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英语教学交际法的几点认识
对英语教学法中交际法的理解和思考

对英语教学法中交际法的理解和思考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CLT) is an approach to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that focuses on developing students' ability to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in real-life situations. It emphasizes the use of authentic language and meaningful communication rather than rote memorization of grammar rules and vocabulary. In this article, we will explore the principles and techniques of CLT and discuss its benefits and challenges.One of the key principles of CLT is the belief that language is a tool for communication. Therefore, the main goal of language teaching should be to enable students to use the language in meaningful and authentic ways. In a communicative classroom, students are encouraged to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and the teacher, using English to express their thoughts, opinions, and ideas. This approach provides students with valuable opportunities to practice and develop their speaking and listening skills.To promote communication in the classroom, CLT utilizes various techniques and activities. Role-plays, discussions, debates, and group projects are commonly used to engage students in meaningful communication. These activities not only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to practice their language skills but also foster collaboration, 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solving abilities. By engaging in real-life situations, students can apply their language knowledge in a practical context, enhancing their overall language proficiency.In CLT, the focus is not only on accuracy but also on fluency. While accuracy is important, it should not hinder students' communication. Students are encouraged to take risks and express themselves even if they make mistakes. The teacher's role is to provide feedback and correct errors in a non-threatening and supportive manner. This approach creates a positive and motivating learning environment where students feel comfortable experimenting with the language.Another important aspect of CLT is the integration of all language skills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In a communicative classroom, these skills areinterconnected and taught in an integrated manner. For example, a reading activity can be followed by a discussion or a writing task, allowing students to practice and reinforce their language skills in a meaningful context. This integrated approach helps students develop a holistic understanding of the language and its use.CLT also emphasizes the use of authentic materials and real-life situations. Instead of relying solely on textbooks, teachers incorporate real-world resources such as newspapers, magazines, videos, and online content into their lessons. This exposes students to authentic language use and cultural aspects of the target language, making their learning experience more relevant and engaging.While CLT has many benefits, it also presents some challenges. One of the main challenges is the need for a suppor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adequate resources. CLT requires teachers to create interactive and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which can be time-consuming to plan and implement. Additionally, classrooms need to be equipped with appropriate materials and technology to facilitate communication.Another challenge is the assessment of students' progress. Traditional assessment methods such as grammar tests may not accurately reflect students' communicative abilities. Therefore, alternative assessment methods such as oral presentations, group projects, and portfolios are often used to evaluate students' language proficiency in a communicative classroom.In