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考试大纲【模板】

《数学》考试大纲【模板】
《数学》考试大纲【模板】

《数学》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适用对象

XX学院自主招生高职学生。

二、考试目标

注重考查考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会和数学思想方法,考查考生对数学本质的掌握水平,体现课程标准对知识与技会、过程与方法等目标要求。

三、考试依据与范围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数学基础素质的要求,依据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的必修课的教学内容,作为数学科考试的命题范围。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90分钟。

(三)基本题型:试卷一般包括填空题、选择题、证明题、计算题、解答题、应用题等题型。选择4-5种题型进行试卷的编制。选择题是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不必写出计算过程或推证过程;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和应用题等,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证过程。

第二部分考查的知识范围与要求

1.集合、简易逻辑

(1) 掌握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

(2) 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会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2.平面向量

(1)掌握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几何表示,了解共线向量的概念。

(2)掌握向量的加法和减法。

(3)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掌握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4)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掌握向量垂直的条件。

(6)掌握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3.函数

(1)了解映射的概念,掌握函数的概念。

(2)了解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概念。

(3)掌握分数指数幂的概念,掌握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4)掌握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5)会运用函数的性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不等式

(1)掌握不等式的性质。

(2)掌握简单不等式的解法。

5.三角函数

(1)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弧度的意义。会正确地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

(2)掌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掌握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3)掌握两角和与两角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4)会正确运用三角公式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和恒等式证明。

(5)掌握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性质。

(6)会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特殊角。

(7)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会初步运用它们解斜三角形。

6.数列

(1)掌握数列的概念,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会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2)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掌握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7.平面直线和圆的方程

(1)掌握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并会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方程。

(2)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3)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了解参数方程的概念,掌握圆的参数方程。 8.空间直线、平面及简单几何体

(1)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会够画出空间两条直线、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的图形。(2)掌握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概念,掌握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3)掌握直线和直线、直线和平面、平面和平面所成的角、距离的概念。掌握直线和

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掌握两个平面平行、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4)了解多面体,了解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会画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5)了解球的概念,掌握球的性质,掌握球的表面积公式、体积公式。 9.概率

(1)了解随机事件的发生存在着规律性和随机事件概率的意义。

(2)了解等可会性事件的概率的意义,会用排列组合的基本公式计算一些等可会性事件的概率。

(3)了解互斥事件、相互独立事件的意义,会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与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

第三部分 典型题型

一、选择题

1.从1,2,3,4这4个数中,不放回的任意取两个数,两个数都是偶数的概率是() (A )

61(B )41(C )31(D )2

1 2.集合{}f e d c b a A ,,,,,=,集合{}g f c b B ,,,=,则=B A () (A ){}g f e d c b a ,,,,,,(B ){}d c b ,,(C ){}f c b ,,(D ){}f e c b ,,, 3.已知0,<>c b a ,则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A )bc ac >(B )

b

a 1

1>(C )22bc ac >(D )22b a > 4.向量)1,1(),3,2(-==b a ,则b a 23-的坐标是()

(A )5 (B )(3,2)(C )(3,4)(D )(4,11) 5.下列选项中,与x cos +1相等的是() (A )2

2cos x (B )222cos x (C )22

2sin x

(D )22sin x 6.等比数列{}n a 满足,,211-==q a 则前5项和=5S () (A )11 (B )10 (C )313-

(D )31

3

7.已知圆的方程为25)2()1(22=++-y x ,则此圆的圆心与半径为() (A )圆心)2,1(-,5=r (B )圆心)2,1(-,25=r (C )圆心)2,1(-,5=r (D )圆心)2,1(-,25=r

8.函数x x x y 33

+-=sin 是()

(A )奇函数(B )偶函数(C )非奇函数且非偶函数(D )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9.函数x

x f 211-)(=

的定义域为()

(A )12>

x (B )12x ≥(C )12x <(D )12

x ≤ 10.在下列函数中,在[0,

2

π

]上为增函数的是() (A )x y tan =(B )x y sin =(C )x y sin2=(D )x y cos =

11.一批产品共6件,其中合格品4件,次品2件,从中任取2件,都是次品的概率是() (A )

101(B )151(C )201(D )30

1 12.集合{}3,2,1,0=A ,集合{

}4,2,1=B ,则=B A () (A ){}4,3,2,2,1,1,0(B ){

}2,1(C ){}3,2,1,0(D ){}4,3,2,1,0 13.不等式01032

<--x x 的解是()

(A )52<

15.=x cos -1() (A )2

2cos x (B )222cos x (C )22

2sin x

(D )22sin x 16.等差数列{}n a 满足,2,11==d a 则前10项和=10S () (A )100(B )101(C )99(D )98

17.圆

42-12

2=++)()(y x 的圆心坐标为() (A ))2,1(-(B ))2,1(--(C ))2,1(-(D ))2,1(

18.函数2

2

1x

x y +=是() (A )奇函数(B )偶函数(C )非奇函数且非偶函数(D )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19.函数x

x f ln 1

)(=

的定义域为() (A )0>x (B )1>x (C )0≥x 且1≠x (D )0>x 且1≠x 20. 15cos 15sin ?的值为()

(A )

81(B )2

1

(C )1(D )41

21.已知事件A 与B 互不相容,且()()9.0,4.0==B A P A P ,则()=B P () (A )0.6(B )0.5(C )0.7(D )0.8 22.集合{}c b a A ,,=,则()

(A )A a ?(B )A a ?(C )A a ∈(D )A a < 23.不等式

01

1

≥+-x x 的解是() (A )11-≤≤x (B )11-≤

cos 2sin x

x 相等的是() (A )

x sin 2

1

(B )x 2sin (C )x sin 2(D )x sin 26.等比数列{}n a 满足,-2,11==q a 则第5项和=5a ()

(A )32(B )16(C )-32(D )-16 27.直线0563=-+y x 的斜率为() (A )0.5(B )-0.5(C )2(D )-2 28.函数C C y (=是常数)是()

(A )奇函数(B )偶函数(C )非奇函数且非偶函数(D )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29.函数12)(-=

x x f 的定义域为()

(A )12>

x (B )12x ≥(C )12x <(D )12

x ≤ 30.在下列函数中,当2

π

=

x 时取得最大值的是()

(A )x y tan =(B )x y sin =(C )x y sin2=(D )x y cos =

31.已知事件A 与B 相互独立,且()()8.0,6.0==B A P B P ,则()=A P () (A )0.6(B )0.5(C )0.3(D )0.2 32.集合{}c b a A ,,=,{}b a A ,=,则() (A )A B ?(B )A B ?(C )A B ∈(D )A B < 33.不等式11>-x 的解是()

