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2016共识升级版)》要点
《健康体检重要异常结果管理专家共识(试行版)》(2019)要点

《健康体检重要异常结果管理专家共识(试行版)》(2019)要点健康是人类最为宝贵的财富,珍惜生命、关爱健康是人们的共同追求。
健康体检是健康管理的关键环节,目前发展相对成熟,也是受检者接受度较高的服务形式。
健康体检是指通过医学手段和方法对受检者进行身体检查,以了解其健康状况、早期发现疾病线索和健康隐患的诊疗行为。
体检异常结果是受检者在无症状、无体征的情况下发现的某系统或某器官出现异常,提示某些疾病存在的可能,需要进一步的医疗诊断甚至手术干预,包括临床危急值、重大疾病及其线索、急慢性病变以及需要动态观察的异常检查结果。
因此,检后管理需要区别对待。
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及国家对重大疾病防治的政策,本共识重点关注在体检过程中发现的与重大疾病防治相关的重要异常结果。
如果这些结果能够得到及时、规范的处置,早发现、早诊断并采取适当的干预治疗措施,可有效提高重大疾病的诊疗效果,甚至挽救受检者的生命,对规范健康管理(体检)机构的医疗行为、保障医疗质至关重要。
一、健康体检重要异常结果的定义和分层1.定义:体检中发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异常检查结果,需立即复查、进一步检查或转介临床专科诊治。
2.分层:按照健康体检发现的重要异常结果的危急程度及干预策略,将检后重要异常结果分为A 类和B类。
(1)A类:需要立即进行临床干预,否则将危及生命或导致严重不良后果的异常结果。
(2)B类:需要临床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和(或)需要医学治疗的重要异常结果。
二、健康体检重要异常结果的项目和范围界定本共识以体检基本项目为主进行设置,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3个部分。
三、重要异常结果的分层管理(一)A类1.一般检查。
血压: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伴急性症状,或安静休息后复测仍达此标准。
2.物理检查。
检查结论。
①心脏听诊:心率≥150次/min;心率≤45次/min;严重心律失常。
②肺部听诊:呼吸音消失或明显减弱。
《心脏介入诊疗术中电击除颤护理专家共识》(2024)要点

《心脏介入诊疗术中电击除颤护理专家共识》(2024)要点1 心脏电击除颤定义心脏电击除颤是指在严重快速型心律失常时,用外加的高能量脉冲电流通过心脏,使全部或大部分心肌细胞在瞬间同时除极,造成心脏短暂的电活动停止,然后由最高自律性的起搏点(通常为窦房结)重新主导心脏节律的治疗过程。
1.1 心脏电击除颤原理除颤仪的电压变换器将直流低压变换成脉冲高压,经高压整流后向储能电容C充电,在电容中储存一定的能量。
除颤治疗时,控制高压继电器动作,将储能电容C、电感L及人体(负荷)串联接通,使之构成RLC(R为人体电阻、导线本身电阻、人体与电极的接触电阻三者之和)串联谐振衰减振荡电路,在几秒钟内通过电极板向胸壁或直接向心脏放电,使颤动的心脏全部除极。
由于窦房结产生的信号最强,因此将重新支配心脏的收缩,从而将各种室上性或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VT/ VF)转复为正常窦性心律。
1.2 心脏电击除颤适应证(1)心室颤动是电复律的绝对指征;(2)心室扑动;(3)心房颤动或新房扑动;(4)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常规治疗无效而伴有明显血液动力学障碍者。
1.3 心脏电击除颤禁忌症(1)检查发现心房内血栓;(2)风湿活动期或者心肌炎急性期;(3)未能有效控制或纠正心房颤动的病因或诱因(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肌梗死、肺炎等);(4)合并洋地黄中毒或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低钾血症;(5)合并高度或完全性房室阻滞,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已安装起搏器者除外)。
2 心脏介入诊疗术中除颤规范2.1 除颤仪的准备2.1.1 推荐意见1 除颤仪应放于易取用的位置,定点放置,标识明显,电量充足,处于备用状态。
具体位置可以根据导管室的布局和手术团队的需求确定(强推荐)。
推荐依据:2.1.2 推荐意见2 心脏除颤仪的质量检测:除颤仪的检测环境温度为20℃±10℃,相对湿度为30%~60%,供电电源电压为(220±22)V,频率为(50±10)Hz,周围无影响校准系统正常工作的机械振动和电磁干扰(强推荐)。
室上性心动过速诊断及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

室上性心动过速诊断及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室上速”)是临床上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
根据发作时心电图RR间期的特点,室上速可分为规则心动过速(包括窄QRS波心动过速和宽QRS波心动过速)和不规则心动过速。
如何进行窄QRS波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和管理?《室上性心动过速诊断及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给出解答。
什么是窄QRS 波心动过速?窄QRS 波心动过速是指频率超过100 次/ min,QRS时限≤120 ms的心动过速。
发生窄QRS 波心动过速时,心室激动仍是通过希氏-浦肯野系统(希浦系统)下传的,即心律失常的起源部位在希氏束或之上。
由于高位室间隔起源的室性心动过速也可表现为希氏束部位的激动最早,故也可以产生相对较窄的QRS 波(时限110-140 ms)的心动过速。
如何进行窄QRS波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1.心电图在缺乏心动过速发作心电图证据的情况下,窦律下的12导联心电图也可为室上速的诊断提供线索,应仔细阅读,不放过任何异常。
相比之下,在心动过速时记录到的心电图虽然有时并不能作出特异性诊断,但在室上速的鉴别诊断方面非常有用,应尽可能鼓励患者在心悸发作时记录心电图。
(1)心动过速的发作和终止在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室上速发作时,常可见到房性早搏之后PR间期的突然延长。
虽然房性早搏也可能诱发房速,但常不伴有显著的PR间期延长。
自发性、局灶性房速具有发作后频率逐渐加速(温醒现象),以及终止前频率逐渐减速(冷却现象)特征。
房速可表现为反复发作,中间还可能会夹杂短阵的窦律。
房性早搏或室性早搏亦可触发AVRT。
室性早搏是不典型AVNRT常见的触发因素,但很少会触发典型AVNRT,更难触发房速。
(2)心动过速周长的规律性不规则的窄QRS波心动过速常见于房颤、局灶房速、房扑伴不同比例下传心室、多源性房速。
有时可以找出不规则的模式,例如房扑以文氏周期下传。
当房扑以固定房室传导比例下传时可以表现为规则的心动过速。
《中国左心室辅助装置候选者术前评估与管理专家共识(2023年)》要点

《中国左心室辅助装置候选者术前评估与管理专家共识(2023年)》要点摘要左心室辅助装置(1VAD)是治疗终末期心力衰竭的有效治疗措施,已在我国逐步推广。
本专家共识总结了1VAD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手术时机的选择、术前评估、术前状态优化等最新认识及规范,以期指导临床对此新疗法的规范化应用。
近年来随着心力衰竭领域许多新认知、新药物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心力衰竭的治疗取得巨大进步,患者的存活率及再住院率得到明显改善;但每年仍有5%〜10%的心力衰竭患者进展为终末期心力衰竭,而此阶段患者年死亡率高达50%o除心脏移植外,左心室辅助装置(1VAD)亦可延长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时间并改善其生活质量。
近十年,1VAD设计工艺不断改进,特别是全磁悬浮持续流1VAD出现后,患者2年生存率高达84.5%,可与心脏移植术相媲美;但目前仍不可避免术后早期及远期的并发症出现。
11VAD植入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及各种应用场景表1 1VAD植入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适应证(1)~(3)条均需满足(1)因症状性低血压或重要脏器低灌注等原因,不能耐受神经内分泌拮抗剂(如:RASi/ARNI、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类药物治疗,或虽已经过充分优化的药物或器械治疗,仍表现为严重的心力衰竭(NYHA心功能分级b~级)。
(2)1VEF≤30%o(3)至少符合以下一项标准:12个月内出现≥2次因心力衰竭非预期住院:依赖静脉正性肌力药物;或依赖短期机械辅助支持;心原性因素导致运动能力明显减低,表现为不能运动,或心肺运动试验量PeakVO2<14m1∕(kg∙min)或小于预测值的50%,或6MWT<300m;低心输出量而引起的终末脏器进行性恶化。
绝对禁忌证(1)不能耐受长期口服抗凝药物(香豆素类维生素K拮抗剂)治疗。
