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的多样性第1课时--N2,NO,NO2,NH3性质

合集下载

高一化学必修二氮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二氮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二氮知识点总结在高一化学必修二中,氮是一个重要的元素。

它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从农业到医学,都离不开氮的存在。

本文将对高一化学必修二中的氮知识点进行总结与讨论。

一、氮的基本性质1.1 氮的物理性质氮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

它的密度比空气稍大,常温下凝结为液态。

氮的沸点为-195.79℃,熔点为-210℃。

1.2 氮的化学性质氮是一种相对不活跃的元素,不易与其他元素直接反应。

但在一定条件下,氮可以与氢、卤素等反应生成相应的化合物。

二、氮的衍生物2.1 氨氮氨氮是氮的一种常见衍生物,它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

氨氮可以从尿素、硫酸铵等氮肥中释放出来,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

同时,氨氮还可以作为一种气体用于化学合成过程中。

2.2 硝酸盐硝酸盐是氮的另一种重要衍生物,常见的有硝酸钠、硝酸铵等。

硝酸盐可以用作肥料,提供植物所需的镁、钙等营养元素。

此外,硝酸盐还可以用于火药、爆破剂等方面。

2.3 氮氧化物氮氧化物是指氮和氧的化合物,主要有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等。

它们是工业生产中的常见有害气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此外,氮氧化物还与大气中的其他污染物相互作用,形成雾霾等有害气候现象。

三、氮的循环与利用3.1 氮的循环氮在生物圈中的循环非常复杂,主要包括氮的固定、转化、反硝化和硝化等过程。

其中,氮的固定是将大气中的氮转化成植物可以吸收和利用的形式,如通过大豆根瘤菌共生固定氮。

而反硝化和硝化则是指将有机氮转化为无机氮或将无机氮转化为有机氮的过程。

3.2 氮的利用氮在农业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施用氮肥可以增加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然而,过量使用氮肥会造成土壤酸化、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影响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氮的利用方面需要合理使用氮肥,并且推广有机肥的使用,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四、氮化合物的应用4.1 氨的应用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原料,广泛应用于化肥、合成纤维、染料、医药等行业。

氮族元素知识点总结

氮族元素知识点总结

氮族元素知识点总结一、氮族元素的性质1. 氮(N)氮是氮族元素中最常见的元素,占据地壳中78%的成分。

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化学性质相对稳定。

在常温下,氮气是不活泼的。

但是,当氮气与氢气或氧气等其他元素发生反应时,就会变得非常活泼。

2. 磷(P)磷是一种具有五种同素异形体的元素,分别是白磷、红磷、黑磷、紫磷和蓝磷。

其中,白磷是最常见的形态,具有毒性并且在空气中易燃。

磷在自然界中主要以磷酸盐的形式存在,例如磷灰石和磷灰石。

磷在工业生产中主要用于制造化肥、杀虫剂、药物和清洁剂。

3. 砷(As)砷是一种具有金属和非金属特性的元素,化学性质较活泼。

砷的化合物在环境和生物体中具有毒性。

然而,砷化合物在医药和半导体工业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4. 锑(Sb)锑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锑主要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合金和防火材料。

5. 铋(Bi)铋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元素,具有较低的熔点和高的电阻率。

铋主要用于制造合金、化妆品和医药。

二、氮族元素的应用1. 化肥氮族元素主要用于制造化肥,如尿素、磷酸二铵和钾肥等。

这些化肥在农业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植物生长,增加作物产量。

2. 基础材料氮族元素还用于制备一些重要的基础材料,如硫化磷、磷酸盐、氟硼酸盐等,这些材料在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3. 医药氮族元素在制药工业中也有重要的应用,例如磷酸二氢钾、砷酸钠、氯化铋等化合物都是一些重要的药物原料。

4. 电子材料磷化镓、砷化镓、硒化锗等化合物是一些重要的半导体材料,用于制造太阳能电池、激光器和传感器等电子产品。

5. 生活用品氮族元素在生活用品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在防火材料、合金材料、玻璃染料等方面都有应用。

