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壁切口疝诊治规范

合集下载

疝气手术流程

疝气手术流程

疝气手术流程疝气是指腹壁或腹腔内脏器通过腹壁的薄弱部位脱出的病症,常见于腹股沟、脐部和瘢痕区。

疝气手术是治疗疝气的有效方法,下面将介绍疝气手术的详细流程。

1. 术前准备。

在进行疝气手术之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病史了解、体格检查、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术前准备还包括术前禁食禁饮,患者需要在手术前一天晚上停止进食,以免手术时出现呕吐导致误吸。

2. 麻醉。

疝气手术通常采用全麻或局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方式来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

麻醉医生会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详细的麻醉评估,并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和麻醉方式。

3. 手术切口。

根据疝气的部位和大小,手术切口的位置和大小会有所不同。

常见的手术切口包括腹股沟切口、脐部切口和腹部横切口。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切口位置和方式。

4. 疝修补。

疝气手术的关键步骤是疝修补,通过将脱出的腹腔器官放回腹腔,并加强腹壁的薄弱部位,防止脏器再次脱出。

常见的疝修补方式包括开放修补和腹腔镜修补,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修补方式。

5. 术后护理。

疝气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一定的术后护理,包括定期更换伤口敷料、避免剧烈运动、避免提重物等。

术后还需要定期复诊,密切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和疝气复发情况。

总结。

疝气手术是治疗疝气的有效方法,通过术前准备、麻醉、手术切口、疝修补和术后护理等步骤,可以有效地治疗疝气病症。

患者在接受疝气手术前,应该充分了解手术的相关信息,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手术治疗,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疝气手术流程就是以上所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24版腹外疝外科PPT课件

2024版腹外疝外科PPT课件

腹外疝外科PPT课件•腹外疝概述•腹外疝检查与评估•腹外疝治疗方法目录•腹外疝并发症及处理•腹外疝患者护理与教育•腹外疝预防与康复01腹外疝概述定义与分类定义腹外疝是指腹腔内脏器或组织通过腹壁或盆壁的缺损或薄弱处,向体表突出而形成的包块。

分类根据疝囊的位置和突出方向,腹外疝可分为腹股沟疝、股疝、切口疝、脐疝等。

发病原因及机制发病原因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力增高是腹外疝发病的两个主要原因。

腹壁强度降低常见于老年人、肥胖者、妊娠妇女等;腹内压力增高则与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等因素有关。

发病机制当腹壁强度降低时,腹腔内脏器或组织在腹内压力的作用下,通过腹壁缺损或薄弱处向外突出,形成疝囊。

随着病程的延长,疝囊逐渐增大,可发生嵌顿或绞窄,导致严重并发症。

临床表现与诊断临床表现腹外疝的典型表现为腹股沟区或阴囊内的可复性包块。

患者站立或咳嗽时包块突出,平卧后可自行回纳或用手推送回腹腔。

若发生嵌顿或绞窄,可出现剧烈腹痛、恶心、呕吐等肠梗阻症状。

诊断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一般可作出腹外疝的诊断。

对于不典型病例,可通过B超、CT等影像学检查辅助诊断。

同时,需与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精索静脉曲张等疾病相鉴别。

02腹外疝检查与评估体格检查观察腹部外形,注意有无膨隆或凹陷,以及疝块的大小、形状和位置。

检查疝块质地、边界、活动度及有无压痛,同时注意腹部其他部位的触诊情况。

通过叩诊判断疝块内有无气体或液体,以及疝块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听诊肠鸣音等腹部声音,以判断肠道功能状态。

视诊触诊叩诊听诊X线检查B超检查CT检查MRI检查01020304腹部平片可显示疝囊内的肠袢、气体或钙化影,有助于诊断。

可实时动态观察疝块的大小、形态及内部结构,同时可了解腹腔内其他脏器情况。

可清晰显示疝囊及其内容物,以及疝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对于复杂病例或需要更详细评估的患者,MRI可提供高质量的图像信息。

