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第二磨牙近中根(MM)1例

合集下载

上颌改良腭杆矫治第二磨牙正锁[牙合]20例疗效观察

上颌改良腭杆矫治第二磨牙正锁[牙合]20例疗效观察

作者简介:梅银生,硕士,主治医师。

作者单位:1.250014济南,武警山东总队医院口腔科;2.100089北京,解放军总医院京西医疗区为公桥门诊部通讯作者:于显钊,E-mail :yuxianzhao1001@163.com上颌改良腭杆矫治第二磨牙正锁20例疗效观察梅银生1,田李静1,王昕佳1,于显钊2【关键词】改良腭杆;第二磨牙,锁【中国图书分类号】R783.5锁是发生于后牙的一种比较常见的错畸形,又称跨,可发生于单个牙,也可发生于多颗牙,可发生于单侧,也可双侧发生,其中以第二磨牙正锁最为多见[1]。

由于后牙的锁结关系,不但降低了咀嚼效率,还造成了下颌的侧方运动障碍,引起干扰、下颌偏斜等。

口颌系统肌肉动力平衡被打破,也易引起颌面部不对称畸形,甚至还可造成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2]。

非轴向的咬合力还容易造成牙周创伤,造成牙齿松动、牙槽骨吸收等。

因此及早发现并纠正锁,以减少对口颌系统健康和美观造成的影响。

目前临床比较常见的矫正磨牙正锁的方法有颌间交互牵引、改良腭杆、微种植体支抗、方丝弓T 形曲法、垫式活动矫治器、拔牙矫治法等[3]。

笔者采用上颌改良腭杆纠正第二磨牙正锁,经临床观察效果良好。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12-06至2019-06在武警山东总队医院就诊的20例错畸形患者,均合并有第二磨牙正锁,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14 38岁。

所有患者上颌第二磨牙单侧或双侧均有程度不等的颊向错位,对应的下颌第二磨牙伴有或不伴有不同程度的舌向错位。

垂直骨面型低角、均角、高角均有,既往均无正畸治疗史。

根据错类型的不同制定不同的矫治方案,使用固定矫治器,应用改良腭杆,必要时配合交互牵引,纠正第二磨牙正锁。

矫正前后常规取模分析,拍摄全口曲面断层片和头颅定位侧位片。

1.2治疗方法1.2.1模型制取分压圈分牙并选择合适的上颌左右第一磨牙直丝弓带环,试戴合适后,用藻酸盐印模材取模,将带环从口内取下放入阴模,就位准确、稳定后灌制石膏模型。

临床浅析第二磨牙前移替代第一磨牙的正畸治疗

临床浅析第二磨牙前移替代第一磨牙的正畸治疗

临床浅析第二磨牙前移替代第一磨牙的正畸治疗贾玲;王云;汪萌芽【摘要】目的:临床研究分析第二磨牙前移替代第一磨牙的正畸治疗,探讨这种治疗方法的适应证、临床疗效以及第三磨牙萌出情况等。

方法:本组病例为伴第一恒磨牙严重病变或缺失的牙列拥挤患者20例(男5人,女15人),平均年龄为(17.9±3.9)岁,拔除病变的第一磨牙,运用直丝弓矫正技术解决牙弓拥挤或前突后,剩余拔牙间隙则前移第二磨牙关闭,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治疗特点和适应证。