(2)败血症或全身活动性感染。
(3)孤立性右心室功能不全。
(4)某些结构性心脏病不能或不愿接受手术治疗加以纠正: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主动脉瓣机械瓣置入术后,不能或不愿意接受手术更换生物瓣膜;或重度二尖瓣狭窄。
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专家共识(节选四)

和普罗帕酮[18]等药联合应用。
七、不良反应及处理 稳心颗粒的不良反应包括:头晕、 恶心、口干、上腹部不适等。大样本研 究显示,稳心颗粒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 率为0.5%,与安慰剂组差异不显著。大 多数不良反应不需特殊处理,必要时停 药即可[31]。
八、注意事项 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禁用, 孕妇慎用。
稳心颗粒的开发、应用及应用后 再研究的过程,是中西医成功结合的 成果,聚集了中外专家的智慧和专业知 识。稳心颗粒具有多方面电生理作用, 主要特征有心室晚钠电流的选择性阻滞 和心房峰值钠电流的选择性阻滞。还需 进一步研究确定用于基础研究的浓度是 否与药物的临床作用一致。
稳心颗粒在临床应用中,治疗室 性和房性早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较 高,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与其他抗心律 失常西药联合应用。此外,最近的研 究也显示了稳心颗粒在其他类型心律 失常,如心房颤动和Brugada综合征治 疗方面可能有其优势,对其作用机制 及特征的认识还会更加深入。相信随 着研究成果的积累与转化,将推动稳 心颗粒的应用朝向更加规范、科学、 精确的方向发展。■
六、用药方法 1、常规应用 稳心颗粒为处方类中成药,包装规 格是每袋5g(无糖型)或每袋9g(有糖 型)。常规用法为开水冲服,一次1袋, 一日3次,或遵医嘱。 2、特殊应用 (1)加量使用:病情较重者可增加 剂量至:一次2袋,一日3次;病情稳定 后,可改为常规剂量维持。 (2)长期应用:根据病情需要可长 期应用,有报道连续应用稳心颗粒6个月 和12个月取得较好的疗效,且未见严重 的不良反应。 3、联合应用:文献报道稳心颗粒可 以与胺碘酮 、 [17] 地高辛 、 [19] 美托洛尔[20]
编写专家组 >>>
郭继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 严干新:美国宾夕法尼亚托马斯杰斐逊大学
心率变异性联合心功能相关指标与慢

[收稿日期]2021-10-19 [修回日期]2022-04-27[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SK2021A0433,SK2020A0351)[作者单位]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安徽蚌埠233004[作者简介]吴婷玉(1989-),女,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通信作者]黄宇理,副教授,主任医师.E⁃mail:139****2692@163.com[文章编号]1000⁃2200(2022)12⁃1647⁃07㊃临床医学㊃心率变异性联合心功能相关指标与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病情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吴婷玉,王本芳,徐 玮,姚慧强,徐淑楠,黄宇理[摘要]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联合心功能相关指标与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的病情及室性心律失常(VA)的关系㊂方法:分析89例CHF 病人的临床资料,分别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㊁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VA 对病人进行分组,比较不同分组HRV 时域指标[24小时NN 间期的标准差(SDNN⁃24h)㊁全程每5分钟NN 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㊁全程每5分钟NN 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 index)㊁全程相邻NN 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㊁相邻NN 间期之差大于50ms 的个数占总窦性心搏个数的百分比(PNN50)]㊁脑钠肽(BNP)㊁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LVEF㊁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㊁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㊁室性期前收缩总数的关系㊂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CHF 病人发生VA 的影响因素㊂并将SDNN⁃24h㊁LVEF㊁BNP 指标两两进行直线相关分析㊂结果:CHF 的病因中以冠心病占比最高(56.2%)㊂NYHA 心功能Ⅳ级组BNP㊁LVEDD㊁LVESD 大于Ⅰ~Ⅱ级组和Ⅲ级组;Ⅳ级组LVEF㊁SDANN 小于Ⅰ~Ⅱ级组和Ⅲ级组;Ⅲ级组SDNN⁃24h 大于Ⅳ级组;Ⅲ级组rMSSD 大于Ⅰ~Ⅱ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㊂射血分数保留心衰(HFpEF)组BNP㊁LVEDD㊁LVESD 小于射血分数中间范围的心衰(HFmrEF)组和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组;HFpEF 组LVEF㊁SDNN⁃24h㊁SDANN㊁SDNN index㊁rMSSD㊁PNN50大于HFmrEF 组和HFrEF 组,HFmrEF 组LVEF 大于HFrEF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㊂VA 阳性组男性占比㊁BNP㊁LVEDD㊁LVESD㊁SDNN index 大于阴性组;阳性组LVEF 低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㊂SDNN index(OR :1.033,95%CI :1.012~1.053,P <0.01)和LVEDD(OR :1.124,95%CI :1.069~1.182,P <0.01)增加是VA 的危险因素㊂LVEF 与SDNN⁃24h 呈显著正相关,BNP 与SDNN⁃24h㊁LVEF 呈显著负相关(P <0.05)㊂结论:HRV 联合心功能相关指标可更全面评估CHF 病人的病情及预测VA 的发生㊂[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心率变异性;心功能;室性心律失常[中图法分类号]R 541.6 [文献标志码]A DOI :10.13898/ki.issn.1000⁃2200.2022.12.007Relationship between heart rate variability combined with cardiac function⁃related indicatorsand the condition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and ventricular arrhythmiasWU Ting⁃yu,WANG Ben⁃fang,XU Wei,YAO Hui⁃qiang,XU Shu⁃nan,HUANG Yu⁃li(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engbu Medical College ,Bengbu Anhui 233004,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combined with cardiac function⁃related indicators and the condition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and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VA).