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实验-总结报告

软件工程实验-总结报告
软件工程实验-总结报告

组员:

08 ①班 1 张孟雄(组长)

08 ①班 1 陈康

08 ①班 3 李梦狄

08 ①班 2 赵学忠

08 ①班 3 郑崇重

08 ①班 6 陈钦

08 ①班 7 江淑妹

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的子系统

--------留言系统

目录

3.1简介错误!未定义书签。

3.1.1 目的错误!未定义书签。

3.1.2 范围错误!未定义书签。

3.1.3定义、首字母缩写词和缩略语错误!未定义书签。

3.1.4参考资料错误!未定义书签。

3.2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整体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

3.2.用例模型调查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1子系统的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2用例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3用例详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3.2.2假设与依赖关系错误!未定义书签。

3.3具体需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3.3.1用例报告错误!未定义书签。

3.3.2补充需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3.4支持信息错误!未定义书签。

4.1.1用例名称:发送留言错误!未定义书签。

4.1.1.1简要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

4.1.2事件流错误!未定义书签。

4.1.2.1基本流错误!未定义书签。

1.当用户选择发送留言,该用例开始。错误!未定义书签。

2.系统跳转至留言窗口错误!未定义书签。

1.用户填写主题、选择一个或者多个收信人、内容等,选择是否发送邮件,选择发送

错误!未定义书签。

2.If 用户没有选择发送邮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4.1.2.2 备选流错误!未定义书签。

4.1.3 特殊需求:无错误!未定义书签。

4.1.4 前置条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5.1 <后置条件一>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6扩展点错误!未定义书签。

4.2用例名称:查看留言错误!未定义书签。

4.2.1简要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

4.2.2事件流错误!未定义书签。

4.2.2.1基本流错误!未定义书签。

1.当用户选择查看留言,该用例开始。错误!未定义书签。

4.2.2.2备选流错误!未定义书签。

4.2.3特殊需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4.2.4前置条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4.2.5后置条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4.2.6扩展点错误!未定义书签。

4.3.1用例名称:转发留言错误!未定义书签。

4.3.1.1简要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

4.3.2事件流错误!未定义书签。

4.3.2.1基本流错误!未定义书签。

1.当用户选择查看留言,该用例开始。错误!未定义书签。

4.3.2.2备选流:无错误!未定义书签。

4.3.3特殊需求:无错误!未定义书签。

4.3.4前置条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4.3.5后置条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4.3.6扩展点错误!未定义书签。

4.4.1用例名称:删除留言错误!未定义书签。

4.4.1.1简要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

4.4.2事件流错误!未定义书签。

4.4.2.1基本流错误!未定义书签。

4.4.2.2备选流:错误!未定义书签。

4.4.3特殊需求;无错误!未定义书签。

4.4.4.1<前置条件一>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5后置条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4.4.6扩展点错误!未定义书签。

4.5.1用例名称:发送邮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4.5.1.1简要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

4.5.2事件流错误!未定义书签。

4.5.2.1基本流错误!未定义书签。

4.5.2.2备选流:错误!未定义书签。

4.5.3特殊需求;无错误!未定义书签。

4.5.4前置条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4.5.4.1<前置条件一>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5后置条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4.5.6扩展点错误!未定义书签。七.实验总结

一.子系统总体划分概况

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GTMS(Graduation Thesis Management System,

简称GTMS)涉及功能模块较多,根据功能模块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将GTMS

划分至7个子系统,如图1所示。下面分别概要地对各子系统加以说明。

图1 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功能划分图

二.留言及邮件子系统概况

(补充说明:留言及邮件子系统是我们组划分到的子系统,其他的子系统就不在此作概况介绍了。)

留言及邮件子系统为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的用户之间搭建一个网上交流平台,使得他们在毕业论文(设计)过程,能更加方便和灵活地进行沟通。留言及邮件子系统主要包括发送留言、查看留言、转发留言、删除留言和发送邮件等功能模块。

表1 留言及邮件子系统的功能模块表

三.用例需求规约说明

3.1简介好看网听书网

3.1.1 目的

让软件开发者和软件使用者更好的交流,更深入的了解子系统的需求,以便后期更好的开展工作,减少需求不明确所带来的误工等情况。

3.1.2 范围

范围在学生,教师,系领导,院领导使用留言及邮件子系统,主要包括发送留言、查看留言、转发留言、删除留言和发送邮件等功能模块。

3.1.3定义、首字母缩写词和缩略语

3.1.4参考资料

UML program guid 设计核心技术蒋慧吴礼发陈卫卫编写2001年出版

3.2概述

3.2 整体说明

用户在使用留言及邮件子系统,可以使用发送留言,查看留言,转发留言,删除留言,发送邮件等这些功能。其中以发送留言以及查看留言为重要功能,这两个用例可以囊括其他的一些用例。转发留言,删除留言,发送邮件这3个用例都可以通过发送留言以及查看留言这两个用例来扩展。

3.2.用例模型调查

3.2.1.1子系统的概述

留言及邮件子系统为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的用户之间搭建一个网上交流平台,使得他们在毕业论文(设计)过程,能更加方便和灵活地进行沟通。留言及邮件子系统主要包括发送留言、查看留言、转发留言、删除留言和发送邮件等功能模块。本系统的角色包括学生、教师、系领导、院领导。

用例图:

发送邮件

图2.1留言及邮件子系统用例图类图:

图2.2 留言及邮件子系统类图

图2.3类设计图

3.2.1.2用例概述

表2.1 选题子系统用例概述表

3.2.1.3用例详述

UC0601 发送留言

●活动图

活动比较简单,无活动图

●界面原型

当用户选择发送留言时,系统出现界面图X1,在右侧联系人树中查找到要发送的目标人物,填写主题和内容,添加完附件后,点击发送,系统提示发送成功,则该用例完成。

图X1

UC0602 查看留言

活动比较简单,无活动图

●界面原型

当用户选择查看留言时,系统出现界面图X2,用户选择排序方式,过滤方式,或者按名字搜索留言时,显示图X3。当用户对某一条留言右击选择“查看”或者选定后单击“查看”按钮,则系统出现图X4,页面跳转比较简单,故未画出页面跳转图。

图X2

图X3

图X4

UC0603 转发留言

●活动图

●界面原型

当用户选择查看留言时,系统出现界面图X2,用户选择排序方式,过滤方式,或者按名字搜索留言时,显示图X3。当用户对某一条留言右击选择“查看”