结果:20例患者经过治疗获得了满意的疗效,平均疗程(20.5±4.8)月,上下牙列排齐,覆牙合覆盖正常,后牙咬合接触良好,牙弓间隙全部关闭,面部侧貌改善。

结论:第二磨牙前移替代第一磨牙的正畸治疗,有一定的可行性,把握矫治方法和技巧,能达到良好的矫治效果。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indications, clinical effects and third molar eruption after treatment of malocclusion by moving the second molar forward to replace the first molar .Methods:Totally, 20 patients with severe lesion or loss of the first molar (5 males and 15 females, mean 17.9 ±3.9 yr) were treated with moving the second molar forward to re-place the first molar that was extracted.The clinical effects, treatment options and indications were analyzed.Results:Satisfactory effects were a-chieved in the total 20 patient after a mean treatment course of (20.5 ± 4.8) months, which led to symmetrical dentition, correct overbite and overjet of the anterior teeth, alignment midline, molar space being com-pletely closed, perfect posterior occlusion, well closed arch gap and im-proved facialprofile.Conclusion:Moving the second molar forward to re-place the firstmolar can be feasible in correction of the malocclusion if the options and indications are properly managed .【期刊名称】《皖南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00)006【总页数】3页(P488-490)【关键词】第一磨牙;拔除;正畸治疗【作者】贾玲;王云;汪萌芽【作者单位】皖南医学院口腔医学院,安徽芜湖 241002; 皖南医学院细胞电生理研究室,安徽芜湖 241002;皖南医学院口腔医学院,安徽芜湖 241002;皖南医学院细胞电生理研究室,安徽芜湖 241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3.5临床上很多患者无论孩子或成人第一磨牙往往存在严重的病变或缺失,有些患者在进行义齿修复时,由于第一磨牙牙体缺损或缺失时间过久,无法进行义齿修复,需要进行修复前的正畸治疗。

拔牙再植术处理下颌第二磨牙根管治疗失败病例的观察

拔牙再植术处理下颌第二磨牙根管治疗失败病例的观察
2 7 ( 1 ) : 2 0 .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0 1— 2 4 编校 : 徐强 ]
拔 牙 再 植术 处 理 下 颌 第 二磨 牙 根 管治 疗 失败 病 例 的观 察
朱越广 , 钟 志海 , 常少海 ( 中山大学 附属第二 医院口腔科 , 广东 广州 5 1 0 1 2 0 )
肿, 无牙周袋 。x光牙 片显示 近颊 根管 内断 针 , 位 于 根尖 断 , 根 尖邻 接下颌管 , 根尖周 阴影约 3 mm× 4 I I 1 1 1 1 , 牙 恨形 态呈锥 形, 患牙前后邻牙健康状 况 良好 。上述患 者的临床情况 , 如果 选 择作 报管再治疗或 根尖周 外科 手术治 疗 , 必然 会损 伤下 颌 管, 但患者强烈希望保 留该牙 , 所 以唯 一选择就是 采取拔牙 再 植术 治疗。局部麻醉下 , 口腔 外 科 医生 仅 5 a r i n 就 拔 出# 4 7 , 并 立 即置牙体于 N a C 1 溶液 中泡浸 中 , 并用刮匙 轻柔刮 除牙槽 窝 根 尖区炎性 肉芽组 织。牙 体牙髓 专科 医生用 N a C 1 溶 液纱 布

21 0 6・
吉林医学 2 0 1 3年 4月第 3 4卷第 1 1期
杂志 , 2 0 0 8 , 1 4 ( 5 ) : 4 5 1 .
频及 1受体阻滞剂治疗慢 性非 细菌性前 列腺 炎 的疗 效 分析
[ 3 ] 韩福谦. 防治 慢性前 列腺 炎反 复发作 的 相关对 策探 讨 [ J ] . 河北中医 , 2 0 1 1 , 3 3 ( 6 ) : 8 9 5 . [ 4 ] 郭明涛 , 徐 飞, 肖 波, 等. 体外高频加 抗生 素治疗 慢 性前列腺炎 [ J ] .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 2 0 0 8 , 1 3 ( 4 ) : 3 1 7 . [ 5 ] 张 勇, 孙凤岭 , 张瑞 文 , 等. 中药前列 安栓联 合体外 射

