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机械化收获存在问题及对策

合集下载

萧县玉米机械化收获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萧县玉米机械化收获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萧县玉米机械化收获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摘要介绍萧县玉米机械化收获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提高当地玉米机械化收获水平。

关键词玉米;机械化收获;问题;发展对策;安徽萧县粮食生产关系国家安全,且玉米在粮食产品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1]。

萧县是玉米种植大县,其机械化收获程度是影响粮食生产的关键环节,对玉米生产至关重要。

目前,全县共有玉米联合收割机409台。

1萧县玉米机械化收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1作业量偏少,经济效益不高采取电话和到户的方式,抽取100台联合收割机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其经营状况不容乐观,作业面积在33.33 hm2以下的超过51%,超过53.33 hm2的仅占6%,纯收入低于2万元的超过40%,5万元以上仅占5%,低收益直接影响农户投资农机的积极性。

造成作业量偏少,经济效益不高的原因有以下两方面:一是由于品种不一致,成熟期不同,无法连片收获;秋季种植期长,农户不愿抢收抢种;土地流转不足,大规模面积作业条件不具备,导致玉米连片收获无法实施,转移机器频繁,作业效率低。

二是部分农户对玉米机械化收获不认可,可能的原因是农村留置老人居多,秋季种植期时间长,农户为减少开支,大量存在人工摘穗、机械秸秆还田现象,对玉米机械收获尚未完全接受;也有可能是受玉米行距不统一影响,造成机收过程中果穗漏摘、损失率高,百姓不愿使用[2-3]。

1.2作业天数短,机具闲置率较高通过调查发现,作业天数在7 d以下的占13%,7~20 d的占76%,20 d以上的占11%,总体工作期较短,多数机具还有延长工作时间的潜力。

造成作业天数短,机具闲置率较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2个方面:一是部分机手购机时间晚,参加工作时间短。

二是缺乏跨区作业理念,无法有效延长作业时间。

由于顾虑机具保管及费用开支因素,多数机手只在居住地附近作业,作业半径太小,工作期短。

1.3故障类型集中通过调查发现,多数机具类型质量稳定,个别在部分构件上存在问题,所占比例较小。

玉米机械化收获损失原因及合理化作业思考

玉米机械化收获损失原因及合理化作业思考

玉米机械化收获损失原因及合理化作业思考引言:在农业生产中,玉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它不仅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原料之一。

在玉米机械化收获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损失问题,这一问题对农民的经济利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从玉米机械化收获损失的原因以及合理化作业的思考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提高玉米机械化收获的效率和经济效益。

1. 种植管理不当:种植的密度、施肥的时间和方式等因素会直接影响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如果种植密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机械收获时的脱粒率下降,从而增加了收获损失。

施肥的不当也会导致玉米生长不均匀,影响机械收获效果。

2. 机械设备质量问题:机械设备是玉米机械化收获的重要工具,设备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收获效果。

一些农民在购买机械设备时,往往追求价格低廉,却忽视了设备的质量。

这样容易导致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频繁出现故障,影响收获效果并增加了损失。

3. 收获时间选择不当:玉米的收获时间是影响收获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收获时间选择过早或过晚,都会导致玉米的脱粒率下降或粒破率增加,从而增加了损失。

4. 作业技术不熟练:由于农民的技术水平存在差异,一些农民对于机械收获的操作并不熟练,容易导致操作不当,从而增加了收获损失。

二、合理化作业的思考1. 加强农民技术培训:通过加强农民的机械收获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操作技能,逐步提高农民的机械收获水平。

可以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班、派遣专家指导等方式,让农民学习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技巧,提高收获效果。

2. 推广优质设备:政府可以加大对农业机械设备的扶持力度,鼓励农民购买质量良好、性能稳定的设备。

也可以引进和推广一些新型的设备,提高机械化收获的效率和减少损失。

3. 精细管理农田: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改善土壤条件,合理进行农田排灌和施肥,及时采取病虫害防治措施,提高玉米的生长质量和产量。

这样可以降低机械收获时的脱粒率和粒破率,减少收获损失。

玉米机械化收获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玉米机械化收获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是 分 段 人 工收 获 , 人工 收 获 玉 米 穗 , 用 还 田机 即 利
械处 理秸 秆或 人 工收 获秸 秆 , 是 玉米 产 区的 主要 作业 方 这 式 ,随着 农 村 经 济水 平 的不 断提 高 以及 收 获机 质 量 的改
米机械化收获总体上已经到了从局部市场走 向大面积推 广的阶段。 与此 同时, 农民的用机热情非常高涨。 但是 , 制 约玉米机械化收获发展 的因素 , 如技术的发展仍滞后干市
21 我 国的玉 米收 获 方式 .

