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机械能

第五章机械能
第五章机械能

第五章机械能

第五章机械能

考纲要求

1.功、功率Ⅱ

2.动能、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Ⅱ

3.重力势能、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Ⅱ

4.弹性势能Ⅰ

5.机械能守恒定律Ⅱ

6.动量知识和机械能知识的应用(包括碰撞、反冲、火箭)Ⅱ

7.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Ⅰ

知识网络:

1

单元切块:

按照考纲的要求,本章内容可以分成四个单元,即:功和功率;动能、势能、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功能关系动量能量综合。其中重点是对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能够熟练运用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解决力学问题。难点是动量能量综合应用问题。

§1 功和功率

1

1

教学目标:

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会计算有关功和功率

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教学重点:功和功率的概念

教学难点:功和功率的计算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功

1.功

功是力的空间积累效应。它和位移相对应(也

和时间相对应)。计算功的方法有两种:

⑴按照定义求功。即:W =Fs cos θ。 在高中阶段,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恒力做功。当2

0πθ<≤时F 做正功,当2πθ=时F 不做功,当πθπ≤<2

时F 做负功。 这种方法也可以说成是:功等于恒力和沿该

恒力方向上的位移的乘积。

⑵用动能定理W=ΔE k或功能关系求功。当F 为变力时,高中阶段往往考虑用这种方法求功。

这里求得的功是该过程中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

(或者说是合外力做的功)。

这种方法的依据是: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

化的过程,功是能的转化的量度。如果知道某一

过程中能量转化的数值,那么也就知道了该过程

中对应的功的数值。

【例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用长

L的细线悬挂而静止在竖直位置。在下Array列三种情况下,分别用水平拉力F将小

球拉到细线与竖直方向成θ角的位置。

在此过程中,拉力F做的功各是多少?

⑴用F缓慢地拉;

⑵F为恒力;

⑶若F为恒力,而且拉到该位置时小球的速

度刚好为零。

1

1

可供选择的答案有

A.θcos FL

B.θsin FL

C.()θcos 1-FL

D.()θcos 1-mgL

解析:⑴若用F 缓慢地拉,则显然F 为变力,只能用动能定理求解。F 做的功等于该过程克服重力做的功。选D

⑵若F 为恒力,则可以直接按定义求功。选

B

⑶若F 为恒力,而且拉到该位置时小球的速

度刚好为零,那么按定义直接求功和按动能定理求功都是正确的。选B 、D

在第三种情况下,由θsin FL =()θcos 1-mgL ,可以得到2tan sin cos 1θθθ=-=mg F ,可见在摆角为2

θ-时小球的速度最大。实际上,因为F 与mg 的合力也是恒力,而绳的拉力始终不做功,所以其效果相当于一个摆,我们可以把这样的装置叫做“歪摆”。

【例2】如图所示,线拴小球在光滑水平面

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圆的半径是1m,球的质量是0.1kg,线速度v=1m/s,小球由A点运动到B点恰好是半个圆周。那么在这段运动中线的拉力做的功是()

A.0 B.0.1J C.0.314J D.无法确定

解析: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线的拉力为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于它总是与运动方向垂直,所以,这个力不做功。故A是正确的。

【例3】下面列举的哪几种情况下所做的功是零()

A.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地球引力对卫星做的功

B.平抛运动中,重力对物体做的功

C.举重运动员,扛着杠铃在头上的上方停留

1

10s,运动员对杠铃做的功

D.木块在粗糙水平面上滑动,支持力对木块做的功

解析:引力作为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向心力与卫星运动速度方向垂直,所以,这个力不做功。杠铃在此时间内位移为零。支持力与位移方向垂直,所以,支持力不做功。故A、C、D 是正确的。

【例4】用力将重物竖直提起,先是从静止开始匀加速上升,紧接着匀速上升。如果前后两过程的运动时间相同,不计空气阻力,则()A.加速过程中拉力做的功比匀速过程中拉力做的功大

B.匀速过程中拉力做的功比加速过程中拉力做的功大

C.两过程中拉力做的功一样大

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

1

解析:应先分别求出两过程中拉力做的功,

再进行比较。重物在竖直方向上仅受两个力作用,重力mg 、拉力F 。

匀加速提升重物时,设拉力为F 1,物体向上

的加速度为a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得F 1-mg=ma

拉力F 1所做的功

211121)(at a g m s F W ?+=?=2

)(21at a g m += ①

匀速提升重物时,设拉力为F 2,根据平衡条

件得F 2=mg

匀速运动的位移22at t at vt s =?==

所以匀速提升重物时拉力的功

2222mgat s F W == ②

比较①、②式知:当a>g 时,21W W

>;当a=g 时,21W W =;当a

故D 选项正确。

点评:可见,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的多少,只决定于力、位移、力和位移间夹角的大小,而跟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在一定的条件下,物体做匀加速运动时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该力的功。

2.功的物理含义

关于功我们不仅要从定义式W=Fs cos α 进行理解和计算,还应理解它的物理含义.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即:做功的过程是能量的一个转化过程,这个过程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了转化.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能量增加.做了多少正功,物体的能量就增加了多少;对物体做负功,也称物体克服阻力做功,物体的能量减少,做了多少负功,物体的能量就减少多少.因此功的正、负表示能的转化情况,表示物体是输入了能量还是输出了能量.

【例5】质量为m的物体,受水平力F的作用,在粗糙的水平面上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1

是()

A.如果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F一定做正功B.如果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F一定做负功C.如果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F可能做正功D.如果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F一定做正功解析: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运动,它必将受到滑动摩擦力,其方向和物体相对水平面的运动方向相反。当物体做加速运动时,其力F方向必与物体运动方向夹锐角(含方向相同),这样才能使加速度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此时,力F与物体位移的方向夹锐角,所以,力F对物体做正功,A对。

当物体做减速运动时,力F的方向可以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夹锐角也可以夹钝角(含方向相反),只要物体所受合力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即可,可见,物体做减速运动时,力F可能对物体做正功,也可能对物体做负功,B错,C对。

1

1

当物体做匀速运动时,力F 的方向必与滑动

摩擦力的方向相反,即与物体位移方向相同,所以,力F 做正功,D 对。

故A 、C 、D 是正确的。

【例6】如图所示,均匀长直木板长L =40cm ,放在水平桌面上,它的右端与桌边相齐,木板质量m =2kg ,与桌面间的摩擦因数μ=0.2,今用水平推力F 将其推下桌子,则水平推力至少做功为( )(g 取10/s 2)

A .0.8J

B .1.6J

C .8J

D .4J

解析:将木板推下桌子即木块的重心要通过

桌子边缘,水平推力做的功至少等于克服滑动摩擦力做的功,8.02

4.0202.02=?===L

mg Fs W μJ 。故A 是正确的。

3.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做功的特点

(1)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段时间内,可以都做正功、或者都做负功,或者一个做正功、一个做负功,或者都不做功。