了解患者有无感染、贫血等情况。

腹外疝

腹外疝

腹外疝【大纲】1.腹股沟区解剖2.腹股沟疝(1)斜疝发病机制与病理类型(2)直疝发病机制(3)临床表现和诊断(4)鉴别诊断(5)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6)嵌顿性和绞窄性疝的处理3.股疝(1)临床表现和诊断(2)鉴别诊断(3)治疗4.切口疝、脐疝5.其他腹外疝【大纲——调整后TANG】三大疝(1)斜疝:解剖、发病机制、病理类型、临床表现、诊断(2)直疝:解剖、发病机制(3)斜疝VS直疝(4)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5)股疝:解剖、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6)嵌顿性和绞窄性疝的处理其他疝切口疝、脐疝等一、斜疝(一)解剖【腹股沟管解剖】——难点,需要耐心。

1.内口:深环,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一横指处,腹壁下动脉的外侧,是由腹横筋膜外突形成的卵圆形裂隙。

2.外口:浅环,是腹外斜肌腱膜在耻骨结节外上方形成的三角形裂隙。

3.上壁:为腹内斜肌、腹横肌形成的弓状下缘。

4.下壁:为腹股沟韧带和腔隙(陷窝)韧带。

5.前壁:最外面是皮肤、皮下组织,浅层为腹外斜肌腱膜,深层有腹内斜肌的部分肌纤维。

6.后壁:为腹横筋膜和腹膜,其内侧1/3尚有腹股沟镰。

【腹股沟管解剖记忆TANG】第1步——初识1.内口:深环,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一横指处,腹壁下动脉的外侧,是由腹横筋膜外突形成的卵圆形裂隙。

2.外口:浅环,是腹外斜肌腱膜在耻骨结节外上方形成的三角形裂隙。

3.上壁:为腹内斜肌、腹横肌形成的弓状下缘。

4.下壁:为腹股沟韧带和腔隙(陷窝)韧带。

5.前壁:最外面是皮肤、皮下组织,浅层为腹外斜肌腱膜,深层有腹内斜肌的部分肌纤维。

6.后壁:为腹横筋膜和腹膜,其内侧1/3尚有腹股沟镰。

【腹股沟管解剖记忆TANG】第2步——简化内口——腹横筋膜;外口——腹外斜肌腱膜。

上壁——腹内斜肌+腹横肌;下壁——腹股沟韧带+腔隙韧带。

前壁——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后壁——腹膜+腹横筋膜+腹股沟镰。

【腹股沟管解剖记忆TANG】第3步——口诀内口外口两裂隙,腹横筋膜腹外腱。

腹壁切口疝手术记录模板范文

腹壁切口疝手术记录模板范文

腹壁切口疝手术记录模板范文手术日期:[具体日期]患者姓名:[患者姓名]性别:[性别]年龄:[年龄]术前诊断:腹壁切口疝。

拟行手术:腹壁切口疝修补术。

一、手术人员。

主刀医师:[主刀医生姓名]助手医师:[助手医生姓名]麻醉医师:[麻醉医生姓名]器械护士:[护士姓名]巡回护士:[护士姓名]二、麻醉方式。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麻醉过程顺利,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麻醉效果满意。

