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管线现状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建纬观点】关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调研报告(二)综合管廊的发展情况

【建纬观点】关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调研报告(二)综合管廊的发展情况

【建纬观点】关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调研报告(二)综合管廊的发展情况展开全文2.1 综合管廊的发展历程2.1.1国外及中国台湾地区(1) 法国综合管廊起源于巴黎下水道,这个被称为“一个城市的良心”的构筑物,它的产生竟然关系到一个城市的生存。

如今巴黎下水道已经成为旅游景点,但仍时时不忘提醒人们,一百八十年前的环境危机。

巴黎在修建下水道之前,大部分的消费用水来自塞纳河,暴露在地面的部分废水未经净化就流回了河中,造成河水污染。

有时河水污染形成的甲烷气泡直径达到1米,空气中弥漫着难闻的气味,最终导致了1832年的一场霍乱瘟疫。

为避免病灾的再次肆虐,亟需建设一条脏水排出巴黎的下水道。

到1878年,巴黎修建了600公里长的下水道;随后,下水道就开始不断延伸,直到现在长达2400公里。

截止到1999年,巴黎便完成了对城市废水和雨水的100%完全处理,还塞纳河一个免受污染的水质。

事实上,巴黎的下水道不仅仅是一个阴沟,而且是一个完整的排水系统。

除了排水沟外,它还设有两套供水系统,一套供饮用水,一套供非饮用水,以及一条气压传送管道。

巴黎的下水道和它的地铁一样,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历程才有了今天的模样。

(2) 德国德国于1893年在汉堡市的Kaiser-Wilheim街,两侧人行道下方兴建450米的综合管廊收容暖气管、自来水管、电力、电信缆线及煤气管,但不含下水道。

在德国第一条综合管廊兴建完成后发生了使用上的困扰,自来水管破裂使综合管廊内积水,当时因设计不佳,热水管的绝缘材料,使用后无法全面更换。

沿街建筑物的配管需要以及横越管路的设置仍发生常挖马路的情况,同时因沿街用户的增加,规划断面未预估日后的需求容量,而使原兴建的综合管廊断面空间不足,为了新增用户,不得不在原共同沟之外道路地面下再增设直埋管线,尽管有这些缺失,但在当时评价仍很高。

1964年前东德的苏尔市(Suhl)及哈利市(Halle)开始兴建综合管廊的实验计划,至1970年共完成15公里以上的综合管廊并开始营运,同时也拟定在全国推广综合管廊的网络系统计划。

管线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管线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管线调查报告(精选多篇)第一篇:地下管线调查报告地下管线调查报告继房屋调查后,对地铁沿线的地下管线进行调查,这是保证盾构顺利进行的又一重要环节。

本次调查由于得到了上海市电力公司、市南电缆、普陀市政建设公司、上海市沪北燃气公司、上海自来水公司市南所以及电信公司的大力协助,使得这项管线调查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一、管线调查的范围本次调查是按隧道上方距左、右边线15m以内的地下管线作为重点范围,以上海京海院物探技术研究所提供的铜川路~曹杨路的《地下管线图》作为调查内容和依据。

二、地下管线的现状1、轨道交通11号线8标铜川路~枫桥路~曹杨路盾构掘进沿线的地下管线的分布状况:(一)铜川路~枫桥路区间的地下管线基本上与隧道的上下行线处于同方向和平行的位置,即分布于曹杨路的东西两侧。

其中穿越的两条横向道路为枫桥路和武宁路。

枫桥路口管线相对较少,武宁路口管线比较集中。

(二)枫桥路~曹杨路区间的地下管线基本上也沿曹杨路走向,与隧道呈平行状。

其中穿越的横向道路有兰溪路与中山北路内环高架。

(三)所有管线比较集中分布在三个区域,一是与隧道平行走向的整条曹杨路区域,集中分布的管线由煤气管、上水管、雨污水管、信息管等各种管线。

二是曹杨路、武宁路口为一个区域。

三是曹杨路、兰溪路口区域。

四是曹杨路、中山北路一个区域,管线交错复杂。

详见《11.8标铜川路~枫桥路~曹杨路区间盾构掘进沿线地下管线分布图》。

2、铜川路~枫桥路地铁沿线的地下主要管线总共为28根,其中:煤气管道6根,上水管6根,雨污水管5根,电力电缆线3根,信息管线6根,空军军缆线1根。

每根管线的直径、选用材料、埋深以及相对隧道的位置,详见《管线情况调查表》和《盾构掘进沿线地下管线分布图》。

3、枫桥路~曹杨路地铁沿线的地下主要管线总共为34根,其中:煤气管道9根,雨污水管6根,上水管9根,电话线7根,电力电缆线3根。

每根管线的直径、选用材料、埋深以及相对隧道的位置,详见《管线情况调查表》和《盾构掘进沿线地下管线分布图》。

2024年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市场调查报告

2024年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市场调查报告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市场调查报告1. 引言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作为现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集中布置城市各种市政管线,如水、电、气、通信等,以及实现城市快速交通系统的综合管理。

