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江苏省扬州六校九年级中考第三次模拟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运用(34分)

的一组是(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

....

A.解聘.(pìn)木讷.(nà)吮.吸(yǔn)纷至沓.(tà)来

B.澎湃.(bài)契.合(qì)皱缬.(xié) 断壁残垣.(yuán)

C.倔.强(jué)晕.车(yùn)精髓.(suǐ)义愤填膺.(yín)

不乐(yàng)

D.寒噤.(jìn)氛.(fēn)围堕.落(duò)怏怏

..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

的一项(2分)()

....

A.现代科技发展神速,手机更新换代更是转眼一瞬,现在是神机一部,很快就会变成明日黄花

....B.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我刚才那番话只是抛砖引玉

,下面请王教授谈谈看法。”

....

,追赶无望。

C.王楷文学习刻苦认真,成绩远远超过贪玩的石小亮,石小亮只能望其项背

....

D.这个关于记忆的小窍门,用来记文学常识,屡试不爽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2分)()

....

A.如何管理、认识、把握网络舆论场,已成为全世界各个国家既关注又十分头疼的问题。

B.大型文化传承节目《中国成语大会》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掀起了一股热爱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

C.《人民的名义》能够成为现象级电视剧,最大的原因,是因为剧中很多情节都是来自现实或者有现实的影子,是近些年反腐成果的集中显现。

D.中考最终的成功,在于各位同学拼搏努力的程度。

4.下列解说有误

的一项是(2分)()

..

A.5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以《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主旨的演讲。

解说:这一句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B.素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的扬州是一座古城风貌保存较好的历史文化名城。

解说:“扬州是名城。”是这个句子的主干。

C.短语“阳光明媚”、“暴风骤雨”、“鉴赏水平”、“拨动心弦”的结构类型各不相同。

D.“商店和饭店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

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解说: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5.下列对名著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如俄国契诃夫写的《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法国都德写的《最后一课》中的韩麦尔先生、清代吴敬梓写的《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明代吴承恩写的《西游记》中的猪八戒等都是刻画得很成功的经典人物形象。

B.《绿》是一篇游记散文,作者朱自清,本文通过描写梅雨潭的绿,抒发了作者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C.同是被贬,唐代柳宗元,写《小石潭记》寄情山水,但最终难以排遣;北宋欧阳修,写《醉翁亭记》,与民同乐;苏轼写《记承天寺夜游》,和朋友一起,欣赏明月,表明心迹。

D.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戏剧冲突紧张激烈,戏剧情节波澜起伏,成功塑造了安东尼奥这个典型的“吝啬鬼”形象。

6.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填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4分)

似有若无的烟雨仍然lǒng罩着瘦西湖,湿透了的瘦西湖像是一幅水墨未干的国画,烟雨缭绕、含翠欲滴。烟雨中,瘦西湖是那样的静mì、清纯,淡淡的烟雨在湖岸qióng花、翠竹上洒下了无数剔透晶莹的珍珠,微风中湖面泛起层层涟yī。烟雨中的瘦西湖宛如沉睡的仙子,她的美令人遐思,令人心醉,惹人怜爱。

7.默写。(9分)

(1),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2),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春蚕到死丝方尽,。(李商隐《无题》)

(4)?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饮酒》)

(5)马作的卢飞快,。(辛弃疾《破阵子》)

(6)青山有幸埋忠骨,。

(7)必先苦其心志,。(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人生难免有别离。当我们面临分别时,也许会有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殷切劝告,也许会有岑参“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的依依不舍,也许会有王勃“,”的大气豪迈。

8.语文综合实践活动(10分)

【时事要闻】

为期两天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5月15日于北京圆满落幕。来自100多个国家的各界嘉宾齐聚北京,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献计献策,致力于让这一世纪工程造福各国人民。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者,习近平主席在高峰论坛上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包括在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在欢迎宴会上致祝酒辞、在圆桌峰会上致开闭幕辞。习主席的重要讲话,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将中国与世界紧密联系,深刻阐释了古丝绸之路沉淀下的丝路精神,系统总结了“一带一路”建设四年来的丰硕成果,擘画了建设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的“一带一路”的美好前景。

(1)请为以上新闻拟定一个标题。(15字以内)(2分)

【经典名著】(3分)

(2)孙悟空是古典名著中家喻户晓的人物,请你谈一下菩提祖师为何给他起名为孙悟空?

