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类进化的资料

关于人类进化的资料
关于人类进化的资料

1.类人猿。也叫做猿类。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猩猩和长臂猿等。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与人相似,亲缘关系与人最为接近,故称类人猿。类人猿大脑发达,没有尾巴;牙齿的数目与结构,眼的位置,外耳的形状,宽阔的胸廓,扁平的胸骨,怀孕期7至9个月,也都与人类也十分相近。但类人猿的前肢较后肢长,因此,只能半直立行走及臂行,这又与人类有显著区别。

达尔文仔细地比较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材料,根据材料相似或相异的程度,得出人类和类人猿共同起源于古猿的论点。

2.森林古猿。森林古猿生活在距今3000多万年到500万年前,在非洲、亚洲和欧洲都有分布,过着群体生活。身体短壮,胸廓扁宽,前臂和腿一样长。前肢既是行走时的拐杖,也是用来悬挂在丛林间摆荡、摘取野果的器官。它们是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森林古猿如何向人的方向发展,曾有过种种推测,其中比较合理的解释是:由于气候变化,使森林地区逐渐稀疏和缩减,树丛间出现了空地,这就为森林古猿提供了到地面上活动的条件,逐渐由树居生活向着地面生活过渡。在剧烈的生存斗争中,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森林古猿体质特征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进化为能够直立行走的南方古猿。

3.南方古猿。南方古猿大约生活在距今500万年至140万年之间的非洲,分为若干不同的类型,但只有一种类型进化为能人,其余类型最终灭绝。南方古猿的牙齿、头颅、髋骨等和人相近,和猿类有显著的差别。其脑容量为人类的三分之一。他们已经能够直立行走和使用天然工具。人类的形成以直立行走为标志,因此南方古猿是最早的人类。古猿下地之后,为什么不像其他四足动物四足行走,而是直立行走,这个问题目前还众所纷纭。

4.1974年,美国古人类学家在埃塞俄比亚发现一具骨人类的化石,命名为露西(Lucy)。露西是一具40%完整的骨架,生前是一个20多岁的女性。化石显示露西的两足拥有坚硬的两足和稳固的足弓,掌握直立行走的能力,这是人类独有的特征。借助于类似人类的足弓,露西及其亲属除了可以生活在茂密的森林,还可以在空旷的地区生存下去。进化出足弓是朝着人类进化的一个根本性转变,因为拥有足弓意味着我们的祖先无需再借助大脚趾抓住树枝,从此告别树上生活,开始陆地上的新生活,真正与大猩猩和黑猩猩区别开来。

生活在320万年前的原始人类露西的3D模型,新发现的足骨证明露西具备直立行走能力

教材中所讲的“东非人”是1959年在坦桑尼亚奥杜韦峡谷发现的一个头骨建立的一个名称。近来大多数古人类学家已同意废弃这一属名,认为这个头骨是南方古猿的一个种──鲍氏种。这个头骨的时代据钾氩法测定为距今175万年前。

5.能人。由南方古猿的其中一支进化而成,是距今260万~150万前生活在非洲的古人类。能人是最早制造工具的人类。具有了制造工具的能力,使得能人的适应力大大增强了。1960年,就在发现著名的“东非人”(即南方古猿鲍氏种)一年之后,考古学家在奥杜韦峡谷发现了另一种类型人类的头骨骨片,还发现有与之相关的下颌骨、手骨以及其他的一些锁骨、手骨和足骨。这块头骨片相对较薄,表明这个个体比已知所有的南方古猿都要体格轻巧。最为重要的是,这种新类型表现出他们的脑子要比南方古猿大出50%(平均脑量为646毫升)。与能人化石一起发现的还有石器。这些石器包括可以割破兽皮的石片,带刃的砍砸器和可以敲碎骨骼的石锤,这些都属于屠宰工具。因此,能够制造工具和脑的扩大是能人的重要特征。后来能人演化成为直立人。

6.直立人。生活在距今180万~20万年前。直立人起源于非洲,但是后来走出了非洲,向亚洲和欧洲扩散。这是人类第一次走出非洲。中国的周口店北京猿人是著名的直立人。直立人从自然界的雷击、山火等获得火种,学会了用火来烧烤猎物、块根,开始熟食。会用火是人类祖先的一项很重要的知识财富,火为人们提供温暖,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加强营养,减少疾病,避免猛兽的侵害。获得和保持火种的能力很可能是人类在欧亚高纬度地区生活的先决条件。直立人的脑子已经明显增大,早期成员的脑量就已经达到800毫升左右,晚期成员则上升为1200毫升左右。因此直立人能够制造更为复杂和精巧的石器。

7.智人。早期智人生活于距今约20万年至5万年前。早期智人化石遍布亚、非、欧三洲许多地区。德国的尼安德特人、中国的马坝人、长阳人、大荔人、丁村人,都属于早期智人。其体质形态已和现代人接近,早期智人的脑容量平均为1350毫升。此时的人类不仅会保存天然火,还学会了人工取火和穿兽皮蔽体御寒。出现埋葬死者的习俗。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已具备语言能力。

晚期智人是生活在5万年前至1万年前的古人类(1万年以来的人类称为现代人)。晚期智人的体质特征已很接近现代人,会制造磨光的石器和骨器,已学会人工取火。法国的克罗马努人和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都属于晚期智人类型。石器更进步,这个时期石器的特征是用窄长的石叶制作的工具占了很大的比例。石叶可用来制作各种工具和武器,如石刀、雕刻器、刮削器等。另外,骨器也有很大发展。用骨制作的工具有矛、标枪、鱼叉、鱼钩和有眼的骨针等。这个时期的人类以狩猎为主。人类除了居住洞穴,还建造人工住所。埋葬死者的习俗更隆重,为死者穿着衣服,佩戴装饰品。艺术有很大发展,主要有雕像和洞穴壁画。

一般认为晚期智人大约在15万年前至20万年前起源于非洲的直立人群体,在距今10万年以内离开非洲,向亚洲和欧洲扩散,替代了原先各地的人类,发展为现代人类。一支进入欧洲的尼安德特人区域,消灭了土著尼安德特人,形成了现代的欧洲人;另一支进入亚洲地区,替代了亚洲土著,发展成为现代黄种人。在距今8万年前至3万5千年前,以及在距今1万1千年前,在西伯利亚与阿拉斯加之间曾经有陆桥相连。人类很可能在这两个时期由于追逐猎物,从亚洲到达美洲。世界各地的现代人类不是从当地的古人类发展而来的,而是来自非洲。

8.北京猿人(即周口店北京人)是中国人的祖先吗?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从1997年开始采集中国各个民族的DNA样本,在对近2万个DNA样本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在10万年前左右,现代智人逐渐迁移出非洲,来到中亚,其中一些人在当地定居,人类进一步分化。大约到了4—6万年前,一部分人迁移到了东亚,进入到了中国大陆;经过4万年的演化,这部分人逐渐分支,产

生了56个民族。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金力指出,现代人是单一物种,而各地猿人却属于不同物种,只有东非猿人走上了向现代人进化的道路,故北京古猿人不可能成为中国人的祖先。

人类的进化历程.