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89CHF patients were analyzed,and the patients were grouped according to the 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NYHA)cardiac function classification,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and VA.The HRV time domain indicators (SDNN⁃24h,SDANN,SDNN index,rMSSD,PNN50),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echocardiography⁃related indicators (LVEF,LVEDD,LVESD),and total number of preventricular contractions were compared among the different groups.A multifactorial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VA in patients with CHF.The SDNN⁃24h,LVEF and BNP indicators were analyzed by two⁃by⁃two linear correlation.Results :Th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ccounted for the highest proportion of CHF causes (56.2%).The BNP,LVEDD and LVESD in NYHA cardiac function class Ⅳgroup were greater than those in class Ⅰ-Ⅱgroup and class Ⅲgroup,the LVEF and SDANN in class Ⅳgroup were less than those in class Ⅰ-Ⅱgroup and class Ⅲgroup,the SDNN⁃24h in class Ⅲgroup was greater than that in class Ⅳgroup,the rMSSD in class Ⅲgroup was greater than that in class Ⅰ~Ⅱ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to P <0.01).The BNP,LVEDD and LVESD in HFpEF group were less than those in HFmrEF and HFrEF groups,the LVEF,SDNN⁃24h,SDANN,SDNN index,rMSSD and PNN50in HFpEF group were larger than those in HFmrEF and HFrEF groups,and LVEF in HFmrEF group was larger than that in HFrEF group,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0.05toP <0.01).The percentage of males,BNP,LVEDD,LVESD and SDNN index were greater in the positive VA group thanthose in the negative group,the LVEF was lower in the positive group than that in the negative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o P<0.01).Increased SDNN index(OR:1.033,95%CI:1.012-1.053,P<0.01)and LVEDD(OR:1.124, 95%CI:1.069-1.182,P<0.01)were risk factors for VA.The LVEF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DNN⁃24h,the BNP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DNN⁃24h and LVEF(P<0.05).Conclusions:The combination of HRV and cardiac function⁃related indicators can more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 the condition of CHF patients and predict the occurrence of VA.[Key words]chronic heart failure;heart rate variability;cardiac function;ventricular arrhythmias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不全,心排血量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求,以体循环和/或肺循环淤血,器官㊁组织血液灌注不足的临床综合征㊂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终末期表现和最主要的死因㊂而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arrhythmias,VA)是其常见并发症,可增加心肌耗氧量,加重病情,甚至发生恶性心律失常而猝死[1]㊂目前对CHF病人心功能的评估,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有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㊁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和超声心动图等㊂NYHA 心功能分级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病人的活动能力㊁病情程度,但掺杂的主观因素多,缺乏客观参数,故不能作为独立评价心功能的预后指标㊂超声心动图是目前临床心脏结构和功能评估的首选方法㊂其中,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是评估左心室收缩功能的重要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mension,LVEDD)㊁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mension,LVESD)可了解心室重构情况㊂BNP反映心功能紊乱的特异性及灵敏性,与CHF诊断㊁疗效及预后评价有关,可作为CHF心功能分级的独立预测因子[2]㊂近来国内外研究[3-4]发现,在CHF的发生及发展中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受损,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是CHF病人重要的死亡危险因素之一㊂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作为一项评价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定量方法,具有无创伤性㊁重复性好的特点,可量化各种心脏和非心脏疾病的相关风险[5]㊂目前使用的HRV分析方法主要有线性分析和非线性分析法㊂线性分析常用的是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其中时域分析简单方便,采用长程记录,主要是对24h 窦性心搏Normal to Normal(NN)间期的统计学分析,本文采用常见的HRV时域分析指标[24小时NN间期的标准差(SDNN⁃24h)㊁全程每5分钟NN 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㊁全程每5分钟NN 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 index)㊁全程相邻NN 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㊁相邻NN间期之差大于50MS的个数占总窦性心搏个数的百分比(PNN50)]㊂尽管以上指标在CHF中的作用已有研究,但HRV联合心功能相关指标对HF病情评估及VA的关系研究并不多,且多数是单独按NYHA心功能或LVEF进行分组,对心功能的评价并不全面㊂本文通过不同NYHA心功能分组和LVEF分组,探讨HRV时域指标SDNN⁃24h㊁SDANN㊁SDNN index㊁rMSSD㊁PNN50联合心功能相关指标(BNP㊁LVEF㊁LVEDD㊁LVESD)与CHF病人病情及VA的关系,现作报道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在我院住院符合纳入条件且经严格的排除标准筛选出89例CHF病人为研究对象㊂其中男49例,女40例,年龄24~96岁,平均(66.3±13.8)岁㊂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HF符合‘2018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中诊断标准[6];(2)所有研究对象均在入院后行动态心电图(DCG)㊁超声心动图(UCG)及血BNP检查;(3)有完整的一般资料,血BNP㊁DCG及UCG结果㊂排除标准:(1)心源性休克㊁严重的肥厚型或限制型心肌病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㊁Ⅱ及Ⅲ度房室传导阻滞㊁异位心律㊁起搏器携带者;(2)患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如恶性肿瘤㊁血液系统疾病㊁糖尿病㊁甲状腺功能异常㊁严重肝肾功能不全㊁电解质严重紊乱㊁急性脑血管意外㊁自身免疫性疾病者;(3)焦虑㊁抑郁等精神障碍㊁长期睡眠障碍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者;(4)DCG的记录中出现过多伪差㊁记录时间不满22h者㊂1.3 