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30道经典应用题

小学数学30道经典应用题
小学数学30道经典应用题

小学数学30道经典应用题

1归一问题

【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 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

解:买1支铅笔多少钱?0.6÷5=0.12(元)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列成综合算式0.6÷5×16=0.12×16=1.92(元)答:需要1.92元。

例2 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

解:1台拖拉机1天耕地多少公顷?90÷3÷3=10(公顷)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10×5×6=300(公顷)列成综合算式90÷3÷3×5×6=10×30=300(公顷)答:5台拖拉机6天耕地300公顷。

例3 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

解:1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100÷5÷4=5(吨)7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5×7=35(吨) 105吨钢材7

辆汽车需要运几次?105÷35=3(次)列成综合算式105÷(100÷5÷4×7)=3(次)答:需要运3次。

2归总问题

【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

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1份数量×份数=总量;总量÷1份数量=份数;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 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解: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3.2×791=2531.2(米)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2531.2÷2.8=904(套)列成综合算式3.2×791÷2.8=904(套)答:现在可以做904套。

例2 小华每天读24页书,12天读完了《红岩》一书。小明每天读36页书,几天可以读完《红岩》?

解:《红岩》这本书总共多少页?24×12=288(页)小明几天可以读完《红岩》?288÷36=8(天)列成综合算式24×12÷36=8(天)答:小明8天可以读完《红岩》。

例3 食堂运来一批蔬菜,原计划每天吃50kg,30天慢慢消费完这批蔬菜。后来根据大家的意见,每天比原计划多吃10kg,这批蔬菜可以吃多少天?

解:这批蔬菜共有多少千克?50×30=1500(千克)这批蔬菜可以吃几天?1500÷(50+10)=25(天)列成综合算式50×30÷(50+10)=25(天)答:这批蔬菜可以吃25天。

3和差问题

【含义】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和差问题。

【数量关系】大数=(和+差)÷2;小数=(和-差)÷2

【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可以直接套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用公式。

例1 甲乙两班共有学生98人,甲班比乙班多6人,求两班各有多少人?

解:甲班人数:(98+6)÷2=52(人)乙班人数:(98-6)÷2=46(人)答:甲班有52人,乙班有46人。

例2 长方形的长和宽之和为18厘米,长比宽多2厘米,求长方形的面积。

解:长=(18+2)÷2=10(厘米)宽=(18-2)÷2=8(厘米)长方形的面积10×8=80(平方厘米)答:长方形的面积为80平方厘米。

例3 有甲乙丙三袋化肥,甲乙两袋共重32千克,乙丙两袋共重30千克,甲丙

两袋共重22千克,求三袋化肥各重多少千克。

解:甲乙两袋、乙丙两袋都含有乙,从中可以看出甲比丙多(32-30)=2千克,且甲是大数,丙是小数。由此可知:

甲袋化肥重量:(22+2)÷2=12(千克)丙袋化肥重量:(22-2)÷2=10(千克)乙袋化肥重量:32-12=20(千克)答:甲袋化肥重12千克,乙袋化肥重20千克,丙袋化肥重10千克。

例4 甲乙两车原来共装苹果97筐,从甲车取下14筐放到乙车上,结果甲车比乙车还多3筐,两车原来各装苹果多少筐?

解:从甲车取下14筐放到乙车上,结果甲车比乙车还多3筐,说明甲车是大数,乙车是小数,甲与乙的差是(14×2+3),甲与乙的和是97,因此:

甲车筐数:(97+14×2+3)÷2=64(筐)乙车筐数:97-64=33(筐)答:甲车原来装苹果64筐,乙车原来装苹果33筐。

4和倍问题

【含义】已知两个数的和及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或小数是大数的几分之几),要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做和倍问题。

【数量关系】总和÷(几倍+1)=较小的数;总和-较小的数=较大的数;较小的数×几倍=较大的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利用公式。

例1 果园里有杏树和桃树共248棵,桃树的棵数是杏树的3倍,求杏树、桃树各多少棵?

解:杏树有多少棵?248÷(3+1)=62(棵)桃树有多少棵?62×3=186(棵)答:杏树有62棵,桃树有186棵。

例2 东西两个仓库共存粮480吨,东库存粮数是西库存粮数的1.4倍,求两库各存粮多少吨?

解:西库存粮数:480÷(1.4+1)=200(吨)东库存粮数:480-200=280(吨)答:东库存粮280吨,西库存粮200吨。

例3 甲站原有车52辆,乙站原有车32辆,若每天从甲站开往乙站28辆,从乙站开往甲站24辆,几天后乙站车辆数是甲站的2倍?

解:每天从甲站开往乙站28辆,从乙站开往甲站24辆,相当于每天从甲站开往乙站(28-24)辆。

把几天后甲站车辆数当作1倍量,则乙站车辆数就是2倍量,两站的车辆总数(52+32)就相当于(2+1)倍,那么

几天后甲站车辆数减为:(52+32)÷(2+1)=28(辆)所求天数为:(52-28)÷(28-24)=6(天)答:6天以后乙站车辆数是甲站的2倍。

例4 甲乙丙三数之和是170,乙比甲的2倍少4,丙比甲的3倍多6,求三数各是多少?

解:乙丙两数都与甲数有直接关系,因此把甲数作为1倍量。

因为乙比甲的2倍少4,所以乙数加上4就变成甲数的2倍;又因为丙比甲的3倍多6,所以丙数减去6就变为甲数的3倍;

这时(170+4-6)就相当于(1+2+3)倍。那么,甲数=(170+4-6)÷(1+2+3)=28乙数=28×2-4=52丙数=28×3+6=90答:甲数是28,乙数是52,丙数是90。

5差倍问题

【含义】已知两个数的差及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或小数是大数的几分之几),要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做差倍问题。

【数量关系】两个数的差÷(几倍-1)=较小的数;较小的数×几倍=较大的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利用公式。

例1 果园里桃树的棵数是杏树的3倍,而且桃树比杏树多124棵。求杏树、桃树各多少棵?

解:杏树有多少棵?124÷(3-1)=62(棵)桃树有多少棵?62×3=186(棵)答:果园里杏树是62棵,桃树是186棵。

例2 爸爸比儿子大27岁,今年爸爸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4倍,求父子二人今年各是多少岁?