或者选定后单击“查看”按钮,则系统出现图X4。当用户点击“转发”时,界面跳转至图x5。用户单击“发送”,该用例完成。

图X5

UC0604 删除留言

●活动图

●界面原型

当系领导选择查看留言->已读留言时,系统出现界面图X6,用户选择标记要删除的留言,右击选中的留言或者点击“删除”按钮

UC0605 发送邮件

●活动图

活动比较简单,无活动图

界面原型

当用户选择发送留言时,系统出现界面图X8,用户选择界面右上方的“发送邮件”,则在发送留言时同时发送了邮件

图X8

3.2.2假设与依赖关系

1.假设可以把附件作为大字段存储在数据库中

2.假设可以解决从客户端上传附件这个难题

3.假设可以解决用代码实现“发邮件”这个功能

3.3具体需求

3.3.1用例报告

发送留言.doc

查看留言.doc

转发留言.doc

删除留言.doc

3.3.2补充需求

非功能性需求:

1.发送留言页面中的任务列表要按人物类型分级(院领导,学生,教师等)

2.接收到消息时要在登录时提示

3.4支持信息

四.各功能模块具体说明

4.1 <留言及邮件子系统>

-------用例实现规约:<发送留言>

4.1.1用例名称:发送留言

4.1.1.1简要说明

用户登录系统后可以写下留言或是邮件然后选择发送。

4.1.2事件流

4.1.2.1基本流

1.当用户选择发送留言,该用例开始。

2.系统跳转至留言窗口

1.用户填写主题、选择一个或者多个收信人、内容等,选择是否发送邮件,选择发送

2.If 用户没有选择发送邮件

4.1 系统只需发送留言

else

4.2系统发送留言及邮件

5.系统提示发送成功后返回至新建留言页面

4.1.2.2备选流

2.2.1. 用户中途关闭页面,则保存已填写的内容,存放在草稿箱中

4.1.3 特殊需求:无

4.1.4 前置条件

用户成功登录系统

4.1.5后置条件

留言和邮件的状态为已发送

4.1.

5.1 <后置条件一>

留言保存至草稿箱

4.1.6扩展点

如下图所示(界面原型):

4.2 <留言及邮件子系统>

-------用例实现规约:<查看留言>用例实现规约:<查看留言>

4.2用例名称:查看留言

4.2.1简要说明

院领导登入系统后可以查看教师、学生或教学秘书发给自己的留言

4.2.2事件流

4.2.2.1基本流

1.当用户选择查看留言,该用例开始。

2.系统显示用户所有未查看的留言。

3.用户选择一条留言,选择查看

4.系统显示该留言的详细内容,并标记留言为“已读”

5.1用户阅读留言后,系统返回未读留言列表

4.2.2.2备选流

5.1 用户阅读留言后,调用“留言”用例

用户选择“回复”或者“返回”或者“删除”或者“转发”。

也可以直接关闭页面,系统将自动把此留言标记为已读。

5.2 If 用户选择回复,则系统显示回复页面。

else if 用户选择“返回”,则系统返回至未读留言列表。

else if 系统删除该条留言后,返回未读留言列表。

else 用户选择转发,则调用发送用例。

4.2.3特殊需求

4.2.4前置条件

用户成功登录系统

4.2.5后置条件

1.留言被标记为“已读”

2.该留言被删除或者被标记为已读

4.2.6扩展点

如下图所示(界面原型)

4.3 <留言及邮件子系统>

-------用例实现规约:<转发留言>

用例实现规约:<转发留言> 4.3.1用例名称:转发留言

4.3.1.1简要说明

用户在查看完留言后,可以选择转发留言

4.3.2事件流

4.3.2.1基本流

1.当用户选择查看留言,该用例开始。

2.系统显示用户所有的留言。

3.用户选择一条留言,选择查看后,选择“转发”

4.系统将留言内容复制至新的留言页面

5.用户选择转发的对象(某人)并发送。

6.系统发送新的留言

4.3.2.2备选流:无

4.3.3特殊需求:无

4.3.4前置条件

用户成功登录系统,并已查看完留言且用户页面在留言板页面4.3.5后置条件

新留言状态为已发送

4.3.6扩展点

如下如所示(用例原型):

4.4 <留言及邮件子系统>

-------用例实现规约:<删除留言> 用例实现规约:<删除留言>

4.4.1用例名称:删除留言

4.4.1.1简要说明

用户在查看完留言后,可以选择删除选项,以便为用户节省空间

4.4.2事件流

4.4.2.1基本流

1.用户选择查看留言,用例开始

2.系统显示所有已查看的留言

3.1 用户选择某一条或者标记多条留言或是全选(已查看),选择删除

4. 系统删除用户选定的留言,重新显示已读且未删除的留言,该用例结束。

重庆邮电大学-软件技术基础--实验报告(耿道渠)

《软件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顺序表的操作 班级学号姓名 第9 周星期 2 、5,6 节成绩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顺序表结构的实现方式; 2、掌握顺序表常用算法的实现; 3、熟悉利用顺序表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 4、参照给定的顺序表的程序样例,验证给出的顺序表的常见算法,领会顺序表结构的优点和不足。 二、实验内容: 1、设计一个静态数组存储结构的顺序表,要求编程实现如下任务:(1)建立一个顺序表,首先依次输人整数数据元素(个数根据需要键盘给定)。 (2)删除指定位置的数据元素(指定元素位置通过键盘输入),再依次显示删除后的顺序表中的数据元素。 (3)查找指定数据的数据元素(指定数据由键盘输入),若找到则显示位置,若没有找到则显示0。 2、使用顺序表实现一个电话本的管理程序,电话本中的每条记录包括学号、姓名、手机号码和固定电话四项。要求实现菜单、初始化、添加、删除和显示等功能。 三、实验结果:

四、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第一次编写C++,感觉力不从心,回去多看看PPT。

五、实验心得体会: 对顺序表的一些常用语句不熟悉,对顺序表的整体思路理解不深刻以后要加强练习 附:源程序(自行编写或修改的程序。若为修改程序请注明修改部分的功能,若为书上实例则可不附。)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MAXSIZE 20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num; typedef struct { string student_number; string name; string tel; string home_phone; int id; } TEL; void shuaxin(TEL *); void delet(TEL *);

