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新闻的特点
时政播报课件【PPT演示】

CONTENTS
• 引言 • 时政播报的类型与特点 • 时政播报的流程与规范 • 时政播报的技巧与策略 • 时政播报的案例分析与应用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培养学生对时政的敏感度和兴 趣 提高学生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度 和参与度 帮助学生了解国情,增强社会 责
时政播报通常由官方媒体或权威媒体发布,具有较高的 权威性和公信力,能够准确传达政府的立场和观点。
广泛性
时政播报的受众群体广泛,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的公众 ,都能够通过时政播报了解最新的政治动态和政策走向 。
引导性
时政播报具有引导公众舆论的作用,通过对事件的报道 和分析,能够影响公众对事件的理解和看法,引导公众 朝着正确的方向思考。
02
时政播报的类型与特点
国内时政播报
内容涵盖
国内时政播报涉及的内容 十分广泛,包括国家政治 、经济、文化、社会等各 个领域的重要事件和政策 。
报道形式
通常以新闻报道、专题报 道、访谈等形式进行,语 言严谨、客观,具有权威 性和公信力。
目的与意义
旨在向公众传达国家的最 新动态和政策走向,增强 公众对国家事务的了解和 关注,促进社会稳定和和 谐发展。
适应不同的场合
根据场合和听众的需求,灵活调整播报风格和 节奏,例如在正式场合要保持庄重,在娱乐场 合要活泼生动。
如何与听众互动和交流
保持眼神交流
通过与听众保持眼神交流,增强与听众的互动和信任感,了解听 众的反应和需求。
积极回应听众
在播报过程中,积极回应听众的提问和反馈,解答疑惑并引导讨 论,增强互动效果。
结合实际应用场景进行案例分析
案例一:数字中国建设
结合数字中国建设的主要内容、实施措施及成效,分析 其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并举例说明数字技 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澎湃新闻”的时事报道特色分析

THE PRONT
1 “澎湃新闻”时事报道概述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 提高,人们对时事新闻的关注度也不断 上升。纵观我国新媒体在时事新闻报道 上的发展情况,有专做推广平台的新媒 体,大多走的是“渠道为王”的路线, 一般缺乏自身的原创内容,对于时事新 闻的深度报道多是转载传统媒体的文章, 比如今日头条;有传统媒体(如报业) 自己开发的新媒体平台,把报纸内容利 用移动客户端的形式呈现出来,比如人 民日报;还有像澎湃新闻这样由传统媒 体刚刚转型而成的新媒体平台。作为主 打“时政与思想”的“澎湃新闻”在内 容设置上共分为时事、经济、思想和生 活四大版块,从各个版块所包含的栏目 数量来看,“澎湃新闻”尤其注重对时 事新闻的报道,其时事版块包括“中国 政库”“中南海”“舆论场”“打虎记” 等 22 个栏目,几乎占所有栏目数量的一 半,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2 “澎湃新闻”时事报道特色 2.1 视野开阔,追踪热点 无论是纸媒还是新媒体,做好新闻 选题工作都是做好新闻报道的基础,而 对于如何在新闻选题上下功夫,就要求 新闻从业者不仅要有放眼全球的宏观视 角,更要把握好与选题相关的具体工作。 而对于信息时代的新闻选题,传媒应以 占领市场吸引受众为目的,以超越竞争 对手为动力,以新闻策划和新闻创新为 手段,以新闻事实自身高素质为依据, 发挥新闻报道的主体能动性,使新闻选 题在求新、求变、求深中不断推陈出新, 满足受众不断变化的精神需要。[1]
时政新闻如何创新出佳作

时政新闻如何创新出佳作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时政新闻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最新政治信息的主要途径。
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如何创新出佳作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他们需要更加细致的分析、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更加创新的方法来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水准。
