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海省鼠疫治疗药物应用

近年来青海省鼠疫治疗药物应用
近年来青海省鼠疫治疗药物应用

近年来青海省鼠疫治疗药物应用探讨*

吴树声

青海省玉树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青海玉树815000

摘要:目的通过几种新型抗生素在鼠疫治疗中的疗效比较,探寻治疗鼠疫的新型抗生素。方法通过不同抗生素对鼠疫菌的药敏试验、不同抗生素治疗实验感染动物疗效观察,以及在人间鼠疫疫情处置过程中应用新型抗生素治疗鼠疫患者的实际疗效观察、比较,筛选出几种新型抗生素运用于鼠疫患者的治疗。结果部分头孢类和喹诺酮类药物对鼠疫菌的敏感性较链霉素好;部分喹诺酮类药物如环丙沙星在治疗实验感染动物实验中基本可以替代链霉素;在人间鼠疫临床治疗中链霉素和环丙沙星联合运用效果较好。结论可以用链霉素和环丙沙星联合用药的方法减少链霉素的用量,以达到减少链霉素的毒性反应的目的。

关键词:鼠疫;抗生素;治疗

中图分类号:R516.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3711(2012)05-0093-02

鼠疫是自然疫源性疾病,是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病死率高等特点,被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列为甲类传染病。近半个多世纪以来鼠疫患者的特效药物以链霉素为首选,其次是广谱抗生素,磺胺类药物作为辅助治疗或预防性投药。但由于链霉素毒性反应重,过敏反应多,加之近年来在马达加斯加发现了多重耐药鼠疫菌株(可耐9种抗菌药物),多重性耐药菌株的出现对鼠疫的治疗构成重大威胁。因此各地都在探索、试验更为敏感且毒性作用小的新型抗生素替代传统治疗是近年来研究的重点。

1鼠疫临床治疗新药选择

1.1药敏试验祁芝珍报道鼠疫菌对头孢唑肟最敏感;喹诺酮类以氟哌酸优于其他同类药物[1];张贵报道同链霉素相比,部分头孢类和喹诺酮类药物对祁连山型鼠疫菌的敏感性效果更好,本结果可为鼠疫临床治疗选择新药提供科学依据[2];郭英报道对鼠疫的治疗最敏感的药物是羧苄青霉素与复方新诺明而不是链霉素。实验中未发现耐链霉素和四环素菌株,故临床上以链霉素作为特效治疗首选药和以四环素为辅助治疗或预防性投药是合理的[3];张贵军报道19种新型抗菌素均较链霉素为佳,最敏感的药物是哌拉西啉与羧苄青霉素,只有氨苄青霉素效果不好[4]。在上述药敏试验探研中,发掘不同抗生素对鼠疫菌的敏感度,选择新型药物应用临床治疗,以得到更佳疗效。随着新型药物的不断问世,在敏感度及疗效均有不同效果,但均不能取代以链霉素为主的首选药物在临床治疗的应用。1.2动物试验

1.2.1新型抗菌药物对实验感染鼠疫动物治疗效果的观察焦巴太报道环丙沙星组和链霉素组实验结果完全相似,2组动物全部治愈,治愈率均为100%,经停药观察14天后处死,细菌学培养均为阴性,头孢噻肟钠组治愈率仅为50%。环丙沙星可试用于鼠疫临床治疗,如出现抗链霉素的鼠疫菌株时,环丙沙星可以代替链霉素[5];王国钧在环丙沙星治疗家兔实验感染鼠疫疗效观察中,对照组动物全部死亡,环丙沙星治疗组动物全部治愈,停药后9天处死动物,鼠疫细菌学培养阴性,得出的结论是环丙沙星可试用于鼠疫的临床治疗[6];在头孢曲松治疗大白兔实验感染鼠疫疗效观察中,头孢曲松400、150、50mg/kg组的治愈率分别为45.16%、80.00%、93.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95,P<0.005),存活大白兔在停药后第9天全部处死,各脏器鼠疫细菌学培养阴性,IHA均为阳性,滴度介于1∶40~1∶20480。对照组动物全部死亡,各脏器细菌学培养均分离出鼠疫菌。头孢曲松可用于鼠疫的临床治疗,但要注意治疗剂量,剂量过高同样会降低治愈率,增加死亡率[7];魏柏青等在环丙沙星治疗不同感染鼠疫菌量家兔的疗效观察报告中,治愈率为100%,对重症鼠疫患者用环丙沙星治疗是可行的[8]。

1.2.2联合用药治疗家兔实验感染鼠疫的疗效观察李海龙在多种抗生素组合治疗实验兔鼠疫的疗效中,治疗组动物全部存活,治愈率100%,联合用药治疗实验感染动物鼠疫,可减少抗生素用量,缩短病程,动物恢复快,治疗效果良好[9]。

*作者简介:吴树声(1971-),男,主管检验技师

?临床与治疗?

(上接第92页)回到当地乡(村)卫生院(室)按其他疾病诊断治疗;乡(村)卫生院(室)医生发现布鲁氏菌病疑似症状者可转诊到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诊断治疗。

5制度作保证,确保免费治疗落到实处、四级联防联治运转畅通

参加市、县、乡、村布鲁氏菌病救治的四级医疗机构,不得拒诊、拒治布鲁氏菌病患者,一经发现查实拒诊、拒治者,吊销其医疗机构许可证、医护人员执业资格证,对其负责人问责。市级每月对各旗县督导一次,旗县每半月对乡村督导一次。督导的主要内容是四级联防联治中的拒诊、拒治问题、规范化治疗问题、医疗费用报销问题、药物毒副反应监测和处理问题。通过高频次的督导,确保了免费治疗落到实处,由救治布鲁氏菌病产生的医疗费用1566万元全部报销或补足。确保了四级联防联治运转畅通,使其成为卫生部与内蒙古布鲁氏菌病防治合作的典范,在内蒙古自治区广泛推广。

收稿日期:2012-04-01修回日期:2012-04-08本文编辑:毕永江

2结果

2.1新型药物用于肺鼠疫的治疗2004年青海省囊谦县尕羊迈麦村发生一起肺鼠疫爆发流行。对2例原发性肺鼠疫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采用链霉素+头孢曲松钠治疗,对1例原发性肺鼠疫采用链霉素+氧氟沙星治疗,仅20天全部治愈,大大缩短了疗程,由原来的30~40天缩短至现在的20天。2009年青海省海南州兴海县发生一起肺鼠疫爆发流行,12例肺鼠疫患者中除首发病例和2例在救治过程中死亡外,其余病例均治愈,采用链霉素+环丙沙星联合用药治疗,仅18天全部治愈,大大缩短了病程,取得了满意治疗效果。

2.2新型药物对腺鼠疫的治疗2005年湟源县发生1例腺鼠疫患者,采用链霉素+环丙沙星治疗24天痊愈,病程由原来的30天缩短至现在的24天。2004年青海省乌兰县发生1例腺鼠疫病例,对患者采用链霉素+环丙沙星治疗13天后体温恢复正常,局部肿大的淋巴结仅遗留1.5cm×1.5cm硬结,治愈。