三、手术体位。

平卧位,适当垫高患侧臀部。

这就像给患者找了个特殊的“小坡”,方便我们进行手术操作嘛。

四、手术步骤。

# (一)切口。

沿着原手术切口瘢痕做一梭形切口,这就像是沿着老路再走一遍,不过这次是要把“漏洞”补上。

从皮肤开始,一层一层切开,电刀小心翼翼地切开皮下组织,那感觉就像是个细心的雕刻家在处理自己的作品。

在切开的过程中,仔细地止血,可不能让手术视野变成“血湖”呀,双极电凝就像个小卫士,把那些调皮的小血管都给“制伏”了。

# (二)分离疝囊。

慢慢分离周围的粘连组织,这就像在解开一团乱麻。

疝囊就像个调皮的小口袋,藏在里面。

我们小心地把它从周围的组织中游离出来,动作必须轻柔,就像从花丛中轻轻摘下一朵花一样,生怕把周围的组织弄伤了。

疝囊比较大,而且和周围的组织粘连得还挺紧密的,费了点小功夫才把它完整地分离出来。

# (三)还纳疝内容物。

打开疝囊一看,里面的肠管啥的就像一群迷路的小羊羔。

把它们轻轻拉回腹腔,还得检查一下这些“小羊羔”有没有受伤,还好,它们都还挺健康的。

这一步就像是把走丢的小动物送回它们的家一样。

# (四)修补腹壁缺损。

这可是个关键步骤呢。

我们先用可吸收缝线把腹壁缺损边缘修剪整齐,就像裁缝把布料的边缘修整好一样。

然后选择了合适的补片,这个补片就像是给腹壁穿上的一件“铠甲”,能够增强腹壁的强度。

把补片放到合适的位置,用不可吸收缝线仔细地固定好,就像给“铠甲”钉上钉子一样,每一针都很重要,要确保补片不会移位。

在固定补片的时候,主刀医生那专注的眼神,就像在做一件绝世珍品一样。

【最新精选】狐疝(腹股沟斜疝)诊疗方案

【最新精选】狐疝(腹股沟斜疝)诊疗方案

狐疝(腹股沟斜疝)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小肠坠入阴囊,时上时下,平卧或用手推时肿物可缩入腹腔,站立时又坠入於阴囊,如狐之出入无常。

2.西医诊断标准(1)症状:腹股沟管外环处出现可复性肿块是最重要的临床表现。

最初在长期站立、行走或咳嗽时肿块沿腹股沟管斜行突向外环口。

以后,肿块逐渐增大并延伸进入阴囊。

肿块上端狭小,下端宽大,形状似梨,并似有一柄笠形伸入腹股沟管。

肿块突出时有下坠或轻度酸胀感。

2)查体:取平卧位,患侧髋部屈曲、内收,松弛腹股沟部。

顺腹股沟管向外上方向轻按肿块即可回纳。

如再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2cm处按压内环,并令病人站立咳嗽,可阻止肿块突出,移去按压手指,肿块即复出。

如为不完全性斜疝,疝内容物未突出外环,可用手指伸入外环口,令病人咳嗽即有冲击感。

(二)证候诊断1.气虚下陷证:肿块因站立、劳动或咳嗽而出现,劳累时肿块增大,胀坠不适,休息或平卧后可以缩小或回纳。

可伴有食少纳差,面色自光白,神疲乏力,动则气短,脉微或涩。

2.寒湿内盛证:结块在阴囊,肿硬而冷,少腹胀痛,痛引睾丸,喜暖畏寒,寒则加重。

舌苔白腻,脉弦紧。

3.肝郁气滞证:肿块突出,少腹及阴囊胀坠偏痛,结滞不舒,缓急无时。

伴有情绪不安,忿怒或哭号,或情绪抑郁,胸闷胁胀。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二、治疗方案(一)一般治疗1.婴儿在长大过程中,腹肌逐渐强壮,部分有自愈可能。

2.对于年老体弱或伴其它严重疾病不宜手术者,可配用疝带。

3.嵌顿性疝手法复位法。

(二)、中医辩证论治1.气虚下陷证治法:补气升提。

方药:补中益气汤黄芪、焦白术、党参、当归升麻、柴胡、大枣、炙甘草2.寒湿内盛证治法:散寒化湿,行气散结。

方药:天台乌药散乌药、木香、小茴香、青皮高良姜、槟榔、川楝子。

3.肝郁气滞证治法:疏肝理气,散结止痛。

方药:橘核丸橘核、海藻、昆布、海带、川楝子桃仁、厚朴、木通、枳实、延胡索桂心、木香(三)手术治疗:术前如有慢性咳嗽、排尿困难、便秘、腹水、妊娠等腹内压增加情况,应先予处理,否则,手术治疗易复发。