(2)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段时间内做的总功可能为正、可能为负、也可能为零。

(3)一对互为作用反作用的摩擦力做的总功可能为零(静摩擦力)、可能为负(滑动摩擦力),但不可能为正。

点评: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段时间内的冲量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矢量和为零。

【例7】关于力对物体做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相同时间内做的功一定大小相等,正负相反

B.不论怎样的力对物体做功,都可以用W=Fs cosα

1

1

C .合外力对物体不作功,物体必定做匀速

直线运动

D .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都可以对物体做

正功或负功

解析: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相互作用的两物体所发生的位移不一定相等,它们所做的功不一定大小相等,所以,它们所做的功不一定大小相等,正负相反。公式W=Fs cos α,只适用于恒力功的计算。合外力不做功,物体可以处于静止。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都可以做正功或负功,如:在一加速行驶的卡车上的箱子,若箱子在车上打滑(有相对运动),箱子受滑动摩擦力,此力对箱子做正功;若箱子不打滑(无相对运动),箱子受静摩擦力,对箱子也做正功。故D 是正确的。

二、功率

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⑴功率的定义式:t

W P ,所求出的功率是时间

1

t 内的平均功率。

⑵功率的计算式:P =Fv cos θ,其中θ是力与

速度间的夹角。该公式有两种用法:①求某一时刻的瞬时功率。这时F 是该时刻的作用力大小,v 取瞬时值,对应的P 为F 在该时刻的瞬时功率;②当v 为某段位移(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时,则要求这段位移(时间)内F 必须为恒力,对应的P 为F 在该段时间内的平均功率。

⑶重力的功率可表示为P G =mgv y ,即重力的

瞬时功率等于重力和物体在该时

刻的竖直分速度之积。 ⑷汽车的两种加速问题。当汽车从静止开始

沿水平面加速运动时,有两种不同的加速过程,但分析时采用的基本公式都是P =Fv 和F-f = ma

①恒定功率的加速。由公式P =Fv 和F-f=ma

知,由于P 恒定,随着v 的增大,F 必将减小,a 也必将减小,

汽车做加速度不断减小的加速运动,v

1

直到F =f ,a =0,这时v 达到最大值f P F P v m m m ==。可见

恒定功率的加速一定不是匀加速。这种加速过程发动机做的功只能用W =Pt 计算,不能用W =Fs 计算(因为F 为变力)。

②恒定牵引力的加速。由公式P =Fv 和

F -f =ma 知,由于F 恒定,所以a 恒定,汽车做匀加速运动,而随着v 的增大,P 也将不断增大,直到P 达到额定功率P m ,功率不能再增大了。这时匀加速运动结束,其最大速度为m m m m v f P F P v =<=',

此后汽车要想继续加速就只能做恒定功率的变加速运动了。可见恒定牵引力的加速时功率一定不恒定。这种加速过程发动机做的功只能用W=F ?s 计算,不能用W=P ?t 计算(因为P 为变功率)。

要注意两种加速运动过程的最大速度的区

别。

【例8】 质量为2t 的农用汽车,发动机额

定功率为30kW ,汽车在水平路面行驶时能达到

的最大时速为54km/h。若汽车以额定功率从静止开始加速,当其速度达到v=36km/h时的瞬时加速度是多大?

解析:汽车在水平路面行驶达到最大速度时牵引力F等于阻力f,即P m=f v m,而速度为v时的牵引力F=P m/v,再利用F-f=ma,可以求得这时的a=0.50m/s2

【例9】卡车在平直公路上从静止开始加速行驶,经时间t前进距离s,速度达到最大值v m。设此过程中发动机功率恒为P,卡车所受阻力为f,则这段时间内,发动机所做的功为()A.Pt B.fs C.Pt=fs D.fv m t

解析:发动机所做的功是指牵引力的功。由于卡车以恒定功率运动,所以发动机所做的功应等于发动机的功率乘以卡车行驶的时间,∴A对。B项给出的是卡车克服阻力做的功,在这段时间内,牵引力的功除了克服阻力做功外还要增加卡车的功能,∴B错。C项给出的是卡车所受外力

1

1

的总功。D 项中,卡车以恒功率前进,将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度时牵引力等于阻力,阻力f 乘以最大速度m

v 是发动机的功率,再乘以t 恰是发动机在t 时间内做的功。故A D 是正确的。

【例10】质量为m 、额定功率为P 的汽车在

平直公路上行驶。若汽车行驶时所受阻力大小不变,并以额定功率行驶,汽车最大速度为v 1,当汽车以速率v 2(v 2

解析:速度最大时,牵引力最小,在量值上等于阻力。所以1

v P f =,以速率v 2运动时,由牛顿

第二定律有: F-f=ma 其中1v P f =, 2v P F =

得 2

12121)()11(v mv v v P v v m P a -=-= 【例11】质量是2000kg 、额定功率为80kW

的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中的最大速度为20m/s。若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m/s2,运动中的阻力不变。求:①汽车所受阻力的大小。②3s末汽车的瞬时功率。③汽车做匀加速运动的时间。④汽车在匀加速运动中牵引力所做的功。

解析:①所求的是运动中的阻力,若不注意“运动中的阻力不变”,则阻力不易求出。以最大速度行驶时,根据P=Fv,可求得F=4000N。而此时牵引力和阻力大小相等。

②由于3s时的速度v=at=6m/s,而牵引力由F—F f=ma得F=8000N,故此时的功率为P=Fv =4.8×104W。

③设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t,则t时刻的速度为v=a t=2t,这时汽车的功率为额定功率。由P=Fv,将F=8000N和v=2 t代入得t=5s。

④虽然功率在不断变化,但功率却与速度成正比,故平均功率为额定功率的一半,从而得牵

1

1

引力的功为W =Pt =40000×5J=2×105J.