2.3新型药物对腺鼠疫合并鼠疫蜂窝组织炎的治疗2004年湟源县发生1例腺鼠疫合并鼠疫蜂窝组织炎患者,采用链霉素+环丙沙星治疗,15天痊愈。

3讨论

链霉素属于浓度依赖性抗生素,在治疗鼠疫杆菌引起的严重感染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链霉素毒副作用,给鼠疫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困难。近年来许多新型高性能的抗生素不断问世,在感染性疫病的治疗中经过了大规模实践检验,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这些新型抗生素没有经过较大规模鼠疫治疗的实践考验,无法取代行将淘汰的传统治疗鼠疫的抗生素。因此,根据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鼠疫菌毒力强,对人侵袭力高,人间鼠疫多为重症等特点,为进一步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青海省依据祁芝珍等[1,4]药敏试验筛选出对鼠疫菌最敏感的新型、高效、低毒的喹诺酮类(环丙沙星)、头孢菌素类(头孢曲松钠)抗生素进行了实验感染动物鼠疫疗效观察,并根据动物实验结果,将环丙沙星、头孢曲松钠与链霉素联合用药试应用于人间鼠疫临床治疗,通过对腺鼠疫、肺鼠疫初步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联合用药可提高疗效,减少个别药物的用量和毒副作用,延缓或避免抗药性的产生,缩短病程,特别对重症鼠疫患者的治疗中,在控制感染时采用两种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其疗效要明显优于单一药物。

参考文献

[1]祁芝珍.鼠疫杆菌对新型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J].中国人

兽共患病杂志,2001,17(4):87.

[2]张贵,张贵军,刘秀芬,等.祁连山型鼠疫菌对43种抗菌药

敏感的实验研究[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2,2002,17

(4):193-194.

[3]郭英,李斌,李俊勇.云南省鼠疫菌对16种抗菌素的敏感

性试验[J].地方病通报,1997,12(3):9.

[4]张贵军,张贵,张市,等.17种生态型鼠疫菌对21种抗菌素

敏感性的实验观察[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3,22(2):

163-165.

[5]焦巴太,李敏,王国钧,等.3种抗生素治疗家兔实验感染

鼠疫疗效观察[J].中国地方病杂志2004,23(5):441-443. [6]王国钧,李敏,郑谊,等.环丙沙星治疗家兔实验感染鼠疫

疗效观察[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5,24(5):564-565. [7]王国钧,李敏,李海龙,等.头孢曲松治疗大白兔实验感染

鼠疫疗效观察[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6,25(5):37-39.

[8]魏柏青,焦巴太,田富彰,等.环丙沙星治疗不同感染菌量

家免鼠疫的疗效观察报告[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5,24

(3):345.

[9]李海龙,李敏,王虎,等.多种抗生素组合治疗实验兔鼠疫

的疗效[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7,23(2):205-206.

收稿日期:2012-04-04修回时间:2012-04-16本文编辑:毕永江

(整理)鼠疫防治应急预案

达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鼠疫控制应急预案 鼠疫是《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包括动物间鼠疫和人间鼠疫。人间鼠疫一般由动物间鼠疫传播而来,主要包括腺鼠疫和肺鼠疫。建国以来,我市一直未发现鼠疫病例,但是在我国动物间鼠疫分布广泛,人间鼠疫每年也都有发生或局部流行。近年来,我省监测相继发现疫源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做好鼠疫预防和应急处置的各项准备工作显得非常必要和重要。 1.总则 1.1 编制目的 有效预防和及时控制鼠疫突发疫情,指导和规范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疫情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1.2 编制依据 以《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办理事情规范》、《国家鼠疫控制应急预案》和《达州市鼠疫防治“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等为依据编制。 1.3 适用范围 达州市鼠疫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 1.4 事件分级 按照发生病例数、波及规模及是否本地感染病例等情况,将事件分为四级。 第一级:我市周边地域出现鼠疫病例; 第二级:我市发现输入性鼠疫病例; 第三级:我市发现本地感染的鼠疫病例; 第四级:我市发生鼠疫暴发。 1.5工作原则

鼠疫疫情应急处置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依法规范、科学防控;政府负责、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加强宣传;强化监测、综合治理;快速反应、有效处置的原则。 2.组织体系及职责 2.1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市疾控中心成立鼠疫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全市较大疫情应急处置的内部指挥协调事情。领导小组由中心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副主任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办公室、疾控与质量管理科、通疾所、卫生监测科、检验科、科教信息科、后勤保障科和财务科等科室的负责同志。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疾控与质量管理科,负责日常工作。鼠疫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在市卫生局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协调、指挥市疾控中心各相关科室进行鼠疫的应急处置,为全市鼠疫疫情控制提供技术指导与专业支持,建立完善鼠疫监测和预警系统,制定鼠疫应急处置预案,组织预案演练,组织对相关专业人员进行鼠疫应急处置技术的培训,及时报告应急处置工作情况,对鼠疫应急处置工作进行全面评估、总结等。 2.2应急处置现场工作组 成立流调组、检验组、消杀组、健康教育组和后勤保障组等五个工作组。 流调组主要职责:建立鼠疫疫情监测报告系统,开展个案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进行发病趋势和流行因素分析,提出控制疫情的建议方案,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初步报告、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等。 消杀组主要职责:开展鼠类种群、密度及带毒情况调查,进行疫点、疫区等的消杀灭处置工作。 检验组主要职责:病例实验室诊断及鼠类带毒情况检测。 健康教育组主要职责:编制宣传资料,做好中心内部宣传,配合媒体等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等工作,配合宣传

疾病预防宣传资料

传染性疾病怎样预防 一、夏季传染病的预防 主要通过“病人或带菌者肠道中病原体—排泄物—水、食物、手、苍蝇—等易感的健康人口—新病人或带菌者”的行式传播。 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主要包括:霍乱、细菌性痢疾及感染性腹泻,夏季常见有细菌性食物中毒和细菌性痢疾。 常见症状有:呕吐、腹痛、腹泻,部分病人还可能有发热等全身症状,严重者还会引起如脱水、毒血症。病毒性腹泻的特点一般为“水样泻”、细菌感染性腹泻可以有“粘液浓血便”,部份寄生虫感染也可以导致腹泻。夏季以急性感染性腹泻最为多。 疾病预防 —饭前便后洗手 —不喝生水、生吃瓜果洗净、不吃腐败变质食物 —不生食海、水产品 —热食要严格蒸煮 —消灭苍蝇、蟑螂及老鼠 —高危人群可接种甲肝疫苗、伤寒疫苗等 二、地震后要预防的疾病 (1)、肠道传染病:如霍乱、甲肝、伤寒、痢疾、感染性腹泻、肠炎。 (2)、虫媒传染病:如乙脑、黑热病、疟疾。 (3)、人畜共患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炭疽、狂犬病。 (4)、经皮肤破损引起的传染病:如破伤风、钩端螺旋体病。 (5)、常见传染病:如流脑、麻疹、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其次是食源性疾病和饮水安全。三、手足口病的预防 手足口病又叫发疹性口腔炎,是以手足皮肤疱疹和口腔粘膜溃疡为主要临床特征,由数种肠道病毒感染所致,该病主要侵犯儿童,并有周期性流行的趋势。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 手足口病在1—2周内可自愈,不会留下后遗症,但也不是终身免疫。患病期间,只需对症治疗、多喝水、多吃清淡易于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口腔用盐水或生理盐水擦拭或漱口,外涂金霉素鱼肝油,同时服用抗病毒药物。 临床表现:多发生在儿童尤其是婴幼儿身上,由肠道病毒传播的传染病,潜伏期3—5天。初期类似感冒的症状,发热不高、约38℃左右、2天后口部出现疼痛性小水疱、四周有红晕,手足部位会出现米粒大小的小水疱、数目不等。 居家照顾要点: 1、服用抗病毒的药物,如病毒唑、病毒灵等。 2、保持局部清洁、避免细菌的继发感染。 3、口腔有糜烂、小儿吃东西困难时、可以吃一些流质食物、饭后漱口。 4、局部可以涂金霉素鱼甘油、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面早日愈合。 5、可以口服一些B族微生素,如B2等。 6、若小儿发热、也可以用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 钟灵街小学保健室