(A )2>x (B )0x 34.若向量)-4,2(=与),8(x =垂直,则=x () (A )2(B )4(C )4-(D )2-

35.下列选项中,与x 2cos 不相等的是()

(A )1-cos 22x (B )1-sin 22x (C )x 2sin 2-1(D )x x 22sin -cos 36.数列3,7,11,…的第5项和=5a () (A )13(B )17(C )19(D )23 37.直线05-=-y x 的倾斜角为() (A )

30(B )

45(C )

60(D )

90 38.函数1sin +=x y 是()

(A )奇函数(B )偶函数(C )非奇函数且非偶函数(D )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39.3

cos

π

的值为()

(A )

2

1

(B )23(C )1(D )22

40.函数x y sin2=的周期是() (A )π(B )π2(C )2

π

(D )π4 二、填空题

1.若直线⊥a 平面α,且直线⊥b 平面α,则直线a 与直线b 的位置关系是 2.求值

=?++?+?+?100

991431321211 ______________ 3.比较 29sin , 46sin , 189sin 的大小: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球的半径为R ,则球的体积公式=V 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40-A ,),(32-B ,则直线AB 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_ 6.底面半径,2=r 高25=h 的圆柱体的体积为

7.等比数列-1,1,-1,1,…的公比=q ______________

8.比较 60sin , 45tan , 30cos 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点)4,0(A 到直线0143=-+y x 的距离为__________________ 10.已知)3,1(A ,)6,2(B ,则点B A ,间的距离=AB _______________ 11.若直线a 平行直线c ,且直线b 也平行直线c ,则a 与b 的位置关系是 12.求值=+++++

32

1

8141211 ______________ 13.比较三个数2ln ,()-2

0.1,1的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已知球的半径为R ,写出球的表面积公式=S __________________ 15.已知)4,6(A ,)2,4(B ,则线段AB 的中点坐标为_______________ 16.底面半径,2=r 高25=h 的圆锥体的体积为=V

17.求值=+25.0log 10log 255______________

18.比较 46sin , 46cos , 46tan 的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已知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c b a ,,,则表面积=S __________________ 20.已知)2,1(A ,)2,2(B ,则直线AB 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求值:0

2

1)12(04.060cos -++

.

2. 已知函数35

02011()=sin x

x x f x x x x -

,求)(),0(),1(3πf f f -.

3.S-ABCD 在底面是直角梯形的四棱锥中,0

ABC 90SA ABCD ∠=⊥,面,

1

SA =AB =BC =1.2

,AD=(1)求四棱锥S-ABCD 的体积;

(2)求B 到面SCD 的距离.

4.求值:25.0log 45tan 60sin -30cos 32-+

.

5. 已知函数??

???<+=>=0,30,0,ln )(2x x x e x x x f x

,求)1(),0(),1(f f f -.

6.在直角ABC ?中,,,1,5,90ABC PA BC AB ACB 平面⊥==

=∠

且.2=PA

(1)求证:PAC BC 平面⊥(2)求二面角A BC P --. 7.求值:2lg 8lg 3

2

25lg 5lg ++

+

.

8. 已知函数??

???<≤≤>=4,cos ,tan ,sin )(343x x x x x x x f πππ,求)(),(),(346π

ππf f f .

9.在边长为a 2的菱形ABCD 中,一个锐角为,06 过顶点C A 和在平面AC 的同侧 分别作,,AC CF AC AE 平面平面⊥⊥且.,3a CF a AE ==

求证:FBD EBD 平面平面⊥. 10.求值:45log 2log 224log 333+-.

11. 已知函数??

???<=>=0,0,30,ln )(2x x x x x x f x

,求)e (),0(),1(f f f -.

12.在ABC ?中,,2,3203===AC AB B ,

求ABC ?的面积.

答案

一、选择题

1、A ;

2、C ;

3、C ;

4、D ;

5、B ;

6、A ;

7、C ;

8、A ;

9、C ;10、B ;11、B ;12、D ;13、B ;14、A ;15、C ;16、A ;17、A ;18、B ;19、D ;20、D ;21、B ;22、C ;23、D ;24、A ;25、A ;26、B ;27、B ;28、B ;29、B ;30、B ;31、B ;32、A ;33、D ;34、B ;35、B ;36、C ;37、B ;38、C ;39、A ;40、A

二、填空题

1、a b ;

2、

99100;3、sin189sin 29sin 46<<;4、34

3

R π;5、7280x y ++=;6、100π;7、-1;8、sin 60cos30tan 45=<;9、3;10

11、a b ;12、63

32

13、()2

ln 210.1-<<;14、24R π;15、()5,3;16、1003

π;17、2;18、

cos 46sin 46tan 46<<;19、222ab bc ac ++;20、2y =

三、解答题

1.求值:0

2

1)12(04.060cos -++

()1

22

10.21

21

0.2121710

=++=++=解:原式 2. 已知函数35

02011()=sin x

x x f x x x x -

()()(

)013158021

sin 33f f f ππ-=--=-==??

==

???

解:

3.S-ABCD 在底面是直角梯形的四棱锥中,0

ABC 90SA ABCD ∠=⊥,面,

1

SA =AB =BC =1.2

,AD=(1)求四棱锥S-ABCD 的体积;

(2)求B 到面SCD 的距离.

()11111

11133224

ABCD V S SA ??=?=??+?= ?

??解:

(

)

(

)

2

,

=1

=1

2

SA ABCD

SA AB

SB

SBC

BC AB BC SA SA ABCD

BC SB

SC

D D

E BC E DE AB

DE

AD BC

DE

CDE

CD

SAD

SA ABCD

SA AD

SD

∴⊥

∴===

⊥⊥⊥

∴⊥

∴===

===

∴⊥

∴===

平面

在中

过作于,则

在中

在中

平面

11

22

1111

111

3326

111

633

SCD

S BCD BCD

S BCD B SCD SCD

D DF SC F SF FC

DF

S SC DF

V SA S

B SCD h

V V h S h

h

-

--

⊥==

∴===

∴=??==

=??=????=

===??=?

∴=

作于,则

设点到平面的距离为,则

4.求值:25

.0

log

45

tan

60

sin

-

30

cos

3

2

-

+

.

-2

2

2

1log

3

=12

2

-

-+

解:原式

5. 已知函数

?

?

?

?

?

<

+

=

>

=

,3

,

,

ln

)

(

2x

x

x

e

x

x

x

f x,求)1(

),

0(

),

1

(f

f

f-.