3 促进 玉米 收获机 械化 快速 发展 的建议
目前 , 玉米 收 获机 械 已成 为农业 机 械化 发展 的一 个热 点、 亮点 。 国家 补 贴政 策 的拉 动 、 机 部 门 的全 力 推 动和 在 农 生产企 业 的 积极投 入 下 ,玉米 收获 机 械技 术 日渐 成熟 , 玉
【 稿 日期 】 2 1— 9 3 收 00 0— 0
[ 】 0 7 0 邮编 306
【 作者简介】 侯 究英( 93 )女 , 16 - , 山西大 同人, 工程师 , 主要从 事农业机械技 术培பைடு நூலகம் 工作。
201 1 s 0. O
总 第 2 0期 0
2 收获机 械今 后 的发展 方 向
限制了。农艺中种子的大小、 形状、 脱粒难易程度 , 种子在 秸秆上所处位置 , 以及秸秆 的粗细 、 高矮等都影 响机械作
业, 在可 能 的条件 下 应相 互 照应 , 虑周 到 些 。 考
13 机械 使 用 问题 .
进人割台 , 结果被收获机连同植株上 的玉米穗一起粉碎 , 玉米收获后 , 地里成片地撒落着玉米粒 , 损失率过大 。 主要 表现在割台的升降方式和升降尺寸不合适。 过去的背负式

玉米机械化收获损失原因及合理化作业思考

玉米机械化收获损失原因及合理化作业思考

玉米机械化收获损失原因及合理化作业思考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机械化收获对于提高产量和减少人力成本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的机械化收获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损失,这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原因造成:1. 地块条件不理想:土壤疏松度、坡度、流域等地理条件对机械化收获有重要的影响。

如果地块土壤质地不够松散,会导致秸秆和杂草难以被收获机正常处理,从而造成损失。

而在地势较陡、流域较复杂的地区,收获机械容易滑坡或卡住,也容易造成损失。

2. 收获操作不当:机械化收获需要操作人员具备一定的技术技能和经验,如果收获机械操作不当,对于高度变异的地块条件难以适应,就容易造成收割效果不理想。

收割头高度调整不当会导致收割不干净,收获机行驶速度过快会导致秸秆和杂草被切破,造成秸秆和谷物的散失。

3. 机械设备不完善:机械化收获的效果受到机械设备的质量和性能的影响。

如果收获机的刀具磨损严重,或者收获机自身设计不合理,容易损坏谷物和秸秆。

收获机设备的维护保养不到位,也会导致机械效率低下,损失增加。

为了解决机械化收获中的损失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合理化作业的思考:1. 改善地块条件:通过改良土壤质地,增加土壤肥力,调整坡度等措施,使地块条件更加适合机械化收获。

可以使用犁、耙等农具提升土壤的疏松度,减少杂草和秸秆的堆积,提高收获效果。

2. 加强操作人员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加强对机械化收获设备的操作培训,熟悉并掌握不同地块条件下的机械化收获操作技巧。

加强对收获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培训,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3. 完善机械设备:选择质量可靠、适应性强的收获机械设备,优化设备的设计,减少损失发生的可能性。

在机械设备购买之前,可以先进行小规模的试验,评估设备的性能和适应性,确保其能够满足具体的收获需求。

4. 加强科学管理:通过建立和完善收获物流系统,对机械化收获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损失。

可以采用GPS定位、遥感技术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时监测和反馈收获过程中的情况,及时调整作业策略。

玉米机械化收获损失原因及合理化作业思考

玉米机械化收获损失原因及合理化作业思考

玉米机械化收获损失原因及合理化作业思考玉米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之一,而玉米的机械化收获一直是农业生产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机械化收获过程中的损失问题一直困扰着农业生产者。