鼠疫防治知识培训试题

卫生院鼠疫防治知识培训试题科室姓名 一、选择题 1.鼠疫是我国法定()传染病 A. 甲类 B. 乙类 C. 丙类 D. 丁类 E. 以上都不是 2.鼠疫出现过()次世界大流行 A.2 B.3 C.4 D.5 E.6 3.鼠疫杆菌属于()科、()属 A. 棒状杆菌、棒状杆菌 B. 肠杆菌、沙门氏菌 C. 棒状杆菌、肠埃希菌 D. 肠杆菌、耶尔森菌 E. 棒状杆菌、耶尔森菌 4.有关鼠疫病原学下列描述哪项不正确() A. 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 B. 革兰氏染色阳性杆菌 C. 无芽孢、无鞭毛 D. 早期培养可有荚膜 E. 最适PH值;6.9~7.2 5.鼠疫大流行的特点是() A. 发病急、病程短 B. 病死率高 C. 传染性强 D. 以上均正确 E. 以上均错误 6.鼠疫属于()传染病 A. 自然疫原性疾病 B. 乙类传染病 C. 病毒性传染病 D. 非传染病E以上都不是 7.人间鼠疫多发生在() A. 1-3月 B. 4-6月 C. 6-9月 D. 9-12月 E. 以上都不是 8.鼠疫主要以()为媒介而传播 A. 蚊虫 B. 鼠蚤 C. 昆虫 D. 家禽 E. 以上都不是 9.下列哪项不属于鼠疫的易感人群()A. 鼠疫自然疫源地居住的人群 B. 进入疫区的人群 C. 从事动物屠宰、皮毛运输的人群 D. 从事相关科研的人群 E. 长期卧床的人群 10. 关于鼠疫传播途径的描述哪项最合适() A. 通过带菌的鼠蚤 B. 通过皮肤 C. 通过呼吸道 D. 以上均正确 E. 以上均错误 11.鼠疫分型中病死率最高是下列哪个类型() A. 肺鼠疫 B. 腺鼠疫 C. 败血症型鼠疫 D. 肠鼠疫 E. 以上都不是 12.鼠疫治疗首选的药物是() A. 青霉素 B. 头孢菌素 C. 链霉素 D. 红霉素 E. 以上都不是 13.腺鼠疫淋巴结病变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 淋巴结肿大,但不疼痛 B. 淋巴结肿大,剧烈疼痛,但与周围组织不粘连 C. 淋巴结肿大,剧烈疼痛,与周围组织黏连,但不破溃 D. 淋巴结肿大,剧烈疼痛,与周围组织黏连,1周后很快化脓破溃 E. 以上都不是 14.鼠疫分型中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是() A. 肺鼠疫 B. 腺鼠疫 C. 败血症型鼠疫 D. 肠鼠疫 E. 皮肤型鼠疫 15.下列关于鼠疫诊断依据描述最恰当的是()

鼠疫防控知识培训

鼠疫防控知识培训 饮马学校二年级 鼠疫是自然疫原性疾病,是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之一,发病急、传染性强、传播快、病死率高、被WHO规定为国境检疫传染病,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控法》法定的甲类一号传染病。在人类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严重的鼠疫流行,也曾经给我国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鼠疫防控工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基本控制了人间鼠疫的发生和流行,逐步了解和掌握了鼠疫发生和流行的规律。 当前,我国的鼠疫疫情与世界疫情走势一样,开始出现上升趋势,并呈现四个特点:一是新疫源地不断出现,流行范围逐步扩大;二是有些鼠疫疫源地静息多年后重新活跃;三是鼠疫疫情向城市、人口密集区逼近;四是鼠疫远距离传播的机会增加。尤其是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菌毒力强、侵袭力高,疫情形势更为严峻。随着航空、铁路等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与便利,拉近了大城市与各鼠疫疫源地间的距离,加大了疫情向城市、人口密集区逼近的可能。一旦感染鼠疫,将会通过飞机、火车、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在很短的时间内传播到各个城市,严重危害当地广大公众的健康安全,同时也给当地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2009年我省湟源县发生了鼠间鼠疫现疫流行,经过及时采取得力的处理措施,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到目前为止,未再发生鼠间鼠疫疫情。由于鼠疫自然疫源性疾病的特点,决定了鼠疫的危害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彻底消除,鼠疫防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全面加强鼠疫防控工作已刻不容缓。 一、鼠疫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急性烈性传染病。为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它具有发病急、病程短、传播快、病死率高、传染性强的特点。鼠疫原发于啮齿动物之间,并能引起人间鼠疫流行。传染源主要是啮齿动物,传播途径主要是跳骚。肺鼠疫病人也可成为传染源,造成人类鼠疫流行。 二、鼠疫自然疫源地 在动物鼠疫流行过程中,鼠疫菌寄生于特定的宿主,主要以跳骚为传播媒介在宿主和其它动物间传播,可以不依赖于人类而长期在自然界中循环延续,这种现象称为鼠疫自然疫源性。具有这种自然医源性的地区就称为鼠疫自然疫源地。 三、鼠疫防控相关的法律法规 针对我国的鼠疫流行情况,国家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鼠疫列为甲类1号传染病,并先后制定了《国家鼠疫控制应急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鼠疫地区猎捕和处理旱獭卫生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法防控鼠疫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四、防控鼠疫的基本原则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协调有关部门,密切合作,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依靠群众,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制定长远防控规划,依靠科学,加强监测,长期预防,坚持不懈。落实以灭鼠灭蚤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大幅度降低主要宿主密度。 五、鼠疫容易发生的季节 人间鼠疫的流行季节主要取决于各类疫源地内啮齿动物鼠疫流行季节变动。南方黄胸鼠疫源地全年均可有病例发生,北方一般以4—10月为主要发生季节。

鼠疫防治知识培训试题

科室姓名 一、选择题 1.鼠疫是我国法定()传染病 A. 甲类 B. 乙类 C. 丙类 D. 丁类 E. 以上都不是 2.鼠疫出现过()次世界大流行 3.鼠疫杆菌属于()科、()属 A. 棒状杆菌、棒状杆菌 B. 肠杆菌、沙门氏菌 C. 棒状杆菌、肠埃希菌 D. 肠杆菌、耶尔森菌 E. 棒状杆菌、耶尔森菌 4.有关鼠疫病原学下列描述哪项不正确() A. 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 B. 革兰氏染色阳性杆菌 C. 无芽孢、无鞭毛 D. 早期培养可有荚膜 E. 最适PH值;~ 5.鼠疫大流行的特点是() A. 发病急、病程短 B. 病死率高 C. 传染性强 D. 以上均正确 E. 以上均错误 6.鼠疫属于()传染病 A. 自然疫原性疾病 B. 乙类传染病 C. 病毒性传染病 D. 非传染病 E以上都不是 7.人间鼠疫多发生在() A. 1-3月 B. 4-6月 C. 6-9月 D. 9-12月 E. 以上都不是 8.鼠疫主要以()为媒介而传播 A. 蚊虫 B. 鼠蚤 C. 昆虫 D. 家禽 E. 以上都不是 9.下列哪项不属于鼠疫的易感人群() A. 鼠疫自然疫源地居住的人群 B. 进入疫区的人群 C. 从事动物屠宰、皮毛运输的人群 D. 从事相关科研的人群 E. 长期卧床的人群 10. 关于鼠疫传播途径的描述哪项最合适() A. 通过带菌的鼠蚤

