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一阐述信息经济学的内容与知识体系

实践一阐述信息经济学的内容与知识体系
实践一阐述信息经济学的内容与知识体系

阐述信息经济学的内容与知识体系

一、广义信息经济学知识体系

一些学者指出,信息经济学的研究范畴要大得多,如果从广义上讲,除了包括狭义的信息经济学部分外,信息经济学还应该包括许多内容,大致有如下三个组成部分(孙立武,2004)。

(1)信息技术:如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信息系统技术、计算机技术。

(2)信息政策:国家宏观政策、相关产业政策、微观经济学政策。

(3)相关学科:制度经济学、不确定经济学、信息社会学、发展经济学、情报学等。

这些部分都涉及信息要素,或是研究技术手段,将改变信息传输过程;或是探讨信息政策,分析宏观产业、微观政策的信号;或是探讨有关学科,这些学科隐含或强调某种信息假设下的管理理念和技术。因此,从广义上讲,这些研究部分都可以称为信息经济学,如图1.1所示。

图1.1 广义信息经济学

根据图1.1可知,由于广义信息经济学知识体系涵盖众多学科与技术,因此在关于信息经济学课程的学习中,只要是以狭义信息经学内容为主。

二、狭义信息经济学知识体系

当前狭义的信息经济学知识体系构建主要依照两种研究思路,即信息经济学的“三分法”和信息经济学的“二分法”。

1. 信息经济学的“三分法”

即从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传统框架出发,将信息经济学划分为三个部分:微观信息经济学、宏观信息经济学和产业信息经济学。微观信息经济学主要由斯蒂格勒的研究成果出发形成的,而宏观信息经济学和产业信息经济学则是由马克卢普的研究成果出发发展形成的。其中强调信息产业的作用,将其研究提取出来,也可称为中观信息经济学或信息产业经济学,如图1.2所示。

图1.2 信息经济学“三分法”理论体系

微观信息经济学主要以个别市场主体为基本分析单位,考证信息市场均衡、劳动市场供给、消费者行为以及市场机制等一系列微观经济问题的影响,重点分析信息资源配置和微观信息市场的效率问题,具体又可以分为“信息的经济分析”、“一定信息条件下的经济研究”和“信息系统研究”三个方面。

宏观信息经济学则从国家和世界经济的层面出发,论证信息对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影响,研究信息与财政政策、金融制度之间的关系,探讨信息在宏观经济政策制定中的作用,国际信息经济与本国信息经济的关系等等,即关于国家及国际信息经济的研究。

产业信息经济学,着眼于对信息产业的分析,主要包括信息技术产业化、信息产业基础与结构、信息产业国际化、信息资源与经济增长等方面的内容,

这可以表现为信息经济学中关于信息产业的研究。

2. 信息经济学的“二分法”

即按照市场不确定性原理,将信息经济学分为微观信息经济学和宏观信息经济学两个部分,即是在“信息经济学的三分法”中,将宏观信息经济学和产业信息经济学统归为宏观信息经济。

这一思路构建的信息经济学理论体系,是将产生行为的不确定性和政府行为的不确定性等问题放到一起来分析。宏观信息经济学则由信息产业经济学和信息社会的各种经济理论组成,以信息技术的不确定性为基础,分析信息技术的各种经济影响和福利效果,能够较好地体现信息产业在信息经济学科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图1.3 按照信息经济学的“二分法”

三、信息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信息经济学的五个主要方面研究内容。

1. 一定信息条件下的经济研究

这部分侧重于信息对于行为人的影响,探讨某种信息条件下行为人相互作用的经济问题,如非对称信息下分析模型、委托—代理理论、不利选择与道德风险、广告模型、市场信号模型、不完全信息分析模型、完全信息下的静态博弈、不完全信息下的动态博弈等。其基本思想是将信息要素纳入传统经济学体系中,侧重于从微观角度分析掌握或不掌握信息的行为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在此作用下其他资源的配置问题,毕竟信息既是其他流(物流、资金流、事务流)的表现和描述,又是用于掌握、指挥和控制其他流运行的软资源。本书第二章将重点介绍该方面的内容。

2. 信息的经济分析

这部分主要将信息作为商品或资源,强调行为人对于信息的作用,如信息市场的假设和运行机制,信息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信息商品的定价,信息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信息的开发类型和方法,信息资源的分配和管理,信息成本和价值,信息商品的交易与结算等。其基本思想是利用传统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来对信息活动加以分析,信息本身如果要作为商品或资源,就要涉及行为人对其进行有效配置的问题,在强调信息一般性的同时,也强调它的特殊性。

