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手法与原则分析_谢兰曼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手法与原则分析_谢兰曼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手法与原则分析_谢兰曼

doi :10.13360/j.issn.1000-8101.2014.06.036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手法与原则分析

谢兰曼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旅游与财经分院,苏州215000)

摘要: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形式典雅、手法多样,

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地域韵味,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从其植物选用、造景手法和造景原则等方面,分析了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的规律和精髓,其造景手法巧妙、灵透,突出

了文化内涵和深远意境的造景原则,旨在为现代园林的建设和实践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苏州古典园林;植物;植物造景;手法;原则

收稿日期:2014-04-01

修回日期:2014-06-19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青年专项(C-

C /2011/02/043)。作者简介:谢兰曼(1972-),女,副教授,

研究方向为园林植物应用。E-mail :xielanman519@163.com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世界文化遗产的苏州古典园林底蕴深厚,其造园艺术、建筑布局、植物造景,无不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和内涵。

“雨惊诗梦留蕉叶”是对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生动的写照,“风裁书声出藕花”是对苏州古典园林植物意境最真的描述。苏州古典园林的植物造景,善于运用植物特征和多样性,通过层次搭配,形成丰富的景观,其造景手法多样、形式典雅,还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地域韵味,苏州古典园林植物景观已成为中国历史文化的积淀之一,具有浓重的历史气韵和民族风格,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借鉴意义。

1植物种类丰富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自然条件优越,

温暖、多雨的亚热带季风型湿润气候,植物种类丰富,生长良好,有大量温带常见的花草树木。苏州古典园林造景植物的选用,主要依据植物的民族性、地域性,注重植物的

多样性。植物造景时,充分考虑植物的“形、姿、色、香”,注重种类间的搭配,以“山水画”的美学原理,营造极其

美好的视觉意境。

苏州常用乔木393种、灌木235种,草本和藤本植物63种,苏州古典大型园林景观植物都在100种以上,

中微型古典园林约为20 70种,符合多样性的特征。苏州古典园林常用的植物[1],按观赏特性分,

如表1所示。

表1苏州古典园林常用景观植物类别

特性季相常选树种观花嗅香类花色艳丽芬芳常绿山茶、桂花、广玉兰、月季、杜鹃、夹竹桃、栀子花、金丝桃、六月雪、迎春、黄素馨、含笑等落叶

牡丹、玉兰、梅、桃、杏、李、海棠、紫薇、丁香、木槿、木芙蓉、辛夷、蜡梅、紫荆、绣球锦带花、迎春、连翘、珍珠梅、棣棠、郁李、榆叶梅等观果类夏秋观果常绿

枇杷、橘、香椽、南天竹、枸骨、珊瑚树等落叶

石榴、柿、橘、无花果、枸杞、枣等观叶类叶相奇、多秋色缤纷常绿

瓜子黄杨、石榴、桃叶珊瑚、八角金盘、女贞、丝兰等落叶

槭、银杏、枫香、柳、山麻杆、柽柳、榉、梧桐等庭荫类树木葱绿、浓阴如密常绿

香樟、罗汉松、白皮松、黑松、马尾松、桧柏、柳杉等落叶

梧桐、银杏、榆、榔榆、榉、朴、糙叶树、槐、枫杨、臭椿、合欢、黄连木、皂荚等藤蔓类垂直绿化常绿

蔷薇、木香、薜荔、络石、常春藤、金银花、匍地柏等落叶

紫藤、凌霄、爬墙虎、葡萄等竹类未曾出土先有节常绿

象牙竹、慈孝竹、箬竹、石竹、观音竹、寿星竹、斑竹、紫竹、方竹、金镶碧玉竹等水生类-落叶

荷花、睡莲、芦苇草本类-

-芭蕉、芍药、菊花、萱草、书带草、鸢尾、紫萼、玉簪、秋海棠、紫茉莉、凤仙花、蜀葵、秋葵、鸭趾草等2造景手法巧妙、

灵透植物造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它涉及植物学、美学、地理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既是诸学科的应用,

又是综合性的创造;既要考虑到生态性,又要讲究艺术效果,

还要符合人们的品赏习惯。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手法巧妙、灵透,造园者本身精通书画、诗词、音律等,具有较高的综合美学造诣,经过几代人的沉淀、积累,才得以体现现有景观的精美。

2.1营造深度景观空间的手法

植物造景该“扬”则“扬”,欲“抑”则“抑”,对原有地形既不可一律保持,又不宜过分雕琢[2]。苏州古典园

林善于依据建筑、山石、水体的尺度,根据景观空间的要求,合理地进行植物造景,构成开放性、半开放性,封闭性、半封闭性,立体性或整体或局部等不同形式的艺术空间,各景观空间互相对比映衬、层次分明、内涵深厚、意境丰富

图1留园冠云楼植物主次搭配营造实景2.2主次搭配适宜的手法

景观无论大小均有主景、次景之分,主景是重心、核

心,是空间构图中心,是观赏最集中的焦点,体现植物造

景的功能与主题[3]。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主次搭配

适宜,讲究主次间体量和位置等不同、搭配有序、突出重

点,与建筑、山石、水体、园路搭配造景,营造鲜明的主题

景观(图1)。

2.3运用几何形体的手法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姿态优美,有很多的古树名木,

观赏性较强的枝条、树干、叶形、根形,具备美学的形姿。

利用植物本身轮廓线,诸如圆球形、椭圆形、伞形、垂枝

形、圆柱形、曲枝和曲干形、拱枝形、芭蕉形、水平张开型和不规则形状等,通过人们视觉透视的变幻进行植物造

景,形成微妙的几何形体关系,创造出富有韵味的形体景观,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2.4运用虚实相生手法

苏州古典园林意境结构特点在于“生于象外”,象为实,境为虚,实中有虚,虚从实来。就植物而言,植物本

身为实,由植物所营造的主题意境、变幻空间为虚,将园林植物的虚实与建筑、山石、水体的虚实遥相呼应,产生无限的空间、丰富的意境,悠扬而高远。

2.5适当采用艺术梦幻的手法

植物造景就是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创作植物景观[4],给人以美的

享受。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巧妙地运用美学梦幻的手法,适当采用山水画原理,以艺术的表现形式,突出景观的变化性、韵律节奏和梦幻性,增加景观的视觉深度,一景一物都能凝集自然植物之精华,给人以广阔无穷、气象万千之感。

2.6运用拟人夸张的手法

植物造景目的就是要形成意境,意是指植物自身的文化内涵,意非形而在神。造景时,常将植物的形、色、香、

声、韵之美“拟人化”,使植物更加鲜活、生动。阳春三月,处处柳绿,人面桃花相映其间,别样红;宋杨万里也有诗赞荷花:“红白莲花共塘开,两般颜色一般香,恰似汉殿三千女,半是浓妆半淡妆。”苏州古典园林能够“咫尺

之内再造乾坤”,除布局合理、结构紧凑等主因外,充分使用了夸张手法,使植物景观起到以小见大的奇效。

3

造景原则3.1文化造景

苏州古典园林多为文人雅士的私家园林,植物造景寓意深刻,文化内涵丰富。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植物造景蕴涵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3.1.1情感载体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是文人雅士们情感的载体,都有特定的文化内涵,昭示情感。如“岁寒三友”之松、竹、

梅,孔子有格言,“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李白歌颂它“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

;康熙则道出其寓意“至

于玩芝兰则爱德行,睹松竹则思贞操”[5]。

旌门表第。槐代表“禄”,名榱,又名盘槐。周朝时,外朝植有三棵槐树和九支棘树,公卿大夫分坐其下。此后便以槐棘指三公之要位,“三槐九棘”乃指高官厚禄人家。官宦门第前,乐种槐树。网师园大门前的庭院中,对植两株槐树,状如盘龙,甚是祥瑞。

寓吉祥意。植物给人丰富的想象,并组合出寓意吉祥的景观。留园有小桃坞,寓“世外桃源”般的幸福仙境。网师园“清能早达”大厅南庭院植有两株玉兰,后庭院再植两棵金桂,合“金玉满堂”之意。狮子林燕誉堂,庭院置有花台、石笋,丛植牡丹,又夹峙两株木兰,春天来临,一幅华丽的“玉堂富贵”立体图画跃然而出。建筑前后植物造景常用“前庭榉后院朴”形式,“榉”寓“举”,哪怕一生寒窗苦,也要一朝中举时;“朴”意“仆”,一旦中举,便是荣华富贵,仆人多多,常有“一榉多朴”之景。植物名的读音、色、形也需大吉大利。枇杷,色黄如金,有“摘尽枇杷一树金”之意;竹头,可“出头,出人头地”。梅开五瓣花被认为是有五个吉祥神,有“梅开五福”图。这些吉利植物,园林中多有种植。