conclusion,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that focuses on developing students' ability to communicate in real-life situations. By providing opportunities for meaningful communication, integrating language skills, and using authentic materials, CLT enhances students'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fosters their overall language development. While it presents challenges, the benefits of CLT in promoting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outweigh the difficulties. As educators, embracing CLT can greatly benefit our students' language learning journey.。
浅析交际教学法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doc

浅析交际教学法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摘要:本文在阐述交际教学法原那么的根底上试图对中学课堂英语交际教学作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教材;直观教学;交际能力交际法,又称“意念法”、“功能法”或“意念——功能法”。
它是以语言功能工程为纲,培养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运用语言进展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法体系。
交际法的创始人是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代表人物还有英国的语言教育家亚历山大、威多森、荷兰的范埃克。
交际法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创立的一种外语教学法,其理论依据是英国应用语言学家坎德林和威多森等\英国功能语言学家弗思以及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等人的著作。
这一教学路子普遍为世界各国外语教学界认同。
交际法认为:培养交际能力应该是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的训练必须为交际能力效劳。
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和开展学生用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
众所周知,英语是当今世界最为广泛应用的交流工具。
采用交际化教学法,能显著地促进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然而,由于受传统英语教学的影响,加上师资培训工作的步伐未能适应新形势的变化,怎样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更好地贯彻新大纲及新教材的交际性教学原那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本文在阐述交际教学法原那么的根底上试图对中学课堂英语交际教学作初步的探讨。
一、依据教材新教材是新大纲规定的交际教学的详细表达,它改变了传统的英语教学观念,从语言的实际意义出发来安排语言教学活动和教学形式,以到达语言交际的目的。
新教材不再单纯以语法工程为主要脉络来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而是根据交际目的需要,既考虑语言的功能、意念和话题,也考虑语音、词汇和语法构造等因素,并使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因此,教师应该吃透教材,深刻理解体会教材不同语言教材的能力,才能依据教材内容有效地组织好教学,在课堂上创造浓厚的英语交际气氛。
二、把握课堂教学的灵活性通常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依据的是教材内容及备课教案,这样才能有方案、有步骤地完成教学任务。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交际法教学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交际法教学随着新形式下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行,英语作为中学一门重要而又特殊的学科,改革教学方法也势在必行。
鉴于英语本身是一种语言,是一种交流思想的工具。
我认为采用交际法教学,可改变目前英语教学的现状,为英语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交际法教学与传统的“讲授——接受”教学模式针锋相对。
教师讲授的时间虽然减少了,但是他们组织课堂教学的任务增大了,因为要把全班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让他们多说多练。
从“听说法”到“交际法”的一个重要转变是师生的角色,课堂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按照“听说法”教师是主导,是操练的指挥官,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指示、命令,是被训练者。
而交际法则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到“从旁指导的”作用,安排、组织活动,分析学生需要,提供帮助,而学生成为主要活动者,他们之间有时合作,有时又是竞争对手。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具体运用交际法教学呢?1 让学生明白:英语是一门技能,只有通过反复实践才能掌握教师在采用一种教学方法时,首先要让学生在思想上接受这种方法,在以后的课堂上他们才会更好的配合教师。
因此,新生的第一节课,我都要告诉他们,学会讲一种外语要通过反复重复其基本句型,然后达到它们变得脱口而出才达到目的。
不要厌烦重复、背诵、操练。
2 课堂上尽量使用英语英语教学中,尽量使用英语,控制使用汉语,是由英语教学目的所决定的。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实践证明,只有在教学中加强英语实践,多使用英语,让学生大量接触英语,并沉浸在使用英语的氛围中,才能有效地培养运用英语的能力,使学生尽快地习惯于听陌生的外语语音。
2.1 尽量使用英语组织教学。
例如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多使用英语课堂用语。
2.2 使用直观手段。
如实物、图片、教师的动作、表情或创建形象的课文情景。
2.3 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逐步提高,适当用英语解释英语。
3 坚持大量重复和操练英国语言学家埃克斯利C E Eckersley)说过:“语言教师最有害的缺点和最流行的通病是讲的太多,他试图以教代学,结果是学生什么也学不到。
交际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交际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一、交际法的基本概念交际法是指在英语教学中,注重运用真实语境,以学生为中心,以实际交际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的核心理念是通过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交际活动中,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并使语言能力得到更好的应用和提高。