人类的进化历程 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超过10公里的小行星,以每秒几十公里的速度,猛烈撞击到墨西哥的尤卡坦丰岛上。这一撞击在短时间内严重破坏了地球的环境和气候,导致全球生态系统崩溃,当时80%的生物物种惨遭灭绝,尤其是爬行动物的黄金时代结束了。地球霸主恐龙的消亡,为哺乳动物的演化和繁盛提供了契机。 5000万年前,灵长类动物呈放射状快速进化,从低级灵长类动物的原猴类中,分化出高级灵长类动物。这时候,有的猴类开始向猿类演化,原始猿类逐渐从猴类中分离出来。目前已知的最早猿类,是出土于埃及法雍的生活于3500万至3000万年前的原上猿,其次是距今2800万至2600万年前的埃及古猿。2300万年前,又演化出森林古猿,目前在非洲和亚欧大陆的很多地方,都发现有森林古猿的化石。1000万年前,森林古猿消失。 在漫长的生存过程中,森林古猿分化出了巨猿、西瓦古猿和拉玛古猿等多个分支。1400万年前,拉玛古猿开始出现,目前在非、亚、欧三大洲都发现有拉玛古猿的化石(中国云南禄丰也有发现),其共同特征是:吻部短缩,齿弓向后张开,牙齿排列紧密,犬齿小,颊齿齿冠宽短,下颌第一前臼齿为双尖型,釉质厚。这些等点与人类相似,而与猿类不同。多数学者认为,拉玛古猿是人类和猩猩的共同祖先。 1200万年前,地壳运动开始在非洲东部制造一条南北走向的大裂谷,把非洲分为东部和西部两个相对独立的动植物系统,这成为人和猿分道扬镳的关键因素。600多万年前,南北美洲还不相连,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中部,洋流相通;北冰洋较暖,其海水盐分较高,不易结冰。后来,

地轴倾斜角产生变化,地球接受的太阳光略微减少;地壳运动在中美洲制造了巴拿马地峡,阻断了两大洋的中部洋流;北冰洋雨水增多,其表层海水的盐分降低,较易结冰。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使南北两极形成大冰盖;南北极的大冰盖又反射出大量的太阳光,从而使地球进入冰河期。在那冰河时代,气候严寒大量的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于陆地之上,海平面下降了大约50米,全球干旱少雨,地中海干涸。这时候,在非洲大裂谷的西部,由于地处赤道附近,距离大西洋不远,而且地势较低,仍然雨水充沛,森林茂密,那里的拉玛古猿栖息在大树之上,食物充足,生活悠闲,所以进化缓慢,后来逐渐演化成猩猩。与此同时,在非洲大裂谷的东部,地壳运动抬高了地势,阻断了来自遥远的大西洋本来就不太多的水汽,使那里的降雨量由西向东渐次减少,原有的大片森林退化成草原,那里的拉玛古猿无树攀援和栖息,不得不来到地面,而且食物稀少,生活艰难。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获取食物,躲避天敌,使视野开阔,大裂谷东部的拉玛古猿开始学习直立行走。这期间,一些与现今猿类共祖的种群,因不能适应新的环境而灭绝了。500多万年前,非洲东部出现了一种双脚勉强可以行走,双手作辅助的大型高级灵长类动物,这就是南方古猿。 南方古猿,因其骨骼化石最早发现于非洲南部而得名,又称最早的人类(人属),或与其后裔的鲍氏猿人、能人和匠人一起统称为早期猿人。南方古猿的骨骼化石,主要在非洲南部和东部发现过十几处,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露西女士”。露西女士,1974年出土于埃塞俄比亚,生活在300多万年前,死亡年龄在20岁左右,全身骨骼保存率达40%。南方古猿的主要特征是:齿弓呈抛物线形,犬齿不突出,没有齿隙;脑

人类的进化历程有哪些详细过程

人类的进化历程有哪些详细过程? 在地球生物圈中,物质和意识组成我们这一现实世界,组成了地球生物进化文明的序幕,使得我们这一现实世界五彩缤粉。 在当代人类的眼里,科学与文明是一盏不可分割的神灯,它带给人类那么多不可思议的东西,1945年7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试爆成功,爆炸力相当于两万吨TNT炸药。同年8月6日和9日两颗原子弹分别投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使两个城市瞬间化为废墟,举世震惊。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地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宣告了航天时代的到来。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号飞船将两名美国宇航员送上月球,第一次实现了数千年来月亮旅行之梦。1945年底,世界上第一台电子管电子计算机在美国问世,1948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发现晶体管后,电子计算机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每5年运算速度提高10倍,体积和成本降低10倍,把人类带入了电脑化时代。 20世纪的科技的发展造就了人类前所未有的征服和改造自然的巨大生产力,创造出文明史上最为辉煌的伟大奇迹。在物质领域,高分子化学材料、生物技术、遗传工程、新型建筑材料、先进的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等;在意识领域,科学文化、教育、艺术均步入电脑时代,都在点缀着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 面对这异彩纷呈的物质、意识文明,人类不禁会产生这一个信念,科学文明简直是万能的,它会有什么做不了的事情呢?如果它现在无能为力,那肯定是因为它还不发达,只要继续发展科学文明,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人类的生活就会越来越美好。 然而,在科学文明成功的背后,人类已经看到一个无比强大的潜在危险正在显露出来,1987年7月11日,南斯拉夫的萨格勒布市的一名叫特伊.加斯帕尔的男婴降生了,这事引起全世界的特别关注,连当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德奎利亚尔先生也专程赶到医院探望。事情的关键并非由于这个男婴自身有什么独特之处,而是因为,他是地球上的第50亿位居民。50亿,也许算不得什么惊人的天文数字,但对地球来说,不啻于足球场上亮出一枚黄牌,50亿人口,对地球生物圈环境而言,的确是一声洪钟般的警告。到了1997年,人类的人口已近60亿;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机构预测今后50 年内,世界人口可能翻一翻,大大突破百亿人口大关,这意味着人类将面临生存与毁灭的严峻挑战。 人口的增长也意味着物质、意识领域的同步均衡增长,人类通过更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地球自然,掌握更高的能量,支配自然,从而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人口数量。但地球都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物圈,既无法承受人类掠夺性的野蛮破坏,同时,最终也破坏人类自身生存的根基。 现代工业和现代生活所需的能源绝大部分来自煤、石、油和天然气,这是地球在演变过程中花了近30亿年积攒下的非再生能源,以目前的开采速度,在一个不远的将来,也许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将被彻底耗光。到那时候没有新能源供应,氧化文明社会就会土崩瓦解。可是环境呢?地球是否会回到30亿年前的原始荒芜的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呢?空气中缺乏氧气, 二氧化碳可能成为超过氧气的主要气体,碳氢、碳氧、氧化氮、氧化硫等化合物的有毒气体会窒息地充满在大气层内。由于工业、农业的污染,大量含氯类的工业及消费品的排放,将彻底破坏大气层中的臭氧层, 紫外线将长驱直入地杀伤地球生命。同时大气在失去臭氧层的情况下, 会失去保温层的作用,昼夜的温差变化极大,狂风暴雨,炎热干旱酷暑严寒将扫荡