3. 信息资源与信息系统研究

这部分同时强调信息与行为人之间的作用,从“广义”系统的观点,各组成部分通过信息相互协作而形成一个整体,这就涉及什么样的个体分配到什么样的信息,以及在相应信息分配下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其研究涉及诸多内容:如信息资源的配置、有效管理、信息资源投入和产出分析,信息系统运行与管理效率,信息系统管理的目标、内容和基本方法,信息系统经济评估体系和评估方法,信息系统成本与收益,信息系统最优选择理论等。其中,应特别注意IT作用下个体信息经济研究,IT技术改变了原有的信息传送方式,也意味着相应的信息协作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发生改变。

4. 信息产业研究

这部分与前面不同,不再着重于个体经济的研究,而强调信息产业部门经济,如信息产业的基础与发展、信息投入产出模型、信息部门与信息劳动者的构成与发展、信息产业政策及其福利分析、信息经济结构与规模、信息技术的产业化与社会化、信息服务的经济分析、信息技术政策及其福利分析等。其研究以产业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重点探讨信息产业对于国民经济的影响。

5. 国家及国际信息经济研究

这部分又扩大一个研究层次,以国家社会信息经济,甚至全球国际信息经济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信息经济发展规律及其基本原理,如信息社会经济的基础和基本特征、信息财富理论、信息力与国家竞争理论、信息社会经济行为的一般理论、世界信息经济的发展动力与环境、信息技术与国际贸易、信息竞争力与国际信息贸易、信息产品与国际贸易壁垒与自由化、信息贸易自由化与福利、国际信息贸易基础、世界信息经济的发展规模与进程、国内外信息经济的互动研究、国际信息经济环境系统化分析等。其中,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形成,世界经济联系进一步紧密,诸如国内和国外信息经济的互动研究以及纳入全球信息背景下国家经济信息研究是学者所着重探讨的领域。

概括地说,上述研究内容源于信息本身的特点,信息既可作为资源,又是其他资源的描述。首先,表现为人对于信息资源的使用,即强调行为人对于信息的作用,可理解为信息经济学的第一研究方面;其次,表现为在不同信息条件下人对于其他资源的配置(信息描述其他资源),可理解为信息经济学的第二研究方面;再次,强调信息与人的互动性,即不同信

息分配给不同行为人,相应的资源配置情况,可理解为信息经济学的第三研究方面;最后,从微观个体经济向外扩展,形成了第四部分信息产业经济研究和第五部分国家及国际信息经济研究,如图1.4所示。

图1.4 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完整word版)计量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1计量经济学研究方法:模型设定,估计参数,模型检验,模型应用 2.计量经济模型检验方式:①经济意义:模型与经济理论是否相符②统计推断:参数估计值是否抽样的偶然结果③计量经济学:是否复合基本假定④预测:模型结果与实际杜比 3.计量经济学中应用的数据类型:①时间序列数据(同空不同时)②截面数据(同时不同空)③混合数据(面板数据)④虚拟变量数据(学历,季节,气候,性别) 第二章:1.相关关系的类型:①变量数量:简单相关/多重相关(复相关)②表现形式:线性相关(散布图接近一条直线)/非线性相关(散布图接近一条直线)③变化的方向:正相关(变量同方向变化,同增同减)/负相关(变量反方向变化,一增一减不相关) 2.引入随机扰动项的原因:①未知影响因素的代表(理论的模糊性)②无法取得数据的已知影响因素的代表(数据欠缺)③众多细小影响因素综合代表(非系统性影响)④模型可能存在设定误差(变量,函数形式设定)⑤模型中变量可能存在观测误差(变量数据不符合实际)⑥变量可能有内在随机性(人类经济行为的内在随机性) 3.OLS回归线数学性质:①剩余项的均值为零②OLS回归线通过样本均值③估计值的均值等于实际观测值的均值④被解释变量估计值与剩余项不相关⑤解释变量与剩余项不相关 4.OLS估计量”尽可能接近”原则:无偏性,有效性,一致性 5.OLS估计式的统计性质/优秀品质:线性特征,无偏性特征,最小方差性特征 第三章:1.偏回归系数:控制其他解释变量不变的条件下,第j个解释变量的单位变动对被解释变量平均值的影响,即对Y平均值直接或净的影响 2.多元线性回归中的基本假定:①零均值②同方差③无自相关④随机扰动项与解释变量不相关⑤无多重共线性⑥正态性…一元中有12346 3. OLS回归线数学性质:同第二章3 4. OLS估计式的统计性质:线性特征,无偏性特征,最小方差性特征 5.为什么用修正可决系数不用可决系数?可决系数只涉及变差没有考虑自由度,如果用自由度去校正所计算的变差,可纠正解释变量个数不同引起的对比困难 第四章:1.多重共线性背景:①经济变量之间具有共同变化趋势②模型中包含滞后变量③利用截面数据建立模型可出现..④样本数据自身原因 2.后果:A完全①参数估计值不确定②csgj值方差无限大B不完全①csgj量方差随贡献程度的增加而增加②对cs区间估计时,置信区间区域变大③假设检验用以出现错误判断④可造成可决系数较高,但对各cs估计的回归系数符号相反,得出错误结论 3.检验:A简单相关系数检验法:COR 解释变量.大于0.8,就严重B方差膨胀因子法:因子越大越严重;≥10,严重C直观判断法:增加或剔除一个解释变量x,估计值y发生较大变化,则存在;定性分析,重要x标准误差较大并没通过显著性检验时,则存在;x回归系数所带正负号与定性分析结果违背,则存在;x相关矩阵中,x之间相关系数较大,则存在D逐步回归检验法:将变量逐个引入模型,每引入一个x,都进行F检验,t检验,当原来引入的x由于后面引入的x不显著是,将其剔除.以确保每次引入新的解释变量之前方程种植包含显著变量. 4.补救措施:①剔除变量法②增大样本容量③变换模型形式:自相关④利用非样本先验信息⑤截面数据与时序数据并用:异方差⑥变量变换 第五章:1.异方差产生原因:①模型中省略了某些重要的解释变量②模型设定误差③数据测量误差④截面数据中总体各单位的差异 2.后果:A参数估计统计特性:参数估计的无偏性仍然成立;参数估计方差不再是最小B参数显著性检验:t统计量进行参数检验失去意义C预测影响:将无效 3检验:A图示①相关图形分析data x y,看散点图,quick→graph→x,y→OK→scatter diagram→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总结和例题讲解