B. 通过皮肤 C. 通过呼吸道 D. 以上均正确 E. 以上均错误 11.鼠疫分型中病死率最高是下列哪个类型() A. 肺鼠疫 B. 腺鼠疫 C. 败血症型鼠疫 D. 肠鼠疫 E. 以上都不是 12.鼠疫治疗首选的药物是() A. 青霉素 B. 头孢菌素 C. 链霉素 D. 红霉素 E. 以上都不是 13.腺鼠疫淋巴结病变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 淋巴结肿大,但不疼痛 B. 淋巴结肿大,剧烈疼痛,但与周围组织不粘连 C. 淋巴结肿大,剧烈疼痛,与周围组织黏连,但不破溃 D. 淋巴结肿大,剧烈疼痛,与周围组织黏连,1周后很快化脓破溃 E. 以上都不是 14.鼠疫分型中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是() A. 肺鼠疫 B. 腺鼠疫 C. 败血症型鼠疫 D. 肠鼠疫 E. 皮肤型鼠疫15.下列关于鼠疫诊断依据描述最恰当的是() A. 流行病学依据 B. 临床表现 C. 细菌学诊断 D. 血清学诊断 E. 以上都正确 16. 发现鼠疫疑似病例后,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疾控中心报告,报告的时限是() A. 城市2小时,农村4小时 B. 城市4小时,农村6小时 C. 城市6小时,农村12小时 D. 城市12小时,农村24小时 E. 城市24小时,农村36小时 17.预防性服药一般服用() A. 青霉素 B. 头孢菌素 C. 磺胺药 D. 链霉素 E. 以上都不是 18.鼠疫流行波及中大城市或波及2省,属()级疫情 A. 一级 B. 二级 C. 三级 D. 四级 E. 五级 19.下列哪项不属于鼠疫疫情的法定报告人() A. 个体医生 B. 检疫人员

鼠疫防治知识宣传

鼠疫防治知识宣传 1、鼠疫是一种什么病?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病情极为凶险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在国际检疫中被列为第1号法定的传染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列为甲类传染病。鼠疫本来是啮齿动物的传染病,当鼠间流行鼠疫时,就会出现大批的病鼠和死鼠,鼠死以后,它身上吸有含鼠疫菌血液的跳蚤离开死鼠,找到活的动物吸血就发生传染。如果叮咬了人,人就会染上鼠疫病。 2、鼠疫的传染源有哪些? 人间鼠疫的传染源,一是染疫地动物;二是鼠疫病人。 作为传染病的染疫动物主要是啮齿动物,如褐家鼠和黄胸鼠等,是家鼠鼠疫疫源地内,人间发生腺鼠疫流行的主要传染源。鼠疫病人特别是肺鼠疫患者,可通过飞沫向外排菌,引起肺鼠疫流行;腺鼠疫或其它型病人出现菌血症时,也可通过媒介昆虫的作用,成为腺鼠疫的传染源。 3、怎样预防人间鼠疫? 在鼠疫疫源地区的居民,要在严格个人防护(穿长筒靴、袜等)和施行预防接种的情况下,进行耕作、放牧及其他野外活动。严禁打猎,严禁剥食鼠、狐狸、旱獭、野兔等动物,禁止小孩玩鼠。 发现疫情及时报告,如在外发现病死鼠或其他动物。发现症状与鼠疫相似或原因不明的高烧昏迷病人,应及时报告就近的卫生院、医院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并就地隔离治疗。 在疫情地区必须做到三报”和三不” 三报”指:报送自然死鼠、病鼠;报告疑似鼠疫病人及不明原因高热急死病人;报告鼠疫病人。三不”指:不私自捕猎旱獭、鼠类;不剥、食鼠类和其它病死动物皮和肉;不私自携带疫源动物及产品出疫区。 对已判定为鼠疫疫区”的地区,要做好预防接种,积极做好疫区处理(消毒、灭鼠、灭蚤)和家屋及周围环境的灭鼠灭蚤,并搞好环境卫生。 4、鼠疫可通过哪些途径传播给人? 鼠疫菌可通过以下途径传播给人:

鼠疫防治基本知识

鼠疫防治基本知识 鼠疫是鼠疫杆菌引发的致死性极高的恶性传染病,潜伏期一般为2~7天。该病发病急,传染性强。但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快速发展,鼠疫是可防、可控、可治的。下面,为大家介绍鼠疫防治的基本知识: 鼠疫的主要症状表现为:突然寒战、高烧、剧烈头痛、呕吐、面部发红、眼红、皮肤有出血点等。鼠疫临床上有腺型、肺型、败血型及轻型等四型。 肺鼠疫起病急骤,发展迅速,除严重中毒症状外,在起病24~36小时内出现剧烈胸痛、咳嗽、咯大量泡沫血痰或鲜红色痰。 一、传染源: 鼠疫主要在啮齿动物中循环进行,形成自然疫源地。啮齿动物中主要是鼠类和旱獭,肺鼠疫患者痰中可排出大量鼠疫杆菌,因而成为重要传染源。造成人间鼠疫流行的传染源有:一是患有或死于鼠疫病的各种动物,如旱獭等;二是动物体外寄生的跳蚤等;三是鼠疫病人。 二、传播途径:

人感染鼠疫菌的途径也有三种:一是接触患有鼠疫病的动物,如剥皮、煮食等;二是被带有鼠疫菌的跳蚤叮咬;三是鼠疫病人传播。 三、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鼠疫普遍易感,无性别年龄差别。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预防接种可获一定免疫力。 四、疫情控制: 鼠疫可防可控可治,早期发现疫情,早期报告,及时处理疫区是制止鼠疫蔓延的关键措施。因此,要充分发动群众,充分发挥乡村医生和各级卫生组织力量,建立疫情报告网,确定疫情报告员,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防控、早治疗。 (一)、避免在鼠疫疫源地,接触鼠及旱獭、特别是病死旱獭有感染鼠疫的危险。 (二)、坚持“三不”制度: 1.不接触、不剥皮、不煮食病(死)旱獭及其它病死动物 2.不在旱獭洞周围坐卧休息,以防跳蚤叮咬; 3.不到鼠疫病人或疑似鼠疫病人家中探视护理或吊丧。 (三)、坚持“三报”制度: 1.发现病(死)旱獭和其它病(死)动物要报告; 2.发现鼠疫病人或疑似鼠疫病人应立即报告; 3.发现原因不明的急死病人应立即报告。