交际法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交际技能,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的交际场景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达到真正交际的目的。
1. 创设真实情境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交际法强调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
在学习日常英语用语时,老师可以设计各种关于购物、问路、介绍自己等情境,让学生扮演相应的角色进行对话。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还能够在实际中体会到英语的实际运用,从而更好地掌握语言。
2. 强调口语交流交际法注重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老师应该更多地采用口语交流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除了课堂上的对话练习,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语言交流中得到更多的练习和提高。
3. 鼓励学生思辨交际法强调学生在交际中思辨的能力,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老师应该更多地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
在讨论一个话题时,老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语言能力,还能够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
4. 注重语言实践5. 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在交际法的教学理念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老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让他们在真实的语境中自由表达,积极交流。
老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课题设计,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交际活动中。
三、小学英语教学中交际法的优势1. 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交际法注重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能力。
2. 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交际法注重口语交流,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与外国人进行交流。
3. 激发学生的兴趣交际法强调创设真实情境,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更加积极融入到语言学习中。
交际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及体现

4.交际活动
A.Game 1:Listen,point and say 规则:三人一组,一人读出一词,另外两人在书中词汇部分指出并 读出该词,比比谁指的快而准确,且读声正确响亮。 首先抽机组学生和教师一起利用黑板上的板书在讲台前做示范,然后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查。
Game 2:What’s missing? 规则:学生四人一组,一人先出示课本所有生词卡片,然后悄悄抽调 其中一张,让其余学生猜出说哪张不见了。 B.活动 分组或自由组合问答。就自己的真实想法进行问答,要求运用句型 What do you like?和What about you?及I like...或I don’t like...就自己对不 同天气的喜好进行问答,并说出为什么。也可把天气换成食物,玩具 等。 C.完成调查表,调查班上同学对不同天气情况的喜好 例表:I like 用J表示,dislike 用L表示
表演式 情景式
形式
游戏式 说唱式
巩固练习阶段
小组活动形式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互动学习,是外语课
堂常常采用的教学形式,它强化了学生之间的交流,高效率的利用 了课堂时间。在小组活动中他们能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学会 团结合作,共商互谅的工作方式,而几个小组同时进行时,也引进 了相互竞争,团队精神的意识。
课外活动
英语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与课堂 教学的目的是一致的,是英语课堂必不可少的辅助形式。 开展课外活动,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创造 更多用英语进行交流的环境,又有利于了解学生的真实水 平,因材施教。这正沿用并体现了交际教学法中学以致用, 学用结合的特点。课外活动的形式多样,如英语活动小组 (歌曲组,游戏组,戏剧表演组等),英语竞赛,英语晚 会,英语角,英语学习园地等。就拿英语角来说吧,通过 指定话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随意交谈,不必过分纠 正学生的错误,鼓励学生大胆用英语交流,尽量创造比较 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这样不但培养锻炼了学生的言语交 际能力和胆量,而且活学活用,起到了互相学习,共同进 步的效果。
我国英语交际法教学之若干问题再思考

【我国英语交际法教学之若干问题再思考】一、引言在当今日益全球化的社会中,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对于我国的语言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而英语交际法教学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我国英语交际法教学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行再思考和探讨。
二、问题的现状1. 英语交际法教学的内容大多停留在基础知识的灌输,很少涉及实际交际场景的训练;2. 学生缺乏主动参与的机会,很少有真实交际的实践机会;3. 对于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的了解不足,导致交际时的不适应和误解。
三、深度思考与解决方案1. 从简到繁的交际法教学在进行英语交际法教学时,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真实的交际场景,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引入交际法的相关知识。
可以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真实对话场景,引导学生总结交际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然后再引入交际法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2. 创设真实交际的实践机会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设计各种真实交际的实践活动,如模拟通信方式交流、商务会谈等,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运用所学的交际法知识,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
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外语角、英语沙龙等课外交流活动,增加学生的真实交际机会。