本报告旨在通过市场调查,分析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市场的发展态势以及现有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本文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引言2.市场规模和发展趋势3.市场竞争格局4.市场发展的阻力与挑战5.市场发展的机遇6.建议与结论2. 市场规模和发展趋势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市场在我国近年来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内部市政管线网络日益庞大,传统的地下管道架设方式已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地下综合管廊的出现弥补了这一空白,其集中布置、统一管理的特点受到了政府和市场的广泛关注。

根据市场调查数据显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XX 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XX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XX%。

市场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国家政府鼓励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的建设,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为市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 技术进步推动市场升级:新一代地下综合管廊的设计、施工和管理技术不断创新,提高了市场产品的竞争力。

- 城市更新需求增加:老旧城区的改造、城市更新和地下空间开发等项目的增多,为地下综合管廊市场提供了更多机会。

3. 市场竞争格局当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市场呈现出较为分散的竞争格局。

市场上存在着一些大型的综合管廊企业,他们拥有较强的资金实力、技术实力和市场影响力,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

同时,还有一些中小规模的企业在市场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4. 市场发展的阻力与挑战尽管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市场发展迅猛,但仍面临一些阻力和挑战。

主要包括: -技术难题:地下综合管廊的设计、施工和管理涉及到多个领域的技术,需要不同专业的工程师和技术人才参与。

技术难题的解决是市场发展的重要保障。

- 资金不足: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投资规模大,资金需求量巨大,但在一些地区资金支持不足,制约了市场的发展。

地下管线调查报告

地下管线调查报告

目录地下管线调查报告一、工程概况以及管线情况1.1调查目的类管线的位置、埋深、材质,为本标段的施工提供科学、准确、完整的管线系统资料。

1.2 测区概况度为17.080m。

受主要影响的管线位于的西侧,既是基坑的围墙的外侧道路。

场地内悬吊的少部分电线将进行改迁或者进行埋入地下的措施进行处理。

1.3 开、竣工时间及作业日程外业探测工作,之后进行技术工作报告的编写、成果表的整理和综合管线图的编绘。

二、管线调查方式及探测方法2.1 调查方式针对本标段沿线管线较多,我部为确保在管线调查过程不出现遗漏,保证后续施工的安全,我部采用三种调查方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实地地面调查、物理探测调查及人工探槽调查。

其调查程序如下:1、制定详细的调查计划和调查方案。

2、收集招标文件中相关资料,与管线产权单位进行沟通,走访沿线所有地下管线的主管单位,以确保没有管线资料被遗漏。

3、先对地面各类管线井口位置进行实地调查,向有关部门确认各种管线的允许变形量,熟悉现场管线情况。

4、在管线产权单位在场的情况下,监理旁站的情况下,将井盖打开进行深入调查,调查管线走向、埋深、数量、类型。

在调查过程中,特别注意实际管线在管线图没有或不一致的,这是调查的主要目的。

5、对管线进行物理探测调查。

6、在施工围挡后,围护结构施工前,沿围护结构外边线进行探槽作业,以确保围护结构范围内的全部管线已处理完毕,确保施工安全。

2.2 物探方案1)作业技术依据(1)建设部《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 61-2003)。