【口语交际】

5月10日下午,我校初中部举行了“点燃青春激情,传递扬州梦想”大型合唱比赛。

(3)请你参照示例,为此次合唱比赛拟一个20字以内的宣传标语。(2分)

示例:点燃青春激情,传递扬州梦想。

(4)为了更好地展示班级风采,让合唱比赛达到更理想的效果,你们班班委会要求全班统一购买一套充满青春活力的班服,价钱也不贵,只有几十元。但你的同桌小华说他不喜欢班服式样,不愿意购买。如果请你去劝说小华,你该如何说?(3分)

二、阅读理解(53)

(一)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6分)

巴陵夜别王八员

唐贾至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注:谪守巴陵的贾至为外贬长沙的王八员外送行。

9.(1)请谈谈前两句有何作用?(3分)

(2)末句“离恨空随江水长”含蓄绵长,请你赏析一下。(3分)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0—13题。(16分)

皇甫谧年二十始勤学

(皇甫谧)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叔母任氏①。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②,犹为不孝。’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③邻,教有所阙?何尔驽钝之甚也!

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

..,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居贫,躬自稼穑④,带经⑤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谧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惟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

(节选自《晋书·皇甫谧传》)

【注】①叔母任氏:指抚养他的任姓叔母。②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意为即使每天给父母吃牛、羊、猪(三牲)肉,仍称不上是孝子。③卜:选择。④稼穑(sè):播种和收获。此泛指从事农业劳动。⑤经:此指儒家经典著作。

10.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或.以为痴_______________ (2)教有所阙._______________

(3)勤力不怠._______________ (4)带经而农._______________

11.下列选项中的“以”与“惟以著述为务”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以.其境过清

B.皆以.美于徐公

C.虽不能察,必以.情

D.而以.天下事为己任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

(1)何尔驽钝之甚也!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13.结合本文及链接材料

..因素。(3分)

.........,试分析皇甫谧和宋濂成功的共同

【链接材料】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三)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15分)

阅读是一种定力

周二中

①这些年,有各种各样的调查数据显示,国人年均读书量很少。比如较多的说法也只有6本,而欧美国家达16本,北欧国家达到24本。这些数据未必精确,却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国人静不下心来读书的尴尬现实。

②一位外国管理学者在其近著中说,在中国旅行时发现,城市遍街都是按摩店,而书店却寥寥无几,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少得可怜。他的判断未免失之武断,也未必准确,但他观察到的现象、所思考的问题却令我们警醒。

③“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一千多年前,宋真宗就写下这样的劝学诗句。今天,到底是什么让我们静不下心来了呢?忙,没时间,是很多人找到的原因。然而,鲁迅先生早就断了此类借口的后路: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真正的原因恐怕在于,在快节奏、高压力、紧张而喧嚣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失去了一种定力。中/华-资*源%库

④有人在飞机上发现一个现象,当时机舱已熄灯,他吃惊地发现,不睡觉玩iPad的,基本上都是中国人,而且他们基本上都是在打游戏或看电影,没见有人读书。而对于很多人而言,可能意识到不能用游戏娱乐来浪费时间,然而却一头栽进了新媒体所构建的信息海洋,这也想了解、那也想知道,顶多有些碎片化的浅阅读,在信息的洋流里心灵变得浮躁而飘零。也难怪有文化学者忧心忡忡:快速浏览的习惯正在代替阅读,“我不希望中国回到孔子孟子的时代,我也不希望中国进入13亿华人躺在比尔·盖茨与乔布斯怀里看微博与段子的时代。”中/华-资*源%库

⑤说到底,越是面临生活的快节奏,越是要有超强的定力。有定力,才能让我们慢下来、静下心来观察与思考。那么,这定力从哪里来?来源于阅读本身。不少人有这样的阅读经历:偶一日拿起一本书来,竟然一读就欲罢不能,超然物外沉浸书中,数小时流逝而不觉。而那一度浮躁的心气竟然也沉静下来,有一种难得的静谧,更仿佛有一种沁人心脾的馨香在缭绕。这便是阅读

的力量。

⑥其实,任何时代都有其快、变、闹等特征,关键就是能不能闹中取静、忙里偷闲地读点东西。古人欧阳修读书,即有枕上、马上、厕上“三上法”之谓。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则说过,“如果再过10年我就死了,那么我就一定要学习9年零359天”。懂得了阅读的力量,也就会把阅读作为提升素养的途径,更作为涵养定力的手段。有了这样的认知,即使舟车劳顿、戎马倥偬,其奈阅读何?