点评:③中的时间,有的学生用v =at ,得

t =v m /a =10s ,这是错误的。要注意,汽车不是一直匀加速到最大速度的。

【例12】 质量为0.5kg 的物体从高处自由下

落,在下落的前2s 内重力对物体做的功是多少?这2s 内重力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是多少?2s 末,重力对物体做功的即时功率是多少?(g 取2/10s m )

解析:前2s ,20210212

122=??==gt h m , J mgh W G 10020105.0=??==, 平均功率50==t

W P W , 2s 末速度s m s m gt v t /20/210=?==,

2s 末即时功率100==t mgv

P W 。

三、针对训练 1.如图所示,力F 大小相等,A B C D 物体

专题八 机械能

专题七机械能 第五章错误!机械能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1)一定质量的物体动能变化时,速度一定变化,但速度变化时,动能不一定变化。() (2)动能不变的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3)如果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那么合外力对物体做功一定为零。() (4)物体在合外力作用下做变速运动时,动能一定变化。() (5)物体的动能不变,所受的合外力必定为零。() (6)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动能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 要点一对动能定理的理解 [多角练通] 1.关于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合外力做的功及动能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合外力为零,则合外力做功一定为零 B.合外力做功为零,则合外力一定为零 C.合外力做功越多,则动能一定越大 D.动能不变,则物体合外力一定为零 2.(多选)如图5-2-1所示,电梯质量为M,在它的水平地板上放置一质量为m的物体。电梯在钢索的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加速运动,当上升高度为H时,电梯的速度达到v,则在这个过程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梯地板对物体的支持力所做的功等于 B.电梯地板对物体的支持力所做的功大于 C.钢索的拉力所做的功等于+ D.钢索的拉力所做的功大于+ 要点二动能定理的应用 [典例]泥石流是在雨季由于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它的面积、体积和流量都较大。泥石流流动的全过程虽然只有很短时间,但由于其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某课题小组对泥石流的威力进行了模拟研究,如图5-2-2甲所示,他们设计了如下的模型:在水平地面上放置一个质量为m=5的物体,让其在随位移均匀减小的水平推力作用下运动,推力F 随位移变化如图乙所示,已知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6,g取102。 (1)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为多大? (2)在距出发点多远处,物体的速度达到最大? (3)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的最大位移是多大? [针对训练] 1.相同材料制成的滑道,其中段为曲面,段为水平面。现有质 量为m的木块,从距离水平面h高处的A点由静止释放,滑到B点 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为;木块通过B点后继续滑行2h距离后, 在C点停下来,则木块与曲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应为() A.B.C.D. 2.如图5-2-4所示,光滑斜面的顶端固定一弹簧,一小球向右滑行,并冲上固

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问题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附答案

一、初中物理功和机械能问题 1.如图所示,在一个罐子的盖和底各开两个小洞。将小铁块用细绳绑在橡皮筋的中部穿人罐中,橡皮筋两端穿过小洞用竹签固定。做好后将它从不太陡的斜面滚到水平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罐子从斜面滚下,重力势能只转化为动能 B .罐子从斜面滚下的过程中,只有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 C .因为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所以罐子滚下后可能再次滚上斜面 D .如果水平面是光滑的,则罐子会一直滚动下去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罐子从斜面滚下,要克服摩擦力做功而使重力势能转化为内能,故A 错误; B .罐子从斜面滚下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和内能,故B 错误; C .罐子从不太陡的斜面上滚下,罐子的高度减小,速度先增大后减小,橡皮筋的弹性形变逐渐增大,则罐子的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先增大后减小,橡皮筋的弹性势能增大,即该过程中罐子的重力势能会转化为动能和橡皮筋的弹性势能;发生形变的橡皮筋由于要恢复原状,故罐子可能再次滚上斜面,故C 正确; D .罐子在滚动的过程中,由于和斜面之间存在摩擦,机械能会转化为内能,所以整个罐子的机械能不守恒,机械能会逐渐变小,最终罐子会停止运动,故D 错误。 故选C 。 2.如图所示,粗糙的弧形轨道竖直固定于水平面上,小球由A 点以速度v 沿轨道滚下,经过另一侧高点B 后到达最高点C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小球在A 、 B 、 C 三点的速度大小关系是C B A v v v << B .小球在A 、B 两点的动能之差等于小球从A 点到B 点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C .小球在A 、B 两点具有的重力势能相同 D .整个过程只有重力对小球做功 【答案】D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5章 功能关系和机械能 第1课时 功和功率习题

第5章功能关系和机械能第1课时功和功率 1.功和功率Ⅱ 2.动能和动能定理Ⅱ 3.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Ⅱ 4.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Ⅱ 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 实验六: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功和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变力做功的分析. 2.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 3.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常与牛顿运动定律、圆周运动以及电磁学知识相综合,难度通常较大. 4.本章知识常与生产、生活及新科技相结合进行综合考查. 一、功 1.做功的两个要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 2.公式. W =Fl cos _α_ (1)α是力与位移方向之间的夹角,l 为物体对地的位移. (2)该公式只适用于恒力做功. (3)功是标量. 3.功的正负. (1)α<90°,力对物体做正功. (2)α>90°,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者说物体克服这个力做了功. (3)α=90°,力对物体不做功. 二、功率 1.定义:功与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 物理意义:描述力对物体做功的快慢. 2.公式:(1)P =W t ,P 为时间t 内的平均功率. (2)P =Fv cos _α_(α为F 与v 的夹角). ①v 为平均速度,则P 为平均功率. ②v 为瞬时速度,则P 为瞬时功率. 1.只要物体受力的同时又有位移发生,则一定有力对物体做功.(×) 2.一个力对物体做了负功,则说明这个力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 3.作用力做正功时,反作用力一定做负功.(×) 4.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5.P =Fv 中的v 指的是物体的速度.(×) 6.发动机功率表达式为P =Fv ,其中F 为机车所受合力.(×)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五章机械能微专题44实验:探究动能定理备考精炼

44 实验:探究动能定理 [方法点拨] 通过分析实验题设要明确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是哪一段,以及研究对象受到的合外力是“谁”,合外力的功如何测量. 1.(2018·铜山中学模拟)如图1所示,是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的装置.第一次由一根橡皮筋提供牵引力使小木块在某处由静止弹出,然后分别改用2根、3根……相同的橡皮筋,使小木块从同样的位置弹出. 图1 (1)小木块在运动过程中会受到阻力,应将长木板______(填“左”或“右”)端适当垫高作为补偿. (2)只用1根橡皮筋作用时,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如图2所示.打点计时器使用50 Hz的交流电源,则小木块被弹出时的速度为________ 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图2 (3)下表是实验过程中测量的几组数据,请选取合适的物理量和单位,在图3中作出图象以便找到做功与小木块动能的关系. 图3 (4)如果本实验中没有进行第(1)步的操作,则上述所画的图线( )

A.仍为原图线B.向上平移 C.向下平移 D.倾斜程度会发生变化 2.为验证动能定理,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将一长直木板一端垫起,另一端侧面装一速度传感器,让小滑块由静止从木板h高处(从速度传感器所在平面算起)自由下滑至速度传感器时,读出滑块经此处时的速度v,如图4所示.多次改变滑块的下滑高度h(斜面的倾角不变),对应的速度值记录在表中: 图4 要最简单直观地说明此过程动能定理是否成立,该同学建立了以h为纵轴的坐标系,你认为坐标系的横轴应该是________,本实验是否需要平衡摩擦力________(填“是”或“否”).3.(2017·南通市第三次调研)某学习小组利用如图5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合外力与速度的关系.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用轻绳绕过定滑轮及动滑轮将滑块与弹簧测力计相连.实验中改变动滑轮下悬挂的钩码个数,进行多次测量,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并利用速度传感器测出从同一位置P由静止开始释放的滑块经过速度传感器时的速度大小v,用天平测出滑块的质量m,用刻度尺测出P与速度传感器间的距离s,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滑轮的质量都很小. 图5 (1)实验中钩码的质量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远小于滑块的质量. (2)根据实验数据作出v2-F图象,下列图象中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________.