人类进化的过程

人类进化的过程 上文阐述什么原因造成人类进化与起源——“人,多种能源的使用者”。下面我就人类进化的特殊道路进行描述。 因为生命是在时间周期内熵值呈现周期变化耗散体系。不断地吸收周围能量是生物的本能活动。科学界所共识“进化是由于气候的原因”,而人类以外的物种其进化方式是被动的适应周围环境与气候,所以人以外的生物其智力进化与其身体其他器官进化是同步进行的,而当环境与周围竞争相对稳定后,大脑与其他身体器官的进化日渐缓慢。除人以外动物进化曲线可以为: 但是人类不同于其他生物在于进化过程中不但本能利用几种特定生物能量,还超出身体机能使用周边其他能源。这里我就要提出一个新概念——辅助进化。辅助进化就是利用自然界物质而非本体器官间接获得能源的方式。辅助进化是由于人类利用能量种类、量级、效率的增加,而带来超出自身器官功能可以处理信息量的非本能的转化过程。同时,辅助进化的产生不但使得人类走向不同于其他动物的进化道路,也成为自有语言产生以后人类进化的主要手段,从远古直到现代,甚至可以预见的不远未来。 “火的使用”是生物界第一次不利用自身新城代谢的方式把自然界的能源转化为可控能,从而使自身的熵值负化的过程。正是由于货的使用导致的多信息在没有身体基因遗传的基础

上语言产生才有最大的可能性与必要性。虽然开始阶段火的使用可能是无意中进行。可是以后保留火种的行为是人类走上特殊进化的标志,至此以后的用火照明等活动与以前的所有动物都不同了。因为这时人猿开始从大自然索取能量方式中使用非自身代谢的能量而改变自身的熵值使自身有序化,从被动进化、被动适应环境,而转入主动进化、主动的使环境适应自身的生理条件。从而使人类整个智力的进化曲线发生了改变。人类的智力改变也由上图变为下图状态。这几个折线的节点风别代表:人类使用能源的种类增加与是利用能源效率的增加。 由上图可以看出来人类群体智力的进化过程中,辅助进化的表现与能量的使用种类增加与使用能源输入效率的增加是一致的,而且辅助进化在人类群体活动出现组织不同个体分工后,其表现为组织整体的进化方式更为突出,比如:近代人类的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其科技水平超出其他地区的现象就是辅助进化在人类社会的表现。 下面我就描绘一下人类进化全过程。 第1步、第一次非自身新陈代谢能源的使用——火的使用 由于气候与地理条件的变化,古猿失去了森林生活的条件,转而向森林与草原的过度地带生活。为了适应树木与草原的同时生活,一群古猿被迫—“直立行走”就此产生。从而诞生了一个新种—“直立人种”。这样古猿直立人种既可以从树上取食,又可以在草原上奔跑

人类进化史的演进

人类进化史的演进 引言:进化论中男性中心的想象 自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于1859年发表,论述了人是从猿进化而来之后,由于人类出于对自己来自何处的好奇,使该书引起的争论与关注延续至今。对于史前人类进化过程的研究在其后一直占据了动物学家,生物学家,人类学家甚至政治家的视野。其后,美国的民族学家摩尔根根据其在美洲的印第安部落长期的田野调查的结果,综合了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著成了《古代社会》一书。该书阐述了人类社会从蒙昧时代经历野蛮时代到文明时代发展的过程,以进化和发展的理念贯穿其中,认为原始社会发展到阶级社会再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都是进步的结果,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之后,也会进入新的社会发展的阶段。他的研究成果在当时受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致认可。马克思在阅读过该书后写下了详尽的摘录和批语,试图用唯物史观来阐述摩尔根的研究成果,可惜未及著成便逝世了。根据马克思留下的手稿,恩格斯在1884年发表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而早在1876年时,恩格斯已经采纳了进化论的观点,发表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进化过程中的作用》这篇论文。 而随着人类对自身的进一步研究,尽管在考古、田野调查的材料上日益丰富,但关于人类进化的研究却陷入泥潭,没有太多实质性的突破。时至1960年,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海洋生物学家阿利斯特?哈代(Sir Alister Hardy)在一篇发表在《新科学家》上的论文中,首先提出人类进化的水生理论,认为人类的进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即

从有毛的猿猴变成无毛的裸猿——是因为经历了水生的阶段。该理论一出,对当时的科学界造成了巨大的轰动,其影响力堪比达尔文在100年前写信给林奈协会第一篇关于物种起源的论文。然而让人费解的是,后来的学者在研究到这一问题的时候,虽然给予哈代的理论一定认可,却没有顺着他的思路进一步研究人类进化的问题。以至于1967年由美国学者莫里斯发表的《裸猿》一书,仅仅用一页多的篇幅草草介绍了哈代的理论,并且对其可信度表示怀疑。莫里斯认为,人类毛发的退化更多的是因为人在狩猎时由于身体运动需要排出体内的汗液,为了使得汗液的排泄顺畅,体毛就退化了。这一切发生的根本原因——还包括人类汗腺的增多,皮下脂肪的形成,双手的灵巧——都是拜人类狩猎活动的开展所赐。 以莫里斯为代表的一批动物学家和人类学家对人类狩猎活动的重视和对哈代水生理论的忽视并没有让太多人感到惊奇,反而是他的理论变得街知巷闻,《裸猿》在当时热销一千万本就是最好的证明。究其原因,乃是其内部蕴涵的男权中心的理念与时人的认知完全一致。正是因为人们太习惯于认为男性以及与之相关的狩猎行为在人类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的意义,使得读者们甚至遗忘了一些已经得到的常识,去拨开莫里斯理论外面那层男权主义的面纱,成为其理论的忠实拥趸。 这种人人唱赞歌的局面在五年之后被另外一本热销的著作打破,这就是英国剧作家伊莲?摩根根据哈代的水生理论写成的《女人的起源》一书。限于她剧作家的身份,摩根的著作一直没有得到学术界的认可,