⑦在这个快速行进与选择的时代,很多人正在悄然改变与重塑,一个新的气象正在出现。各种电子书已经开始进驻手机桌面,越来越多的人把花在手机上的时间,开始从网络浏览、微博刷屏转向了桌面上的电子书库。当人们从快速流变的新媒体上重拾深阅读,进而自觉地下载适合自己阅读的电子书籍,阅读将在新媒体上获得新生,它所改变的将不仅是人们的素养,还有躁动不安的心灵。

1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15.第⑥段中划线句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16.第四段中两个加点的“基本上”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17.在2012年,我国就已明确提出“全民阅读”的要求。请结合你的阅读经历,谈谈加强阅读给你带来的学习生活方面益处。(5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8—22题。(16分)

炒米胡同里面看夕阳

迟子建

(1)当我把一篇文章的最后一行字写完时,长舒了一口气。掷笔抬头的一瞬,方觉得满室生辉。透过明亮的玻璃窗,见无限的黄昏把远处的瓦灰色楼房和近处的几排高大的杨树,装点得那么辉煌和潇洒,往日在青白的日头下所见的那黯淡,那单调,竟残雪般地散尽了。

(2)坐在桌前,就这么把全身心浸在酽酽的黄昏里,转目镜中,见满头披垂的乌发,竟也染上了黄昏的一片幽情,无数根发丝犹如满月朗照下的一片草地,柔和而安详。

(3)就在这时,我猛然发现了自己的发间有一根白丝,像一线雪从山崖上飞旋而下,动人

心魄地飘垂着。

(4)哦,白发!我不由在心底深深地叹息了一声。我有了第二根白发了,在我23岁的这个春天的傍晚。

(5)第一次见着白发是在初中,14岁,被同学拔下来后,我就像扔冰棍纸一样随便地把它扔掉了,因为青春好长好长呢。

(6)这次见着白发,是在9年之后的黄昏的天光中,我的心底里叹息复叹息,不知青春是否已驶到尽头,泪水忍不住地往外涌了。

(7)我把白发拈在手中,想到户外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消磨一下静寂得让人忧愁的时光。

(8)走出瓦灰色的楼房,踏过一片方形的石板地,便到了炒米胡同了。这条胡同很长,胡同两侧是土灰色或深褐色的四合院。没有炒米的香味,倒有洋槐的气息沁人心脾。

(9)我把步子放得轻轻的、慢慢的。夕阳在要沉沦的一刻,爆发着如火的金光,整个胡同都盛满了黄昏,恍若一个金碧辉煌的宫殿的长廊。一群鸽子不知听到了什么哨声,忽地从一处暗淡中飞起,或灰或白,一律都徐徐地向着天空飞去。我手上的那根白发,竟被辉映得这么光华灿烂。

(10)我的步子放得更轻,更慢。因为我看到了在炒米胡同两侧的每一家的院门口,几乎都坐着一位老人。他们一样的表情,一样的姿势,在悄然领略、享用着迷人的夕阳。

(11)他们的头发全都斑白了,满面的皱纹里横溢的金光,使他们的脸显得更为祥和。他们的脸上,唯有嘴角在微微抽动,大概是在咀嚼黄昏吧。

(12)他们那表情,真是人世间少有的平和,实在是柔和得不能再柔和,安详得不能再安详了。

(13)我的泪水在他们的面前竟然悄然收敛了。手中拈着的白发,也不知不觉地飘到地上,就像一片零落了的秋叶,随风而逝了。

(14)炒米胡同很长很长,黄昏在这里却很短很短。夕阳从地平线上消失后,那浓浓的光就变成了淡淡的,最后淡得融进天色,瓦灰色的楼房依旧瓦灰,洋槐的叶子恢复了浅绿。我也渐渐地融入了这一片宁静的黄昏中。

(15)胡同两侧的老人,吃过了夕阳这个大大的金饽饽里的几丝香甜,那满头的白发似乎都能变成年青人琴上的几根柔和的弦了。

(16)我第一次意识到,炒米胡同有太强太旺的生命在天地间存息。

而我那根雪样的白丝,跟老人们满面的黄昏比起来,不知要淡多少呢。

18.选文中,“我”的心情有一个复杂变化的过程,请把这个过程填补完整(每处不得超过四个字)。(2分)

愉悦→(1)→感动→(2)