功和机械能专题训练(答案版)

功和机械能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 (2014重庆B卷)在第十七届“渝洽会”上,重庆造恩斯特龙408型直升机(如图4所示)签下了20架大订单。该型直升机在加速上升的过程中(忽略燃油变化),下列关于直升机的动能和势能变化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A.动能增大,势能减小 B. 动能减小,势能增大 C. 动能增大,势能增大 D. 动能减小,势能减小 2.(2014?邵阳)如图,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人和伞的总重力大于空气的阻力 B、人和伞的总重力等于空气的阻力 C、人和伞的重力势能在增大 D、人和伞的动能在减小 3.(2014?菏泽)如图所示,光滑斜面AB>AC,沿斜面AB和AC分别将同一重物 从它们的底部拉到顶部,所需拉力分别为F 1和F 2 ,所做的功分别为W A 和W B .则, ( A ) A.F 1<F 2 ,W 1 =W 2 B.F 1 <F 2 ,W 1 <W 2 C.F 1>F 2 ,W 1 >W 2 D.F 1 >F 2 ,W 1 =W 2 4.(2014?株洲)在小球从O点由静止开始沿x轴竖直下落的过程中,小球某种形式的能量E随下落高度x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若不计空气阻力,那么这种能量是( B ) A.重力势能B.动能C.机械能D.内能 第4题图第5题图第6题图 5.(2014?株洲多选)在排球运动中,跳发球(图)是最具威力的发球方式,其动作要领可简化为“抛球、腾空、击球和落地”四个过程,其中运动员对排球做功的过程有(AC) A.抛球B.腾空C.击球D.落地

6.(2014?威海)如图所示,小明在做模拟“蹦极”的小实验时,将一根橡皮筋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在a点,b点是橡皮筋不系小球自然下垂时下端所在的位置,c点是小球从a点自由下落所能到达的最低点,在小球从a 点到c点运动的过程中,不考虑空气阻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A.小球到达b点时,受的合力为零 B.小球到达c点时,受的合力为零 C.小球的动能一直在增加,重力势能一直在减小 D.在c点小球的动能为零,橡皮筋的弹性势能最大 7.(2014?南京)“青奥会”将于今年8月在南京举行,如图四项运动包含了一些物理知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D ) A.跳水运动员在空中下落的过程中,动能变小,重力势能变大 B.足球运动员对球的作用力和球受到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举重运动员将杠铃举在空中静止时,他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相互平衡 D.篮球运动员抛出的篮球在空中先上升后下落,是因为力改变了篮球的运动状态 8.(2014?泰安)如图,用F=20N的水平推力推着重为40N的物体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若推力F对物体做了40J的功,则在这一过程中(C) A.重力做的功一定为40J B.物体一定受到20N的摩擦力C.物体一定运动了2m D.物体一定运动了4m 9.(2014?广州)如图,用大小相等的拉力F,分别沿斜面和水平面拉木箱,拉 力方向和运动方向始终一致,运动时间t ab >t cd ,运动距离s ab =s cd ,比较两种情况 下拉力所做的功和功率(B) A.ab段做功较多B.a b段与cd段的功一样多C.ab段功率较大D.a b段与cd段的功率一样大 10.(2014?广州)人直接用F 1的力匀速提升重物,所做的功是W 1 ,若人使用 某机械匀速提升该重物到同一高度则人的拉力为F 2,所做的功是W 2 (C) A.F 1一定大于F 2 B.F 1 一定小于F 2 C.W 2一定大于W 1 D.只有F 2 大于F 1 ,W 2 才大于W 1

2018年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5章机械能第2节动能定理及其应用课时规范训练

第2节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课时规范训练 [基础巩固题组] 1.(多选)关于动能定理的表达式W =E k2-E k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公式中的W 为不包含重力的其他力做的总功 B .公式中的W 为包含重力在内的所有力做的功,也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计算:先求每个力的功再求功的代数和或先求合外力再求合外力的功 C .公式中的E k2-E k1为动能的增量,当W >0时动能增加,当W <0时,动能减少 D .动能定理适用于直线运动,但不适用于曲线运动,适用于恒力做功,但不适用于变力做功 解析:选BC.公式W =E k2-E k1中的“W ”为所有力所做的总功,A 错误,B 正确;若W >0,则E k2>E k1,若W <0,则E k2<E k1,C 正确;动能定理对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恒力做功、变力做功均适用,D 错误. 2.如图所示,AB 为1 4圆弧轨道,BC 为水平直轨道,圆弧对应的圆的半径为R ,BC 的长 度也是R ,一质量为m 的物体与两个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当它由轨道顶端A 从静止开始下落,恰好运动到C 处停止,那么物体在AB 段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 ) A 1 2μmgR B .1 2mgR C .mgR D .(1-μ)mgR 解析:选D.由题意可知mgR =W f AB +W f BC ,W f BC =μmgR ,所以W f AB =(1-μ)mgR ,D 正确. 3.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静止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互成60°角的大小相等的两个水平恒力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物体获得的速度为v ,在力的方向上获得的速度分别为v 1、v 2,如图所示,那么在这段时间内,其中一个力做的功为( ) A.16mv 2 B.14mv 2 C.13 mv 2 D.12 mv 2 解析:选B.在合力F 的方向上,由动能定理得W =Fl =12 mv 2 ,某个分力的功为W 1=F 1l cos

高一物理 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单元测试(A组)

高一物理 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单元测试(A 组)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班别 姓名 学号 得分_______ 一.选择题 1.一质量为m 的铁球在真空中从t =0时刻由静止自由释放,则在t =t 1时刻重力的功率是(设重力加速度为g ) A.2112mg t B.21mg t C.2211 2 mg t D.221mg t 2.质量约为0.5kg 的足球被脚踢出后,在水平地面上沿直线向前运动约50m 后停止。假定运动员踢球时脚对球的平均作用力为300N ,足球在地面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恒为其重力的0.06倍,则运动员踢球时脚对足球做的功为下列哪一个数值? A.0.5J B.15J C.250J D.15000J 3.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在水平恒力F 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经过时间t 后,获得动能为E k ;如果要使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相同的时间t 后获得的动能为2E k ,可以采取 A.质量不变,力变为2F B.力不变,质量变为 2 m C.力不变,质量变为2m D.将质量和力都变为原来的一半 4.物体以100J 的初动能从斜面底端的A 点沿斜面向上滑行,第一次经过B 点时,它的动能比最初减少了60J ,势能比最初增加了45J ,则该物体返回出发点A 处的动能为(不计空气阻力) A.50J B.75J C.40J D.10J 5.一物体静止在升降机的地板上,在升降机匀加速上升的过程中,地板对物体的支持力所做的功等于 A.物体克服重力所做的功 B.物体动能的增加量 C.物体动能增加量与重力势能增加量之和 D.物体动能增加量与重力势能增加量之差 6.A 、B 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A m :B m =1:2。用质量不计的弹簧把它们连接起来,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 物体靠在固定板上,如图所示。用力向左推B 物体,压缩弹簧,当外力做功为W 时,突然撤去外力。从A 物体开始离开板以后。弹簧的弹性势能的最大值为 A. 3 W B.2W C.23W D.W 7.物块A 在斜面体B 上,斜面体在水平恒力F 拉动下沿水平地面匀速向左运动过程中,A 相对B 静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2020-2021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问题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及答案