鼠疫防治知识培训测试试题

鼠疫防治知识培训测试试题 一、选择题 1、鼠疫是我国法定传染病。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丁类 2、鼠疫主要以为媒介而传播。 A.蚊虫 B.鼠蚤 C.昆虫 D.家禽 3、鼠疫的临床分型中,最为凶险。 A.腺鼠疫 B.肺鼠疫 C.败血症鼠疫 D.其他类鼠疫 4、在鼠疫的血清检查中,可对鼠疫感染做出快速诊断的是。 A.接血凝法(PHA) B.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C.放射免疫沉淀试验(RIP) D.荧光抗体法(FA) 5、是消灭鼠疫的根本性措施。 A. B. C. D. 6、鼠疫是主要通过下列哪种媒介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 A.野鼠 B.鼠蚤 C.蚊子 D.家鼠 7、鼠疫耶尔森菌属肠杆菌科耶尔森菌属,是哪种细菌: A.G-,需氧菌 B.,厌氧菌 C.需氧菌 D.厌氧菌 8、发现鼠疫疑似病例后,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疾控中心报告,报道的时限为 A.城市2小时内,农村4小时内 B.城市4小时内,农村6小时内 C.城市6小时内,农村12小时内 D.城市12小时内,农村24小时内 9、鼠疫分型中病死率极高,最严重的临床类型是。 A.肺鼠疫 B.腺鼠疫 C.败血症型鼠疫 D.肠鼠疫 二、是非题 1、鼠疫是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之一。() 2、鼠疫杆菌对抗菌素中的青霉素很敏感。() 3、鼠疫杆菌耐热但不耐寒,在-30度低温下即可死亡。() 4、鼠疫不存在有隐性感染及带菌现象,隐性感染者和带菌者不可作为传染源传播鼠疫。() 5、鼠疫的发病率及病死率一般无年龄、性别差异。不同人群发病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与传 染源接触的机会。() 6、肺鼠疫为最严重的一型,病死率极高,俗称“黑死病”。() 7、对鼠疫接触者应检疫7天,对曾接受预防接种者,检疫期应延至14天。() 8、检测鼠疫患者或动物血清中F1抗体,急性期间隔两周的血清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增长, 或一次滴度》1:100时有诊断价值。() 9、鼠疫疫苗一般每年接种一次,必要时6个月后再接种一次。() 10、鼠疫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 三、填空题

鼠疫防治及对策

鼠疫防治现状及对策 我区位于山西省北部,区内丘陵遍布,沟壑纵横,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全区共有13个乡镇350个行政村,10个社区。总面积2314.5km2。平均海拔140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为5.5℃,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属于典型的农业区。全区人口203793人,其中城镇户口约86568人,农村户口约117225人,。近几年来由于高速公路及铁路在我区的建设,再加三大露天煤矿的生产和建设,人员流动十分平凡,区内交通更加便利。 鼠疫流行情况 清道光七年(1827),某镇东5里处的麻黄头村发生鼠疫,传染迅速,全村十死八、九甚至有绝户者。《山西疫事》记载,民国六年(1917年),内蒙古伊克昭盟发生鼠疫,很快传入我县,蔓延麻黄头、三层洞等14个村,死亡122人。为控制鼠疫传染,县署设立防疫分局,下设隔离所、疫病院、检查队、消毒队、掩埋队、城乡检疫所等,开展鼠疫扑灭工作。疫病扑灭后,机构随之解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鼠疫传染防治工作,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1974年至1982年,县卫生部门组织人员连续9年在20余村开展鼠疫疫源检测,累计捕鼠3万余只,检测7000余只,均未发现阳性疫源。此后,我区境内再无鼠疫病例发生,但每年按照山西

省卫生厅指示,捕获鼠类进行血清检测,以提前做干预性工作。2002年至2005年,每年区防疫站按时、按量、保质完成300个鼠疫血清样本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连年受到省卫生厅地病处的嘉奖。“十一五”以来,区卫生防疫部门认真执行《山西省鼠疫监测工作方案》的要求,每年5月至8月,开展为期四个月的鼠疫监测工作,覆盖境内重点控制区国土面积约400平方公里,到2012年累计检验黄鼠血清标本1240份,结果全部为阴性。鼠疫监测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2013年至2016年共检验黄鼠血清标本873份,结果全部为阴性。 鼠疫防治工作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政府负责、社会参与、强化监测、综合治理、快速反应、有效处置”的原则。目前的主要防治策略是:严密监视和有效遏制人群周边动物鼠疫疫情,防范人间病例发生,有效控制人间鼠疫疫情流行。 平鲁区鼠疫监测面临的新情况 (一)我区鼠疫监测队伍有两位技术骨干准备退休,新成员专业技术不足,面临鼠监任务存在“青黄不接”的可能,希望上级主管部门考虑一下鼠监人员问题和对新成员的鼠监专业技术知识培训问题。 (二)我区鼠疫监测组装备落后,鼠监专用车已接近报废,检验设备也老化,防护用品简单,需要上级给予支持配备。

鼠疫培训试题及答案

鼠疫培训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鼠疫的病原微生物是(鼠疫耶尔森氏菌) 2、鼠疫的传染源是(染疫啮齿动物)(肺鼠疫病人) 3、医疗机构发现疑似鼠疫病例,应(立即)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判定鼠疫或疑似鼠疫疫情后,按规定时限在(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4、肺鼠疫在临床上常分为(原发型肺鼠疫)和(继发型肺鼠疫)两种类型。 5、我国鼠疫流行有最猛烈的三个疫源地。它们是(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疫源地地)、(滇粤闽黄胸鼠鼠疫自然疫源地)。 6、鼠疫被规定为(国境检疫)传染病,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 7、各级医疗卫生人员均为(法定)报告人,发现一疑似病例后必须立即以(最快)方式逐级上报。 二、单项选择题 1、腺鼠疫的好发部位是( D) A.肺部B.肝脏 C.脾脏 D.腋下或腹股沟淋巴结 2、最凶险的鼠疫临床型是(A ) A.败血型 B.腺型 C.肺型 D.其他型 3、鼠疫在我国传染病法中为哪一类传染病( A ) A.甲类B.乙类C.丙类D.以上都不是 4、最凶险的鼠疫临床型是(A ) A.败血型B.腺型C.肺型D.其他型 5、对鼠疫或疑似鼠疫的患者,只要标本量许可,首先要做哪项检查(B ) A.尿培养B.血培养C.粪培养D.反向血凝试验 6、对鼠疫患者的隔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C ) A.对鼠疫病人或疑似鼠疫病人都要采取严密隔离措施 B.在9天内与鼠疫患者同室工作和生活的人也应该隔离 C.凡已经确诊的各型鼠疫患者可在一室隔离 D.以鼠疫病人的住宅为中心,划定隔离圈进行隔离 7、治疗鼠疫的首选抗菌药物是(B ) A.青霉素B.链霉素C.氯霉素D.磺胺嘧啶 8、腺鼠疫淋巴结病变的特点为( D) A.淋巴结肿大,但不疼痛 B.淋巴结肿大,剧烈疼痛,但与周围组织不粘连 C.淋巴结肿大,剧烈疼痛,与周围组织粘连,但不破溃 D.淋巴结肿大,剧烈疼痛,与周围组织粘连,1周后很快化脓破溃 9、下列哪项是感染肺鼠疫的主要途径( C ) A.鼠蚤吮吸病鼠血液后再叮咬人 B.人剥食染病动物