解:儿子年龄:27÷(4-1)=9(岁)爸爸年龄:9×4=36(岁)答:父子二人今年的年龄分别是36岁和9岁。

例3 商场改革经营管理办法后,本月盈利比上月盈利的2倍还多12万元,又知本月盈利比上月盈利多30万元,求这两个月盈利各是多少万元?

解:如果把上月盈利作为1倍量,则(30-12)万元就相当于上月盈利的(2-1)倍,

上月盈利:(30-12)÷(2-1)=18(万元)本月盈利:18+30=48(万元)答:上月盈利是18万元,本月盈利是48万元。

例4 粮库有94吨小麦和138吨玉米,如果每天运出小麦和玉米各是9吨,问几天后剩下的玉米是小麦的3倍?

解:由于每天运出的小麦和玉米的数量相等,所以剩下的数量差等于原来的数量差(138-94)。

小学六年级数学试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试题一、填空。(24分) 1、()的3 5是27;48的 5 12是()。 2、比80米多1 2是()米;300吨比()吨少 1 6。 3、()互为倒数,()的倒数是它本身。 4、()∶()= 3 7=9÷()= () 35 5、18∶36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18∶36的比值是()。 6、“红花朵数的2 3等于黄花的朵数”是把()的朵数看作单位“1”,关系 式是()。 7、甲数和乙数的比是4∶5,则甲数是乙数的 () () ,乙数是甲乙两数和的 () () 。w w w .x k b 1.c o m 8、在○里填上><或= 5 6÷1 3○ 5 6× 1 3 4 9○ 4 9÷ 2 7 7 10× 5 2○ 7 10÷ 5 2 9、3 4×()= 3 4÷()= 3 4+()=1 10、用48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三角形(接口处不计),这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 比是3∶4∶5,最长的边是()厘米。 新|课|标| 第|一|网 二、判断。(5分) 1、4米长的钢管,剪下1 4米后,还剩下3米。() 2、20千克减少1 10后再增加 1 10,结果还是20千克。() 3、松树的棵数比柏树多1 5,柏树的棵数就比松树少 1 5。() 4、两个真分数的积一定小于1。() 5、一桶油用去它的1 5后,剩下的比用去的多。() 三选择。(6分)w w w .x k b 1.c o m 1、一个比的比值是7 8,如果把它的前项和后项同时扩大3倍,这时的比值是

()。 A、7 8B、 7 24C、 21 8 2、李冬坐在教室的第二列第四行,用数对(2,4)来表示,王华坐在第六列第一行,可以用()来表示。 A、(1,6 ) B、(6,1) C、(0,6) 3、下面各组数中互为倒数的是()。 A、0.5和2 B、1 8和 7 8C、 4 3和 1 3 4、有30本故事书,连环画是故事书的5 6,连环画有()。 A、36 B、30 C、25 5、一袋土豆,吃了它的3 5,吃了30千克,这袋土豆原有()千克。 A、20 B、50 C、18 6、一个数的加上23,和是37,这个数是()。 A、35 B、14 C、150 四、做一做。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各点的位置。(6分)新课标第一网A(5,9 )B()C()D() E()F()G() 五、计算题。(32分) 1、直接写得数。(4分)

小学数学应用题各类型详解大全

小学数学应用题各类型详解大全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大全 小学数学中把含有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用语言或文字叙述出来,这样所形成的题目叫做应用题。任何一道应用题都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已知条件(简称条件),第二部分是所求问题(简称问题)。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组成了应用题的结构。 应用题可分为一般应用题与典型应用题。没有特定的解答规律的两步以上运算的应用题,叫做一般应用题。题目中有特殊的数量关系,可以用特定的步骤和方法来解答的应用题,叫做典型应用题。这本资料主要研究以下30类典型应用题。

小学数学应用题各类型详解大全 目录 1 归一问题 (1) 2 归总问题 (1) 3 和差问题 (2) 4 和倍问题 (3) 5 差倍问题 (4) 6 倍比问题 (5) 7 相遇问题 (6) 8 追及问题 (7) 9 植树问题 (8) 10 年龄问题 (9) 11 行船问题 (100) 12 列车问题 (111) 13 时钟问题 (133) 14 盈亏问题 (133) 15 工程问题 (14) 16 正反比例问题 (16) 17 按比例分配问题 (17) 18 百分数问题 (18) 19 “牛吃草”问题 (200) 20 鸡兔同笼问题 (21) 21 方阵问题 (23) 22 商品利润问题 (24) 23 存款利率问题 (25) 24 溶液浓度问题 (26) 25 构图布数问题 (27) 26 幻方问题 (28) 27 抽屉原则问题 (29) 28 公约公倍问题 (30) 29 最值问题 (31) 30 列方程问题 (32)

1 归一问题 【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 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 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 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 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 0.6÷5=0.12(元) (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 列成综合算式 0.6÷5×16=0.12×16=1.92(元)答:需要1.92元。 例2 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 5台拖拉机6 天耕地多少公顷? 解:(1)1台拖拉机1天耕地多少公顷? 90÷3÷3=10(公顷)(2)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 10×5×6=300(公顷) 列成综合算式 90÷3÷3×5×6=10×30=300(公顷)答:5台拖拉机6 天耕地300公顷。 例3 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 解:(1)1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 100÷5÷4=5(吨)(2)7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 5×7=35(吨) (3)105吨钢材7辆汽车需要运几次? 105÷35=3(次)列成综合算式 105÷(100÷5÷4×7)=3(次) 答:需要运3次。 2 归总问题 【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 1份数量×份数=总量 总量÷1份数量=份数 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归纳汇总30种题型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归纳汇总30种题型 1 归一问题 【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 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 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 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 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0.6÷5=0.12(元) (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 列成综合算式0.6÷5×16=0.12×16=1.92(元) 答:需要1.92元。 2 归总问题 【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1份数量×份数=总量 总量÷1份数量=份数 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 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解(1)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 3.2×791=2531.2(米) (2)现在可以做多少套?2531.2÷2.8=904(套) 列成综合算式 3.2×791÷2.8=904(套) 答:现在可以做904套。。 3 和差问题 【含义】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和差问题。 【数量关系】大数=(和+差)÷2 小数=(和-差)÷2 【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可以直接套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用公式。