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及题型 一、方程的有关概念 1.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叫做方程. 2. 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x ,未知数x 的指数都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3.方程的解: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注:⑴ 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是不同的概念,方程的解实质上是求得的结果,它是一个数值(或几个数值),而解方程的含义是指求出方程的解或判断方程无解的过程. ⑵ 方程的解的检验方法,首先把未知数的值分别代入方程的左、右两边计算它们的值,其次比较两边的值是否相等从而得出结论. 二、等式的性质 三、移项法则: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四、去括号法则 五、解方程的一般步骤 1. 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 去括号(按去括号法则和分配律) 3. 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要变号) 4. 合并(把方程化成ax = b (a≠0)形式) 5. 系数化为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 ,得到方程的解x=b a ). 六.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审题:弄清题意.(2)找出等量关系:找出能够表示本题含义的相等关系.(3)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 设出未知数后,表示出有关的含字母的式子,?然后利用已找出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4)解方程:解所列的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5)检验,写答案:检验所求出的未知数的值是否是方程的解,?是否符合实际,写出答案 【基础与提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式中,是方程的个数为( ) (1)﹣4﹣3=﹣7;(2)3x ﹣5=2x+1;(3)2x+6;(4)x ﹣y=v ;(4)a+b >3;(5)a 2+a ﹣6=0. A . 1个 B . 2个 C . 3个 D . 4个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如果ac=bc ,那么a=b B . 如果,那么a=b C . 如果a=b ,那么 D . 如果,那么x=﹣2y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体系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体系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归纳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天体:天体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星光 闪烁——恒星;恒星卫士——行星;行星卫士——卫星;轮廓模糊——星云;一闪即逝——流星;拖着长尾——彗星;气体和尘埃 ●天体系统:运动着的天体与天体之间相互吸 引、相互绕转而形成的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 总星系 河外星系 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总星系;最低一级天体系统:地月系。 宇宙包括总星系和人类未探测区域。 ●光年:计算天体间距离的单位。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运动特征:同向、共面、近圆 ●结构特征:质量、体积、距离 2

●局太阳由近到远: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小 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金星距地球最近●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 远日行星:天海冥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①有适宜的温度——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因而有适宜的温度 ②有液态水;——内部物质运动、距离适中 ③有适量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因而有适量的大气 ④安全的宇宙环⑤太阳光照稳定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发射 能量,这种现象称为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4H——He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生物的生成(光、热资源),促进水、大气的运动 生产生活:太阳能、煤、石油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主要类型有黑子、耀 3

斑,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耀斑发生在色球层。?黑子:温度比其他地方低; ?耀斑:色球的某些区域突然出现的大而亮的斑块。每当耀斑爆发会释放出很强的无 线电波,大量的紫外线,X射线,γ射线, 以及高能带电粒子 ?黑子、耀斑周期:11年,同步起落,体现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电离层扰动,干扰 无线电短波通信;干扰地球磁场,磁暴现象; 影响气候,图1.13 注意:太阳对地球的最大影响是太阳辐射!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运动形 式 自转公转 概念绕地轴的旋转绕太阳的运动 方向 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俯视——逆时针,从南极上空俯视——顺时针 4

