通常只设置一个互斥信号

量,且初值为1,代表一次只允许一个进程对临界资源访问。

?③对同步问题要设置同步信号量,通常同步信号量的个数与参与同步的进程种类有关,即同步关系

涉及几类进程,就有几个同步信号量。同步信号量表示该进程是否可以开始或该进程是否已经结束。

?④在每个进程中用于实现互斥的PV操作必须成对出现;用于实现同步的PV操作也必须成对出现,

但可以分别出现在不同的进程中;在某个进程中如果同时存在互斥与同步的P操作,则其顺序不能颠倒,必须先执行对同步信号量的P操作,再执行对互斥信号量的P操作,但V操作的顺序没有严格要求。

六、银行家算法

七、地址变换

八、进程的概念与程序的区别

进程:程序在并发环境下的执行过程。

进程与程序的主要区别:

(1) 程序是永存的,进程是暂时的

(2) 程序是静态的观念,进程是动态的观念

(3) 进程由三部分组成:程序+数据+进程控制块(描述进程活动情况的数据结构)

(4) 进程和程序不是一一对应的一个程序可对应多个进程即多个进程可执行同一程序一个进程可

以执行一个或几个程序

九、进程的状态转换

(1) 就绪态->运行态处理机空闲

(2) 运行态->就绪态时间片用完、

(3) 运行态->阻塞态等待某事件发生

(4) 阻塞态->就绪态等待事件已发生

十、进程调度

非抢占方式

分派程序一旦把处理机分配给某进程后便让它一直运行下去,直到进程完成或发生抢占方式

当一个进程正在运行时,系统可以基于某种原则,剥夺已分配给它的处理机,将之分配给其它进程。

抢占原则:优先权原则、短进程优先原则、时间片原则

十一、产生死锁的必要条件

产生死锁的原因有二,一是竞争资源,二是进程推进顺序非法

互斥条件 :指进程对所分配到的资源进行排它性使用。

请求和保持条件:进程保持了至少一个资源,但有新的资源请求,而该资源又被其它进程占有。

不剥夺条件:指进程已获得的资源,在未使用完之前,不能被剥夺。

环路等待条件:指在发生死锁时,必然存在一个进程--资源的环形链。

死锁的预防:破坏上述条件,其中互斥最难破坏

死锁的避免:银行家算法

操作系统原理知识知识点复习,梁光祥

目录 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论 (2) 1.1操作系统概念 (2) 1.2操纵系统的主要功能 (2) 1.3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 (3) 1.4操作系统的逻辑结构和运行模型 (3) 1.5操作系统的形成与发展 (3) 1.6操作系统主要类型 (3) 第二章进程管理 (4) 2.1.进程概念 (4) (4) 2.2.进程控制 (5) 2.3.进程互斥与同步 (5) 2.4.进程通信 (5) 2.5.线程 (5) 第三章处理器调度与死锁 (6) 3.1.处理器调度 (6) 3.2.死锁 (7) 第四章存储管理 (8) 4.1.程序的链接和装入 (8) 4.2.分区式存储管理 (8) 4.3.分页式存储管理 (8) 4.4.分段式存储管理 (9) 4.5.段页式存储管理 (9) 4.6.虚拟存储管理 (10) 第五章设备管理 (11) 5.1.输入输出系统 (11) 5.2.输入输出控制方式 (11) 5.3.缓冲技术 (14) 5.4.分配策略: (14) 5.5.输入输出软件 (14) 5.6.虚拟设备 (14) 5.7.磁盘存储管理 (14) 第六章文件管理 (15) 6.1.概述 (15) 6.2文件数据的组织和存储 (15) 6.3.文件目录 (15) 6.4.文件储存空间管理 (16)

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论1.1操作系统概念 1.配备操作系统的目的 1)方便人们使用计算机 2)有效管理计算机 2.操作系统的目标 1)有效地管理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2)提高系统效率 3)具有可扩充性 4)具有开放性 5)具有可靠性 6)具有可移植性 1.2操纵系统的主要功能 1.处理器管理功能 1)进程控制 2)进程同步 3)进程通信 4)调度 2.存储管理功能 1)内存的分配与回收 2)内存保护 3)地址映射 4)内存扩充 5)内存共享 3.设备管理功能 1)缓冲管理 2)设备分配与回收 3)设备驱动 4)实现设备独立性 5)实现虚拟设备 4.文件管理功能 1)文件的存储空间管理 2)目录管理 3)文件的读写管理 4)文件保护 5.网络功能 1)网络资源管理 2)网络通信管理

推荐系统的架构

本文从互联网收集并整理了推荐系统的架构,其中包括一些大公司的推荐系统框架(数据流存储、计算、模型应用),可以参考这些资料,取长补短,最后根据自己的业务需求,技术选型来设计相应的框架。后续持续更新并收集。。。 图1 界面UI那一块包含3块东西:1) 通过一定方式展示推荐物品(物品标题、缩略图、简介等);2) 给的推荐理由;3) 数据反馈改进个性化推荐;关于用户数据的存放地方:1)数据库/缓存用来实时取数据;2) hdfs文件上面; 抽象出来的三种推荐方式 图2

图3 图3中,推荐引擎的构建来源于不同的数据源(也就是用户的特征有很多种类,例如统计的、行为的、主题的)+不同的推荐模型算法,推荐引擎的架构可以试多样化的(实时推荐的+离线推荐的),然后融合推荐结果(人工规则+模型结果),融合方式多样的,有线性加权的或者切换式的等 图4 图4中,A模块负责用户各类型特征的收集,B模块的相关表是根据图3中的推荐引擎来生成的,B模块的输出推荐结果用来C模块的输入,中间经过过滤模块(用户已经产生行为的物品,非候选物品,业务方提供的物品黑名单等),排名模块也根据预设定的推荐目标来制定,最后推荐解释的生成(这是可能是最容易忽视,但很关键的一环,微信的好友推荐游戏,这一解释已经胜过后台的算法作用了) HULU的推荐系统