人类进化

据报载,国外有的进化生物学家提出:人类正在脱离进化理论的“自然选择”和“物种形成”力量,进化势头日益减弱。人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其演化过程大致经历了从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现代人等几个阶段。这是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至今大约已有300多万年。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人类在生存,在繁衍,在发展进化。... 不过,同自然界的其他生物种类比较起来,人类的发展进化有着显著的特点。人类既要与自然环境相适应以求生存,又要改变环境条件来使自己生存得更好。于是,人类的进化就出现了“双重标准”:一方面是体能的进化;另一方面是智能的进化,即创造工具,使用工具,来延伸或弥补自己体能的不足。人类学界目前认为,从最早的直立人到现代人的演化进程中,由于直立行走姿势的完善和生产活动的发展,人类的体质形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一些似猿的原始特征逐渐消失,另一些与现代人相同的进步特征逐渐形成。根据20世纪30年代以来亚洲、非洲和欧洲发现的直立人化石和智人骨骼化石,特别是头骨化石的形态特征,与现代人的头骨特征相比,可以看出人类体质形态变化十分明显。... 根据专家从微观统计和计算的结果表明,我国的晚期智人经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至现代的一万年内,其体质形态的变化仍然十分明显,具体表现在头部、面部水平尺寸继续趋于减小,整个头骨由粗壮变得较纤细,大脑的容积和身体出现了增大的趋势。上述人类演化进程中人类体质形态变化的事实表明,一万多年来,人类头部、面部尺寸大小仍然继续在变化,那么,现代人是否还在继续演化呢?... 人类学家认为,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两足直立行走姿势的确立是人类诞生的条件,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则是人与猿相区别的真正标志。古猿从树上生活转为营地生活,必须要适应地面上的生活环境才能生存。直立行走的完善是与自然环境适应的结果,同时又是体质演化的动力。直立行走,头由身体的前方移置于身体的顶端,原来项部一些担负牵引头部肌肉的机能减退。肌肉退化,头骨上肌肉附着嵴的发育减弱或消失,眉嵴也逐渐减弱,头骨的长度缩短,面部变为直立,眼睛视觉范围扩大,特别是手的解放,成为劳动器官,扩大了与自然环境的接触范围,增加了大脑的信息来源,促进人类思维的发展。思维的发展又反馈于手机能的进一步发展,手的动作变得更为灵巧,结构更为纤细,制造工具的技术也进步了。... 大约在距今一万多年前,随着原始农业的出现,人类的生产方式由采集和狩猎变为农耕。因此,生产工具也随之革新,人们开始在粗糙的石器工具的基础上进行精细加工——磨光。这种经过磨光带有刃口的工具,远比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工具更为进步,称之为新石器。人们通过生产活动接触、感觉、记忆、思维、探索,推进石器文化向前发展。由此来看,石器成为人类最早播下的科学文化种子,它的进化绽放了铜器、铁器、机器、原子能等文明之花。... 科学家认为,人类最初智力的发展还表现在对火的使用过程。科学家推测,原始人类对自然引起的火灾(如雷电引起火灾)茫然无知,既好奇又恐惧。当他们来到被自然火浩劫后的现场,看到了被烧烤得香喷喷的兽肉,开始尝试熟的食物,品尝熟食的滋味。其结果,必然激发他们的想像力,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探索,他们终于把火保存下来,并用来烧烤食物,从此摆脱生食而进入到熟食阶段。... 由于火的引用,丰富了食物的来源,增加了营养,软化了食物,便于肠胃吸收,从而增强了人的体质,尤其促进了大脑的发育。我国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中发现的被烧的灰烬层和烧过的兽骨,是人类用火的最好证据之一。到了旧石器晚期的化石智人——文明的奠基者,才发明了人工取火。由于火的发明和运用,才会有新石器时代陶窑的发明和陶器工业的兴起,以及最后导致金属冶炼工业的发展和火箭等新型工业文化的问世。... 从远古时代简单粗糙的石器,到当代新型电脑的出现;从以树叶和兽皮制作的“衣服”,到当代五颜六色的

人类Y染色体进化历程解读

关于人体Y染色体的进化历程的研究报告 研究课题:人类Y染色体的进化历程 研究成员: 文章撰写人: 人类属于XY性别决定类型,在正常男性体内X与Y染色体是23对同源染色体中形状差别最大的一组。人体内的Y染色体在形状上比X染色短。单从数据上看,X在23对染色体中要排上第8位,但与其配对的Y染色体却只有它的三分之一,比最小的22号染色体还要小。 Y是惟一一个对个体生存不必要的染色体。人如果没有X,或者没有其他任何一对常染色体,就无法出生,在胚胎期就会死亡。而没有Y染色体却对个体生存没有关系,比如女性都没有Y。其他染色体一般互相依靠,但是它们不依靠Y染色体。 2005年,X染色体基因草图显示,Y染色体上有用的基因部分转移到了X染色体上。Y染色体甚至被戏称为X染色体的“错误版本”。实际上,现在Y染色体上最有用的基因仅剩SRY基因(决定了睾丸的发生)此外,Y染色体还有抗癌作用,那么Y染色体的起源和发生是怎么样的呢? 我们知道无脊椎动物是没有性染色体或是没有雌雄异体的机制,

包括许多属于变温动物的脊椎动物也是没有性染色体的。这些动物的性别许多不是受到基因型的控制的,他们的性别决定是受到环境影响的:像是一些动物的性别决定取决于温度——海龟的性别决定依赖于孵卵时的温度;对于盐生钩虾来说,在5℃下后代中雄性为雌性的5倍,而在23℃以下的后代中雌性是雄性的13倍。 故在生物的进化历程中性染色体的出现,是进化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XY染色体决定机制是高等生物标志(相比于其他的性别决定机制,如:ZW,XO等),可见Y染色体在生物进化上的重要地位。 根据《自然》杂志上一篇关于Y染色体进化的研究报告显示:Y 染色体的进化速度比其他的基因快2%,科学家通过将人类的基因与最像人类的“近亲”猩猩相比对,发现Y染色体与猩猩的差异度为30%,而人类其它基因与猩猩的差异度为28%,这也就是说人类的Y 染色体与人类其它基因相比存在2个百分点的进化程度差异。而这一进化过程是从大约600万年前开始的,其他的基因的进化时间要比Y 染色体长的多。研究报告的撰写者,剑桥大学怀特黑德研究所主任戴维·佩奇和麻省理工学院的一名教授表示:“看起来Y染色体是人类染色体中进化最快的一个,它几乎就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基因,就像是一座不断重建的房屋一样。 动物的雄性祖先最早可以追溯到5亿年前,而Y染色体的出现不到3.1亿年,目前创造雄性所必须的基因出现可能不到1.7亿年。3亿年前的某一天,在其中一条原始性染色体上一个叫SOX3的基因发生突变,变成了名为SRY的基因。SRY基因是现代Y染色体上决定