比照人格。唐代时,文人雅士们就借茂盛的植物来喻君子之德,用植物的自然属性来比喻人的社会属性,表达自己的理想品格或将植物“拟人化”,赋予人格内涵。未曾出土先有节,一花一草见精神[6]。苏州古典园林,常将儒家“君子比德”思想赋予每一株植物。梧桐,清荫遍地,比喻为官清正;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玉兰洁身自好;梅兰竹菊喻四君子,松竹梅喻岁寒三友。“耦香榭”、“芙蓉榭”、“梧竹幽居”、“暗香疏影楼”、“爱莲窝”等比照人格的景点,在苏州古典园林中较为多见。

蕴涵哲理。一树一菩提,一花一天堂,一草一世界,万事万物都有其禅机哲理,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蕴含着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并被深度挖掘。问梅、指柏是有名的禅宗公案,其植物造景意境无穷,蕴涵禅宗哲理。

退隐归意。苏州古典园林多为隐士园,无法显赫一朝,只能寄情于“山水间”“劝耕”,并在造景时予以表达,如耦园里“偕隐双山”“退思草堂”和“梧竹幽居”等。拙政园兰雪堂之春兰,香清神冷,象征超尘脱俗、孤芳高洁的隐士之美;菊“超脱傲俗,不趋炎附势”,是高傲、隐逸的代名词。

民俗忌讳。植物象征也存在一些忌讳。“桑”音“丧”,造园主们从来不种,尤其是院门前,以避免“出门见丧(桑)”。苦楝树含“拈苦”之意;“桉”可拆成“木安”即“不安”,也被视为“凶兆”之树。

3.1.2取裁古诗古词

有关植物的文学作品,是中国文学中成就非常高的一个部分[7],明陆绍珩《醉古堂剑扫》中道“栽花种草全凭诗格取裁”。取裁古典诗词的优美意境,创造浓浓的诗情画意,这是苏州园林植物造景极为注重的原则。“海棠春坞”取自唐羊士谔《山阁闻笛》中“山坞春深日又迟”,“碧梧楼凤”取自白居易诗句“楼凤安于梧,潜鱼东于藻”,“留听阁”缘自唐李商隐诗句“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暗香疏影楼”取名于诗句“疏影斜横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清香馆”取名于李商隐诗“殷勤莫使清香远,牢合金鱼锁桂丛”。

苏州古典园林如同无声的诗歌,处处洋溢着“诗情词意”、步移景易的景观效果。

3.2突出景观主题

计成《园冶》里云:“围墙隐约于萝间”[8],即建筑等硬质景观要通过植物来漏隔,创造出“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主题美景。苏州古典园林很多景点都是以植物作为观景主题来造景,“暗香疏影楼”、“指柏轩”、“闻木犀香轩”、“翠玲珑”、“海棠春坞”等景点俯拾皆是。突出景观主题的原则,在苏州园林的植物造景时有着充分的运用。

拙政园中部池北以山水树木为主,明净疏朗,形成自然山林景观;网师园用木香装饰园墙,再植以高大的林木,遮阳蔽日,绿阴匝地,营造出庭院深深之感;留园舒啸亭,林木如同绿色伞盖,营造出深山、幽谷气氛。苏州园林这种在沿园址界墙或后山、后墙处种植乔灌木或藤蔓植物,漏隔软化砖石灰土构筑起来的生硬背景,营造出悠冥莫测的景深和含蓄的幻觉。耦园的假山顶上无亭,而是多植植物,这种以植物装点园林山水,既衬托假山主景,又软化硬度,还强化了山水韵味,形成山林美景。

3.2.1营造不同韵味景观意境

苏州古典园林善于根据景点主题植物创造园林意境。《园冶》云,“晓风杨柳”、“夜雨芭蕉”,就是以声衬静,引发天籁意境。移竹当窗,借听潇湘夜雨,“风篁类长笛,流水当鸣琴”[8]。沧浪亭翠玲珑的竹便塑造

图2沧浪亭翠玲珑竹、蕉、月洞门所

塑造的意景出“夹径萧萧竹万枝,云深幽壑媚幽姿”的深远意境(图

2)。植柳桃,塑桃红柳绿意景;《园冶》云

:“半窗碧隐蕉桐”,听雨轩窗前的芭蕉,既是滤光,更是听雨的[8]。“深

柳疏芦”

在“水体驳岸”造景,已成江南水乡风貌;拙政园“劝耕亭”旁和留园中部水池中几枝芦苇摇曳,颇有几分

乡野之感。

3.2.2突出深厚的醇美画意

素有风雅之誉的苏州古典园林绝非简单地摹仿山水

构景,对造景的植物,注重品格,重视色、香、韵,不仅仅为了

绿化,还要具画意,意境上求

“深远”、“含蓄”、“内秀”[9]。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常采用自然布置方式,用中

国山水画的原理和技法造景,画意醇美。《长物志》云:

“若庭除槛畔,必以虬枝古干”。植物以古、奇、雅、色、香、姿、形、神为上上之选,形态古拙奇特,尤具画意。狮子林

“暗香疏影楼”、网师园的

“竹外一枝轩”等处都是以植物形姿有画意者为上选。在粉墙前种植植物,通过日光或月光,墙移花影,蕉荫当窗,梧荫匝地,槐荫当庭,产生喜人的意境和艺术效果

,“画境文心”。在楼阁庭园等狭小空间点缀的植物,

即以白壁当纸,植物相绘。留园的“古木交柯”,山茶、翠柏以粉墙当纸,以树、石、花、匾为绘,天然佳画。拙政园的“海棠春坞”,与此异曲同工。“窗虚蕉影玲珑”、“移竹当窗”,可

使窗前、门外都有植物成景。李渔曾说以“尺幅窗”和“无心画”替代屏条、立轴,这种画意在苏州园林中比比皆

是[10]。网师园殿春簃,洞窗后芭蕉一丛,如镶嵌在空窗中之芭蕉图,妙不可言。

3.3突出地域性

据《江苏植物志》(1982)可知,苏州古典园林乡土植物有191种,隶属47科119属,占82.7%;外来植物40

种,隶属26科31属,占17.3%;乡土与外来品种比为4.8?1,乡土植物占绝对优势,植物选用突出地域性原则。乡土树种占绝对优势,注重民族的传统特色和地域性,造景时,不仅成本低廉、效果佳,还能营造出具有较强适

应性、兼具浓厚地域特色的乡土景观,这正是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师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境界的体

现。拙政园原本“积水亘其中”的低平之地,荷风四面亭位于湖中,四面荷花三面柳,是典型的水乡地域性范

例。陈从周《续说园》讲到:芭蕉分翠,忌风碎叶,宜栽墙根屋角,也是地域性植物造景的原则

图3网师园植物与周围环境相融构景3.4按植物自然习性造景

苏州古典园林是生态的,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造园学家从自然山水中寻找本源,从诗人描绘的意境中

体会真意,从画家的笔触间领悟真谛,从而构建人与自然

环境相和谐的园林[11]。造景并非简单的耕种作业,而是

按植物的形、姿、色、香等特点构图,将植物的自然习性,

与环境有机构景(图3),“本于自然,高于自然”[12]。

植物造景时,

主要是根据地形、阴阳和干湿情况,适地适树,优良种植;十分重视对观花、观果、观叶、荫木、藤

蔓、竹、草本与水生植物的搭配种植,适时地处理好常绿

与落叶、乔灌草的搭配,使园林植物轮廓跌宕,层次多变,

明暗相宜,虚实相济,一年四季,日日可看花。《花镜》里

云:“花之喜阳者,引东旭而纳西晖,花之喜阴者,植北苑而领南熏”[13]。

3.5呈现季相变化之美

利用植物季相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丰富园林的季候感,渲染万紫千红的缤纷色彩。《说园》中道

:“小园树宜多落叶,以疏植之,取其空透;大园树宜适当补常绿,则旷处有物。此为以疏救塞,以密补旷之法。落叶树

能见四季,

常绿树能守岁寒”[14]

,谈的就是呈现季相变化的造景原则。植物景观有气候变化之因,有朝夕黄昏之异,有风霜雨雪之别,还有四季季节之殊和花草枯荣之变,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善于呈现季相变化之美的原则