预防鼠疫宣传教育

鼠疫防治宣传教育单 鼠疫是一种存在于啮齿类与跳蚤的一种人畜共通传染病,并藉跳蚤传染给各种动物及人类,其最初反应为跳蚤咬伤部位临近的淋巴腺发炎,这就是腺鼠疫,经常发生于鼠蹊部,少发生于腋下或颈部,受感染的淋巴腺发炎、红肿、压痛且可能流脓,通常会有发烧现象。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在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被列为甲类传染病,具有起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传染性强、传播迅速等特点,是国际性检疫传染病之一。 鼠疫的传播途径: 1.鼠蚤叮咬:经鼠蚤传播,鼠蚤叮咬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啮齿动物→蚤→人的传播是腺鼠疫的主要传播方式。 2.呼吸道感染:经呼吸道飞沫传播,通过呼吸、谈话、咳嗽等,借飞沫形成“人→人”的方式传播,并可造成人间鼠疫的大流行。 3.皮肤感染:经皮肤传播,剥食患病啮齿动物的皮、肉或直接接触患者的脓血或痰,经皮肤伤口而感染。 4.消化道感染:人吃了未彻底煮熟的染菌肉而感染。 鼠疫的临床表现 1.潜伏期 腺型2~8天;肺型数小时至2~3天;曾经预防接种者可延至9~12天。 2.症状体征 (1)轻型有不规则低热,全身症状轻微,局部淋巴结肿痛,偶可化脓,无出血现象,多见于流行初、末期或预防接种者。 (2)腺型最多见,常发生于流行初期。急起寒战、高热、头痛、乏力、全身酸痛偶有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皮肤淤斑、出血。发病时即可见蚤叮咬处引流区淋巴结肿痛,发展迅速,第2~4天达高峰。腹股沟淋巴结最常受累,其次为腋下、颈部及颌下。由于淋巴结及周围组织炎症剧烈,使呈强迫体位。如不及时治疗,肿大的淋巴结迅速化脓、破溃、于3~5天内因严重毒血症、继发肺炎或败血症死亡。治疗及时或病情轻缓者腺肿逐渐消散或伤口愈合而康复。 (3)肺型可原发或继发于腺型,多见于流行高峰。肺鼠疫发展迅猛,急起高热,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发病数小时后出现胸痛、咳嗽、咳痰,痰由少量迅速转为大量鲜红色血痰。呼吸困难与发绀迅速加重。肺部可以闻及湿性啰音,呼吸音减低,体征与症状常不相称。未经及时抢救者多于2~3天内死于心力衰竭、休克。临终前高度发绀,皮肤常呈黑紫色,故有黑死病之称。 (4)败血症可原发或继发。原发者发展极速,全身毒血症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出血现象严重。迅速进入神志不清、谵妄或昏迷、抢救不及时常于24小时至3天内死亡。 (5)其他少见类型①皮肤型疫蚤叮咬处出现疼痛性红斑,迅速形成疱疹和

鼠疫防控小贴士

一、什么是鼠疫,鼠疫有哪些危害?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通常在啮齿动物之间流行,偶尔能引起人 间流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北京不属于鼠疫自然疫源地,但依然存在鼠疫输入和传播的风险。 鼠疫起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传染性强、传播迅速。特别是败血性鼠疫和肺鼠疫,如 果不加治疗,病死率为30%-100%。鼠疫潜伏期较短,一般为1-6天,但个别病例可达8-9天。 二、鼠疫的传播 1. 传染源:为感染动物和肺鼠疫患者,宿主动物常见有啮齿类动物和野生食肉动物,如灰 旱獭、红旱獭、喜马拉雅旱獭和长尾黄鼠等。 2. 传播途径 (1)蚤叮咬的传播方式为鼠-蚤-人,即跳蚤叮咬病鼠后再叮咬人,或剥取染疫旱獭皮或剥食 其它染疫动物,此类传播方式常引起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 (2)人-人传播方式,即健康者接触患有肺鼠疫的病人后,经呼吸道吸入感染,此种方式感 染的主要为肺鼠疫。 3. 易感人群:人对鼠疫普遍易感。疫区从事野外工作的人或猎杀、剥食旱獭的猎人、牧民 接触染疫动物可能性大,感染的可能性高于一般人群。 三、临床表现 主要的临床类型包括腺鼠疫、肺鼠疫和败血型鼠疫,其他类型鼠疫如皮肤鼠疫、肠鼠疫、 扁桃体鼠疫等型比较少见。 (1)腺鼠疫:临床表现主要是高热、畏寒、伴恶心呕吐、头痛及四肢痛、颜面潮红、结膜充血、皮肤黏膜出血点等。多表现为腹股沟淋巴结、腋下淋巴结和颈部淋巴结肿大,且发展迅速,多为单侧,一周后淋巴结很快化脓破溃。 (2)肺鼠疫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起病急,畏寒高热、头痛胸痛、呼吸急促、嘴唇发紫、咳嗽、 咳黏液或血性泡沫痰,常因心力衰竭、出血、休克而死亡。 (3)败血症鼠疫的临床表现主要是高热寒战、神志不清、昏迷,进而发生感染性休克、弥散 性血管内凝血及广泛皮肤出血和坏死等。 四、鼠疫预防治疗 及时的抗生素治疗可降低鼠疫的病死率。日常的预防措施主要是减少人被感染的蚤叮咬或

鼠疫防控知识培训

鼠疫防控知识培训 XXX学校二年级 鼠疫是自然疫原性疾病,是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之一,发病急、传染性强、传播快、病死率高、被WHO规定为国境检疫传染病,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控法》法定的甲类一号传染病。在人类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严重的鼠疫流行,也曾经给我国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鼠疫防控工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基本控制了人间鼠疫的发生和流行,逐步了解和掌握了鼠疫发生和流行的规律。 当前,我国的鼠疫疫情与世界疫情走势一样,开始出现上升趋势,并呈现四个特点:一是新疫源地不断出现,流行范围逐步扩大;二是有些鼠疫疫源地静息多年后重新活跃;三是鼠疫疫情向城市、人口密集区逼近;四是鼠疫远距离传播的机会增加。尤其是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菌毒力强、侵袭力高,疫情形势更为严峻。随着航空、铁路等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与便利,拉近了大城市与各鼠疫疫源地间的距离,加大了疫情向城市、人口密集区逼近的可能。一旦感染鼠疫,将会通过飞机、火车、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在很短的时间内传播到各个城市,严重危害当地广大公众的健康安全,同时也给当地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2009年我省湟源县发生了鼠间鼠疫现疫流行,经过及时采取得力的处理措施,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到目前为止,未再发生鼠间鼠疫疫情。由于鼠疫自然疫源性疾病的特点,决定了鼠疫的危害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彻底消除,鼠疫防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全面加强鼠疫防控工作已刻不容缓。 一、鼠疫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急性烈性传染病。为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它具有发病急、病程短、传播快、病死率高、传染性强的特点。鼠疫原发于啮齿动物之间,并能引起人间鼠疫流行。传染源主要是啮齿动物,传播途径主要是跳骚。肺鼠疫病人也可成为传染源,造成人类鼠疫流行。 二、鼠疫自然疫源地 在动物鼠疫流行过程中,鼠疫菌寄生于特定的宿主,主要以跳骚为传播媒介在宿主和其它动物间传播,可以不依赖于人类而长期在自然界中循环延续,这种现象称为鼠疫自然疫源性。具有这种自然医源性的地区就称为鼠疫自然疫源地。 三、鼠疫防控相关的法律法规 针对我国的鼠疫流行情况,国家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鼠疫列为甲类1号传染病,并先后制定了《国家鼠疫控制应急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鼠疫地区猎捕和处理旱獭卫生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法防控鼠疫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四、防控鼠疫的基本原则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协调有关部门,密切合作,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依靠群众,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制定长远防控规划,依靠科学,加强监测,长期预防,坚持不懈。落实以灭鼠灭蚤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大幅度降低主要宿主密度。 五、鼠疫容易发生的季节 人间鼠疫的流行季节主要取决于各类疫源地内啮齿动物鼠疫流行季节变动。南方黄胸鼠疫源地全年均可有病例发生,北方一般以4—10月为主要发生季节。