方法 1.3.1 分组 (1)按NYHA心功能分级方法,将CHF病人分为Ⅰ~Ⅱ级组㊁Ⅲ级组㊁Ⅳ级组,比较3组在BNP㊁LVEF㊁LVEDD㊁LVESD㊁HRV㊁室性期前收缩总数上的差异性㊂(2)参考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7],按LVEF分3组,射血分数保留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LVEF≥50%)组㊁射血分数中间范围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midrange ejection fraction,HFmrEF,40%≤LVEF< 50%)组㊁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LVEF<40%)组,分析3组在BNP㊁LVEF㊁LVEDD㊁LVESD㊁HRV㊁室性期前收缩总数上的差异性㊂(3)参照‘2020年VA中国专家共识(2016共识升级版)“[8],进行VA判断并分类㊂将室性期前收缩数量超过30次/小时定义为频发室性期前收缩[9]㊂根据CHF病人的DCG报告资料,按有无频发室性期前收缩>30次/小时,室性期前收缩二㊁三联律,成对室性期前收缩及室性心动过速,分为VA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2组在性别㊁年龄㊁NYHA心功能分级㊁BNP㊁LVEF㊁LVEDD㊁LVESD㊁HRV上的差异性㊂1.3.2 检查方法 (1)血BNP检测:采集病人的肘部静脉血5mL,注入含3.8%质量浓度的枸橼酸钠的抗凝管,低温离心2000r/min,15min,常规分离血清血浆,备用进行BNP检测㊂用德国雅培i2000SR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通过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检测病人血液内BNP水平㊂(2)UCG检查:由心脏超声科医生采用Philips EPIQ5型彩色多普勒电脑超声诊断仪,对病人进行心脏彩超检查,测量LVEF㊁LVEDD㊁LVESD,以上数据均测量3个心动周期取均值,所有值均在窦性心律下测得㊂(3)DCG检查:采用美国DMS300⁃4型12导联动态心电图机对病人进行DCG监测,由心脏电生理室专业医生进行数据分析㊁校正后得出VA指标:室性期前收缩㊁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㊁室性期前收缩三联律㊁成对室性期前收缩㊁室性心动过速㊂仪器自动计算HRV,本文HRV时域分析法指标参考文献[10]㊂1.4 观察指标 (1)一般资料:性别㊁年龄㊁NYHA 心功能分级㊁病因;(2)血清学指标:BNP;(3)HRV 指标:SDNN⁃24h㊁SDANN㊁SDNN index㊁rMSSD㊁PNN50;(4)超声心动图指标:LVEF㊁LVEDD㊁LVESD;(5)VA指标:室性期前收缩㊁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㊁室性期前收缩三联律㊁成对室性期前收缩㊁室性心动过速㊂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㊁方差分析㊁χ2检验㊁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㊂2 结果2.1 病因构成 冠心病为CHF最常见的病因(50例,56.2%),其次为扩张型心肌病(20例,22.5%),心脏瓣膜病(11例,12.4%),高血压(8例,9.0%)㊁酒精性心肌病(3例,3.4%)㊂2.2 差异性分析 2.2.1 不同NYHA心功能分组与BNP㊁LVEF㊁LVEDD㊁LVESD㊁HRV及室性期前收缩总数的关系比较 Ⅳ级组BNP㊁LVEDD㊁LVESD大于Ⅰ~Ⅱ级组和Ⅲ级组;Ⅳ级组LVEF㊁SDANN小于Ⅰ~Ⅱ级组和Ⅲ级组;Ⅲ级组SDNN⁃24h大于Ⅳ级组;Ⅲ级组rMSSD大于Ⅰ~Ⅱ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见表1)㊂表1 不同NYHA心功能分组与BNP㊁LVEF㊁LVEDD㊁LVESD㊁HRV及室性期前收缩总数的关系(x±s)分组n BNP/(pg/mL)LVEF/%LVEDD/mm LVESD/mm SDNN⁃24h/ms Ⅰ~Ⅱ级17795.09±1380.56253.00±11.68954.53±12.08940.18±12.66099.18±35.054Ⅲ级41537.56±696.42050.73±9.93553.20±10.35239.63±10.374113.51±42.284Ⅳ级311766.95±1389.465*##42.00±9.654*#65.68±12.123*##51.19±12.257*##88.97±37.325#F 11.058.8911.599.86 3.50P <0.01<0.01<0.01<0.01<0.05 MS组内 1253646.307103.838128.296132.5731546.206分组n SDANN/ms SDNN index/ms rMSSD/ms PNN50/%室性期前收缩总数/个Ⅰ~Ⅱ级1783.82±32.06147.71±17.28042.71±15.7317.53±7.930272.94±569.141Ⅲ级4179.76±28.04767.88±40.90082.46±56.374*16.49±16.6451345.10±2611.032Ⅳ级3160.65±24.698*#55.58±32.81967.10±45.77510.45±12.3201893.61±4010.434F 5.54 2.36 4.27 3.10 1.62P <0.05>0.05<0.05>0.05>0.05 MS组内 769.8971209.3432255.121193.5138841742.162 q检验:与Ⅰ~Ⅱ级比较*P<0.05;与Ⅲ级比较#P<0.05,##P<0.012.2.2 不同LVEF分组与BNP㊁LVEF㊁LVEDD㊁LVESD㊁HRV及室性期前收缩总数的关系比较 HFpEF组BNP㊁LVEDD㊁LVESD小于HFmrEF组和HFrEF组;HFpEF组LVEF㊁SDNN⁃24h㊁SDANN㊁SDNN index㊁rMSSD㊁PNN50大于HFmrEF组和HFrEF组,HFmrEF组LVEF大于HFrE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见表2)㊂表2 不同LVEF分组与BNP㊁LVEF㊁LVEDD㊁LVESD㊁HRV及室性期前收缩总数的关系(x±s)分组n BNP/(pg/mL)LVEF/%LVEDD/mm LVESD/mm SDNN⁃24h/ms HFpEF组47251.95±402.61457.13±5.02448.49±7.44833.17±7.628130.00±32.708 HFmrEF组251750.58±1345.457**42.08±2.914**66.88±8.862**52.56±6.690**72.76±23.263** HFrEF组172042.68±1268.863**32.12±4.554**##70.18±7.213**57.76±9.705**68.76±16.973**F 33.01230.0771.3386.0649.56P <0.01<0.01<0.01<0.01<0.01MS组内 891428.4819.73161.26648.631776.833分组n SDANN/ms SDNN index/ms rMSSD/ms PNN50/%室性期前收缩总数/个HFpEF组4793.40±23.16575.74±38.99488.55±52.73317.47±16.1241240.11±2895.553 HFmrEF组2554.16±18.456**41.76±19.462**46.24±34.622**7.32±9.810**1099.48±2002.861 HFrEF组1748.88±15.033**41.94±17.988**51.12±35.528*7.29±8.957*1924.65±4327.046F 45.1013.028.83 6.330.43P <0.01<0.01<0.01<0.05>0.05MS组内 424.145979.1912056.767180.8459087469.635 q检验:与HFpEF组比较*P<0.05,**P<0.01;与HFmrEF组比较##P<0.012.2.3 不同VA分组与性别㊁年龄㊁NYHA心功能分级㊁BNP㊁LVEF㊁LVEDD㊁LVESD㊁HRV的关系 VA阳性组男性占比㊁BNP㊁LVEDD㊁LVESD㊁SDNN index大于阴性组;阳性组LVEF低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见表3)㊂2.3 影响CHF病人VA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CHF病人是否发生VA作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指标作为自变量纳入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方法采用逐步回归,模型的纳入标准为0.1,排除标准为0.15㊂结果显示,SDNN index 和LVEDD增加是CHF病人VA的危险因素(见表4)㊂2.4 相关性分析 结果显示,LVEF与SDNN⁃24h 