一、挖掘热点时政新闻的创新首先要从热点开始。
新闻的热点是指最近发生的、被人们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的事件,新闻媒体要从这些热点中挖掘出重点事件,深入报道,探究新闻本质,将新闻报道创新到一个新高度。
二、注重真实性时政新闻作为传递最新政治信息的重要手段,其真实性尤为重要。
新闻工作者要严肃认真对待每一条新闻,并且多方核实新闻信息的可靠性,避免传递虚假信息。
三、关注人性时政新闻的创新需要关注人性。
新闻报道要深刻描绘出事件幕后所隐藏着的人性因素,例如利益诉求、欲望之争等,以让读者从新闻背后更深刻地理解社会事件,这类新闻报道为加深人们对社会现象和人性本质的理解,具有一定的思辨意义。
四、注重内容深度时政新闻的创新还要注重内容深度。
新闻报道应该不仅仅是简单的新闻概述,而是要深入事件的本质,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事件,对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五、注重视觉效果时政新闻的创新也可以通过視覺效果的创新来实现。
作者应该根据不同事件特点,采用不同的视觉表现技巧,在新闻内容的交流中,不断提高人们获取信息的吸引力,让新闻报道变得更加丰富生动。
六、常青树时政新闻,往往只是在事件发生时提供信息的一部分,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新闻的“常青树”也是一个重要的话题,也就是文章要具备较高的价值,需要通过分析和评论内容为人们带来理解和启发,新闻的价值也需要得到保持和增强,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创新方向。
综上所述,时政新闻的创新需要在追求真实性和热点切入的基础上,注重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深入思考和深层次分析,从视觉效果和信息质量等多个维度展现创新思维的力量,让新闻报道变得更具价值和社会意义,这是新闻工作者需要不断努力和提高的方向和目标。
新闻逻辑结构知识点总结

新闻逻辑结构知识点总结一、新闻的定义和特点新闻是指报道事实或事件的文字、图片、声音等媒体内容,其主要特点包括及时性、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新颖性和可信度等。
新闻是广泛传播的信息,目的是向公众传达社会事件、事实和信息,为公众提供决策参考。
二、新闻的分类新闻可以按照内容、形式、传播媒介等不同方式进行分类,主要包括时政新闻、社会新闻、国际新闻、体育新闻、娱乐新闻、财经新闻、科技新闻等。
根据形式可以分为文字新闻、图片新闻、视频新闻等。
根据传播媒介可以分为报纸新闻、电视新闻、网络新闻等。
三、新闻采访与报道1. 新闻采访新闻采访是指新闻记者采集新闻素材和信息的过程,主要包括确定新闻主题、采访对象、采访方式、采访技巧等。
采访对象可以是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家、民众等。
采访方式包括电话采访、面对面采访、网络采访等。
采访技巧包括提问技巧、引导技巧、倾听技巧、说服技巧等。
2. 新闻报道新闻报道是指新闻记者将采访到的新闻素材整理成报道稿,再经过编辑审核后发布到媒体平台上供公众阅读。
新闻报道的结构一般包括导语、事件叙述、背景介绍、专家评论、数据分析、社会影响等内容。
其写作风格要求简明扼要、客观公正、新颖鲜活。
四、新闻的逻辑结构1. 新闻的主题新闻的主题是指新闻报道的中心内容,是新闻报道的重点和关注焦点。
主题要求突出新闻事件的独特性和重要性,能吸引读者或观众的眼球。
2. 新闻的引言引言是新闻报道的开头部分,主要用于引出新闻事件的关键信息,吸引读者或观众的兴趣,概括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为后续内容的阐述奠定基础。
3. 新闻的事件叙述事件叙述是新闻报道的核心部分,用具体的事实和细节来叙述新闻事件的经过和发展,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原因、过程、结果等。
4. 新闻的背景介绍背景介绍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介绍新闻事件涉及的相关背景信息,包括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因素,帮助读者或观众更好地理解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