2015年秋季学期信息经济学复习提纲

2015年秋季学期信息经济学复习提纲 目录 1.信息经济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2) 2.何为信息范式?如何理解信息经济学的概念及其内容范围? (2) 3.理解不完全信息、不对称信息、不确定信息的含义,并能举例说明。 (2) 4.试比较分析公共信息与私人信息的异同。 (4) 5.举例分析信息运行的两大基本模式。 (4) 6.运用博弈论的基本范畴,分析现实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博弈现象。 (4) 7.何为信息成本?运用肯尼思.阿罗的理论方法,总结信息成本的主要特征。 (6) 8.借鉴斯蒂格勒信息搜寻的理论方法,分析现实的经济活动中存在的信息搜寻现象。 (6) 9.何为信息租?举例分析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信息寻租现象。 (7) 10.如何客观地评价信息资源丰裕系数? (7) 11.何为逆向选择、道德风险?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角度,举例分析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委托代理关系。 (9) 12.根据斯蒂格利茨的观点,政府适当干预市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由政府来纠正市场失灵的优势表现在哪些方面? (10) 13.应用A. M. Spense 的市场信号理论,分析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矛盾。 (10) 14.“维克瑞拍卖”的设计原理及其评价。 (11) 15.应用产业发展周期理论,分析信息产业的现状及其走向。 (11) 16.何为信息产业的梯度转移?信息产业梯度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12)

1.信息经济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1)超越农业经济的直接经济。——网络营销、虚拟办公 (2)提供更多的非物质产品。——咨询服务、互联网金融 (3)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成为社会的核心技术。——数据库的经济效益 (4)知识与资本并重,成为主要的生产要素之一。——方正将知识转换成财富 (5)从事信息活动的就业人数占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增加(规模经济)。——咨询行业的服务人数增加。 (6)信息产业对GDP的贡献增加。——信息产业化,百度等互联网公司 (7)非价格因素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掌握知识比掌握财富更重要 (8)企业关注人们的注意力,形成注意力经济理念。——多种信息渠道进行广告宣传 2.何为信息范式?如何理解信息经济学的概念及其内容范围? 范式指科学家集团共同接受的一组假说、理论和方法的综合,信息范式指构成信息科学的基础。信息经济学是研究信息活动的经济问题与经济活动中的信息问题的综合性经济科学。信息经济学的基本范围: (1)宏观信息经济学 ——马克卢普,提出了知识产业的问题。 ——波拉特,把产业分为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业。 (2)微观信息经济学 ——奈特,拉开信息经济学研究的序幕。 ——20世纪50年代至70-80年代,是微观信息经济学大发展时期:哈耶克和鲍莫尔的不完全信息思想;斯蒂格利茨对信息价值及其对价格、工资和其他生产要素的影响研究;维克瑞等人提出的委托-代理理论等,形成一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成果。 例1、信息安全问题:信息管理角度 例2、成本控制的相关信息:经济角度 共同点:信息范式+信息经济∈信息经济学 3.理解不完全信息、不对称信息、不确定信息的含义,并能举例说明。(1)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从信息数量分布角度考察信息状态。 定义:对于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与所掌握的信息数量相等,此时处于完全信息状态。反之,如果所掌握的信息数量少于所需信息,则此时为不完全信息状态。 基本观点: 1.完全信息是一种理想状态,是古典经济学的构建基础。 2.现实生活通常是处于不完全信息状态。 3.后来的经济学家提出基于不完全信息的经济学理论。例如,W.J. Baumol : “在市场活动中,每个经济成员所拥有的信息不会是完全的,而是不完全的。” 以项目投资为例:相关信息的了解和掌握,决定着投资决策。 通常需要了解如下信息:

人大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重点归纳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供给,需求及有关概念 1.经济人: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本性被假设为利己的。经济人在一切经济行为中都是理性的,即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求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经济人假设是微观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假设之一。 2.完全信息:信息的充分和信息的对称。即市场主体可以了解一切信息,并且市场的所有主体都可以准确迅速的获得这些信息。 3.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是有效需求。 4.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是有效供给。 5.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需求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需求函数拥有负斜率,形式为Qd=f(p) 6.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供给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供给函数拥有正斜率,形式为Qs=f(p) 7.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需求的数量的变动。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8.需求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它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 9.供给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供给的数量的变动。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供给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10.供给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它表现为个供给曲线的移动。 11.内生变量:在经济模型中,该模型所要决定的量,它可以在模型体系内得到说明。 12.外生变量: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的变量,它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本身不在模型内得到说明。外生变量决定内生变量。 13.参数:数值通常不变的变量,即可变得常数,也可被看作外生变量。 14.静态分析: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他考察的是在

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及经典例题

精心整理一、知识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方程和方程的解 1.方程:含有_____________的______叫方程 注意:a.必须是等式b.必须含有未知数。 易错点:(1).方程式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2).方程中的未知数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3).方程中可以含多个未知数。 考法:判断是不是方程: 例:下列式子:(1).8-7=1+0(2). 1、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是:ax+b=0(其中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要点诠释: 一元一次方程须满足下列三个条件: (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2)未知数的次数是1次; (3)整式方程. 2、方程的解: 判断一个数是否是某方程的解:将其代入方程两边,看两边是否相等. 知识点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1、方程的同解原理(也叫等式的基本性质) 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如果,那么;(c为一个数或一个式子)。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如果,那么;如果,那么 要点诠释: 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分数的值不变。