()

()

()

12

0=1

1=ln10

f

f e

f

-=

=

=

解:

6.在直角ABC

?中,,

,1

,5

,

90ABC

PA

BC

AB

ACB平面

=

=

=

∠ 且.2

=

PA (1)求证:PAC

BC平面

⊥(2)求二面角A

BC

P-

-.

()

(

)

2219023

90,12

PA ABC

PA BC ACB AC BC PA BC AC BC BC PAC

PA ABC

PA AB Rt PAB PB ABC ACB AB BC AC PA ABC PA AC Rt PAC PC PBC PC BC P ⊥∴⊥∠=∴⊥⊥?

?

⊥?∴⊥⊥∴⊥===∠===∴===⊥∴⊥=

==+=解:平面平面平面在中

在中

平面在中

在中2=45

B P

C BC AC BC PCA Rt PAC PA AC PCA ∴⊥⊥∴∠=∴∠为二面角在中

7.求值:2lg 8lg 32

25lg 5lg ++

+. ()

()2322

33

22223

2

=lg 5lg 5lg 2lg 2

3

=lg 5lg 5lg 2

lg 2

=lg 5lg 5lg 2lg 2=lg 5522=lg 523

+++++++++????=解:原式

8. 已知函数??

???<≤≤>=4,cos ,tan ,sin )(343x x x x x x x f πππ,求)(),(),(346π

ππf f f

.

=cos 662=tan 1

44=tan 33f f f ππππππ??

=

?????

= ???

??

= ???

解: 9.在边长为a 2的菱形ABCD 中,一个锐角为,06 过顶点C A 和在平面AC 的同侧 分别作,,AC CF AC AE 平面平面⊥⊥且.,3a CF a AE ==

求证:FBD EBD 平面平面⊥.

60

,,

2

2

,

,

2

DAB

AC BD O EO OF

BD a

AC

EA

AC

EA AD EA AB

ED EB

EO BD

EO

FC AC

FC CD FC BC

DF BF

FO BD

FO a

EOF

∠=

=

=

∴⊥⊥

∴=

==

∴⊥

∴===

∴⊥⊥

∴===

∴⊥

∴===

∴∠

解:设

连结交于点,连结

平面

平面

222

4

90

EBD FBD

F F

G EA G

FG AC

EFG

EF a EOF

EF EO OF

EOF

EBD FBD

∴=

===

=+

∴∠=

∴⊥

为平面与平面的二面角

过作于

在中

在中

平面平面

10.求值:45

log

2

log

2

24

log

3

3

3

+

-.

24445

333

24445

3

270

3

=log log log

=log

=log

÷?

-+

解:原式

11. 已知函数

?

?

?

?

?

<

=

>

=

,

,

3

,

ln

)

(

2x

x

x

x

x

x

f x,求)e(

),

0(

),

1

(f

f

f-.

()

()()011

0=31

=ln 1

f f f e e -===解:

12.在ABC ?中,,2,3203===AC AB B , 求ABC ?的面积

.

22sin sin sin 30sin sin 601206090

11222

12030111sin 302222

ABC

ABC

AC AB B C C

C C C C A S

AC AB C A S

AC AB ABC ==∴∴∠=∠=∠=∠==

?=?=∠=∠==

??=?=∴解:

即或当时当时的面积为

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模板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 一、试卷结构 (一)内容比例 地球与太阳系、大气与气候、海洋与陆地水约30% 地貌、土壤约50% 生物群落及生态系统、自然地理区划约20% (二)题型比例 填空题与选择题约30% 解答题约70% 二、其他

自然地理学 一、地球及太阳系 考试内容 本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地球及太阳系、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及其地理意义、地理坐标系统、地球构造及表面特征、地壳的组成物质,岩石的形成及构造,以及火山与地震的分布和相应形成的地貌特征。 本部分难点在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意义、掌握矿物的鉴定、三种岩性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构造运动、地质构造、火山和地震的概念和理论; 重点在于掌握时区、地壳的物质组成、构造运动、地质构造; 考试要求 1、太阳系及主要行星的特点 2、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3、经纬度的划分 4、地球的圈层结构分布 5、三大岩性的转换模式 二、大气和气候 考试内容 本部分包括大气的层结结构,以及各层的特,降水的形成,降水的分类、气候带的划分方法、气候与天气的区别、气候变化的可能性。 难点是对大气环流的理解; 考试要求 1、大气的组成、热能来源及循环; 2、掌握基本概念(水汽压、饱和水汽压、绝对湿度、相对湿度、露点温度、冰晶效应、降 水量等)以及水汽的凝结现象、降水的形成过程; 3、大气环流的地理意义及形成的天气现象; 4、气候带的形成; 三、海洋和陆地水 考试内容 本部分包括地球上水资源及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情况、世界大洋及其区分、海水的组成及理化性质、海水的运动;河流、水系和流域的区分、河流的补给及流域的水量平衡、河流的分类、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湖泊与沼泽的特点、地下水的理化性质、岩石的水理性质、地下水的动态和运动及地下水分类、成冰作用与冰川类型 重点是河流的分类、补给,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地下水的分类,地下水的动态特征和运动;冰川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难点是理解地下水的动态和运动、地球水循环与水量平衡的规律; 考试要求 1、水资源分布特点 2、河流与地理环境间的相互影响 3、水量平衡理论及计算 四、地貌 考试内容

专业核心课课程标准格式

附件一:专业通识课、专业核心课程(含职业拓展课) 《××××》课程标准写作指南 适用专业修读学期第×学期制订时间 课程代码课程学时课程学分 课程类型课程性质课程类别 对应职业资格证或内容 合作开发企业 执笔人合作者审核人 注:1.课程类型(单一选项):A类(纯理论课)/ B类(理论+实践)/ C类(纯实践课) 2.课程性质(单一选项):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 3.课程类别(单一选项):专业通识课/专业核心课程(含职业拓展课) 4.合作者:须是行业企业人员 一、课程定位 明确本课程的性质及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及作用;明确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在内容上的逻辑关系及相互作用;依据实际工作岗位中的需要,阐述设置该课程的主要目的;预期应达到的学习效果。 如:本课程是XXX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程。通过……方式,采取……方法,培养学生……能力、……能力、……能力。 建议该部分用一段整体性的文字描述,也可以附以结构图或表格的方式加以直观展现。 二、课程设计思路 在描述中应体现最新的高职课程开发的理念和课程开发的基础,以及开发这门课程的意义,特别是本课程的创新点要突出表述,如: “本课程根据……需要,在广泛调研和……的基础上,采用……课程开发模式(如:典型工作任务项目化或工作过程系统化),遵循……的职业教育理念,确定本课程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让学生通过……和……,在真实或仿真……的学习情境中学习并掌握……,培养学生……。本课程的创新点在于……”。 (这里的语言和课程定位与课程目标不要重复,尽可能采用概括性的语言) 三、课程学习目标 完成本课程学习后能够获得的能力、经验及知识。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主要围绕课程所要实现的目标,采用概括的语言来表述“能运用…,完成…”,且这些能力是可测量和可展示的。具体应从下述3个方面展开表述:

中职课程标准模板

附件1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参考格式 《XXXX》课程标准 (黑体,三号,居中,1.5倍行距) 一、课程概述(黑体,四号,加粗, 1.5倍行距。下同) (一)制定依据(宋体,小四号,加粗,首行缩进2个字符,1.5倍行距 下同) 本标准依据《xxx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xxx》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正文:宋体,小四,首行缩进2个字符,行间距20磅。下同)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课程是XX专业的专业核心能力课程,是XXX专业必修课 (选修课),是校企(院)合作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 课程的作用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 具体要体现:课程要符合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 (群)的任职要求;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要起主要支撑或 明显的促进作用,要反映本课程与前、后续课程的衔接关系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前导课程、后续课程)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主要指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工作任务的结构模式、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如任务完成的需要、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应职业资格标准)、活动设计目的、课时安排说明、学习程度用语说明等。 可以结合专业提出有专业特点的课程设计思路,例如:针对行业特点,设计学习情境,实施“课堂+医院”、“课堂与车间合一”等教学模式,以真实项目为导向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等。 (四)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 (如任务完成的需要、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应职业资格标准等)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经过课程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完成的具体工作任务,对学生在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二)分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 突出基本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培养要求,从专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专门技能及专业知识,要注重掌握技能、掌握知识,以获得合理的知能结构)、方法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及学习方法,要注重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以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社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及价值观念,要注重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以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三方面入手。要深化对职业

本科计算机考试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大纲 [2010年修订版] 试点高校网络教育部分公共基础课全国统一考试,旨在遵循网络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针对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特点,重在检验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水平及应用能力,全面提高现代远程高等学历教育的教学质量。“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实行全国统一考试的部分公共基础课之一。该课程的考试是一种基础水平检测性考试,考试合格者应达到与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相应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要求的水平。 考试对象 教育部批准的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中,自2004年3月1日(含3月1日)以后入学的本科层次学历教育的学生,应参加网络教育部分公共基础课全国统一考试。 “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大纲适用于所有专业的高中起点与专科起点本科学生。 考试目标 针对全国高校网络教育本科层次所有专业的学生主要通过计算机网络环境进行学习的基本特点,要求参试者从使用的角度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础知识,掌握微型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了解并掌握文字编辑、电子表格、电子演示文稿、多媒体、网络与Internet 等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了解信息安全的基础知识。 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 (一)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1. 考试内容 计算机的发展过程、分类、应用范围及特点;信息的基本概念。 2. 考试要求 (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过程;计算机应用基础(2010年修订版)·358·

(3)理解计算机的主要特点; (4)了解计算机的主要用途; (5)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 (二)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1. 考试内容 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各部件的主要功能,数据存储的概念。 2. 考试要求 (1)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2)了解硬件系统的组成及各个部件的主要功能; (3)理解计算机数据存储的基本概念; (4)了解指令、程序、软件的概念以及软件的分类。 (三)信息编码 1. 考试内容 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式。 2. 考试要求 (1)了解数值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形式及数制转换; (2)了解字符编码。 (四)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1. 考试内容 微型计算机硬件的组成部分。 2. 考试要求 (1)理解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概念; (2)了解CPU、内存、接口和总线的概念; (3)理解常用外部设备的性能指标; (4)理解微型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二、Windows操作系统及其应用 (一)Windows基本知识 1. 考试内容 Windows操作系统的运行环境及相关知识。 2. 考试要求 (1)了解Windows运行环境; (2)了解Windows桌面的组成; (3)理解文件、文件夹(目录)、路径的概念;“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大纲

课程标准模板(参考)

课程标准 【注:以下内容可按照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模板填写: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填写A 模板;项目化课程 填写B模板;整周实训课程填写C模板;其它课程填写D模板】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定位 说明课程是本专业课程体系中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公共学习领域课程还是专业素质拓展课程或独立设置的实训课程。 说明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如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应说明本课程针对哪些专业人才培养的哪些专业能力定位,服务于哪些岗位要求开设本课程的;如是公共学习领域课程,应说明针对哪些专业人才培养的哪些职业素质或者能力定位,服务于从事哪些职业工作要求开设的课程;专门为掌握知识、拓展专业素质开设的课程可以按照传统的描述方式。 (二)先修后续课程 除说明本课程的前导后续课程外,还应说明本课程与前导后续课程的关系。 二.课程设计思路 首先说明课程设计的理念;其次在分析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说明学习情境中教学内容选取和排序思路。 最好能用表格描述通过学习领域学习来培养行动领域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能

三、课程目标首先描述课程的总体目标。用具体、明确的语言,准确描述课程实际能够达到 的能力目标一一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用XX做XX”。这里所说的“做”,是指“完成专业任务”,不是指“掌握知识”。所以,“能理解XX概念,能掌握XX定义,能回答XX 问题”之类,都不是我们要求的能力目标。课程的能力目标包括:①对项目任务的理解、分析、表达能力;②项目任务的执行能力;③对项目任务结果的展示、分析、评价能力;④对工作环境的熟悉能力;⑤按照规范操作的能力;⑥按照安全要求操作的能力;⑦主要工具的使用能力;⑧事故的处理能力;⑨在复杂环境中做事、与人竞争协作的能力;⑩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自我学习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等。 应首先分析本课程直接服务的后续课程,这些课程需要本课程的哪些知识、能力、素质,再联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说明本课程在能力、知识、素质等方面应有哪些新的要求。 【然后分类叙述具体目标,采用如下三种目标的描述:】 (一)能力目标 【注:尽可能使用清晰、便于理解及可操作的行为动词,知识目标的表述建议采用“知道”“了解”“懂得”“掌握”“熟悉”之类的动词;能力目标的表述建议采用“能或会+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如“能熟练操作物流仓储管理软件”;素质目标的表述建议采用“获得、形成、树立、提高、发挥、发展”等词。】 1.*** (1) ① 2. 3. (二)知识目标 1.*** (1) ① 2. 3. (三)素质目标 1 ***