软件工程实验报告

软件工程实验报告 姓名:冯巧 学号 实验题目: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 1、系统简介: 每天对实验室设备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对于已彻底损坏的作报废处理,同时详细记录有关信息。对于有严重问题(故障)的要即时修理,并记录修理日期、设备名、修理厂家、修理费用、责任人等。对于急需但又缺少的设备需以“申请表”的形式送交上级领导请求批准购买。新设备购入后立即对新设备登记(包括类别、设备名、型号、规格、单价、数量、购置日期、生产厂家、购买人等),同时更新申请表的内容。 2、技术要求及限定条件: 采用C#语言设计桌面应用程序,同时与数据库MySql进行交互。系统对硬件的要求低,不需要网络支持,在单机环境下也能运行,在局域网环境下也能使用。方案实施相对容易,成本低,工期短。 一:可行性分析 1、技术可行性分析 计算机硬件设备,数据库,实验室设备管理软件与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的操作人员组成,能够实现实验室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现代化的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需要满足实验室设备管理(包括对实验设备的报废、维修和新设备的购买)、实验室设备信息查询(包括按类别进行查询和按时间进行查询)、实验室设备信息统计报表(包括对已报废设备的统计、申请新设备购买的统计和现有设备的统计)。这些功能框图如下图所示: 2、经济可行性分析 依据用户的现实需求、技术现状、经济条件、工期以及其他局限性因素等等因素,考虑到工期的长短、技术的成熟可靠、操作方便等因素,本方案具备经济可行性。

3、系统可选择的开发方案 ①方案A用C#开发系统的特点是:开发工具与数据库集成一体,可视化,开发速度较快,但数据库能够管理的数据规模相对较小。系统对硬件的要求低,不需要网络支持,在单机环境下也能运行,在局域网环境下也能使用。方案的实施相对容易,成本低,工期短。 ②方案B:以小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后台数据库,该前台操作与数据库分离,也能够实现多层应用系统。系统对硬件的要求居中,特别适合在网络环境下使用,操作方便。但系统得实现最复杂,成本最高,工期也较长。 二:软件需求分析 1.软件系统需求基本描述: 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是现代企业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性工作。实验室设备在信息化之前,在用户系统管理、设备维修管理、设备的增删改查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利于管理的地方,不适应现代的企业管理形势和资源的开发利用。 2.软件系统数据流图(由加工、数据流、文件、源点和终点四种元素组成): 1)顶层数据流图 2)二层流程图 3)总数据流图

软件工程实验报告

实验一 一、实验室名称 综合实验楼 二、试验项目名称 图书管理系统 三、实验目的 1.了解和使用甘特图,系统流程图,线性时间图来描绘系统开发流程和进度 2.学会使用visio绘制常用的流程图。 四、实验内容 图书管管理系统更便于对图书进行分类和管理,对借阅者进行时间限定,使得借书的效益更高更安全。提高工作效益,便于操作,能有效地对数据进行更新、查询,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动化。图书管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为:书目管理、借阅证管理、借还图书、查询、缴费。书目管理主要是针对管理员身份而言的(比如新增书目,删除书目等等);借阅证管理分为五部分:注册、补发、挂失、暂停、注销;借还图书:借书、还书;查询:图书查询、借阅时间缴费主要是计算超期罚款并交纳费用。 五、试验方案分析与设计 整理分析图书管理流程以及每个用户的权限。对功能进行整合。 六、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 台式电脑 七、实验步骤 1.对图书管理系统进行分析,整合用户权限和操作 2.根据用户操作流程画出系统流程图 3.对系统做出概要分析,拟定开发流程 4.绘制出甘特图 5.绘制线性时间图 八、实验数据记结果分析

系统流程图: 甘特图: 线性时间图: 九、实验结论 成功绘制出图书管理系统的系统流程图,甘特图,线性时间图。 十、实验总结 对系统流程的理解直接决定业务逻辑的正确与否,错误的系统流程将导致系统开发逻辑设计不合理。甘特图和线性时间图能直观的展示出系统开发的进度,有利于监督项目开发,调整开发进度。

实验二 一、实验室名称 电子楼512 二、试验项目名称 需求分析 三、实验目的 1.学会如何根据客户的需求整合需求分析报告 2.了解和使用IDEF1X图和UML类图对系统做出概要设计 3.学会使用visio绘制IDEF1X图和UML类图 四、实验内容 1、请从下面的描述中找出绘制数据流图的四种成分并用Visio绘制数据流图。 某培训中心要研制一个计算机管理系统。它的业务是:将学员发来的信件收集分类后,按几种不同的情况处理。 (1) 如果是报名的,则将报名数据送给负责报名事务的职员,他们将查阅课程文件,检查该课程是否额满,然后在学生文件、课程文件上登记,并开出报告单交财务部门,财务人员开出发票给学生。 (2) 如果是想注销原来已选修的课程,则由注销人员在课程文件、学生文件和帐目文件上做相应的修改,并给学生注销单。 (3)如果是付款的,则由财务人员在帐目文件上登记,也给学生一张收费收据。 2、有一简单选课系统,用文字描述如下,试用IDEF1X图和UML类图描述该系统的信息模型,并用Visio绘制该IDEF1X图和UML类图。 1)基本描述:在该系统中,有学院、教师、课程、学生等实体,他们的属性分别是:学院:学院编号、学院名称、地址、联系电话、院长等基本属性; 教师:教师编号、姓名、性别、年龄、职称、所在学院等属性; 课程: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性质(必修/选修)、学分、开课学院等属性; 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年龄、入学时间、学院等属性。

软件工程实验报告(总)

信息工程学院 软件工程实验报告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实验一:软件开发的过程计划 实验课时:2课时 一、实验目的 项目计划的目的是为项目的研发和管理工作制定合理的行动纲领,以便所有相关人员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⑴估计项目的总体规模、工作量和成本。 ⑵制定项目计划,重点放在产品生命周期中的主要关键任务。 ⑶制定项目时间表和预算。 二、实验环境 1.硬件环境 P4以上的个人计算机环境,要求内存不少于512MB,硬盘不小于20G.。 2.软件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XP 数据库:Sql Server 2000以上或Access 2003以上 3.通用工具软件 通用绘图工具:MicroSoft V isio 2003以上 文本编辑工具:MicroSoft Word 2003以上 4.CASE工具 UML建模工具:Rational Rose 2000 三、实验要求、实验内容 1、实验要求: 在进行实验之前,必须掌握软件开发过程的一些基础知识,准备参考资料和阅读相关的过程模型的文档。 2、实验内容 熟悉RUP(Rational Unified Process)软件开发统一过程的思想,RUP(Rational Unified Process)是由Rational公司(现已是IBM公司的一部分)提出的过程模型,它软件工程史上最完整、最成熟、最优秀的过程模型之一。 学习软件开发的组织和管理,将项目开发各阶段的任务明确,掌握各阶段的里程碑,并熟悉相应的工具。