人类进化的历程可分为

人类进化的历程 人类进化的历程可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南方古猿:南方古猿生活在距今400万年-100万年前的非洲,是目前发现的最早两足行走的原始人类,身高为130-140CM。 能人:大约出现在距今200万年前,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身高为140-150CM。 直立人:出现在距今180万年-20万年前,会用火和更先进的工具,身高为150-160CM。 智人:相当于现在的人类,出现在距今20万年-1万年前,身高为150-180CM。 一下为具体发展有兴趣可以看看 南方古猿 南方古猿化石最早发现于1924年,地点是在南非金利伯以北,那是一个幼年古猿的头骨。后来,在南非马卡潘山洞、唐恩等地和东非奥莫、奥杜威等地也有发现。这些化石主要是头骨、下额骨、髋骨、牙齿、四肢骨等。粗壮型体平均在40公斤以上,脑量大于500毫升,身材较高。纤细型身材高约1.20到1.30米左右。 南方古猿是一个属名,它包括许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有阿法种(距今约400万~300万年前)、非洲种(距今约300万年~200万年前),埃塞俄比亚种(距今约280万~220万年前)、鲍氏种(距今约220万年~140万年前)、粗壮种(距今约180~150万年前)等。 原先人们认为南方古猿阿法种是最早的,后来,考古学家在埃塞俄比亚的阿法地区发现了一批化石,年代为距今440万年前,这批化石被定名为“南方古猿始祖种”,这是现今所知最早的人类直接祖先。 从化石材料看,南方古猿的头骨要比人类的短,其脑容量也要比人类的小,但脑结构却与人类相近。南方古猿已经能够直立行走,并使用天然工具,但还不能制造工具。 能人 能人于1960年发现于坦桑尼亚西北部的奥杜威河谷。头骨壁薄,尾嵴不明显,平均脑量为637ml。颊骨比非洲古猿窄,下肢直立行走,手指能对握,身高1.2-1.3m,还能制造石器。 从地猿到南方古猿所代表的人的起源是一次进化上的飞跃,标志着人类家族与高等灵长类中的其他类群分化开来。接下去的一次飞跃是人类家族内部的飞跃:人科当中一类更接近我们的类群--人属,在大约250万年前的那段时间里出现了。 1960年,就在玛丽·利基(Mary Leakey, 1913-1996)于坦桑尼亚的奥杜韦峡谷发现著名的“东非人”(即南方古猿鲍氏种)一年之后,她的大儿子乔纳森·利基(Jonathon Leakey, 理查德·利基的哥哥)在奥杜韦峡谷发现了另一种类型人类的头骨骨片,还发现有与之相关的下颌骨、手骨以及其他的一些锁骨、手骨和足骨。这块头骨片相对较薄,表明这个个体比已知所有的南方古猿都要体格轻巧。其他的骨骼也证明这样的推测,尤其是颊齿较小。然而最为重要的是,这种新类型表现出他们的脑子要比南方古猿大出50%。又经过几年的发掘和研究,乔纳森和理查德的父亲、玛丽的丈夫路易斯·利基(Louis Seymour Bazett Leakey, 1903-1972)下结论说,虽然南方古猿是人类祖先的一部分,但是这些新发现的化石却代表了最终将产生出现代人的那一支早期人类类型。因此,路易斯·利基把这个新类型命名为能人,作为人属的第一个早期成员。“能人”这一名称是达特向路易斯建议的,意思是“手巧的人”,因为推测发现于这个时代的工具就是他们制造的。

人类的进化历程.

人类的进化历程.

人类的进化历程 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超过10公里的小行星,以每秒几十公里的速度,猛烈撞击到墨西哥的尤卡坦丰岛上。这一撞击在短时间内严重破坏了地球的环境和气候,导致全球生态系统崩溃,当时80%的生物物种惨遭灭绝,尤其是爬行动物的黄金时代结束了。地球霸主恐龙的消亡,为哺乳动物的演化和繁盛提供了契机。 5000万年前,灵长类动物呈放射状快速进化,从低级灵长类动物的原猴类中,分化出高级灵长类动物。这时候,有的猴类开始向猿类演化,原始猿类逐渐从猴类中分离出来。目前已知的最早猿类,是出土于埃及法雍的生活于3500万至3000万年前的原上猿,其次是距今2800万至2600万年前的埃及古猿。2300万年前,又演化出森林古猿,目前在非洲和亚欧大陆的很多地方,都发现有森林古猿的化石。1000万年前,森林古猿消失。 在漫长的生存过程中,森林古猿分化出了巨猿、西瓦古猿和拉玛古猿等多个分支。1400万年前,拉玛古猿开始出现,目前在非、亚、欧三大洲都发现有拉玛古猿的化石(中国云南禄丰也有发现),其共同特征是:吻部短缩,齿弓向后张开,牙齿排列紧密,犬齿小,颊齿齿冠宽短,下颌第一前臼齿为双尖型,釉质厚。这些等点与人类相似,而与猿类不同。多数学者认为,拉玛古猿是人类和猩猩的共同祖先。 1200万年前,地壳运动开始在非洲东部制造一条南北走向的大裂谷,把非洲分为东部和西部两个相对独立的动植物系统,这成为人和猿分道扬镳的关键因素。600多万年前,南北美洲还不相连,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中部,洋流相通;北冰洋较暖,其海水盐分较高,不易结冰。后来,