《某》课程标准【模板】

《***》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建议课时数:学分: 适用专业: 先修课程: 开课单位: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 项目课程不再严格区分理论与实践、理论(含实验)、实训课程统一称为课程,编写课程标准。同时将考试大纲、考核大纲融入。 主要包括该门课程的地位、功能及与其它课程的关系等内容。 参考样板:(课程性质,几十字)该课程是……专业核心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能力。它要以……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课程的基础(和别的课程的关系)。 (二)设计思路 主要包括该门课程设置的依据、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如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应职业资格标准)、项目编排的思路、课时安排说明(含总课时安排和各部分的课时分配)。 参考样板: 1、(课程总的设计思想)该课程是依据“****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工作项目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项目设计以……为线索来进行。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2、该门课程的总学时为……。 二、课程目标

2019高考考试大纲

2019年高考考试大纲 (思想政治) 教育部考试中心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微信搜索:爱尚政治课(aszzk888),了解更多)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笔试、闭卷。 2.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300分。 3.试卷结构与题型: 试卷包括Ⅰ、Ⅱ两卷。 第Ⅰ卷为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共计140分。 第Ⅱ卷由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和历史、地理学科的选考题组成,共计160分。试题只涉及单学科的容,不涉及跨学科综合。 必考题为政治、历史、地理各学科的必修容。政治学科还包括年度间重要时事政治;地理学科涉及初中地理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相关容。 选考容包括地理、历史两个学科的部分选修模块。 4.分值比例:政治、历史、地理科目各100分。 5.组卷:试题按题型、容等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的不同题目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Ⅲ.考试容及题型示例 思想政治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教学容确定。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反映对考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论证阐释、分析评价、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1.获取和解读信息 ?从试题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从试题的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2.调动和运用知识 ?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学科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推理 ?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综合检索和选用自己的“知识库”中的有关知识和技能 3.描述和阐释事物 ?准确描述试题所涉及的学科基本概念、观点和原理 ?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有关社会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全面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4.论证和探究问题 ?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创见性作答?整合学科知识和方法,论证或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二、考试围与要求 本大纲仅规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课程的考试围。关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选修课程的容由各实验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各自教学实际情况具体规定。 第一部分经济生活 1. 货币

ps课程标准模板(电商专业)

《Photoshop》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本课程标准由企业电商课程组开发制定。 《Photoshop》学习领域课程标准以遵循职业性、开放性、实践性、启发性为原则,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思想为指导,以通过完成整体化工作任务培养训练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工作内容”来组织课程内容为着眼点,以淘宝网店为教学活动载体,使学生在尽量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中做、做中学”。 一、学习领域定位 (一)本学习领域课程对应的职业典型工作任务(本课程对应的职业或岗位工作任 务领域) 1、Photoshop 基础知识 ①Photoshop的工作界面:菜单栏、工具箱、工具属性栏、控制面板、图像窗口、状态栏的组成和功能。 ②图像与色彩:图像的基本概念、图像的色彩模式、常用图像文件格式。 ③图像文件的基本操作: 文件的基本操作、图像显示与控制、图像与画布的调整、颜色的选取。 ④重点:Photoshop的工作界面;色彩模式的概念;常用图像文件格式的概念及转换;图像与画布的调整。 2、图像的编辑 ①选择区域:选框工具、套索工具、魔棒工具创建选择区域;选区的修正、变换、存储和调出;选区的移动、复制、增加、减少等操作技巧。 ②绘画工具:建新笔刷、编辑修改笔刷、定义笔刷、装载笔刷等操作技巧。 ③图像的填充与描边:描边命令、填充命令、油漆桶工具、渐变工具的应用。 ④编辑工具:历史记录控制面板的应用、橡皮擦、图章工具、修复工具、模糊、锐化和涂抹工具、减淡、加深和海绵组工具的应用。 ⑤重点:选区的建立与编辑;各种编辑工具的属性设置、命令面板的设置与应用。 3、图层 ①图层的基本操作: 图层控制面板的应用;新图层的建立;图层的编辑;图层蒙版的应用。 ②图层样式: 图层混合选项的应用;图层效果的应用;图层样式的应用。 ③图层中蒙板的使用;图层的效果控制与编辑;文本层的概念及操作。 ④重点: 图层的编辑与图层蒙板的应用;图层效果的应用。 4、路径 ①路径的基本操作: 路径工具的应用;创建路径的方法;编辑路径的方法。 ②路径控制面板: 创建路径;复制路径;显示和隐藏路径;删除路径;路径与选区互换; 路径的填充与描边。 ③形状工具组: 几何图形工具;直线工具;自定义形状工具。 ④重点:路径的编辑、路径与选区互换;路径的填充与描边。 5、文字的编辑

中职课程标准模板讲课讲稿

中职课程标准模板

附件1: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参考格式 《××××》课程标准 (黑体,三号,居中,1.5倍行距) 一、课程概述(黑体,四号,加粗, 1.5倍行距。下同) (一)制定依据(宋体,小四号,加粗,首行缩进2个字符,1.5倍行 距。下同) 本标准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正文:宋体,小四,首行缩进2个字符,行间距20磅。下同)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课程是××专业的专业核心能力课程,是×××专业必修课(选修课),是校企(院)合作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 课程的作用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 具体要体现:课程要符合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要起主要支撑或明显的促进作用,要反映本课程与前、后续课程的衔接关系。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前导课程、后续课程)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主要指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工作任务的结构模式、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如任务完成的需要、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应职业资格标准)、活动设计目的、课时安排说明、学习程度用语说明等。 可以结合专业提出有专业特点的课程设计思路,例如:针对行业特点,设计学习情境,实施“课堂+医院”、“课堂与车间合一”等教学模式,以真实项目为导向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等。 (四)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 (如任务完成的需要、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应职业资格标准等)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经过课程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完成的具体工作任务,对学生在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二)分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 突出基本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培养要求,从专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专门技能及专业知识,要注重掌握技能、掌握知识,以获得合理的知能结构)、方法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及学习方法,要注重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以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社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及价值观念,要注重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以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三方面入手。要深化对职业能力的理解,既要重视外显化、行为化的职业技能、职业资格要求,又要重视职业能力的内隐性、过程性、动态性。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安排

视觉营销课程标准模板(电商专业)

视觉营销课程标准模板(电商专业)