鼠疫防治知识培训试题

全省县以下农村卫生人员 鼠疫防治知识培训试题(培训前卷) 姓名单位 一、选择题 1、鼠疫是我国法定传染病。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丁类 2、鼠疫主要以为媒介而传播。 A.蚊虫 B.鼠蚤 C.昆虫 D.家禽 3、鼠疫的临床分型中,最为凶险。 A.腺鼠疫 B.肺鼠疫 C.败血症鼠疫 D.其他类鼠疫 4、在鼠疫的血清检查中,可对鼠疫感染做出快速诊断的是。 A.接血凝法(PHA) B.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C.放射免疫沉淀试验(RIP) D.荧光抗体法(FA) 5、是消灭鼠疫的根本性措施。A: A. 拔除鼠疫的自然疫源地 B.:预防接种 C:加强国境卫生检疫. D.:开展流行病学检测 6、鼠疫是主要通过下列哪种媒介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 A.野鼠 B.鼠蚤 C.蚊子 D.家鼠 7、鼠疫耶尔森菌属肠杆菌科耶尔森菌属,是哪种细菌: ,需氧菌 B.,厌氧菌 C.需氧菌 D.厌氧菌 8、发现鼠疫疑似病例后,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疾控中心报告,报道的时限为 A.城市2小时内,农村4小时内 B.城市4小时内,农村6小时内 C.城市6小时内,农村12小时内 D.城市12小时内,农村24小时内 9、鼠疫分型中病死率极高,最严重的临床类型是。 A.肺鼠疫 B.腺鼠疫 C.败血症型鼠疫 D.肠鼠疫 10、腺鼠疫病人出现标准不包括 A:全身症状消失后3—5天观察无复发。 B:淋巴结肿大完全吸收或仅残留小块能够移动的硬结。 C:体温恢复正常。 D:抗体检测阳性 二、是非题 1、鼠疫是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之一。() 2、鼠疫杆菌对抗菌素中的青霉素很敏感。()

3、鼠疫杆菌耐热但不耐寒,在-30度低温下即可死亡。() 4、鼠疫不存在有隐性感染及带菌现象,隐性感染者和带菌者不可作为传染源传播 鼠疫。() 5、鼠疫的发病率及病死率一般无年龄、性别差异。不同人群发病率的高低主要取 决于与传染源接触的机会。() 6、肺鼠疫为最严重的一型,病死率极高,俗称“黑死病”。() 7、对鼠疫接触者应检疫7天,对曾接受预防接种者,检疫期应延至14天。() 8、检测鼠疫患者或动物血清中F1抗体,急性期间隔两周的血清抗体滴度呈4倍 以上增长,或一次滴度》1:100时有诊断价值。() 9、鼠疫疫苗一般每年接种一次,必要时6个月后再接种一次。() 10、鼠疫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 三、简答题 1、鼠疫的主要临床特点是什么? 2、鼠疫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3、鼠疫的临床类型有哪些?

传染病防治法的宣传材料

传染病防治法的宣传材料 一、???基本知识 (一)《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1、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2种) 2、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 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25种) 3、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 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10种) (二)对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三)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实行免费。当前,国家实行有计划预防接种的病种有脊髓灰质炎、麻疹、白喉、破伤风、肺结核和乙型肝炎。 (四)传染病防治的方针与原则。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的原则。 二、单位和个人的权利与义务 1、国家和社会应当关心、帮助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使其得到及时 救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权利) 2、为控制甲类传染病而采取隔离措施期间,实施隔离的人民政府应当对被隔离人员提供生 活保障;被隔离人员有工作单位的,所在单位不得停止支付其隔离期间的工作报酬。(权利) 3、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 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不得泄露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义务) 4、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 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义务) 5、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前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 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义务)

防鼠疫宣传资料

河西小学鼠疫防控知识宣传周活动总结为有效预防鼠疫的发生和流行,提醒同学们增强对鼠疫的认识和了解,提高预防鼠疫的的意识,根据《玉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2015年鼠疫防控知识宣传周活动的通知》精神,2015年4月13日-19日为2015年鼠疫防控知识宣传周,活动主题为“人人参与,预防为主、科学防控”。我校各班班主任的精心组织,全校开展了预防鼠疫知识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 为办好本次主题活动,各班班主任提前几天就做好了资料收集的准备工作,我校就鼠疫防控进行了专门的知识讲座,学校师生参加了本次活动。讲座中,教师就什么是鼠疫、鼠疫的传播、治疗、预防进行了详细的讲解。重点指出:鼠疫可防可控可治,早期发现疫情,早期报告,及时处理疫区是制止鼠疫蔓延的关键措施。因此,要充分发动群众,充分发挥乡村医生和各级卫生组织力量,建立疫情报告网,确定疫情报告员,认真“三不”、“三报”制度。“三不”制度:(1)不接触、不剥皮、不煮食病(死)旱獭及其它病死动物;(2)不在旱獭洞周围坐卧休息,以防跳蚤叮咬;(3)不到鼠疫病人或疑似鼠疫病人家中探视护理或吊丧。“三报”制度:(1)发现病(死)旱獭和其它病(死)动物要报告;(2)发现鼠疫病人或疑似鼠疫病人应立即报告;(3)发现原因不明的急死病人应立即报告。 我校还利用校园板报、宣传栏及教室布告栏,图文并茂,形式多样地将预防鼠疫知识展现给大家,并且在教室内张贴宣传单,要求学生回家也向家长宣传预防鼠疫的知识。 通过此次主题活动的举办,集中向学生宣传普及了预防鼠疫知识,同学们通过对鼠疫科普知识图片的学习,深刻认识到鼠疫的危害性,同时掌握了鼠疫

的传播、预防及治疗措施。活动结束,要求同学们向家长也做了预防鼠疫的宣传工作,并下发了宣传资料。 附:鼠疫防控宣传资料 一、什么是鼠疫?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在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被列为甲类传染病,具有起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传染性强、传播迅速等特点。是国际性检疫传染病之一。人与患有或死于鼠疫的野生动物接触才有可能得病,通过跳蚤叮咬也可得病,肺鼠疫病人也可称为传染源。 二、鼠疫是怎样传播给人的? 鼠疫的传播途径:一是从动物——跳蚤——人的传播;二是通过人——人的空气飞沫传播造成肺鼠疫;三是通过剥食患有鼠疫病死动物时,鼠疫菌直接进入创口感染,引起腺鼠疫、肺鼠疫和鼠疫败血症。 三、旱獭是一种什么动物? 旱獭,俗称为“哈拉”,是一种食草动物,主要生活在草原上。旱獭的个体随年龄、季节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体重也从几斤到几十斤不等。旱獭是一种冬眠动物,常于每年10月至第二年4月在洞内冬眠。 四、人间鼠疫的传染源和感染途径? 造成人间鼠疫流行的传染源有:(1)患有或死于鼠疫病的各种动物,如旱獭等;(2)动物体外寄生的跳蚤等;(3)鼠疫病人。 人感染鼠疫菌的途径也有三种:一是接触患有鼠疫病的动物,如剥皮、煮食等;二是被带有鼠疫菌的跳蚤叮咬;三是鼠疫病人传播。 五、怎样发现鼠疫疫情?什么是“三不三报”制度? 鼠疫可防可控可治,早期发现疫情,早期报告,及时处理疫区是制止鼠疫蔓延的关键措施。因此,要充分发动群众,充分发挥乡村医生和各级卫生组织力量,建立疫情报告网,确定疫情报告员,认真“三不”、“三报”制度。 “三不”制度:(1)不接触、不剥皮、不煮食病(死)旱獭及其它病死动物;(2)不在旱獭洞周围坐卧休息,以防跳蚤叮咬;(3)不到鼠疫病人或疑似鼠疫病人家中探视护理或吊丧。 “三报”制度:(1)发现病(死)旱獭和其它病(死)动物要报告;(2)发现鼠疫病人或疑似鼠疫病人应立即报告;(3)发现原因不明的急死病人应立即报告。

