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江苏省宿迁市经济和社会总体发展情况汇总

合集下载

江苏省宿迁市社会保障情况调查

江苏省宿迁市社会保障情况调查

江苏省宿迁市社会保障情况调查(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内各种不安定因素及各种矛盾不断变化,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已经成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政府对此的重视也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国家对于劳动和社会保障所做出的每一项法规、政策及举动,都密切的关系到了人民的生活和国家的发展,都在社会和群众中产生非同一般的影响,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人民的生活得到保障,减轻了负担,感受到了党和国家的温暖关怀。

但同时也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政策落实力度、地域自然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并没有形成一个完善有序的体系,法律法规并不十分完备,各相应机构在落实现有的政策的过程中也出现了种种漏洞和不足。

因此我们对宿迁市宿城区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进行了调查,从而进一步了解我国现有的各项社保政策,并从中发现问题和不足,综合我国社会保障发展历程和经验,提出可行性建议,为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发展历程与社会现状宿迁市的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起步于1986年,经历了20多年的改革发展历程,全市按照“政策覆盖城乡各类群体,人人享受社会保障”的总体目标,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社会保障的政策体系,初步建成以“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城镇居民医保、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基本保障等为主体”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特别是进入“十一五”时期,全市社会保险事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基本实现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障制度城乡全覆盖,在推动宿迁市企业转制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十一五”期间,宿迁市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宿迁市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的参保人数分别由“十五”末的18.5万人、24万人、22.48万人、9万人、8.3万人增加到26.6万人、27.3万人、39.1万人、26.7万人、19.9万人。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从无到有,参保人数达65.4万人,参保总覆盖率达98%。

江苏宿州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江苏宿州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江苏宿州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江苏宿州地处中国东部,是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带中心城市之一。

近年来,宿州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发展。

本文将对江苏宿州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宿州未来的发展趋势。

目前,宿州的经济发展保持着良好的势头。

宿州地理位置优越,靠近上海、南京等大城市,交通便利,为宿州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宿州市政府推行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吸引了大批企业和投资者的来宿州投资兴业。

特别是宿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建设,为宿州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近年来,宿州的GDP持续保持较高的增长,人均收入也在稳步提高,这些都是宿州发展现状的体现。

在工业方面,宿州的制造业起着关键的作用。

宿州拥有一批重点支持的产业,包括汽车制造、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

这些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宿州的经济增长,并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宿州也积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逐渐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例如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

这将为宿州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除了制造业,宿州的服务业也在快速发展。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于服务业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宿州政府积极引导和扶持旅游、金融、文化等服务业的发展,提高了服务业的质量和水平。

特别是宿州在旅游业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址和自然景点。

例如,宿州的九华山和天目湖等景区,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

这将为宿州未来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

同时,宿州政府也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宿州位于居民环境治理与管理的蓝皮书16个监测点城市中排名较低,宿州定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市。

近年来,宿州加大了环保投入,推行了一系列的环境治理措施,为居民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同时,宿州政府还注重生态旅游的开发,通过提供生态旅游产品和服务,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这有助于提高宿州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展望未来,宿州的发展前景广阔。

在经济方面,宿州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发展环境,将继续吸引更多的企业和投资者前来宿州投资兴业。

宿迁市固体废弃物处理现状与污染物防治对策建议

宿迁市固体废弃物处理现状与污染物防治对策建议

宿迁市固体废弃物处理现状与污染物防治对策建议

摘 要:“十三五”期间,宿迁市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长,固体废弃物的产量也与日俱增。本文对宿迁市“十三五”期间固体废弃物产生及处理处置状况进行总结,分析目前全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现状和管理体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挑战。对宿迁市未来五年固体废弃物产生量进行合理预测,为宿迁市制定下一阶段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目标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宿迁市固体废弃物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宿迁市;固体废弃物;十三五;产量预测;对策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ollution Prevention of Solid Waste Treatment in Suqian Song Bo1*, Xu Suqian2, Ji Dongliang2 1. Solid Waste Radiation and Motor Vehicle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anagement Center of Suqian, Suqian 223800

2. School of the Environment and Ecology, Jiangsu Open University, Nanjing 210019

Abstract: During the 13th Five Year-Plan period, the economic indicators of Suqian maintained rapid growth, and the output of solid waste was rising dramatically.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d the production, treatment, and disposal of solid waste in Suqian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lan. The main problems and challenge of th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of solid waste were also analyzed. We reasonably predicted the production of solid waste in the next-five year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formulating the prevention targets of solid waste pollution in the next stage.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for optimizing management of solid waste in Suqian were also proposed.