《视觉营销》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本课程标准由企业电商课程组开发制定。 《Photoshop》学习领域课程标准以遵循职业性、开放性、实践性、启发性为原则,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思想为指导,以通过完成整体化工作任务培养训练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工作内容”来组织课程内容为着眼点,以淘宝网店为教学活动载体,使学生在尽量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中做、做中学”。 一、学习领域定位 (一)本学习领域课程对应的职业典型工作任务(本课程对应的职业或岗位工作任 务领域) 1、Photoshop 基础知识 ①Photoshop的工作界面:菜单栏、工具箱、工具属性栏、控制面板、图像窗口、状态栏的组成和功能。 ②图像与色彩:图像的基本概念、图像的色彩模式、常用图像文件格式。 ③图像文件的基本操作: 文件的基本操作、图像显示与控制、图像与画布的调整、颜色的选取。 ④重点:Photoshop的工作界面;色彩模式的概念;常用图像文件格式的概念及转换;图像与画布的调整。 2、图像的编辑 ①选择区域:选框工具、套索工具、魔棒工具创建选择区域;选区的修正、变换、存储和调出;选区的移动、复制、增加、减少等操作技巧。 ②绘画工具:建新笔刷、编辑修改笔刷、定义笔刷、装载笔刷等操作技巧。 ③图像的填充与描边:描边命令、填充命令、油漆桶工具、渐变工具的应用。 ④编辑工具:历史记录控制面板的应用、橡皮擦、图章工具、修复工具、模糊、锐化和涂抹工具、减淡、加深和海绵组工具的应用。 ⑤重点:选区的建立与编辑;各种编辑工具的属性设置、命令面板的设置与应用。 3、图层 ①图层的基本操作: 图层控制面板的应用;新图层的建立;图层的编辑;图层蒙版的应用。 ②图层样式: 图层混合选项的应用;图层效果的应用;图层样式的应用。 ③图层中蒙板的使用;图层的效果控制与编辑;文本层的概念及操作。 ④重点: 图层的编辑与图层蒙板的应用;图层效果的应用。 4、路径 ①路径的基本操作: 路径工具的应用;创建路径的方法;编辑路径的方法。 ②路径控制面板: 创建路径;复制路径;显示和隐藏路径;删除路径;路径与选区互换; 路径的填充与描边。 ③形状工具组: 几何图形工具;直线工具;自定义形状工具。 ④重点:路径的编辑、路径与选区互换;路径的填充与描边。 5、文字的编辑

考试大纲(模板)

《机械制图》课程考试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要求 (一)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为学习专业技术课和培养专业岗位能力服务。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要求: (1)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了解轴测投影的基本知识,掌握其基本画法;掌握用换面法求线段实长、平面图形真形的方法。 (2)能正确使用一般的绘图工具和仪器,掌握绘图的基本技能,做到作图准确、图线分明、字体工整、图面整洁。初步掌握徒手画草图的技巧。 (3)能正确绘制和阅读一般的零件图和中等复杂的装配图。在绘图和读图过程中,具有相应的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4)能严格遵守《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会查阅本课程所涉及的标准结构、标准零件以及《极限与配合》等的国家标准。 (5)了解计算机绘图的发展概况及其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和计算机绘图系统的组成及图形输入偷出设备的主要功能,并会初步运用绘图软件绘制简单的机械图。 此外,在本课程的学习和作业训练的过程中,考生还应注意树立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和分工 学习本课程之前,需有金工实践的知识,同时本课程与中学的平面几何、立体几何也有一定的衔接关系。本课程涉及到的有关结构、工艺等专业知识,应在有关的后续课程中获得解决。 本课程只能为考生的绘图、读图能力奠定必要的基础,该能力还需要通过后续课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本课程计算机绘图部分的教学要求,也仅限于二维的范围,为能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还须在有关后续课程中补充三维的计算机绘图内容。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本课程的内容除绪论外,包括: I.投影基础部分 Ⅱ.制图基础部分 Ⅲ.机械图部分 Ⅳ.计算机绘图基础部分 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绪论的学习,要求了解本课程的研究对象,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并在具体了解本课程的研究对象中,还要求理解有关投影法的基本知识和工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正投影图的主要特点及优点,为以后学习点、线、面的投影作必要的知识准备。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为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第二节为投影法的基本知识。第三节为机械工程上常用的两种图示方法。第四节为学习本课程应达到的要求和学习方法

《理财规划》课程标准修订(模板)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理财规划》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理财规划 课程编码:0831010 适用对象: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学生 开课学期:第4学期 开课学时:36 理论学时:28 实验/训学时:8 学分:2 课程类别:专业素质拓展课 团队名称: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教学团队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计理念 一、课程性质 《理财规划》是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国际金融等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在系统介绍理财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理财实务也做了全面介绍,所以本课程既是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也是一门应用类课程,同时也是银行从业资格考证、助理理财规划师考证的必考课程。 二、课程设计理念 (一)教学组织的实施、课程内容结构、培养方法和目标以及课程考核评价等方面设计课程标准,以学生金融机构投资分析和理财咨询、规划等职业能力的培养为重点。 (二)本课程教学内容与银行从业资格证、助理理财规划师职业资格考试相衔接,注重学生理财实务操作能力的训练,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财素质和能力。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理财思维,掌握正确的理财理念,了解理财策划的基本原理和实务知识,熟悉各种理财产品和工具,引导学生将理财基本知识运用于实践和生活,培养良好的理财习惯,具备从事理财职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一、能力目标 (一)初步培养学生的理财思维; (二)了解理财策划的基本原理和实务知识,熟悉各种理财产品和工具; (三)引导学生将理财基本知识运用于实践和生活,培养良好的理财习惯,具备从事理财职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知识目标 (一)能在前期接洽客户,独立与客户沟通、客户营销; (二)能在中期针对客户实况撰写个人财务报告; (三)能在后期撰写个人理财建议与策划,并进行理财产品推介; (四) 能够具备银行从业职业资格、助理理财规划师职业资格 三、素质目标 (一)具备与人沟通、与人交流、与人协作的能力; (二)具备自我营销、客户营销的能力; (三)具备搜寻信息、分析资料、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标准

课程标准制定要求

镇江高专 关于制订课程标准的原则及管理办法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是在高等职业教育阶段,依据教育目标,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形成为重点而确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 容标准,是课程组织与实施的纲领性文件。课程标准的制订,对于明确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订课程实施方案,规范课程的教学过程,指导任课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规范课程标准的制订、修订和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制订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 (一)体现职业性原则 课程标准应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的要求进行编写,参照职业资格标准编写,要充分体现职业性和岗位性要求,不能只凭编写人的主观想象,或只依据某一教材进行编写,更不能将教材的目录作为课程标准的内容提纲。 (二)突出能力原则 以能力分析为基础设计课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组织教学、以能力形成为目标引导学生学习,以企业认可的能力指标体系评价学 习成果。突出能力就是要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 标准确定教学内容,要将课程教学内容项目化,着眼于探索建立工 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 有效教学模式。 (三)可学习性原则 “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为依据,以学生的现有经验为起点,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满足学生的兴趣与需求。