本文将探讨玉米机械化收获的损失原因以及合理化作业的思考。

玉米机械化收获损失的原因分析:1. 作业环境因素:玉米生长环境复杂多变,比如地形起伏、坡度大小、土壤松紧和湿度等因素都会影响玉米的机械收获作业。

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收获机械的适用性和效果都会有所不同。

2. 作业技术不当:玉米收获机械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机械化收获的损失情况。

过早或者过晚的收获时间、收获速度过快或过慢,都会导致玉米的机械化收获损失。

3. 机械设备性能不佳:玉米收获机械的性能直接关系着收获损失的情况。

机械设备的结构设计是否合理,动力是否充足,作业宽度和深度是否合适等等都会直接影响机械化收获的损失情况。

4. 玉米品种特性:不同品种的玉米在机械化收获过程中的适应性也是不同的,而有些玉米品种可能更容易受到机械化收获损失的影响。

如何合理化作业减少机械化收获损失:1. 选择适宜的收获机械:针对不同的玉米生长环境和品种特性,选择适宜的收获机械是减少损失的关键。

在坡地地形,可以选择配备液压调节功能的玉米收获机,以适应不同坡度的作业环境;在松软的湿地,可以选择具有良好适应性的麦收机,以减少对土壤的损伤。

2. 提高操作技术水平:操作人员的技术熟练程度直接关系着机械化收获的损失情况。

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降低错误操作和事故发生的概率,减少机械损失。

3. 定期维护保养:定期对玉米收获机械进行维护保养工作,检查设备的磨损情况,保证设备的性能稳定,减少因机械故障导致的收获损失。

4. 合理调整作业程序:在玉米生长周期中,根据不同生长期的特点,合理调整收获时间,调整收获速度和作业深度,以减少机械化收获损失。

玉米机械化收获的损失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解决。

玉米机械化收获损失原因及合理化作业思考

玉米机械化收获损失原因及合理化作业思考

玉米机械化收获损失原因及合理化作业思考玉米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玉米的机械化收获已经成为主流。

机械化收获玉米还存在一定的损失问题,主要原因包括技术问题、管理问题和环境问题。

为了降低机械化收获玉米的损失,我们需要不断思考和改进作业方法。

技术问题是导致玉米机械化收获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机械化收获设备的性能和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着收获的效率和质量。

如果机械设备不合理,容易导致玉米漏捡、破碎和污染等损失。

合理选择和配置收获设备,选择适当的收获时机和方法,增加农机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水平,可以有效减少机械化收获损失。

管理问题也是导致玉米机械化收获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管理不善导致作业计划不合理、作业流程混乱、作业操作不规范等情况发生,使得机械化收获效率低下和损失增加。

合理制定收获作业计划,明确工作职责,加强对农机操作人员的督导和培训,建立健全的机械化收获管理制度,可以提高机械化收获的效益。

环境问题也是导致玉米机械化收获损失的因素之一。

恶劣的天气条件、土壤湿度过高或过低、地形不平坦等因素都会影响机械化收获的效果和损失程度。

选择适宜的天气和土壤条件进行机械化收获,合理设计收获路径和作业顺序,加强农田管理和维护,可以减少环境因素对机械化收获的影响。

为了合理化玉米机械化收获作业,我们需要对以上问题进行思考和改进。

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改进机械收获设备的性能和操作技术,开发出适应不同玉米品种和农田环境的收获设备和方法。

加强农机管理和人员培训,提高农机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和作业质量,确保机械化收获作业的效率和效益。

加强农田管理和环境保护,保持良好的土壤和水分状态,减少环境因素对机械化收获的影响。

玉米机械化收获损失的原因主要包括技术问题、管理问题和环境问题。

通过不断思考和改进作业方法,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加强农机管理和人员培训,加强农田管理和环境保护,可以有效降低机械化收获玉米的损失,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浅析玉米机械收获的制约因素及改进措施

浅析玉米机械收获的制约因素及改进措施

浅析玉米机械收获的制约因素及改进措施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机械化收获是提高玉米生产效率和降低劳动强度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目前我国玉米机械收获仍存在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民认知不足。

由于我国农村文化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很多农民对于玉米机械收获的认识不足,无法很好地利用机械设备进行玉米收获,限制了机械化收获应用推广。

二、技术水平低。

我国玉米机械收获技术还处于萌芽状态,很多农民缺乏相关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无法合理使用机械设备,影响了机械化收获的使用效果。