一、初中物理功和机械能问题 1.有一个小球从滑梯上A点以一定的速度沿滑梯向上运动,到最高点B后小球又沿滑梯向下运动到C点,不计摩擦。则() A.小球由A→B运动过程中,动能逐渐减小 B.小球在B点的机械能大于A点的机械能 C.小球由B→C运动过程中,机械能逐渐增大 D.小球在C点时重力势能最大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机械能的变化及守恒。 【详解】 A.小球由A向B运动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慢,而小球的质量保持不变,所以动能逐渐减小,故A说法正确; BC.小球在滑梯上运动的过程中,不计摩擦,所以整个过程机械能守恒,所以B点和A点的机械能大小一样,B 到C的过程中机械能不变,故BC说法都不正确; D.小球在整个过程中质量保持不变,C点相对其它点而言,高度最低,所以重力势能最小,故D不正确。 故选A。 2.关于能的概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空中飞行的子弹,因为它能够做功,所以子弹具有能 B.悬吊着的小球,从竖直方向拉开一个角度后,因为小球不能做功,所以小球不具有能C.甲物体比乙物体的速度大,则甲物体的动能一定比乙物体的动能大 D.甲物体的位置比乙物体的位置高,则甲物体的势能一定比乙物体的势能大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空中飞行的子弹,因为它能够做功,所以具有能,A正确; B.悬吊着的小球,从竖直方向拉开一个角度后,尽管小球不能做功,但是它具有一定高度,具有重力势能,B错误; C.甲物体比乙物体的速度大,但是如果甲物体的质量比乙物体的质量小很多,那么甲物体的动能将会比乙物体的动能小,C错误;

D.甲物体的位置比乙物体的位置高,但是如果甲物体的质量比乙物体的质量小,那么甲物体的势能可能比乙物体的势能小,D错误。 故选A。 3.如图所示,木块以一定的速度滑过A、B点,到C点滑出下落至D点,A和B、C和D 之间的垂直距离均为h。若空气阻力忽略不计,则对木块在运动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D点与A点相比,动能增大,势能减小,机械能不变 B.A点到C点减少的重力势能大于C点到D点减少的重力势能 C.B点的动能可能等于A点的动能,但可能大于C点的动能 D.B点的动能可能等于D点的动能,但一定大于A点的动能 【答案】C 【解析】 【详解】 A.D点与A点相比,动能增大,势能减少,因为存在摩擦,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减小,故A错误; B.A和C、C和D之间的垂直距离均为h,则A点到C点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C点到D 点减少的重力势能,故B错误; C.斜面粗糙,则AB段有可能匀速,但因摩擦力的存在B的速度一定大于C的速度,所以,B点的动能可能等于A点的动能,一定大于C点的动能,故C正确; D.木块从B到C,因为有摩擦,则C处的动能小于B处的动能,从C到D,由于忽略空气阻力,木块的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故D点动能大于C点动能,B点的动能可能等于D点的动能,但与A点的动能大小不确定,故D错误。 故选C。 4.跳绳是大家喜爱的体育运动之一,小明的质量为 50 kg,每次跳起高度约为 6 cm(人整体上升,如图所示),一分钟跳 100 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上起跳过程中小明的动能持续增大B.下落过程中小明的重力势能保持不变C.小明跳一次克服重力做功约 3J D.小明在这一分钟内跳绳的功率约为 50W 【答案】D 【解析】

(江苏专用)202x版高考物理新增分大一轮复习 第五章 机械能 专题突破六 力学“两大观点”的综合应

专题突破六 力学“两大观点”的综合应用 命题点一 静、动力学与能量组合型问题 专题设置背景 江苏高考近几年计算题中常出现的类型,一般涉及几个物体组合成的连接体临界与极值问题、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等,综合考查受力分析、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功能关系的应用. 例1 (2018·南京师大附中5月模拟)如图1所示,小球M 用长度为L 的轻杆连接在固定于天花板的轴O 上,可在竖直平面内自由旋转,通过与O 等高的滑轮用轻绳连接物块m .滑轮与轴O 的距离也为L ,轻杆最初位置水平.滑轮、小球、物块的大小可以忽略,轻绳竖直部分的长度足够长,不计各种摩擦和空气阻力,运动过程中绳始终保持张紧状态,重力加速度为g . 图1 (1)若用外力拉着m 使轻杆从最初位置缓慢下降,直至撤去外力后小球保持静止,轻杆与水平方向成θ=60°角,求M 与m 的质量之比. (2)若M 与m 的质量之比为2∶1,使小球从最初位置静止释放,在小球向右摆动的过程中,求轻杆与最初位置的最大夹角θ. (3)若M 与m 的质量之比为2∶1,使小球从最初位置静止释放,当小球向右摆动到O 点正下方的位置时绳突然断裂,求整个过程中m 上升的最大高度. 答案 (1) 3 (2)120° (3)2+425 L 解析 (1)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由图中几何关系知Mg =3mg ,即M m =3

(2)如图乙,小球和物块在运动过程中,系统机械能守恒,则MgL sin(180°-θ)=mg ·2L sin θ2 解得cos θ2=m M =12 ,得θ=120°; (3)设小球在O 点正下方时,m 向上运动的速度为v ,M 速度水平向右为v ′,如图丙,由速度关系得v ′=2v , 如图丁,由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可得MgL -mg 2L =12Mv ′2+12mv 2,解得v 2=22-25 gL , 随后m 还能继续沿竖直方向上升h ,由机械能守恒得mgh =12 mv 2, 解得h =v 22g =2-25L ,故整个过程中m 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h +2L =2+425 L . 变式1 (2018·盐城市三模)如图2所示,质量为m 、半径为R 的光滑圆柱体B 放在水平地面上,其左侧有半径为R 、质量为m 的半圆柱体A ,右侧有质量为m 的长方体木块C ,现用水平向左的推力推木块C ,使其缓慢移动,直到圆柱体B 恰好运动到半圆柱体A 的顶端,在此过程中A 始终保持静止.已知C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32 ,重力加速度为g .求: 图2 (1)圆柱体B 下端离地高为R 2 时,地面对半圆柱体A 的支持力大小;