呈显著正相关(r=0.677,P<0.05);BNP与LVEF 呈显著负相关(r=-0.674,P<0.05);BNP与SDNN⁃24h呈显著负相关(r=-0.626,P<0.05) (见图1~3)㊂表3 不同VA分组与性别㊁年龄㊁NYHA心功能分级㊁BNP㊁LVEF㊁LVEDD㊁LVESD㊁HRV的关系(x±s)分组n男年龄/岁NYHA心功能分级 Ⅰ~Ⅱ级组 Ⅲ级组 Ⅳ级组 BNP/(pg/mL)LVEF/%阳性组463365.26±13.329621201304.83±1281.09744.57±11.137阴性组421667.50±14.351112011690.59±1122.34552.10±9.647 t 9.25*0.77 3.84* 2.39 3.39 P <0.05>0.05>0.05<0.05<0.01分组n LVEDD/mm LVESD/mm SDNN⁃24h/ms SDANN/ms SDNN index/ms rMSSD/ms PNN50/%阳性组4662.98±11.46748.91±12.16399.70±46.82064.11±27.14667.04±43.04279.09±55.80213.83±14.843阴性组4252.00±11.35538.21±10.722105.05±32.13384.81±27.64451.57±21.63258.81±38.52811.38±13.592 t 4.53 4.360.62 3.56 2.10 1.970.81 P <0.01<0.01>0.05>0.05<0.05>0.05>0.05 *示χ2值表4 影响CHF 病人VA 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变量B SE Waldχ2POR (95%CI )LVEDD0.1170.02620.96<0.011.124(1.069~1.182)SDNN index 0.0320.01010.05<0.011.033(1.012~1.053)常数8.5021.82221.77<0.013 讨论 近年来伴随人口老龄化,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均可导致HF,其患病率和发病率均明显增加,给我国带来巨大的公共卫生负担,迫切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㊂张韵娇[11]指出,CHF 病人的病因中,冠心病居首位,呈逐年增加趋势,高血压性心脏病㊁扩张型心肌病的比例也呈上升趋势㊂本文也发现,冠心病为CHF 最常见的病因,其次为扩张型心肌病,心脏瓣膜病,高血压㊁酒精性心肌病㊂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节奏加快,高脂高盐饮食㊁精神压力㊁吸烟酗酒㊁熬夜㊁病毒感染等因素均可导致以上病因㊂因此,通过健康宣教㊁改善不良生活方式㊁积极防治基础病㊁控制感染等措施对降低CHF 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㊂ 在HRV 与CHF 病人心功能的关系方面,有研究[12]发现,HRV 可以将HF 自主神经受损程度反映出来,心功能越差,HRV 越低㊂何进舟等[13]研究结果显示SDNN⁃24h㊁PNN50㊁rMSSD 和三角指数越低,CHF 病人心功能越差,心力衰竭加重再住院或死亡心血管事件发生越高㊂袁春野[14]研究发现,CHF 病人SDANN㊁SDNN 较健康者明显降低,且随HF 加重而逐步降低㊂邵嘉楠[15]研究发现,与HFpEF 组相比,HFmrEF 组及HFrEF 组SDNN⁃24h㊁MSD㊁SDANN 和pNN50均显著降低;与HFmrEF 组相比,HFrEF 组SDNN⁃24h 明显降低㊂本文对HRV 与CHF 病人病情的差异性分析显示:(1)单独按NYHA 心功能分组比较发现,Ⅳ级组SDANN 小于Ⅰ~Ⅱ级组和Ⅲ级组,Ⅲ级组SDNN⁃24h 大于Ⅳ级组,Ⅲ级组rMSSD 大于Ⅰ~Ⅱ级组(P <0.05)㊂随NYHA 心功能分级增高而下降,考虑与HF 程度加重㊁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激活有关,rMSSD 指标的结果与前人不同,且综合前人[12-14]关于HRV 与NYHA 心功能的多项研究,其结果也并不完全一致,考虑NYHA 心功能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病人的活动能力㊁病情程度,但其依据的是病人主观感受,缺乏客观参数,当HF 合并有焦虑㊁心脏神经官能症㊁更年期综合征,其主诉往往与真实病情不符,造成心功能分组有偏差,故NYHA 心功能分级并不能作为独立评价心功能的预后指标㊂(2)单独按LVEF分组比较发现, HFpEF组SDNN⁃24h㊁SDANN㊁SDNN index㊁rMSSD㊁PNN50大于HFmrEF组和HFrEF组(P<0.05), HFmrEF组和HFrEF组比较,HRV各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㊂本文与邵嘉楠[15]研究结果基本一致㊂LVEF值是反映左心室收缩功能的重要指标,但单纯用LVEF值分组来评价心功能损害程度其实并不全面,首先,对于HFpEF病人而言,虽然LVEF值正常,心室收缩功能尚可保持,但通常存在左心室肥厚或左心房增大等充盈压升高㊁舒张功能受损的表现,心功能整体情况并不容乐观㊂其次,本文HF病人中心脏瓣膜病占比12.4%,其中多分布在HFpEF 组和HFmrEF组,且多以瓣膜关闭不全为主,以二尖瓣脱垂㊁二尖瓣关闭不全为例,收缩期血液反流入左心房,使左心房容量负荷增加,引起呼吸困难等HF 症状,舒张期血液回流至左心室,使左心室容量负荷增加,但机体可通过Frank⁃Starling机制可使左心室每搏量增加,射血分数可维持在正常范围或轻度下降㊂加之LVEF值测量的准确性受技术人员的限制,故单独以LVEF值分组来评估心功能也并不全面㊂(3)综合以上2种分组的结果显示,SDNN⁃24h (反映HRV整体水平)㊁SDANN(反映交感神经张力大小)和rMSSD(反映迷走神经张力大小)同时与CHF病人的活动耐力及左心室收缩功能显著相关(P<0.05),随CHF病人的心功能恶化㊁左心室收缩功能减弱而下降㊂表明SDNN⁃24h㊁SDANN和rMSSD不仅可反映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整体平衡情况,还能对CHF病人心功能损害程度的评估以及病情监测提供重要且准确的临床指导意义㊂BNP是主要由心室肌分泌的多肽类因子,具有扩张血管㊁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生长㊁降低神经系统兴奋性等多种作用㊂陈蓉等[16]研究发现,CHF病人BNP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心功能Ⅳ级组BNP大于Ⅰ~Ⅱ级组和Ⅲ级组,HFpEF组BNP小于HFmrEF组和HFrEF组, VA阳性组BNP显著高于阴性组㊂表明BNP随心功能恶化㊁VA的增加而显著升高,证实了前人的研究结果㊂因BNP与心室充盈量㊁心肌纤维牵拉程度和神经内分泌有关,在慢性心功能不全时,心室负荷增大㊁心室壁重构㊁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系统激活,BNP分泌量增多,随着心功能的改善,BNP下降㊂在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LVEF㊁LVEDD㊁LVESD)与CHF病人病情评估方面,多项研究[17-18]发现,CHF病人LVEDD显著上升,LVEF显著降低,且随着疾病严重程度增加而加剧㊂本文结果显示,Ⅳ级组LVEDD㊁LVESD大于Ⅰ~Ⅱ级组和Ⅲ级组,Ⅳ级LVEF小于Ⅰ~Ⅱ级组和Ⅲ级组(P<0.05)㊂HFpEF组LVEF大于HFmrEF组和HFrEF组, HFmrEF组LVEF大于HFrEF组,HFpEF组LVEDD㊁LVESD小于HFmrEF组和HFrEF组(P< 0.05)㊂本文LVEF㊁LVEDD和LVESD指标在NYHA心功能分组和LVEF分组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LVEF㊁LVEDD㊁LVESD能够准确地为CHF病人的心功能程度评估提供可靠的临床参考价值㊂原因为HF时,心肌收缩力下降,机体通过增加前负荷来增加心输出量,同时也导致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增高,进一步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启动神经体液机制代偿,当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增加,使心率增快㊁心肌收缩力增强,心排血量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增加,使心肌氧耗增加,RAAS的激活,外周血管收缩,水钠潴留,心脏的前后负荷增加,使病人病情进一步加重和恶化[19],导致心肌肥厚,心腔扩大,心脏重塑,最终导致不可逆的终末阶段㊂在CHF病人发生VA方面,CHF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活跃影响着临床预后,同时也是引起心律失常和猝死的诱因[20]㊂心肌损伤导致的心脏结构变化及心功能减退是CHF的基本原因,心肌重构为CHF发生与发展的基础,重构部位细胞的异常连接使心肌细胞除极与复极出现不均衡性,部分心肌的自律性增高,从而也会导致VA发生率上升[21]㊂梁见弟等[22]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均显示,心功能分级㊁LVEF㊁BNP是VA发生的影响因素㊂赵若寒[23]研究发现,超重㊁LVEDD增加及LVEF下降是CHF病人发生复杂性VA的独立相关因素㊂王晓飞等[24]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室性期前收缩组病人rMSSD㊁PNN50明显增加(P< 