六年级奥数分数应用题经典例题加练习带答案

一.知识的回顾 1.工厂原有职工128人,男工人数占总数的1 4 ,后来又调入男职工若干人,调入后男工人数占总人数的 2 5 ,这时工厂共有职工 人. 【解析】 在调入的前后,女职工人数保持不变.在调入前,女职工人数为1 128(1)964 ?-=人, 调入后女职工占总人数的23155-=,所以现在工厂共有职工3 961605 ÷=人. 2.有甲、乙两桶油,甲桶油的质量是乙桶的5 2 倍,从甲桶中倒出5千克油给乙桶后,甲桶油的质量是乙桶的 4 3 倍,乙桶中原有油 千克. 【解析】 原来甲桶油的质量是两桶油总质量的55 527 =+,甲桶中倒出5千克后剩下的油的 质量是两桶油总质量的44 437 =+,由于总质量不变,所以两桶油的总质量为 545()3577÷-=千克,乙桶中原有油2 35107 ?=千克. 【例 2】 (1)某工厂二月份比元月份增产10%,三月份比二月份减产10%.问三月份比 元月份增产了还是减产了?(2)一件商品先涨价15%,然后再降价15%,问现在的价格和原价格比较升高、降低还是不变? 【解析】 (1)设二月份产量是1,所以元月份产量为: ()10 11+10%= 11 ÷,三月份产量为:110%=0.9-,因为 10 11 >0.9,所以三月份比元月份减产了 (2)设商品的原价是1,涨价后为1+15%=1.15,降价15%为: ()1.15115%=0.9775?-,现价和原价比较为:0.9775<1,所以价格比较后是价 降低了。

【巩固】 把100个人分成四队,一队人数是二队人数的1 13倍,一队人数是三队人数的11 4 倍,那么四队有多少个人? 【解析】 方法一:设一队的人数是“1”,那么二队人数是:1 3 113 4 ÷= ,三队的人数是:141145÷=,345114520++= ,因此,一、二、三队之和是:一队人数51 20 ?,因为人数是整数,一队人数一定是20的整数倍,而三个队的人数之和是51?(某一整 数), 因为这是100以内的数,这个整数只能是1.所以三个队共有51人,其中一、二、三队各有20,15,16人.而四队有:1005149-=(人). 方法二:设二队有3份,则一队有4份;设三队有4份,则一队有5份.为统一一队所以设一队有[4,5]20=份,则二队有15份,三队有16份,所以三个队之和为 15162051++=份,而四个队的份数之和必须是100的因数,因此四个队份数之和是100份,恰是一份一人,所以四队有1005149-=人(人). 【例 3】 新光小学有音乐、美术和体育三个特长班,音乐班人数相当于另外两个班人数的 25,美术班人数相当于另外两个班人数的3 7,体育班有58人,音乐班和美术班各有多少人? 【解析】 条件可以化为:音乐班的人数是所有班人数的22 527 =+,美术班的学生人数是所 有班人数的33 7310 =+,所以体育班的人数是所有班人数的2329171070--=,所以所 有班的人数为295814070 ÷=人,其中音乐班有2 140407?=人,美术班有 3 1404210 ?=人.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应用题较难

一、抓住和不变 1、甲乙两个仓库共有水泥180吨,如果甲把它的1/3给乙,甲还比乙多10吨,甲乙原 来各有多少吨? 2、甲乙两个仓库共有水泥180吨,如果甲把它的1/3给乙,甲还比乙多1/5,甲乙原来各有多少吨? 3、某校五年级学生参加大扫除的人数是未参加的1/4,后来又有2个同学主动参加,实际参加的人数是未参加人数的1/3,问某班五年级有学生多少人? 4、煤气收款员到一幢楼里收煤气差价款,他走出楼时一算,没交款的户数占已交款户数的1/8。如果少收2户,则没交款的户数恰好占已交款户数的1/6,这幢楼有多少住户? 5、甲、乙两人原有钱的比是3:4,后来甲又给乙50元,这时甲钱是乙的1/2,原来两人各有多少元钱? 6、小明放一群鸭子,岸上的只数是水中的3/4,从水中上岸9只后,水中的只数与岸上的只数同样多,这群鸭子有多少只? 1

抓住部分不变 1、有科技书和文艺书360本,其中科技书占总数的1/9,现在又买来一些科技书,此时科技书占总数的1/6。又买来多少本科技书? 2、有10千克蘑菇,它们的含水量是99%,稍经晾晒,含水量下降到98%,晾晒后的蘑菇重多少千克? 3、现有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水80克。把这些食盐水变为质量分数为75%的食盐水,需要再加食盐多少克? 4、有一堆糖果,其中奶糖占45%,再放 16块水果糖后,奶糖就占25%,那么,这堆糖中奶糖有多少块? 5、在阅览室里,女生占全室人数的1/3, 后来又进来5名女生,这时女生占全室人数的5/13,阅览室原有多少人? 抓住差不变 1、王叔叔和李叔叔每月工资收入比为 3:2,他们两家每月支出为1200元,两家每月结余的钱数比为9;4,王叔叔和李叔叔每月工资各为多少元? 2

小学数学基本应用题数量关系的种类

小学数学基本应用题数量关系的种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好解答应用题的准确解法,将是重要一环.在教学中,从一年级开始,把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讲明白,把类型分清楚,使学生清晰理解和掌握各种类型中的数量关系,将是关键的一环。也是为今后解答复合应用题打好基础的重要一步。 在小学教学基本类型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中,可分为十一种:加法2种;减法3种;乘法2种;除法4种。现分述如下: 一、加法的种类:(2种) 1.已知一部分数和另一部分数,求总数。 例:小明家养灰兔8只,养白兔4只。一共养兔多少只? 想:已知一部分数(灰兔8只)和另一部分数(白兔4只)。求总数。 列式:8 4=12(只)答:(略) 2.已知小数和相差数,求大数。 例:小利家养白兔4只,灰兔比白兔多3只。灰兔有多少只? 想:已知小数(白兔4只)和相差和(灰兔比白兔多3只),求大数。(灰兔的只数。)列式:4 3=7(只)答:(略) 二、减法有3种: 1.已知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数,求另一部分数。 例:小丽家养兔12只,其中有白兔8只,其余的是灰兔,灰兔有多少只? 想:已知总数(12只),和其中一部分数(白兔8只),求另一部分数(灰兔有多少只?)列式:12—8=4(只) 2.已知大数和相差数,求小数。 例:小强家养白兔8只,养的白兔比灰兔多3只。养灰兔多少只? 想:已知大数(白兔8只)和相差数(白兔比灰兔多3只),求小数(灰兔有多少只?)列式:8-3=5(只) 3.已知大数和小数,求相差数。 例:小勇家养白兔8只,灰兔5只。白兔比灰兔多多少只? 想:已知大数(白兔8只)和小数(灰兔5只),求相差数。(白兔比灰兔多多少只?)列式:8-5=3(只) 三、乘法有2种:

小学数学 经典应用题

小学数学经典应用题 1.已知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10倍,又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288元,一张 桌子和一把椅子各多少元? 2、3箱苹果重45千克。一箱梨比一箱苹果多5千克,3箱梨重多少千克? 3. 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相对而行,经过4小时,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甲比乙速度快,甲每小时比乙快多少千米? 4. 李军和张强付同样多的钱买了同一种铅笔,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李军又给张强0.6元钱。每支铅笔多少钱? 7. 有甲乙两个仓库,每个仓库平均储存粮食32.5吨。甲仓的存粮吨数比乙仓的4倍少5吨,甲、乙两仓各储存粮食多少吨? 8. 甲、乙两队共同修一条长400米的公路,甲队从东往西修4天,乙队从西往东修5天,正好修完,甲队比乙队每天多修10米。甲、乙两队每天共修多少米? 9.学校买来6张桌子和5把椅子共付455元,已知每张桌子比每把椅子贵30元,桌子和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10、一列火车和一列慢车,同时分别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快车每小时行75千米,慢车每小时行65千米,相遇时快车比慢车多行了4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1. 某玻璃厂托运玻璃250箱,合同规定每箱运费20元,如果损坏一箱,不但不付运费还要赔偿100元。运后结算时,共付运费4400元。托运中损坏了多少箱玻璃?

12. 五年级一中队和二中队要到距学校20千米的地方去春游。第一中队步行每小时行4千米,第二中队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2千米。第一中队先出发2小时后,第二中队再出发,第二中队出发后几小时才能追上一中队? 13. 某厂运来一堆煤,如果每天烧1500千克,比计划提前一天烧完,如果每天烧1000千克,将比计划多烧一天。这堆煤有多少千克? 14. 妈妈让小红去商店买5支铅笔和8个练习本,按价钱给小红3.8元钱。结果小红却买了8支铅笔和5本练习本,找回0.45元。求一支铅笔多少元? 15. 根据一辆客车比一辆卡车多载10人,可求6辆客车比6辆卡车多载的人数,即多用的(8-6)辆卡车所载的人数,进而可求每辆卡车载多少人和每辆大客车载多少人。 16. 某筑路队承担了修一条公路的任务。原计划每天修720米,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修80米,这样实际修的差1200米就能提前3天完成。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17. 某鞋厂生产1800双鞋,把这些鞋分别装入12个纸箱和4个木箱。如果3个纸箱加2个木箱装的鞋同样多。每个纸箱和每个木箱各装鞋多少双? 18. 某工地运进一批沙子和水泥,运进沙子袋数是水泥的2倍。每天用去30袋水泥,40袋沙子,几天以后,水泥全部用完,而沙子还剩120袋,这批沙子和水泥各多少袋? 19. 学校里买来了5个保温瓶和10个茶杯,共用了90元钱。每个保温瓶是每个茶杯价钱的4倍,每个保温瓶和每个茶杯各多少元? 20. 两个数的和是572,其中一个加数个位上是0,去掉0后,就与第二个加数相同。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

六年级数学应用题总复习(带答案)

六年级数学应用题总复习(带答案) 六年级数学应用题1 一、分数的应用题 1、一缸水,用去1/2和5桶,还剩30%,这缸水有多少桶? 2、一根钢管长10米,第一次截去它的7/10,第二次又截去余下的1/3,还剩多少米? 3、修筑一条公路,完成了全长的2/3后,离中点16.5千米,这条公路全长多少千米? 4、师徒两人合做一批零件,徒弟做了总数的2/7,比师傅少做21个,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5、仓库里有一批化肥,第一次取出总数的2/5,第二次取出总数的1/3少12袋,这时仓库里还剩24袋,两次共取出多少袋? 6、甲乙两地相距1152千米,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从两地对开,货车每小时行72千米,比客车快 2/7,两车经过多少小时相遇? 7、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160元,其中裤子的价格是上衣的3/5,一条裤子多少元? 8、饲养组有黑兔60只,白兔比黑兔多1/5,白兔有多少只? 9、学校要挖一条长80米的下水道,第一天挖了全长的1/4,第二天挖了全长的1/2,两天共挖了多少米?还剩下多少米?

六年级数学应用题2 二、比的应用题 1、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 ,长与宽的比是 2:1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一个长方体棱长总和为 96 厘米 ,长、宽、高的比是3∶2 ∶1 ,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3、一个长方体棱长总和为 96 厘米 ,高为4厘米 ,长与宽的比是3 ∶2 ,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4、某校参加电脑兴趣小组的有42人,其中男、女生人数的比是 4 ∶3,男生有多少人? 5、有两筐水果,甲筐水果重32千克,从乙筐取出20%后,甲乙两筐水果的重量比是4:3,原来两筐水果共有多少千克? 6、做一个600克豆沙包,需要面粉红豆和糖的比是3:2:1,面粉红豆和糖各需多少克? 7、小明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9,第二天看了24页,两天看了的页数与剩下页数的比是1:4,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8、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比是2:3:4,这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多少? 六年级数学应用题3 三、百分数的应用题 1、某化肥厂今年产值比去年增加了 20%,比去年增加了500万元,今年产值是多少万元?

