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并发症处理

肠内营养并发症处理
肠内营养并发症处理

肠内营养的并发症

1.胃肠道并发症

(1)腹泻:发生比率为5%~30%

(A)、主要原因:

A.伴同用药:抗生素致肠道菌群失调、H2受体阻滞剂改变胃液的pH值而致细菌繁殖、

含镁的抗酸剂未经完全稀释即经喂养管注入,可致肠痉挛和渗透性腹泻

B.肠内营养制剂的类型:乳糖、脂肪、膳食纤维的种类和含量都可能影响肠道对营养液的

耐受性。

C.营养液的渗透压:高渗液致肠道分泌增加、血流不足。

D.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肠水肿?肠萎缩?

E.营养液污染:肠道细菌繁殖,菌群失调,23.8%饮食——输注系统在24h可达105cfu/ml

F.营养液的输注速度过快或温度过低:低于8~10度更易发生。

(B)、处理措施:

A.注意观察病人腹泻出现的时间,记录大便的次数、量、颜色、性状、及气味,并正确留

取和及时送检粪便标本。同时应做好生命体征的观察,注意末梢循环及尿量的变化,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并给予积极的治疗和护理。

B.营养液要新鲜配制,低温保存,肠内营养液开瓶后可在常温下保存8小时,低温保存

12小时,使用不超过24小时。

C.注意肛周皮肤的护理,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清洗,切忌用力擦拭。清洗后充分暴露臀部皮

肤,然后外用石蜡油或润肤油。

D.腹部护理:卧床休息,要避免腹部按摩,压迫和增高腹压等机械性刺激,以减少肠蠕动,

同时有利于减轻腹痛症状。腹部冷刺激会使肠蠕动加快,所以注意腹部保暖,用热水袋热敷腹部(伴出血者禁用)等减少肠蠕动。

E.对于感染性腹泻,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人员接触病人后加强手部的清洁消毒,对于病

人的物品应单独消毒处理,预防交叉感染。

(2)恶心、呕吐:10%~20%

(A)、主要原因

A:与肠内营养配方及选择有关

?要素制剂中的氨基酸和段肽多有异味

?营养液的输注速度过快、温度过低。

?营养液的渗透压高——胃潴留。

?乳糖含量高,脂肪比例高

B:与病人情况相关:

?胃潴留

?胃肠道缺血、肠麻痹

?胃十二指肠周围炎症

?乳糖不耐受

(B)、处理措施:

?控制营养液的浓度:从低浓度开始输注

?控制输注量和速度:宜从小量开始,6~7天内达到全量(1500kcal/d)

?保持营养液的适宜滴注温度:应在37℃左右

?用药护理:某些药物应稀释后再输注

?避免营养液污染变质:应现配现用,保持无菌,每天更换输注管、袋或瓶

(C)、预防:

?控制输注量和速度:宜从小量开始,7~8天内达到全量(1500kcal/d)。

?保持营养液的适宜滴注温度:应在37℃左右。

?检查胃充盈度和胃内残留量,如胃内残留>100-150ml,应减慢或停止输注,并及时处理。?鼻饲前抬高床头30~45度。

?速度的控制:微量控制均速输注,先从小剂量开始,比如10~20ml/h,使用1~2h后病人耐受良好可调节速度为30~40ml/h,以此类推,逐渐加量至100~125ml/h。

?如病人能耐受,且肠道功能尚好,可不使用短肽类百普力,考虑输注能全力。

(3)腹胀、便秘:

(A)主要原因:

A:脱水

B:粪便干结

C:肠梗阻、肠麻痹

(B)处理措施:

1、腹胀的护理

A、胃肠道减弱导致的腹胀:多发生在60岁以上的老人,年龄越大消化系统越趋于老化,消化道粘膜萎缩,胃肠功能减弱,加之长期卧床,食物排泄慢,产生胃肠道菌群失调,肠道积气造成腹胀:

处理:1)热敷、按摩腹部,以增进胃肠蠕动,促进排便、排气,减轻腹胀。

2)机械刺激或针灸:通过中频脉冲电治疗或中医师针灸1~2次/天,20min/次,同时遵医嘱给予胃肠动力药,增强疗效。

B、气体吸入引起的腹胀:

1)神经外科病人常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舌根后坠现象,病人张口呼吸,气体经口腔直接经食管吸入胃内;

