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航管理培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对外交流活跃,履约能力增强,国际影响日益提高。
第三章 通航管理的发展历程和特性
wk.baidu.com
通航管理的发展历程和特性
通 航 管 理 的 发 展 历 程
(一)
1889年华盛顿国际航海会议首次通过海上避碰规则,后经 1910年、1929年、1948年、1960年以及1972年的修正和补充, 形成了《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并于1977年7月15日生效。 1957年我国正式接受1948年规则,又于1980年4月1日正式接受 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但对我国非机动船作出了保留。
通航管理的发展历程和特性

从事故发生的特点也可以看出。实践证明船舶海事大体上可分

为四种主要类型:碰撞、搁浅、触礁或触损、火灾。其中船舶碰
撞、搁浅和触礁事故在海事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英国劳氏船级社

对七十年代超过1000总吨船舶的海损事故作了统计,其中每年平

均因碰撞致沉的船数为131艘,平均碰撞全损率为6.4%;每年平 均因触撞致沉的船数为502艘,平均因触沉全损率为25%。我国远





通过通航管理,改善通航环境和通航秩序,增强航海保障能 力和应急反应能力,实现水上交通安全、快捷和畅通。


通航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通 航 管 理 的 具 体 体 现
(一)
(一)通航和航测管理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专项整治与长效管 理取得新成果。
(二)通航环境和通航秩序明显改善,水域规划和航路改革工作 不断推进,航行警告发布体系更加完善,锚地和航路的设置日趋 合理。

(路)、交通管制区、港外锚地和安全作业区等水域的监督管理,

维护水上交通秩序,核定船舶靠泊安全条件;核准与通航安全有 关的岸线使用和水上水下施工作业;管理沉船、沉物打捞和碍航
物的清除,管理和发布全国航行警(通)告等。
1998年10月中编办对海事局职责 批复中第五项
第二章 通航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通航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洋船舶海损事故中,碰撞、触损和搁浅事故,约占海损事故次数

的3/4。沿海船舶海损事故中,碰撞占58%,搁浅占17.7%,触损 占7%,上述总计占海损事故的83%。长江航行船舶1977――1979
(三)现场监管效果日渐显著,监管模式不断创新,巡航力度加 大,全方位、立体化的巡航模式逐渐形成,水上水上施工管理工 作不断规范,通航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
(四)VTS的建设长足发展,覆盖范围不断增大,功能发挥更加 充分,与现场监管的结合日趋完善。
(五)初步完成海区航标管理体制改革,航标维护管理水平不断 提高,综合助航效果明显改善。
通航管理培训讲义
主要内容
第一章 通航管理概念 第二章 通航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第三章 通航管理的发展历程和特性 第四章 通航管理对象 第五章 通航管理的内容 第六章通航管理的职责分工 第七章通航管理难点热点问题 第八章 主要法律依据简介
第一章 通航管理概念
通航管理概念

航 管
广义概念
通航管理一般是指水上交通安全主管机关或海事管 理机构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在指 定区域内对船舶运动的组合、船舶行为、环境条件

通航水域分为:海上、内河和封闭水域三种。





通航环境



通航秩序


通航管理概念
指船舶、设施在水上航行、停泊、作业所需的条件, 包括水面、水下、水上、沿岸等对水上交通安全的影 响。
指在同一通航环境条件下,彼此存在着影响的不同船 舶流之间的相互关系,它包括船舶运动组合与船舶行 为的总体。
通航管理概念
通航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通 航 管 理 的 具 体 体 现
(二)
(六)港口航道图的测绘范围拓展,发行量扩大,现实性和时效 性进一步增强,初步形成覆盖沿海的电子海图数据库。
(七)航测和搜寻救助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八)测绘和设标在应急抢险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处理应急 事件的能力显著增强。
(九)积极服务于国家重点工程,为地方经济发展保驾护航能力 进一步提高。

总体上实施的管理行为。


通航管理是对船舶交通活动产生影响的各种自然因
素和社会因素的有效管理活动。
狭义概念
主要管理方式:法规管理、船舶交通管理、现场巡 航管理、航道标志管理、水上交通秩序管理及组织、 航行保障等。
通航管理概念



通航

指船舶、设施在运动或静止状态下所处的场所或空间。

通航水域
指可供船舶、设施航行、停泊、作业的水域。
通航管理的发展历程和特性
通 航 管 理 的 发 展 历 程
(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特别是在50年代中,世界各国经济 逐渐复苏并随即迅速发展。船舶数量猛增,船舶尺度因装载原油、 谷物等大宗货物而大幅度增加,速度更快的新型专用船舶诸如集 装箱船、滚装船陆续投入营运。海上交通出现船舶密度高、会遇 率和事故率增加、事故损失大的不利局面。其中最引起人们关注 是英吉利海峡和多佛尔海峡,据统计当时该处发生的碰撞事故几 乎占全世界碰撞事故总数的一半。1956年西班牙的Garcia-Frias 首先提出多佛尔海峡通航分隔制的方案。1960年比利时的Poll第 一次对多佛尔海峡的交通作了系统的分析,得到的结果是:多佛 尔海峡交通流量为每天800-1000艘,其中60%是过境船。 1961年英国、法国和原联邦德国的航海学会成立第一个通航分隔 工作小组,以多佛尔海峡的通航分隔制为主题开始对海上交通进 行系统的调查分析研究。1976年世界上第一个通航分隔制在多佛 尔海峡实行,改善了交通流,减少了碰撞事故。
通航管理的发展历程和特性
通 航 管 理 的 发 展 历 程
(三)
1971年10月政府间海事协商组织第七届大会对1960年国际海 上人命安全公约进行了修改,强调了指定航线,并确认政府间海 事协商组织是在国际范围内制订和通过定线制措施的唯一国际性 组织。1977年11月“海协”第十届会议,通过了1972年国际海 上避碰规则中采用分道通航制的修改意见,届时开始生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务监督机构是对沿海水域的交通安全实施统一

监督管理的主管机关。

《海上安全交通法》第三条

海事管理机构依据各自的职责权限,对所辖内河通航水域实施水

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

《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第四条

管理通航秩序、通航环境。负责禁航区、航道(路)、交通管制
区、港外锚地和安全作业区的水域划定;负责禁航区、航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