总结:这个也就跟图3有点类似了,葫芦的推荐系统,至少在他blog中写的比较简单。更多的是对推荐系统在线部分的一种描述,离线部分我猜想也是通过分布式计算或者不同的计算方式将算法产生的数据存储进入一种介质中,供推荐系统在线部分调用。系统的整个流程是这样的,首先获取用户的行为,包括(watch、subscribe、vote),这样行为会到后台获取show-show对应的推荐数据。同时这些行为也会产生对应的topic,系统也会根据topic 到后台获取topic-show对应的推荐数据。两种数据进行混合,然后经过fliter、explanation、ranking这一系列过程,最后生成用户看到的推荐数据。 淘宝的推荐系统(详细跟简单版)

计算机操作系统学习总结

计算机操作系统学习总结一填空: 1.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三种类型的使用接口,它们是命令方式和系统调用和图形用户界面。 2.进程在执行过程中,因时间片用完将进入就绪状态。 3.在响应比最高者优先的作业调度算法中,当各个作业等待时间相同时,运行时间短的作业将得到优先调度;当各个作业要求运行的时间相同时,等待时间长的作业得到优先调度。 4.当一个进程独占处理器顺序执行时,具有两个特性:封闭性和可再现性。5.程序经编译或汇编以后形成目标程序,其指令的顺序都是以零作为参考地址,这些地址称为逻辑地址。 6.文件的逻辑结构分流式文件和记录式文件二种。 7.进程由程序、数据和进程控制块(PCB)组成。 8.对信号量S的操作只能通过原语操作进行,对应每一个信号量设置了一个等待队列。 9.操作系统是运行在计算机裸机系统上的最基本的系统软件。 10.虚拟设备是指采用SPOOLING技术,将某个独享设备改进为供多个用户使用的的共享设备。 11.在分时系统中,时间片给定,用户数越多,响应时间越长。 12.段式管理中,以段为单位,每段分配一个连续区。由于各段长度不同,所以这些存储区的大小不一,而且同一进程的各段之间不要求连续。 13.逻辑设备表(LUT)的主要功能是实现设备独立性。

14在采用请求分页式存储管理的系统中,地址变换过程可能会因为缺页和越界等原因而产生中断。 的调度分为高级、中级和低级三种,其中低级调度是指进程调度。 17.文件的物理结构分为顺序文件、索引文件和索引顺序文件。 18.所谓设备控制器,是一块能控制一台或多台外围设备与CPU并行工作的硬件。 19.?利用文件目录实现文件共享,文件系统必须设置一个基本文件目录。20分页管理储管理方式能使存储碎片尽可能少,而且使内存利用率较高,管理开销小。20.?计算机操作系统是方便用户、管理和控制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的系统软件。 21.?操作系统目前有五大类型: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和分布式操作系统。 22.按文件的逻辑存储结构分,文件分为有结构文件,又称为记录式文件和无结构文件,又称流式文件。 23.航空订票系统属于实时操作系统。 24、在设备管理中,为了克服独占设备速度较慢、降低设备资源利用率的缺点,引入了虚拟分配技术,即用共享设备模拟独占设备。 25、常用的内存管理方法有分区管理、页式管理、段式管理和段页式管理。 26、CPU交替执行系统内核程序和用户程序,这种CPU的不同工作模式称为管态和目态 。 27、在存储管理中常用虚拟存储器方式来摆脱主存容量的限制。 28、在请求页式管理中,当硬件变换机构发现所需的页不在内存时,产生缺页中断信号,中断处理程序作相应的处理。 29、碎片现象的存在使得内存空间利用率降低。

操作系统原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1、操作系统是一组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的对各类作业进行调度以方便用户的程序集合 ※2、操作系统的目标:方便性、有效性、可扩展性、开发性 ※3、操作系统的作用:作为计算机硬件和用户间的接口、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作为扩充机器 4、单批道处理系统:作业处理成批进行,内存中始终保持一道作业(自动性、顺序性、单道性) 5、多批道处理系统:系统中同时驻留多个作业,优点:提高CPU利用率、提高I/O设备和内存利用率、提高系统吞吐量(多道性、无序性、调度性) 6、分时技术特性:多路性、交互性、独立性、及时性,目标:对用户响应的及时性 7、实时系统:及时响应外部请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事件处理,任务类型:周期性、非周期性或硬实时任务、软实时任务 ※8、操作系统基本特性:并发、共享、虚拟、异步性 并行是指两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 并发是两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 互斥共享:一段时间只允许一个进程访问该资源 同时访问:微观上仍是互斥的 虚拟是指通过某种技术把一个物理实体变为若干个逻辑上的对应物。 异步是指运行进度不可预知。 共享性和并发性是操作系统两个最基本的特征 ※9、操作系统主要功能: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用户管理 第二章进程的描述和控制 ※1、程序顺序执行特征:顺序性、封闭性、可再现性 ※2、程序并发执行特征:间断性、失去封闭性、不可再现性 3、前趋图:有向无循环图,用于描述进程之间执行的前后关系 表示方式: (1)p1--->p2 (2)--->={(p1,p2)| p1 必须在p2开始前完成} 节点表示:一条语句,一个程序段,一进程。(详见书P32) ※4、进程的定义: (1)是程序的一次执行过程,由程序段、数据段、程序控制块(PBC) 三部分构成,总称“进程映像” (2)是一个程序及其数据在处理机上顺序执行时所发生的活动 (3)是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的运行过程 (4)进程是进程实体的运行过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 一个独立单位 进程特征:动态性、并发性、独立性、异步性 由“创建”而产生,由“调度”而执行;由得不到资源而“阻塞”,