三、氮族元素在环境和生物中的作用1. 生物体中的氮族元素氮族元素在生物体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氨基酸、核酸、蛋白质和维生素都离不开氮族元素。

磷还是DNA和RNA的主要组成部分,铋在人类体内也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

高一化学知识点关于氮类的

高一化学知识点关于氮类的

高一化学知识点关于氮类的氮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七元素,原子序数为7,符号为N。

它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气态氮(N2)和氮化合物(如氨气、硝酸等)中。

在高中化学中,我们学习了关于氮类的多个知识点,包括氮的性质、化合物以及如何制取和应用氮化合物等内容。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高一化学中关于氮类的知识点。

一、氮的性质氮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在常温下为双原子分子气体(N2),具有稳定性较高的化学性质。

氮具有高丰度和广泛分布,占据了地球大气中约78%的体积。

它的沸点为-196℃,熔点为-210℃,密度为0.808 g/L。

由于氮气分子之间的三键比较强,使得氮气具有较高的解离能,不易参与化学反应。

二、氮的化合物1. 氨气(NH3)氮与氢的化合物氨气是高一化学中常见的氮化合物之一。

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它是一种碱性物质,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氨气的制备方法有氨气发生器法、电解氨法等。

2. 氮的氧化物(NO、NO2、N2O、N2O4等)氮的氧化物是氮与氧元素的化合物。

其中,氮的氧化态包括+1、+2、+3、+4和+5等多种形式。

氮的氧化物对环境有一定的危害,其中的NOx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3. 硝酸(HNO3)硝酸是一种无色液体,是氮与氧的化合物。

它是一种无机强酸,具有腐蚀性。

硝酸在工业上广泛应用于制药、合成化学等领域。

三、氮化合物的制备与应用1. 氨水的制备与应用氨水是由氨气和水按一定比例制备而成的,它是一种常见的氮化合物。

氨水具有碱性,可用作试剂、清洗剂以及肥料。

2. 硝酸盐的制备与应用硝酸盐是含有硝酸根离子(NO3-)的盐类化合物,可以通过硝酸与金属、非金属等反应制备而成。

硝酸盐在农业中被广泛应用为肥料。

3. 无机氮肥的制备与应用无机氮肥是一种以无机氮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肥料,如硝酸铵、尿素等。

它们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氮元素,促进植物生长。

总结:上述介绍了高一化学中关于氮类的一些知识点,包括氮的性质、氮的化合物以及氮化合物的制备与应用等内容。

《氮的循环》物质的性质与转化PPT(第1课时自然界中的氮循环氮气和氮的氧化物)

《氮的循环》物质的性质与转化PPT(第1课时自然界中的氮循环氮气和氮的氧化物)
也有可能是氧气。若是一氧化氮,则氧气全部反应,二氧化氮完全
反应消耗1.5体积氧气,剩余3体积应该被一氧化氮消耗,所以一氧化
氮体积为4体积+1.5体积=5.5体积;若剩余的为氧气,则反应过程中
一氧化氮消耗的氧气为1.5体积,所以一氧化氮的体积是2体积。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1
探究2
素养脉络
随堂检测
对点训练2将10 mL充满NO2和O2的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置在水槽
=4∶3
恰好完全反应
> 4 ∶ 3 NO 过量,剩余气体是 NO
(2)氮氧化物与 O2 混合溶于水的计算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O+O2
2NO2
3NO2+H2O
2HNO3+NO
4NO2+O2+2H2O
4HNO3
4NO+3O2+2H2O
4HNO3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1
探究2
素养脉络
不同情况及剩余气体的体积:
硝酸的过程。
课前篇自主预习
知识铺垫
新知预习
自主测试
1.空气的组成及其体积分数:N2占78%,O2占21%,稀有气体占
0.94%,CO2占0.03%,其他占0.03%。
2.举例说明氮气的一种用途:化学性质稳定——作粮食保存、焊
接金属的保护气。
课前篇自主预习
知识铺垫
新知预习
自主测试
一、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典例剖析
例2在一定条件下,将6体积的NO2和一定体积的NO置于试管中,
并将试管倒置于水中,当通入4.5体积的O2充分反应后,剩余1.5体积
气体,则原NO体积可能为 (