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一、功和机械能选择题 1.甲升降机比乙升降机的机械效率高,它们分别把相同质量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则() A.乙升降机提升重物做的有用功较多B.甲升降机的电动机做的额外功较多 C.甲升降机的电动机做的总功较少D.乙升降机的电动机做的总功较少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提升物体质量和高度相同说明甲、乙升降机做的有用功相等,故A错误; BCD.既然甲机械效率高,则说明甲做的额外功少,总功也就少,故BD错误,C正确.2.如图,小虎用水平向右的力推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箱子,但没有推动,则此时() A.小虎的推力小于箱子受到的阻力 B.小虎的推力大于箱子受到的阻力 C.小虎对箱子做了功 D.小虎对箱子没有做功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1)因为用水平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箱子,没有推动,所以箱子处于静止状态;在水平方向上所受的推力与摩擦阻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摩擦阻力等于推力,故AB 错误; (2)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可知,箱子在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所以小虎对箱子没有做功.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3.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沿竖直向上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则()

A .甲的速度一定大于乙的速度 B .甲的重力一定大于乙的重力 C .拉力F 甲做的功一定大于拉力F 乙做的功 D .拉力F 甲的功率一定大于拉力F 乙的功率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甲、乙受力情况相同,都受重力和拉力作用,二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受的力为平衡力,所以 ,=8G F N =乙乙,G G >甲乙,B 对;速度大小与拉力无关,A 错;根据 W Fs =,不知道二者通过的距离,无法比较拉力所做的功,根据W P P Fv t = =或,不知道物体的运动时间或速度,也无法比较功率,C 、D 错. 考点:力和运动 功 4.在生产和生活中经常使用各种机械,在使用机械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可以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省功 B .可以省力,同时也可以省功 C .可以省距离,同时也可以省功 D .只有在费力情况时才能省功 【答案】A 【解析】 【详解】 使用机械可以省力、省距离或改变力的方向,但都不能省功,故A 选项正确;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故B 、C 、D 选项错误; 5.下列关于功率和机械效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多 B .做功多的机械,效率一定高 C .做功快的机械,功率一定大 D .效率高的机械,功率一定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功、功率、机械效率的关系分析.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的功的多少,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 解:A 、说法错误,功率大,只能说明做功快;

2019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五章机械能第2课时动能定理及应用课时冲关新人教版

第五章第2课时动能定理及应用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2017·福建师大附中期中)将质量为m 的物体在高空中以速率v 水平向右抛出,由于风力作用,经过时间t 后,物体下落一段高度,速率仍为v ,方向与初速度相反,如图所示.在这一运动过程中不考虑空气阻力,下列关于风力做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风力对物体不做功 B .风力对物体做的功(绝对值)为mg2t2 2 C .风力对物体做的功(绝对值)小于mg2t2 2 D .由于风力方向未知,不能判断风力做功情况 解析:C[对物体从开始抛出到速度再次等于v 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可知W 风+W G =12mv 2-12mv 2 =0,可 知|W 风|=W G =mgh

第五章 机械能 第2讲(学生版)

第2讲 动能定理及应用 一、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2.公式:E k =1 2 m v 2. 3.单位:焦耳,1 J =1 N·m =1 kg·m 2/s 2. 4.标矢性:动能是标量,动能与速度方向无关. 5.动能的变化:物体末动能与初动能之差,即ΔE k =12m v 22-1 2m v 12. 二、动能定理 1.内容:在一个过程中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2.表达式:W =ΔE k =E k2-E k1=12m v 22-1 2m v 12. 3.物理意义:合力的功是物体动能变化的量度. 4.适用条件: (1)动能定理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 (2)动能定理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 (3)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既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分阶段作用. 如图1所示,物块沿粗糙斜面下滑至水平面;小球由内壁粗糙的圆弧轨道底端运动至顶端(轨道半径为R ). 图1 对物块有W G +W f1+W f2=12m v 2-1 2m v 02 对小球有-2mgR +W f =12m v 2-1 2 m v 02 自测1 (多选)关于动能定理的表达式W =E k2-E k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公式中的W 为不包含重力的其他力做的总功 B.公式中的W 为包含重力在内的所有力做的功,也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计算:先求每个力的

功再求功的代数和或先求合外力再求合外力的功 C.公式中的E k2-E k1为动能的增量,当W>0时动能增加,当W<0时,动能减少 D.动能定理适用于直线运动,但不适用于曲线运动,适用于恒力做功,但不适用于变力做功 自测2关于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合外力做的功及动能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合外力为零,则合外力做功一定为零 B.合外力做功为零,则合外力一定为零 C.合外力做功越多,则动能一定越大 D.动能不变,则物体所受合外力一定为零 命题点一对动能定理的理解 1.动能定理表明了“三个关系” (1)数量关系:合外力做的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具有等量代换关系,但并不是说动能变化就是合外力做的功. (2)因果关系:合外力做功是引起物体动能变化的原因. (3)量纲关系:单位相同,国际单位都是焦耳. 2.标量性 动能是标量,功也是标量,所以动能定理是一个标量式,不存在方向的选取问题.当然动能定理也就不存在分量的表达式. 例1(多选)如图2所示,一块长木板B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B上放一物体A,现以恒定的外力拉B,由于A、B间摩擦力的作用,A将在B上滑动,以地面为参考系,A、B都向前移动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 图2 A.外力F做的功等于A和B动能的增量 B.B对A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A的动能的增量 C.A对B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B对A的摩擦力所做的功 D.外力F对B做的功等于B的动能的增量与B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之和

高一物理 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单元测试(B组)

高一物理 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单元测试(B 组)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班别 姓名 学号 评价得分______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关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只有重力作用时,机械能守恒 B .当有其他力作用时,只要合外力为零,机械能守恒 C .当有其他力作用时,只要合外力的功为零,机械能守恒 D .炮弹在空中飞行不计阻力时,仅受重力作用,所以爆炸前后机械能守恒 2.一个人站在阳台上,以相同的速率v 分别把三个球竖直向上抛出、竖直向下抛出、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则三球落地时的速率 ( ) A .上抛球最大 B .下抛球最大 C .平抛球最大 D .三球一样大 3.如图-1,小球自a 点由静止自由下落,到b 点时与弹簧接触,到c 点时弹簧被压缩到最短,若不计弹簧质量和空气阻力,在小球由a →b →c 的运动 过 程 中 ( ) A .小球和弹簧总机械能守恒 B .小球的重力势能随时间均匀减少 C .小球在b 点时动能最大 D .到c 点时小球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量 4.一物体质量为2kg ,以4m/s 的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左滑行,从某时刻起作用一向右的水平力,经过一段时间后,滑块的速度方向变为水平向右,大小为4m/s ,在这段时间内水平做功为 ( ) A .0 B .8J C .16J D .32J 5.如图-2所示,木块静止在光滑水平桌面上,一子弹平射入木块的深度为d 时,子弹与木块相对静止,在子弹入射的过程中,木块沿桌面移动的距离为L ,木块对子弹的平均阻力为f ,那么在这一过程中 ( ) A .木块的机械能增量f L B .子弹的机械能减少量为f (L +d ) C .系统的机械能减少量为f d 图-1 图-2