《操作系统原理》算法总结

《操作系统原理》算法总结 一、进程(作业)调度算法 ●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FCFS):每次调度是从就绪队列中,选择一个最先 进入就绪队列的进程,把处理器分配给该进程,使之得到执行。该进程一旦占有了处理器,它就一直运行下去,直到该进程完成或因发生事件而阻塞,才退出处理器。特点:利于长进程,而不利于短进程。 ●短进程(作业)优先调度算法(SPF):它是从就绪队列中选择一个估计运 行时间最短的进程,将处理器分配给该进程,使之占有处理器并执行,直到该进程完成或因发生事件而阻塞,然后退出处理器,再重新调度。 ●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系统将所有的就绪进程按进入就绪队列的先后次 序排列。每次调度时把CPU分配给队首进程,让其执行一个时间片,当时间片用完,由计时器发出时钟中断,调度程序则暂停该进程的执行,使其退出处理器,并将它送到就绪队列的末尾,等待下一轮调度执行。 ●优先数调度算法:它是从就绪队列中选择一个优先权最高的进程,让其 获得处理器并执行。 ●响应比高者优先调度算法:它是从就绪队列中选择一个响应比最高的进 程,让其获得处理器执行,直到该进程完成或因等待事件而退出处理器为止。特点:既照顾了短进程,又考虑了进程到达的先后次序,也不会使长进程长期得不到服务,因此是一个比较全面考虑的算法,但每次进行调度时,都需要对各个进程计算响应比。所以系统开销很大,比较复杂。 ●多级队列调度算法 基本概念: 作业周转时间(Ti)=完成时间(Tei)-提交时间(Tsi)

作业平均周转时间(T)=周转时间/作业个数 作业带权周转时间(Wi)=周转时间/运行时间 响应比=(等待时间+运行时间)/运行时间 二、存储器连续分配方式中分区分配算法 ?首次适应分配算法(FF):对空闲分区表记录的要求是按地址递增的 顺序排列的,每次分配时,总是从第1条记录开始顺序查找空闲分区 表,找到第一个能满足作业长度要求的空闲区,分割这个空闲区,一 部分分配给作业,另一部分仍为空闲区。 ?循环首次适应算法:每次分配均从上次分配的位置之后开始查找。 ?最佳适应分配算法(BF):是按作业要求从所有的空闲分区中挑选一个 能满足作业要求的最小空闲区,这样可保证不去分割一个更大的区域, 使装入大作业时比较容易得到满足。为实现这种算法,把空闲区按长 度递增次序登记在空闲区表中,分配时,顺序查找。 三、页面置换算法 ●最佳置换算法(OPT):选择以后永不使用或在最长时间内不再被访问 的内存页面予以淘汰。 ●先进先出置换算法(FIFO):选择最先进入内存的页面予以淘汰。 ●最近最久未使用算法(LRU):选择在最近一段时间内最久没有使用过 的页,把它淘汰。 ●最少使用算法(LFU):选择到当前时间为止被访问次数最少的页转换。 四、磁盘调度

个性化推荐系统研究综述

个性化推荐系统研究综述 【摘要】个性化推荐系统不仅在社会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而且也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科学问题。给出个性化推荐系统的定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同时阐述了推荐系统的推荐算法。最后对个性化推系统做出总结与展望。 【关键词】推荐系统;推荐算法;个性化 1.个性化推荐系统 1.1个性化推荐系统的概论 推荐系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信息过滤系统(Information Filtering),推荐系统通过分析用户的历史兴趣和偏好信息,可以在项目空间中确定用户现在和将来可能会喜欢的项目,进而主动向用户提供相应的项目推荐服务[1]。传统推荐系统认为推荐系统通过获得用户个人兴趣,根据推荐算法,并对用户进行产品推荐。事实上,推荐系统不仅局限于单向的信息传递,还可以同时实现面向终端客户和面向企业的双向信息传递。 一个完整的推荐系统由3个部分组成:收集用户信息的行为记录模块,分析用户喜好的模型分析模块和推荐算法模块,其中推荐算法模块是推荐系统中最为核心的部分。推荐系统把用户模型中兴趣需求信息和推荐对象模型中的特征信息匹配,同时使用相应的推荐算法进行计算筛选,找到用户可能感兴趣的推荐对象,然后推荐给用户。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推荐系统的研宄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推荐系统大量借鉴了相关领域的研宄成果,在推荐系统的研宄中广泛应用了认知科学、近似理论、信息检索、预测理论、管理科学以及市场建模等多个领域的知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推荐系统逐渐成为电子商务IT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ACM从1999年开始每年召开一次电子商务的研讨会,其中关于电子商务推荐系统的研究文章占据了很大比重。个性化推荐研究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被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提出来。最近的迅猛发展,来源于Web210技术的成熟。有了这个技术,用户不再是被动的网页浏览者,而是成为主动参与者[2]。 个性化推荐系统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主要包括:(1)推荐系统的推荐精度和实时性是一对矛盾的研究;(2)推荐质量研究,例如在客户评价数据的极端稀疏性使得推荐系统无法产生有效的推荐,推荐系统的推荐质量难以保证;(3)多种数据多种技术集成性研究;(4)数据挖掘技术在个性化推荐系统中的应用问题,基于Web挖掘的推荐系统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5)由于推荐系统需要分析用户购买习惯和兴趣爱好,涉及到用户隐私问题,如何在提供推荐服务的