【最新推荐】小学数学应用题类型汇总 (1)

小学数学应用题类型汇总 第一章:已知单位相同的数的应用题的解题公式 1、已知单位相同的两个数:①求共是多少用加法;②求多多少、少多少、大多少、小多少、增加多少、减少多少、相差多少都用减法算; ③求大数是小数的几倍用“大数÷小数=倍数”的方法计算;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一个数÷另一个数= ”的方法计算。 2、已知单位相同的两个数,是在原数上增加一个数后是多少用加法。(简记为增加了用加法) 3、已知单位相同的两个数,是在原数上减少一个数后是多少用减法。(简记为减少了用减法) 4、已知两个数共是多少,又知其中一个数是多少,求另一个数是多少用减法。 5、已知三个数共是多少,又知其中两个数各是多少(或者共是多少),求第三个数是多少用减法。 第二章:已知相差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公式 1、已知甲数比乙数多多少,就是甲数多,乙数少;又知少的求多的用“小数+相差的数=大数”的方法计算;又知多的求少的用“大数相差的数=小数”的方法计算。(简记为求多的用加法,求少的用减法)

2、已知甲数比乙数少多少,就是甲数少,乙数多,又知少的求多的用“小数+相差的数=大数”的方法计算;又知多的求少的用“大数—相差的数=小数”的方法计算。(简记为求多的用加法,求少的用减法) 3、已知两个数共是多少,又知两个数相差多少,用“(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的方法计算。 第三章:已知每份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公式 1、已知每份是多少,又知份数,求共是多少用乘法(每份的数×份数=总数);已知每份是多少,又知共是多少,求份数用包含除法(总数÷每份的数=份数)。 2、归总应用题: ①用“每份的数×份数=总数”求出共是多少; ②在总数不变的情况下,每份的数发生变化后,用“总数÷变化后每份的数=变化后的份数”求出变化后的份数; ③在总数不变的情况下,用“总数÷变化后的份数=变化后的每份的数”求出变化后每份的数是多少。 3、总分应用题 ①已知一个总数

分数加减法应用题30题有标准答案

分数加减应用题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 1、12 11减去31与41的和,差是多少 2、23 减去25 ,再减去16 ,结果是多少 3、一个数是75,另一个数是3 2,求他们的和与差。 4、 甲数是12 11,比乙数大95,乙数是多少 5、从1513与157的和里减去15 8,差是多少 6、小叮当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101,第二天看了跟第一天一样,第三天看了7 2,问这本书还有多少没有看完 7、有两堆水泥,共重10吨。其中一堆重 7 38吨,另一堆水泥重多少吨 8、有一个三角形,三条边分别是125米,6 5米,85米。问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米 9、某粮食店原来有大米87吨,卖出43吨后,又运进来6 1吨,问粮食店现在有大米多少吨 10、一块布,做衣服用去了97米,做裤子用去了3 2米,还剩下121米。问这块布原来有多少米 11、东方超市上午共卖出粮食54吨,比下午多卖出7 2吨,问这一天超市一共卖出多少粮食 12、一本书,已经看了12 5,比没有看的少几分之几 13、从县城到市区,先骑自行车,再坐汽车。骑自行车要用65小时,坐汽车比骑自行车少用51小时。从县城到市区一共要多少时间 14、某工程队修一条公路,第一个月修了712 千米,第二个月修了8710 千米,还剩345 千米。 这条公路全长多少千米 15、少先队员采集中草药,第一小队采集了614 千克,第二小队比第一小队多采集千克,第三小 队比第二小队少采集35 千克,第三小队采集多少千克 16、拖拉机第一天耕一块地的14 ,第二天比第一天多耕这块地的112 ,还剩下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没有耕 17、水果店运来一批橘子,第一天卖出全部的13 ,第二天卖出全部的12 ,第三天卖出全部的16 , 这批橘子卖完了吗 18、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甲骑车每小时行1625 千米,乙步行每小时行千米,经过 2小时两人相遇。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完整版)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大全(附标准答案)

六年级数学应用题大全 六年级数学应用题1 一、分数的应用题 1、 一缸水,用去12 和5桶,还剩30%,这缸水有多少桶? 5÷(12 -30%)=5÷0.2=25(桶) 2、 一根钢管长10M ,第一次截去它的710 ,第二次又截去余下的13 ,还剩多少M ? 10×(1-710 )×(1-13 )=10×310 ×23 =2(M ) 3、 修筑一条公路,完成了全长的23 后,离中点16.5千M ,这条公路全长多少千M ? 16.5÷(23 -12 )=99(千M ) 4、 师徒两人合做一批零件,徒弟做了总数的27 ,比师傅少做21个,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21÷(1-27 -27 )=49(个) 5、仓库里有一批化肥,第一次取出总数的25 ,第二次取出总数的13 少12袋,这时仓库里还剩24袋,两次共取出多少袋? 解:设两次共取出x 袋 25 x +(13 x -12)+24=x 解得:x=45 6、甲乙两地相距1152千M,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从两地对开,货车每小时行72千M,比客车快 27 ,两车经过多少小时相遇? 72÷(1+27 )=56(km/h ) 1152÷(72+56)=9(h ) 7、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160元,其中裤子的价格是上衣的35 ,一条裤子多少元? 解:设一条裤子x 元 (x +160)×35 = x 解得:x=240 8、饲养组有黑兔60只,白兔比黑兔多15 ,白兔有多少只? 60×(1+15 )=72(只) 9、学校要挖一条长80M 的下水道,第一天挖了全长的14 ,第二天挖了全长的12 ,两天共挖了多少M?还剩下多少M? 80×(14 +12 )=60(M ) 80-60=20(M ) 六年级数学应用题2 二、比的应用题 1、 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4厘M ,长与宽的比是 2:1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M ? 24÷2÷(2+1)=4(cm ) (4×2)×(4×1)=32(cm 2 ) 2、 一个长方体棱长总和为 96 厘M ,长、宽、高的比是 3∶2 ∶1 ,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96÷4÷(3+2+1)=4(cm ) (4×3)×(4×2)×(4×1)=384( cm 3)