乳磨牙根管复杂性的CBCT研究

乳磨牙根管复杂性的CBCT研究

• 318 •口腔医学2021年4月第4丨卷第4期乳磨牙根管复杂性的CBCT研究韦梦瑶、胡心怡1,李冰1,李晅-1’2':[摘要]目的利用C B C T研究上海地K儿童乳磨牙牙根数U及根管系统解剖形态,为临床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选取167例患者(4〜7岁)C B C T扫描图像,测量乳磨牙牙根数丨-丨、牙齿长度,分析根管数目和类型,j f•.对相应结果做统计学分 析结果①上颌第一乳磨牙牙根中'根占50.30%,双根占47.59%,上颌第二乳磨牙牙根一•:根检出率99.37%,下颌第一、二乳磨牙牙根以双根居多,分別为91.4將、72.95% :,②上颌乳磨牙腭根的牙齿长度较颊根长;下颌第一乳磨牙近、远中根的牙 齿长度未见明显差异,下颌第二乳磨牙近中根的牙齿长度较远中根长③上颌第一乳磨牙根管数R以H根管居多,为97.59%上颂第二乳磨牙根管山_ 87.13%,四根管占12.27%上颂乳磨牙的根管类型为I型、丨丨型、I I I型和IV型,以I型居 多④下颌第一乳磨牙中根管占41.96%(近中根管为双根管的占39.丨0%,远中根管为双根管的占60.90% ),四根管为 39.75%,双根管18.30%下颌第二乳磨牙中多为四根管,占83.28Q下颌乳磨牙的根管类型主要是I塑和IV型:结论乳磨牙牙根及根管解剖结构复杂多变、变异率高上颌第二乳磨牙和下颌第一乳磨牙根管结构变异韦较其他牙位高,结合 C B C T有利于明确诊断和治疗[关键词]乳磨牙;CBCT;牙齿长度;根管类型[中图分类号]R816.9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丨00:!-%72( 2021)04-0318-06[doi] 10.13591/ki.kqyx.2021.04.007Study on the complexity of root canal in deciduous molars with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 CBCT)WEI Mengyao, HV X inyi, U Bing, U X n an. {Children's National Medical Center, Department o f Stomatology, Children's Hospital of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11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natomical morphology of root and root canal system of deciduous molars in Shanghai area l>y using cone-beam computer tomography (CBCT) , providing imaging manifestations for better clinical diagnosis. Methods CBCT images of 167 cases (aging from 4 to 7) were selected randomly. The numl)er of roots was counted, teetli-length was measured;the number and types of root canals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 Results I Three roots accounted for 50.30%, and double roots w ere* 47.59% in maxillan first deciduous molar. In 11^x1113^ second deciduous molars, three roots were commonest (99.37% ). The mandib­ular first and second deciduous molar roots were mainly double roots (91.48% ,72.95% respectively). 2 F>alatal root teeth of maxillan primarv molars were longer than that of huccal roo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mesial and distal root tooth length in mandibular first deciduous molars and the mesial root tooth was longer than lhat of distal root in mandibular second deciduous molars. (3/rht1nuinher of root canals in maxillaiy first deciduous molar was mostly three canals (97.59%). Phe incidence rate of three and four canals, in maxillaiy deciduous second molars, was respectively 87. 13% and 12.27%. The canal curvature of maxillaiT deciduous molars had type I , type II , type 111and type IV, with type I l>eing the majority. (4) In mandibular first deciduous molars, 41.96% of the cases were found to have ihree canals, 39.10% found to have two canals in mesial canal and 60.90% found to have two canals in distal canal. Four canals made up 39.75% , and double canals acc-ounted for 18.309^. The majority of mandibular second deciduous mo­lars had four canals ( 83.28% ). The canal types in mandihular deciduous molars were mainly type 1and type I\ . Conclusion The analomic al structure of canal system is diverse and complicated in dec iduous molars. The canal structure variation rate of maxillaiy sec­ond and mandil)ular first dec iduous molar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otlu*r deciduous molars, whic h makes CBCT helpful for definite diagno­sis cind follow-up treatment.Key words:deciduous molars;CBCT;teeth-length;root canal type近年来随着生活质量逐渐提高,患儿家长对于 患牙髓病和根尖周病乳牙根管治疗的需求也日益增Stomatology,2021 ,41(4) :318-322,384作荇箏位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复H.大学附域儿科医院口腔科,h 海(2()丨100) ;2上海市口腔病防治院丨丨腔|H畸科,上海(200001 ) ;3 复11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生物嵌学丁.程实验室,上海(200001)通 fi 丨作片:个暇E-mail:orth()**********加乳磨牙的根管结构比恒磨牙更为复杂,但对于 乳磨牙根管系统的相关研究较少,且缺乏系统性:本研究利用CBCT对上海地区儿童乳磨牙 牙根及根管解剖形态进行研究,全面分析乳磨牙牙韦梦瑶,等.乳磨牙根管复杂性的CBCT研究• 319 •根及根管系统的解剖特征,为临床提高诊断准确性提供理论依据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口腔科2015—20丨8年因多生牙或正畸等非牙体疾病原W就诊的167例常住上海地K儿童(年龄4〜6岁,男71例,女96例)的CBCT影像纳入标准:①乳磨牙无龋坏或浅、中龋未累及牙尖;②乳磨牙牙根发育完整,且无明显牙根吸收、根管钙化,根尖周组织病变,未进 行过根管治疗;③CBCT影像清晰,无明显伪影。