3. 强调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于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的敏感性和理解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跨文化交际的环境。
可以通过讲解各种文化差异和误解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四、总结与展望英语交际法教学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重思。
通过从简到繁的教学方式、创设真实交际的实践机会和强调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可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文化素养,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全球化背景下的英语交际需求。
希望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能够更好地解决我国英语交际法教学存在的问题,为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培养。
在我看来,我国英语交际法教学需要更多地注重实践和体验,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的知识灌输。
浅谈交际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交际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英语交际语言教育法简称英语交际法是常用的教学法。
它认为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而交际并不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往来,还指人与人之间的所有活动和思维。
交际法认为:“读、听、说、写、译、”都在交际,听者、读者都处在交际中,听者不听、只是被动的,还要注意读者的反应,只有凭着交际的能力才能相互交流。
交际法强调“有所知,有所能,有所会”都是一种技巧,就是对于英语语言形式掌握技巧。
对于英语语言在眼、耳、口上的运用,交际法主要在四个过程中的应用:其一,强调把学生致于尽可能真实的交际情景中,利用学生所知的差距和实际情况,通过正确的交际内容和过程,让学生接触当代英美国家的语言。
俗话说“让学游泳的人到水里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交际法。
其二,交际是一个“活”的过程。
学生只有通过交际过程,才能学好英语。
交际法认为,“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过程”放在第一位。
教师应想方设法帮助学生探索这一“过程”,了解这一“过程”,激发这一“过程”,帮助学生把这一“过程”从无意识变成有意识。
其三,交际活动必须有学生本身经历,英语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
交际法认为,获得一种新语言是学生内在变化,教师作为外力只能起促进作用,而不能代替学生内因作用。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但决不能代替学生的主体作用。
只有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更有效地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其四,语言形式的掌握必须体现于交际的过程,即准确、流利。
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获得准确性,同时有必要帮助学生获得流利性。
应当在恰当的时候,用恰当的方式处理学生的错误。
当学生在交际活动中出现某些语言错误,使对方误解,或没有达到交际目的,这样他们对这种错误特别敏锐,这时教师指出错误便更有效。
交际法就性质而言,并不是定型的教学法,而是潜力无限、变化无穷的方法。
为在实际教育中更好地理解运用交际法,让学生积极参与教育活动,成为英语学习的主人,教师采用的教法要尽可能做到生动形象、灵活多样,而最容易操练的就是让学生“动”起来——动耳、动口、动手、动脑。
浅谈中学英语交际教学法

浅谈中学英语交际教学法摘要:本文着重讨论了英语交际教学法的本质,分析该教学法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及意义。
指出英语应该被当作一种交际工具,一种技巧来传授,而不是一种纯粹用来被掌握的知识。
关键词:教学;交际能力;情景;场合一、前言好几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合适的英语教学法,但他们并不知道英语教学的本质。
现代的说法是:“教学是老师教和学生学的综合体”。
众所周知,有许多种教学方法,据不同的情况,每个人都可以选择一种或几种来使用。
二、英语教学的本质是交际(一)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互相交流思想,情感及信息的过程。
教学的作用就是双方活动的结果。
因此可以说教学是一种交际,而交际则是一个教学的过程,它不是静止的,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王才仁,1996)。
因此教师应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及活动方式供学生自由选择。
(二)教学是一种活动在Hymes看来,谈到交际法自然不能不谈到交际能力(Hymes,1972)。
交际能力不仅是指能将语法规则用来构成语法正确的句子的能力,而且也包括知道何时何地去用这些句子,以及用于何种对象的能力。
那也就是说,教学是通过交际来体现的,而交际就是一种行为,一个事件,一种活动。
三、在中学英语教学中,交际法是重要的,也是必需的(一)在当今社会,交际法显得既重要又必需课堂教学反映了交际的重要性,没有交际就没有进步。
每个学生都可以流利进行交际是必需的(Barker,1982)。
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都起到不同的作用,尤其是在较有创造性的活动中,教师不必要的干涉都会阻止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从而妨碍交际能力的发展。
然而这并不是说活动一旦开始,教师就只是一个被动的观察者,他起指导性而并非不重要。
教师和学生的作用表明了交际如此重要,交际是双方完成教和学两个任务的最重要的本质要求。
(二)現代的教育决定了教师要使用交际法教学现代的教育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因此课堂交际教学法适合现代教育,教师应当创造更多的交际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英语教学交际法的几点认识
在我国各层次的英语教学中,尽管各种教学法已趋于成熟,但不少教师对其
中的交际法仍认识不足,甚至产生了一些误解。本文针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存
在的误解及造成这些误解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论述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贯彻交际
法的原则。
标签:高职高专英语 交际法教学 语法 语言功能
0 引言
受西方国家的一些语言学家所倡导的交际法的影响,我国的语言学家在上个
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也开始研究交际法的教学。教育部2007年7月发布修
订后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
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
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