小学数学各类应用题类型及解题方法

差倍问题: 已知两个数的差及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的应用题,叫做差倍问题。基本关系式是:两数差÷倍数差=较小数。 例:有两堆煤,第二堆比第一堆多40吨,如果从第二堆中拿出5吨煤给第一堆,这时第二堆煤的重量正好是第一堆的3倍。原来两堆煤各有多少吨? 分析:原来第二堆煤比第一堆多40吨,给了第一堆5吨后,第二堆煤比第一堆就只多40-5×2吨,由基本关系式列式是: (40-5×2)÷(3-1)-5 =(40-10)÷2-5 =30÷2-5 =15-5 =10(吨)第一堆煤的重量10+40=50(吨)→第二堆煤的重量 答:第一堆煤有10吨,第二堆煤有50吨 和差问题: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的应用题,叫做和差问题。一般关系式有:(和-差)÷2=较小数(和+差)÷2=较大数。 例:甲乙两数的和是24,甲数比乙数少4,求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24+4)÷2 =28÷2 =14 乙数(24-4)÷2 =20÷2 =10 甲数 答:甲数是10,乙数是14 还原问题: 已知一个数经过某些变化后的结果,要求原来的未知数的问题,一般叫做还原问题。 还原问题是逆解应用题。一般根据加、减法,乘、除法的互逆运算的关系。由题目所叙述的的顺序,倒过来逆顺序的思考,从最后一个已知条件出发,逆推而上,求得结果。 例:仓库里有一些大米,第一天售出的重量比总数的一半少12吨。第二天售出的重量,比剩下的一半少12吨,结果还剩下19吨,这个仓库原来有大米多少吨? 分析:如果第二天刚好售出剩下的一半,就应是19+12吨。第一天售出以后,剩下的吨数是(19+12)×2吨。以下类推。 列式:[(19+12)×2-12]×2 =[31×2-12]×2 =[62-12]×2 =50×2 =100(吨)答:这个仓库原来有大米100吨。 置换问题: 题中有二个未知数,常常把其中一个未知数暂时当作另一个未知数,然后根据已知条件进行假设性的运算。其结果往往与条件不符合,再加以适当的调整,从而求出结果。 例:一个集邮爱好者买了10分和20分的邮票共100张,总值18元8角。这个集邮爱好者买这两种邮票各多少张? 分析:先假定买来的100张邮票全部是20分一张的,那么总值应是20×100=2000(分),比原来的总值多2000-1880=120(分)。而这个多的120分,是把10分一张的看作是20分一张的,每张多算20-10=10(分),如此可以求出10分一张的有多少张。 列式:(2000-1880)÷(20-10)=120÷10 =12(张)→10分一张的张数 100-12=88(张)→20分一张的张数或是先求出20分一张的张数,再求出10分一张的张数,方法同上,注意总值比原来的总值少。 五盈亏问题(盈不足问题): 题目中往往有两种分配方案,每种分配方案的结果会出现多(盈)或少(亏)的情况,通常把这类问题,叫做盈亏问题(也叫做盈不足问题)。

有理数应用题经典30题(教师版)

有理数应用题专项练习30题(教师版)组题:秦老师 1.某巡警骑摩托车在一条南北大道上来回巡逻,一天早晨,他从岗亭出发,中午停留在A处,规定向北方向为正,当天上午连续行驶情况记录如下(单位:千米):+5,﹣4,+3,﹣7,+4,﹣8,+2,﹣1. (1)A处在岗亭何方?距离岗亭多远? (2)若摩托车每行驶1千米耗油a升,这一天上午共耗油多少升? 解:(1)∵+5﹣4+3﹣7+4﹣8+2﹣1=﹣6, 又∵规定向北方向为正,∴A处在岗亭的南方,距离岗亭6千米. (2)∵|+5|+|﹣4|+|+3|+|﹣7|+|+4|+|﹣8|+|+2|+|﹣1|=34, 又∵摩托车每行驶1千米耗油a升,∴这一天上午共耗油34a升. 2.某工厂生产一批零件,根据要求,圆柱体的内径可以有0.03毫米的误差,抽查5个零件,超过规定内径的记作正数,不足的记作负数,检查结果如下:+0.025,﹣0.035,+0.016,﹣0.010,+0.041 (1)指出哪些产品合乎要求? (2)指出合乎要求的产品中哪个质量好一些? 解:(1)第一、三、四个产品符合要求,即(+0.025,+0.016,﹣0.010). (2)其中第四个零件(﹣0.010)误差最小,所以第四个质量好些 3.某奶粉每袋的标准质量为454克,在质量检测中,若超出标准质量2克,记作为+2克,若质量低于3克以上的,则这袋奶粉为不合格,现在抽取10袋样品进行质量检测,结果如下(单位:克). 袋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记作﹣2 0 3 ﹣4 ﹣3 ﹣5 +4 +4 ﹣6 ﹣3 (1)这10袋奶粉中有哪几袋不合格? (2)质量最多的是哪袋?它的实际质量是多少? (3)质量最少的是哪袋?它的实际质量是多少? 解:(1)4、6、9号袋不合格; (2)质量最多是7,8号袋,它的实际质量是454+4=458克; (3)质量最少是9号袋,它的实际质量是454﹣6=448克 4.蜗牛从某点0开始沿一东西方向直线爬行,规定向东爬行的路程记为正数,向西爬行的路程记为负数.爬过的各段路程依次为(单位:厘米):+4,﹣3,+10,﹣9,﹣6,+12,﹣10. ①求蜗牛最后的位置在点0的哪个方向,距离多远? ②在爬行过程中,如果每爬1厘米奖励一粒芝麻,则蜗牛一共得到多少粒芝麻? ③蜗牛离开出发点0最远时是多少厘米? 解:①(+4)+(﹣3)+(+10)+(﹣9)+(﹣6)+(+12)+(﹣10) =(﹣3)+(﹣9)+(﹣6)+(+4)+(+12)+(+10)+(﹣10)=(﹣18)+(+16)+0=﹣2(厘米),所以蜗牛最后的位置在点0西侧,距离点0为2厘米; ②|+4|+|﹣3|+|+10|+|﹣9|+|﹣6|+|+12|+|﹣10|=4+3+10+9+6+12+10=54(厘米),所以蜗牛一共得到54 料芝麻; ③如图所示,最远时为11厘米.