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整理

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整理

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整理一、氮气(N2)1.基本性质:-纯净的氮气是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

-在常温常压下,氮气稳定性高,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液态氮的沸点为-195.8℃,常用于冷冻、传递低温等应用。

2.制备方法:-利用空气蒸馏法,将空气经过压缩、冷却等步骤分离出氮气。

-利用分子筛吸附法,将空气中的水和氧气通过吸附剂去除,得到纯净的氮气。

3.应用领域:-工业中,氮气常用于惰性气氛的维持,防止可燃物质的燃烧。

-化学实验中,氮气用作惰性气氛,防止一些物质与空气中的氧反应。

-食品工业中,氮气常用于食品包装,起到保鲜、防腐的作用。

二、氮氧化物1.一氧化氮(NO)-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属于温室气体。

-在自然界中,NO主要由闪电和常温排烟等过程释放。

-在大气中,NO容易与氧反应生成二氧化氮(NO2),进而与水反应形成硝酸。

2.二氧化氮(NO2)-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深黄色气体,属于温室气体。

-二氧化氮可引起空气污染和酸雨的形成,对人体健康有害。

3.氮的氧化态-氮氧化态包括氮的五种氧化态:+5、+4、+3、+2、-3-在一些化合物中,氮以正离子形式存在(+5态),如硝酸根离子(NO3-)。

-氮还可以形成低氧化态的化合物,如氨(NH3)和亚氨基根离子(NH2-)。

三、氨(NH3)1.物理性质:-氨是一种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氨的沸点为-33.4℃,密度小于空气。

2.化学性质:-氨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具有碱性。

-氨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相应的盐,例如氨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铵。

3.应用领域:-氨是化肥生产的原料之一,用于制备尿素等氮肥。

-氨是合成纤维和塑料的重要原料。

-氨水(氨溶液)可以用作清洁剂、去污剂。

四、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1.硝化作用:-硝化作用是由一些特定细菌(硝化细菌)完成的,其过程是将氨氧化为亚硝酸和硝酸的过程。

-亚硝酸和硝酸是植物的重要营养物质,可供植物吸收利用。

2.反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是由一些特定细菌(反硝化细菌)完成的,其过程是将硝酸还原为氮气或一氧化氮的过程。

化学氮知识点总结

化学氮知识点总结

化学氮知识点总结1. 氮的物理性质氮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在常温常压下,它是一种双原子分子的气体,化学式为N2。

氮气是一种相对稳定的气体,其沸点为-196℃、熔点为-210℃。

2. 氮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中,氮气是相对稳定的,很少参与反应。

但是,当氮气与氢气或氧气等元素形成氨、氮氧化物等化合物时,它就会表现出不同的性质。

氮化合物在生态系统、工业生产、农业生产等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3. 氮的存在形式氮主要以氮气(N2)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占空气的78%,也以硝酸盐、氨等形式存在于地壳和水中。

在土壤中,氮以有机氮和无机氮的形式存在,有机氮主要来自植物残体、微生物体等有机物质的分解,无机氮主要来自于大气中的氮气和土壤中的氮化物质的分解而来。

氮在大气和土壤中的循环是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循环过程,它直接影响了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 氮的化合物氮化合物包括氨、亚硝酸盐、硝酸盐、尿素等。

这些化合物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在生物体代谢和养分循环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 氮的应用氮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可用于制备氨、硝酸、硝酸铵等工业产品,也可用于半导体、电子产业中的制冷等。