(四)规范性原则 课程标准的文字表达要规范,技术要求和术语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力求文字严谨、术语规范、简明扼要,公共基础课 等有特殊要求的课程可对统一格式进行调整。 (五)可操作性原则 课程标准的各项内容和要求应清晰明确,尽可能具体化、可度量、可检验,便于任课教师参照执行。 (六)创新性原则 打破传统职业教育的约束,构建适合现代职教理念的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就业、职业发展 和个体职业生涯的需求。 二、课程标准的制订程序 1.课程标准的制(修)定由课程所属系(部)负责,在教研室主任或课程负责人主持下,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研讨高等职业教育理念,贯彻学校制订课程标准的各项原则和具体要求,准确理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经过充分调查研究,提出课程标准编写的基本思路;安排教学经验和专业实践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负责执笔起草。 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核心课程要在实 践专家研讨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由相应专业的专、兼职教师组成的课程开发组以团队工作的方式完成课程标准设计工作。 2.课程标准应由对课程有研究、直接从事课程教学的教师负责起草,教研室负责组织相关教师、企业技术人员,集体讨论修改,形成课程标准初稿。系(部)组织由行业企业专家、技能能手参加的课程标准审核专家组对课程标准初稿论证审议后,系(部)主任审批签字报送教务处备案(以专业为单位按以理论课程、理实一体课程和实

课程标准模板模板

《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标准( 级、三年制) 专业教研室主任: 系主任: 教务处处长签印: 批准日期: 经济贸易学院 二○一四年二月

《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标准 一、教学对象 国际市场营销课是国际贸易专业的主干课程, 同时也是本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是一门具体介绍国际市场营销业务流程的课程。本课程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商务类课程, 能够让学生掌握在国际市场中开展营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巧。 二、学分与学时 34学时2学分 三、课程模块类别及课程属性 课程模块: 专业课、素质拓展课 课程属性: 必修课 四、课程性质、任务和目的 国际市场营销课是一门具体介绍国际市场营销业务流程的课程。本课程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商务类课程, 能够让学生掌握在国际市场中开展营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巧。 经过学习和实践, 学生应了解国际文化、经济、政治、法律等环境对国际市场营销活动的影响, 学会识别和分析各国、各地区重要的, 具有环境独特性的方法和原则; 提高学生对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差异在市场营销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掌握解决和处理国际市场营销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拓展学生的视野, 活化学生的思维, 提

升其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五、主要先修与后续课程 指学生修读本门课程与专业计划中其它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 即应先修的主要课程, 以及本课程修完后才能继续修读的主要课程。 六、教学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 分章节) ⒈某一章的内容不多时, 能够以”章”为单元, 提出该章的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内容( 见下文中的第一章) 。某一章内容较多时, 能够以”节”为单元, 分节次提出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内容( 见下文中的第二章第一节) , 单元与单元之间留一空行。 ⒉”目的要求”中对不同教学内容, 规定要求学生掌握的深广度, 应采用体现教学要求层次的关键词。例如: 理论知识部分可用”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掌握: 要求对教学内容能够深入透彻, 牢固记忆, 并能灵活运用。 熟悉: 对教材内容清楚地理解, 并记住其中主要内容。 了解: 对教材内容一般了解, 今后需要应用时会进一步查阅有关材料。 ⒊”主要内容”中列出该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主要内容中分讲授内容、自学内容( 见下文中的第一章) 。如果没有自学内容, 能够不写( 见下文中的第二章第一节) 。 ⒋当整章或整节为自学内容时, 则在”章( 或节) ”后注明”自

课程标准参考模板【模板】

课程标准参考模板 《采购管理》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课程学时:48 课程学分:2 课程性质:必修课程类型:B类(理论+实践)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 适用专业:物流管理 1. 概述 1.1课程的性质 该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多年教学改革的基础上,通过对物流管理相关职业工作岗位进行充分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先进的课程开发理念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论,进行重点建设与实施的学习领域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采购方式(包括询价采购、招标采购、网上采购等)、采购谈判、采购合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重点培养学生实施招标采购、网上采购的能力、采购市场调查和分析的能力、采购谈判的能力、对供应商选择与评价的能力。它以《物流基础》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工程项目物资管理》、《仓储管理》课程的基础。 1.2课程设计理念 1、该课程是依据“物流管理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物流业务运作”工作项目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以完整的采购管理的工作任务为对象,组织学生通过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来学习相关的知识、培养相应的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相关理论知识均与所要完成的工作任

务有密切联系,并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课程的教学过程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2、该门课程的总学时为48。以基于工作过程得课程开发理念为指导,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为重点,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融合物流师职业资格标准,以采购管理过程中常用的采购方式(包括询价采购、招标采购等)为典型工作过程,以来源于企业的实际案例为载体,以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实训室为工作与学习场所,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通过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教学目标的开放性设计、教学考核方法改革等,保证了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全面培养。 1.3课程开发思路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按照学院“小学校、大课堂”的办学思路和“校企融合、同兴共赢”的办学模式,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以实践能力考核为主的课程评价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具体措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基于典型工作过程分析,构建课程体系; ●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设计教学内容; ●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目标,重视实践教学; ●融合职业资格标准,推行双证书制; ●校企合作,共建新型实践教学基地;

最新版课程标准模板

《*****》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说明】1.“课程名称”、“英文名称”、“课程编码”、“学分数”、“学时数”等必须与2016版培养方案一致。 2.“课程类别”需填写“通识教育课”或“专业教育课”;“理论课”或“实践环节”;“必修” 或“选修”。例如:专业教育课/理论课/必修。 3.“开课单位”需填写系(部)名称。例如:电工基础教学中心。 4.“适用专业”需填写专业的全称。 二、课程介绍 1. 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对先修的要求: 对后续的支撑: 【说明】着重说明本课程与相关课程在内容上的关联。包括:“对先修的要求”,列出先修主要课程,并简要说明学生的学习准备要求;“对后续的支撑”需列出后续支撑的主要课程,并简要说明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后的学习获得情况。 2.本课程的特色与简介 【说明】需结合我校及本专业实际,说明本课程的设置理由,同时着重从能力培养和提高教学质量的角度,从课程的定位、内容、方法、模式等方面总结和提炼特色。 三、课程教学目标