宿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宿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宿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向基本现代化迈进打基础的关键时期。

根据《中共宿迁市委关于制定宿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宿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本规划立足“推动科学发展、谋求更大突破”的战略要求,阐明“十二五”时期发展目标、发展任务、发展重点和政策取向,是今后五年宿迁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十一五”发展成就“十一五”时期是宿迁发展史上综合实力提升最快、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奔小康、建设新宿迁”的奋斗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城市带动、外向突破、科教先行、创业富民”五大战略,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挑战和宏观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指标增速持续走在全省前列,提前一年实现了“十一五”主要发展目标,先后荣获联合国环保节能新型示范城市、中国改革开放30年优秀集体、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创业之城、中国金融生态城市等称号,开创了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综合实力再登新台阶。

2010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15亿元,年均增长14.2%,高于全省平均增速0.9个百分点,在全省总量占比提高0.3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21400元(3200美元)。

财政总收入五年翻三番,两年连跨百亿台阶,达到205.8亿元,年均增长51.4%,一般预算收入达到89.6亿元,年均增长45.4%,在全国334个地级市中的位次五年跃升近90位,在全省占比由1%提高到2.2%。

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1010亿元,年均增长4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86亿元,年均增长21.2%。

宿迁市统计年鉴社会经济发展指标数据:2018年私营企业发展情况统计(二)

宿迁市统计年鉴社会经济发展指标数据:2018年私营企业发展情况统计(二)
行业分类
全市 分地区
市直 沭阳县 泗阳县 泗洪县 宿豫区 宿城区 市经开区 湖滨新区 洋河新区 苏宿园区 分行业 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服务业 采矿业 开采辅助活动 制造业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建筑业 批发和零售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 住宿和餐饮业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金融业 房地产业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教育 卫生和社会工作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2319
17 16 125
203 65 192 23 1389 52 8 112 208 4 18
25185
240 95 7505
1639 9504 186075 2 4182795 9744 5 726 1358 6 9601
22297
240 95 1403
1639 30 4470 2 690584 2140 5 363 1358
3440
9
440
1035941118854Fra bibliotek130
99
1148
130
3835
4
743
6251
3
11917
1035036
38
2871
38233
3431
33604
13
1331
15818
26
7
100
32
63
1439
1
1704
37651
456
5
318
3337
19
191
1936
1
3605
30133
17

宿迁市统计年鉴社会经济发展指标数据:2018年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私营工业企业主要指标统计(分行业)

宿迁市统计年鉴社会经济发展指标数据:2018年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私营工业企业主要指标统计(分行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4
4
仪器仪表制造业
4
1
其他制造业
3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2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1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13
1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2
1
280474 14603 56463 46603 1705 149215
8348
收入2000万元以上私营工业企业主要指标统计(分行业)
宿迁市2018年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私营工业
企业单位数
1299 655 644 12 85 1116 86
亏损企业(个)
124 71 53 3 11 98 12
工业总产值(现
12290890 6950103 5340787 1878107 2350448 7759829 302506
89
10
销售费用
206304 126405 79899 41585 38484 123507 2729
38480 24166 60073
190249 56727 3318 142105 12625 15753 62062 24306 12 83343 28052 165379 65833 126904 26339 41507 36568 40286 14510 13058 3576 96933
主营业务收入
11616868 6593826 5023042 1735320 2143624 7477050 260875
主营业务成本
9894949 5655121 4239828 1518432 1805915 6339855 230747
主营业务税金