时事热点新闻传播的分析与解读

时事热点新闻传播的分析与解读作者:薛滨来源:《消费导刊》2018年第01期摘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时事热点新闻的传播平台更加多样化,极易引起社会公众对新闻事件的高度关注。
新闻媒体要做好时事热点新闻报道工作,加快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合作,遵循真实、客观、公正的基本原则传播新闻事件,从而提高新闻传播效率。
本文对时事热点新闻的内涵与传播策略进行分析探讨,期望对提高新闻传播的质量和效率、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有所帮助。
关键词:时事热点新闻新闻传播网络多媒体一、时事热点新闻的内涵时事热点新闻包括以下七种类型的新闻事件:一是时政新闻,是指国家最近发生的政治事件、党务政务活动、最新政策、政府措施等新闻,关系到国家发展大局,带有较强的严肃性;二是涉社会舆论新闻,是指政府职能部门出现的执法不公、权利不明事件,该类事件易引起社会舆论抨击;三是重大事故灾害新闻,是指因人为因素酿成的重大安全事故,以及因自然条件变化引起的自然灾害新闻,此类新闻事件易牵动人心,引起人们对事故灾害救援情况的关注;四是消费类新闻,是指包括但不限于民生的食品安全、购物等新闻,这类新闻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和生命安全,易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问题;五是道德素养新闻,是指社会上人们对伦理道德的践行,以及反映公民文明素养的新闻事件,如老人摔倒扶不扶、游客随意刻画、婚外情等新闻;六是人文关怀新闻,是指社会上自愿发起的慈善活动类新闻,易激发社会公众的参与热情,传递社会正能量;七是娱乐新闻,是指综艺、影视、演艺等休闲娱乐方面影响人们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的有关人物和事件的新闻。
时事热点新闻虽然涵盖面比较广泛,但是不论何种类型新闻,在传播过程中都必须遵循客观性、公正性、真实性的原则,始终保持新闻媒体的中立态度,以事实为依据进行全面报道,让受众了解新闻事件的本质,增强新闻报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引导社会舆论导向,达到新闻传播的目的。
在新闻传播中,传播者不能强加自己的观点于公众,从而产生误导、影响公众对新闻事件的正确判断。
时政新闻的写作分析

1 时政 新 闻 的 写作 手 法
识 ,提高发现热点新 闻的能力 ,还要能够 模 式创新 。以往 撰 写新 闻时 ,通 常将 事
随着 生活 节奏 的加 快 ,人 们关 注 的 找准契合点、关注点和切人点。在撰写新 件 的发展顺 序和时间顺序作 为报道依据 ,
前 因后果作 深入 调查 ,确保所 报道 的事
关键 就在 于一 个 “ 勤”字 ,有 时候 即便 门可以获取重要 的新闻 ,至少也可 以得到 此外 ,记者还 要遵 循只报 事不 造事 的原 我们 去跑 新 闻 ,也不 一定 能够得 到有 价 相关新 闻线索。
值 的信息 , 但 是不 去跑 就一 定没 有材 料 2 时政新闻的创 作要素 可写 。例如 ,采写 时政 新 闻中较 为杰 出
政新 闻是 组成 新 闻的三个 主要 部 分 ,其 行举止。首先要放低姿态 ,谦虚谨慎 ,多 结构 变得 鲜 明、有 特 点 ,是记 者今 后需
中时政新 闻因其所 具有 的社会 作用 而 占 问多学习 ;其次 ,专业知识要 扎实 ,对所 要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
据 主要地 位 ,得到 了社会 各 界 的关 注 。 要报道的行业领域能够了解掌握一些相关 2 . 3 真实性 时 政新 闻的主 要特 点是政 治 色彩浓
论 坛
时政新闻的写作分析
张 良
( 作者单位 :易门县文化旅 游广电体 育局 广播 电视新 闻中心 )
摘
要 :时政新 闻是 一种具有权威性和影响 力的报道体 裁。相较 于其它种类的新 闻来说 ,时政新 闻的采写要 求更加 严格 ,突
出强调 了报道 的有效性和真 实性 ,所 以撰写更具难度 。 因此,笔者主要对 时政新 闻的采写方法进行 了探讨 。
英语时政新闻长句的特点与翻译

、
引 言