四、思考题 1、项目开发首先要做的事是什么? 答:进行需求分析和定义,了解客户或用户的需求,然后再进行后续。 2、你认为该软件应具备的最重要的特性是什么。 答:安全性、实用性、灵活性。 3、你认为怎样分工是最合理的? 答:该项目已经采取项目经理制,但是在具体开发过程中,情况也许会比预计的复杂,因此,在了解了各组员的工作风格的情况下,根据性格类型进行工作分配,比如:外向而且善于交流的,可以给他安排和客户交流沟通,让客户随时了解我们 的工作情况,并且反应客户的需求改变;为了让项目更好的组织和管理,可以采取 主程序员负责制;这样,在项目经理的带领下,内部安排主程序员和副程序员,工 作员有问题的话,内部自己解决,只要按时汇报工作就可以了。 五、实验内容: 项目背景 项目名称:银行计算机储蓄系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XX银行的业务不断增长,传统的依靠手工的存取款业务办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其一,业务需求的增加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资源;其二,业务复杂化导致人工处理方式出错率增加,从而引起储户不满。一方面可以减轻银行业务员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工作的出错率,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现在计算机网络的告诉发现使越来越多的人更喜欢在网购物、在家存款取款。在这样的背景下,很明显现在的银行储蓄系统已经不能满足人们越益增长的需求,急切需要建立一个新的、高效的、方便的、互联的计算机储蓄系统。为解决此问题,拟为其开发计算机储蓄系统。 项目进度: 项目在项目经理的制度下,在整个开发过程中,树立“里程碑”,而且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各阶段任务必须完成,现把任务进度历程绘制如下:

电子科技大学软件技术基础实验报告4

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标准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软件技术基础实验 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制表

电子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一、实验室名称:校公共机房 二、实验项目名称:二叉树和哈夫曼树 三、实验学时:4学时 四、实验原理: 使用VS2010等C语言集成开发环境(IDE),在微型计算机上对程序进行编辑、编译、连接与运行。通过上机练习掌握二叉树的建立、插入删除,遍历等方法和过程,掌握递归函数在二叉树建立,遍历中的应用,掌握哈夫曼树的最小路径和建立过程。 五、实验目的: 1.熟练二叉树和哈夫曼树的概念和基本操作方法。 2.掌握课程平台使用方法。 六、实验内容: 上机完成所有函数,编程实验,调试运行程序并完成报告。 七、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 硬件要求:普通pc机,1G内存,100G硬盘空间即可。 软件要求:Windows 7,包括C编译器的IDE。 八、实验步骤、实验编程与运行结果: 下面建立该二叉树并展示输出结果: #include #include typedef struct bnode

{ int data; struct bnode *lc,*rc; }; struct bnode* create() { struct bnode *tree=NULL; char ch; ch=getchar(); if(ch=='_') tree=NULL; else { tree=(struct bnode *)malloc(sizeof(struct bnode)); tree->data=ch; tree->lc=create(); tree->rc=create(); } return tree; } //先序遍历(根左右)--递归 int preorder(struct bnode *root) { putchar(root->data); if(root->lc!=NULL) preorder(root->lc); if(root->rc!=NULL) preorder(root->rc); } //中序遍历--递归 int inorder(struct bnode *root) { if(root->lc!=NULL) inorder(root->lc); putchar(root->data); if(root->rc!=NULL) inorder(root->rc); } //后序遍历--递归 int postorder(struct bnode *root) { if(root->lc!=NULL) postorder(root->lc); if(root->rc!=NULL)

软件工程 实验报告

v1.0 可编辑可修改 院系:计算机科学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年级: 2013级 课程名称:软件工程 组员:司少武(1135) 兰少雄(1136) 张宇(1133) 纳洪泽(1132) 指导教师:刘卫平 2015年 12月 26 日

聊天室 1 前言 即时消息系统的研究现状 即时消息系统[1](Instant Messenger,IM)是一种在后 PC 时代兴起的,以Internet 网络为基础的,允许交互双方即时地传送文字、语音、视频等信息,能够跟踪网络用户在线状态的网络应用软件。即时消息系统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人们都有渴望社交,获得社会尊重、实现自我的需求,这正是即时消息软件风行的原动力,而物质文明的日益发达所带来副作用,又使得人们习惯与周围的人保持距离,以致人们更愿意对陌生人敞开心扉,在网络中可以跨越年龄、身份、行业、地域的限制,达到人与人、人与信息之间的零距离交流。从这点上讲,即时消息系统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和交友文化,大大拓展了个人生活交流的空间。 本工程的主要内容 随着互联网逐步普及,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也越来越离不开信息网络的支持,而聊天室是人们最常见,最直接的网上交流的方式。本聊天系统以聊天交流为主,为广大用户提供一个借助网络进行人际交往的平台,也是网络与现实最贴近的实用型网站。本文所介绍的网络聊天系统是基于开放的JAVA应用程序开发设计的,其主要特性是能动态、实时的完成信息的传递,且具有高效的交互性,更有效的处理客户请求,且具有脱离数据库技术方法,易于维护和更新的特点。 2 需求分析 本系统所要实现的主要功能是当用户聊天时,将当前用户名、聊天对象、聊天内容、聊天语气和是否私聊进行封装,然后与服务器建立Socket连接,再用对象输出流包装Socket的输出流将聊天信息对象发送给服务器端当用户发送聊天信息时,服务端将会收到客户端用Socket传输过来的聊天信息对象,然后将其强制转换为Chat对象,并将本次用户的聊天信息对象添加