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系统对称性的临床研究

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系统对称性的临床研究
o A oa f7 diulrs c n oa swih C s a d r o a a yse t e c nsdeed a e d n o tc na hea y we e i l de ds ttlo 0 ma b a e o d m lr t h pe o tc n ls tm o b o i r sn e i g r o a lt r p r ncu d i hi t y, o ih 68 c n r ltr lX a p c lfl swe e o t ie Th y n t s sud fwhc o taae a r y a i a im r b an d. e s mmer ft e r o n h o tc n ls se wa n lz d ty o h o ta d t e r o a a y tm sa ay e
2 孙 振 涛 . 雪 萍 , . 比洛 芬 酯 脂 微球 载 体 注 射 液 用 于 神 经 外 科 韩 等 氟
3 蒋忠. 血管减压 术治疗 三叉 神经痛 的麻 醉. 床 麻醉学 杂志 , 微 临
2 0 ,2 1 ) 0 6 2 ( 0
4 S fJ wi Q,G r MG,R sk w kMT,e a 1Efc o ubpoe n t ar y oz o s i t . f t f rirf o e f l n
g a g t ao gc l o e e f W ia g Me i l e u n .So tl i l g e n d a u m o a C l o F c
, h n o g We a g 2 1 4 , hn S a d n i n 6 0 1 C i f a
u ig ma nf ig ga s Re ul Oft e 6 a d b l rs c n l r t h pe o tc n ls se d a no e lnc ly,6 a e t sn g iyn ls . s t s h 8 m n i u a e o d mo a swih C s a d r o a a y tm i g s d ci ial 2 c s swih

--下颌第二前磨牙烤瓷全冠的牙体预备

--下颌第二前磨牙烤瓷全冠的牙体预备

【方法和步骤】—邻面预备
3.3 预备后两轴壁向合面聚合约2- 5 °
【方法和步骤】—肩台预备
4.1 通常选择龈上边缘,实际需根据患牙具 体情况来定全冠边缘。
4.2 为保证肩台预备的质量,可事先用排龈 线压入龈沟内2-3分钟再预备。
【方法和步骤】—肩台预备
4.3 肩台形态:圆凹形。 4.4 肩台边缘应连续一致,平滑而无粗糙面和
【方法和步骤】 1.合面预备
2.颊舌面预备 3.邻面预备 4.肩台预备 5.修整完成
【方法和步骤】—合面预备
1.1 用圆头锥形金刚砂车针沿合面牙尖斜 面及嵴至中央窝磨出4-6条1.5-2.0mm的 深沟。
【方法和步骤】—合面预备
1.2 磨除各深沟之间的牙体组织,制备成斜 面状,保持合面的大体形态。
【方法和步骤】—合面预备
1.3 制备功能尖斜面:与牙体长轴大致成45度 角,沿功能尖的外斜面即下颌第二前磨牙 颊尖颊斜面,磨除厚约1.5mm的牙体组织,
【方法和步骤】—合面预备
形成一பைடு நூலகம்斜面。
【方法和步骤】—合面预备
1.4 通常用咬合纸检查在正中合、前伸合及 侧合时均应有1.5-2.0mm的间隙。
【方法和步骤】—颊舌面预备
2.1 两段式: 首先合1/2,用圆头锥形金刚 砂车针分别在颊,舌面的中央及邻近近, 远中轴线角处制备三条1.5mm的纵深沟,
【方法和步骤】—颊舌面预备
沟的顶端至外形最大曲度处,顺着颊舌面外 形,磨除沟间牙体组织;
【方法和步骤】—颊舌面预备
龈1/2: 顺着牙体长轴同样在颊,舌面的中 央及邻近近,远中轴线角处制备出2-3条 1.5mm纵深沟,沟的顶端至龈缘稍上,磨 除沟间牙体组织,初步形成颈缘肩台,