英语时政新 闻有着 自己的鲜 明特 点 , 内容极其广泛 , 其 涉及政 治、 经济 、 医药、 卫生 、 社会 、 体育等各个方面 ; 其体裁丰富多彩 , 有突发新闻 ( e i w ) 闻 v o )有背景资料或 称相关链 接( c g u d b a nn s要 rk g e 、 esr , rty b kr n a o i o ao ) n r t n, f m i 也有深度报道(a r s r 与时政评论( m et y, f te ty e u o ) c m n r 有时候 o a) 还有后续报道(H w u oy。 f o - ps r) o t 尽管英语时政新闻的 内容广泛 、 体裁 丰富 , 然而不 同内容 、 同体 不 裁的英语时政新闻有一个共 同点 :频繁使用长句 。这里所谓长句是指 “ 语法结构 比较复杂 、 句和修饰语较多 、 从 包含的 内容层次在一个 以上 的句子” 。英语时政新 闻之所 以青睐长句 , 一方面是因为英语时政新 闻 有时候需要用较少的句子 向读者传递充足的信息 ;另一方面是 因为长 句能够包含较多的信 息。因此 , 在翻译英语时政新闻的时候 , 的障 翻译 碍很 大程度上都集 中在对长句的理解 和翻译 。 二、 英汉长句的形合与意合 英语重形合, 汉语重意合 , 这是国内外学者们 达成 的共识 。形合与 意合是语言学中关于句法问题的两个重要概念 , 其对应 的表达分别是 源于希腊语 的 hp t i 和 pr ai yo x as at s a x 。根据 《 英汉语 言学词汇》 形合法 , ( I i指复句中同等或从属句之间需要一种方式表达 它们之 间的句 I as l )1 y 【 法关 系; 意合法 ( 岫 ) p s 指分句 间不用 连词 。这两条释义仍不 尽如人 意, 前者略有含混 , 后者稍显简略。 于是 , 毛荣贵教授把形合与意合定义 整合 为: 所谓形合 与意合 , 主要指句与句 ( 包括联合 关系配列以及偏正 关系配列的句与句) 之问起连接作用的成分是保 留还是省略的一个句法 问题。 英语注重形合, “ 汉语注重意合” 为英汉两种语言组织句子的共 作 性, 它也存在于英语时政新 闻长句之中。 三、 英语时政新闻长旬的结构特点 英语注重形合是指 , 注重句子形式及结构完整 , 中大多使用 英语 句 语言形式手段连接 , 因而英语句子一般较长 , 其结构被 比作“ 大树参天 , 枝叶横生 ”而汉语注重意合则指 , ; 汉语很少甚至不使用衔接手段 , 注重 以神统形 , 故而其结构被 比作“ 碧波万顷, 层层推进” 。 同很多其他领域的英语 长句结构类型一样 ,英语时政新闻长句的 结构类型也是主要有两种 : 包孕式结构和多枝共干结构。现分述如下 , () 1包孕式结构的长句 。 包孕式结构体现在多个修饰从句之间的修 饰连锁性 ,也就是下一分句对上一分句的一部分或整体进行逻辑解释 或引申 . 语义上层层推进 , 语法上环环相扣 , 构成一个完 整的逻辑链。 () 2多枝共干结构的长句 。多枝共干结构包括 , 多个主语共有一个 谓语或表语 ,多个定语共同修饰同一个名词以及多个状语 一起修饰谓 语等形式。 该种 现象如 同长在同一根枝干上的若干树枝 , 因此被形象地 称为多枝共干结构。 该结构在语法上有省略成分 , 但是在逻辑上却是完 整无缺 , 它能够让句子结构紧凑 、 逻辑严密 、 文字简洁、 信息庞大。 同时 , 英语 长句之所 以结构复杂 ,其原因是其 主干有众多 附属结 构。 虽然英语长句 的从属结构复杂, 但是根据英语 时政新闻长句本 身的 特点 , 我们一般还是可 以将这些长句 的从属 结构分为三类 : 从句结构 、 非谓语结构 、 介词短语与其他独立结构 。 () 1从句结构 。 从句结构中, 主要有定语从句 ( 限制性定语从句和 含 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同位语从句 、 从句、 、 状语 表语从旬 和宾语从句 。其 中, 定语从句、 同位语从句和状语从句这三种从句 给理解 和翻译带来难 度更大 。 () 2 非谓语结构 。动词非谓语结构 非常容易辨认 , 主要有不定式短 语、 现在分词短语和过去分词短语 。 不过 , 一般 而言 , 由于动词非谓语结 构没有从句结构那么复杂 ,因而它给理解 和翻译带来 的难度也相对没 有那么大。 () 3 介词短语 与其他独立结构。一般情况 下 , 介词短语 与其他独立 结构如果不套用从句 , 那么一般不会造成理解和翻译上的障碍。 般而言 ,如果译者把握英语 时政新 闻中长句结构 的类型和从属 结构的类型 , 那么既有利于正确理解原 文的真实意思和 主旨, 又有利于 将原文准确而有效 的表达为汉语 。 四、 英语时政新 闻长旬的翻译原则 译者翻译英语时政新闻长句之时 , 一方 面要让译文准确而有效地 传达原文的真实意思和主 旨; 方面要让译文符合汉语的思维模式。 另一 为此 , 我们需要探讨一下英语 时政新闻长句的翻译原则与方法 。 ( ) 一 英语时政新闻长句 的翻译原则 根据英语和汉语两种语 言各 自的长句特点 ,卢敏提 出了在英语长 句汉译之时汉语语序应当遵循 的六条原则 : () 1 叙事原则 。 汉语作 为临摹型语言 , 在叙述一组事件时, 通常按照 “ 先发生在先 , 后发生在后” 的顺序来组织句子。 () 2理论原则 。 在很多情况下 , 汉语按照“ 原因在前 , 结果在后” “ 、前 提在前 , 结论在后” 的顺序来 陈述 因果关系 , 但是有时候也将结果放前 、 原因放后作为补充。然而 , 如何安排原 因和结果的位置 , 具体 则要根据 它们在整个语篇 中和前后句子的搭 配情况 和句子的节奏平衡感 ,才能 够确定 。 () 3 空间视角 、 心理视角原则 。汉语在描述一组空间上排列的事物