三、机械设备状况不好。

目前我国农村很多地区的机械设备老化、损坏率较高,特别是一些小农户无力购买新的机械设备,无法满足机械化收获的需求,也限制了其应用。

针对这些制约因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一、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提高农民对于玉米机械收获的认知,让他们了解到机械化收获的优越性和必要性,从而提高他们采用机械化收获的意愿。

三、更新机械设备。

通过政府资金和市场化机制的帮助,加大对农机设备的补贴力度,鼓励农民更新机械设备,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果,从而更好地推广和使用机械化收获技术。

四、加强合作社建设。

发展大规模的农业合作社,通过贴近农村、增强服务意识、发放贷款、组织培训等措施,帮助小农户更好地应用和推广机械化收获技术。

总之,针对玉米机械收获的制约因素,我们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加强宣传教育、推广技术培训、更新机械设备和加强合作社建设等多方面的努力,最终实现机械化收获的广泛推广和应用,提高玉米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浅析玉米机械收获的制约因素及改进措施

浅析玉米机械收获的制约因素及改进措施

浅析玉米机械收获的制约因素及改进措施玉米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机械收获是提高玉米产量和农民收益的重要手段。

由于玉米植株的结构和特性,以及机械设备的限制,玉米机械收获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本文将从玉米植株特性、机械设备限制和改进措施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玉米植株的结构和特性是机械收获的制约因素之一。

玉米植株高大,茎秆粗壮,叶片茂密,这就给机械收获带来了困难。

茎秆粗壮难以被割断,容易导致收割机械的堵塞和故障。

茎秆和叶片之间的交错又容易导致秸秆被切断不完全。

玉米植株高大使得收割机械的工作范围受限,往往无法达到植株顶部,造成部分玉米籽粒损失。

机械设备的限制也是影响玉米机械收获的因素之一。

现有的玉米收割机械大都使用摆锤刀片割断玉米茎秆,但摆锤刀片容易被茎秆缠绕或击打到硬物而损坏,需要经常更换,增加运维成本。

玉米籽粒的敲击损失也是一个问题。

一些收割机械在割断茎秆后,通过机械振动或气流将玉米籽粒与秸秆分离,但振动和气流强度的调节并不精准,可能导致玉米籽粒的敲击损失。

针对以上制约因素,可以采取一些改进措施来提高玉米机械收获的效率和质量。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可以通过选用抗倒伏的品种来减少茎秆粗壮带来的割断困难。

在机械收获过程中,可以使用新型的刀片设计,如弯刀片和锯齿刀片,提高茎秆切割的效果。

可以采用新型的分离器件,如振动屏、气流屏等,来减少玉米籽粒的敲击损失。

还可以在机械设备上加装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实现对机械振动和气流强度的精确控制,以提高收割的精度和效率。

通过机械收割后的茎秆和秸秆可以作为生物质能源和有机肥料的原料,可以采取对其进行综合利用的措施,减少农田环境污染。

玉米机械收获的制约因素主要包括玉米植株的结构和特性以及机械设备的限制。

通过选用抗倒伏的品种、改进刀片设计、加装传感器和控制系统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玉米机械收获的效率和质量,增加农民的收益。

还应综合利用机械收割后的茎秆和秸秆,以实现农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机械化收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玉米是榆树市的主要种植作物,近些年随着人力成本的增加,玉米机械化收获逐渐显现出优势。

该文从机械质量、购置价格、农机收益等方面对玉米机械化收获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机械化收获;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s225.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4-0200-01
玉米作为全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大力推进生产机械化,特别是收获环节机械化,是实现粮食稳步增产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拉动下,玉米收获机械化总体呈现较快的发展态势。

但是从近几年的玉米收获机使用情况看,虽然机械的性能在逐渐提高,但在质量以及销售价格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 存在的问题
1.1 玉米收获偏晚或发生病虫害,损失增大,秸秆破碎率降低
在玉米收获偏晚或受到病虫危害的情况下,果穗下垂率增高,果穗易受到摘穗辊的反复冲击和碰撞挤压,造成籽粒损伤和落粒,收获损失增大。

同时,由于秸秆的柔性增大,使用锤爪式的秸秆粉碎装置,会降低秸秆的破碎率[1-3]。

1.2 作业效率低,作业时间短,机手经济效益不高
玉米最佳收获期约15 d,而收获机作业效率太低,致使单机收
获面积小(背负式收获机、自走式收获机的实际作业效率每天分别仅有1.33、3.33~5.33 hm2)。

