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学习方法

小学信息技术学习方法
小学信息技术学习方法

小学信息技术学习方法

信息技术教材中的知识已经包含了学生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可能会用到的一些知识模块,但是由于硬件、软件等情况的变化,使得学生虽然学过相关知识但还是不会用。教师除了教授学生书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能够举一反三、从万变中找出不变的方法,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掌握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学习中的问题

信息技术是一门包含各种知识的学科,其应用又渗透到各行各业。目前,一般家庭也纷纷购置家用电脑。在学校里,教师已基本上用计算机进行办公。相信用不了多久,学生也会告别作业本、铅笔、字典、图书馆等,通过从信息技术课中学到的本领,选择电脑作为学习的重要工具。那么,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中应该学些什么呢?翻开学生的信息技术教材,里面是画图、文字输入、Word、PowerPoint、Outlook Express等,都是一些日常办公软件常用功能的学习。教材经过不断修改,其内容已经越来越贴近学生实际应用。但是,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后就可以把它们应用到生活和学习中了吗?事实上还不能。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实在是太多太会变了,应用时的情况又是各式各样,所以常常会出现学过却

不会实际应用的情况。例如:在Word中会保存文件,在PowerPoint中却不会;学过Outlook Express但不会在一台新电脑上收发邮件。

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学习方法指导,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增强应变和创新的能力。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培养习惯信息技术学科包含许多操作技能,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是学生继续学习和健康成长的保证。例如:教师应该经常提醒学生要坐端正,脚要放平,且不要碰到桌子下方的主机箱;学生在课堂上习惯把身体靠近桌子,教师应该要求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开关机器不能频繁,课堂上开关机或有故障应该及时通知老师;操作键盘时,应经常提醒学生按照正确的指法输入等。

学会观察观察是学习信息技术的窍门。在图形界面中,信息可通过颜色、符号、文字、动画、窗口、对话框、提示条等形式传达,大多数软件都具有详细的说明和帮助。有些应用还有人性化的即时提示,在遇到问题时,只要看一下这些提示文字就可以解决;但是学生往往忽视了这些,对此视而不见,从而不知所措。笔者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一台电脑刚安装Word2003,让学过Word的学生来首次使用,少数会观察的学生很快找到了“开始使用”按钮,大多数学

生在无助的情况下经过较长时间才发现必须先单击该按钮,极少数学生则不知所措。如何让学生学会观察呢?笔者在备课时考虑到一些会出现的问题,如果难度不大,就会在教学中安排让学生自己处理。另外,还安排一些小软件,让学生通过阅读帮助或提示,进行解决。久而久之,学生就可以处理一些简单的问题了。

学会提问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是一种传统被动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鼓励和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因为一个学生能提出问题本身就说明他在动脑筋思考,这样就能从师生消极的单向交流变成积极的双向交流。为此,笔者在教学中特别培养了学生的提问题习惯,进而学会总结问题,培养想问题、提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建立文件夹”时,经过思考后有学生提出:“文件夹应该有名称,名称有规定吗?”也有学生提出:“新文件夹名和旧文件夹名一样可以吗?文件夹名和文件名一样可以吗?”提出的一些问题都非常深入。

一题多解要完成一个任务有许多方法,这在计算机操作上是最常见的事。以前教师往往只教一种方法,只要学生能做出结果来就行。这样学生只能死记一种方法,遇到误操作或别的要求时就一筹莫展。例如:在汉字输入练习时,学生只知道用鼠标图标的方法打开一种汉字输入法。在实践应用中往往因为各种原因看不到图标,练习也就不能再进

行。当学生同时掌握用按键的方法时,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合作创新信息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加工提炼,知识的获取也是如此。平时如果只注重师生交流,范围狭窄,效果不佳。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开展小组讨论交流、小组合作设计任务、同伴相互教学等。让学生习惯与同学交流,可以在交流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时发现不足之处。这样既充分利用了集体的智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比较归纳将计算机搬进课堂,利用大屏幕演示的方法进行教学,应使CAI早日走进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课堂,使教师和学生的交流,置身在网络中,在计算机网络中教师边教学生边做,这样不但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学生容易接受所学的知识,可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而各种软件均有相同之处,这是因为基本原理相同,以及制作时一些不成文的约定,Windows中各种窗口的操作就是如此。让学生学会比较是一种有益的学习方法,比如把“画图”与“记事本”相比较,经过全班学生的思考,归纳出“新建”“打开”“保存”等操作是一样的,“选单”“工作区”是相似的。那么,学习新的软件时,这些也是大同小异,从而一通百通。

另外,教师在教授新的知识时要注意知识的迁移,从以前学过的知识中找出相同或相近的内容来描述。这样既能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