在农业生产中,氮是一种重要的营养元素,它是植物体中蛋白质合成的重要原料,因此氮在农业生产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总的来说,氮是化学中的重要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和人类生产活动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深入了解氮的性质和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和保护这一重要的元素资源,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2氮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5.2氮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讲解氮及其化合物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氮气、氮的氧化物、氨水和硝酸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氮及其化合物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氮及其化合物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氮及其化合物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氮及其化合物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氮及其化合物解决实际问题。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氮及其化合物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 教学课件:教师需提前准备本节课的教学课件,涵盖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反应和实验操作等内容。课件应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6. 作业与评估: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作业,用于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同时,设计评估方法,如课堂问答、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以了解学生对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实验器材:本节课涉及实验操作,需要准备实验器材,如试管、烧杯、滴定管、过滤纸等。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提前检查器材是否损坏或缺失,并及时补充。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配备实验器材和多媒体设备,以便于学生进行实验和讨论。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 让学生查找有关氮及其化合物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如氮气固定、氮肥使用等。

高一氮及其化合物笔记

高一氮及其化合物笔记

高一氮及其化合物笔记
氮及其化合物是高中化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以下是关于氮及其化合物的笔记:
1. 氮气的性质:
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在空气中占约78%的体积。

氮气是惰性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通常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2. 氮的氧化物:
一氧化氮(NO):无色气体,有毒,易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

二氧化氮(NO2):红棕色气体,有毒,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3. 氨气(NH3):
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

氨气是碱性气体,可以与酸反应生成铵盐。

氨气的制备: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条件下合成氨气。

4. 硝酸(HNO3):
硝酸是无色、易挥发的强酸,具有强氧化性。

硝酸可以与金属反应生成硝酸盐和氢气,也可以与硫化物反应生成硫和氮气。

硝酸的制备:氨气与氧气和水的反应生成硝酸。

5. 铵盐:
铵盐是由铵离子(NH4+)和酸根离子组成的盐类,是氮元素的重要化合物。

铵盐的性质: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加热时易分解。

6. 硝态氮肥:
硝态氮肥是指含有硝酸根离子的氮肥,如硝酸铵、硝酸钙等。

硝态氮肥易溶于水,植物吸收快,是重要的氮肥之一。

7. 腈纶(合成纤维):
腈纶是由丙烯腈聚合而成的合成纤维,具有柔软、保暖、耐腐蚀等特点。

腈纶广泛应用于纺织、服装等领域。

这些是关于氮及其化合物的简要笔记,要深入了解和学习这些知识,建议参考化学教材和相关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化学 班级 姓名 学号1第2节: 氮的循环(第1课时)【学习目标】 1.了解氮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性质。

2.了解自然界中氮循环的过程,形成原料循环使用的思想。

3. 掌握氨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并能熟练运用。

【重点难点】氮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性质,氨气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介绍N 2, NH 3在自然界中循环过程、应用方面,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情感与价值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多联系当今化学新科技,新前沿,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本节的价值和意义,体验到学习本节知识的意义,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课前预习】预习要求:阅读课本73-77页有关文字及观察分析图3-2-2,将下面的基础知识填空。

一.自然界中氮的循环—氮元素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1)游离态:存在于 中。

(2)化合态:存在于 中。

二.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及其转化(一) 氮气1. 物理性质: 色 味气体, 溶于水,密度与空气接近(为什么?)。

2. 氮分子结构特点:(阅读P 74方框部分有关内容,理解N 2分子的结构特点)分子构型为 :N ┇┇N:3. 化学性质:(1)与镁等活泼金属反应 生成物中N 显 价,也能与Ca 反应)(2)与非金属单质H 2反应(化学方程式): 此反应在工业上的应用是 ,在此反应中氮气表现了 (氧化性、还原性) ◆可逆反应的定义(P 75方框内容) ◇ 思考:2H 2 +O 2 =2H 2O 与2H 2O =2H 2 +O 2是否是可逆反应?注意:可逆反应必须:①相同条件下 ②同时发生(3)与氧气反应(化学方程式): 小结:N 2的化学性质—既具有 性又具有 性(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分析)4.氮的固定——定义:固氮类型: A. 固氮:包括生物固氮(举例 )和高能固氮(举例 )B. 固氮(举例 )高一化学班级姓名学号(二)重要的氮的氧化物—— NO和NO2(见课本76页)1. 将氮的氧化物按氮元素的化合价从+1→+5的顺序依次写出。