安徽工业大学软件工程实验报告

《软件工程》实验报告 姓名:江文杰 学号:139074333 班级:网133 指导老师:周兵

一.实验目的 1.能按照软件工程的思想,采用面向过程的方法开发出一个小型软件系统。 2.在软件系统开发过程中,能综合利用一门编程语言和软件工程等多门课程的知识。 3.培养良好的软件开发习惯,了解软件企业文化。 4.掌握结构化数据流分析技术。 5.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与技术,并且养成良好的编码风格。 6.掌握单元测试的一般步骤及技术。 7.掌握集成测试的一般步骤和技术。 二.实验内容 1.软件需求分析 ①、功能需求分析 ·输入一个年份(1-3000),然后显示12个月的月历 ·能解决闰年和平年问题 ·能输出显示结果 ②、运行需求分析 ·操作系统:Windows9x, Windows2000, Windows XP及更高版本 ③、数据流图

软件结构图: 2.软件设计与编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firstdayof1 1 /* 定义第一年的第一天,星期日=7 */ #define gap " " /* set gap between numbers of dates */ #define dent " " /* set right margin. */ struct info { int month; int firstdayofmonth; int daysofmonth; int leap; }monthinfo;

嵌入式软件开发基础实验报告实时时钟

上海电力学院 嵌入式软件开发基础实验报告 题目:【ARM】实时时钟实验 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年级: 姓名: 学号: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实时时钟的硬件控制原理及设计方法。 2、掌握S3C44B0X 处理器的RTC 模块程序设计方法。 二、实验设备 1、硬件:Embest EduKit-III 实验平台,Embest ARM 标准/增强型仿真器套件,PC 机。 2、软件:Embest IDE Pro ARM 集成开发环境,Windows 98/2000/NT/XP。 三、实验内容 学习和掌握 Embest EduKit-III 实验平台中RTC 模块的使用,进行以下操作: 1、编写应用程序,修改时钟日期及时间的设置。 2、使用EMBEST ARM 教学系统的串口,在超级终端显示当前系统时间。 四、实验原理 1. 实时时钟(RTC) 实时时钟(RTC)器件是一种能提供日历/时钟、数据存储等功能的专用集成电路,常用作各种计算机系统的时钟信号源和参数设置存储电路。RTC 具有计时准确、耗电低和体积小等特点,特别是在各种嵌入式系统中用于记录事件发生的时间和相关信息,如通信工程、电力自动化、工业控制等自动化程度高的领域的无人值守环境。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发展,RTC 器件的新品也不断推出,这些新品不仅具有准确的RTC,还有大容量的存储器、温度传感器和A/D 数据采集通道等,已成为集RTC、数据采集和存储于一体的综合功能器件,特别适用于以微控制器为核心的嵌入式系统。 RTC 器件与微控制器之间的接口大都采用连线简单的串行接口,诸如I2C、SPI、MICROWIRE和CAN 等串行总线接口。这些串口由2~3 根线连接,分为同步和异步。 2. S3C44B0X 实时时钟(RTC)单元 S3C44B0X 实时时钟(RTC)单元是处理器集成的片内外设。由开发板上的后备电池供电,可以在系统电源关闭的情况下运行。RTC 发送8 位BCD 码数据到CPU。传送的数据包括秒、分、小时、星期、日期、月份和年份。RTC 单元时钟源由外部晶振提供,可以实现闹钟(报警)功能。 S3C44B0X 实时时钟(RTC)单元特性: BCD 数据:秒、分、小时、星期、日期、月份和年份 1、闹钟(报警)功能:产生定时中断或激活系统 2、自动计算闰年 3、无2000 年问题 4、独立的电源输入 5、支持毫秒级时间片中断,为RTOS 提供时间基准 读/写寄存器 访问 RTC 模块的寄存器,首先要设RTCCON 的bit0 为1。CPU 通过读取RTC 模块中寄存器BCDSEC、BCDMIN、BCDHOUR、BCDDAY、BCDDATE、BCDMON 和 BCDYEAR 的值,得到当前的相应时间值。然而,由于多个寄存器依次读出,所以有可能产生错误。比如:用户依次读取年(1989)、月(12)、日(31)、时(23)、分(59)、秒(59)。当秒数为1 到59 时,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当秒数为0 时,当前时间和日期就变成了1990 年1 月1 日0 时0 分。这种情况下(秒数为0),用户应该重新读取年份到分钟的值(参考程序设计)。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实验报告Word版

计算机软件基础实验报告 姓名学号实验目的 1. 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方法,并学会上机调试。 2. 熟悉Huffman编码源程序,并构造Huffman树。 实验内容 1.试设计一算法,从包括n个元素的数组中,求最大和最小元素,并使得当n 个元素为有序排列时,元素之间的比较次数仅为n-1次。 2.在给出的Huffman编码源程序基础上,要求画出Huffman树,求出与等长编 码相比时的压缩比。 实验要求 1.根据实验内容编写算法,并用 C 语言进行程序设计。 2. 将所编程序在计算机上调试通过,并全面测试。 实验结果 1.以一个含有8个元素的一维数组{1,2,3,5,7,8,9,12}为例,设计程序如下: #include int maxArray(int x ,int y); int minArray(int x ,int y); int main(void) { int i = 0 ; int array[8]={ 1,2,3,5,7,8,9,12} ; printf; do { scanf("%d",&array[i]); i++; } while(i < 8); int maxTemp = array[0]; int minTemp = array[0]; int maxIndex = 0; int minIndex = 0; for(i=1;i<8;i++)

maxTemp = maxArray(array[i] , maxTemp); minTemp = minArray(array[i] , minTemp); } for(i=0;i<8;i++) { if (maxTemp == array[i]) { maxIndex = i; } if (minTemp == array[i]) { minIndex = i; } } printf; return 0; } 运行结果如下: 2.Huffman编码源程序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typedef struct {unsigned int weight; //结点权值 unsigned int parent,lchild,rchild; //结点的父指针,左右孩子指针 }HTNode,*HuffmanTree; //动态分配数组存储哈夫曼树 typedef char **HuffmanCode; //动态分配数组存储哈夫曼编码表 void CreateHuffmanTree(HuffmanTree &,unsigned int*,int ); //生成哈夫曼树 void HuffmanCoding(HuffmanTree,HuffmanCode &,int ); //对哈夫曼树

软件工程实验报告(总)