0.01)㊂表明部分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与交感和/或迷走神经张力变化相关㊂本文联合HRV和心功能相关指标,对CHF病人是否并发VA的单因素差异分析发现,VA阳性组BNP㊁LVEDD㊁LVESD㊁SDNN index大于阴性组;阳性组LVEF低于阴性组(P<0.05)㊂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DNN index(OR:1.033,95%CI:1.012~ 1.053,P<0.01)增加和LVEDD(OR:1.124,95% CI:1.069~1.182,P<0.01)增加是VA的危险因素㊂本文部分指标与前人研究结果相似,多项前人关于HRV与VA关系的研究结果差异性较大,不排除纳入病人临床资料异质性较大㊁排除标准的不同㊁HRV指标易受多种因素影响等,以上原因皆可导致统计的结果不尽相同㊂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更多进一步大样本量的研究,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多依据㊂此外,在性别方面,本研究发现男性CHF发生VA比例更高(P<0.05)㊂考虑原因可能为男性的交感神经兴奋性高,更容易诱发VA的发生㊂叶敏霞等[25]研究指出,男性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发作多可能与交感神经张力升高相关,女性则与副交感经张力及雌激素等多因素相关㊂此外,本文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证实,LVEF 与SDNN⁃24h呈显著正相关(r=0.677);LVEF与BNP呈显著负相关(r=-0.674);SDNN⁃24h与BNP呈显著负相关(r=-0.626),与张红亮[26]研究结果一致,表明SDNN⁃24h㊁LVEF㊁BNP三者之间呈线性相关,对于CHF病人的病情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临床医生关注㊂综上所述,联合HRV部分指标(SDNN⁃24h㊁SDANN㊁rMSSD)和心功能相关指标(BNP㊁LVEF㊁LVEDD㊁LVESD)能够更加全面且准确地为CHF病人心功能程度的评估和病情监测提供显著的临床参考价值㊂SDNN index和LVEDD增加是CHF病人发生VA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警高危人群,及时干预治疗㊁延缓疾病进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㊂[参考文献][1] 包一星,陆叶.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和心功能变化及其关系[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21,27(5):542.[2] BRUNNER⁃LA ROCCA HP,SANDERS⁃VAN WIJK S.Natriureticpeptides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J].Card Fail Rev,2019,5(1):44.[3] 奚克钰.心率和心率变异性与心力衰竭及预后的相关性[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6):36.[4] SELEK MB,YESILKAYA B,EGELI SS,et al.The effect of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in the diagnosis of congestive heartfailure via heart rate variability analysis[J].Proc Inst Mech EngH,2021,235(12):1479.[5] KWON PM,LAWRENCE S,MUELLER BR,et al.Interpretingresting heart rate variability in complex populations:the role ofautonomic reflexes and comorbidities[J].Clin Auto Res,2022,32(3):175.[6]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力衰竭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J].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2018,2(4):196.[7] PONIKOWSKI P,VOORS AA,ANKER SD,et al.2016ESC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cute and chronicheart failure:the Task Force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acute and chronic heart failure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Cardiology(ESC)Developed with the special contribution of theHeart Failure Association(HFA)of the ESC[J].Eur Heart J,2016,37(27):2129.[8] 曹克将,陈柯萍,陈明龙,等.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2016共识升级版)[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20,34(3):189.[9] 赵荣琛.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分析[D].济南:山东大学,2020.[10] 张经泽.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特点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22.[11] 张韵娇.慢性心衰住院患者病因构成及药物治疗分析[D].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2016.[12] 刘发军,薛礼,陈鸿武,等.心率变异性联合NT⁃proBNP对心力衰竭病人再入院率的预测价值[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9):1166.[13] 何进舟,薛礼,张磊,等.心率变异性联合6min步行试验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分级及预后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J].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7):920.[14] 袁春野.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与外周血清CA125㊁CysC及心率变异性的相关分析[D].西宁:青海大学,2017.[15] 邵嘉楠.心率变异性与慢性心力衰竭病情评估的相关性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9.[16] 陈蓉,郭俊芳,尹春阳,等.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价值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S2):50.[17] 潘颖,荆珍,戴力.慢性心衰患者左室充盈功能和HRV的变化及其与患者心包积液的关系[J].热带医学杂志,2021,21(3):365.[18] 李雪芹,朱文斌,姜凤霞.慢性心衰患者超声心功能指标与血清Hcy的相关性[J].实用医学杂志,2017,33(4):80. [19] 李明明.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Lorenz⁃RR散点图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21. [20] TIWARI R,KUMAR R,MALIK S,et al.Analysis of heart ratevariability and implication of different factors on heart ratevariability[J].Curr Cardiol Rev,2021,17(5):e160721189770.[21] 林广民,刘苏莹.NT⁃proBNP联合Hcy对老年CHF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J].检验医学,2018,33(8):734.[22] 梁见弟,叶继亮,梁丽珍,陈丽玲.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21,18(12):151.[23] 赵若寒.心力衰竭并发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相关因素分析[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19.[24] 王晓飞,邹操,杜小娇,等.特发性室性早搏与自主神经张力的关系[J].实用心电学杂志,2021,30(5):346. [25] 叶敏霞,李素娟.性别对室性早搏与平均心率相关性的影响[J].实用心电学杂志,2019,28(6):424.[26] 张红亮.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患儿HRV变化及其与心脏结构功能㊁NT⁃proBNP的相关性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9.(本文编辑 刘璐)。