图4拙政园灿烂秋景之一角3.5.1突出四季景致,美妙变幻

苏州古典园林中的季相造景,体现在植物景致四季

转换上。植物四季变化,四季有景。苏州古典园林多用

白粉墙、小青瓦、棕褐色的木结构建筑反衬植物的苍、碧、

青、翠中的姹紫嫣红,利用花开花谢,叶生叶落,颜色变换

来表现一年四季更替。春至,繁英灿然,如入桃源,万物

葱翠,无处不香;入夏,亩池荷花,荡漾绿波翠盖间,落日

朝霞,甚为可爱;秋月皎洁,叶如春花,丛桂飘香,芬芳袭

人,多姿多彩叶飞舞,图4为拙政园灿烂秋景之一角;冬

日将尽,蜡梅闪耀登场,寒冬木枯日光足。常绿景观,又

保持了园林四时的胜景,即便是隆冬腊月,也不觉凄凉。

3.5.2景点设置,按四季轮回有序展开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根据四季景观的轮回,在设置顺序上也下足了功夫。拙政园中部环水建筑有绣绮亭、荷风四面亭、待霜亭、雪香云蔚亭,这些景点就是按四季轮回有序展开的范例。绣绮亭为牡丹亭,牡丹盛开,春景灿烂;天泉亭侧的紫薇和池中的荷花,构成了赏心悦目的夏景,站在荷风四面亭,荷香四面来;待霜亭的橘树,园中的桂花、秋菊,池中的睡莲,构成了秀逸温婉的秋

景;雪香云蔚亭侧的梅花,娇艳而放,傲然地戏耍着寂寥的冬景[15]。

除拙政园外,其他园林中也有类似的设置,如“春水之绿,夏水之阴,秋水之静,冬水之寒”,与四季植物,朝

夕光影,营造出了不同季节、不同时间的风景,将园林三维空间扩展至四维时空结构。

4结论

无林不成园林景观,苏州植物造景是园林造景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造景和突出景观主题上,对园林整体景观有着画龙点睛之效。分析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的手法和原则,旨在更好地挖掘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的规律和精髓,让现代园林建设的工作者们加大对此的关注和探讨,在实践时加以借鉴和应用,以更好地传承苏州古典园林之造园精华,建设新时代更美、更有文化内涵的景致。

参考文献

[1]刘敦桢.苏州古典园林[M ]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9:44-46.[2]卢惠英.园林植物造景设计手法探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3):199.

[3]曾翔春,秦华,朱玲.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手法及其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

J ].南方农业:园林花卉版,2009,3(2):70-72.[4]苏雪痕.植物造景[

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5]杜贞星.浅谈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文化的内涵和继承发展[J ].绿色科技,2011(12):44.

[6]魏绪英.苏杭园林植物配置特色比较[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6):2465-2466.

[7]张雷.中国植物文化初探[

C ]//中国花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166-167.[8]计成(明).园冶[M ].胡天寿,译注.台北:信实文化行销有限公司,

2012.[9]史会全.苏州园林花木赏析[J ].青年文学家,2011(7):104.

[10]苏州民族建筑学会.苏州古典园林营造录[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1]王乾宏.浅论中国古典园林生态观[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3):211.

[12]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

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13]陈溟子(清).花镜[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62.

[14]陈从周.说园[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84.

[15]匡振鶠,张慰人,贺凤春,等.苏州园林[

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责任编辑

吴祝华)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 摘要:不论是观花、观果、观叶的植物,还是乔木、灌木,都具有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不同的植物各有所长。苏州园林中运用的植物的造景,展现的是造园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它绿荫护夏,红叶迎秋,经霜雪而傲冬,抗寒冬以迎春。“以景寓情,感物吟志”的花木精神是把诗情画意写入了苏州园林。从“生境”到“画境”到“触景生情”,终于将情景相融推向了高潮,把“意境”的细细微微体现到淋漓尽致[1]。文章详尽系统地介绍了苏州古典园林的植物造景特色,配置原则,品种选择及具体配置方式等内容。以便为保护或修复苏式古典园林和营建仿古园林提供有益的指导。 关键词:古典园林,植物造景,孤植,丛植 1.植物造景定义及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特色 植物造景就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植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欣赏。苏州古典园林的基本形式为山水园,一般着重于山水,植物所占比重不大,但却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它能单独形成优美的纯植物景观,也可作为配景来衬托建筑山石。园林中许多景观的形成都与植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如:枇杷园、远香堂、玉兰堂、海棠春坞、留听阁、听雨轩等,都是以植物作为景观主题而命名的,有的是直接以植物素材为主题,有的则是借植物素材间接地抒发某种意境或情趣。其植物造景形式以不整形不对称的自然式布局为基本方式,手法不外乎直接模仿自然,或间接从传统的山水画中得到启示,植物的姿态和线条以苍劲与柔和相配合为多。具体配植上讲究入画,讲究细玩近赏;注重花木造型、色彩、香味及季相等特征;对个体的选择常选用兼顾神形之美的植株,以"古""奇""雅"为追求的对象;追求植物的意境美[2]。 2.种类的选择 苏州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可用于造园的种类很多,温带常见的树木、花卉和藤本在此均有种植,当地大型园林的植物都在百种之上,中小型园林植物种类少的有

园林植物造景试题

名词解释 1.花境:模拟自然界中林地边缘地带多种野生花卉交错生长的状态,运用艺术手法设计的一种长带状花卉应用形式。 2.机械关系:主要是植物相互间剧烈竞争的关系。 3.基础种植:用灌木或花卉在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基础周围进行绿化、美化栽植。4.地被植物:指株丛紧密低矮用以覆盖园林地面,防止杂草孽生的植物。 5.室内植物造景:室内植物造景是人们将自然界的植物进一步引人居室、客厅、书房、办公室等自用建筑空间以及超级市场、宾馆、咖啡馆、室内游泳池、展览温室等公共的共享建筑空间中。 6.花坛:在具有几何形轮廓的植床内,种植各种不同色彩的花卉,运用花卉的群体效果来表现图案纹样或观盛花时绚丽景观的花卉应用形式,以突出的色彩或华丽额纹样来表现装饰效果。 7.植物配置:主要是指园林中各种植物如乔木,灌木攀缘植物水生植物花卉植物及地被植物等之间的搭配关系,或者是指这些植物与园林中的山水石建筑道路额搭配位置等。8.岩石园:是以岩石及岩生植物为主,结合地形适当的沼泽,水生植物,展示高山草甸,牧场碎石陡坡峰峦溪流等自然景观。 9.植物景观:植物景观,主要指由于自然界的植被。植物群落、植物个体所表现的形象,通过人们的感观传到大脑皮层,产生一种实在的美的感受和联想,植物景观一词也包括人工的即运用植物题材来创作的景观。 10.攀缘植物:通俗地说,就是能抓着东西爬的植物。 11.寄生关系::是一种对抗关系,是指一种小型生物生活在另一种较大型生物的体内,以另一种微生物为生活基质,在其中进行生长繁殖,并对后者带来或强或弱的危害作用。12.生理关系: 13.绞杀植物:指一种植物以附生来开始它的生活,然后长出根送进土壤里,变成独立生活的植物,并杀死原来借以支持它的植物,是一类生活方式比较特殊的植物。14.附生关系:常以他种植物为栖息地,但并不吸取其组织部分为食料,最多从它们死亡之部分上取得养分。 15.植物造景:以自然乔、灌、藤、草本植物群落的种类、结构,层次和外貌为基础,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其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进行创作,形成山水—植物、建筑—植物、街道—植物等综合景观,让人产生一种实在的美的感受和联想。 16、模纹花坛:由低矮的观叶植物或花叶廉美的植物组成,表现群体组成的精美图案或装饰纹样,包括毛毡花坛,浮雕花坛,彩结花坛等。 17、毛毡花坛:图案表面十分平平整,好像华丽地毯。 18、对应式花境:通常以道路的中心线为轴心,形成左右对称形式的花境,常见的道路的两 侧或建筑物周围。 19、单面观花境:是指供观赏者从一(单)面欣赏的花境。 20、花丛: 21、花坪:是指有一定设计、建造结构和使用目的的人工建植的草本植物形成的块状地坪。 22、花台:在高于地面的空心台座中填土或人工基质并栽植观赏植物成为花台。 23、花带:花卉呈带状种植的地段。 24、造景花坛:突出节日气氛,园林中临时造景。 25、双面观花境:是指可供两面或多面观赏的花境。 26、它感作用:一种植物通过想体外分泌代谢过程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 的影响