地轴倾斜角产生变化,地球接受的太阳光略微减少;地壳运动在中美洲制造了巴拿马地峡,阻断了两大洋的中部洋流;北冰洋雨水增多,其表层海水的盐分降低,较易结冰。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使南北两极形成大冰盖;南北极的大冰盖又反射出大量的太阳光,从而使地球进入冰河期。在那冰河时代,气候严寒大量的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于陆地之上,海平面下降了大约50米,全球干旱少雨,地中海干涸。这时候,在非洲大裂谷的西部,由于地处赤道附近,距离大西洋不远,而且地势较低,仍然雨水充沛,森林茂密,那里的拉玛古猿栖息在大树之上,食物充足,生活悠闲,所以进化缓慢,后来逐渐演化成猩猩。与此同时,在非洲大裂谷的东部,地壳运动抬高了地势,阻断了来自遥远的大西洋本来就不太多的水汽,使那里的降雨量由西向东渐次减少,原有的大片森林退化成草原,那里的拉玛古猿无树攀援和栖息,不得不来到地面,而且食物稀少,生活艰难。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获取食物,躲避天敌,使视野开阔,大裂谷东部的拉玛古猿开始学习直立行走。这期间,一些与现今猿类共祖的种群,因不能适应新的环境而灭绝了。500多万年前,非洲东部出现了一种双脚勉强可以行走,双手作辅助的大型高级灵长类动物,这就是南方古猿。 南方古猿,因其骨骼化石最早发现于非洲南部而得名,又称最早的人类(人属),或与其后裔的鲍氏猿人、能人和匠人一起统称为早期猿人。南方古猿的骨骼化石,主要在非洲南部和东部发现过十几处,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露西女士”。露西女士,1974年出土于埃塞俄比亚,生活在300多万年前,死亡年龄在20岁左右,全身骨骼保存率达40%。南方古猿的主要特征是:齿弓呈抛物线形,犬齿不突出,没有齿隙;脑

人类进化史

人类进化史 人类进化史是指人与人猿存在某种亲缘关系,具有共同的祖先。约6500万年前,一颗宽度约16公里的大型陨石撞击到了今天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上,造成巨大灾难,当时地球上包括恐龙在内的三分之二的动物物种消亡灭绝,爬行动物的黄金时代结束,原始哺乳类动物逃过劫难经过漫长岁月存活下来,之后进化。 人类起源 人与人猿存在某种亲缘关系,具有共同的祖先。约6500万年前,一颗宽度约16公里的大型陨石撞击到了今天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上,造成巨大灾难,当时地球上包括恐龙在内的三分之二的动物物种消亡灭绝,爬行动物的黄金时代结束,原始哺乳类动物逃过劫难经过漫长岁月存活下来,之后进化。 约5000多万年前,灵长类动物呈辐射状演化,从低等灵长类动物原猴类中又分化出高等灵长类动物(即猿猴类,如猕猴、金丝猴、狒狒与猿)。 (注:中国中华曙猿比早期高等灵长类动物猿猴类还要古老,基本属于早期猿猴,也就是说所谓中华曙猿实际上还是猴子,根本谈不上人类的起源,如果说中华曙猿是猴子的起源还差不多。) 3300万-2400万年前,从旧世界的猴子(狭鼻次目)中产生了猿。埃及发现的最早的古猿原上猿(3000万年以前)和埃及猿(Aegyptopithecus,2600万—2800万年以前)已经具有类人猿的一些性状;稍晚后的古猿化石还有森林古猿(2300万—1000万年前)分布范围较广,在亚洲、欧洲、非洲均有所发现。东非的原康修尔猿(1300万-1200万年前)已经是一种猿,是人类和非洲猿的祖先。以上古猿均为林栖动物,四肢行走,属于攀树的猿群。现存的猿中包括两个类群,非洲猿(大猩猩、黑猩猩和人类)和亚洲猿(长臂猿和猩猩),这两个类群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界限,显然,二者的分化发生在1200万年-1500万年前。 在约1000万年前至约380或200多万年前,有两种过渡时期的化石代表。一种是腊玛古猿,一种是南方古猿(许多人认为腊玛古猿是猩猩的祖先,过去在复原颌骨残片标本和牙齿分析时出现偏差。因此腊玛古猿作为过渡时期的化石代表只有相对的合理性)。 进化状态 南方古猿被称为“正在形成中的人”。

人类进化史

人类进化史 贺征 2012.5 人类是从哪里来的?这始终是个迷。 人与人猿存在某种亲缘关系,具有共同的祖先。 约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约16公里的大型陨石撞击到了今天墨西哥 的尤卡坦半岛上,造成巨大灾难,当时地球上包括恐龙在内的三分之二的 动物物种消亡灭绝,原始哺乳类动物逃过劫难存活下来。 约5000多万年前,灵长类动物呈辐射状演化,从低等灵长类动物原 猴类中又分化出高等灵长类动物(即猿猴类,如猕猴、金丝猴、狒狒与猿)。 3300万年前,从旧世界猴中产生了古猿。古猿是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 祖先,它们与今天的猴子、猩猩一样栖息在树上,偶尔下到地面也是用四肢行走。由猿到人的演化过程经历了从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现代人等几个阶段。3300万年演化,如此漫长的岁月,, 1200万年前,一场剧烈的地壳运动使非洲东部大地上形成了一条长度 相当于地球周长六分之一的大裂缝——东非大裂谷。裂谷带宽约几十至二 百公里,裂谷两侧是陡峭的断崖,谷底与断崖顶部的高差从几百米到2000米不等。壮观的大裂谷成了不可逾越的鸿沟,把非洲分为东、西两个独立的 动物系统。正是由于大裂谷的阻隔,成为人和猿分道扬镳的关键,加快 了由猿到人的演化步伐。 东非大裂谷之西依然是湿润茂密的树丛,环境改变不大,猿类与其 它动物一样,不需作出太大的改变来协调,这就注定了它们迄今仍处在 猿类的阶段。大裂谷以东却由于地壳变动,降雨量逐渐减少,林地消退, 出现了草原,大部分与现今猿类共祖的祖先族群因而灭绝。 不知是对大自然的生存法则有所领悟,还是偶然,其中一小部分惯于攀

