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新旧教材比较

初中地理新旧教材比较
初中地理新旧教材比较

初中地理新旧教材比较

初中地理新教材(人教版)在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技能和能力、加强素质教育等方面都比旧教材有更大的优势。为进一步用好新教材,现将新旧教材进行分析、比较,以便大家在教学中准确掌握新教材的教学要求,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一、地理课程功能的“新”

初中地理新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明确指出:地理课程是初中各门课程中以地理环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内容的课程,是初中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地理不仅能让学生学好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逐步形成地理科学的基本观点等,而且能让学生关心并谋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养成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制观念,对自然美和环境美具有一定的感受力、想象力、判断力和创造力,遵守社会主义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实现全面发展等,并且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章节编排的“新”

除绪论外,原初中地理第一册教材共9章28节,需讲44个~45个课时,新教材共10章28节,其中有3节为选学内容,需讲44个~47个课时(不包括选学内容)。二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虽然教材由9章增加为10章,但每一章的节数和课时数减少了,而且许多原为“理解”、“应用”的教学要求调整为“知道”。由此可见新

教材的难度较老教材有所下降。下面将教学要求发生变化的内容简单列表如下:

初一年级

初二年级

三、教学目标的“新”

教学目标除在原有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德育等方面继续提出明确要求外,新教材又增加了学生联系生活、进行社会实践等一系列要求,要求学生在课堂以外独立或合作完成与教学内容相应的实践活动,并且规定每学期不少于两次。这样的教学要求有效地加强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实践创造了条件,给学生的发展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下面按章节的顺序将实践活动内容排列如下:

初一年级的实践活动:

1.运用地图确定家庭到学校、再到车站的最短路线。

2.在旅游区进行定向越野比赛。

3.绘制校园(或教室、住宅)简易平面图。

4.在野外或用图像观察典型的地形类型,描述当地地形和地势特征。

5.在教师指导下(或组织家庭成员)进行防震演习和防震准备。

6.调查家庭生活所消耗的能源和物品,说明其中哪些来自可再生资源,哪些来自非可再生资源,哪些可以回收利用,并绘成图表与同学交流。

7.从报纸、杂志和网络上收集信息作参考,写一篇有关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小论文。

8.在“地球日”、“世界环境日”进行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

宣传依法保护资源和环境的重要意义。

初二年级的实践活动:

1.收集国内(或本地区)近期发生的一次自然灾害(洪涝、干旱、地震、台风等)的资料,分析灾害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治建议。

2.调查本地区的旅游资源,提出开发利用本地旅游资源的建议。

3.清除校园(或本居民区、本村)的垃圾,调查垃圾的来源、类别和处理方式,并提出改进垃圾处理方式的建议。

4.调查学校(或家庭)附近的大气污染状况和水污染状况,写出调查报告,并向当地环保部门提出治理建议。

5.对本社区(或本村)进行一次综合性地理考察,全面了解本社区(或本村)的环境、资源、人口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提出合理利用当地地理条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6.选择本地区一所工厂进行调查。

7.调查学校所在地区绿化的情况,测定在不同地面状况(如水泥地、土地、林地、草地)下同一时间的气温,并分析气温不同的原因。

8.从自身做起,为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设计三项行动措施。

德育方面,由原来各章节具体的思想教育要求,变为绪论、地球和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等四部分相对整合的德育要求,此处不再赘述。

新地理课程还增加了电子地图、遥感技术等最新科技发展的成就,教师要对这些新知识、新领域、新发展有所了解;新教材还提

供了许多新的教学形式,许多形式都是首次出现,新颖、独特,每一节课都充满新意,教师要有创意地进行教学,这也对教师的创新精神提出了挑战。

总之,同原教材相比,新教材不论内容、结构体系、编排方式、装帧设计等都进行了改革。它以全新的面目出现在师生面前,它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必须自觉参加教研工作,深刻挖掘教材中能力培养的内涵,要求教师必须加强学习,熟悉地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对学生进行“过程教学”。为此,教师必须在知识的广度、深度及学科史上下功夫,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广采众家之长;认真学习新大纲,熟悉新教材,结合实际用好新教材,努力成为地理教育教学方面的专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