《中国日报》(China Daily)时政新闻报道中常用语的特点及翻译策略

2019.5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学术园地《中国日报》即China Daily,是中国国家英文日报,于1981年创刊。
作为备受海内外人士普遍关注的英文媒体,《中国日报》一直致力于通过官方话语传播我国的新闻思想及新闻动态,对时政新闻的报道是其中至关重要的部分。
时政新闻即topical news,是时事新闻和政治新闻的简称,通常报道的是国家首脑及领导人出访、政策制定和发布等重大新闻事件,也包括重大的社会新闻,一些政治性较强的国际新闻属于广义的时政新闻。
时政新闻具有极强的思想性,要做到实事求是,内容公正、客观且全面。
本文从词汇、短语结构、翻译原则等方面对《中国日报》(China Daily)时政新闻报道中的常用语做出分析。
一、《中国日报》时政新闻报道中常用语的特点(一)大量使用专有名词、缩略词和多重名词修饰语,目的在于节省新闻版面、向读者传递更多信息。
例如,我国政府每年3月召开的“两会”,是对自1949年以来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1954年以来召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统称,而一些外文网站对“两会”的说法不尽相同,在维基百科上甚至出现两会拼音lianghui这样的词条。
我国的英文媒体《中国日报》一直用Two Sessions作为对“两会”的特指,并使之成为专有名词。
缩略词的使用在时政新闻报道中层出不穷,尤其是代表一些机构名称的首字母缩略词,例如中央军事委员会CMC是“Central Military Commission”的缩略词。
缩略词的使用可以节省篇幅,体现时政新闻用词简洁干练的特点。
(二)say或者said在动词中的使用频率最高。
例如,在《中国日报》2019年3月3日对“两会”的报道中,题为Top political advisory body starts annual session的新闻即关于政协开幕的新闻,有这样的句子Wang Yang said the CPPCC has fulfilled its duties in pursuing unity anddemocracy,and building consensus.(汪洋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履行了团结民主、凝聚共识的职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政新闻在现如今的党报或者一般报纸上比比皆是,大多是在第一版就会以较大的篇幅来呈现。
而对于这样的政务新闻有多少人会细细去看呢,至少我不会。
这时政新闻,我想大概可以比之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一方面,它枯燥乏味,毫不生动:但是想要了解国内的政治动向就不得不从这些时政报道中察言观色。
时政报道就是对政治新闻的报道,是政党、社会集团、社会势力在国家政治生活和政治关系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活动的报道。
时政报道的范围很广,只要和政治搭边都可以成为时政新闻。
和其他新闻相比,时政新闻的特点也很明显。
进入三月,学雷锋就变成了一件不可不提的事。
《人民日报》(2012年03月03日01版)《全国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座谈会在京召开李长春出席并讲话》就是一篇典型的时政新闻。
现在就以这篇文章为例,来谈谈时政新闻的一些特点。
首先,时政新闻作为一篇新闻来说具有一般新闻的特点,必须有时效性、真实性和客观性。
《全国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座谈会在京召开李长春出席并讲话》这篇文章符合这些特点,第一时间报道学雷锋活动座谈会的情况,这对整个三月各地开展学雷锋活动有着指导性的作用。