2. 物理性质:NO的物理物质NO2的物理性质3. 化学性质:①农谚“雷雨发庄稼”是何道理?用三个方程式表示?②实验室如何收集NO、NO2?为什么?三.氨气的物理、化学性质(见课本76—77页)(1)物理性质:色气味体,标况下,密度比空气,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约体积氨气。

(2)化学性质:1. 与H2O的反应方程式2. 氨跟酸的反应方程式:NH3 + HCl─3. 与氧气的反应(氨的催化氧化)方程式:【预习检测】1. 下列反应起了固氮作用的是()A.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生成NH3B.NO和O2反应生成NO2C.NH3经催化氧化生成NOD.由NH3制取碳铵和硫铵2. (双选)下列用途中应用了氮气的不活泼性的是()A.金属焊接时的保护气B.用于合成氨气C.工业上以氮气为原料之一制硝酸D.保护粮食和水果3. 关于氨的物理性质不正确的叙述是( )A.无色无味气体B.极易溶于水C.具有刺激性气味D.比空气轻【课堂探究】探究1. 氮气的性质【例1】关于氮气的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通常情况下,氮气性质很不活泼B. 可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氮C. 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其原因是两原子间结合非常牢固D. 跟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氮气是氧化剂【例2】相同质量的镁条分别在O2、N2和空气中充分燃烧,所得固体产物的质量m1,m2,m32高一化学班级姓名学号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写出镁在空气中燃烧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总结】氮气的化学性质(从氧化还原反应角度)①②探究2. 氮的固定【例3】下列变化中,属于氮的固定的是()A.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含氮的养料B.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吸收空气中的氮气,使之转化成植物蛋白质C.工业上将氨转化成硝酸及其他氮的化合物D.从空气中分离氮气【总结】用图示表示氮的固定的分类探究3.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性质【例4】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是常见的两种有毒气体,它们在空气中会形成黄色或褐色烟雾,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A、对环境没有污染 B.植物生长有利C.人体呼吸器官有刺激性,危害呼吸道及肺部D.人体血液无毒害作用【例5】(双选)下列大气污染物中,能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而引起中毒的气体是( )A.NOB.CO2C.NO2D.CO【例6】HNO3和HNO2所对应的酸性氧化物(酸酐)各是什么?;NO为无色气体,如用排空气法收集时,气体却显红棕色,为什么?。

NO2为红棕色气体,如用排水法收集时,气体却显无色,为什么?。

【例7】在NO2被水吸收的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的物质,其质量比为( )A.3:1B.1:3C.1:2D.2:1【总结】一氧化氮与二氧化氮的组成、性质比较:3高一化学 班级 姓名 学号4探究3.. 氨气的性质1.【实验探究】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与水反应):【合作讨论】(1)氨的喷泉实验说明了什么?形成喷泉的原理是什么?写出氨气与水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氨气、液氨、氨水、一水合氨是不是一回事?各自存在哪些微粒?氨水有什么性质?【例8】氨的喷泉实验体现了氨的哪些性质?( )A. 还原性B. 极易溶解C.与水反应生成碱性物质D. 氧化性A.铜在氯气中燃烧B.铁在氯气中燃烧C.氯化氢气体与水蒸汽相遇D.氨气与氯化氢气体相遇高一化学 班级 姓名 学号53.与氧气的反应(氨的催化氧化):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氨具有 性,能与具有 性的物质发生反应。