下颌第一磨牙牙体形态简述

下颌第一磨牙牙体形态简述

放大3倍值(mm) 22.5 42.0 33.0 27.0 31.5 27.0
二·雕刻步骤
1.初步形成颊面
描绘:中线、冠根分界线、 外形高点、牙尖、根尖
切割:从垂直方向逐步消除 牙冠和牙根近中面和远中 面多余石膏。可比颊面稍 大1mm,以便修改。
二·雕刻步骤
2.初步形成近中面
描绘: 画出近中面外 形,冠厚、颈厚。
二·雕刻步骤
6.修整完成
三.注意事项
1.牙冠向舌侧倾斜,颊尖低而圆钝,舌尖 高而锐。 2.牙合面5个牙尖顶的位置要正确,各个牙 尖三角嵴的长宽比例要适当,窝沟深度要 适当。 3.雕刻牙合面窝沟时,一定要留出适当的 边缘嵴厚度。 4.远中颊牙合角较圆钝,远中尖位于此。 其三角嵴方向是由远中颊牙合角指向牙合 面中央。
外形为倒梯形
舌面观
与邻面的衔接
近中缘及远中缘 与邻面的界线不 显著
舌面观
牙尖高度
舌侧有两个牙尖 较颊尖高耸锐利
舌面观
பைடு நூலகம்
舌沟
二个舌尖之间有舌沟 偏向远中位置
舌面观
牙颈线
舌侧牙颈线较平
舌面观
邻面观
下颌第一磨牙牙体形态特征
近中面
远中面
牙冠外形
牙冠外形为梯形
邻面观
颊、舌侧缘的对比
• 舌侧缘较直,在 中1 / 3稍上处突出
标准牙体形态特征(典型牙)
下颌第一磨牙牙体形态特征
标准牙体形态特征(典型牙)
下颌第一磨牙牙体形态特征
●颊面观 ●舌面观 ●近中面观 ●远中面观 ● 面观
五面观
下颌第一磨牙牙体形态特征
颊面观
舌面观
近中面观
远中面观
面观

磨牙纵裂的保守治疗

磨牙纵裂的保守治疗

磨牙纵裂的保守治疗牙根纵裂常发生于未经治疗的磨牙,其中第一磨牙的近中根或近中颊根多见,原因尚不明确。

该病由我国学者1980年首先报道。

由于根纵裂顺牙长轴通过根管,多为颊舌向发生,同时侵犯牙体、牙髓和牙周组织,因此预后极差,常需拔除患牙。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通过X线片检查发现,有一部分患牙,近中根发生牙根纵裂,其牙周组织破坏较多,然而远中根的牙周组织尚未波及。

为了保留这部分牙齿,我们对患牙采取牙齿半切术,即把牙根纵裂的患根连同该半侧牙冠一起切除,对剩余牙体进行修复治疗。

经过1~5年的临床观察,修复效果较满意。

下面就修复方法加以介绍。

1 资料和方法1990年5月~1999年4月间共治疗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纵裂患者9例(9颗牙齿),上颌1例、下颌8例;男性8例、女性1例;年龄62~80岁,平均71岁。