19.文章第(5)段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方式,有何作用?(3分)

20.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他们的头发全都斑白了,满面的皱纹里横溢的金光,使他们的脸显得更为祥和。他们的脸上,唯有嘴角在微微抽动,大概是在咀嚼黄昏吧。

21.通读全文,说说你对标题的理解。(4分)

22.【甲】【乙】两个片段都写了太阳落山时的场景,请具体说说其中蕴含的作者的不同情感。(4分)

【甲】夕阳在要沉沦的一刻,爆发着如火的金光,整个胡同都盛满了黄昏,恍若一个金碧辉煌的宫殿的长廊。(迟子建《炒米胡同里面看夕阳》)

【乙】这时,太阳快要西沉。透过林隙,我看见它像一个红色的车轮,就要滚进西边的山沟里去了。身边的三叔忽然喊道:“太阳!”接着,两只枯瘦的手向前伸去,仿佛要捉住它似的。(程海《三颗枸杞豆》)

三、作文(60+3)

人生会有很多困境,学习生活上的困难、挫折,和家人、同学、老师的矛盾,甚至内心善与恶、美与丑的挣扎……都需要我们去突围,走出困境,走向一片新天地。请以“突围”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3)书写工整规范。

九年级语文学科试题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34分)

1.D

2.C

3.B

4.A

5.D (1-4题2分5题3分)

6.笼谧琼漪(4分)

7.略(9分)

8.【时事要闻】(1)(2分)一带一路”高峰论坛落幕。

【经典名著】(2)(3分)(1)因“猢”(或猴子),姓氏为孙(1分),排行第十,是个“悟”字(1分),所以法号为“悟空”,合称为“孙悟空”(1分)。

【口语交际】(5分)

(3)(2分)例:最美五月,唱响校园。

绽放青春,点燃激情。

让青春在这里燃烧,让校园在此刻沸腾。

(4)(3分)称呼1分,理由充分1分,语言流畅1分。

9.(1)(3分)前两句洒脱飞动,既点明季节(1分)、又渲染了离别悲伤的气氛(1分)。柳絮暗示人生飘忽、离合无常(1分)。

(2)(3分)比喻(1分),将离恨比作湘江水那样悠长(1分),写出了离情之深,以景写情,含蓄深沉。(从“空”炼字角度赏析,写出了朋友离去那种无可奈何而又依依惜别的深情也可)。

10.(4分)(1)有人(2)(2)同“缺”缺失(缺乏)(3)懈怠(4)种田(做农活)

11.(3分)D

12.(6分)(1)为什么你十分愚笨呢?(“尔”“驽钝”“甚”,倒装句式)

(2)(3)略

13.(3分)①选文中皇甫谧在亲身参加农业劳动的时候带着儒家经典著作学习(或答“带经而农”),《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亲手抄写每一本借来的书,即使寒冷的冬天也毫不懈怠,可见他们的成功源于勤奋;(结合本文材料1分,观点2分)

翻译:皇甫谧到二十岁还不好好学习,终日无限度的游荡,有的人认为他是傻子。皇甫谧曾经得到一些瓜果,总是进呈给他的叔母任氏。任氏说:“《孝经》说‘即使每天用牛、羊、猪三牲来奉养父母,仍然是不孝之人。’你今年二十岁,眼中没有教育,心思不入正道,没有什么可以拿来安慰我的。”他于是叹息说:“从前,孟母三迁,使孟子成为仁德的大儒;曾父杀猪使信守诺言的教育常存,难道是我没有选择好邻居,教育方法有所缺欠么?不然,你怎么会如此鲁莽愚蠢呢!

修身立德,专心学习,受益的是你自己,跟我有什么关系呢!”叔母面对皇甫谧流泪。皇甫谧深受感动,于是到同乡席坦处学习,勤读不懈怠。

皇甫谧居家贫寒,他亲自在田间播种和收获,带着经书而种田,于是博览通晓各种典籍以及诸子百家之言。他为人沉静少欲,这才产生了高尚脱俗的思想,只把写书作为自己的要务,字号为玄宴先生。写《礼乐《圣真》之类论著。

14.(3分)(阅读是一种定力)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要有超强的阅读定力。

15.(3分)举例论证(1分)。本段列举欧阳修、毛泽东的事例,(1分)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任何时代都有其快、变、闹等特征,关键就是能不能闹中取静、忙里偷闲地读点东西”的观点,进一步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1分)。