操作系统心得体会两篇

操作系统心得体会两篇 导读:电脑使用一段时间后机箱里会存积大量的灰尘,这些灰尘会影响硬件的散热,尤其会影响cpu的散热。具体的表现是主机工作时噪声变大,经常出现... 电脑使用一段时间后机箱里会存积大量的灰尘,这些灰尘会影响硬件的散热,尤其会影响cpu的散热。具体的表现是主机工作时噪声变大,经常出现操作反映迟缓等现象。那么多长时间清扫一次合适呢?这要看你的机器所处的环境的浮尘量了,一般在自己家里一个季度到半年清扫一次就可以了,因为对于新手来说过于频繁的清扫反而会增大硬件意外损坏的风险。清扫时将机箱盖打开,用软毛刷子轻轻扫去附着在主板各硬件表面的灰尘,然后将cpu风扇拆下,仔细扫去风扇叶片和散热片缝隙里的灰尘。然后拔掉内存,将内存插槽和内存条上的触点用潮湿的软布轻轻的擦干净。最后将所有部件装回原位就可以了。 关于操作系统的维护网上有很多这方面的内容,我这里就不过多的介绍了。不过我要说一下我自己的一些经验。 1、对于新手要尽量安装一键还原工具。一些品牌机都会带有一键还原工具,如果是组装的机器或是没有预装操作系统的品牌机,都是没有此类软件的,建议你在安装完操作系统后的第一时间安装这些软件并备份系统盘。 2、重装或更换操作系统前把一键还原工具卸载掉。因

为这些软件很多都会保护引导区,所以在安装了这类软件后无法完成系统的重装。 3、不要把“我的文档”放在系统盘。因为在“我的文档”中往往会保存一些比较大的文件,如果在系统盘,会占用本来就有限的系统盘空间,而且在一键还原或重装系统后系统盘的数据会被全部重写,原来的文件都将不复存在。 4、整理c盘的碎片时切忌不要让电脑做任何事情。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曾经因为在整理碎片时浏览网页而导致系统崩溃。 5、尽量安装功能多的软件。这样可以减少系统中软件的数量,从而节省磁盘空间,但也不要过于求大求全,够用即可。 6、对于有经验的人来说可以关闭自动更新和系统还原,这样可以让系统运行更顺畅。 7、软件能用原版就用原版。很多软件都有破解版、汉化版、简化版、增强版等版本,这些版本很多都存在问题,有的还有病毒,所以软件还是原版好。 8、系统优化要慎重。我曾经因优化后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而重装。 9、卸载软件后要及时删除其安装目录。很多软件在卸载后会在其安装目录里保留一些文件,虽然一般都不是很大,但系统用的时间长了难免会留下大量这类垃圾文件。所

操作系统原理-进程调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进程调度算法的设计,深入理解进程调度的原理。 进程是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运行的过程,它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 进程调度分配处理机,是控制协调进程对CPU的竞争,即按一定的调度算法从就绪队列中选中一个进程,把CPU的使用权交给被选中的进程。 进程通过定义一个进程控制块的数据结构(PCB)来表示;每个进程需要赋予进程ID、进程到达时间、进程需要运行的总时间的属性;在RR中,以1为时间片单位;运行时,输入若干个进程序列,按照时间片输出其执行序列。 二、实验环境 VC++6.0 三、实验内容 实现短进程优先调度算法(SPF)和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RR) [提示]: (1) 先来先服务(FCFS)调度算法 原理:每次调度是从就绪队列中,选择一个最先进入就绪队列的进程,把处理器分配给该进程,使之得到执行。该进程一旦占有了处理器,它就一直运行下去,直到该进程完成或因发生事件而阻塞,才退出处理器。 将用户作业和就绪进程按提交顺序或变为就绪状态的先后排成队列,并按照先来先服务的方式进行调度处理,是一种最普遍和最简单的方法。它优先考虑在系统中等待时间最长的作业,而不管要求运行时间的长短。 按照就绪进程进入就绪队列的先后次序进行调度,简单易实现,利于长进程,CPU繁忙型作业,不利于短进程,排队时间相对过长。 (2) 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RR

原理:时间片轮转法主要用于进程调度。采用此算法的系统,其程序就绪队列往往按进程到达的时间来排序。进程调度按一定时间片(q)轮番运行各个进程. 进程按到达时间在就绪队列中排队,调度程序每次把CPU分配给就绪队列首进程使用一个时间片,运行完一个时间片释放CPU,排到就绪队列末尾参加下一轮调度,CPU分配给就绪队列的首进程。 固定时间片轮转法: 1 所有就绪进程按 FCFS 规则排队。 2 处理机总是分配给就绪队列的队首进程。 3 如果运行的进程用完时间片,则系统就把该进程送回就绪队列的队尾,重新排队。 4 因等待某事件而阻塞的进程送到阻塞队列。 5 系统把被唤醒的进程送到就绪队列的队尾。 可变时间片轮转法: 1 进程状态的转换方法同固定时间片轮转法。 2 响应时间固定,时间片的长短依据进程数量的多少由T = N × ( q + t )给出的关系调整。 3 根据进程优先级的高低进一步调整时间片,优先级越高的进程,分配的时间片越长。 多就绪队列轮转法: (3) 算法类型 (4)模拟程序可由两部分组成,先来先服务(FCFS)调度算法,时间片轮转。流程图如下:

操作系统重点知识总结

《操作系统》重点知识总结 请注意:考试范围是前6章所有讲授过内容,下面所谓重点只想起到复习引领作用。 第一章引论 1、操作系统定义操作系统是一组控制和管理计算机软件和硬件合理进行作业调度方便 用户管理的程序的集合 2、操作系统的目标有效性、方便性、可扩充性、开放性、 3、推动操作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不断提高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方便用户、器件的不 断更新和换代、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不断发展 4、多道批处理系统的特征及优缺点用户所提交的作业都先存放在外存上并排成一个队 列,称为后备队列。然后作业调度程序按一定的算法从后备队列中选择若干个作业调入内存,使他们共享cpu和系统内存。优点:资源利用率高、系统吞吐量打缺点:平均周转时间长、无交互能力 5、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并发性(最重要的特征)、共享性、虚拟性、异步性 6、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设别管理功能、文件管理功能、存储器管理功能、处理机管理 功能 7、O S的用户接口包括什么?用户接口、程序接口(由一组系统调用组成) 第二章进程管理 1、程序顺序执行时的特征顺序性、封闭性、可再现性 2、程序并发执行的特征间断性、失去封闭性、不可再现性 3、进程及其特征进程是资源调度和分配的基本单位,是能够独立运行的活动实体。 由一组机器指令、数据、堆栈等组成。特征:结构特征、动态性、并发性、独 立性、异步性 4、进程的基本状态及其转换p38 5、引入挂起状态的原因终端用户请求、父进程请求、负荷调节需要、操作系统 的需要 6、具有挂起状态的进程状态及其转换p39 7、进程控制块及其作用进程数据块是一种数据结构,是进程实体的一部分,是操 作系统中最重要的记录型数据结构。作用:使在一个多道程序环境下不能独立运 行的程序成为一个能够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能够与其他进程并发执行 8、进程之间的两种制约关系直接相互制约关系、间接相互制约关系 9、临界资源是指每次只能被一个进程访问的资源 10、临界区是指每次进程中访问临界资源的那段代码 11、同步机构应遵循的规则空闲让进、忙则等待、有限等待、让权等待 12、利用信号量实现前驱关系p55/ppt 13、经典同步算法p58/ppt 14、进程通信的类型共享存储器系统、消息传递系统、管道通信系统 15、线程的定义是一种比进程更小,能够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用来提高系统内

计算机操作系统原理知识点第三章

所谓的程序的并发执行,是指内存中可以同时驻留多个运行中的程序,他们共享cpu 和各种系统资源,以并发方式进行运算。 进程: 进程实质性各种定义:P63 .2 1. 进程是程序的一次执行 2. 进程是可以和别的计算并发执行的计算 3. 进程可定义为一个数据结构以及能在其上执行的程序 4. 进程是一个程序及其数据在处理机上顺序执行时所发生的活动 5. 进程是一个程序在数据集上运行的过程,他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 立单位 进程的特征:P63 .2 1. 动态性 2. 并发性 3. 独立性 4. 异步性 5. 结构特征(进程通常是由程序段、数据段和堆栈、进程控制块三部分组成) 进程控制块是系统对进程实施管理的唯一依据和系统能够感知到进程存在的唯一标识 一个进程的至少具有的3基本状态: 1. 就绪状态:是指进程以获得cpu 以外的所必要的资源,只要获得cpu ,便可以立即执行 时的状态 2. 执行状态:是指进程以获得cpu ,其程序在cpu 上执行时的状态 在单cpu 的系统中,任一时刻至多只有一个进程处于执行状态。 在多cpu 的系统中,则可以同时有多个进程处于执行状态 3. 阻塞状态:是指正在cpu 上执行的进程,因需要等待某个事件暂时无法继续执行,而放 弃cpu 时的状态。 1. 就绪→执行 2. 执行→就绪 3. 执行→阻塞 4. 阻塞→就绪 进程同步:是指多个合作进程为了完成一组相关任务在执行速度上的相互协调。 进程同步和进程互斥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进程互斥从某种意义上可看是进程同步的一种特例。 区别:进程互斥是并发进程间因共享临界资源所产生的间接制约关系, 而进程同步则是合作进程间因执行顺序所产生的直接制约关系 PV 原语 阻塞 事件发生 事件等待 进程的基本状态及其转换

推荐系统总结

Xiaol v2009-Relevance is more significant than correlation: Information filtering on sparse data 本文提出了在针对数据稀疏时,使用相关性信息比关联性信息效果更好,因为在关联性信息中,会用到更多的数据, Recommendation System 推荐系统存在的主要挑战: 1.Data sparsity. 2.Scalability 解决该问题的一般方法(28-30) a)有必要考虑计算成本问题和需找推荐算法,这些算法要么是小点的要求 或易于并行化(或两者) b)使用基于增量的算法,随着数据的增加,不重新计算所有的数据,而是 微调的进行 3.Cold start 解决该问题的方法一般有 a)使用混合推荐技术,结合content和collaborative数据,或者需 要基础信息的使用比如用户年龄、位置、喜好genres(31、32) b)识别不同web服务上的单独用户。比如Baifendian开发了一个可以 跟踪到单独用户在几个电子商务网站上的活动,所以对于在网站A的一 个冷启动用户,我们可以根据他在B,C,D网站上的记录来解决其冷启 动问题。 4.Diversity vs. Accuracy(多样性和精确性) 将一些很受欢迎的且高评分的商品推荐给一个用户时,推荐非常高效,但是这种推荐不起多少作用,因为这些商品可以很容易的找到。因此一个好的推荐商

