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足病中医诊疗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渴足病(糖尿病足)中医诊疗案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一种慢性并发症,是由于糖尿病代紊乱、围神经病变、血管病变、感染及烫、冻、烧、挤压伤等因素致皮肤、血管、神经肌肉、肌腱、骨骼损伤乃至坏死的慢性进行性病变,临床约96%发生在四肢末端,尤其以足为主,故称之为糖尿病足。本病属中医“消渴”、“脱疽”、“筋疽”等畴,发病与湿、热、毒、气血疑滞、阴虚、阳虚、气虚有关,其病变趋势为:脉→皮→肌→筋→骨损害。本病临床分为湿性坏疽、干性坏疽、混合性坏疽三型。

1、临床表现

1.1 症状

本病初期,患者多有皮肤瘙痒,肢端发凉,感觉迟钝,浮肿等。继之出现双手、双足手套样、袜套样的感觉。多数可出现痛觉减退或消失,少数出现患处针刺样,刀割样,烧灼样疼痛,夜间加重,或伴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等。

1.2 体征

患者下肢及足部皮肤干燥,光滑,浮肿,毳毛脱落。下肢及足部变小,抬高下肢时,双足发白,下垂时,则呈紫红色。趾甲变脆、变形、增厚、脱落等,肌肉萎缩,肌力差,足畸形、跖骨头下陷,跖趾关节弯曲,呈弓形足,槌状趾,足趾过伸如爪状,足背动脉闭塞时,双足皮色青紫,搏动极微弱或消失,肢端感觉迟钝或消失,音叉震动感消失,跟腱反射极弱或消失。

足部慢性溃疡时,足跖部、跖骨头处形成圆形的穿通性溃疡。有时出现韧带撕裂、小骨折、骨质破坏、并有夏科关节,干性坏疽时,全足、足趾干枯、变小、皮肤呈淡紫色,趾尖边还可见有为数不等的黑点、黑斑,湿性坏疽时,足部发红、肿胀、皮肤破溃、形成大小、形态、深度不等的溃疡或脓肿,皮肤、血管、神经、骨组织坏死。

1.3 理化检查

临床理化检查可能有:血白细胞升高,中性升高,血液粘稠度增

高,微循环异常,神经传导速度减慢,X线片可以提示骨质疏松,骨质破坏,甚者可见到硬化的血管;双下肢血流图示病变肢体血流速度减慢,管腔变窄,甚至闭塞不通;亦可以做动脉造影,提示动脉阻塞部位。

2、临床诊断

2.1 临床分型

2.1.1 湿性坏疽多由于肢端动脉和静脉血流同时受阻、围神经病变而致微循环障碍、皮肤创伤、感染而致病,病变多在足底胼胝区、跖骨头或足跟处。病变程度不一,由浅表溃疡至重坏疽。局部皮肤充血、肿胀、疼痛,重时伴全身症状、体温升高、食欲不振、恶心、腹胀、心悸、尿少等菌血症或毒血症表现。

2.1.2 干性坏疽下肢中小动脉粥样硬化,肢端小动脉硬化,管腔狭窄,血栓形成,闭塞,但静脉血流未受阻。局部表现:足部皮肤苍白,发凉,足趾部位有大小与形状不等的黑色区,足趾疼痛,常发生于足及趾的背侧,有时整个足趾或足变黑、变干、变小。

2.1.3 混合性坏疽

同一肢端的不同部位同时呈现干性坏疽和湿性坏疽,病情较重。

2.2糖尿病足的临床分级:

O级:皮肤无开放性病灶。

Ⅰ级:肢端皮肤有开放性病灶。

Ⅱ级:感染病灶已侵犯深部肌肉组织。

Ⅲ级:肌腱韧带组织破坏。

Ⅳ级:重感染已造成骨质破坏。

Ⅴ级:足的大部或足的全部感染或缺血,导致重的湿性或干性坏疽,肢端变黑,常波及踝关节及小腿。

上述分级中O级、Ⅰ级归于中医糖尿病足的早期,Ⅱ、Ⅲ级归于中期,Ⅳ、Ⅴ期归于晚期。

3、辨证论治

早期:

1.气阴两虚、络脉不和型

主证:手足麻木,感觉迟钝,局部皮肤色暗,或见有皮肤溃口,肉芽色泽暗淡;神疲乏力,少气懒言,五心烦热;舌淡暗,脉细或继数。

治法:益气养血,活血通络

药:

生黄芪15g 生地黄15g 麦冬10g 党参10g

牡丹皮15g 赤芍10 g 桃仁10 g 丹参10 g

地龙10 g。

2.阳虚血瘀型

主证:四肢发凉,肿胀喜暖,间歇性跛行,足背颜色苍白,足趾皮色紫暗,趺阳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畏寒乏力,夜尿频多,大便溏泻;舌淡胖,边有齿痕、瘀斑,舌底静脉曲,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温经通阳,活血化瘀

药:

桂枝6g 细辛3g 制川乌6g 制草乌6 g

当归15g 赤芍10g 丹参15g 木瓜10 g

山药15 g.

3.热毒炽盛型

主证:局部皮肤灼热、疼痛、发热、咽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消肿

药:

金银花15g 连翘15g 蒲公英15g 防风10g

乳香10g 没药10g 玄参15g 当归15g。

中期:

1.气血亏虚,湿毒蕴型

主证:患肢疼痛明显,局部红肿,间歇性跛行,或见疮口脓汁清稀较多,经久不愈,趺阳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口渴欲饮;舌淡胖,苔薄白,脉细无力。

治法:益气养血,清化湿毒

药:当归补血汤加减。

生黄芪20g 当归15g 党参15 g 土茯苓30g

土贝母10g 黄柏10 g 生薏苡仁10g 天花粉15g

皂角刺10g。

2.热毒炽盛、胃肠结热型

主证:患肢皮肤色泽暗红,灼热伴有肿胀疼痛,趺阳脉搏动消失,足端紫红,皮肤起水泡,重者足趾发黑溃烂,脓液黄稠,甚则溃烂;发热、口渴、便秘、尿黄浊;舌红或绛,苔黄厚或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治法:清热解毒、通腑泄热

药:四妙勇安汤加减。

金银花30g 玄参15g 白芷10g 黄柏10g

生大黄10g 枳实10g 知母15g 蒲公英30g

败酱草30g。

3.阳气亏虚、脉络闭阻型

主证:皮肤溃口淡白,肉芽色淡暗,或足趾干黑,趺阳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畏寒肢冷,夜尿频多;舌淡暗,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

治法:温通阳气、化瘀通脉

药:

制附片6g 鹿角片3g 川牛膝15g 川乌6g

细辛3g 丹参15g 地龙15g 穿山甲10g 晚期:

1.肝肾阴虚、痰瘀互阻型

主证:病变已伤及骨质、筋脉,溃口色暗,肉色暗红,久不收口;腰膝酸痛,双目干涩,耳鸣耳聋,五心烦热,肌肤甲错;口唇舌暗或紫暗有瘀斑,舌瘦苔腻,脉沉弦。

治法:调补肝肾、活血化瘀祛痰

药:六味地黄丸加减。

熟地黄20g 怀山药15g 山茱萸10g 土茯苓30g

生薏苡仁10g 土贝母10g 水蛭粉3g 三七粉3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