苏州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之以小见大

苏州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之以小见大 [摘要]:山水画的创作方法启示了园林崇尚自然,创造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意境。苏州古典园林吸收了中国画欲露先藏,含蓄有致,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形成画中有景,景中有画,增强了园林艺术的感染力,把园林意境提到一个更高的审美境界。 [关键词]:造园;意境;小中见大;苏州古典园林;网师园 引言 中国古代造园家善于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来创造所要达到的园林意境,以期达到“虽尤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其中手法之一便是“咫尺山林,以小见大”。 一、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与绘画艺术的关系 “咫尺山林,小中见大”原始绘画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法。然而,在古代的中国有着一种特殊的现象:造园理论多借鉴于绘画理论;众多画家诗人文人直接参与园林设计及建造,将诗情画意融于园林之中。 在造园理论和专著方面,分别有明代著名造园家计成的《园冶》,清代李渔的《闲情寄语》和文震亨的《长物志》等。另外,造园理论还可于一些游记、散文和小说中找见,如《梦溪笔谈》、《红楼梦》等,但更多的还是见诸于山水画理论中。 在造园者方面,造园者不单只有一种身份,而是兼有诗人、画家等多重身份。如,元末著名的山水画家倪云林善,苏州的狮子林即为他所造,狮子林也因其画作被清朝的乾隆皇帝赞美:“一树一峰入画意,几弯几曲远尘心”;唐代诗人、画家王维,在辋川置别业造庭院,因借辋川山色之胜,以画设景,以景入画;明代才华横溢的唐伯虎、祝枝山建造苏州园林中亦留有印记。另外,历代著名的造园专家,如计成、文震亨等,全部都精通诗词绘画,在造园理论上做出了很大贡献。 二、咫尺山林,小中见大 南朝宋宗炳说:“夫昆仑之大,瞳子之小,迫目以寸,其形莫睹,回以数里,则可围于寸眸。”计成也在《园冶》中说:“多方胜景,咫尺山林”。可见“咫尺山林,小中见大”不仅是绘画的表现手法之一,也是园林意境的重要表现手法,

植物造景的五大手法

植物造景的五大手法 1. 主次分明疏朗有序 主即主要突出某一树种进行栽植,其他树种进行陪衬;疏即很自然的进行栽植,虽由人作,宛若天开,尽量避免人工之态的显现。园林绿化不同于普遍绿化,概括的说应是绿化加美化,各种植物的不同配置组合,能形成千变万化的景境,给人以丰富多彩的艺术感受。 2. 注意四季景色季相变化 在植物造景过程中,突出一季景观的同时,兼顾其他三季,即在主要树种开花时,不要有其他树种开花,而在其他季节要有其他树种的开花托景。如在碧桃专类园种常绿与落叶的比为1:3,乔木与花灌木的比为1:1。早春,碧桃开花时以常绿树为背景,弥补了景区花量大,常绿量不足的缺点,而在其他季节,花灌木相继开花,延长了花期存在的时间,丰富了植物景观,使人们在不同季节欣赏到不同的景色。 3. 围合空间的合理应用 植物围合空间可分为开放性(视线通透),半开放性空间(有开阔视野,有封闭视线),冠下空间(树冠郁闭后的树下空间),封闭性空间(四周全被遮挡),竖向空间(视线向上)等几种形式。不同的地形,不同的组团绿地选用不同的空间围合。如街道,人行道两边及城市广场四周,可用封闭性空间,与外界的嘈杂声,灰尘等环境隔离,闹中取静,形成一个宁静和谐的活动游憩场所。 4. 林缘线和林冠线处理要有变化,有韵律 林缘线是树冠垂直投影在平面上的线;林冠线是树冠与天空交接的线。进行植物造景时应充分考虑到树木的立体感和树形*廓,通过里外错落的种植,及对曲折起伏的地形的合理应用,使林缘线,林冠线有高低起伏的变化韵律,形成景观的韵律美,几种高矮不同的乔灌草,成块或断断续续的穿插组合,前后栽种,互为背景,互相衬托,半隐半现,即加大了景深,又丰富了景观在体量线条,色彩上的搭配形式。 5. 应用透视变形几何视错觉原理进行植物造景 人们对于景观的最直接感受便是通过视觉来获得的,设计者引导游人视线成功与否决定了景观的优劣。视线通透远近等视线效果的方式主要靠对植物材料的选择,乔木,灌木,花草,不同的树种起到了不同的视觉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在植物造景时,认真的去了解和掌握更多的表现形式如透视变形,几何,视错觉等,创造出适时,适地,有韵律地植物景观,满足观赏者地视觉审美要求。

旅游景观赏析苏州园林赏析

中国园林旅游景观赏析 ——苏州园林赏析 摘要:苏州,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素以众多精雅的园林名闻天下。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湿润,交通便利。明清时期,苏州封建经济文化达到鼎盛阶段,造园艺术趋于成熟,出现了一批园林艺术家,使造园活动达到高潮。其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因其精美卓越的造园艺术和个性鲜明的艺术特点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关键词:古典园林,园林建筑,园林植物,艺术,文化 0.引言 中国古典园林,是把自然和人造的山水以及植物、建筑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模仿和再现自然山水是中国园林形成和表现的重要思想开源之一。园林不仅是人们生活居住的现实空间,也是陶冶情操、安顿精神的理想乐园。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园林城,苏州园林历史悠久、数量之多,造园艺术之高在全国首屈一指。苏州园林是浓缩的自然景观,使人“不出城廓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趣”。苏州园林更是珍贵的人文景观,建筑家、哲学家、诗人画家、平民百姓各自从中体味到了他们所寻觅的线条、哲理、诗情和韵律。把苏州园林平面地展开是一幅最逼真的山水画;身居园中品茗抚琴吟诗插花最富灵感;在对中国了解甚少的旅游者眼里,苏州园林是最好的博物馆。 1.苏州园林介绍 1.1苏州园林历史 苏州园林,名扬中外,不仅是因为苏州现今保存的古代园林为数众多,更是由于这里造园历史及其悠久。从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到,苏州最早见诸历史书籍的园林,出现在春秋吴国营建阖闾大城之前,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自此之后,造园活动几乎一直绵延不绝。尤其是在唐宋之后,历代都有许多文人、宦官因向往这里的山水秀丽、物产丰富、经济繁荣而到此定居,从而带动了当地园林建设的发展。时至明清,不仅“吴中富豪,竞以湖石筑峙奇峰隐洞,凿峭嵌空为绝妙”,就是“闾阎下户,亦饰小山盆岛为玩”。(黄省曾《吴风录》)在如此普遍的造园之风的影响下,不仅当地园林数量激增,同时也促使造园艺术日臻完美。有人以“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来赞美苏州的园林艺术(陈从周《清雅风范——苏州园林鉴赏》),实非过誉之词。 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园林的生成与发展,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和文化环境。从我国古代园林发展的历史看,凡造园活动兴盛的地方,一般都有优越的自然条件、良好的物质基础及深厚的文化渊源。而这在苏州的社会演进中,始终未曾或缺。苏州自春秋吴国在此筑城建都,于城市选址合理、规划适宜,加之以后的社会发展进程未受到大规模战乱的影响而衰落或移址重建,故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之中,城市位置和格局基本没有太大的改变。而当地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又使经济水平得以不断提高。在这样的经济、文化背景下,园林发展具备了稳定和坚实的基础。从有关的史志统计,自春秋吴国营建宫苑以来,著名的苑园可以千数,而且广泛分布在吴地城乡,至于仅凿一池、点数峰、莳栽几株花木的府宅小院,

园林植物造景

1园林植物造景的概念:园林植物造景是按照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和园林艺术布局的要求,应用乔、灌、草来创造各种优美景观的过程,充分发挥植物生物学生态以及美学等功能,配置成一幅幅优美的画面,供人们欣赏。 2植物的生物特性美 (一)视觉设计要素:①线条②树形③叶色 3 4 吸收放射性物质④滞尘二.杀菌:某些植物分泌物具有杀菌作用三.通风防风:1.防风(由植物构成的防风林带可以有效的阻挡冬季寒风或海风的侵袭。经测定,防风林的防风效果与林带的结构以及防护距离有着直接的关系,疏适度为50%左右的林带防风效果最佳,并非林带越密越好。)2.通风(风带,以便将清新凉爽的空气引入其中,提高环境的舒适度、园林绿地与道路,水系结合是构成风道的主要形式。进气通道的设置一般与城市主导风向成一定夹角,并以草坪,低矮植物为主,避免阻挡气流通过,而城市排气通道则应尽量与城市主导风向一致。)四.净化水体五.治理土