专题10 功和机械能

专题十功和机械能 2016~2018详解详析第17页 A组基础巩固 1.如图所示的情景中,关于力对物体做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中,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运动员对杠铃做了功 B.乙中,人推汽车但没有推动,人的推力对汽车做了功 C.丙中,起重机吊着重物上升,钢绳竖直向上的拉力对重物做了功 D.丁中,足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足球受到的重力对足球做了功 2.(2018中考预测)如甲图所示,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它先后两次沿水平木板滑动相同的距离,乙图是他两次拉动同一木块得到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两次木块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次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一样大 C.两次拉力对木块做的功一样多 D.两次拉力对木块做功的功率一样大 3.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从P=W 可知,功率跟功成正比,所以只要做功多,功率就大 t B.功率跟时间成反比,所以只要时间短,功率就大 C.功率大的机器比功率小的机器做功多 D.甲每小时做的功比乙每小时做的功多,甲的功率比乙的功率大

4.一辆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的洒水车正在洒水作业,关于该洒水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机械能不变,重力势能不变 B.机械能变小,动能变小 C.机械能不变,动能变小 D.机械能变小,动能不变 5.在水平地面上,用50 N的水平拉力拉重力为100 N的小车,使小车沿水平方向前进5 m,则在此过程中,拉力所做的功等于J,重力所做的功等于J。 6.“绿色环保,低碳出行”我市纯电动公交车开始投入试运行。假定一辆纯电动公交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其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120 kW,速度为36 km/h,共行驶10 min,其电动机做功为J,公交车的牵引力为N。 7.小明在参观科技馆时,发现一个有趣的器材,当把锥体放在斜面底部时,发现锥体开始自己往上“爬”,该装置可简化成图示装置,则锥体“爬坡”过程中,重力势能(选填“一直增加”“一直减小”或“一直不变”)。 8.(2018中考预测)某型号汽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4×104 W,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1 600 N。在额定功率下,当汽车匀速行驶时,求: (1)发动机所提供的牵引力; (2)汽车行驶10 min牵引力所做的功; (3)汽车行驶速度的大小。

201X年度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五章机械能第1讲功和功率课时达标训练

1 功和功率 一、选择题(1~6题为单项选择题,7~11题为多项选择题) 1.如图1所示,甲、乙两物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滑动摩擦力,甲对乙的滑动摩擦力对乙做了负功,则乙对甲的滑动摩擦力对甲( ) 图1 A .可能做正功,也可能做负功,也可能不做功 B .可能做正功,也可能做负功,但不可能不做功 C .可能做正功,也可能不做功,但不可能做负功 D .可能做负功,也可能不做功,但不可能做正功 解析 若甲固定不动,乙在甲表面滑动,则乙对甲的滑动摩擦力对甲不做功;若乙向右运动的同时甲向左运动,则甲、乙间的一对滑动摩擦力均做负功;若水平地面光滑,静止的甲在乙的滑动摩擦力带动下做加速运动,则乙对甲的滑动摩擦力对甲做正功,所以只有选项A 正确。 答案 A 2.同一恒力按同样的方式施于物体上,使它分别沿着粗糙水平地面和光滑水平地面移动相同一段距离时,恒力做的功和平均功率分别为W 1、P 1和W 2、P 2,则二者的关系是( ) A .W 1>W 2、P 1>P 2 B .W 1=W 2、P 1<P 2 C .W 1=W 2、P 1>P 2 D .W 1<W 2、P 1<P 2 解析 由功的定义W =Fl cos α可知,W 1=W 2,由于沿粗糙地面运动时加速度较小,通过相同位移所用时间较长,所以根据P =W t 可知,P 1<P 2,故B 正确。 答案 B 3.(2017·安徽期中测试)A 、B 两物体的质量之比m A ∶m B =2∶1,它们以相同的初速度v 0在水平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2所示。那么,A 、B 两物体所受摩擦力之比F A ∶F B 与A 、 B 两物体克服摩擦阻力做功之比W A ∶W B 分别为( )

2014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5章机械能守恒定律专题4平抛与圆周运动组合问题的分析

专题四 平抛与圆周运动组合问题的分析 考纲解读 1.掌握运用平抛运动规律、圆周运动知识解决综合性问题的方法.2.掌握程序法在解题中的应用. 考点一 平抛运动与直线运动的组合问题 1. 一个物体平抛运动和直线运动先后进行,要明确直线运动的性质,关键抓住速度是两个 运动的衔接点. 2. 两个物体分别做平抛运动和直线运动,且同时进行,则它们运动的时间相等,同时满足 一定的空间几何关系. 例1 如图1所示,一小球从平台上水平抛出,恰好落在邻近平台 的一倾角为α=53°的光滑斜面顶端,并刚好沿光滑斜面下滑, 已知斜面顶端与平台的高度差h =0.8 m ,重力加速度取g = 10 m/s 2,sin 53°=0.8,cos 53°=0.6,求: (1)小球水平抛出时的初速度v 0; (2)斜面顶端与平台边缘的水平距离x ; 图1 (3)若斜面顶端高H =20.8 m ,则小球离开平台后经多长时间到达斜面底端? 解析 (1)由题意可知,小球落到斜面上并刚好沿斜面下滑,说明此时小球速度方向与斜面平行,否则小球会弹起,如图所示, v y =v 0tan 53°,v 2 y =2gh 代入数据,得 v y =4 m/s ,v 0=3 m/s. (2)由v y =gt 1得t 1=0.4 s x =v 0t 1=3×0.4 m =1.2 m (3)小球沿斜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a =mg sin 53°m =8 m/s 2 初速度v 5 m/s H sin 53°=v t 2+12 a 2 2t 代入数据,解得t 2=2 s 或t 2′=-13 4 s(不合题意舍去) 所以t =t 1+t 2=2.4 s. 答案 (1)3 m/s (2)1.2 m (3)2.4 s