(2)建设部《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

(3)国家技术监督局《1∶500、1∶1000、1∶2000 地形图图式》(GB/T 7929-1995)。

(4)建设部《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规范》(CJJ 7-2007)。

2)测量起算依据与成图规格(1)平面控制采用广州市独立坐标系。

(2)高程控制采用1956 年黄海高程系。

(3)地下管网图采用1∶1000 比例尺成图。

城市地下管线行业现状与发展前景展望

城市地下管线行业现状与发展前景展望
由此,造成都市政府有关部门对地下管线管理方面的职责 不明,没有建立地下管线有效管理的社会机制。
2.1 缺少国家的法律法规
1、缺少都市地下管线管理的都市政府行政主管部门规定
现有法规只规定了地下管线的规划、设计、施工、档案管理 等环节的都市政府行政主管部门,而其它环节却没有规定。
更为重要的是,缺少有关都市地下管线建设主管部门的规定。
城市类型和数量
项目
城市个数 所占比例
地下管线普查
18
直辖市和省会城市
信息系统建设
7
GDP排名前30位城市 信息系统建设
25
各省GDP排 东部96个 已经开展城市地
56
名靠前的地
下管线普查和系
级以上城市 西部51个 统建设工作
17
58% 23% 83% 58% 33%
1.4 管线普查与信息化建设现状
重要技术原则。 2003年完毕修订,并编写了有关技术手册。 《都市供水管线漏损控制及评定原则》 为控制都市供水管线漏水和都市节省用水提供了技术原则根据
和控制目的 《都市地下管线普查监理导则》 编制完毕并通过审定,现已正式公布。
1.4 管线普查与信息化建设现状
1996年原建设部发文规定开展都市地下管线普查,并 成立建设部科技委地下管线管理技术专业委员会。
2.5 管线权属单位缺少统筹协调
管线权属单位各自为政,缺少统筹协调,不能实现信息共享 都市地下管线统筹规划建设难,对管线设施的权属主体的管理混乱,
管线“打架”现象时有发生。 在工程建设和地下管线铺设施工中经常出现挖断管线,造成停水、
停气、停热、停电和通讯中断的事故,影响都市生产和居民生活。 地下管线的投资不同时、重复开挖多,集中反映了对管线的投资主

地下管线探测和管理调查研究报告

地下管线探测和管理调查研究报告

地下管线探测和管理调查研究报告地下管线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被称为城市的“血管”、“神经”和“生命线”。

准确掌握城市地下管线空间位置和翔实数据,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需要,是抗震、防灾和避免管线事故的需要,是保证城市人民正常生产、生活和城市发展的需要。

为了更好地开展城市地下管线探测和动态管理工作,近期,市建委组织力量对市区城市地下管线探测和动态管理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基本情况(一)建立了城市地下管线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xx至xx年,由市政府组织、市建委牵头、市城建档案馆具体承办,开展了城区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城市地下管线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各种管线的平面位置、埋深、走向、规格、材质、管径及地上建筑物、道路、绿地等情况的数据、图表,全部输入数据库,并由二维平面显示提高到三维立体显示,地下管线排列的层次从各个角度清楚可见。

至xx年7月,城市地下管线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共录入地形图2400多幅,共形成地下管线图2600幅,共录入地下管线总长2497公里,其中:电力125公里、热力230公里、天然气200公里、供水400公里、雨水230公里、污水250公里、路灯230公里、交警30公里、网通450公里、联通100公里、有线电视252公里。

(二)健全了城市地下管线探测和动态管理机制。

xx年,市城建档案馆组建了专业测量队伍,并取得国家丁级测绘资质,配备了静态全球定位仪、全站仪、水准仪、探管仪等设施设备以及专用车辆,对城市地下管线信息进行收集、整理、标准化、动态更新资料入库、系统运行与维护。

近xx年来,坚持对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改建、扩建的电力、热力、天然气、供水、雨水、污水、路灯、交警、网通、联通、有线电视等11种地下管线进行跟踪探测。

目前,动态探测范围覆盖市中心区和两个开发区,并向东至延伸华能电厂、向南由江家寨立交桥延伸到温泉镇大部,向西南延伸到鹿道口,向西延伸到张村镇驻地以西。

关于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关于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关于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综合管理的情况汇报城市地下管线涉及面大、覆盖范围广,自然形成庞大的城市地下综合管网。

为满足和确保整个城市正常生产生活的需要,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燃气、热力等几大系统的十几条地下管线权属单位,基本做到了各负其责、各尽其能,但又各行其事、各为其主,不知不觉中造成了管线交错,甚至“打架”,最终难以避免人财物不同程度的浪费。

日积月累,不可估量。

急需进行一次综合全面的地下管线、管网普查,进而对普查测绘得出的管线网络数字化档案资料,实施集中统一管理,并积极构建相互配合机制。

一、谁来管?市建委最合理作为整个城市建设、发展、维护的主管部门、责任单位,对犹如人体的经络,构成整个城市神经和循环系统的城市地下管线,不论地上建设还是地下建设,市建委都必须要搞清楚地下管线设施情况,全面掌握城市地下管线档案资料和网络数据。