爬的猿类在林地尚未消失之前就从树上下到了地面。渐渐地,它们适应了新 环境,学习在地面上活动,在开阔的环境中生活,形成了独特的演化模 式,避开了灭绝的危机。 大约800万~500万年前,有些类似黑猩猩的猿类物种在雨林周围与 稀树大草原连接地带建立了奠基群体,并成功地进化成南方古猿。在地 面活动不能像在树上那么高瞻远瞩,靠四足行走在高高的草丛中它们什 么也看不见,其中也包括危险。于是,这些南方古猿不得不用后肢站立 起来。现在,它们能看见了,还能看得很远,但如果要行走,仍要四足 着地,又变得什么也看不见了。这种尴尬的情形一直困扰着它们,迫使 它们尽可能长久的站起来并向前迈动,逐渐地,它们变成了直立行走的 双足动物,这是一种新的行走方法,这种行走姿势和其它大型猿类都不 同,但却非常奏效,它们用直立行走的方式去寻找食物或新的住所,还 能发现远方的同类。直立行走是一个质的转变,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 能看得更远,能用双手抓住东西并进行攻击和防卫,这个过程虽然漫长 而艰难,但却使双手获得了解放。尽管南方古猿已能直立行走,但它们 还保持着树栖的习惯。南方古猿没有改变它们祖先的多数性状,比如个 头较小,明显的性别二形性(雄性平均比雌性大50%),不大的脑,长臂和短腿。南方古猿很大程度上是草食动物,它们是“正在形成中的人”。 250万年前,热带非洲的气候恶化,冰期从北半球袭来。随着气候越 来越干旱,原来的稀树大草原开始逐渐变为灌木大草原,南方古猿大多 消失。也有例外,某些南方古猿群体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了一些成 功的防卫本领而生存下来。如今的人们猜测,它们可能会扔石头,或者 使用有木头和其他植物材料制成的原始武器,有可能露宿野外篝火旁。 正是这些南方古猿的后裔生存下来并繁荣起来,从树栖双足行走转变为 陆地生活并双足行走。 约250万到150万年前,南方古猿的其中一支进化成能人。能人意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24.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 概述人类起源于古猿; 2、 说出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 3、 人猿同祖,说出人与猿的相似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 重点: 、知道人猿同祖,并说出人与猿的相似点; 2、说出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 难点:说出人和猿的相似点 教学过程 导入 述:人类是万物之灵,有特别发达的思维器官,能劳动,能制造工具……但是,人类与其他动物是否有关系呢?人类是怎样起源和进化呢?

述:目前人类对起源与进化的了解,主要依赖于对古猿化石的研究以及与现代猿猴的比较。 述:瑞典分类学家林奈首先把人归入哺乳纲灵长目,并认为人是灵长目中最高等的动物 问:在图中哪种动物和人最相似,亲缘关系最近? 述:黑猩猩属于类人猿的一种,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动物也属于类人猿? 人猿同祖 述:1963年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通过比较解剖法第一次提出“人猿同祖” [资料]人与几种猿某些特征的比较,黑猩猩的表情,取食香蕉、吃白蚁 问:从以上资料你能找出人与类人猿相似特征? 讨论 (1)外部形态(牙齿) (2)生理结构(牙齿32枚) (3)分子生物学(染色体数目相似) (4)表情 (5)思维(使用工具) (6)胚胎学(孕期相近) (7)共同疾病 小结:

人与类人猿的相似之处说明:人与人猿亲缘关系最近,它们有共同祖先 述:现在人们挖掘的化石可以证有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述:埃及发现的古猿头骨化石被认为是人和猿的共同祖先的证据之一 思考:阅读80页第一段,找出埃及古猿头骨化石中牙齿的特征? 门齿小—似人 述:这说明人猿同祖 述:古人类学家认为距今七八百万年前,森林古猿由于环境的变化开始向不同方向进化 述:在新生代第三纪、第四纪,地球上的地形、气候发生了巨大变化,原先一些连绵不断的森林逐渐变得稀疏,空地越来越多,迫使一些古猿由树上生活转到地面上生活现代人类。 述:而留在森林中的那部分古猿则逐渐进化为类人猿 问:在进行过程中,人类祖先行走方式有何变化? (四肢行走——起立行走,人猿区别之一) 问:身体结构会发生什么变化? 述:直立行走后,前肢从支撑身体和用来行走中解放同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第三节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教材分析:本教材把人类作为生物界普通的一员,同样是从整个生物进化的角度来探讨人类起源和进化问题。因此,教材内容不仅注意人类与其他动物的区别,更加注意人类与其他动物的联系,期望帮学生建立这样的观念: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也是人类的“亲戚”;人类既不是大自然的特殊产物,也不是世界的主宰者,而是生物圈的普通一员,并与类人猿有共同的祖先;类人猿与人的分化是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自然选择各自生活环境的结果。在教材内容的具体安排上,以讨论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为切入点,进而探讨由猿向人的过度及人与猿的标志;对人类的进化阶段进行简化处理,仅以各个进化阶段的体质特征、文化遗产及其主要代表为线索;对现代人种的划分点到为止。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1)列举和人类亲缘关 系最密切的动物。 (2)说出现代类人猿和现代人类的相似性和区别。 (3)简述森林古猿进化为类人猿和人类祖先的大致过程。 (4)简述人类进化经历的几个主要阶段。 (5)说出四种现代人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活动等形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人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类人猿与人类有相似的特征。 通过教师讲解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说出森林古猿进化为类人猿祖先的大致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教学重点 1. 类人猿和人类特征的比较。 2. 由猿向人的过度和人缘分界的标志。 3. 人类的进化阶段极其特点。 教学难点 1. 由猿向人的过渡; 2. 人类的进化阶段。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指导法、谈话法、讲述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自制投影图片、视频资料 - 101 -

人类进化的历程教案

人类进化的历程教案 课 件www.5y https://www.360docs.net/doc/ca2665652.html,第二单元人类起源之谜第2课人类进化的历程教案一、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从古猿到人猿相别森林古猿的特征;南方古猿的特征从森林古猿到晚期智人在体质、使用工具方面逐步进化的表现,以及发展过程反映出的特点探究影响从森林古猿到晚期智人不断进化和发展的因素运用图片直观反映运用地图表明遗址列出表格横向比较人类在适应自然、征服自然过程中逐步演进中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从人猿相别到智人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的生存时间和特征探索人类进化的意义人类进化的集中反映是文化的进化探究人类进化的意义体质变化和人类文化发展物证比较人类进化与文化进化相伴随,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重点人类进化的进程。难点影响人类不断进化的因素及主要原因。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本课围绕“人类进化的历程”这个主题,用三个子目,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第一个方面,介绍“从古猿到人猿相别”“从人猿相别到智人”人类进化的粗线条发展过程;第二方面,介绍“探索人类进化的意义”画龙点睛,揭示历史探究的现实功能。本课内容与第一课一