2)应用面罩或鼻导管进行无创性通气,气体经食管进入胃肠道。

3)有创通气治疗过程中,器官导管气囊充气不足,封闭不严,气体从旁逸出至口咽部,引起吞咽反射亢进,将气体咽入胃内。

处理:患者取侧卧位(侧卧位能减轻软腭下榻和让患者舌根后坠的程度),尽量闭合口腔,以减少气体从口腔吸入呼吸道内。行气管切开的患者气管导管套囊充气要充足,避免气体从旁逸出至口咽部而被咽入胃内。

C、低血钾症导致的腹胀:

1)利尿剂和脱水药的使用

2)高渗液体的使用,特别是与糖皮质激素合用时更易发生低血钾。缺钾科引起肠蠕动减弱。

3)摄入不足:吞咽障碍、长期禁食

处理:1)立即减量或停药,并严密监测血钾浓度

2)根据低血钾的严重程度给予口服或静脉补钾,当血钾浓度低于3.0~3.5mmol/L时,可再停用利尿药或减量的同事口服钾。

D、胃肠道功能紊乱导致的腹胀:

处理:1)鼓励患者进食纤维丰富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2)遵医嘱给予增强胃动力的药物,如吗叮咛

3)恢复期间给予患者被动运动

E、鼻饲方法不当导致的腹胀:

1)鼻饲物的温度低

2)鼻饲时未回抽,未检查胃肠道消化情况及胃内是否有残存气体

3)鼻饲操作不当,使气体与鼻饲液同时经胃管注入胃内

处理:1)合理胃肠营养,适当减少摄食量,待腹胀缓解后可增加食物摄入量至正常需要量。

2)注意鼻饲液温度,一般在38~40度

3)每次鼻饲前回抽测定有无残留食物,如残留超过50ml即暂停鼻饲。

4)每次抽吸鼻饲液时应排尽注射器内的气体后再注入胃内。

5)鼻饲时及鼻饲后1h内适当抬高床头30~40度,使气体自食管自然排出。

2、便秘的护理

a)心理护理排便是通过神经反射来完成的,焦虑、恐惧和悲观失望等因素均可造成

便秘。因此,护士要关心、安慰患者,向患者讲解有关的疾病知识,解释便秘对身

体及疾病的不良影响及用力排便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使患者能正确对待,安心休

养,配合治疗与护理。

b)饮食护理首先向患者及家属讲明饮食与排便、饮食与疾病康复的关系,根据病情

制定合理的饮食,使患者及家属配合。增加脂肪、高纤维素食物和水的摄入,有助

于防止便秘的发生。高纤维素饮食可使大便维持一定的体积并成形,维持成人正常

排便的食物纤维摄取量为每日20g。脂肪食物可使大便柔滑,其所含的脂肪酸可刺

激肠道平滑肌而使肠蠕动加快。鼓励患者多饮水,保证每日液体摄入量在2~3L

左右,睡前喝一杯蜂蜜水或清晨空腹饮一杯淡盐开水均有助于大便通畅。要摄入香

蕉、食物纤维饮料,多食水果、蔬菜或笋类、麦片、麸皮等多纤维食物有促进排便

的作用。忌食烈酒、浓茶、咖啡、蒜、辣椒等刺激性食物,少吃荤腥厚味的食物。

c)排便的时间和环境的护理指导患者有规律的生活,注意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嘱

患者尽可能在每日早餐后排便,因早餐后易引起胃―结肠反射,此时训练排便易建

立条件反射,即使无便意,也应坚持每日去厕所蹲10~20min,日久便可建立定时

排便的习惯,排便时要注意力集中,不要在厕所里看书报、抽烟或思考问题。嘱患

者平时有便意时不要克制和忍耐,要立即去排便。为患者提供隐蔽的排便环境,在

床上排便的患者要做好其心理护理,保护患者的隐私,处理好排泄音和臭味,便器

的保温、舒适物品的应用都要适合患者。

d)保持一定的活动量适当的增加运动量,可促进直肠供血及肠蠕动,因而有利于排

便。运动的内容和方法应根据性别和体力等情况综合考虑,如跑步、跳绳等。卧床

的患者要定时给予腹部按摩,由护士操作或指导患者自己进行,按摩时可用双手示

指、中指、无名指重叠在腹部,按肠走行方向,由结肠向横结肠、降结肠至乙状结

肠做顺时针环行按摩,每日2~3次,每次15~20min,可起到刺激肠蠕动、帮助

排便的作用。另外,做便秘医疗体操和便秘腹式呼吸运动也可帮助排便。

e)导泻药物的应用长期卧床患者应给予作用温和的轻泻剂,如果导片2片qn,通

便灵2粒bid或开塞露40ml塞肛,而开塞露灌肠效果更好;宋霞等研究采用20%

甘露醇注射液125ml与白开水125ml混匀,分2次服完,间隔1h,治疗便秘效果

好;西沙比利5~10mg tid口服,以增加胃肠蠕动。心脏疾患的患者可根据排便的

情况,适当应用轻泻剂;对有脏器衰竭的患者,尤其是呼吸衰竭的患者,护士应尽

力协助排便,必要时给予强心剂和呼吸兴奋剂,以免发生危险;各种原因造成的高

血压,当舒张压超过14.67kPa时应配合小剂量轻泻剂治疗。对腹部疼痛诊断未明

的患者不可随意使用泻药,对极度衰弱、脱水、机械性肠梗阻、妊娠末期、伤寒、腹部炎症等患者,导泻药均属禁忌。

f)灌肠、人工掏便的护理对于直肠内有硬结样便块时,应用灌肠、人工掏便效果较

好。掏便时要了解肛门的解剖和生理,因物理刺激易引起出血。取便时协助患者侧

卧屈腿,戴乳胶手套,在示指上涂抹肥皂水或石蜡油等润滑油,缓慢伸入患者肛门

慢慢取出粪石,动作要轻柔以免损伤肠黏膜。灌肠常用溶液为0.1%或0.2%肥皂水、

甘油等。顽固性便秘可用1,2,3灌肠液(过氧化氢溶液20ml,甘油40ml,2%肥

皂水60ml)灌肠,可促进顺利排便,但不能长时间滥用泻药或灌肠,否则可引起

结肠痉挛性便秘,消化功能紊乱。

g)其他护理方法对慢性便秘患者在肌电图指导下进行生物反馈训练可取得良好效

果;推拿、按摩腹部,同时指导配合意念诱导,提高机体对外来刺激信息的敏感性,调节胃肠蠕动作用而促进排便[10];余立军等运用穴位按摩治疗习惯性便秘,宋

春雨等按压天枢穴治疗便秘,均取得良好效果。

(4)腹痛

2.代谢并发症

(1)脱水:5%~10%

高危人群:气切病人、昏迷病人、虚弱病人(老人、幼童)、糖尿病病人

常见为:高渗性脱水

处理:注意口渴症状及程度、液体出入量的平衡、血生化(电解质的变化)

(2)高血糖症:10%~30%

主要见于糖尿病或相对胰岛素不足

处理:监测血、尿糖,静脉输注生理盐水,使用适量胰岛素或降糖药物.

(3)电解质、微量元素异常

A.高钾血症:肾功能障碍

B.低钾血症:排钾利尿药使用导致脱水过度或体液量不足

C.低钠血症:保钾排钠利尿剂使用导致脱水过度

D.镁、铜、锌元素缺乏等

(4)转氨酶升高

A.肝胆病变

B.EN内的某些氨基酸在肝脏代谢

C.肝酶系统激活

3.感染并发症:

(1)吸入性肺炎:一般发生率在1%左右,气切或插管病人可高达3%。

A、发生率:鼻胃管>胃造瘘>空肠造瘘

鼻胃管>鼻空肠管

均速>推注

B、严重程度:取决于pH、颗粒大小、渗透压的高低、量的多少

C、病理改变:肺不张,水肿、出血,炎症细胞浸润、肉芽肿形成

D、预防:

?头抬高30度、半卧位,

?重力滴注或泵控制持续均速输注,

?稀释开始、逐步加量和适应,

?检查有无胃潴留表现

?上腹围测定:比基础> 8~10cm

(2)腹膜炎

A.造口处出血、渗漏、瘘形成、梗阻、疝

B.感染

4.机械并发症

(1)经鼻置管:鼻咽部和食管粘膜损伤

(2)胃造瘘:常见的并发症是胃与腹前壁固定不严密,导致胃内容物漏出,引起腹腔内感染。

(3)空肠造瘘:并发症主要是楼口周围渗漏和肠梗阻。

(4)喂养管堵塞

A.胃排空延迟

B.喂养管移位

C.体位不当,营养液反流

D.咳嗽和呕吐反射受损

E.精神障碍

F.应用镇静剂及神经肌肉阻滞剂

5.精神并发症:不耐置管或外形受损导致心理障碍或疾病。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