加上玉米收获油耗高,致使收获作业成本高,影响了农机户的积极性[1-2]。

1.3 机械质量、性能不过关,可靠性低
少数自走机型虽有剥皮机构,但存在剥皮不净、分离不清和损伤果穗的现象;主要传动部件作业故障率高,堵塞和零部件脱落卡死现象严重;多数机型无法收获倒伏的玉米;由于设计不合理,部分玉米联合收获机存在较高的籽粒破损率、籽粒损失率和果穗损失率,清洁率低;许多机型摘穗、割台、秸秆还田及升运等机构存在问题,易频繁发生故障[2]。

1.4 资金回收期长,利润低,影响购机积极性
吉林省榆树市在1997年就引进了3台北京产4yw-3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价格为15.5万元/台。

当时经过试验,每台机械一个作业期作业量最多不超过70 hm2,纯收入仅为200元/hm2,按照这样计算,完全收回成本要12年左右,这是按照第1年作业时的成本计算的,而以后随着机械使用年限的增加和磨损的加剧,作业成本也将增加,那样收回成本最少需要15年。

目前,同样型号的产品,价格要30万元/台左右,在享受国家及地方补贴的情况下,农民要花费20万元/台左右,即使现在的机械作业效率高于过去,每个作业期在当地最多作业100 hm2,有的作业只有50 hm2左右,按照在收获机没有出现大型事故和技术状态保持完好的情况下,纯收入400元/hm2计算,完全收回成本最快也要5个作业期。

若没有补
贴,理想状态下完全收回成本最快要7.5个作业期。

这只是收回成本,成本收回后才有利润可言。

玉米收获机械价格让农民无法接受的还不止是这些,全国各个生产厂家都普遍存在价格涨幅太快现象。

玉米收获机相对汽车工业而言,其投入的研发资金低于汽车产业,生产工艺比汽车粗糙,目前汽车的价格逐年下降,而玉米收获机却不断涨价,以北京中收产4yd-4(开拓者)型玉米收获机为例,2008年价格不足23万元/台,现在的销售价格要30万元/台左右,几年时间就增长30%左右。

过高的定价冲减了国家、省、市的补贴额度,使农民从补贴中得到的实惠大打折扣,农民的购机能力大幅度下降。

调查表明,农民收回投资的最大期望值为3年,低于3年的机型最受农民欢迎,相反,大部分农民会选择放弃。

而农机经营者也不愿将大量资金投入到利润小、回收期长的机械上,这也是玉米收获机械推广较为困难的原因之一。

2 对策
2.1 提高机械制造质量和可靠性
目前,全国研发玉米收获机的企业和科研单位很多,其生产能力、技术水平和经济状况差别很大。

一些厂家为抢占市场,采取各种促销手段,而不注重产品质量和适应性。

为阻止这种发展趋势,建议在玉米主产区重点扶持部分骨干生产企业,重点推广前景较好的机型,以尽快提高玉米收获机的整体质量水平。

同时,生产厂家在生产机具时应尽量使用标准和通用件,实现标准化生产,方便修
理。

2.2 改善工艺,降低价格
生产厂家只有完善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提高机具的生产性能,降低生产成本,降低机具的价格,使农民切实享受到实惠,才有可能增加销量,提高利润[1-3]。

2.3 提高玉米收获机的适用性
由于玉米栽植的株行距各地区间存有差异,所以收获时跨地区作业难度较大,直接影响购机户的收益。

因此,建议提高玉米收获机的适用性,缩小机械与农艺间的差异[3]。

2.4 做好产品推广使用和售后服务工作
农机部门要加大对机手的培训力度,加强对“三包”服务人员的培训,减少玉米收获机故障的发生[1]。

在农忙季节,售后部门应提前组织好易损件的供货,并加强对售后服务人员的培训,以便能迅速解决故障,减少机手的后顾之忧,提高农民的购机积极性。

3 参考文献
[1] 李淑丽,李春铎,孙宝玉,等.玉米收获机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其前景展望[j].现代农业科技,2011(19):262,267.
[2] 石卉.谈玉米收获机械的发展趋势及建议[j].河北农机,2007(5):10.
[3] 张印生,张照云,刘伟光.黑龙江省玉米收获机械存在的质量问题[j].现代化农业,2011(4):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