状元之路好题精选 第五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1.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2.0 kg的物体从半径为R=5.0 m的圆弧的A 端,在拉力作用下沿圆弧缓慢运动到B端(圆弧AB在竖直平面内).拉力F 大小不变始终为15 N,方向始终与物体在该点的切线成37°角.圆弧所对 应的圆心角为60°,BO边为竖直方向,求这一过程中:(g取10 m/s2, cos37°=0.8) (1)拉力F做的功; (2)重力G做的功; (3)圆弧面对物体的支持力FN做的功; (4)圆弧面对物体的摩擦力Ff做的功. 2.汽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60 kW,汽车的质量为5×103 kg,汽车在水平路面上行驶时,阻力是车重的0.1倍(g取10 m/s2),试求: (1)若汽车保持额定功率不变从静止启动,汽车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是多大?当汽车的加速度为 2 m/s2时速度是多大? (2)若汽车从静止开始,保持以0.5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这一过程能维持多长时间? 3.(2011·海淀区模拟)如图所示,滑雪者由静止开始沿斜坡 从A点自由滑下,然后在水平面上前进至B点停下.已知斜坡、 水平面与滑雪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皆为μ,滑雪者(包括滑雪 板)的质量为m,A、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为L.在滑雪者经过AB 段运动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 A.大于μmgL B.小于μmgL C.等于μmgL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4.如图所示,质量为M=0.2 kg的木块放在水平台面上, 台面比水平地面高出h=0.20 m,木块离台的右端L=1.7 m.质量为m=0.10M的子弹以v0=180 m/s的速度水平 射向木块,当子弹以v=90 m/s的速度水平射出时,木 块的速度为v1=9 m/s(此过程作用时间极短,可认为木 块的位移为零).如果木块落到水平地面时的落地点到台 面右端的水平距离为l=1.6 m,求: (1)木块对子弹所做的功W1和子弹对木块所做的功W2; (2)木块与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5.如图所示,AB是倾角为θ的粗糙直轨道,BCD是光滑 的圆弧轨道,AB恰好在B点与圆弧相切,圆弧的半径为R, 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从直轨道上的P点由 静止释放,结果它能在两轨道间做往返运动,已知P点与 圆弧的圆心O等高,物体与轨道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求: (1)物体做往返运动的整个过程中在AB轨道上通过的总路 程; (2)最终当物体通过圆弧轨道最低点E时,对圆弧轨道的压力; (3)为使物体能顺利到达圆弧轨道的最高点D,释放点距B点的距离L′应满足什么条件?

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专题训练答案

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专题训练答案 一、功和机械能选择题 1.如图所示,小球沿轨道由静止从A处运动到D处的过程中,忽略空气阻力和摩擦 力,仅有动能和势能互相转化.则 A.小球在A处的动能等于在D处的动能 B.小球在A处的动能大于在D处的动能 C.小球在B处的机械能小于在C处的机械能 D.小球在B处的机械能等于在C处的机械能 【答案】D 【解析】 【详解】 AB.根据题意,小球在运动的过程中仅有动能和势能互相转化,所以小球在重力势能较大的地方其动能肯定较小.观察图象,发现小球在A处比在D处所处的高度较高,具有的重力势能较大,所以小球在A处具有的动能较小,故A、B选项都不正确. CD.根据题意“小球沿轨道由静止从A处运动到D处的过程中,忽略空气阻力和摩擦力,仅有动能和势能互相转化”,所以在整个过程中没有能量的损耗,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即机械能是不会减少的,小球在各处的机械能都是相等的,故D正确,C不正确. 2.跳远运动的几个阶段(不计空气阻力)如图所示,关于运动员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助跑阶段动能不变 B.在起跳时动能最大 C.在最高点时势能最小 D.落地时势能最大 【答案】B 【解析】A. 助跑阶段,运动员的质量不变,速度逐渐增大,因此动能增大;运动员的高度不变,因此重力势能不变。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的和,动能增大,重力势能不变,因此机械能增大,故A错误。B. 起跳时,运动员的速度达到最大值,动能达到最大值,故B正确。C. 最高点时,高度达到最大值,因此重力势能也达到最大值,故C错误。D. 落地时势能最小,故D错误。 点睛: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也就越大;重力

2021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五章机械能小专题四直线、平抛、圆周运动与功能关系的综合问题课时训练(含解析)

小专题四直线、平抛、圆周运动与功能关系的综合问题 1.质量为m的物体从地面上方H高处无初速释放,落到地面后出现一个深为h的坑,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 C ) A.重力对物体做功mgH B.物体重力势能减少mg(H-h) C.合力对物体做的总功为零 D.地面对物体的平均阻力为 解析:重力对物体做功mg(H+h),物体重力势能减少mg(H+h),选项A,B错误;根据动能定理,对整个过程中,mg(H+h)-F f h=0,解得F f=,故选项C正确,D错误。 2.一质量为m的物体以某一速度冲上一个倾角为37°的斜面,其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为0.9g。这个物体沿斜面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则在这过程中( B ) A.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了0.9mgH B.物体的机械能损失了0.5mgH C.物体的动能损失了0.5mgH D.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了0.6mgH 解析:重力势能的增加量等于克服重力做的功,故重力势能增加了mgH,故A,D错误;物体上滑过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 37°+F f=ma,解得F f=0.3mg;动能减小量为F合·=1.5mgH,物体的机械能损失为F f=0.5mgH,故B正确,C错误。 3.如图所示,足够长的传送带以恒定速率顺时针运行。将一个物体轻轻放在传送带底端,第一

阶段物体被加速到与传送带具有相同的速度,第二阶段与传送带相对静止匀速运动到达传送带顶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第一阶段摩擦力对物体做正功,第二阶段摩擦力对物体不做功 B.第一阶段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第一阶段物体动能的增加 C.第一阶段物体和传送带间的摩擦生热等于第一阶段物体机械能的增加 D.物体从底端到顶端全过程机械能的增加等于全过程物体与传送带间的摩擦生热 解析:物体在两个阶段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摩擦力一直沿斜面向上,故摩擦力一直做正功,故A错误;根据动能定理,第一阶段合力做的功等于动能的增加量,由于重力和摩擦力都做功,故第一阶段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不等于该过程物体动能的增加,故B错误;假定传送带速度为v,第一阶段,物体匀加速位移x1=t,传送带位移x2=vt,除重力外其余力做的功是机械能变化 的量度,故物体机械能增加量等于F f x1,而内能增加量为Q=F fΔs=F f(x2-x1),故第一阶段物体和传送带间的摩擦生热等于第一阶段物体机械能的增加,故C正确;除重力外其余力做的功是机械能变化的量度,由于支持力不做功,故物体从底端到顶端全过程机械能的增加等于全过程摩擦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但不等于产生的热量,故D错误。 4.一小球以一定的初速度从图示位置进入光滑的轨道,小球先进入圆轨道1,再进入圆轨道2,圆轨道1的半径为R,圆轨道2的半径是轨道1的1.8 倍,小球的质量为m,若小球恰好能通过轨道2的最高点B,则小球在轨道1上经过A处时对轨道的压力为( C ) A.2mg B.3mg C.4mg D.5mg 解析:小球恰好能通过轨道2的最高点B时,有mg=,小球在轨道1上经过A处时,有 F+mg=,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1.6mgR=m- m,解得F=4mg,C项正确。 5.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滑块以一定初速度滑上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同时施加一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mgsin θ;已知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tan θ,取出发点为参考点,能正确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