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工程实验报告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实验一:软件开发的过程计划 实验课时:2课时 一、实验目的 项目计划的目的是为项目的研发和管理工作制定合理的行动纲领,以便所有相关人员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⑴估计项目的总体规模、工作量和成本。 ⑵制定项目计划,重点放在产品生命周期中的主要关键任务。 ⑶制定项目时间表和预算。 二、实验环境 1.硬件环境 P4以上的个人计算机环境,要求内存不少于512MB,硬盘不小于20G.。 2.软件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XP 数据库:Sql Server 2000以上或Access 2003以上 3.通用工具软件 通用绘图工具:MicroSoft Visio 2003以上 文本编辑工具:MicroSoft Word 2003以上 4.CASE工具 UML建模工具:Rational Rose 2000 三、实验要求、实验内容 1、实验要求: 在进行实验之前,必须掌握软件开发过程的一些基础知识,准备参考资料和阅读相关的过程模型的文档。 2、实验内容 熟悉RUP(Rational Unified Process)软件开发统一过程的思想,RUP(Rational Unified Process)是由Rational公司(现已是IBM公司的一部分)提出的过程模型,它软件工程史上最完整、最成熟、最优秀的过程模型之一。 学习软件开发的组织和管理,将项目开发各阶段的任务明确,掌握各阶段的里程碑,并熟悉相应的工具。

四、思考题 1、项目开发首先要做的事是什么? 答:进行需求分析和定义,了解客户或用户的需求,然后再进行后续。 2、你认为该软件应具备的最重要的特性是什么。 答:安全性、实用性、灵活性。 3、你认为怎样分工是最合理的? 答:该项目已经采取项目经理制,但是在具体开发过程中,情况也许会比预计的复杂,因此,在了解了各组员的工作风格的情况下,根据性格类型进行工作分配,比如:外向而且善于交流的,可以给他安排和客户交流沟通,让客户随时了解我们 的工作情况,并且反应客户的需求改变;为了让项目更好的组织和管理,可以采取 主程序员负责制;这样,在项目经理的带领下,内部安排主程序员和副程序员,工 作员有问题的话,内部自己解决,只要按时汇报工作就可以了。 五、实验内容: 项目背景 项目名称:银行计算机储蓄系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XX银行的业务不断增长,传统的依靠手工的存取款业务办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其一,业务需求的增加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资源;其二,业务复杂化导致人工处理方式出错率增加,从而引起储户不满。一方面可以减轻银行业务员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工作的出错率,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现在计算机网络的告诉发现使越来越多的人更喜欢在网购物、在家存款取款。在这样的背景下,很明显现在的银行储蓄系统已经不能满足人们越益增长的需求,急切需要建立一个新的、高效的、方便的、互联的计算机储蓄系统。为解决此问题,拟为其开发计算机储蓄系统。 项目进度: 项目在项目经理的制度下,在整个开发过程中,树立“里程碑”,而且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各阶段任务必须完成,现把任务进度历程绘制如下:

软件工程实验报告_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软件工程实验报告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成绩 指导教师 年月日

目录 1 课题描述 (3) 2 可行性研究 (4) 2.1 编写目的 (4) 2.2 项目背景 (4) 2.3 定义(术语) (4) 2.4 数据流程和处理流程 (4) 2.5 可行性分析的前提 (5) 2.6 可行性分析 (5) 3 需求分析 (7) 3.1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功能需求 (7) 3.2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性能要求 (8) 3.3 数据流图 (8) 3.4 数据字典 (9) 3.5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逻辑结构图 (12) 3.6 用户信息实体关系图 (12) 4 概要设计 (13) 4.1 编写目的 (13) 4.2 项目背景 (13) 4.3 任务概述 (13) 4.4 总体设计 (13) 4.5接口设计 (17) 4.6数据结构设计 (17) 5 详细设计 (19) 5.1 系统程序流程图 (19) 5.2 界面设计 (21) 5.3 程序界面截图 (22) 5.4 程序源代码 (27) 6 软件测试 (58) 7 总结 (62)

1 课题描述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利用INTERNET 技术来实现“无纸办公”这个概念已经深入人心,校园网作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平台在完成资源共享、互联网访问、教务管理、电子备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服务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和效果是校园网建设的核心目标和核心价值,本系统立足于校园实际,着眼于未来发展,建成符合标准化协议、通用性较强、实用的系统,以提高高校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该项目主要是服务于教学方面,进一步方便教师的工作和学生的学习,从而从侧面达到提高学校的教学方面‘软件’质量。可以说它适用于每一所高校,因此很有开发价值。我们不敢说该产品是所有该系列产品中最好的,但是我们这里要强调的是它具有使用范围广,实用性强,使用简单,所花经费少等优点。我们可以肯定的说它将在高校的使用过程中其优点将得到最充分的体现。 主要功能有三方面: 管理员,登陆,进入系统,可以进行管理员操作,进行学生信息、教师信息、课程信息的编辑、查询、删除、修改、添加、打印等操作。 学生,登陆,进入系统,可以进行查询、修改、打印等操作。 教师,登陆,进入系统,可以进行查询、学生成绩录入、修改、打印等操作。 软件系统目标: (1)本系统具有很强的可靠行,可以对录入的学生信息进行效验,对数据进行修改、删除,规定各种权限。 (2)本系统中的模块具有很强的可续性,可以方便管理人员的修改与维护。 (3)本系统操作方便、灵活、简单。 (4)本系统可高效、快速的查询到学生的基本信息。

软件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专业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 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 南华大学计算机学院编

【实验报告】

I 实验要求 1.每次实验中有若干习题,每个学生至少应该完成其中的两道习题。 2.上机之前应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预先编好程序,经过人工检查无误后,才能上机,以提高上机效率。 3.独立上机输入和调试自己所编的程序,切忌抄袭、拷贝他人程序。 4.上机结束后,应整理出实验报告。书写实验报告时,重点放在调试过程和小节部分,总结出本次实验中的得与失,以达到巩固课堂学习、提高动手能力的目的。 实验一线性表 【实验目的】 1.熟悉VC环境,学习如何使用C语言实现线性表的两种存储结构。 2.通过编程、上机调试,进一步理解线性表的基本概念,熟练运用C语言实现线性表基本操作。 3.熟练掌握线性表的综合应用问题。 【实验内容】 必做: 1.一个线性表有n个元素(n

软件工程 实验报告

院系:计算机科学学院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年级: 2013级 课程名称:软件工程 组员:司少武(1135) 兰少雄(1136) 张宇(1133) 纳洪泽(1132) 指导教师:刘卫平 2015年 12月 26 日