中成药治疗室性早搏临床应用指南(2020年)_《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标准化项目组

中成药治疗室性早搏临床应用指南(2020年)《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标准化项目组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标准化项目(No. SATCM-2015-BZ402)通讯作者:李军,T el :,E-mail :DOI :10. 7661/j. cjim. 20210325. 101•临床应用指南 •1 背景、目的及意义 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病、脑卒中、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疾病多伴有心律失常[1,2]。
当前西医临床指南中推荐治疗室性早搏的方法有药物治疗和导管消融治疗[3]。
西药治疗作用靶点较为单一,虽有疗效,但因不良反应而影响了临床应用[4]。
导管消融治疗适用于症状明显的频发室早患者,但是因系有创治疗,患者依从性差。
室性早搏属于中医学“心悸”范畴。
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观念、辨证论治,通过调整阴阳平衡、扶正祛邪、治病求本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
然而目前中成药应用情况不够乐观,缺乏专属的临床用药指南推荐,为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标准化项目,由中国中药协会承担,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牵头,组织行业内中西医临床专家、指南研究方法学专家、药学专家成立中成药治疗室性早搏指南研究课题组,遵照证据推荐分级的评价、制定与评估(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GRADE )方法,并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指南制定手册,遵循“循证为主、共识为辅、经验为鉴”原则,参考当前最佳证据,制定了《中成药治疗室性早搏临床应用指南》,以规范并推广中成药在室性早搏中的应用,提高临床治疗室性早搏的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5-7]。
《健康体检重要异常结果管理专家共识》(2019)要点

《健康体检重要异常结果管理专家共识》(2019)要点健康是人类最为宝贵的财富,珍惜生命、关爱健康是人们的共同追求。
健康体检是健康管理的关键环节,目前发展相对成熟,也是受检者接受度较高的服务形式。
健康体检是指通过医学手段和方法对受检者进行身体检查,以了解其健康状况、早期发现疾病线索和健康隐患的诊疗行为。
体检异常结果是受检者在无症状、无体征的情况下发现的某系统或某器官出现异常,提示某些疾病存在的可能,需要进一步的医疗诊断甚至手术干预,包括临床危急值、重大疾病及其线索、急慢性病变以及需要动态观察的异常检查结果。
因此,检后管理需要区别对待。
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及国家对重大疾病防治的政策,本共识重点关注在体检过程中发现的与重大疾病防治相关的重要异常结果。
如果这些结果能够得到及时、规范的处置,早发现、早诊断并采取适当的干预治疗措施,可有效提高重大疾病的诊疗效果,甚至挽救受检者的生命,对规范健康管理(体检)机构的医疗行为、保障医疗质至关重要。
一、健康体检重要异常结果的定义和分层1.定义:体检中发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异常检查结果,需立即复查、进一步检查或转介临床专科诊治。
2.分层:按照健康体检发现的重要异常结果的危急程度及干预策略,将检后重要异常结果分为A 类和B类。
(1)A类:需要立即进行临床干预,否则将危及生命或导致严重不良后果的异常结果。
(2)B类:需要临床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和(或)需要医学治疗的重要异常结果。
二、健康体检重要异常结果的项目和范围界定本共识以体检基本项目为主进行设置,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3个部分。
三、重要异常结果的分层管理(一)A类1.一般检查。
血压: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伴急性症状,或安静休息后复测仍达此标准。
2.物理检查。
(1)内科:结合临床症状、心电图、胸片、腹部超声检查结论。
心脏听诊:心率≥150次/min;心率≤45次/min;严重心律失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2016共识升级版)》要点室性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主要包括室性早搏(简称室早)、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心室扑动(简称室扑)和心室颤动(简称室颤)。
室性心律失常多发生在诊断明确的结构性心脏病和离子通道病患者,但在心脏结构正常的人群中并非少见。
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患者可以毫无症状,也可有明确的心悸或黑矇,甚至发生心脏性猝死(SCD)。
在许多基础心脏疾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多伴随出现,而在有些心脏异常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可能为患者最早或唯一的临床表现。
由于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分层和预后判断复杂,因此,治疗策略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
1 室早1.1 定义和流行病学特征室早是指希氏束及其分支以下心室肌的异位兴奋灶提前除极而产生的心室期前收缩。
在普通人群中,其发病率为1%~4%。
1.2 病因和机制任何导致心室肌提前除极的因素均可为室早的病因。
不良生活方式如精神紧张,过度劳累,过量烟、酒、咖啡摄入等均可诱发室早。
各种结构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病和瓣膜性心脏病等亦是室早的常见病因。
其他如洋地黄类药物、奎尼丁、三环类抗抑郁药中毒、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镁)等也可诱发室早。
1.3 临床表现室早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大多数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但偶发室早也可引发严重的症状,包括心悸、胸闷、心跳停搏感等。
1.4 诊断、预后评估和危险分层室早诊断主要依赖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需要除外室上性早搏伴差异性传导、间歇性心室预激等。
超声心动图可评估心室的结构和功能、瓣膜形态与功能及肺动脉压力等,这在室早的危险分层和治疗策略中具有重要价值。
偶发室早常见于心脏结构正常的个体,而频发室早常是潜在的心脏基质异常的标志。
1.5 室早诱导性心肌病因频发室早导致心脏扩大、心功能下降,且室早根除后心功能改善、心脏扩大逆转,排除其他原因与其他类型的心肌病后,可诊断为室早诱导性心肌病。
对于此类患者应积极推荐导管消融根除室早。
1.6 治疗策略和方法对于疑似室早诱导性心肌病患者,应积极治疗室早。
对于无结构性心脏病的室早患者,治疗策略不宜过于积极,经医师反复解释并告知室早的良性特征后患者临床症状仍不缓解者可给予适当治疗。
1.6.1 药物治疗对于无结构性心脏病且症状轻微的患者,首先是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告知其室早的良性特性并给予安抚。
对于健康教育后症状仍然不能有效控制的患者,可考虑使用β受体阻滞剂或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但疗效有限,甚至与安慰剂相比并无差异。