全部患牙均未经任何治疗,面表现不同程度的不均匀磨耗。

X线片显示:第一磨牙的近中(颊)根纵裂,部分患牙可见裂片移位。

所有根裂牙的根管影象均变宽,不论其长度如何,都达根尖。

患根周围牙槽骨吸收,存在根分歧病变,远中根牙周组织无明显病变或有轻度牙周病变。

局麻下用高速手机裂钻沿患牙牙冠的颊沟向根分歧处切割,将患牙分为近、远中两部分。

拔除近中牙冠及裂根,搔刮拔牙窝,远中根进行根管治疗,修整保留的半侧牙冠外形使其呈一单根牙形状。

待拔牙创愈合,视邻牙和对牙状况,采取不同的固定修复方法。

本组固定桥修复2例,均为邻牙缺失。

考虑到患牙做基牙的承受能力较弱,设计时适当增加了固位体;3例剩余牙根周组织存在轻度病变,设计联冠以减少力,增加稳固;牙根情况好的4例设计为全冠。

2 结果6个月后对全部病例进行复查,固定修复体均无松动,牙龈色泽正常,无牙周袋。

X线片显示:保留牙根组织正常,原有的根分歧病变出现修复。

患者主诉咀嚼得力,使用良好。

随后分别在1~5年内对全部病例逐年进行复查。

由于各种原因(失访、病故),目前修复体完好,已使用1~5年者有5例,其中固定桥1例,联冠2例,全冠2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Electronic Journal Of General Stomatology
2019 年
6月 第6卷/第18期V ol.6, No.18 Jun. 2019
154
下颌第二磨牙近中根(MM)1例
刘珊珊,刘梦桃,张庆鸿*
(杭州梦桃口腔门诊部,浙江 杭州 310018)
【关键词】下颌;第二磨牙;中根
【中图分类号】R78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9.18.154.01
下颌第二磨牙根管系统常为近中2根管,远中1根管,一般多为C 形分布。

近中3根管较为少见,万方数据库查询至2019年5月仅有4篇报道。

作者近日收治一例下颌第二磨牙近中三根管病例,现报道如下。

患者,男,58岁,浙江人氏。

主诉:左下后牙咬物痛一周余。

现病史:左下后牙龋洞,有疼痛史,常有食物嵌塞,近日疼痛不适,现到门诊要求处理。

既往史:体检无特殊。

检查:37近中邻合面大面积龋坏缺损,近中大量食物嵌塞,牙龈(+-);可探及髓腔无痛,I 度松动,叩(+),冷热(-);X 片显示37根尖低密度影像,合面大面积透射影。

诊断:慢性根尖周炎。

治疗计划:37行完善根管治疗后建议桩核冠修复。

处置:调合,去腐,开髓,探查根管口建立直线通道,探及近颊,近舌及远中根管三根管,氧化锌暂封FC 。

一周后患者复诊诉疼痛明显缓解,37封存,龈无红肿,叩(-),无松动。

去封,常规10号K 锉+15号K 锉疏通根管,2%双氧水+0.9%生理盐水交替冲洗。

VDW 测工作长度近颊15.5 mm ,近舌18 mm ,远中 18 mm 。

常规手用ProTaper+EDTA 行根管预备,预备近中根时无意中发现近中中央有一较细的沟纹,探针及10号K 锉有卡住感。

8号K 锉+EDTA 疏通+冲洗,工作长度17.5 mm (近中中央根管MM )。

合面观近中三根管呈一颊舌向直线且根管口独立分布,插针拍片确认4根管,近颊与远中为独立根管,近舌与MM 在根中1/3处汇合(2-1型)。

近中3根管扩锉至F1,远中根管预备至F2。

06大锥度4根牙胶尖拍片示主尖合适,隔湿+干燥+AH-PLUS 糊剂行冷侧压充填。

常规垫底后涂第八代通用粘结剂光照,3MZ350光固化纳米树脂充填,X 片显示根充恰填,建议观察一周后修复治疗。

下颌第二磨牙根管变异较多,最典型的即为c 形根管。

本病例中下颌第二磨牙牙根形态并非c 形,而是近中3根管,远中1根管,与下颌第一磨牙近中3根管分布(含MM 根管)相类似。

近年来,下颌第一磨牙近中根有3个根管越来越受到学者和临床医师的重视。

临床上有多种因素可影响下颌第二磨牙MM 根管的定位和扩通,如髓石、碎屑等堵塞根管口,
根管细小弯曲等。

在临床治疗中还存在口腔环境局限视野欠佳,以及医生经验丰富与否等因素。

因此,容易被医师无意或有意遗漏。

而且,MM 根管根据术前仅通过X 线片很难判断其存在,其定位及疏通仍依赖于术中探查,必要时可利用CBCT 扫描来进一步证实。

而遗漏根管是根管治疗失败的原因之一,因此医师要仔细探查根管,以免遗漏影响患牙的预后。

本文编辑:刘欣悦
通讯作者:张庆鸿(1975-),男,博士,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口腔医学,E-mail:zhangqinghongdoc@
图1 下颌第二磨牙近中3根管(a内窥镜合面观,b术中4 k锉
根管探查,c探查x片d试尖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