聊天室 1 前言 即时消息系统的研究现状 即时消息系统[1](Instant Messenger,IM)是一种在后 PC 时代兴起的,以Internet 网络为基础的,允许交互双方即时地传送文字、语音、视频等信息,能够跟踪网络用户在线状态的网络应用软件。即时消息系统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人们都有渴望社交,获得社会尊重、实现自我的需求,这正是即时消息软件风行的原动力,而物质文明的日益发达所带来副作用,又使得人们习惯与周围的人保持距离,以致人们更愿意对陌生人敞开心扉,在网络中可以跨越年龄、身份、行业、地域的限制,达到人与人、人与信息之间的零距离交流。从这点上讲,即时消息系统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和交友文化,大大拓展了个人生活交流的空间。 本工程的主要内容 随着互联网逐步普及,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也越来越离不开信息网络的支持,而聊天室是人们最常见,最直接的网上交流的方式。本聊天系统以聊天交流为主,为广大用户提供一个借助网络进行人际交往的平台,也是网络与现实最贴近的实用型网站。本文所介绍的网络聊天系统是基于开放的JAVA应用程序开发设计的,其主要特性是能动态、实时的完成信息的传递,且具有高效的交互性,更有效的处理客户请求,且具有脱离数据库技术方法,易于维护和更新的特点。 2 需求分析 本系统所要实现的主要功能是当用户聊天时,将当前用户名、聊天对象、聊天内容、聊天语气和是否私聊进行封装,然后与服务器建立Socket连接,再用对象输出流包装Socket的输出流将聊天信息对象发送给服务器端当用户发送聊天信息时,服务端将会收到客户端用Socket传输过来的聊天信息对象,然后将其强制转换为Chat对象,并将本次用户的聊天信息对象添加到聊天对象集Message中,以供所有聊天用户访问。 接收用户的聊天信息是由多线程技术实现的,因为客户端必须时时关注更新服务器上是否有最新消息,在本程序中设定的是3秒刷新服务器一次,如果间隔时间太短将会增加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通信负担,而间隔时间长就会让人感觉没有时效性,所以经过权衡后认为3秒最佳,因为每个用户都不可能在3秒内连续发送信息。 当每次用户接收到聊天信息后将会开始分析聊天信息然后将适合自己的信息人性化地显示在聊天信息界面上。

软件工程实验报告

1.1 实验一结构化需求分析 一.实验类型 图书馆管理系统 假定校图书馆需要你设计一个图书馆管理系统,要求包括以下功能: ●图书管理员可以管理馆藏图书,包括每本图书的藏书编号、书名、编著者、 ISBN号、出版社、出版时间、入馆时间、馆藏数量(如果馆藏数量为1,则标明为孤本图书)、在馆数量、学科类别等(或其它你认为有用的信息); ●管理员可以查询、统计所有图书、每一类图书或每一本书的借阅记录; ●图书管理员可以管理所有读者的信息,包括读者类型(学生、教师、社会人 士)、姓名、图书证编号、办证时间、证件状态(正常、挂失、冻结)等信息; ●图书管理员可以查询和统计所有读者、每一类读者或每一个读者的借阅记录; ●读者可以通过本系统查询馆藏图书; ●读者可以通过本系统借阅读书。但对于孤本图书或在馆数量为1的图书则不 准外借; ●管理员可以对超期未归还图书的读者发送电子邮件进行提醒,对于超期一年 不归还图书的读者冻结其图书证; ●读者可以通地本系统归还图书。如果图书超期,则自动计算罚款金额。二.实验目的 1.掌握数据流的分析技术 2.掌握软件需求分析的过程和方法。 3.熟悉项目开发计划和需求规格说明书的制定方法。 三.实验内容和要求 1.用结构化数据流分析技术进行软件系统需求分析,得出系统的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 2.正确运用图表工具进行表示。 3.按规范正确编写软件文档。

四.实验步骤 1.理解所承担项目的业务流程和业务内容。 本软件项目是面向中小型学校、单位机构对于图书管理的基于服务的一款便捷式软件。能满足一系列常用图书管理的功能模块,提供简介、准确的操作性,可以很大程度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数据错误,统计错误,系统逻辑错误。并且规模小,很容易进行推广。 ●本项目的参与对象有图书管理员及读者。 ●对于读者,能通过该软件浏览馆藏的所有图书。读者在图书馆找到自己喜欢 的书后,能自行通过该软件操作完成借阅操作。若读者是第一次借书,必须通过图书管理员进行添加读者记录,登记读者信息。读者在登陆后方能完成借阅操作,对于孤本图书(即图书馆中馆藏只有一本的图书)则拒绝进行借阅操作。在规定期限内,读者可以通过该软件完成还书操作,对于超期的图书,应将扣除一定罚款金额,对于超期一年不归还图书的读者冻结其图书证。 并且读者能修改个人信息。 ●对于图书管理员,能管理自己和比自己低一级管理权限的管理员。一级管理 员能完成维护管理员的基本信息和二级管理员的一切操作。二级管理员则能维护自己的信息和添加读者、添加图书的功能。管理员可以对超期未归还图书的读者发送电子邮件进行提醒,对于超期一年不归还图书的读者冻结其图书证; 2.按照系统的功能及性能要求,系统的作业范围等,确定软件系统的开发环境(操作系统、开发工具、程序设计语言等)。 根据软件编程经验,本系统将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使用Eclipse开发工具,java窗体应用程序,操作系统使用Win8。 3.绘制数据流图、功能分析图等。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报告本1

(封面) 上海建桥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 实验报告本 20 11 年3月15 日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目录

上海建桥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类型:验证/ 设计/ 综合 实验名称: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 系别:艺术系专业:视觉传达班级:三班学号:10B05060324 姓名:顾雯茵 同组人姓名: 指导老师:实验地点: 实验日期:2011年 3 月15 日 实验报告日期:2011年3月15日 报告退发( 订正、重做): 成绩: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实验名称: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 二、实验目的: 1.掌握字体、段落格式、首字下沉、中文版式、分栏的设置; 2.掌握查找与替换、项目符号和编号、边框和底纹的设置; 3.掌握表格插入和设置; 4.掌握图片、图形、艺术字、文本框的插入、编辑及混排设置; 5.掌握公式、水印、页眉和页脚的插入及编辑方法; 6.掌握页面设置方法。