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颁布和普通
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及新标准高职高专公共英语系列教材的使用
要求教师不再使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或单纯的“结构法”教学,而采用“结构和
功能相结合的方法”。尽管新标准的教材使用了若干年,但还是有不少教师对交
际法究竟是什么仍感到扑朔迷离,甚至产生了一些误解,因而不能较好地运用交
际法的原则,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英国功能语言学家Geoff Thompson在《有
关交际法的若干误解》一文中,他列举了较常见的四种误解:①交际法就是不教
语法;②交际法就是只教口语;③交际法就是伙伴活动(pair work),伙伴活动就
是角色游戏(role pLav);④交际法对教师的要求太高。本文就此结合英语教师对
交际法产生的误解及原因进行分析。
1 对交际法的误解及原因
误解一:交际法就是不教语法交际法以语言功能为纲,不以语法为纲。强调
教学过程交际化,语言课程的内容不再由形式、词语和句型来制订,对学生所犯
的语法错误不纠正,因为交际法认为纠正错误会影响学生交际的流利性。不少应
用语言学家都认为纯语法教学应该避免。因为语法知识是不能通过表述的规则传
授的,而必须在与目标语的接触中潜意识地习得。在这种情况下,不少教师就错
误地认为应用交际法就是不教语法。然而,交际法从来没有反对对语法的直接关
注,交际法不排斥语法,但怎样教学生学会那必不可少的语法这一问题仍在研究。
交际法观点认为,一定数量的课堂时间用来学习语法,但这并不意味着简单地回
复到传统的传授语法规则的方法中,而是把语言的结构与语言的功能相结合,教
学语法的目的是使学生更好地进行听、说、读等语言实践活动,而不是让学生死
记硬背语法规则。现在多数教材都是通过实例教语法的。学生所听到的和看到的
是在一定情景之中使用的语言,基本的句型结构反复出现,学生自己可以逐步发
现规律,归纳出语法规则。因此,教师要做的工作是在可能的情况下,首先让学
生在可理解的语言环境中接触新的语言。这样他们先理解了语言的功能和意义,
之后才引导他们来表达这一意义的语法形式。新知识的获得过程是在他们内部进
行的,而且为他们所驾驭。在当前强调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形势下解决好交际法
与语法教学这一关系的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它将使英语教师更加放手地运用交际
法,使学生真正掌握一门语言。
误解二:交际法只教口语对于大部分把口语视为第一的这种方法学习外语的
学生来说,学习目的是用于交际,如:参加国际会议时能自如地与与会者自由交
流,出国时能周游自如、和外国客人交谈等,这是产生这一误解的原因之一。在
我国,外语教学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基本上是按照欧洲古老的“语法翻译法”
的路子走过来的,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外语教学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人们开
始研究结构法和功能法,注重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全面培养,但不少教师对
交际法的实质并不了解。另外,交际法强调学生要大量地、有目的地操练,这就
很容易地被理解成这样一条原则:教师讲话时间应该减少,学生讲话的时间应该
尽可能地增多,把学生结成对子,令其相互交谈以达到交际目的。这是产生误解
的另一个原因。
这一误解产生的结果是一些教师一味地追求口语教学,在课堂上不管学生是
否听懂,全部使用目的语进行教学,安全排斥本族语,对语法知识也一概不讲,
结果大部分学生只学会了一些口语,而语言知识学不透,并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
众所周知,交际不单是通过口语,也不单是由书面语的方式进行的,交际能力的
培养应体现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上。用目的语教学是交际法所提倡的。在
学习的早期阶段先抓口语,使之成为教学手段,早日占领课堂,可以使教师教得
生动活泼,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误解三:交际法就是伙伴活动(pair work),伙伴活动就是角色游戏(roIe play)
这一误解不在于对“伙伴活动”本身的强调,而在于对角色游戏的应用范围的错误
理解。角色游戏固然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加交际性活动,但如果
只是要求学生做些简单的分角色朗读或是简单地让学生按照教学内容进行扮演,
这与结构法所使用的机械操练又有什么两样呢?角色游戏这一课堂活动有它的两
面性:一方面强调语言课堂中的活动应模仿真实世界,这种角色表演变成“真实
表演”;另一方面强调,在追求深层现实主义的过程中,课堂教学应激励每个学
生对内心世界进行想像性的自我表达,这里角色表演便成为了“超真实表演”。而
随着学习者的逐渐成熟,把所学的语言知识自由地、真实地用于交际的能力变得
越来越重要了。另外,交际法的本意是弥补结构教学法忽视语言运用的不足,而
无论是课堂内的“角色游戏”,还是模仿真实情景的“角色表演”,都不能达到真实、
自由地交际这一目的。因此,我们不但要把伙伴活动看作是一种有用的后续活动。
而且要使伙伴活动延伸到学生能在语境中实现语言的交际价值,并根据语境信
息,个人知识和语用规则来创造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意思。
误解四:交际法对教师的要求太高交际法与较广泛使用的翻译法和听说法相
比对教师的要求更苛刻。在课堂上教师的角色应是组织老、顾问、交际伙伴。作
为组织者,教师不能象用翻译法一样以自己为中心,而必须是以学生为中心;作
为顾问,教师的教学内容无法预料,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不单是
讲解,还必须倾听学生讲的内容,并且尽可能身临其境地和他们交谈。此外,教
师还应具有较高的语言能力和言语能力。对长期用贯了语法翻译法教学、以自我
为中心的教师来说确实很难适应交际法,因而认为交际法对教师的要求太高了,
这是产生误解的原因。我们得承认,交际法本身存在着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如
在不得不教一本绝非交际法的教材,要使用交际法确实有困难。但这种情况已越
来越少了,现在的许多教材提供了非常切合实际、一目了然的交际法原则和课堂
活动。用交际法上课,对于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的教师来说并不是太
难,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就能很好地贯彻交际性原
则。
2 结束语
当前对交际法的研究已进入了比较成熟的阶段,交际法不仅改变了我们对语
言的认识,而且改变了我们对学生和教师的认识。交际法并不是一种信手拈来就
能按其原则直接使用的方法(method),而应该是一种教学途径(approach),通过这
一途径掌握语言知识,通过这一途径获得交际能力。许多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根据
学生的实际把交际法与结构法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了符合语言教学规律的教
材,并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的语言交际的能力上。这
就要求教师在训练过程中不要过多地做语言形式的练习,要使语言形式与语言意
义相联系,要使语言形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从而使语言技能发展成运用
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一切利
于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法都属于交际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