样,历史久远,资料匮乏,但由于人类进化本身就具有神秘性和吸引力,往往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建议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图片、地图等教学工具,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人类进化过程的新发展,深入理解探讨人类进化的重大意义。本课引言部分由示意图和文字组成。示意图用形象的躯体形态勾勒从古猿到人的进化,一方面,从古猿到人类的进化就是从四足行走到上肢和下肢分离、直立行走的发展过程;同时,脑形的变化揭示了古猿到人的脑容量的变化。文字部分是围绕“人类进化示意图”,用生动、细致的语言描述现代人与祖先的变化,并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人类是在不断进化着的。建议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正文内容之前,充分运用引言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用放大的、动态的图片或是投影演示人类的进化过程。问题一:现代人与祖先从体质上对比,有哪些变化?允许学生阅读引言文字内容,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问题二:现代人与祖先的差别说明什么问题?导致这样变化的因素是什么?人类是如何进化的呢?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文内容。第一个子目“从古猿到人猿相别”课文叙述了2300万年前~180万年前古猿的进化概况。由于古生物化石资料的缺环,从古猿到“能人”之前的进化链难以比较清晰地绘制出来,课文只选择了从古猿到人猿相别进化过程中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环节,一个是森林古猿,一个是南方古猿,虽然不能确定二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教案课程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教案 教学目标 ①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②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 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③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④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 的观点。 重点和难点 ①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 ②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③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搜集有关生物进化论和神创论观点的资料及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等。 学生: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 关于人类起源的争论有数百年的历史,现在仍有许多问题是悬而未解的。在这方面你们都知道些 什么呢?想了解些什么呢? 各抒已见,提出自己的想法、观点。 人类的起源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森林古猿 说到人类的起源,就不得不提到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和他的《物种起源》。请各小组同学交流一下课前搜集的这方面材料。 叙述课前搜集的有关人类起源的相关资料和内容,小组之间相互交流。 组织交流、评价,并补充。 介绍有关生物进化论观点与神创论观点的争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科学发展的历史中,存在着唯物观和唯心观点的斗争。 你们知道人类和类人猿共同祖先是什么呢? 倾听教师有关生物进化论与神创论的介绍,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交流: 1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 2、科学家赫胥黎与威尔伯福斯兰教关于人类起源的辩论 3、人类和类人猿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认识观察现代类人猿 指导学生阅读图书和观看录像,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思索、回答,并补充。 鼓励和引导学生从运动方式、捕食等方面大胆进行想像,并进行适当的补充。 观察几种现代类人猿图片和录像,结合生活经验回答下列问题: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地球的哪些

人类进化的历程教案【DOC范文整理】

人类进化的历程教案 第二单元人类起源之谜 第2课人类进化的历程 教案一、教学目标 目标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从古猿到人猿相别 森林古猿的特征; 南方古猿的特征 从森林古猿到晚期智人在体质、使用工具方面逐步进化的表现,以及发展过程反映出的特点 探究影响从森林古猿到晚期智人不断进化和发展的因素 运用图片直观反映 运用地图表明遗址 列出表格横向比较

人类在适应自然、征服自然过程中逐步演进 中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 从人猿相别到智人 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的生存时间和特征探索人类进化的意义 人类进化的集中反映是文化的进化 探究人类进化的意义 体质变化和人类文化发展物证比较 人类进化与文化进化相伴随,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重点 人类进化的进程。 难点 影响人类不断进化的因素及主要原因。 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课围绕“人类进化的历程”这个主题,用三个子目,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个方面,介绍“从古猿到人猿相别”“从人猿相别到智人”人类进化的粗线条发展过程;第二方面,介绍“探索人类进化的意义”画龙点睛,揭示历史探究

的现实功能。本课内容与课一样,历史久远,资料匮乏,但由于人类进化本身就具有神秘性和吸引力,往往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建议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图片、地图等教学工具,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人类进化过程的新发展,深入理解探讨人类进化的重大意义。 本课引言部分由示意图和文字组成。示意图用形象的躯体形态勾勒从古猿到人的进化,一方面,从古猿到人类的进化就是从四足行走到上肢和下肢分离、直立行走的发展过程;同时,脑形的变化揭示了古猿到人的脑容量的变化。文字部分是围绕“人类进化示意图”,用生动、细致的语言描述现代人与祖先的变化,并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人类是在不断进化着的。建议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正文内容之前,充分运用引言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用放大的、动态的图片或是投影演示人类的进化过程。问题一:现代人与祖先从体质上对比,有哪些变化?允许学生阅读引言文字内容,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问题二:现代人与祖先的差别说明什么问题?导致这样变化的因素是什么?人类是如何进化的呢?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文内容。 个子目“从古猿到人猿相别” 课文叙述了2300万年前~180万年前古猿的进化概况。由于古生物化石资料的缺环,从古猿到“能人”之前的进化

21.3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基础知识巩固 一、人类的起源 1.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 3.最直接证据是化石。 4.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 5.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现在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二.人类的进化 1.30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露西 175万年前古人类:东非人 2.1929年:裴文中发现了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化石。 3.进化历程: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4.现代人种的分化:蒙古利亚人、高加索人、尼格罗人、澳大利亚人 例题解析 例1.观察距今300万年的露西化石的骨骼,她的上肢和下肢是否有区别?根据化石,分析她的运动方式是怎样的? 思路分析:本题需要运用比较观察的学习方法。用比较思维的方法去观察化石在形态上的不同点。从“露西”的骨骼化石看,她的上肢比较细短,下肢比较粗长。“露西”具有较为粗长的下肢骨,骨盆上下扁、左右阔,这说明她很可能采取直立行走的运动方式。 答案:她的上肢比较细短,下肢比较粗长。“露西”具有较为粗长的下肢骨,骨盆上下扁、左右阔,这说明她可能采取直立行走的运动方式。

例2.下列不属于人类特有的特征的是( ) A.有复杂的语言 B.使用工具 C.直立行走 D.大脑发达 分析:人类会使用工具,但类人猿也会使用具,因此不能称其为特征。而有复杂的语言、直立行走、都是人类所特有的,人类的大脑是动物中最发达的,因此也可算是人类特有的特征。因此,本题答案是B。 典型习题 1.下列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密切的是( ) A.鱼 B. 狗 C.大猩猩 D.鸽子 2.根据“露西”少女的化石下列猜测符合化石特征的是() A. “露西”时代的古人类不仅能使用工具,还能制造工具 B. “露西”时代的古人类不能直立行走,前肢和后肢是一样的 C. “露西”时代的古人类的手臂已开始变得灵巧 D. “露西”时代的古人类大脑已经很发达 3.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 A.大猩猩 B.森林古猿 C.黑猩猩 D.长臂猿 4、(2005.山东省)在森林古猿进化成人的过程中,下列哪一项是人 类的主要标志() A.能直立行走 B.使用工具 C.产生了语言 D.脑量增加 5、(2007.山东省)下列哺乳动物与人类亲缘关系最密切的是() A.猕猴 B.黑猩猩 C.恒河猴 D.大叶猴 6、(2005.益阳市)在人类起源和发展的漫长历程中,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原因是() A.由于其他动物入侵 B.为了躲避敌害 C.为了扩大领地 D.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