方程式:该反应在工业上的用途:【课堂检测】1. 下列含氮的氧化物中是硝酸的酸性氧化物的是( )A.NOB.N 2O 3C.NO 2D.N 2O 52. 找出NH 3、N 2、N 2O 、NONO 2、HNO 3的排列规律,确定应在空格中填入的物质是 ( )A .N 2O 3B .NOC .NH 3·H 2OD .NH 4NO 33. 氨水显弱碱性的主要原因是( )A .通常状况下,氨的溶解度不大B .氨水中的NH 3·H 2O 电离出少量的OH -C .溶于水的氨分子只有少量电离D .氨本身的碱性弱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H 3溶于水后,其水溶液中存在大量的NH 4+B. 液氨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C.NH 3在催化剂存在下与O 2共热生成NO 2D.NO 、NO 2都能溶于水生成HNO 35. 氨水的碱性较弱,这是因为( )A.它只能使酚酞变红色B.溶于水的氨的大部分仍以NH 3分子形式存在C.氨与水结合生成的一水合氨只有小部分电离D.氨水极易挥发出氨气6. 氮的循环在自然界的元素循环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有些氮的转化是从氮气到氮的化合物,有些转化是从氮的一种化合物到氮的另一种化合物。

下列过程中,以游离态的氮为原料,最终产生氮元素的化合物的是: 。

A .工业合成氨 B.硝化细菌的硝化过程C.动物尸体腐烂D.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固氮E.盛夏季节,雷雨肥田,植物盛茂高一化学 班级 姓名 学号 6 课后检测1.下列气体中,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 )A .H 2B .CO 2C .NOD .NO 2 2.下列气体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A .N 2B .NOC .NO 2D .SO 2 3.(双选)下列反应,氮元素被还原的是 ( )A .N 2 + O 2 = 2NOB .2NO 2N 2O 4 C .N 2 + 3Mg = Mg 3N 2 D .N 2 + 3H 22NH 34. NO 分子因污染空气而臭名昭著。

近年来,发现少量的NO 在生物体内许多组织中存在,它有扩张血管、免疫、增强记忆的功能,而成为当今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NO 亦被称为“分子明星”。

下面不是NO 对环境造成的危害的是 ( )A.破坏臭氧层B.高温下能使一些金属被氧化C.造成酸雨D.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5. 在1L1mol/L 的氨水中 ( )A.含有1molNH 3分子B. 含NH 3和NH 4+之和为1molC. 含1mol NH 3·H 2OD. 含NH 3、NH 4+、NH 3·H 2O 之和为1mol6. 发射卫星的运载火箭,其推进剂引燃后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高温气体从火箭尾部喷出。

引燃后产生的高温气体主要是CO 2、H 2O 、N 2、NO ,这些气体均为无色,但在卫星发射现场看到火箭喷出大量红烟,产生红烟的原因是 ( )A 高温下N 2遇空气生成NO 2B 、NO 遇空气生成NO 2C CO 2与NO 反应生成CO 和NO 2D 、NO 和H 2O 反应生成H 2和NO 27. 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气,工业上就是利用分离空气的方法得到大量的氮气。

查阅物质的沸点表,得到空气中各主要成分的沸点如下:N 2(-196℃) O 2(-183℃)Ar (-186℃)CO 2(-78℃)(1)若将空气深度冷却液化,然后慢慢升温,沸腾分离,则最先分离出的气体是( )A.氮气B.氧气C.氩气D.二氧化碳(2)若实验室中需要制备少量的氮气,应该用氧化剂氧化下列物质中的( )A.氨气B.一氧化氮C.二氧化氮D.硝酸8. 在体积为V L 的密闭容器中,通入a mol NO 和 b mol O 2,反应后容器内氮原子和氧原子数之比为( )A.a/bB.a/2bC.a/(a+2b)D.a/2(a+b)9. 将充有20mlN 2和NO 2气体的试管倒立在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试管残留气体10ml ,则原混合气体中N 2和NO 2的体积比是( )A .1 :1B .1 :2C .1 :3D .2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