壤污染六.防火七.水土保持八.改善小气候九减弱噪音十环境监测和指示植物 5植物空间构筑功能(重中之重) 创造空间是园林设计的根本目的。一空间可以理解为:人从一个视点横扫四周,视线被景物所阻挡构成一定的视觉界面,这些视觉界面所限定的范围,及时人所感受到的空间。二空间感受:主要通过视觉与在空间行动而获,因此空间感受影响对空间形式的分类。空间的存在及其特性来自形成形式和组成因素,空间在某种程度上会带有组成因素的某些特征,如果各刺激互相联系,并支持 三 2. 4. 1. 4. 6 定的变化和差异,但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的相似性和变化,这样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 ①形式的统一②材料的统一③线条的统一④花木的多样化统一⑤局部与整体的统一 二、对比与调和:是事物存在的两种矛盾状态,体现事物存在的差异性。“调和”是在事物的差异性中求同,把两个相当的东西并在一起,使人感到融合、协调,在变化中秋的一致。 “对比”是在事物的差异性中求异,把两种极不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使人感到新鲜醒目,富于层

苏州园林艺术与手法

浅谈个人对苏州园林艺术与手法的理解 中国苏州古典园林是运用有限的空间营造造园家内心无尽的意境,通过艺术性手法的处理,结合造园要素(建筑、植物、山石、水)的独特艺术性表达,营造出极具特色的苏州古典园林。其中,造园手法特征之一便是通过虚实空间的建造,突显虚实景的艺术效果,营造一种特殊的情感氛围。下面着重从几个具体的例子中剖析苏州园林艺术手法的精妙之处。 远香堂。远香堂的实空间是一座四平厅建筑与周边假石共同组成的空间,虚空间为堂边的水、荷花构成的空间。实景是荷花围绕建筑长满水面的景象,虚景是夏日水中荷花散发出的清雅荷香。造园家独具匠心的造园手法最终目的是为了通过此景表达内心高洁品质,借周敦颐“香远益清”的诗意以及荷花出淤泥不染的品质表达君子清雅高尚的内心世界。 待霜亭。待霜亭的实空间是位于园中部六角景亭,虚空间是亭边的水面以及周边种植的柑橘等特征植物。虚实空间的结合营造出待霜亭独特的实景。柑橘的种植,笔者以为是借柑橘等待秋霜的磨练方可成熟的自然过程表达造园者内心坚贞不屈,不怕摧折的骨气。将植物的物性与人的人性结合起来,表达文人君子的高尚品质。 响月廊。廊本是古典园林重要交通联系,而响月廊不仅有联系空间的基本作用,其本身也透露出寄情于景的艺术造园手法。通过其名的理解,笔者以为,这是在忽明忽暗的月光下走在廊下发出脚步声声响的情景,只有在及其安静的夜晚才能有此情此景。廊周边的虚空间,种植的香樟、若竹等植物遮挡了部分水面,形成一个相对私密性强的空间。更体现出其静谧的氛围。借这些虚实空间的营造,让人行于其中之时浮躁的心便安静了下来,沉稳了下来,不再随凡尘漂逐,表达造园者一种对沉稳、安静的内心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听雨轩。听雨轩的实空间是建筑-小院构成的空间,虚空间则是院中小池、芭蕉共同构成的空间。雨中停于轩中听得雨打芭蕉的声音,此时的雨便也成为构成虚空间的一个重要元素,而雨声便是构成虚景的重要元素。雨打芭蕉是自古以来饱含艺术境界的情景,这其中蕴含着对自然之物的欣赏与憧憬,对古时诗人吟咏“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的感叹,也包含着造园者对自然之声营造出极静之境的渴望,这种造园艺术手法使得听雨轩的空间与意境无限地放大、放空,让人造空间与自然之景相互渗透、交融,让人在听雨轩中慢慢静下心来,感受自己的内心,感受无尽的世界。 石景理景,散置石的应用手法。叠石在苏州园林造园艺术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园中的山石是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是对自然山石的艺术摹写。叠石诸多手法中的散置石的应用手法透露出典型苏州园林艺术表现手法。一般在规模较小的庭院中会布置散置石点缀,这些石头表面看上去拜访自由,实际上却不是随意放置,这些散置石均是精心设计的结果,由他们构成的实空间与配置的植物表达出咫尺山林的虚景气氛,传达浓郁的自然山林之感。表现作者对自然的崇尚与追寻。 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分析,可以看出,苏州园林艺术手法基本是通过虚实空间的营造,借以虚景的辅助作用,共同传达一种深刻的情感,每种理景方式看似随意确实经过精心推敲,用及其含蓄的手法传达一份情感,使得处于其境之人身有所感,心有所悟,表达的情感如涓涓细流慢慢流淌在心间,不多不少,不急不慢。

园林植物造景的三大原则

园林植物造景的三大原则 科学性艺术性经济性 (一)科学性1.要符合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2.要满足植物的生态要求 3.有合理的种植密度和搭配 1.符合绿地性质和功能要求园林植物造景,首先要从园林绿地的性质和主要功能出发。不同的园林绿地具备不同的功能。 街道绿地的主要功能是蔽荫。吸尘、隔音、美化等.因此要选择易活、对土、肥、水要求不高、耐修剪、树冠高大挺拔,叶密荫浓、生长迅速,抗性强的树种作行道树,同时也要考虑组织交通市容美观的问题。 综合性公园,从其多种功能出发,要有集体活动的广场或大草坪.有遮荫的乔木,有艳丽的成片的灌木,有安静休息需要的密林、疏林等; 医院庭园则应注意周围环境的卫生防护和噪声隔离,在周围可种植密林。而在病房、诊治处附近的庭园多植花木供休息观赏。 工厂绿化主要功能是防护,而工厂的厂前区、办公室周围应以美化环境为主;远离车间的休息绿地主要是供休息。 3.有合理的种植密度和搭配要合理配置。在平面上要有合理的种植密度,使植物有足够的营养空间和生长空间,从而形成较力稳定的群体结构,一般应根据成年树木的冠幅来确定种植点的距离。为了在短期内达到配置效果,也可适当加大密度,过几年后再逐渐间去一部

分植物。 另外也要考虑植物的生物特征,注意将喜光与耐阴、速生与慢生、深根性与浅根性等不同类型的植物合理地搭配,在满足植物生态条件的基础上创造优美、稳定的植物景观。 (二)艺术性 1.总体艺术布局上要协调 2.考虑四季景色的变化3.全面考虑植物形、色、味、声的效果4.从整体着眼,注意平面和立面变化1.总体艺术布局上要协调园林绿地不仅有实用功能,而且能形成不同的景观,给人以视觉、听觉、嗅觉上的美感,属于艺术美的范畴。因此在植物配置上也要符合艺术美的规律,合理地进行搭配,最大程度地发挥园林植物“美”的魅力。 不同的绿地、景点、建筑物性质和功能都不同,在植物配置时要体现不同的风格,处理好建筑、山,水、道路的关系。 如公园、风景点要求四季美观。繁花似锦,活泼明快,树种要多样,色彩要丰富寺院、古迹地则求其庄严、肃穆,配置树种时必须注意其体形大小、色彩浓淡要与建筑物的性质欣和体量相适应。 2.考虑四季景色的变化应综合考虑时间,环境、植物种类及其生态条件的不同,使丰富的植物色彩随着季节的变化交替出现,如在四季游人集中的地段,四季要有景可赏。植物景观组合的色彩、芳香、植株、叶、花、果的形态变化也是多种多样的,但要主次分明,从功能出发,突出某一个方面,以免产生杂乱感。 3.全面考虑植物形、色、味、声的效果人们欣赏植物景色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而全能的园林植物是极少的,因此,要发挥每种园林植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手法的应用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手法的应用 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增高,人们对城市的功能要求更加的完善。因此,对城市植物景观的数量与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园林植物是景观中重要的造景元素之一,通过景观设计将不同植物合理配置,达到科学与艺术的高度统一,为人们创造出优美宜居的生存环境。 1.植物造景与植物景观设计 1. 1 植物造景 植物造景,就是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通过艺术手法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也包括把植物整形修剪成一定图案、形体来创作植物景观。在总体布局上,植物景观要与硬质景观的线条、外形乃至体量协调一致,因此,在景观设计时,既要考虑到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效果,同时还要符合人们的生活习惯。 1. 2 植物景观设计 植物是园林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作为唯一具有生命力特征的园林要素能使园林空间体现生命的力,富于四时的变化。植物景观设计是针对城市园林建设中建筑物、假山、喷泉等非生态体类的硬质景观较多的现象提出的生态园林建设方向,即要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进行园林景观建设。现代的植物景观设计不但包括视觉艺术效果上的景观,还包含生态上和文化上的景观,甚至其它更深更广的含义。植物造景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合理的植物造景与硬质的建筑、假山等结合可以创造出优美的园林景观。 2.植物造景应遵循的原则 ( 1) 以生态发展为依据,最大限度发挥“绿”的效益“绿”主要是体现在植物上,“绿”的效益包括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合理的植物造景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绿”的效益。 ( 2) 自然性、生活性、科学性、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都市中的人们向往绿色,渴望回归大自然,因此,在景观设计时,植物造景应综合考虑土壤、气候、降雨等自然条件,以人为本,充满生活气息,用科学的、艺术的手法将各种矛盾融合统一在规划之中,形成最理想的景观环境,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 3) 意在笔先,景观地域特色鲜明: 意在笔先指酝酿构思在落笔之前。在设计过程中先要做到的第一步 即是立意,有了好的立意,才能有好的作品产生。在立意上一定要有地方特色,以地方文化为基础,化平庸为神奇,避免千篇一律。 ( 4)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与合理引进相结合: 我国素有“园林之母”的声誉,植物种类丰富多样,树种地区差异较大,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是设计者首要遵循的原则,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合理选择树种,同时,科学合理地引进外来适生、无害、观赏价值高的树种,进行