住建部《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2005年136号令)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或者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的管理工作,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的收集、保管、利用等具体工作,由城建档案管理机构负责。

据了解,我省乃至全国各大中小城市的绝大多数市建委负责包括城市地下管线档案在内的城建档案的管理,具体工作由委属城建档案馆承担(省内铜陵、六安等少数几家城建档案馆归属市规划局)。

二、怎么管?定规章保安全目前,我市的各类城市地下管线档案资料齐全、完整与否,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基本是谁建设谁保管,综合的补测补绘处于停滞状态,当然,也不乏分别出台了诸如“城市排水管理办法”等行业规章。

市政府对于这项涉及民生、牵动民心的重大工程,务必要制定出台统一的地方性法规或规章,如《关于印发城市管网基础设施建设前期审批管理程序的通知》,明确市建委代行市政府城建领导小组对给排水、电力、电信、燃气、《关于加强城市热力等管网基础设施建设行使审批与管理权限;地下管线立卷移交的通知》对工程开工前地下管线档案资料查询、档案整理、专项预验收、立卷移交等作出明确规定,再行制定《滁州市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细则/办法》等。

城市地下管线发展现状与趋势

城市地下管线发展现状与趋势

城市地下管线发展现状与趋势摘要由于地下管线权属机构种类繁多,又缺少系统性的管理,同时由于政府各部门投资建设的管道数量也比较多,数据库已经发生很大的断层,因此亟待开展全面普查,补充更新数据资料,统筹管理,科学设计,查漏补缺,以保障城市规划的顺利开发。

管线普查的数据档案取决于管线勘测技术的发展,中国国内地下管线勘探方法研究自二十世纪末开展以来,从早期的比较简单的人工开井测量,逐步发展到机械开水井,以及声波测量和包含了电磁法、直流电法、水磁法、浅层地震法等方面的物探方法的综合运用发展。