而时政报道都是最新发生的政治动向的报道,时效性很强,这也是其优点之一。
第二,既然是时政新闻当然具有相当强的政治色彩。
本来是一般的节日报道,但是加上副标题“李长春出席并讲话”就明显强调了它的政治意味。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李长春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之后文章主题三段分别以“李长春在讲话中指出”、“李长春强调”、“李长春强调”开头,主要写了座谈会上李长春的讲话,这其实就是中央对于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
于是节日就和全国的精神文明建设直接挂钩,地方就应以时政报道基础,了解国家及党对国内各项事务的方阵政策方向。
第三,时政报道内容科学严肃,过于空泛,缺乏新闻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时政报道的内容给人以整体的映像应该就死某某官职的某某领导出席了什么重大会议,或者是又去了某国访问,充斥全文的大概都是些冠冕堂皇的话。
《全国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座谈会在京召开李长春出席并讲话》这篇文章自然也符合这个特点。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刘云山主持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中央
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刘延东宣读了《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关于授予郭明义同志“当代雷锋”荣誉称号的决定》。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出席会议。
”这一段就明显是没什么实际的用处的,但是中国的时政报道就是喜欢这一套,很注重官衔和职务,所以这些没什么意思的东西无一例外的会出现在各种时政报道上,而这也是时政报道不吸引人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假使时政新闻能多注重一点事件中的趣味,那就能打破如今时政报道程序化的僵局,但中国的时政新闻不允许,中国的时政也不会有趣味性。
第三,时政新闻喜欢树立典型。
一般时政新闻中总是爱树立一些劳模,英雄,红旗手等典型,来作为大家模仿的榜样。
时政新闻中树立的模范一般都是思想境界很高,各种了不起,这样反而使人物少了真实性和血性。
《全国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座谈会在京召开李长春出席并讲话》中同样也提到了人物典型,“座谈会上,中央文明委授予辽宁鞍山钢铁集团职工郭明义“当代雷锋”荣誉称号。
”
第四,时政新闻的写作结构单一,一般都是以时间顺序或活动流程来列举新闻内容。
对于领导人访问就是写访问流程,而会以就是堆砌时间地点和讲话内容,没有什么新意。
《全国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座谈会在京召开李长春出席并讲话》就是以李长春的讲话为主要内容,一点一点叙述。
时政新闻是严肃的新闻,追求的是准确、规范和真实,很难从中想出一些爆发点和点睛之笔,现如今的写法,相对比较安全和稳妥。
最后,时政新闻涉及面很广,只要能上升到政治层面,各行各业各方面都可以成为时政新闻。
小到人民群众,可以谈民生;大到国家领导,自然一举一动和政治相关。
经济文化方方面面又能和政治挂钩,就连节日也能上升到精神文明建设。
而时政新闻中提到的,都有可能成为其他新闻的衍伸源头,抓住时政新闻中的要点,就能把握时事发展的动向。
《全国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座谈会在京召开李长春出席并讲话》一文中李长春的讲话内容,让雷锋日成为时政,也知道各地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方向。
时政新闻不可少,但是时政新闻也确实不好看,其特点十分鲜明,现如今重要的就是能找到时政新闻撰写的破发点,使时政新闻转型。
贴近老百姓,用最简单质朴的语言来讲事情,或许会有更多的人来关注时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