腹壁切口疝64例临床分析

腹壁切口疝64例临床分析

山东 医药 2 1 0 1年第 5 l卷第 3期
口疝 ) 可能 与正 中切 口层 次 少且无 肌 肉保 护 有 关 ; , 烟 囱效 应 _也是 一个 促发 因素 , 4 即手 术 结 束放 出腹 腔 内气 体时肠 管或大 网膜 可随气 体从切 口溢 出。⑤
其他 因素 。包 括高 龄 、 养不 良 、 营 免疫 功 能低 下 等 。
型。本组 3 例切 I疝发生在前腹壁纵行切 口, 8 : 1 可能
例疝环最大径 < m者术中直接无张力缝合疝环、 5c 2 例疝 环最大径 6~1 m者选用 聚丙 烯补片修 6 0c
补 、5例疝 环最 大 径 ≥1 m 者选 用 复合 补 片缝 合 1 0c
原因为此类手术切 口除腹直肌( 因切断肋间神经 也 致肌肉萎缩而强度受损) 外切断了所有横向走行 的腹 壁各层 肌 肉、 筋膜 、 腱膜 、 鞘膜 组织 纤维 , 缝合 后 又易受到肌 肉横向牵引力而发生破裂。腹腔镜术后
[ ]乔海初. 5 阑尾切 口二层缝 合法 5 8例体会 [ ] 中国实 用外科杂 J.
志 ,9 8 1 ( )4 3 19 ,8 8 :5 .
[ ]吴介平 , 6 裘法祖. 黄家驷外 科学 [ . M] 4版. 北京 : 民卫生 出版 人
社 ,96:0 . 18 9 7
( 收稿 日期 :000 -8 2 1 -90 )
量腹 水 、 性支气 管炎 、 慢 术后 并发 肺部 感染 所致 咳嗽
及便秘 或前 列腺 增生致 排尿 费力 等均 可使缝 线撕 脱
或组 织撕裂 , 而诱 发 切 口疝 。本 组 合并 慢性 支 气 从
管炎 及肺 部感染 8例 、 列腺 增 生 7例 。④ 切 口类 前
14 治疗及结果 .

普通外科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规范

普通外科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规范

普通外科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规范
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较传统疝修补术,操作简单、创伤小、疝环充填设计合理、无张力和术后复发率低,在我科应用越来越广泛,临床适用于腹股沟斜疝、直疝和股疝,尤其是缺损较大的腹股沟疝。

其禁忌证、术前准备、麻醉、体位、术后处理与腹股沟疝传统手术相同。

[手术操作步骤]
1.手术野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单;
2.切口同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
3.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打开腹外斜肌腱膜和外环,注意勿损伤腱
膜深面的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
4.游离精索,分出疝囊,将疝囊与周围的精索组织和脂肪组织分离
开,高位游离疝囊颈至暴露腹膜前脂肪。

5.将花瓣状伞状聚丙烯充填物顶端对准疝囊底部往腹腔内方向还
纳,直至充填物到达疝环边缘。

令病人咳嗽增加腹压后确认伞状网塞位置合适。

缝合数针以固定充填物于疝环周围的腹横筋膜上或周围更坚强的组织上。

6.取另一片状聚丙烯补片剪成与腹股沟后壁薄弱区相仿大小,放置
腹股沟后壁前面,置入精索下,将聚丙烯补片缝合于耻骨结节上腱膜组织、陷窝韧带、腹股沟韧带、腹横肌腱弓与腹外斜肌腱膜反折处,在相当于内环外将补片剪一缺口,容纳精索通过,缝合
缺口二侧补片形成人工内环;
7.精索复位,检查无活动性出血,间断缝合腹外斜肌腱膜;
8.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