小学数学应用题种类型类-小学数学应用题解法及类形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21种类型类,讲解详细,内容全面,例题经典 1、归一问题 【含义】 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 总量÷份数=1份数量 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 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 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 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 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0.6÷5=0.12(元)(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列成综合算式0.6÷5×16=0.12×16=1.92(元)答:需要1.92元。2、归总问题 【含义】 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数量关系】 1份数量×份数=总量 总量÷1份数量=份数 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 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 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解(1)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3.2×791=2531.2(米) (2)现在可以做多少套2531.2÷2.8=904(套)列成综合算式3.2×791÷2.8=904(套) 答:现在可以做904套。 3、和差问题 【含义】 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

这类应用题叫和差问题。 【数量关系】 大数=(和+差)÷2 小数=(和-差)÷2 【解题思路和方法】 简单的题目可以直接套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用公式。 例1 甲乙两班共有学生98人,甲班比乙班多6人,求两班各有多少人 解甲班人数=(98+6)÷2=52(人) 乙班人数=(98-6)÷2=46(人) 答:甲班有52人,乙班有46人。 4、和倍问题 【含义】 已知两个数的和及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或小数是大数的几分之几),要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做和倍问题。 【数量关系】 总和÷(几倍+1)=较小的数 总和-较小的数=较大的数 较小的数×几倍=较大的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利用公式。 例1 果园里有杏树和桃树共248棵,桃树的棵数是杏树的3倍,求杏树、桃树各多少棵 解(1)杏树有多少棵248÷(3+1)=62(棵)(2)桃树有多少棵62×3=186(棵) 答:杏树有62棵,桃树有186棵。 5、差倍问题 【含义】 已知两个数的差及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或小数是大数的几分之几),要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做差倍问题。 【数量关系】 两个数的差÷(几倍-1)=较小的数 较小的数×几倍=较大的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 简单的题目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利用公式。 例1 果园里桃树的棵数是杏树的3倍,而且桃树比杏树多124棵。求杏树、桃树各多少棵 解(1)杏树有多少棵124÷(3-1)=62(棵)(2)桃树有多少棵62×3=186(棵) 答:果园里杏树是62棵,桃树是186棵。

小学数学经典应用题集锦1

经典应用题集锦1 1.修路队修一条2850米的公路,前 3 天,每天修150米,剩下的需要12 天完成,平均每天修路多少米? 2.一工厂买来大米608千克,已经吃了 4 天,每天吃了52千克,剩下的吃了8 天才吃完,剩下的平均每天吃多少千克?3.张强家养的猪,7 天吃饲料105 千克.照这样计算,五月份他家的猪一共要吃饲料多少千克? 4.10 千克油菜籽共榨出菜籽油 3.2 千克.照这样计算,一袋油菜籽重50 千克,可以榨出菜籽油多少千克?要榨出菜籽油 1.6 吨,需要油菜籽多少吨? 5.王师傅加工一批零件,原计划每小时做45 个,18 小时完成,而实际只用了15 小时就完成了,问:王师傅实际每小时比计划多做几个零件? 6.王明做口算题,每分钟做18 道, 6 分钟做完.如果每分钟做27 道,那么几分钟可以做完? 7.学校添置大小黑板共用去300元,大黑板每块22.5 元,比2块小黑板的价钱还贵 2.5 元,大黑板买了8 块,小黑板买了多少块?

8.5辆汽车3次可以运货120吨,照这样计算,减少2辆车,8次可 以运货多少吨? 9.从山顶到山底的路长72千米,一辆汽车上山,需要 4 小时到达山顶,下山沿原路返回,只用 2 小时到达山脚,求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 10.小胖和小巧每天坚持到学校进行晨跑,在环形跑道上,两人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着相反方向跑步,小明每秒跑2米,小王每秒跑 3 米,经过 1 分钟20 秒两人相遇,学校跑道多少米? 参考答案 1.修路队修一条2850米的公路,前 3 天,每天修150米,剩下的需要12 天完成,平均每天修路多少米? 【分析】首先根据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用前 3 天每天修的公路的长度乘以3,求出前 3 天一共修了多少米;然后用这条公路的长度减去已经修的长度,求出还剩下多少米没有修;最

小学六年级数学试卷

六年级数学第1页 共6页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调研考试 小学六年级数学试卷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1. 一个数是由5个十亿、2个百万、6个千和8个千分之一组成的,这个数写作(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 2. 8.954保留一位小数是( ),改写成百分数是( )%。 3. 将一根 3 2 米长的木料平均锯成4段,用去其中的一份,用去( )( ) 米, 还剩( )%。 4. 5.6公顷=( )平方米 4.05吨=( )吨( )千克 5. 根据“母鸡的只数比公鸡的只数多 4 1 ”,列出等量关系式为: ( )×( )=( ) 6. 师徒加工一批零件,师傅单独完成要a 小时,徒弟单独完成要b 小时,徒弟和师傅工作时间的比是( ),师傅和徒弟工作效率的比是( )。 7. 一幅图的比例尺是 ,那么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实际距离50千米在图上要画( )厘米。 8. 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沿着虚线折叠(如图),已知∠1=124°。那么∠2=( ),∠3=( )。 一、填空。(20分) 1 2 0 20 40 60千米

六年级数学第2页 共6页 9. 寺庙里小和尚敲钟,三点敲三下,用3分钟,七点敲七下用( )分钟。 10. 按 用小棒摆正六边形。摆4个正六边形需要( )根小棒;摆n 个正六边形需要( )根小棒。 11. 30分=0.5时 ( ) 12. 用4个圆心角都是90°的扇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圆。 ( ) 13. 正方体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成反比例。 ( ) 14.37÷9和3700÷900的商和余数都相同。 ( ) 15. 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 3 。 ( ) 16.下面算式中,结果最大的是( ) A 、300×89 B 、300÷109 C 、300÷8 9 17. x =3是下面方程( )的解。 A 、18.8÷x =4 B 、3x =4.5 C 、2x +9=15 18.下列图形中,图( )和( )能拼成一个正方体。 19. “六一”儿童节期间,甲乙两书店促销,甲店打八折,乙店买3本送1本,小红想买一套16本的《十万个为什么》,到( )便宜。 A 、 甲店 B 、 乙店 C 、 都一样 20. 下列图案都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最多的是( )。 二、判断。(对的在括号里打“√” ,错的打“×” )(5分)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 A 、 B 、 c 、

小学数学应用题常考类型,就这几个知识点!