宿迁市农业发展现状及高质量发展对策

宿迁市农业发展现状及高质量发展对策

村乡科技XIANGCUN KEJI28XIANGCUN KEJI 2020年12月(中)宿迁市农业发展现状及高质量发展对策潘哲诚(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湖南娄底417000)[摘要]本文根据江苏省宿迁市农业基本发展情况,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实地调查法,基于“长江下游三角区域”战略背景,提出新时期加快宿迁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助推宿迁市经济整体快速发展。

[关键词]农业;高质量发展;宿迁市[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20)35-28-3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在新的发展环境下有必要继续提升农业地位,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得到良好发展[1]。

目前,我国沿海海岸的一些县市、大城市的郊区和大垦区已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其农村产业发展已进入产业整合和高质量发展的阶段[2]。

1宿迁市农业发展现状宿迁市位于黄海之滨、江苏省北部,是1996年设立的地级市,是江苏省13个省辖市、长三角25个地级市之一,辖3县7区,总人口592.36万,其中乡村常住人口192.08万。

宿迁市陆地总面积6288km 2,可耕地面积43.37万hm 2,人均0.073hm 2;水域总面积2367km 2,其中养殖水面4.13万hm 2,京杭大运河、古黄河穿境而过,洪泽湖、骆马湖均坐落于此。

2019年,宿迁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55.25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21元;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36.84亿元,可比价增长2.7%,其中,农业215.77亿元,林业8.46亿元,牧业27.87亿元,渔业72.49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12.25亿元,占比分别为64.1%、2.5%、8.3%、21.5%和3.6%。

2019年,宿迁市农业生产面积情况和其他情况见表1和表2。

作者简介:潘哲诚(1996—),女,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农村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江苏省宿迁市经济和社会总体发展情况 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2 2013年江苏省宿迁市经济和社会总体发展情况 2013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宏观环境,宿迁市围绕建设全面小康的目标要求,深入推进“三大发展、九比竞赛”活动,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求快、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特点,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长,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民生幸福工程扎实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构建“一轴两副九市”发展战略,中心城市布局优化、功能提升,九个小城市开始起步,城乡统筹发展步入新阶段。 一、综合 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06.28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一产实现增加值235亿元,增长3.0%;二产实现增加值815.61亿元,增长14.9%;三产实现增加值655.67亿元,增长13.0%。全市人均GDP达35484元,折合5730美元,比上年增长11.9%。14项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三,其中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和出口总额、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等10项指标增速位居全省首位。招商引资成果显著,全年共签订亿元合同项目355个,实现亿元开工项目244个,完成亿元竣工项目177个,竣工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1.7亿元,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的跨越发展。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到13.8:47.8:38.4,一产比重比上年降低1.1个百分点,二产和三产比重比上年分别提高0.7个和0.4个百分点。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9.8%,较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光电、新材料、智能电网、高性能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3 复合材料、生物科技、信息技术等六大新兴产业集聚区,制订了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全市新兴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10亿元,比上年增长35.6%。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进一步提升,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45.5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19.2%,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服务业发展提速,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0%,较上年提高1.0百分点,为三年来首次超过GDP增速,其中金融业增加值增长21.8%,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19.7%。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4%,涨幅比上年回落0.4个百分点,比2011年回落2.6个百分点,创四年来新低。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七升一降”。“七升”即食品上涨4.3%,烟酒上涨0.3%,衣着上涨1.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2.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1.0%,居住上涨2.5%。“一降”即交通和通信下降0.5%。 图1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曲线图 单位:%