推荐:园林植物造景三原则

园林植物造景三原则 【学员问题】园林植物造景三原则? 【解答】园林植物造景是按照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和园林艺术布局的要求,合理配置创造各种优美景观的过程。它是园林规划设计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园林植物造景的类型园林植物造景按其类型可分为自然式、规则式、混合式、自由式。自然式配置以模仿自然,强调变化为主,具有活泼、愉快,幽雅的自然情调;规则式配置多以轴线对称,成行成排种植,有强烈的人为感、规整感。 三、园林植物造景的原则园林植物造景有三大原则: 科学性艺术性经济性(一)科学性 1.要符合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 2.要满足植物的生态要求 3.有合理的种植密度和搭配1. 符合绿地性质和功能要求园林植物造景,首先要从园林绿地的性质和主要功能出发。不同的园林绿地具备不同的功能。 街道绿地的主要功能是蔽荫。吸尘、隔音、美化等.因此要选择易活、对土、肥、水要求不高、耐修剪、树冠高大挺拔,叶密荫浓、生长迅速,抗性强的树种作行道树,同时也要考虑组织交通市容美观的问题。 综合性公园,从其多种功能出发,要有集体活动的广场或大草坪.有遮荫的乔木,有艳丽的成片的灌木,有安静休息需要的密林、疏林等;

医院庭园则应注意周围环境的卫生防护和噪声隔离,在周围可种植密林。而在病房、诊治处附近的庭园多植花木供休息观赏。 工厂绿化主要功能是防护,而工厂的厂前区、办公室周围应以美化环境为主;远离车间的休息绿地主要是供休息。 3.有合理的种植密度和搭配要合理配置。在平面上要有合理的种植密度,使植物有足够的营养空间和生长空间,从而形成较力稳定的群体结构,一般应根据成年树木的冠幅来确定种植点的距离。为了在短期内达到配置效果,也可适当加大密度,过几年后再逐渐间去一部分植物。 另外也要考虑植物的生物特征,注意将喜光与耐阴、速生与慢生、深根性与浅根性等不同类型的植物合理地搭配,在满足植物生态条件的基础上创造优美、稳定的植物景观。 (二)艺术性1.总体艺术布局上要协调2.考虑四季景色的变化3.全面考虑植物形、色、 味、声的效果4.从整体着眼,注意平面和立面变化 1.总体艺术布局上要协调园林绿地不 仅有实用功能,而且能形成不同的景观,给人以视觉、听觉、嗅觉上的美感,属于艺术 美的范畴。因此在植物配置上也要符合艺术美的规律, 合理地进行搭配,最大程度地发 挥园林植物美的魅力。 不同的绿地、景点、建筑物性质和功能都不同,在植物配置时要体现不同的风格,处理好建筑、山,水、道路的关系。 如公园、风景点要求四季美观。繁花似锦,活泼明快,树种要多样,色彩要丰富寺院、

园林植物造景

园林植物造景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1园林植物造景的概念:园林植物造景是按照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和园林艺术布局的要求,应用乔、灌、草来创造各种优美景观的过程,充分发挥植物生物学生态以及美学等功能,配置成一幅幅优美的画面,供人们欣赏。 2植物的生物特性美 (一)视觉设计要素:①线条②树形③叶色 (二)叶的形状:单叶、复叶 3精神属性美 最早的对树木的原始崇拜,现在的树神或风水树。园林中的植物承担着一种承载中国民族文化精神或心里载体的作用。 ①松,广泛被视为吉祥树种,也代表长寿 ②柏,有道德、品德高尚 ③桂,吉祥富贵视为祥瑞植物,芳香袭人(科举高中称“月中折桂”“折月桂”“贵”荣华富贵) ④槐,吉祥之树,国槐“门前一直槐,不是招宝,就是进财”被认为有公断讼,讼之能,槐树益人,绿化常用,风水布置。” 4植物的功能属性美 一.改善生态环境植物素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它们获取太阳能,并使之能为食物链所用,植物制造氧气,净化水质,通过蒸发作用使之进入大气。1.提高空气质量①碳氧平衡②吸收有害气体③吸收放射性物质④滞尘二.杀菌:某些植物分泌物具有杀菌作用三.通风防风:1.防风(由植物构成的防风林带可以有效的阻挡冬季寒风或海风的侵袭。经测定,防风林的防风效果与林带的结构以及防护距离有着直接的关系,疏适度为50%左右的林带防风效果

最佳,并非林带越密越好。)2.通风(风带,以便将清新凉爽的空气引入其中,提高环境的舒适度、园林绿地与道路,水系结合是构成风道的主要形式。进气通道的设置一般与城市主导风向成一定夹角,并以草坪,低矮植物为主,避免阻挡气流通过,而城市排气通道则应尽量与城市主导风向一致。)四.净化水体五.治理土壤污染六.防火七.水土保持八.改善小气候九减弱噪音十环境监测和指示植物 5植物空间构筑功能(重中之重) 创造空间是园林设计的根本目的。一空间可以理解为:人从一个视点横扫四周,视线被景物所阻挡构成一定的视觉界面,这些视觉界面所限定的范围,及时人所感受到的空间。二空间感受:主要通过视觉与在空间行动而获,因此空间感受影响对空间形式的分类。空间的存在及其特性来自形成形式和组成因素,空间在某种程度上会带有组成因素的某些特征,如果各刺激互相联系,并支持一个共同主题,空间就会含义明确,整体感强。各要素互相联系起来,这样空间就有高度地狱感。三空间的形式:因感觉角度不同,有不用类型1.空间重心不同:容积空间、立体空间、混合空间。2.尺度不同3.空间类型与围合程度①封闭空间:利用植物浓密树冠封闭空间,利用乔灌木封闭四周,具有强烈隐秘性,隔离感。②半封闭空间植物:未完全封闭,组成空间六个面中某一个或几个面封闭,或其封闭面较多但由于植物稀疏导致封闭性差。③开放空间:利用低于人视平线矮灌木或仅用地被植物限定空间或暗示空间边缘,形成视线完全通透,外向性,无隐秘性,气派及恢弘。4.空间方向不同分为:水平空间、垂直空间。四空间设计 1.墙的设计 2.基层平面 3.头顶的层面 4.空间内的要素 5.空间深度 6.连续空间 7.调节感官刺激物 6植物配置艺术手法