即:(其中m≠0) 特别须注意:分数的基本的性质主要是用于将方程中的小数系数(特别是分母中的小数)化为整数,如方程:-=1.6,将其化为:-=1.6。方程的右边没有变化,这要与“去分母”区别开。 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变 形 步 骤 具体方法变形根据注意事项 去分母方程两边都乘以 各个分母的最小 公倍数 等式性质 2 1.不能漏乘不含分母的项; 2.分数线起到括号作用,去 掉分母后,如果分子是多项 式,则要加括号 去括号先去小括号,再 去中括号,最后 去大括号 乘法分配 律、去括 号法则 1.分配律应满足分配到每一 项 2.注意符号,特别是去掉括 号 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 项移到方程的一 边,不含有未知 数的项移到另一 边 等式性质 1 1.移项要变号; 2.一般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 到方程左边,其余项移到右 边 合并同类项把方程中的同类 项分别合并,化 成“b ax=”的形 式(0 ≠ a) 合并同类 项法则 合并同类项时,把同类项的 系数相加,字母与字母的指 数不变 未知数的系方程两边同除以 未知数的系数a, 得 a b x= 等式性质 2 分子、分母不能颠倒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体系汇总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体系汇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1. 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赠送、假冒伪劣产品不是商品) 2. 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4. 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本质:一般等价物。 5. 货币的职能: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标价格)和流通手段(买东西)。其他:贮藏手段、支付手段(支付工资、地租、税款、换债、利息、赊账等)、世界货币的职能。 6.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的数量×价格水平)/ 货币流通次数,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的货币量为为限。如果发行过多会造成通货膨胀,引起物价上涨,反之会造成通货紧缩。 7. 支票: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8. 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100外币兑换更多本币,外汇汇率↑(本币汇率↓),外币升值,本币贬值,抑制进口、刺激出口,资本流入。 9. 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 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0、影响价格的因素: (1)供求影响价格: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 (2)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反之。 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11. 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12. 价格变动的影响 (1)对生活的影响:①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反向)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不同(对生活必需品影响小,高档耐用品影响大)③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A.互为替代品(牛肉羊肉)一种商品价格↑,该商品需求量↓,其替代品的需求量↑;反之依然。B.互补商品(汽车汽油)一种商品↑,该商品需求量↓,其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反之亦然。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产量。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13. 影响消费的因素:居民的收入、物价总体水平(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居民消费 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有影响;收入差距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商品价格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 14. 消费类型:(1)按产品类型分: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2)按交易方式不同:钱货两清,货款消费,租货消费。(3)按照消费的目的:生存资料消费(最基本的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15. 恩格尔系数=食品总支出/家庭总支出恩格尔系数越小,表明人们的消费结构越

信息经济学复习重点

1959年,马尔萨克的《信息经济学评论》一文发表,标志着微观信息经济学的产生。1961年,乔治?施蒂格勒的《信息经济学》从信息搜寻的角度奠定了信息经济学研究与发展的科学基础。 1962 年,美国经济学家马克卢普出版了《美国的知识生产和分配》一书,这是具有国际影响的信息经济学著作,标志着宏观信息经济学的产生。 1970年,美国经济学家乔治?阿克洛夫提出旧汽车市场分析的“柠檬”理论,标志着信息经济学由产生进入到发展阶段。 1977年,美国斯坦福大学马克·尤里·波拉特完成了《信息经济》9卷本的内部报告,第一次把产业分为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业。并把信息部门分为第一信息部门和第二信息部门。第一信息部门是由向市场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企业所组成的部门,第二信息部门是由政府和非信息企业的内部提供信息服务的活动所组成的部门。波拉特还用投入产出技对1967年美国的信息经济的规模与结构作了详尽的统计测算和数量分析。该方法于1981年被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所采纳,用来测算其成员国的信息经济的发展程度。 博弈论是方法论导向的,信息经济学是问题导向的。博弈论研究的是:给定信息结构,什么是可能的均衡结果。信息经济学研究的问题是:给定信息结构,什么是最优的的契约安排。从这个角度而言,博弈论是实证的,而信息经济学是规范的。 简答题:微观信息经济学的八大基础理论: 1)1970 年阿克洛夫创立的拧檬理论; 2)1971 年赫什雷弗提出的信息市场理论; 3)1972 年马尔萨克和拉德纳完善的“团队的经济理论”; 4)1973 年斯彭斯建立的信号理论; 5)1976 年格罗斯曼施蒂格利兹提出的“格罗斯曼-施蒂格利兹”悖论; 6)1976 年莫里斯发展的“委托-代理人”理论; 7)1977 年施蒂格勒的“搜寻”理论; 8)马尔萨克的“信息系统选择”理论。 机制设计是一个三阶段不完全信息博弈: 第一阶段:委托人设计机制,即博弈规则,代理人根据规则发出信号(message),实现的信号决定配置结果(allocation); 第二阶段:代理人同时选择接受或不接受委托人设计的机制; 第三阶段:接受机制的代理人根据机制的规定进行博弈。 委托人-代理人的框架下的五种不同类型的模型 逆向选择:在鉴定交易契约前,进行市场交易的一方可能因为占据信息优势,做出对自己有利,对另一方有害的事情,从而降低了市场效率,甚至可能导致这一市场的萎缩。 信号传递模型:自然选择代理人的类型;代理人知道自己的类型,委托人不知道;为了显示自己的类型,代理人选择某种信号;委托人在观测到信号之后与代理人签订合同。 信息甄别模型:自然选择代理人的类型;代理人知道自己的类型,委托人不知道;委托人提供多个合同供代理人选择,代理人根据自己的类型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合同,并根据合同选择行动。 隐藏信息的道德风险:是指交易双方签订契约后,处于信息优势的一方在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损害了处于信息劣势一方的利益,而且不承担由此造成的全部后果。 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签约时信息是对称的;签约后,代理人选择行动,自然选择状态;代理人的行动和自然状态一起决定某些可观测的结果;委托人只能观测到结果,而不能直接观测到代理人的行动本身和自然本身状态。