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 通过省级预评估,列入“创模”规划的162个重点工程中,在建的和已完成的占93.8%。新建污水处理厂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4 (含乡镇)19个,污水处理能力近15万吨/日。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深入推进实施“十二五”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33个项目完成率达54.5%,3个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市区18条河流实施“一河(湖)一策”,制定内河三年整治方案,已有12条黑臭河流完成综合整治。深入推进秸秆禁烧工作,开展市区空气质量提升行动,PM10、PM2.5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呈现下降态势。 2013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较好,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经济增速有所回落、经济增长动力减弱;产业结构性矛盾仍较显著,结构优化仍需努力;企业运行效益有所下滑,居民增收步伐减缓;城镇化质量不高,城乡统筹发展仍需努力;节能降耗压力较大,环境保护仍需加大力度;政府管理职能有待改进,服务意识、行政效能尚需进一步强化等。 二、农林牧渔业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农业产业化水平持续提高,农业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农业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45.3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2%。 粮食生产实现“十连丰”。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058.69万亩,其中粮食种植面积859.07万亩,比上年增加1.28万亩。受不利天气影响,粮食产量小幅减产但仍属丰收,实现2004年以来的“十连丰”。全年粮食总产375.99万吨,比上年减少12.76万吨,减产3.3%。其中,夏粮152.59万吨,比上年减少7.22万吨,减产4.5%;秋粮223.4万吨,比上年减少5.54万吨,减产2.4%。 林业生产成绩显著。深入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全年造林11.7万亩,植树1625万株,完成抚育面积25万亩、试点示范面积2万亩。建设村庄绿化示范村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5 62个,其中省级绿化示范村56个、森林生态示范村6个。发展以林药、林菌、林禽、林渔为重点的林下经济模式近30个,建立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20个,示范面积2.2万亩,推广面积14.3万亩。全市林木覆盖率达29.3%,居全省第二,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 畜牧业生产遭遇疫情受挫。受H7N9禽流感疫情影响,家禽养殖受阻,畜牧业发展速度减缓。全年生猪出栏260.75万头,比上年下降0.3%;年末存栏146.74万头,比上年增长5.5%,生猪大中型规模养殖比重达66.8%。全年家禽出栏9179.25万只,比上年下降3.3%;年末存栏3906.09万只,比上年增长2.7%。 渔业养殖稳步提升。加强现代渔业产业园、精品园、示范场(基地)和示范村创建工作,完善水产苗种繁育体系。全年繁育水产苗种21.35亿尾,市水产科技示范园建成苏北最大鳜鱼苗种繁育基地;新增设施渔业面积1.43万亩,累计达11.78万亩,占可养殖面积比重的19.1 %;全市新增无公害水产品3个,累计达25个,无公害水产品产地面积达56.19万亩。水产品产量25.65万吨,比上年增长2.7%。 现代农业发展较快。三县两区全部创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在苏中、苏北率先实现县区全覆盖。新增设施农业8.39万亩,累计达91.79万亩,占耕地面积的14.3%。新增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163个,累计达883个。在全省率先设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项奖补资金。年还末拥有家庭农场4031个,专业大户7376个,土地股份合作社1591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经营比重达42.6%。农业综合开发完成投资2.8亿元,实施土地治理面积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6 21.7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25.3万亩,高标准农田比重为46.6%。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率达到80.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上下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深化企业改革,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1%,高出全省平均增速6.6个百分点。按企业类型分,股份制企业增长16.4%,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增长48.1%;按企业规模分,大中型企业增长12.1%,小型企业增长23.3%;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增长11.0%,重工业增长29.5%。全年工业用电量94.86亿千瓦时,增长18.7%。 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21.44亿元,增长27.3%;实现利税439.61亿元,增长29.1%。其中利润305.83亿元,增长28.1%。 支柱产业优势明显。全市酿酒食品、纺织服装、木材加工和机械电子等四大支柱产业完成增加值509.2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8.8%。酿酒食品业总量最大,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96.3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26.5%。机械电子业异军突起,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14.48亿元,比上年增长41.9%,高于全市平均增速23.8个百分点。 表1 2013年主要工业行业产值完成情况表 行业名称 产值(亿元) 比上年增长(±%)

农副食品加工业 251.34 20.7

食品制造业 40.95 8.0 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7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242.04 -4.7

纺织业 220.46 22.0

纺织服装、服饰业 160.71 34.9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24.57 29.4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427.52 24.9

家具制造业 16.93 44.5

造纸和纸制品业 24.68 78.2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39.40 37.7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87.45 20.9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30.56 29.9

医药制造业 25.50 19.7

化学纤维制造业 140.57 53.6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114.48 23.1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37.93 25.6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58.10 29.5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75.04 34.2

金属制品业 67.21 42.3

通用设备制造业 88.09 6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