鼠疫防治知识培训试题终审稿)

鼠疫防治知识培训试题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卫生院鼠疫防治知识培训试题科室姓名 一、选择题 1.鼠疫是我国法定()传染病 A. 甲类 B. 乙类 C. 丙类 D. 丁类 E. 以上都不是 2.鼠疫出现过()次世界大流行 A.2 B.3 C.4 D.5 E.6 3.鼠疫杆菌属于()科、()属 A. 棒状杆菌、棒状杆菌 B. 肠杆菌、沙门氏菌 C. 棒状杆菌、肠埃希菌 D. 肠杆菌、耶尔森菌 E. 棒状杆菌、耶尔森菌 4.有关鼠疫病原学下列描述哪项不正确() A. 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 B. 革兰氏染色阳性杆菌 C. 无芽孢、无鞭毛 D. 早期培养可有荚膜 E. 最适PH值;6.9~7.25.鼠疫大流行的特点是() A. 发病急、病程短 B. 病死率高 C. 传染性强 D. 以上均正确 E. 以上均错误 6.鼠疫属于()传染病 A. 自然疫原性疾病 B. 乙类传染病 C. 病毒性传染病 D. 非传染病 E以上都不是 7.人间鼠疫多发生在() A. 1-3月 B. 4-6月 C. 6-9月 D. 9-12月 E. 以上都不是 8.鼠疫主要以()为媒介而传播 A. 蚊虫 B. 鼠蚤 C. 昆虫 D. 家禽 E. 以上都不是 9.下列哪项不属于鼠疫的易感人群() A. 鼠疫自然疫源地居住的人群 B. 进入疫区的人群 C. 从事动物屠宰、皮毛运输的人群

D. 从事相关科研的人群 E. 长期卧床的人群 10. 关于鼠疫传播途径的描述哪项最合适() A. 通过带菌的鼠蚤 B. 通过皮肤 C. 通过呼吸道 D. 以上均正确 E. 以上均错误 11.鼠疫分型中病死率最高是下列哪个类型() A. 肺鼠疫 B. 腺鼠疫 C. 败血症型鼠疫 D. 肠鼠疫 E. 以上都不是 12.鼠疫治疗首选的药物是() A. 青霉素 B. 头孢菌素 C. 链霉素 D. 红霉素 E. 以上都不是 13.腺鼠疫淋巴结病变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 淋巴结肿大,但不疼痛 B. 淋巴结肿大,剧烈疼痛,但与周围组织不粘连 C. 淋巴结肿大,剧烈疼痛,与周围组织黏连,但不破溃 D. 淋巴结肿大,剧烈疼痛,与周围组织黏连,1周后很快化脓破溃 E. 以上都不是 14.鼠疫分型中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是() A. 肺鼠疫 B. 腺鼠疫 C. 败血症型鼠疫 D. 肠鼠疫 E. 皮肤型鼠疫 15.下列关于鼠疫诊断依据描述最恰当的是() A. 流行病学依据 B. 临床表现 C. 细菌学诊断 D. 血清学诊断 E. 以上都正确 16. 发现鼠疫疑似病例后,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疾控中心报告,报告的时限是() A. 城市2小时,农村4小时 B. 城市4小时,农村6小时

鼠疫防控指南与防控措施

鼠疫防控指南与防控措施 一、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 腺鼠疫:潜伏期2-8天,病人应隔离至症状痊愈后一月;腺鼠疫、皮肤鼠疫、败血症型鼠疫痊愈后经菌检3次(每次间隔3天)阴性后解除隔离。肺鼠疫:潜伏期1-3天,病人隔离至症状痊愈后并经痰检菌6次(每次间隔3天)阴性后解除隔离。 (1)突然发病,高热,白细胞剧增,在未用抗菌药物或仅使用青霉素族抗菌药物情况下,病情迅速恶化,在4Sh 内进入休克或更严重的状态。 (2)急性淋巴结炎,淋巴结肿胀,剧烈疼痛并出现强迫体位。 (3)出现重度毒血症、休克综合征而无明显淋巴结肿胀。 (4)咳嗽、胸痛、咳痰带血或咯血。 (5)重症结膜炎并有严重的上下眼睑水肿。 (6)血性腹泻并有重症腹痛、高热及休克综合征。 (7)皮肤出现剧痛性红色丘疹,其后逐渐隆起,形成血性水泡,周边呈灰黑色,,基底坚硬。水泡破溃后创面也呈灰黑色。 (8)剧烈头痛、昏睡、颈部强直、瞻语妄动、脑压高、脑脊液浑浊。 2、接触史 (1)患者发病前10天内到过动物鼠疫流行区。 (2)在10天内接触过来自鼠疫疫区的疫源动物、动物制品、进人过鼠疫实验室或接触过鼠疫实验用品。 (3)患者发病前10天内接触过具有临床表现(1)及(4)特征的患者并发生具有类似表现的疾病。 3、实验室检验结果 (1)患者的淋巴穿刺液、血液、痰液,咽部或眼分泌物,或尸体脏器、管状骨髓端骨髓标本中分离到鼠疫菌。 (2)上述标本中针对鼠疫菌caf1及pla基因的PCR扩增阳性,同时各项对照成立。 (3)上述标本中使用胶体金抗原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反相血凝试验中任何一种方法,检出鼠疫菌F1抗原。 (4)患者的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被动|血凝试验检测,针对鼠疫F1抗原的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增长。 二、诊断原则 1、具有临床表现(1),或具有接触史(1),同时出现临床表现(2)至(8)中任何一项者为急热待查. 2、发现急热待查患者具有接触史(2)或(3)项,或实验室检查结果(3)项,应作出疑似鼠疫诊断。 3、急热待查或疑似鼠疫患者,获得实验室检查结果(1)项或实验室检查结果(2)+(3)项或实验室检查结果(4)项,应作出|确诊鼠疫诊断, 三、排除鼠疫诊断 1、在诊疗过程中,确诊为其它疾病,可以解释所有的临床表现,且针对鼠疫进行的所有实验室检验结果均为阴性。 2、在疾病过程中未确诊鼠疫,发病30天后,针对鼠疫F1抗原的抗体检验结果仍为阴性,或达不到演度升高4倍的标准。 四、防控措施 1、鼠疫是甲类传染病,疫情发生后,应尽快向卫生局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疫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