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总结

第三课时一元一次方程 廖雅欣2月3日 1、从算式到方程 ①一元一次方程 ⑴方程: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列方程式,要先设字母表示未知数(通常用x、y、z等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题目中的相等关系写出等式。 注:Ⅰ、方程有两个条件,一是含有未知数,二是含有“=”,二者缺一不可。如 都是方程。 Ⅱ、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如6+2=8,又如a+b=b+a,a+2a=3a,它们是表示运算律的恒等式,其中的字母不是未知数而是任意数,故他们也不是方程。 ⑵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是1,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包含单项式与多项式)的方程。 注:Ⅰ、一元一次方程中分母不含未知数,即方程是由整式组成的,如就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Ⅱ、一元一次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如就不是一元一次方程。(注意含参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Ⅲ、一元一次方程化简以后未知数的次数为1,是指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最高次数为1,如就不是一元一次方程,而可以化简为,故是一元一次方程。 Ⅳ、注意判别一元一次方程与恒等式(式中的字母取任意值等式都恒成立)。 ⑶解方程: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归纳: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2、等式的性质 ①等式的性质1: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如果a=b,那么a±c=b±c ②等式性质2 :等式两边同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如果a=b,那么ac=bc ; 如果a=b且c不等于0,那么a÷c=b÷c 掌握关键:<1>“两边”“同一个数(或式子) ” <2>“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 补充性质:③对称性:等式的左右两边交换位置,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即由a=b可以推得b=a. ④传递性:如果a=b,b=c,那么a=c.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实质就是将方程转化为x=a(a是常数)的形式。 3、解一元一次方程 最简方程? 形如ax=b(a、b都是已知数,a≠0)的方程,我们称为最简方程.它的解是x=b÷a. 将方程化为最简方程: ①去括号:用分配律,去括号解决关于含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 ②合并同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合并在一起。

地理必修一知识体系

必修一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一、 宇宙中的地球 1、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2、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夜晚,我们所见的满天繁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3、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总星系 4、太阳系八大行星 太阳—水星—金星— 地球.. —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5、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普通:八大行星的相似性 特殊:存在生命 (1) 外部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光照 (2) 自身条件: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形成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地球的 体积与质量适中,形成适合呼吸的大气;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周期适中,使地表温度变化不大。 6、太阳能量的来源:核聚变(4个氢核在高温高压下核聚变一个氦核) 7、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 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 体运动等提供能量 (2) 太阳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取之不尽、稳定、无污染 8、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3) 太阳活动的类型:黑子(光球层)、耀斑(色球层) (4) 影响:对地球磁场产生影响,产生磁暴;产生极光(两极地区);引起电 离层的扰乱,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与天气、气候变化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正相关、负相关) 9、地球自转 (1)方向: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看逆时针,南极上空俯视看顺时针) (2)周期:23时56分4秒(转动360o) 一个恒星日 (3) 速度: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其他地点都相同,大约每小时转动15o 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例题:广州与上海的角速度相同,广州的线速度大于上海的线速度 10、地球的公转 (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 一恒星年 (3)速度: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慢 1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河外星系 银河系 太阳系 其他恒星系 地月系 其他行星系

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完整版

精心整理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本章板块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方程的定义】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叫做方程。 注意未知数的理解,n m x ,,等,都可以作为未知数。 题型:判断给出的代数式、等式是否为方程 例1、(1)例2、(22x 例3例4bc =;若a =例5、运用等式性质进行的变形,不正确的是( ) A 、如果a=b ,那么a-c=b-c B 、如果a=b ,那么a+c=b+c C 、如果a=b ,那么 c b c a =D 、如果a=b ,那么ac=bc 【知识点四:解方程】 方程的一般式是:()00≠=+a b ax 题型一:不含参数,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方法:

题型三:方程含参数,分析方程解的情况 方法:分情况讨论,①0≠a 时,方程有唯一解a b x =; ②0, 0==b a 时,方程有无穷解; ③0, 0≠=b a 时,方程无解。 例9、探讨关于x 的方程03=-++x b ax 解的情况 【知识点五:方程的解】 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题型一:问x 的值是否是方程的解

方法:将x 的值代入方程的左、右两边,看等式是否成立。 例10、检验5=x 和5-=x 是不是方程 23 1 2-=-x x 的解 题型二:给出的方程含参数,已知解,求参数 方法:将解代入原方程,从而得到关于参数的方程,解方程求参数 例11、若3-=x 是方程()524=--+x k x k 的解,求k 的值 题型三:方程中含参数,但在解方程过程中将式子中某一项看错了,从而得到错误的解,求参数的值 方法:将错误的解代入错误的方程中,等式仍然成立,从而得到关于参数的正确方程,解方程求参数 例12、小张在解关于x 的方程1523=-x a 时,误将x 2-看成x 2得到的解为3=x ,请你求出原来方程的解。 题型四:给出的两个方程中,其中一个方程含参数,并且题目写出“方程有相同解”或者“这个方程的解同时也题型二:调配问题 例16、有两个工程队,甲工程队有32人,乙工程队有28人,如果是甲工程队的人数是工程队人数的2倍,需从乙工程队抽调多少人到甲工程队? 题型三:行程问题(四种) 1.相遇问题 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 快行距+慢行距=原距 例17、甲、乙两人从相距500米的A 、B 两地分别出发,4小时后两人相遇,已知甲的速度是乙的速度的两倍,求甲、乙两人的速度 2.追及问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必背版(完整版)知识分享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23°26′N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0°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23°26′S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㈠昼夜交替 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 23°26′ 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0°,晨昏线上=0°。 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24小时 ★㈡地方时的计算 1.地方时计算原理: 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 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既1°=4分钟) 2.地方时计算方法: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

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题型归纳总结

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题型归纳 .(一)、方程的有关概念 1.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叫做方程. 2. 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x ,未知数x 的指数都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例如: 1700+50x=1800, 2(x+1.5x )=5等都是一元一次方程. (例1) 3.方程的解: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例2) 注:⑴ 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是不同的概念,方程的解实质上是求得的结果,它是一个数值(或几个数值),而解方程的含义是指求出方程的解或判断方程无解的过程. ⑵ 方程的解的检验方法,首先把未知数的值分别代入方程的左、右两边计算它们的值,其次比较两边的值是否相等从而得出结论. (二)、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等式的性质(1)用式子形式表示为:如果a=b ,那么a±c=b±c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等式的性质(2)用式子形式表示为:如果a=b ,那么ac=bc;如果a=b(c≠0),那么a c =b c (三)、移项法则: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例3) (四)、去括号法则 1. 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相应各项的符号相同. 2. 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相应各项的符号改变. (五)、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例4) 1. 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 去括号(按去括号法则和分配律) 3. 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要变号) 4. 合并(把方程化成ax = b (a≠0)形式) 5. 系数化为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 ,得到方程的解x=b a ). 一.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审题:弄清题意.(2)找出等量关系:找出能够表示本题含义的相等关系.(3)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设出未知数后,表示出有关的含字母的式子,?然后利用已找出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4)解方程:解所列的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5)检验,写答案:检验所求出的未知数的值是否是方程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检验后写出答案. 二、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 1. 和、差、倍、分问题: 增长量=原有量×增长率 现在量=原有量+增长量 (1)倍数关系:通过关键词语“是几倍,增加几倍,增加到几倍,增加百分之几,增长率……”来体现. (2)多少关系:通过关键词语“多、少、和、差、不足、剩余……”来体现. 例1:兄弟二人今年分别为15岁和9岁,多少年后兄的年龄是弟的年龄的2倍? 解:设x 年后,兄的年龄是弟的年龄的2倍, 则x 年后兄的年龄是15+x ,弟的年龄是9+x . 由题意,得2×(9+x )=15+x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_整理版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一、运动学的基本概念 1、参考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 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 ①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②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 忽略。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 (1)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 (2)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 (3)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 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 [关键一点] (1)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 3、时间和时刻: 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 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 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v x t ? = ? ,方向与位 移的方向相同。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2)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精确变速运动。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 6、加速度:用量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其定义式为 v a t ? = ? 。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方向相同(注意与速度的方向没有关系),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 补充: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 1、速度与加速度没有必然的关系,即: ⑴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也大;⑵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也大; ⑶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也为零;⑷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2、当加速度a与速度V方向的关系确定时,则有: ⑴若a 与V方向相同时,不管a如何变化,V都增大。 ⑵若a 与V方向相反时,不管a如何变化,V都减小。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