地下管线勘探包括多个领域,目前不缺乏勘探的方法,但如何进行解译研究仍是一项难题。

关键词:城市地下管网;管线探测;发展前景Development status of urban underground pipelineZhangminzhaoChina Coal (Xi 'an)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Xi 'an, Shaanxi Province,710000AbstractDue to the variety of ownership organizations of underground pipelines, the lack of systematic management, and the large number of pipelines invested and constructed by various government departments, the database has been greatly faulted. Therefore, it is urgent to carry out a comprehensive survey, supplement and update data, overall management, scientific design, check and fill in the gaps, so as to ensure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urban planning. The data archive ofpipeline survey depends on the development of pipeline survey technology. Since the research on underground pipeline exploration methods in China was carried out at the end of the 20th century, ithas gradually developed from the relatively simple manual well opening survey in the early stage to the mechanical well opening, as well asthe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coustic survey and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method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ic method,direct current method, hydromagnetic method and shallow seismic method. The exploration of underground pipeline includes many fields, andthere is no shortage of exploration methods at present, but how to conduct interpretation research is still a difficult problem.KEY WORDS:Urban underground pipe network; Pipeline detection;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引言面对着城市化工程的蓬勃发展,都市中地下管道的重要地位也越来越显现,都市中地下管道系统包含了给水、排放、煤气、供电、通信、热力、工业等管道,就像人身上的"毛细血管"和"神经系统",日夜承担着运送营养物质、热量和传递讯息的重要作用,是都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物质基础,被称之为都市的"生命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地下管线现状调研报告 城市道路交通作为重点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是关系到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市民切身利益保障及和谐社会构建的大事。近年来,区城市道路建设事业取得显着成绩。但是由于前所未有的建设规模及短促的建设周期,地下管线工程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市民为此反映不断,“拉链马路”已成为市民投诉的重点。针对这样的现状,我对区城市道路地下管线的状况进行了一些调查,并听取社区居民的意见建议,进行了初步研究。 一、当前区城市道路地下管线存在的问题 经初步调查发现区道路地下管线状况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管线新建、改建、扩建频繁,道路拉链现象严重,已经成为道路设施的第一杀手 根据市政公用局提供的数据,每年经过批准的地下管道施工开挖就有1500处,如果加上未经过批准擅自开挖的XX件,结合道路建设改造工程的1500多件,全市每年有5000处左右。在区,也存在这样的现象,例如许府巷马路拓宽工程刚铺好沥青,因为忘记埋设电缆,开膛破腹,再次挖开。如此频繁地给马路“破膛开肚’’动手术,路面重复施工,致使政府养护路面的费用逐年增加,造成了巨大的资金浪费。同时,管线施工带来的噪音和尘土污染了周围环境,影响着市民身心健康,城市市容也遭到破坏,每年各部门收到的投诉和人民来信仅此类投诉占70—80%。这不仅影响了城市形象,还造成了交通不便,同时也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广大群众对政府的公信力也大打折扣。 (二)管线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地下资源浪费严重,已经成为集约发展、技术进步的巨大障碍 目前依托城市道路的各类管线都由运营商自行设计,毫无章法,盲目扩展,无人管理。一般道路下面少则30孔管道,多则60多孔管道,在汉中门大桥改建工程,规划部门审批了80孔管道,搞得桥梁增加了建设成本。西方国家在二战期间就已建成了规模大、用地省、有利于发展的共同沟,成为了反法西斯的地下战场,而我国城市的共同沟目前很少见,我市目前还没有一条。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及一定的前瞻性、科学性,导致了地下空间资源的浪费,长此以往,只能给子孙后代留下遗憾。 (三)地下管线资料残缺,设施老化,运行失稳,已经成为安全的重大隐患 现有管线调查资料陈旧,不详细,无法从整体上做到工程集约化布置;由于管理问题,地下管线信息资料严重残缺,或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开发迟缓,未能充分利用现代“补漏”科学技术(即指对城市地下管线的补测补绘工作),影响了信息系统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精度、技术力量规模上与实际要求相差很大,无法为工程建设提供合格服务,导致管线频繁受损。 大家都应该记得,去年二月五日地铁二号线汉中门区间段施工发生惊心动魄的管线爆炸事件;8月26日由于新模范马路上自来水管道陈旧破损,两个小时连阀门也没有找到,导致了道路沉陷。这两起事件都发生在区,不但影响到工程施工,而且还严重影响到区里的居民,牵涉到区政府领导的大量精力。是建城的发源地,历史悠久,但也同时带来了老城区的管道等设施老化严重的问题。原有管道生产工艺落后,管道的材质差,抗压抗腐蚀能力弱,常出现管道破裂、渗漏等现象,老百姓生活安全无法保障。 (四)部分工程管线专业设计观念僵化,设计水平较低 一部分管线工程设计水平低,没有从整体系统出发综合考虑地下空间资源的有效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及可持续利用,这造成了地下管网的效率低下,重复施工等弊端。主要原因有:一是很多管线根本没有经过专业设计,很多管线建设工程都是施工单位“自说自画”随意创作;二是部分设计单位改制后,为追求效益,往往将工程投资规模做大,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还有一部分设计人员墨守成规,过分拘泥于设计规范,不进行现场调查,对许多实际问题不具体分析,一味按照规范搞一刀切。例如,雨水检查井的设置,按规范一般每隔30~40米设置一个,设计人员不考虑道路总体平面,一律按等距离布置雨水检查井,常造成雨水井建设在不合理的位置,影响工程建设。 二、管线建设改革的出发点和目标 管线存在的上述种种问题,浪费了城市的资源、市民的金钱,牺牲了城市的环境,影响了政府的形象,广大市民怨声载道,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绊脚石。 按照区第十六届人大代表大会的会议精神:今后五年,是我区率先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新的挑战,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是要做到“壮大城区经济、优化城区功能、精致城区管理、彰显城区品味、创建城区品牌、提升城区价值、藏富城区居民”。这就要求我们要创新思路、研究和探索符合新时期特点的城市管理机制和方法,按照“整洁、有序、美观、方便、舒心”的要求,坚持“数字化、法制化、长效化”的管理原则,从根本上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打造城市管理品牌,构建最适宜企业发展、人才创业、人民生活的优良城区环境。 因此,区作为首善之区,积极改革地下管线建设管理模式,促进地下空间的科学发展,其首创意义也很显着。 三、地下管线建设模式的建议 近年来,区不断推进改革,我认为可以分新区和老区两个区域,即蓬勃发展的新区和历史悠久的老区。不同的区域,其地下管线状况必然有所差异,因此,必须因地制宜地采用不同的地下管线建设、管理模式。 (一)新区地下管线建设模式的建议 1、让城市道路的地下空间、地上空间和地面空间一样受到应有的重视,让主权和收益回归广大市民。 目前,城市地下空间资源也逐渐被城市建设所利用,但多数情况下都未考虑地下空间资源的有限性,有偿性,地下管网的敷设正是如此,存在着盲目的利用和长期的占用,加之地下管网工程的改建,重复施工难度大,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地下空间资源和建设资金的巨大浪费,进而妨碍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综合管沟是解决城市工程管线综合的最好方式之一,在新区建设过程中,由于地下空间尚未完全开发,可以充分利用,尤其在地下工程管线众多,道路横断面宽度受限制,工程管线检修频繁的地方运用综合管沟,不仅可以大大节约地下空间和建设费用,也可使地面常“开膛”的道路诟病逐步根除,造福广大群众。 同时,我认为可以率先在科技园推行城市地下空间有偿使用的制度,使地下空间的利用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明确政府、企业对城市地下空间的权属,从制度上建立总体规划的权威性。 2、彻底分离管道建设和设施运营,引入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促进建设和运营的互动协调发展。 在新时代、新形势下,我们广大管理者必须不断创新思路,研究和探索新的城市管理机制和方法,以推进我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体现。因此,在新区管线建设工程可以大胆采用“代建制”,即经过规定程序,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工程管理公司或具备相应工程管理能力的其它企业,作为项目建设期法人,全权负责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组织管理,代理投资人或建设单位组织和管理项目的建设,以达到控制投资、提高投资效益和管理水平的目的。相对传统的、较为落后的管理模式而言,“代建制”更为科学、合理。 地下管线的资源,特别是通道资源,与道路一样具有城市公共品的特性,应该由代表市民利益的政府公司统一建设,运营商只能是租用或者购买,彻底斩断运营商的垄断链。统一建设将有利于掌握政府资源,发挥资源效益,提高工程协调管理水平,提高工程质量,避免无序开挖马路、市政科技落后等缺陷,节省综合成本。 (二)老区地下管线建设模式的建议 我们必须积极改善老区的地下管线工程建设情况,不断提升老区的品质,促进区地下管线建设的综合发展。 1、严格遵照施工规范,加强施工管理。 管线施工依附于道路施工,管线单位在施工中,如遇一些障碍物会增加施工难度和成本,往往都采取躲避的方式,擅自改变管线埋设位置,不按管规施工,容易出现管线错位、布置混乱的问题。且管线施工由于其产权的原因,都是自行组织施工,许多都没有质量监理,也没有明确的质量监督部门。而一般管线只要有一定的覆土厚度就能保证管线安全,而不去考虑道路质量,开挖沟槽后,往往回填材料、压实标准、井盖施工不能达到道路质量要求,出现沟槽处路面沉降问题。 为解决以上施工问题,我认为区属建设管理部门应加强管理,建立区属负责制。在本区范围内,道路开挖必须经过统一审批。对于私自乱接、开挖等违规、违章行为,市容及市政管理部门必须严格监管,加大查处力度。对于必须开挖且通过审批的管线施工,区属建设局等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督,督促设计方做好设计,督促施工方应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认真做好该工程的施工组织方案,并细化到每道工序的施工工艺的步骤和方法,并严格实行施工单位负责制,“谁施工,谁维修”。 2、不断完善地下管线档案,健全地下管线事故的报警体制,提高管线使用的可靠性。 地下管线档案作为城建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已是不言而喻,而目前地下管线档案管理现状却是令人担忧。档案的严重残缺,影响着我们的建设速度。 目前我区已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新模式。下阶段,我建议结合全市地下管线综合普查工作的全面开展,区应积极进行综合普查、测绘,建立健全地下管线档案,形成完整的信息库,升级地下管网信息查询管理系统,并将此纳入我区数字化城市管理范围之内。这样,不仅能改变因地下管线不全、不准而造成的规划、建设、管理、管线维护等工作的被动局面,而且能在发挥其作用的同时,不断完善数字化城管协调机制,提高我们日常的管理水平,从而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当然,在新区建设过程中,新竣工的道路必须将地下管线情况归档。 此外,许多管线的问题在一开始时都比较微小的,得不到重视,使其不断地发展,进而造成重大损失。下一阶段应建立管线事故的报警制度和与其挂沟的奖惩制度,由各住区的街道基层或相关单位负责管线的部门共同监视,一旦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及时处理,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把问题的难度降到最小,同时损失降到最低。 党的十七大

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要求,也对城市管线建设与管理工作提出了全面、协调、科学发展的要求。因此,在今后区管线建设工作中,我们必须消除以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