腹壁切口疝手术治疗56例临床分析

腹壁切口疝手术治疗56例临床分析
分级标准. 中华外科 杂志.19 。 5 1 : 7 — 7 . 9 7 3 (2)7 3 7 5
限期胆囊切除组患者的 1 5d和 1%。 通过对本组 患者的诊 治 l
过程 , A P早期 阶段 , 在 G 胆道的因素以炎症 所致 的炎性充血 、
水肿 为主 , 尤其是非梗阻 型者 , 治疗上 早期给予积极 的 、 综合 性的保守治疗 , 效果 良好 。对于梗阻 型病例 , 首先 给予积极 的 保守性 治疗 , 有利 于患者度过 严重 的应激反 应期 , 得急性 使 期 的炎症消退 , 全身情况改善 , 从而取 得 良好的效果 , 对后期
治疗。对非手术 治疗的患者应 动态观察病情变 化 , 括体征 包 及C T情况等 , 有如下情 况 的重型 A P患者 , 具 G 主张 中转 手
1 0 张圣道. 重症 急性胰腺炎 的现代诊 断与治疗观点. 肝胆胰外科
杂 志 . 9 9 l2 : 7 19 .1( )5 .
1 罗衡桂, l 丁应 问, 云, . 症急性胰腺炎 的治疗. 王 等 重 中国现代
医学杂志. 0 2 1 (4)5 — o 20. 21 :96 .
术治疗 : 病情有恶化倾 向的 ; 临床 出现弥漫性腹 膜炎的 ; 黄疸 持续加深 的 ; 休克 征象难 以纠正 的 ; 疑有 胆囊坏疽 或急性 重
4 郑树森. 外科学 . 北京: 高等教育 出版社 , 0 4 20.
5 臧 国辉 . O例 重 症胆 源性 胰腺 炎延 期 手术 探讨 . 部外 科. 3 腹
2 0 . 4 6)3 4 3 5 0 11( :5—5 .
6 沈魁 , 钟守先 , 张圣道, 胰腺外科 . 等. 北京: 民卫 生出版社, 人
3 卢跃峰.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手术 治疗时机的探讨. 中国医药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疝和腹壁外科专业规范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2012年6月成人腹股沟疝诊疗规范(2012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

前言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分别于2001年和2003年组织有关专家编写和修订了《成人腹股沟疝、股疝手术治疗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推动我国疝和腹壁外科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材料学的发展以及循证医学的深入,疝和腹壁外科的临床证据也在不断的积累,目前诊治原则及方法趋于达成共识。为此,学组在2011年就以上的“方案”进行反复的专题讨论,今年5月完成全面修订,并更名为《成人腹股沟疝诊疗规范》现公布如下:

1、定义腹股沟疝是指发生在腹股沟区域的腹外疝,即在腹股沟区域有向体表突出的疝囊结构存在,腹腔内器官或组织可通过先天的或后天形成的腹壁缺损进入疝囊。典型的腹股沟疝具有疝环、疝囊、疝内容物和疝被盖等结构。依据解剖学“耻骨肌孔”的概念,腹股沟疝包括斜疝、直疝、股疝及较为罕见的股血管前、外侧疝等。