品的列表应该包含一些不明显的不容易被该用户自己搜索到的商品。解决该问题 的方法主要是提高推荐列表的多样性,以及使用混合推荐方法。(34-37) 5.Vulnerability to attacks 6.The value of time. 7.Evaluation of recommendations 8.er interface. 除了这些问题外,还有其他的。随着相关学科分支的出现,特别是网络分析工具,科学家考虑网络结构对推荐的效果影响,以及如何有效使用已知的结构属性来提 高推荐。比如,(45)分析了消费者-商品网络并提出了一个基于喜好边(preferring edges)改进的推荐算法,该算法提高了局部聚类属性。(46)设计并提高了算法,该算法充分利用了社区结构(community structure)。随之而来的挑战主要有:带有GPS移动手机成为主流,并且可以访问网络,因此,基于位置的推荐更需要精确的推荐,其需要对人的移动有一个高效预测能力(47、48)并且高质量的定义位置和人之间的相似性的方法。(49、50)。智能推荐系统需考虑不同人的不同行为模式。比如新用户比较喜欢访问popular商品并且选择相似的商品,而老的用户有更不同的喜好(51,52)用户行为在低风险商品和高风险商品之间更加的不同。(53,54) 推荐系统的一些概念 网络 网络分析对于复杂系统的组织原则的发现是一个万能的工具(5-9)。网络是 由一些元素点和连接点的边组成的。点即为个人或者组织,边为他们之间的交互。 网络G可用(V,E)表示,V(vertice)为节点的集合,E为边(edge)的 集合。在无向网络中,边无方向。在有向网络中,边有向。我们假设网络中不存 在回路以及两个节点之间不存在多条边。G(V,E)图中,一些参数表示是指与节点x连接的节点(即x的邻居)的集合。 即为x节点的度。

操作系统复习总结

第一章操作系统引论 1. 1 操作系统的目标(了解、知道) a、有效性: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b、方便性:方便使用计算机系统,避免用户使用机器语言编写程序的繁琐工作。 c、可扩充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 )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发展的 需求,以便于增加新的功能和模块,并能修改老的功能和模块。 d、开放性:遵循世界标准规范,如开放系统互联(OSI )国际标准。 1.2 操作系统的作用(知道) A、它作为用户和计算机硬件之间的接口; a、命令方式; b、系统调用方式; c、图形窗口方式 B、它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 a.处理器管理(分配和控制处理机)b、存储器管理(负责内存的分配与回收) c、I/O设备管理(I/O设备的分配与操纵) d、信息管理(信息的存取、共享和保护)。 C、它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 铺设在硬件上的多层软件系统,增强了系统的功能,隐藏了硬件操作的具体细节,从而方便用户使用。 1.3 推动操作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知道) A、不断提高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最初的动力——计算机系统的昂贵。 B、方便用户使用:改善用户上机、调试的条件,如图形用户界面的出现。 C、器件的不断更新换代: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推动OS的功能和性能迅速增强和提高。 D、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不断发展: 操作系统:单处理机OS OS OS 人工操作方式;脱机输入/输出方式。脱机的优点:减少CPU的空闲时间;提高了I/O速度。 单道批处理系统主要特征:(知道) (a) 自动性:作业自动逐个依次运行,无需人工干预 (b) 顺序性:先调入内存的作业先完成 (c) 单道性:内存始终仅有一道程序运行 多道批处理系统的好处:(知道) 1、提高CPU的利用率; 2、提高内存和I/O设备利用率; 3、增加系统吞吐量。 多道批处理系统(知道)优点:资源利用率高,系统吞吐量大 缺点:平均周转时间长(排队、调度),无交互能力 多道批处理系统应解决的问题:(知道) 1、处理机的管理问题(分配和回收); 2、内存的的管理问题(分配和保护); 3、I/O设备的管理问题(共享); 4、文件管理问题(程序和数据的组织); 5、作业的管理问题(组织和管理)。 分时系统:(掌握) 定义:在一台主机上连接多个带有显示器和键盘的终端,同时允许多个用户通过终端,以交互的方式使用计算机,共享主机资源。 分时系统特征:(知道) a) 多路性:宏观上多个用户同时工作,微观上每个用户轮流运行一个时间片。 (b) 独立性:每个用户各占一个终端,彼此独立操作。 (c) 及时性:用户请求能在很短时间内获得相应。 (d) 交互性:用户可通过终端与系统进行人机对话。

推荐系统中常用算法 以及优点缺点对比

基于内容推荐方法的优点是: 1)不需要其它用户的数据,没有冷开始问题和稀疏问题。 2)能为具有特殊兴趣爱好的用户进行推荐。 3)能推荐新的或不是很流行的项目,没有新项目问题。 4)通过列出推荐项目的内容特征,可以解释为什么推荐那些项目。 5)已有比较好的技术,如关于分类学习方面的技术已相当成熟。 缺点是要求内容能容易抽取成有意义的特征,要求特征内容有良好的结构性,并且用户的口味必须能够用内容特征形式来表达,不能显式地得到其它用户的判断情况。 二、协同过滤推荐 协同过滤推荐(Collaborative Filtering Recommendation)技术是推荐系统中应用最早和最为成功的技术之一。它一般采用最近邻技术,利用用户的历史喜好信息计算用户之间的距离,然后利用目标用户的最近邻居用户对商品评价的加权评价值来预测目标用户对特定商品的喜好程度,系统从而根据这一喜好程度来对目标用户进行推荐。协同过滤最大优点是对推荐对象没有特殊的要求,能处理非结构化的复杂对象,如音乐、电影。 协同过滤是基于这样的假设:为一用户找到他真正感兴趣的内容的好方法是首先找到与此用户有相似兴趣的其他用户,然后将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推荐给此用户。其基本思想非常易于理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利用好朋友的推荐来进行一些选择。协同过滤正是把这一思想运用到电子商务推荐系统中来,基于其他用户对某一内容的评价来向目标用户进行推荐。 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系统可以说是从用户的角度来进行相应推荐的,而且是自动的,即用户获得的推荐是系统从购买模式或浏览行为等隐式获得的,不需要用户努力地找到适合自己兴趣的推荐信息,如填写一些调查表格等。 和基于内容的过滤方法相比,协同过滤具有如下的优点: 1)能够过滤难以进行机器自动内容分析的信息,如艺术品,音乐等。 2)共享其他人的经验,避免了内容分析的不完全和不精确,并且能够基于一些复杂的,难以表述的概念(如信息质量、个人品味)进行过滤。 3)有推荐新信息的能力。可以发现内容上完全不相似的信息,用户对推荐信息的内容事先是预料不到的。这也是协同过滤和基于内容的过滤一个较大的差别,基于内容的过滤推荐很多都是用户本

