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海闻版_课后习题答案

《国际贸易》海闻版_课后习题答案
《国际贸易》海闻版_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导论

1.为什么说从地理大发现开始才形成了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

思路: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不仅发生在洲内,而且要求各州之间更加广泛的贸易往来。

在15世纪之前,由于技术与知识的局限,贸易主要局限于各州内以及亚欧间。15世纪开始的地理大发现就是欧洲人开辟的一系列新土地、新航道,它联系亚欧非大陆,为洲际贸易创造了便利的地理条件,从此引发了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出现了专门从事贸易的商业机构。

2.工业革命对世界贸易的主要影响就是什么?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与以前

有什么主要的区别?

思路:工业革命对世界贸易的主要影响表现为

(1)加大贸易需求。工业革命提高生产率,促进生产,从而使贸易成为配置剩余产品的必要手段。

(2)为贸易提供物质便利。工业革命促进交通与通讯的发展,加强了世界的联系。

(3)改变贸易模式。世界从单一的农业社会转向以工业生产为主的现代经济,从而使贸易建立在各国分工的基础上。

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与以前有主要的区别表现为

(1)贸易量迅猛增长。

(2)贸易依存度加大。

(3)改变贸易的产品结构。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除了本章中列

举的因素以外,您还有哪些补充?

思路:二战后世界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1)战后与平稳定的政治环境就是贸易发展的保障。

(2)第三次科技革命与信息产业革命促进生产与分工,使贸易成为必然。

(3)经济增长带来的收入增长促进了对贸易的需求。

(4)战后较为健全的国际经济秩序减少贸易摩擦,推动贸易发展。

补充:可能政府的出口鼓励、人口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全球投资自由化等因素大大推进世界贸易。

4.简述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

思路:新趋势包括

(1)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加大。

(2)服务贸易越来越普遍。

(3)发达国家间的贸易成为主流。

(4)行业内贸易发展迅速。

(5)区域性自由贸易得到加强。

5.中国的对外贸易早于西欧国家,但为什么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速度与规模都

不及西欧?

思路:长期以来中国都就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加上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对西方所求不多,贸易动机长期都就是互通有无。特别到了明清时期,中国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极大限制中国的对外贸易。相反,西欧各国割据,资源短缺,急需对外扩张,进口本国所需的产品,于就是在技术革命的背景下对外贸易迅猛发展。

6.比较15世纪初中国明朝的郑与下西洋与15世纪末16世纪初西欧哥伦布、

达?迦马、麦哲伦等远洋探险的不同结果,探讨产生这些不同结果的原因。思路:郑与七次下西洋加强中国与其她国家的交往,但就是并没有对中国的开放拓展与对外贸易乃至经济有实质性的推动。究其原因,远航的主要性质就是“宣威异域“的“朝贡贸易”。当时中国仍就是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对从事海外贸易而获利没有兴趣,政府禁止任何私人出海贸易,所以即便发现了通向它国的新航道却没有引发大规模的海外贸易。

相反,西欧的地理大发现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地理大发现”,极大地刺激了国际贸易与西欧经济的发展。因为地理大发现就是适应商品经济发展向外输出商品需要的探险行为,政府也极力借助发现新航道对外掠夺与殖民扩张。

7.本章关于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讨论对您有什么启发?

思路:本章用中国与世界的数据说明了贸易与经济增长有密切关系。国际贸易不仅仅就是国际商品交换而且对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开放经济的发展要快于封闭经济的发展,一国要发展决不能忽视贸易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加入WTO将大大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

8.各国间为什么会发生贸易?国际贸易理论又就是从那些方面加以解释的?

思路:大部分国际贸易理论从供给方面解释贸易的原因,包括斯密与李嘉图的技术差异理论;

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差异理论;保罗、克鲁格曼的生产规模差异理论以及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还有一些理论从需求角度解释为什么发生贸易,主要从偏好差异与收入差异这两个方面来阐述。

9.从供给角度解释国际贸易的贸易理论对生产技术的假设有何差异?

思路:有关生产技术的假设的差异

(1)古典学派假设劳动就是唯一的要素投入且劳动者生产率在一国内就是固定的,所以规模报酬不变。

(2)新古典学派假设有两种以上的要素投入,各种要素的边际产量就是递减的而且规模报酬也就是递减的。

(3)当代贸易理论假设规模报酬递增或者生产技术会随时间变动。

10.总体均衡与局部均衡的分析方法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用总体均衡的方法

来分析国际贸易?

思路: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局部均衡分析主要分析一种商品或要素市场的供求、价格与福利变动情况,而总体均衡分析不仅要分析那种商品或要素市场,还要分析与之相关的商品或要素市场,所以有助于把握任何一种行为与政策对整个经济的影响,我们分析国际贸易对经济的影响时主要用总体均衡的分析方法。

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1.根据重商主义的观点,一国必须保持贸易顺差。在两国模型中就是否可能?

为什么?

思路:在两国模型中一国的贸易顺差等于另一国的贸易逆差,不可能出现两国都顺差的情况,重商主义贸易顺差的目标必有一国无法实现。

2.在分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利弊时,有人说“为了能够打开出口

市场,我们不得不降低关税,进口一些外国产品。这就是我们不得不付出的代价”;请分析评论这种说法。

思路:这种说法实际就是“重商主义”,认为出口有利,进口受损,实际上降低关税多进口本国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把资源用在更加有效率的产品生产中去再出口,能大大提高一国的福利水平,对一国来说反而就是好事。

3.在古典贸易模型中,假设A国有120名劳动力,B国有50名劳动力,如果生产

棉花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就是2吨,B国也就是2吨;要就是生产大米的

话,A国的人均产量就是10吨,B国则就是16吨。画出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并分析两国中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

思路:B国由于每人能生产16吨大米,而A国每人仅生产10吨大米,所以B国具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

从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瞧出A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为0、2,而B国为0、125,所以B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或相对成本低于A国,B国生产大米具有比较优势。

4.“贸易中的‘双赢理论’本就是强权理论。对于弱国来说,自由贸易的结果

只能变得更穷”,请评论上述观点。

思路:贸易中的“双赢理论”说的就是自由贸易对贸易双方都有利,这本就是个可证实的经济理论,决不就是个强权理论,只要按照比较优势进行贸易,专业化生产,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源,穷国也可以得到好处,这不仅可以从Sachs 与Warner对78个发展中国家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中的得到证实,单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就可以得到说明。

5.下表列出了加拿大与中国生产1单位计算机与1单位小麦所需的劳动时

间。假定生产计算机与小麦都只用劳动,加拿大的总劳动为600小时,中国总劳动为800小时。

(1)计算不发生贸易时各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

(2)哪个国家具有生产计算机的比较优势?哪个国家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

(3)如果给定世界价格就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2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参与贸易可以从每单位的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中国可以从每单位进口中节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