园林绿化中植物造景手法及措施

园林绿化中植物造景手法及措施 1、主题植物造景 主题植物造景是指利用不同季节植物的景色,根据园林设计的特点,从而营造出以不同主题为背景的园林景观,在不同的季节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景观,同时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美的感受。由于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其植被的颜色也在发生着变化,根据各个季节不同植物景观的颜色,再配上与其相称的周围应景,就会设计出不一样的园林景观。主题植物造景在设计中一般体现了较深的文化内涵,在现代园林规划设计中,植物的文化一般与园林的形式融合在了一块,巧妙地体现了一定的文化内涵,再加上园林的历史内涵,就会体现出独特景观。主体植物的设计方法一般使用的是烘托与衬托的方法。运用植物景观的数量和配置的方式来表现植物造景的主题,再加上其它的配景进一步表现植物造景的主题以及园林的主题。除此之外,主题植物造景还应主次分明、密疏有度,这样就会使得植物造景中的事物彼此之间呼应,从而实现艺术上地完整。 2、空间植物造景 在空间植物造景之中,植物本身就是一个实体,是园林绿化组成的一个主要成分。空间植物造景的特点是妥善解决空间造景的功能,还要充分突出园林空间的特点,注意形态上的统一以及园林空间风格的纯粹性,把这2种风格揉和在一块,同时突出主次。在空间植物造景中,合理地运用了植物周围的开放性以及封闭性的空间,使得设计出来的

空间植物造景具有一定的空间感和立体感。除此之外,在空间植物造景中还应用了其它一些方法。空间植物造景的优点是充分发挥了植物本身的作用,把传统的艺术手法和现代精神巧妙地结合了起来,创造出一种具有立体感的园林景观。空间植物造景应用的方法与主题植物造景应用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同的,但是在一些设计方法上还是不同的。空间植物造景运用植物与周围配景的立体感,为人们创造出了具有一定立体感的植物造景,不仅给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美的感受,而且为人们的生活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人们可以在具有空间感的园林景观中放松自己。 3、植物之间合理搭配,体现美学观赏性 植物之间搭配的优劣可以影响一个园林的整体外在形象,植物种类较为繁多,功效不一,因而在城市园林绿化配置中,应当注重协调植物的高低顺序和颜色分层,同时也要考虑到季节性变化对植物造成的影响。具体而言,注重植物之间的搭配,体现美学观赏性应当做到以下几点:(1)园林的主干道可以作为绿化的重点和主要部分,植物之间的搭配同样要注重高低顺序和颜色分层,设计安排多条绿化带穿插而行,形成一道层次明显、变化丰富的景观。一方面既能形成明显的空间分区,充分发挥植物的隔离防护作用;另一方面植物配置关系可以有效引导观者的视线,使其在和谐柔美的植物配置组合中感知到自然美学,同时也能带给人们一种安全舒适的精神体验。(2)花坛中的花卉和灌木配置应当考虑到花卉的花期和花色,尽量保证花色搭配有序,花株长短一致的花卉应当花期一致,以保证配置协调。而花卉之间的

苏州园林和扬州园林的异同

从审美角度看,苏州园林与扬州园林风格趋近却不趋同,细到造园时间、造园者身份、造园艺术、境界、空间布局等方面时自成一体,有着各自独特的美。 1造园时间 从时间上来看苏州园林的造园时间整体上要早于扬州园林。在阶段上看,苏州园林大都建于成熟前期,即我国历史上的宋代至清初时期(公元960——1736年)。园林体系的内容和形式已经完全定型,造园艺术和技术基本上达到了最高水平。以苏州四大名园为例:沧浪亭始建于五代吴越时期,北宋庆历年间,诗人苏舜钦购园整修成形;狮子林为至正二年,天如禅师为纪念其师中峰禅师所建;拙政园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留园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太仆寺少卿徐泰罢官归田后,于此大治园圃,后清嘉庆三年,广西右江兵备道刘恕扩建。 扬州园林处于成熟后期,此阶段相当于清王朝的中期和后期。例如:扬州园林的代表作——瘦西湖,虽然隋唐以来便有人“择地构园”,但真正形成“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格局,还是在清代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后的“争地构园”;著名的个园为清代中叶盐商黄应泰所建的私家园林;何园则是清代光绪年间道台何芷///所建。这一时期的园林继承了上代的传

统,取得了相当辉煌的成就,同时也暴露出封建文化“烂熟”的情况,反映了末世的衰颓迹象。处在封建社会即将解体的末世,文人、士大夫普遍争名逐利,追求生活享乐。传统的清高、隐逸的思想越来越淡薄,这点从扬州园林的娱乐、社交功能上升上可见一斑。类别园名造园时间 苏州园林沧浪亭北宋庆历,1045年 网师园南宋,1174——1189年 狮子林元至正二年,1342年 拙政园明正德四年,1509年 留园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 扬州园林个园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 何园清光绪年间 2造园者身份 江苏园林多为文人写意式园林。明清时期,苏州科举入仕者居全国之最,文人为官,不得意的很多,苏州园林就是这些文人官场失意后,回归乡里,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营造园林作为市隐之所,以修身养性。因此,明清时期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16世纪至18世纪全盛时期,苏州全城有大小园林共200余处,现尚保存完好的有十余处,作为苏州园林典型代表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耦园、沧朗亭、

园林植物造景设计原则

园林植物造景设计原则 园林植物造景设计原则 因此,现代园林设计在植物选择上,应在植物功能上加以拓宽,生态、防护、生产功能的增加,对植物多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不再拘泥于少数具有观赏寓意,诗情画意的植物,开始注重植物配置的生物多样性原则和乡土性原则。 1、根据自然地形特点,合理划分植物空间 空间划分要依据地形、水面、空间等合理进行。在大、中型园林里,要大、小空间合理配置,使植物空间的立体轮廓高低起伏、平直有序。在地形起伏不大的园林中,更要注意立体轮廓线的重复,但要有韵律。 2、植物配置既要有多样性,又要有统一性 我国地域广大,地理情况差异显著,植物种类繁多。因此,要充分利用植物资源,有计划、有步骤的调查研究,开展引种驯化,应做到乔灌木结合,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长相结合,乔灌与地被、草皮相结合,适当点缀些花草,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结构,既满足生态效益的要求,又能达到观赏的景观效果。因此,因地制宜地扩大和丰富园林植物的品种,提高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这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是大有可为的。 3、植物配置应主次分明,疏落有致 现代大型园林,必须注意乔木、灌木成片成丛的配置,要根据树形高低、大小、落叶或常绿,做到主次分明、疏落有致,突出景物的立体感。多树种配植,除不应妨碍每一种树固有特性的发挥外,还必须注意突出主题,要将常绿树和落叶树进行合理搭配,常绿树要低于或高于落叶树,有景可借的地方,树要稀疏,或者选择树干

高大、树冠较高的乔木,或者选栽低矮的`灌木花卉,以保持透视线;对视野零落的地方,要组织致密的树丛遮蔽。 4、植物配置要求与建筑相协调,自然有致 植物随季节和年龄而异,可使建筑物产生季相变化,丰富建筑的庭院景色,如园林中的门,可以门为框,通过植物配植,与路、石 等进行精细的艺术构图,不但可以入画,而且可以扩大视野,延伸 视线。窗也可以充分利用作为框景的材料,在古典园林中,漏窗、 月洞和植物相得益彰的配置,其包涵的意境就更加丰富了,这里的 植物配置应该要通过选择合适的物种和配置方式来突出,衬托或者 烘托门窗本身的主旨和精神内涵。