博弈论信息经济学知识点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考察占优战略均衡概念及求解 解题思路:理性参与人做出是最优选择,该博弈存在占优战略均衡,据此可知答案为(3)。 考察重复剔除劣战略占优战略均衡概念及求解 说明:考察重复剔除劣战略,求解占优均衡的方法。答案:(U,L) 下面考察PNE及其解法

妻子 丈夫 (a )请检验,纳什均衡(最优战略组合)是同生共死;均衡结果是同生,或者共死; (b )请检验,占优均衡(占优战略组合)是坚强活着;均衡结果是同生(互相煎熬); (c )请检验,纳什均衡(最优战略组合)是你死我活;均衡结果是死活,或者活死; 显然,(c )情形之下,二人之间的仇恨比(b )中更深。 一些类型的博弈中,PNE 未必存在。以下考察MNE 及其解法 说明:猜谜游戏,是一种典型的零和博弈。这类博弈没有纯战略NE ,但是却存在混合战略 (c ) 活着 死了 (b ) 活着 死了 活着 死了 (a ) 活着 死了 活着 死了

NE。希望大家通过这个例子,加深对NE的概念及NE存在性定理的理解。同时,混合战略NE求解也是本题考察点。以下两个例子,与此相同,供大家练习使用。 模型化如下博弈:两个小朋友一起做猜拳游戏,每人有三个纯战略:石头、剪刀、布。胜负规则为:石头胜剪刀,剪刀胜布,布胜石头,如二人出手相同则未分胜负。二人同时出手。胜者的支付为1,负者的支付为-1,未分胜负时支付均为0。(1)请写出该博弈的支付矩阵,并判断其是否存在占优战略均衡。(2)该博弈是否存在纯战略纳什均衡,是否存在混合战略纳什均衡?如果存在,请写出。 下例来自张维迎,P131。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弈论”课程中有这样一道练习题:如果给你两个师的兵力,你来当司令,任务是攻克“敌人”占据的一座城市。而敌人的守备是三个师,规定双方的兵力只可整师调动,通往城市的道路有甲、乙两条,当你发起攻击时,若你的兵力超过敌人你就获胜;若你的兵力比敌人守备部队兵力少或者相等,你就失败。你如何制定攻城方案? 与零和博弈不同,有些博弈既有PNE,又有MNE。如以下性别战博弈和斗鸡博弈。 性别战博弈: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版)

微观经济学重点概念 1. 经济人 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2. 需求 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3. 需求函数 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函数。 4.供给 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5.供给函数 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6. 均衡价格 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7. 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8. 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9. 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 内生变量指一个经济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外生变量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 10.静态分析 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值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 11.比较静态分析 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 12. 动态分析 需要区分变量在时间上的先后差别,研究不同时间点上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13. 弹性 当一个经济变量发生1%的变动时,由它引起的另一个经济变量变动的百分比。 14. 弧弹性 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15. 点弹性 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6. 需求的价格弹性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归纳

一元一次方程 方程的有关概念 夯实基础 一.等式 用等号(“=”)来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温馨提示 ①等式可以是数字算式,可以是公式、方程,也可以是运算律、运算法则等,所以等式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 ②不能将等式与代数式混淆,等式含有等号,是表示两个式子的“相等关系”,而代数式不含等号,它只能作为等式的一边。如x x 2735-=+才是等式。 二.等式的性质 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即如果b a =,那么c b c a ±=±。 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即如果 b a =,那么b c ac =;如果b a =()0≠c ,那么 c b c a =。 温馨提示 ①等式类似天平,当天平两端放有相同质量的物体时,天平处于平衡状态。若在天平的两端各加(或减)相同质量的物体,则天平仍处于平衡状态。所以运用等式性质1时,当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时,才能保证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应特别注意“都”和“同一个”。如31=+x ,左边加2,右边也加2,则有2321+=++x 。 ②运用等式的性质2时,等式两边不能同除以0,因为0不能作除数或分母。 ③等式性质的延伸:a.对称性:等式左、右两边互换,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即如果b a =,

那么a b =。b.传递性:如果c b b a ==,,那么c a =(也叫等量代换)。 例1:用适当的数或整式填空,使所得的结果仍为等式,并说明根据等式哪一条性质,以及怎样变形得到的。 (1)如果 51134=-x ,那么+=53 4 x ; (2)如果c by ax -=+,那么+-=c ax ; (3)如果4 3 34=-t ,那么=t 。 三.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温馨提示 方程有两层含义: ①方程必须是一个等式,即是用等号连接而成的式子。 ②方程中必有一个待确定的数,即未知的字母,这个字母就是未知数。如12=+x 。 四.方程与等式的区别与联系 五.方程的解与解方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