2、病因和病理生理2.1病因2.1.1鞘状突未闭是腹股沟疝发生的先天性因素。2.1.2腹腔内压力腹内压和瞬间的腹内压变化是产生腹外疝的动力。2.1.3腹壁薄弱各种引起组织胶原代谢及成份改变所致的腹壁薄弱如老年人的组织胶原成分改变和腹壁肌肉萎缩与腹股沟疝的发病有关。2.1.4其它遗传因素,吸烟,肥胖,下腹部低位切口等可能与疝发生有关。2.2病理生理当腹腔内器官或组织进入疝囊后,由于疝环的存在,可压迫疝内容物,形成嵌顿疝。若为肠道时,可造成肠道的机械性梗阻而产生一系列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变化。随着受压时间延长,肠道出现水肿、渗出和血运障碍,尚未及时治疗,可导致疝内容物坏死,穿孔,产生严重的腹膜炎,甚至危及生命。3、分类与分型疝的分类与分型目的在于准确的描述病情,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和比较及评价各种治疗的效果。3.1分类3.1.1按疝发生的解剖部位,腹股沟疝可分为斜疝、直疝、股疝、复合疝等,这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分类。1)斜疝:自内环进入腹股沟管的疝。2)直疝:自直疝三角突起的疝。3)股疝:经股环进入股管的疝。4)复合疝:同时存在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疝。5)股血管周围疝:位于股血管前或外侧的疝,临床上较为罕见。3.1.2按疝内容物进入疝囊的状况,可分为:1)易复性疝:疝常在站立活动时出现,平卧休息或用手推送后可回纳腹腔。2)难复性疝:疝不能完全回纳,但疝内容物无器质性病理改变。滑动性疝是难复性疝的一种,指腹腔内脏构成疝囊的一部分。3)嵌顿性疝:疝内容物在疝环处受压,不能还纳,但尚未发生血运障碍。4)绞窄性疝:嵌顿疝病程的延续,疝内容物出现了血运障碍,若不及时处理可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因肠穿孔、腹膜炎而危及生命。3.1.3特殊类型的疝由于进入疝囊的内容物相对特殊,对疾病的发展和治疗有一定的影响,包括:1)Richter疝:嵌顿的内容物仅为部分肠壁,虽有嵌顿或发生绞窄,但临床表现可无完全性肠梗阻。2)Littre疝:嵌顿的疝内容物是小肠憩室(通常为Meckel憩室)。此类疝亦易发生绞窄。3)Maydl疝:一种逆行性嵌顿疝,两个或更多的肠袢进入疝囊,其间的肠袢仍位于腹腔,形如“W”状,位于疝囊内的肠袢血运可以正常,但腹腔内的肠袢可能有坏死,需要全面的检查。4)Amyand疝:疝内容物为阑尾,阑尾常伴有感染、脓肿出现而影响修补。

3.2分型迄今国内外已有十余种腹股沟疝的分型,这些分型主要是描述腹壁缺损的状况,均有人为划分的色彩,目前仍有使用的有CHARTS、Nyhus、Bendavid、Stoppa、EHS及中国疝学组(2003年)等分型系统,但尚无某一种分型被广泛地接受和应用,在诸多分型中也无一种具备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目前学组在腹股沟疝的分型中也未达成统一的共识。

4、诊断和鉴别诊断4.1诊断典型的腹股沟疝可依据病史,症状和体检确立诊断。诊断不明确或有困难时可辅助B型超声,MRI/CT等影像学检查,帮助建立诊断。通过影像学中的疝囊重建技术常可对腹股沟疝获得明确诊断。4.2鉴别诊断4.2.1腹股沟区存在包块时需要鉴别的病患有:肿大的淋巴结、动脉瘤、静脉曲张(大隐静脉)、软组织肿瘤、脓肿、异位睾丸、子宫内膜异位症等。4.2.2局部有疼痛不适症状时需要鉴别的病患有:内收肌肌腱炎、耻骨骨膜炎、髋关节炎、髂耻滑囊炎、辐射性腰痛、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5、治疗成人疝不可自愈,手术仍是目前唯一的治愈方法。关于疝手术方式,从偱证医学角度来看,并不存在适用于所有类型疝修补的所谓“黄金术式”,术者应根据病人的情况及自身所掌握的技能加以选择。5.1治疗原则5.1.1无症状的腹股沟疝,可随诊观察。但若为股疝(出现嵌顿和绞窄机率较大)或近期发现疝囊增大者,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对因年老体弱等原因不能耐受手术者,可选择疝托进行保守治疗。5.1.2有症状的腹股沟疝,应择期手术。5.1.3嵌顿性及绞窄性疝应行急诊手术。5.1.4采用补片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是目前外科治疗的主要方法。证据医学表明,无张力修补可减轻术后疼痛,缩短恢复时间,降低疝复发率。补片植入需严格执行无菌原则。对嵌顿疝急诊手术是否使用补片仍有争议,对已污染手术创面不宜使用机体无法吸收的补片进行修补。5.1.5复发疝的手术治疗避开前次手术创伤所造成的解剖不清和手术难度增加是优先考虑的选择。如前次手术为常规开放手术,复发后再次手术采用后入或腹腔镜手术修补。另外,术者的经验是复发疝治疗选择需要考虑的又一因素。