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

从视觉传播的角度浅议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 摘要:苏州是我国古典园林的萌发地之一,聚集了江南私家园林的精粹,具有悠久的历史,造园技艺精湛,“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的成就是与它独特的造园手法和造园思想分不开的。景物是通过各人体感官直接触动人的心境的,特别是视觉有着综合触觉和运动感觉的性质,所以,在概括表现景物造型全貌方面,适宜以视觉为主。在苏州古典园林中,为了满足人们对于景物的观赏要求,除了良好的观赏路线和视觉观赏条件外,处处有景,步移景异,具有百看不厌的魅力,使人们感觉其园林空间虽小但又不觉其小。造园手法体现在对各造景要素进行构景设计的环节里,采用对景、敞景、分景、框景、漏景、夹景、借景等处理方式将景物与视线巧妙地组合起来。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极大的体现出视觉传播艺术的环境认知和符号传达的优势,是最能体现视觉传播艺术的典范之一。 关键词:视觉传播,造景要素,对景、敞景、分景、框景、漏景、夹景、借景视觉传播是传播行为最重要的内容和形式之一,在信息传播日益加快的今天,运用视觉传播形式传递信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而且这种效果是仅仅通过书本阅读所不能达到的。对于现今社会中那些复杂的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现象更适合用影像语言来表述,尤其在表现中华民族文化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影像视觉传播就能恰如其分和酣畅淋漓的表现出来。下面就以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为例,简单的分析视觉传播的表现效果。 苏州是我国古典园林的萌发地之一,聚集了江南私家园林的精粹,具有悠久的历史,造园技艺精湛,我们常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199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将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苏州园林之所以在世界上取得如此高的成就,是与它独特的造园手法和造园思想分不开的。 追求意的优雅和境的深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特点之一。特别是苏州古典园林,由于在极为有限的范围内经营,为求得境的深邃,大多不遗余力的以各种方法来增强景的深度感,使园林空间丰富多变,造成一种极为深远和不可穷尽的空间幻觉。 园林空间的变化,主要是通过对空间进行分隔与联系的不同处理所造成的。例如一个大的空间,如不加分隔,就不会有层次变化,但完全隔绝也不会有渗透现象发生。只有在分隔之后又使之有适当的连通,才能使人的视线从一个空间穿透到另一个空间,从而使两个空间互相渗透,显现出空间的层次变化,达到分而不隔的效果。 景物是通过各人体感官直接触动人的心境的,特别是视觉有着综合触觉和运动感觉的性质,所以,在概括表现景物造型全貌方面,适宜以视觉为主。在苏州古典园林中,为了满足人们对于景物的观赏要求,除了良好的观赏路线和视觉观赏条件外,处处有景,步移景异,具有白看不厌的魅力,使人们感觉其园林空间虽小但又不觉其小。在苏州古典园林对各造景要素进行构景设计的环节里,通常采用对景、敞景、分景、框景、漏景、夹景、借景等处理方式将景物与视线巧妙地组合起来。 (1)对景:苏州古典园林通常在重要的观赏点有意识地组织景物,形成各种对景,但不同于西方庭院的轴线对景方式,而是随着曲折的平面,步移景异,依次展开。这种对景以道路、廊的前进方向和进门、转折等变换空间处以及门窗框内所看到的前景最为引人注意。所以沿着这些方向构成对景最为常见。 如留园的明瑟楼及曲廊就互为对景,明瑟楼是观赏曲廊的绝佳地点,同理,曲廊也是观赏明瑟楼的最佳角度。更重要的是,它们的景色展开是随着游人在曲廊或明瑟楼的游览路线而展开的,真正达到了步移景换的效果。拙政园的倚玉轩与荷风四面厅、雪香云蔚亭与待霜亭、别有洞天与待霜亭等景致都是对景手法运用的极佳范例。

园林植物造景的原则

现代园林植物造景的总体要求 一、科学性原则 1、适地适树原则 在植物造景时,首先要满足植物的生态要求,使植物正常生长,并保持一定稳定性,这就是通常所讲的适地适树。其次要合理造景,在平面上植物间要有合理的种植密度,使植物有足够的营养空间和生长空间,从而形成较为稳定的群体结构。 2、物种多样性原则 园林的物种多样性维持了园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高效,是园林生态系统发挥服务功能的基础。通过园林植物的合理造景,使植物群落接近或达到原始植物群落的性质和功能,形成合理的植物成层结构,提高动植物栖息的质量,为物种创造适宜的多样性的生境结构,保护物种多样性。 3、植物群落稳定性原则 在植物造景设计人工植物群落的构建过程中,应根据植物群落演替的规律、充分考虑群落的物种形成,正确处理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利用不同生态位植物对环境资源需求的差异,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和结构,以保持群落的稳定性,增强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维持植物群落平衡与稳定。 4、生态功能原则 园林植物造景应该充分考虑园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发挥,取得较为理想的生态效益。首先,应考虑园林植物造景的生态效益。再次,应考虑园林植物造景的环保作用。 二、艺术性原则 (一)形式美 1、多样与统一 植物景观设计中,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显示多样性,但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的相似性,引起统一感。 2、对比与调和 通过植物色彩、形貌、线条、质感、体量和构图等的对比能够创造强烈的视觉效果。调和则强调采用类似的色调和风格显得含蓄而优雅。 3、均衡与稳定 将体量、质感各异的植物种类按均衡的原则配置,景观就会显得很稳定、协调,而稳定使人们获得轻松和享受的基本形象。 4、韵律与节奏 在园林植物造景中,有规律的变化就会产生韵律感。 (二)时空观 园林艺术讲究动态序列景观和静态空间景观的组织。 (三)意境美 园林中的植物花开草长、流红滴翠,漫步其间,使人们不仅可以感到芬芳的花草气息和悠然的天籁,而且可以领路到清新携永的诗情画意,使不同审美经验的人产生不同的审美心理与思想内涵,这既是意境。 三、功能性原则

苏州古典园林

我所看到的景观设计的美丽瞬间 苏州古典园林—城市中蕴藏的咫尺山林 摘要:一步一景自然山水写意宅院合一内涵融入 中国的园林是世界上历史最久、持续时间最长、分布范围最广的园林体系,堪称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古典园林不但荟萃了自然山水之美,而且荟萃了各种艺术美和人工巧思,堪称是一切艺术品中最大型的综合艺术品,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双重体现,反映了人类对完美生活环境的执着追求。依照其风格可分为北方的皇家园林和江南的私家园林,前者以颐和园为代表,豪华富丽,规模宏大;而后者可以以苏州古典园林为典型,精巧素雅又玲珑多姿。世界遗产委员 会对苏州古典园林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时的评 语为:“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四大园林 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咫尺之 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 的典范。这些建造于16世纪至18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苏州古典园林从很多方面来说也是当得起“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这一美誉的。 一、苏州园林的形成和发展 苏州园林历史悠久,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 秋时期,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的辟疆园,晋代宅园“土人共为筑室,聚石引水,植树开涧,少时繁密,有若自然”,已开始形成自然山水园林的艺术风格。唐代造园,楼阁精致,欣赏运用太湖石,咏景吟石诗文风行,诗画园景相融。五代至宋,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林进一步相互渗透,对后世的写意山水园林建造产生重大的借鉴意义,如钱氏吴越国孙承祐的南园。明清时期,苏州成为经济最繁华的地区,也是苏州私家园林的发展达到鼎盛的时期,苏州最多时有园林27处,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有9处。 而苏州之所以会成为江南园林私家园林最集中、最典型的城市,有许多方面

植物景观植物造景的基本原则与手法

植物景观的美学探析&库尔勒园林植物造景&植物造景的基本原则与手法植物景观的美学探析 1、植物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植物是表达地域性自然景观的指示性要素,也是反映景观类型的代表性元素之一。植物景观设计,使环境具有美学欣赏价值、日常使用的功能,并能保证生态可持续性发展。因此,植物景观设计成为现代园林景观中最重要的设计内容之一。强调自然文化的植物景观设计,使植物景观设计具有了复杂性和独特性。植物景观设计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和价值取向及设计者个人的审美观念。 2、植物景观与美学的关系 (1) 美学的概念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美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最初的意义是“对感官的感受”,由德国哲学家亚历山大•戈特利布•鲍姆加登首次使用,他的《美学(Aesthetica)》一书的出版标志了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美学的认知是通过人类理性与感性的共同作用后的结果,不是简单的“美”与“丑”,而是去认识客体的美学本质。 (2) 美学在植物景观设计中的体现现代植物景观设计不再强调大量植物品种的堆积,也不再局限于植物个体美,如形体、姿态、花果、色彩等方面的展示,而是追求植物形成的空间及尺度,以及反映当地自然条件和地域景观特征的植物群落,尤其着重展示植物群落的自然分布特点和整体景观的美感。因此,美学渗透于植物景观设计之中,通过客观条件的理性分析与设计师主观的感性认识贯穿于整个植物景观设计过程,通过不断的实践反复的思考,逐步

体会到植物景观设计的本质,并逐渐摸索出植物景观设计中的一般审美规律。 (3) 植物景观营造的主要美学原理植物是建筑与构筑物空间塑造及划分的重要组成部分,构筑物构成硬质景观,而植物是软质部分。植物景观不仅可以净化、美化环境,植物景观本身也具有独特的魅力。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场地不同,但可沿着同一美学原理去创造美的景观,巧妙地运用线条、空间感、质感、颜色、风格等美学原理是创造美景的有效途径。 3、植物景观营造的主要美学原理 植物是建筑与构筑物空间塑造及划分的重要组成部分,构筑物构成硬质景观,而植物是软质部分。植物景观不仅可以净化、美化环境,植物景观本身也具有独特的魅力。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场地不同,但可沿着同一美学原理去创造美的景观,巧妙地运用线条、空间感、质感、颜色、风格等美学原理是创造美景的有效途径。 (1)线条——植物的轮廓 线条的视觉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