计算机操作系统复习总结-汤子瀛知识讲解

计算机操作系统复习总结-汤子瀛

操作系统的定义:操作系统是以一组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对各类作业进行调度,以及方便用户使用的程序的集合。 1.1.1操作系统的目标:1.方便性 2.有效性 3.可扩充性 4.开放性 2.1.2 操作系统的作用: 1.os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 2.os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 3.os用作扩充机器 1.1.3 推动操作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 1.不断提高计算机资源利用率 2.方便用户 3.器件的不断更新换代 4.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不断发展 1.2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 1.2.1无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系统:1.人工操作方式 2.脱机输入输出(Off-Line I/O)方式 1.2.2单道批处理系统(特征:自动性;顺序性;单道性) 1.2.3多道批处理系统: 1.多道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 (1)提高CPU的利用率)(2)可提高内存和I/O设备利用率(3)增加系统吞吐量 2.多道批处理系统的特征:(1)多道性(2)无序性(3)调度性 3.多道批处理系统的优缺点: (1)资源利用率高(2)系统吞吐量大(3)平均周转时间长(4)无交互能力 4.多道批处理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 (1)处理机管理问题(2)内存管理问题(3)I/O设备管理问题(4)文件管理问题 (5)作业管理问题 1.2.4分时系统: 分时系统是指,在一台主机上连接了多个带有显示器和键盘的终端,同时允许多个用户通过自己的终端,以交互方式使用计算机,共享主机中的资源。 1.分时系统的产生:推动分时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用户的需求(需要的具体表现:人-机 交互、共享主机、便于用户上机) 2.分时系统实现中的关键问题:(1)及时接收(2)及时处理 3.分时系统的特征:(1)多路性(2)独立性(3)及时性(4)交互性 1.2.5实时系统:

《操作系统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附件1: 《操作系统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制定(修订)人: 李灿平、郭亚莎制定(修订)时间: 2006年 7 月所在单位: 信息工程学院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三、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本章简要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分类以及发展历史。同时讨论研究操作系统的几种观点。 §1.1 操作系统的概念 本节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什么是操作系统以及操作系统与硬件软件的关系。 本节重点:操作系统与硬件软件的关系。 本节要求学生理解什么是操作系统,掌握操作系统与硬件软件的关系。 §1.2 操作系统的历史 本节按器件工艺介绍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 本节重点:多道程序系统的概念。 本节要求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理解多道程序系统概念。 §1.3 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 本节介绍常见的操作系统的类型、特点及适用的对象。 本节重点: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系统、实时系统。 本节要求学生掌握上述三大操作系统的特点及适用对象。 §1.4 操作系统功能 本节简单介绍操作系统的五个功能。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信息管理(文件系统管理)和用户接口。 本节要求学生了解上述功能。 §1.5 计算机硬件简介 本节简单介绍计算机硬件系统。 本节要求学生自修。

§1.6 算法的描述 本节介绍操作系统管理计算机系统的有关过程所用的描述算法。 本节要求学生掌握本书所采用的描述算法。 §1.7 研究操作系统的几种观点 本节介绍研究操作系统的几种观点。系统管理的观点,用户界面观点和进程管理观点。 本节要求学生了解上述三种观点。 第二章操作系统用户界面 本章主要讨论操作系统的两个用户接口,并以UNIX系统为例,简单介绍用户接口的使用操作方法。 §2.1 作业的基本概念 本节介绍作业的基本概念,什么是作业及作业组织(结构)。 本节重点:作业的基本概念。 本节要求学生掌握作业的基本概念,了解作业的组织。 §2.2 作业的建立 本节介绍作业的几种输入方式和作业的建立过程。 本节重点:联机输入方式和Spooling系统,作业控制块PCB和作业的四个阶段。 本节要求学生了解作业的几种输入方式,理解Spooling系统,掌握作业建立的过程内容。理解作业的四个基本阶段。提交、后备、执行以及完成阶段。 §2.3 命令控制界面接口 本节介绍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的命令接口界面。介绍命令接口的两种使用方式。讨论联机方式下操作命令的分类。 本节重点:命令接口的使用方式。 本节要求学生理解命令接口的作用和使用方式。了解联机方式下操作命令的分类。 §2.4 系统调用 本节介绍操作系统提供给编程人员的唯一接口,系统调用。同时讨论系统调用的分类。 本节重点:编程人员通过系统调用使用操作系统内核所提供的各种功能和系统调用的处理过程。 本节要求学生了解系统调用的分类、理解系统调用的功能、掌握系统调用的处理过程。 §2.5 UNIX用户界面 本节简单介绍UNIX系统的发展历史和特点以及UNIX系统结构。同时讨论UNIX操作命令和系统调用的分类功能和使用方法。 本节重点:UNIX系统的特点。 本节要求学生了解UNIX系统的发展史,掌握UNIX系统的特点,理解UNIX系统操作命令和系统调用的功能。 第三章进程管理 本章详细介绍进程和线程管理的有关概念和技术。 §3.1 进程的概念 本节介绍进程的基本概念。通过程序的并发执行,引出进程具有并发性特征的概念。同时讨论进程的各式各样的定义以及作业和进程的关系。 本节重点:进程的特征。 本节要求学生了解程序的并发执行,掌握进程的特征。 §3.2 进程的描述 本节介绍进程的静态描述以及进程上下文结构。 本节重点,进程的上下文结构。 本节要求学生理解进程的静态描述内容,掌握进程控制块PCB的作用和进程上下文结构。