三、实验环境(所使用的平台和相关软件) (1)中文WindowXP操作系统 (2)中文Word2003应用软件 (3)中文实验配套材料配套 四、实验内容(实验内容的具体描述) 实验(1) 打开配套文件Word-Lx1.doc,按下列要求操作,并将结果以原文件名保存。 (1) 插入标题,内容见样张,其中大字:华文琥珀,72磅,空心,阴影;小字:华文云 彩,60,金色底纹,双行合一。 (2) 正文为小四号,第一段添加蓝色小3号项目符号;其余各行,首行缩进2字符;如 样张分栏,第1栏宽4厘米,间距0.75厘米;文末段落首2字下沉,并设置灰-20% 底纹。 (3) 按样张,对文中相应段落添加绿色、3磅边框线。 (4) 把文中的半角逗号、句号,均改为全角。 (5) 按样张,利用制表位在文末输入相关文字(注意对齐方式,间距自定)。 实验(2) 打开配套文件Word-Lx3.doc,按下列要求操作,并将结果以原文件名保存。 (1) 按样张,将文本标题“网上阅读,日趋流行”转化为艺术字,艺术字式样为艺术字 库中第四行第一列;艺术字字体为楷体、36磅、加粗;艺术字高2.8厘米、宽7.5厘米,形状采用“波形2”;艺术字衬底为加上填充色为“雨后初晴”斜上过渡效果的“流程图:资料带”。 (2) 按样张,将正文各段首行缩进2字符,将第二段(网页成本极为便宜…最大区别还 在于能够“反馈”。)设置成1.7倍行距。 (3) 将正文中所有的“图书馆”都替换为楷体、红色、四号、粗斜、蓝色双下划线。 (4) 按样张,为第一段中的文字“印刷出版物”制作合并字符效果,字体:隶书,字号: 12。 (5) 取消第三段原有的分栏,并将第二、三段按样张分为三栏,其栏宽分别为8字符米、 10字符、14字符。 (6) 将第四、五段加上三维边框,框线的粗细为3磅,颜色为深红,并加上如样张所示 的编号。 (7) 按样张,在文末插入大小为30%的配套图片Examine.wmf。

软件工程实验报告

软件工程实验报告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实验一:可行性分析试验报告评分 实验日期 2008 年 4 月 1 5 日指导教师张铁楠 姓名董晓光专业班级信息与计算科学0501 学号 21 一、实验名称 可行性分析试验报告 二、实验目的 根据软件工程国家文档规范和课题,撰写可行性分析报告文档。达到熟悉可行性分析方法和可行性文档规约的目的。 三、实验环境 1、硬件环境:显示器一台(分辨率为800*600),硬盘为80G,内存为512M,CPU为Pentium 2.66G。 2、软件环境:WORD2000。 四、试验步骤与内容 1. 引言 编写目的:本学生课程管理系统模块是为了实现各大高校对学生选课而设计的,通过试用本系统,可以更加有效的管理学生选课信息,其中包括课程基本信 息,课程信息并且具有查询课程信息,查询教师信息,选课、退选等功 能 项目背景:本系统属于高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学生选课管理模块,由管理系统总体设计人员提出,由本组成员联合开发,实现的是管理系统中关于学生 选课管理的子功能。 参考资料:参见《软件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两书。 2.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要求:(1)功能:本系统主要针对各大高校选课这一块,学生通过登录,可以查 看各周课程基本信息、查看教师基本信息,并且通过必修和选 修分开,如果一天哪几节有必修课,而其它时间你可以进行选

修课选择,可以通过选课,学生选择自己需要的课程,并可以 退选,最后学生还可以打印课程表。 (2)性能:查询效率尽可能做到精准,信息维护功能做到简单易 用,不需过多对人员的培训。 (3)输入:对于查询功能,应做到可以单条件和组合条件输入;对 于维护功能,要有输入、修改学生信息和课程。 (4)输出:能按要求在显示器上显示所需内容并能打印成有条理的 表格。 (5)安全与保密:对于不同权限用户,设置不同权限,对重要数据 可以考虑加密存储。考虑到数据保存,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可以让系统定时自动保存,省去手工保存的繁杂程序。 (6)本模块由系统主界面调入,实现学生选课管理子功能。 (7)完成期限:1个月 (8)基本处理流程:(见最后一页) 条件、假定和限制: 开发时间:4月。 经费来源:个人筹集 最迟完成时间:2008年6月1日 决定可行性的主要因素: 资金到位 开发人员无较大变动 3.对现有系统的分析 现有系统为完全人工记录,设备落后,工作重复量大、枯燥,错误率高,查询复杂、花费时间长。 4.所建议技术可行性分析 本系统将大大改善数据处理速度,并且更加方便的对数据进行管理,同时可以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以及工资支出。 采用建议系统可能带来的影响 只需添置低档计算机,如果条件允许可添加打印机以便查询能方便打印成 资料作为参考。 4.2.2对现有软件的影响

组态软件(实验报告)

组态软件实验报告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 学号: 姓名:

实验一组态软件概念介绍 实验目的: 介绍组态软件的基本概念应用背景。 介绍组态软件的软件系统结构和功能特点。 认识和比较各个公司组态软件的特点。 以讲述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组态软件,知道组态软件的由来,组态软件的应用背景,和相关技术特点,从概念上对软件有个初步的认识。 实验内容: 1、介绍组态的概念; 2、计算机监督与控制系统的概念; 3、工控机的特点; 4、原始组态软件和当前组态软件的区别和优缺点; 5、组态软件的基本特性整体结构; 6、介绍各公司组态软件的特点。 实验二软件安装与认知 实验目的: 学习组态软件的安装; 学习组态软件各模块的功能; 区别开发环境和运行环境的操作。 由于组态软件的编程方式是面向对象的方法,以事件触发软件的相关动作。基本操作的熟悉让学生对组态软件运行原理有初步的认识。 实验内容: 1、安装图灵开物组态软件。 2、了解单机版功能与网络版功能的区别。 3、运行演示工程。 4、学习软件界面的功能及基本操作。 实验结果:

实验三工程建立 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让学生学习怎么建立一个组态软件工程,建立的各个元素,对应了实际现场的哪些操作,重要的是记住建立工程中的一些关键性步骤。 实验内容: 1、新建组态软件工程。 2、新建计算机节点,了解节点中各功能的含义及配置方法。

3、新建设备,了解组态软件功能设备及驱动的应用方法。 4、新建图页,图页是组态软件界面图形绘制区域。 5、新建标签,了解标签的类型及各种属性,以及标签在工程中作用的区域。实验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