16.(4分)不能删(1分),“基本上”在这里是大多数的意思(1分),文章强调的是不睡觉玩ipad的大多数是中国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在打游戏或看电影,而不是全部(1分),删去了与原文意思不符。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1分)。

17.(5分)益处:不仅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阅读习惯,还可以进一步巩固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提高我们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乃至于对各科学习有极大的帮助等。(结合某一文学作品2分,谈出益处2分,语言流畅1分。)

18.(2分)伤感(难过、忧愁、悲伤)(1分)平和(平静、宁静、释然)(1分)

19.(3分)插叙(1分),丰富文章内容,引发“我”对生命的思考;深化文章主题:时间的流逝、容颜的老去、生命的流逝是自然规律,应平静的接受;使行文有起伏,引出下文第二根白发的出现。(答出两个作用得2分)

20.(3分)外貌、神态、动作描写(1分)。生动形象具体的写出夕阳下炒米胡同内的老人们在领略、享受迷人的夕阳,更在回味往昔,品味人生(1分),表现作者对他们的欣赏赞美之情(1分)。

21.(4分)“夕阳”是本文的线索,贯穿全文(1分);“夕阳”喻指炒米胡同的老人(1分);作者在炒米胡同里既欣赏了夕阳,又感受到了老人们的安详、平和(1分);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思考(1分)。

22.(4分)【甲】通过比喻,描绘夕阳的辉煌,呈现出夕阳下胡同静谧、祥和之美,烘托老人的形象,流露出作者的赞美(2分);【乙】通过比喻,写出夕阳即将隐没,表现三叔对时间,对生命的留恋,流露出作者的惋惜之情(2分)。

23.作文评分按中考要求。

1.一类卷:(54—60分)

A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B语言顺畅,没有语病;C结构完整,条理清楚。①具备ABC三项条件的,评一类下(54分);②立意深、构思巧、语言生动形象的评满分;具备其中两项条件的,评一类上(58一59分)。具备其中一项条件的,评一类中(55—57分)。

2.二类卷:(48—53分) A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具体;B语言通顺,偶有语病;C结构完整,条理较清楚。以50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①具备B项和另一项条件。其余一项达到三类卷标准的,获得基准分;②具备ABC三项条件的,酌情加分;③具备B项条件,而另两项只达到三类卷标准的,酌情减分。

3.三类卷:(42—47分) A基本符合题意,中心较明确,内容尚具体;B语言尚通顺,语病不多;C条理尚清楚,能分段。以40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①基本具备ABC三项条件的,获得基准分;②其中B项比较好的酌情加分;③另有某些缺点的,酌情减分。

4.四类卷:(30—41分) A偏离题意,中心欠明确,内容不具体;B语言不通顺,语病较多;C 条理不清楚。以35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①凡属ABC三项之一者,评为四类卷,获得基准分;

②另两项较好的,酌情加分;③兼有ABC两项以上情况的,酌情减分。

5.五类卷:(30分以下) A文不对题,不知所云;B语病严重,文理不通;C结构混乱,不能完篇。以25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①凡属ABC三项之一者,评为五类卷,获得基准分;②其它两项尚好的,酌情加分;③兼有ABC两项以上情况的,酌情减分。

6.书写3分酌情给分

说明:

1.主题(中心)基本明确(正确),语言基本通顺,结构基本完整,即可以45分为切入分。阅卷时应该根据具体作文合理把握,鼓励打高分,反对打保守分,不回避打低分,合理拉开档次。

2.内容、语言、结构三项要求均达到该项者,可得该类文的上限分或中档分;已达到该类文的两项要求,另一项属于下一类文上限的,可得该类文的中档分,另一项仅达下一类文中限的,可得该类文的下限分;达到该类文的一项要求,另两项属于下一类文,得该类文的下限分或下一类文的上限分。

3.为鼓励学生创新,对作文中能有以下某一个或者几个亮点的(立意深刻有新意、材料别致、构思精巧、感情真挚动人、文采斐然、意象传神、文化内涵丰富等),可在原等级上增加一至两个等级。

4.表达方式必须符合所选文体的要求(如写剧本须合剧本要求),否则降低一个等级评分。

5.每少50个字扣1分,少于250个字,原则上只能评为五类文以下(含五类)。错别字每3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满2分为止;标点符号错误较多的,扣1—2分。

6.作文如果被确认为超过1/2是抄袭的,不超过3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