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流行病学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流行病学复习与思考题

1、生物标志:生物标志是生物体内发生的与发病机制有关联的关键事件的指示物,是机体由于接触各种环境因子所引起机体器官、细胞、亚细胞的生理、生化、免疫和遗传等任何可测定的改变。分为三类。1.暴露生物标志:⑴内剂量生物标志;⑵生物有效剂量生物标志。2.效应生物标志:指机体内可测量的生化、生理或其他方面的改变。3.易感性生物标志:是指机体接触某种特定环境因子时的反应能力的一类生物标志。

2、生物芯片:生物芯片,又称蛋白芯片或基因芯片,它们起源于DNA杂交探针技术与半导体工业技术相结合的结晶。该技术系指将大量探针分子固定于支持物上后与带荧光标记的DNA或其他样品分子(例如蛋白,因子或小分子)进行杂交,通过检测每个探针分子的杂交信号强度进而获取样品分子的数量和序列信息。技术起源:核酸分子杂交。用途分类:生物电子芯片、生物分析芯片。

3、探针:基因探针(probe)又称“寡核苷酸探针”,简称“探针”,就是一段与目的基因或DNA互补的特异核苷酸序列,它可以包括整个基因,也可以仅仅是/基因的一部分;可以是DNA本身,也可以是由之转录而来的RNA。基因探针通过分子杂交与目的基因结合,产生杂交信号,能从浩翰的基因组中把目的基因显示出来。根据杂交原理,作为探针的核酸序列至少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①应是单链,若为双链,必须先行变性处理。②应带有容易被检测的标记。它可以包括整个基因,也可以仅仅是基基因探针因的一部分;可以是DNA本身,也可以是由之转录而来的RNA。

4、易感性标志:是关于个体对外源化学物的生物易感性的指标,包括反映机体先天具有或后天获得的对接触外源性物质产生反应能力的指标。

5、基因免疫:又称DNA免疫、核酸疫苗、DNA疫苗、体细胞转基因免疫,是一种将靶抗原编码基因置于真核表达调控元件的调控下,将该质粒DNA(裸DNA免疫)直接进行动物体内接种,并以与自然感染类似的方式呈递抗原,诱生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的新理论和技术。

6、生物标志的特性:

(1)分子特性化学结构和组成;物理特性;稳定性等;

(2)时相特性生物标志在正常情况下可能并不存在,只有在暴露后才出现;

或虽然存在,但处于正常水平的表达,只在致病因子暴露后才发生改变;

(3)个体内变异时间、部位的变异;

(4)个体间变异生理、生化测定值的范围,个体的易感性;

(5)群体间变异年龄、性别、民族;

(6)储存

7、选择物标志的系统方法及一般原则:

系统方法:按照系统科学的观点、理论,把研究对象视为系统并以此解决

认识和实践中的各种问题的方法的总称。研究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规律,以综合地、整体地把握对象,精确地考察对象的各种关系、运动和变化规律,有效地认识和最佳地处理和改造对象。

一般原则:具体见生物标志P33-39

(1)整体性原则:(2)动态性原则:(3)最优化原则;(4)模型化原则;

8、生物标志的时相特征:生物标志在正常情况下可能并不存在,只有在暴露后才出现;或虽然存在,但处于正常水平的表达,只在致病因子暴露后才发生改变(高表达或低表达)

9、芯片实验室:是指把生物和化学等领域中所涉及的样品制备、生物与化学反应、分离检测等基本操作单位集成或基本集成一块几平方厘米的芯片上,用以完成不同的生物或化学反应过程,并对其产物进行分析的一种技术。通过分析化学、微机电加工、计算机、电子学、材料科学与生物学、医学和工程学等交叉来实现化学分析检测即实现从试样处理到检测的整体微型化、自动化、集成化与便携化这一目标。

10、暴露生物标志:生物标志的一种,是指研究对象接触过某种待研究的物质(如重金属)、具备某种待研究的特征(年龄、性别及遗传等)或行为(如吸烟)。可分为:外暴露和内暴露,外暴露:暴露因素进入机体前的标志和剂量,内暴露:暴露因素进入机体后的标志。

11、分子流行病学产生的背景及特征

背景:疾病防治中的新问题:1病原微生物的多样性、多变性和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导致各种耐药病原体不断出现,而且具有广泛传播趋势,应用传统流行病学方法也不能给予很好的回答和解决。2慢性非传染病:多病因、多阶段、多基因、长期暴露导致发病或死亡的关系。3人群易感性:遗传和环境导致易感性差异,传统流行病学无法有效测量。4实验医学病因假设和防治措施的人群实验分子流行病学的特点:

(一)与传统流行病学的区别

1.研究的水平不同

2.所解决的问题不同

(二)与分子生物学的区别

1.研究对象不同

2.研究内容和方向有所不同

12、表观遗传:是指基于非基因序列改变所致基因表达水平变化,如DNA 甲基化和染色质构象变化等;表观遗传学是研究在没有DNA序列改变的情况时,基因功能的可逆的、可遗传的改变;也指生物发育过程中包含的程序的研究。

13、分子流行病学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中应用

答:分子流行病学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病因探索、发病机制研究以及集体易感性测定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 探索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传统流行病学仅仅从病因或者危险因素的暴露出发,研究疾病发生或死亡的结局,缺乏暴露-疾病之间的系列过程或事件的研究。分子流行病学把流行病学方法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选择多种生物标志,探讨疾病的全过程及各事件间的内在联系,在基因水平及分子水平阐述疾病发生的机制,为确定暴露与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提供更可靠的证据。

(2) 评估个体易感性和确定高危人群:分子流行病学可以根据环境危险因素与遗传易感因素的交互作用来确定疾病的危险度,进而用于筛选对特定因子敏感的个体及亚群。

(3) 慢性病防制措施的制定及其效果评价:分子流行病学不仅研究疾病的危险因素,而且研究从危险因素暴露到疾病发生过程中一系列尚未知晓的事件,因此可以为慢性病的三级预防特别是第一、第二级预防提供更科学的证据。

(4) 辅助疾病早期诊断及临床个体化治疗: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检出与癌变相关的早期生物学改变,从而作为肿瘤早期诊断的辅助指标。

14、分子流行病学在传染病防治中的应用

答: 传染性疾病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主要是指针对某一种传染病的病原体在基因水平上分析其特征,从而更准确地解决传染病相关的传染源、传播途径等流行病学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病原体的分离和检测:研究病原生物分型分类和鉴定的最有效手段是传染病分子流行病学的重要使命。由于病原体表型特征的不稳定性和易变性,以表型特征进行研究的方法存在缺陷。而遗传学分型稳定可靠,可以作为鉴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