5.2手术方法按手术原理及修补层次,腹股沟疝手术方法可分为以下诸类:5.2.1加强腹股沟后壁的经典缝合修补:如Bassini、Shouldice等术式。5.2.2针对腹股沟后壁的无张力疝修补:如单纯平片修补(Lichtenstein、Trabucco等)术式和网塞加平片修补(如Rutkow、Millikan等)术式。5.2.3腹膜前间隙的无张力疝修补:如Kugel、Gilbert、Stoppa等修补术式。5.2.4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1)经腹膜外路径的修补(TEP)。2)经腹腔的腹膜前修补(TAPP)。3)腹腔内的补片修补(IPOM)

5.3围手术期处理5.3.1一般处理1)术前除常规的术前检查外,对老年患者需了解并检查心、肺、肾功能和血糖水平。2)伴有慢性内科疾病的老年患者,应该在手术前对其危险性加以评估,尤其对呼吸和循环系统疾患者,需治疗和处理后再进行手术。3)对存在引起腹内压增高因素者,如严重腹水、前列腺肥大、便秘和慢性咳嗽等,术前要给予积极的内科处理。4)如疝缺损巨大和内科情况不稳定者宜推迟手术治疗。5.3.2关于抗生素使用常规腹股沟疝手术是否预防性应用抗菌素目前尚有争论。有证据表明,对高危人群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减少感染机率。1)高危因素包括高龄、糖尿病、肥胖、多次复发疝、化疗或放疗后和其它可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原因。2)预防性抗生素应用时机应在切开皮肤前45min开始静脉给药5.4并发症5.4.1早期并发症包括手术部位的血肿和血清肿、阴囊血肿、阴囊积液、膀胱损伤、输精管损伤、尿潴留、早期伤口疼痛、切口感染伤等。5.4.2晚期并发症慢性疼痛、精索和睾丸并发症(缺血性睾丸炎,睾丸萎缩等)、迟发性深部补片感染等。5.4.3复发目前现有的各种手术方法治疗腹股沟疝仍有复发的可能,总体手术复发率在1%左右。疝复发的原因可归纳为手术操作和患者自身两个方面:手术中疝囊分离不彻底,补片固定不妥当,术后血肿、感染等均为复发的因素;患者有胶原代谢障碍、慢性代谢性疾病以及腹压增高等也是复发的因素。

6、版本与更新本规范在2012年完成和发布,故称之为"成人腹股沟疝的诊疗规范(2012年版)"。今后随着医学进步和临床证据的累积与更新,学组还将定期对规范进行讨论、修订和更新,新一年代的版本将代替上一年代的版本。

7、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成人腹股沟疝、股疝和腹部手术切口疝手术治疗方案(2003年修订稿).中华外科杂志,2004,42(l4):834-835.2)SimonsMP,AufenackerT,Bay-NielsenM,etal.EuropeanHerniaSocietyGuidelinesonthetreatmentofinguinalherniainadultpatients.Hernia.2009,13(4):343-403.3)Bay-NielsenM,KehletH,StrandL,etal.Qualityassessmentof26,304herniorrhaphiesinDenmark:aprospectivenationwidestudy.Lancet.2001,358(9288):1124-1128.4)vanVeenRN,WijsmullerAR,VrijlandWW,etal.Long-termfollow-upofarandomizedclinicaltrialofnon-meshversusmeshrepairofprimaryinguinalhernia.BrJSurg.2007,94(4):506–510.5)Sanchez-ManuelFJ,Seco-GilJL.Antibioticprophylaxisforherniarepair.CochraneDatabaseSystRev.2004,18(4):CD00376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