近年来,中药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取得了一些进展。
1.6.2 导管消融治疗对于室早诱导性心肌病患者,应积极推荐导管消融,以期根治室早、改善心脏功能。
对于症状明显的频发室早患者,可以推荐导管消融治疗,但具体室早负荷多少为导管消融的最强适应证尚无定论,实践中大多以室早24h>10000次为筛选标准。
1.7 室早的诊治流程图、专家建议和推荐见图1,表3。
2 非持续性室速(NSVT)2.1 定义和流行病学特征NSVT是指连续3个及3个以上的室性心律、频率>100次/分、持续时间<30s、且血流动力学稳定、能够自行终止。
典型的NSVT一般由3~10个室性心律组成,心室率多在100~200次/分。
大多数情况下,NSVT发生短暂,无临床症状,在表面健康人群中NSVT 不增加猝死的风险,在老年人中也是如此。
2.2 病因和机制2.2.1 病因各种心脏病患者都可以发生NSVT,健康人群也可记录到NSVT。
2.2.2 发生机制NSVT的发病机制与持续性快速心律失常相似,关于这些心律失常机制大多是间接来自对自律性改变有关的心律失常的观察。
2.3 临床表现NSVT通常无症状,然而,即使患者左室功能处于代偿状态,心室率过快、持续时间超过数秒的NSVT仍可引起晕厥。
大约10%的NSVT患者没有明显的心脏疾病,这些心动过速可能是临床上潜在心脏病的早期表现或心室肌的原发性电学异常。
2.4 诊断、预后评估、危险分层2.4.1 NSVT的诊断对于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应仔细研读患者的心电图,明确NSVT类型,判断是典型流出道室速、多形性室速或者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如LQTS、短QT综合征(SQTS)、Brugada综合征以及早复极综合征(ERS)。
12导联心电图QRS波形态对于判定起源位置非常关键。
流出道室速分为左室和右室起源两种类型,其典型心电图表现均为电轴下偏。
除心电图外,应该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有无结构性心脏病。
对于怀疑结构性心脏病,但超声心动图无法确诊者,可以考虑MRI,其能够确定是否存在心肌瘢痕组织或室壁运动异常。
2.4.2 预后评估NSVT患者的预后评估包括一般性评估和进一步评价(表4)。
2.4.3 危险分层(1)心脏结构正常的NSVT:(2)伴有结构性心脏病的NSVT:2.5 治疗策略和方法(表5)2.5.1 心脏结构正常患者的NSVT 多数持续时间较短的NSVT来源于左室或右室流出道,大多数NSVT患者只有在出现症状、持续发作或者引发心功能不良时才就诊治疗。
流出道室速的患者极少导致SCD。
药物治疗包括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或者导管消融。
2.5.2 伴有结构性心脏病患者的NSVT 对伴有结构性心脏病患者的NSVT,治疗基础心脏病较治疗心律失常本身更为重要。
对于LVEF≤0.35的患者都应考虑植入ICD。
通常,结构性心脏病合并NSVT患者,如果有明确症状,经血运重建及对原发病优化的药物治疗后NSVT仍然反复发作,推荐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表7)。
3 持续性单形性室速单形性室速持续时间≥30s,或持续时间虽<30s,但室速发作时伴随血流动力学障碍需早期进行干预治疗,则称为持续性单形性室速(SMVT)。
SMVT大多发生于结构性心脏病患者,但也可见于目前的诊断技术尚不能发现的心脏病患者,后者称之为特发性室速(IVT)。
3.1 流行病学特征近90%的SMVT发生于结构性心脏病患者,以缺血性心脏病最为常见。
3.2 病因和机制3.2.1 IVT IVT可分为分支型或维拉帕米敏感性室速;流出道室速;流入道(二尖瓣环、三尖瓣环起源)室速;乳头肌起源室速;冠状静脉系统起源室速(包括起源于心大静脉远端及前室间沟静脉室速)。
3.2.2 结构性心脏病室速SMVT通常为某种结构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之一。
多数为稳定折返环路引起,心肌纤维化或脂肪化后形成的瘢痕区域为致心律失常基质。
3.3 临床表现大多数特发性SMVT患者表现为轻到中度的心悸和头晕症状,通常血流动力学稳定,其症状的轻重与室速的频率、发作持续时间及个体耐受性相关。
3.4 诊断、预后评估和危险分层(表8)3.4.1 诊断(1)病史和体格检查:(2)心电图:诊断SMVT的关键在于明确患者是否患有结构性心脏病。
(3)心脏成像:对于大多数患者,超声心动图可以充分显示其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如果室速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正常,心脏MRI则会获取更为精细的心脏影像信息,以排除不明显的心肌瘢痕、ARVC、心脏射血功能正常的非缺血性心肌病、HCM或心脏结节病等。
(4)信号平均心电图:(5)有创心脏电生理检查: 心脏电生理检查对于宽QRS波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价值是肯定的,对于表现为晕厥或持续性心悸伴有心肌瘢痕存在证据的患者,也可从心脏电生理检查中获益。
(6)心肌缺血检查:对于新近出现SMVT的患者,应全面评估其心脏结构和功能,以明确其是否患有潜在的心脏疾病。
评估手段包括超声心动图、运动试验、心肌负荷/灌注显像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对于大多数疑为冠心病的患者,应该考虑对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心肌MRI和正电子断层扫描CT成像可以很好地显示其他影像学技术未发现的心肌瘢痕,从而将结构性心脏病室速与IVT区分开。
(7)植入式心电事件记录装置(ICM):对于那些怀疑症状和室速发作有关的患者(如晕厥患者),可考虑使用ICM协助诊断,尤其适用于症状发作较少而难以通过其他方法记录的患者。
3.4.2 预后评估及危险分层(1)特发性SMVT:对于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SMVT通常预后较好。
(2)结构性心脏病SMVT:绝大多数接受治疗的SMVT患者伴有明显的结构性心脏病,以缺血性心脏病最为常见。
3.5 治疗策略和方法3.5.1 SMVT急性期治疗参见“6室性心律失常急诊处理”。
3.5.2 IVT的药物治疗IVT治疗的适应证主要取决于患者的症状负荷,β受体阻滞剂及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疗效中等且风险小,如上述两类药物无效,可选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如索他洛尔、美西律、普罗帕酮、胺碘酮等。
3.5.3 IVT的导管消融导管消融局灶性右室流出道室速的成功率高且操作风险低;导管消融非右室流出道室速成功率较右室流出道室速低且手术过程相对复杂。
3.5.4 结构性心脏病室速的药物治疗结构性心脏病患者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后发生致心律失常作用的风险增加,因此临床上常将其作为植入ICD 后的辅助治疗,单用抗心律失常药并不能提高SMVT患者的生存率。
索他洛尔可以降低结构性心脏病患者SMVT的复发率。
与单用美托洛尔相比,胺碘酮作为二级预防药物可以明显降低一年内的ICD再治疗(风险比为0.30,P<0.001)。
3.5.5 ICD植入及程控ICD是结构性心脏病的持续性室速患者治疗适应证,可以提高心功能不良室速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死亡率。
ICD可以简化这些患者的管理和随访。
3.5.6 结构性心脏病室速的导管消融导管消融是结构性心脏病室速重要的非药物治疗措施,是其他抗心律失常治疗方法的重要辅助手段,它可以降低缺血性心肌病患者ICD的电击率。
3.5.7 外科消融对于导管消融失败后抗心律失常药物难治性SMVT患者,可在外科消融经验丰富的医疗中心,通过术前和术中电生理检查指导外科消融。
4 持续性多形性室速和室颤多形性室速是指QRS波形态可以清楚识别,但连续发生变化(提示心室激动顺序不断改变)、频率>100次/分的室性心律失常。
多形性室速是在同一次室速发作过程中显示多种不同形态的QRS波,而室颤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是一种QRS波难以明确识别的紊乱性室性心律失常。
4.1 流行病学特征无结构性心脏病的多形性室速或室颤通常发生在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患者,合并结构性心脏病的多形性室速或室颤最多见于冠心病患者。
4.2 病因和机制LQTS、SQTS、CPVT、Brugada综合征和ERS等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患者的心脏并无结构性变化,但常发生多形性室速或室颤。
多形性室速或室颤的电生理机制主要为折返。
室颤的发生需要触发因素和维持基质。
4.3 临床表现对于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多形性室速或室颤发生时通常没有前驱症状,即使出现症状也是非特异性的,如胸部不适、心悸、气短及虚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