小学数学应用题常考类型,就这几个知识点!.DOC 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二、置换问题 题中有二个未知数;常常把其中一个未知数暂时当作另一个未知数;然后根据已知条件进行假设性的运算。其结果往往与条件不符合;再加以适当的调整;从而求出结果。

例:一个集邮爱好者买了10分和20分的邮票共100张;总值18元8角。这个集邮爱好者买这两种邮票各多少张? 分析:先假定买来的100张邮票全部是20分一张的;那么总值应是20×100=20xx (分);比原来的总值多20xx-1880=120(分)。而这个多的120分;是把10分一张的看作是20分一张的;每张多算20-10=10(分);如此可以求出10分一张的有多少张。 列式:(20xx-1880)÷(20-10)=120÷10 =12(张)→10分一张的张数;100-12=88(张)→20分一张的张数或是先求出20分一张的张数;再求出10分一张的张数;方法同上;注意总值比原来的总值少。 三、盈亏问题(盈不足问题) 题目中往往有两种分配方案;每种分配方案的结果会出现多(盈)或少(亏)的情况;通常把这类问题;叫做盈亏问题(也叫做盈不足问题)。解答这类问题时;应该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求出由于每份数的变化所引起的余数的变化;从中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被分配物品的数量。其计算方法是: 当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时:每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当两次都有余数时:总份数=(较大余数-较小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当两次都不足时:总份数=(较大不足数-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例:学校把一些彩色铅笔分给美术组的同学;如果每人分给五支;则剩下45支;如果每人分给7支;则剩下3支。求美术组有多少同学?彩色铅笔共有几支? (45—3)÷(7-5)=21(人)21×5+45=150(支)

(完整版)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问题与答案

第一章行程问题 1、相遇问题 2、追及问题 3 行船问题 4 列车问题 5 时钟问题 第二章分数问题 1 工程问题 2 百分数问题 3 存款利率问题 4 溶液浓度问题 5 商品利润问题 第三章比例问题 1、归一问题 2、归总问题 3 正反比例问题 4 按比例分配问题5、盈亏问题 第四章和差倍比问题 1 和差问题2.和倍问题 3. 差倍问题 4 倍比问题 5 年龄问题 第五章植树与方阵问题 1 植树问题 2 方阵问题 第六章鸡兔同笼问题 第七章条件最值问题 1 公约公倍问题 2 最值问题 第八章还原问题 第九章列方程问题 第十章“牛吃草”问题 第十一章数学游戏 1 构图布数问题 2 幻方问题 3 抽屉原则问题 第一章行程问题 1、相遇问题 【含义】两个运动的物体同时由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在途中相遇。这类应用题叫做相遇问题。 【数量关系】相遇时间二总路程十(甲速+乙速)总路程=(甲速+乙速)X相遇时间

【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可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利用公式。 例1 南京到上海的水路长392 千米,同时从两港各开出一艘轮船相对而行,从南京开出的船每小时行28千米,从上海开出的船每小时行21 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船相遇? 例2 甲乙二人同时从两地骑自行车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15千米,乙每小时行13千米,两人在距中点3 千米处相遇,求两地的距离。 解“两人在距中点3千米处相遇”是正确理解本题题意的关键。从题中可知甲骑得快,乙骑得慢,甲过了中点3千米,乙距中点3千米,就是说甲比乙多走的路程是(3X 2)千米,因此, 相遇时间=(3X2)*(15—13)= 3 (小时) 两地距离=(15+ 13)X 3= 84 (千米)答:两地距离是84 千米。 2、追及问题 【含义】两个运动物体在不同地点同时出发(或者在同一地点而不是同时出发,或者在不同地点又不是同时出发)作同向运动,在后面的,行进速度要快些,在前面的,行进速度较慢些,在一定时间之内,后面的追上前面的物体。这类应用题就叫做追及问题。 【数量关系】追及时间=追及路程*(快速—慢速)追及路程=(快速—慢速)X追及时间 【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利用公式。 例1 好马每天走120千米,劣马每天走75千米,劣马先走12天,好马几天能追上劣马? 例2 甲、乙二人练习跑步,若甲让乙先跑10米,则甲跑5秒钟可追上乙;若甲让乙先跑2秒钟,则甲跑4秒钟就能追上乙.问:甲、乙二人的速度各是多少? 分析若甲让乙先跑10米,则10米就是甲、乙二人的路程差,5秒就是追及时间,据此可求出他们的速度差为10*5=2(米/秒);若甲让乙先跑2秒,则甲跑4秒可追上乙,在这个过程中,追及时间为4秒,因此路程差就等于2X4=8 (米),也即乙在2秒内跑了8米,所以可求出乙的速度,也可求出甲的速度.综合列式计算如下:解:乙的速度为:10*5X 4* 2=4 (米/秒) 甲的速度为:10*5+4=6(米/秒) 答:甲的速度为6米/秒,乙的速度为4米/秒. 例3 幸福村小学有一条200米长的环形跑道,冬冬和晶晶同时从起跑线起跑,冬冬每秒钟跑6米,晶晶每秒钟跑 4 米,问冬冬第一次追上晶晶时两人各跑了多少米,第2 次追上晶晶时两人各跑了多少圈? 分析这是一道封闭路线上的追及问题,冬冬与晶晶两人同时同地起跑,方向一致.因此,当冬冬第一次追上晶晶时,他比晶晶多跑的路程恰是环形跑道的一个周长(200 米),又知道了冬冬和晶晶的速度,于是,根据追及问题的基本关系就可求出追及时间以及他们各自所走的路程. 解:①冬冬第一次追上晶晶所需要的时间: 200*(6-4)=100(秒) ②冬冬第一次追上晶晶时他所跑的路程应为:6X 100=600 (米) ③晶晶第一次被追上时所跑的路程: 4X 100=400(米) ④冬冬第二次追上晶晶时所跑的圈数: (600X 2)十200=6 (圈) ⑤晶晶第2 次被追上时所跑的圈数: (400X 2)十200=4 (圈) 答:略. 解答封闭路线上的追及问题,关键是要掌握从并行到下次追及的路程差恰是一圈的长度. 3 行船问题 【含义】行船问题也就是与航行有关的问题。解答这类问题要弄清船速与水速,船速是船只本身航行的速度,也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