操作系统原理实验五

实验五线程的同步 1、实验目的 (1)进一步掌握Windows系统环境下线程的创建与撤销。 (2)熟悉Windows系统提供的线程同步API。 (3)使用Windows系统提供的线程同步API解决实际问题。 2、实验准备知识:相关API函数介绍 ①等待对象 等待对象(wait functions)函数包括等待一个对象(WaitForSingleObject ())和等待多个对象(WaitForMultipleObject())两个API函数。 1)等待一个对象 WaitForSingleObject()用于等待一个对象。它等待的对象可以为以下对象 之一。 ·Change ontification:变化通知。 ·Console input: 控制台输入。 ·Event:事件。 ·Job:作业。 ·Mutex:互斥信号量。 ·Process:进程。 ·Semaphore:计数信号量。 ·Thread:线程。 ·Waitable timer:定时器。 原型: DWORD WaitForSingleObject( HANDLE hHandle, // 对象句柄 DWORD dwMilliseconds // 等待时间 ); 参数说明: (1)hHandle:等待对象的对象句柄。该对象句柄必须为SYNCHRONIZE访问。 (2)dwMilliseconds:等待时间,单位为ms。若该值为0,函数在测试对象的状态后立即返回,若为INFINITE,函数一直等待下去,直到接收到 一个信号将其唤醒,如表2-1所示。 返回值: 如果成功返回,其返回值说明是何种事件导致函数返回。

Static HANDLE hHandlel = NULL; DWORD dRes; dRes = WaitForSingleObject(hHandlel,10); //等待对象的句柄为hHandlel,等待时间为10ms 2)等待对个对象 WaitForMultiple()bject()在指定时间内等待多个对象,它等待的对象与 WaitForSingleObject()相同。 原型: DWORD WaitForMultipleObjects( DWORD nCount, //句柄数组中的句柄数 CONST HANDLE * lpHandles, //指向对象句柄数组的指针 BOOL fWaitAll, //等待类型 DWORD dwMilliseconds //等待时间 ); 参数说明: (1)nCount:由指针 * lpHandles指定的句柄数组中的句柄数,最大数是MAXIMUM WAIT OBJECTS。 (2)* lpHandles:指向对象句柄数组的指针。 (3)fWaitAll:等待类型。若为TRUE,当由lpHandles数组指定的所有对象被唤醒时函数返回;若为FALSE,当由lpHandles数组指定的某一个 对象被唤醒时函数返回,且由返回值说明是由于哪个对象引起的函数 返回。 (4)dwMilliseconds:等待时间,单位为ms。若该值为0,函数测试对象的状态后立即返回;若为INFINITE,函数一直等待下去,直到接收到 一个信号将其唤醒。 返回值:、 如果成功返回,其返回值说明是何种事件导致函数返回。 各参数的描述如表2-2所示。

推荐系统的常用算法原理和实现

推荐系统的出现 推荐系统的任务就是解决,当用户无法准确描述自己的需求时,搜索引擎的筛选效果不佳的问题。联系用户和信息,一方面帮助用户发现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另一方面让信息能够展现在对他感兴趣的人群中,从而实现信息提供商与用户的双赢。 推荐算法介绍 基于人口统计学的推荐 这是最为简单的一种推荐算法,它只是简单的根据系统用户的基本信息发现用户的相关程度,然后将相似用户喜爱的其他物品推荐给当前用户。 系统首先会根据用户的属性建模,比如用户的年龄,性别,兴趣等信息。根据这些特征计算用户间的相似度。比如系统通过计算发现用户A和C比较相似。就会把A喜欢的物品推荐给C。 优缺点: ?不需要历史数据,没有冷启动问题 ?不依赖于物品的属性,因此其他领域的问题都可无缝接入。 ?算法比较粗糙,效果很难令人满意,只适合简单的推荐 基于内容的推荐 与上面的方法相类似,只不过这次的中心转到了物品本身。使用物品本身的相似度而不是用户的相似度。

系统首先对物品(图中举电影的例子)的属性进行建模,图中用类型作为属性。 在实际应用中,只根据类型显然过于粗糙,还需要考虑演员,导演等更多信息。 通过相似度计算,发现电影A和C相似度较高,因为他们都属于爱情类。系统还会发现用户A喜欢电影A,由此得出结论,用户A很可能对电影C也感兴趣。 于是将电影C推荐给A。 优缺点: ?对用户兴趣可以很好的建模,并通过对物品属性维度的增加,获得更好的推荐精度 ?物品的属性有限,很难有效的得到更多数据 ?物品相似度的衡量标准只考虑到了物品本身,有一定的片面性 ?需要用户的物品的历史数据,有冷启动的问题 协同过滤 协同过滤是推荐算法中最经典最常用的,分为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和基于物品的协同过滤。那么他们和基于人口学统计的推荐和基于内容的推荐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基于人口统计学的推荐 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推荐机制和基于人口统计学的推荐机制都是计算用户的相似度,并基于“邻居”用户群计算推荐,但它们所不同的是如何计算用户的相似度,基于人口统计学的机制只考虑用户本身的特征,而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机制可是在用户的历史偏好的数据上计算用户的相似度,它的基本假设是,喜欢类似物品的用户可能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口味和偏好。 基于物品的协同过滤——基于内容的推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