四、课程主要内容 【说明】如课内设有实验等环节,应一并列出。 五、课程教学模式 【说明】列出可使用的主要教学模式,如讲授式、讨论式、案例式、任务式、研究式、体验式、翻转式、混合式、分组式、辅导式、实验及其它。 六、课程考核方法与标准 1.考核方式: 【说明】考试或考查。 2.计分方式: 【说明】考试课应为百分制,考查课应为五级分制或两级分制(其中,通识教育任选课为两级分制)。 3.评价方式 【说明】评价方式包括笔试、面试、口试、操作测试、技术技能演示、总结、报告、设计、大作业、实验报告及其它。应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考核。应对评价方式的组成、所占比例及评分标准进行明确表述。 七、建议教材及参考资料 1. 建议教材 [1]作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ISBN号 …… 2.参考资料 [1] …… 八、审核信息 【说明】1.制订人:填写参与制订的课程负责人、课程组成员的姓名及职称; 2.审核人:填写专业负责人或系部负责人的姓名及职称。 【提示】请将文稿中各说明项在课程标准制订完成后删除!

最新课程标准模板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课程标 准 学院: 教研室: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执笔人: 审核人: 年月日

一、课程性质 主要包括该门课程的类型、在专业培养中的定位、功能及与其它课程的关系等内容,用 几句话概括。 参考样板: 该课程是 **** 课程,为专业 **** 的培养目标服务, 在前续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 的**** 能力,为后续课程打下 **** 方面的基础。 二、课程设置与设计思路 主要包括该门课程设置、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 (如行业分析、 核心能力提炼、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应职业资格标准) 、课程设计的思路。 参考样板: 该课程是依据“ **** 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 **** 工作项目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 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 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 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 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 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课程设计以 为线索来进行。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三、课程目标 文字表述可分两段,第一段为总体描述,即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总体要求,学生 学习该门课程后应达到的预期结果。第二段恰当分解该课程所要完成的技能、知识、素质、等目标,并具体说明。 课程标准格式模板 页边距:上: 2cm ,下: 2cm ,左: 2.5cm ,右: 2.0cm 标题:小二号,宋体加粗,居中,单倍行距 小标题:小四号,楷体,行距 正文: 23 磅 小四号,宋体,行距 23 磅 课程编号: 《×××》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 先修课程: 教学模式: 后继课程: 计划学时:

课程标准模版

注1:此格式为参考格式,可根据课程的特点进行适当修改 注2:蓝色字体部分为填写样式或建议 ***********学院 《**************》 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注:对于岗位能力、专业知识课程只能填写一个专业,不含方向;职业素质类课程,可填大类,如全院所有专业、工科类专业等)编者:××教研室(××课程组) 课程负责人: 审核人: 编制单位:********学院****系(部) 合作单位:(注:请填写单位全称,如无,则将此项删除) 编制日期:年月日

《********》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书写要求:表格内容字体为宋体,小四) (二)课程详细信息(书写要求:标题为黑体四号;内容字体为宋体,小四)1.适用对象 高中后三年制学生/初中毕业五年一贯制学生。 2.适用专业 *******专业 3. 参考课时 *** 学分 *** 4. 课程简介 ①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课程的主要信息,让同行教师很直观了解到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课程的开发特色、教学特色、组织特色等信息。

②语言凝练,一般不超过200字。 5. 课程性质与定位 ①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如果是专业核心课程,请表述为“***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 ②课程定位:明确该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作用,与其它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设置该课程的主要目的,该课程预期应达到的教学效果。 6. 课程设计思路 ①课程设计依据:包括相关文件、制度的要求,人才培养方案对于课程的设置要求等。 ②具体设计思路:包括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开发、教学手段与方法等方面的设计思路 ③建议采取“主题句+详细阐述”的方式进行阐述。注意思路清晰,语言凝练。 7. 课程目标 ①应包括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两部分。 ②总体目标:依据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课程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后应达到的预期结果; ③具体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证书目标四部分(如无证书目标,可删除)。归纳具体目标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细致区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对目标的描述建议采用“(能够)+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能力目标的文字表述不要使用“知道”、“了解”“懂得”、“熟悉”之类的动词,否则,所描述的课程目标就会非常模糊。建议采用“能或会+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如“能熟练操作×××”。 切勿照搬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规格。 8. 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列表。包括结构模块、课题(学习情境或实训项目或任务及子学习情境或子项目或子任务等,若非学习领域和项目化教学课程,可将2、3列合并,只保留学

(整理)年江苏专转本考试大纲

一、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二、试卷题型结构 试卷题型结构为: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证明题、综合题 三、考试大纲 (一)函数、极限、连续与间断 考试内容 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法: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复合函数、反函数分段函数和隐函数、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初等函数、函数关系的建立。 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的定义及其性质:函数的左极限与右极限、无穷小量和无穷大量的概念及其关系、无穷小量的性质及无穷小量的比较、极限的四则运算。 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单调有界准则和夹逼准则、两个重要极限、函数连续的概念、函数间断点的类型、初等函数的连续性、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考试要求 掌握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和求函数极值的方法,掌握函数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求法及其应用。 8、会用导数判断函数图形的凹凸性、会求函数图形的拐点以及水平、铅直渐近线,会描绘函数的图形。 (三)定积分 考试内容 基本积分公式、定积分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定积分中值定理、积分上限函数及其导数、牛顿一莱布尼茨(Newton-Leibniz)公式、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有理函数、三角函数的有理式和简单无理函数的定积分、定积分的应用。 考试要求 1、理解定积分的概念,几何意义及物理意义,函数可积的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定积分的基本性质。 2、掌握变上限的定积分及其求导定理(微积分基本定理).原函数存在定理,牛顿--莱布尼兹(Newton-Leibniz)公式。 3、掌握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4、会求有理函数,三角函数有理式和简单无理函数的定积分。 5、掌握定积分的应用:定积分应用的微元分析法,几何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利用横断面计算立体的体积)与物理应用举例(变力作功,液体的静压力,直杆的引力等).平面曲线的弧长与计算,弧长微分公式。 6、掌握两种广义积分的概念及其计算法。 (四)不定积分 考试内容 原函数和不定积分的概念、不定积分的基本性质、不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有理函数、三角函数的有理式和简单无理函数的不定积分。 考试要求 1、理解原函数的概念,理解不定积分的概念和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